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个人心得体会范文4篇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个人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个人心得体会范文1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第九篇章“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中,文件指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是自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八年提及“保险+期货”。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自2015年该模式开展试点以来,随着保障品种不断丰富,规模、覆盖地域的日益扩大,“保险+期货”已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在新时代、新政策引领下,期货行业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立足期货市场优势和功能,凝聚各方优势合力提升支农效应。2023年是浙商期货开展“保险+期货”的第九年,截止目前,浙商期货共开展了341个“保险+期货”项目,承保生猪、玉米、大豆、苹果、橡胶等农产品现货281.14万吨,项目覆盖全国20个省份、4个自治区,保障金额达94亿元。作为最早实践该模式的领航人之一,在中央提出更高要求之际,浙商期货话未来谋发展,提倡从以下三方面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期货力量”。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健全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机制
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保险+期货”模式的指引中看,2023年首次在该模式前加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的描述。作为农业保险服务的金融创新延伸模式,“保险+期货”已从试点转变为我国金融产业支持“三农”发展和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利器”,本次文件明确提出了完善的方式,即发挥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传统“保险+期货”参与主体较为单一,一般为农户、保险公司以及期货公司,而从实践来看,“保险+期货”的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政府、交易所、银行、龙头企业等多方主体的支持。以浙商期货在2020-2021年连续两年开展的山东武城玉米收入保险项目为例,在交易所和政府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创新打造了“‘保险+期货’+银行信贷+卫星遥感+基差收购”的玉米全产业链风险管理,上有政府补贴保费缓解农户投保压力,下有农业企业托底收购。综合性保险服务正成为影响力深、可持续性强的发展模式。
期货公司作为全产业服务链条里的重要角色,有义务引导政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行等参与完善保险链条的构建,主要有以下两点做法:首先是有效获取市场信息提高数据准确度,做到信息流通顺畅,提升各方沟通和交易效率。期货市场是现货市场的衍生市场,是为其生产、资源配置、流通和分散风险提供服务的,而期货价格能够很好地反映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走向,政府、保险公司以及农户等需要参照期货价格来进行保险费率测算、政府预算划拨、农户生产经营指引等工作;其次是建立相配套的信用、物流运输以及质量标准等体系,使期货品种与期货市场进行衔接,实现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割,提高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紧密度,让农产品期货价格可以更好地反映农产品现货市场价格,缩小基差风险。
完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大力发展种植产业
2月14日,在国务院发布一号文件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期货市场开盘,玉米、豆油、豆二期货主力合约开盘上涨,生猪、菜粕、花生期货跟涨。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同时文件提到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近年来,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及油料市场供需变化的加剧,包括菜油、豆油、棕榈油在内的各类油料价格波动剧烈,农户种植收入的不确定性大幅提高。以菜油为例,2022年6月初至7月初,短短一个月内,菜油价格从14500元/吨下跌至10400元/吨,跌幅近30%。2023年1月,浙商期货联合太保产险在江西南昌创新开展了全国首单油菜价格保险项目,试点规模300亩,帮助种植户锁定油菜价格,使其有充足的信心种植油菜、扩大生产面积。
从承保对象上来看,不仅要持续推进水稻、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收入保险和价格保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的同时探索商业化项目的发展,增加模式可持续性发展,还应尽快开始棉花、白糖、油料等大宗经济作物收入保险试点的尝试,充分利用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分散功能,开发基于“保险+期货”的收入保险产品。此外,在政府逐步扬弃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有关资金转变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背景下,项目团队要积极配合政府形成该模式下的多级财政补贴机制,同时以价格险等附加险的形式参与到原有的三部委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中去,从而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从目前“保险+期货”的试点经验来看,更多是从上至下的引导方向,在尊重农户投保意愿的前提下,由各级政府、村集体或者是交易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来主导项目开展,而在实践中,项目团队越来越体会到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才是发展乡村振兴帮扶项目的关键,站在农户的实际角度考虑问题、设计个性化保险方案才能满足不同农户群体真实的风险管理需求,让农户尝到价格保险的好处,提高投保积极性。从教育普及角度看,期货公司应加强对农户金融知识的教育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提高风险规避意识,有计划的、用尽可能简单、易懂的图片、宣传片等方式为农户普及保险、衍生工具、“保险+期货”知识,要让农户有现场感和参与感, 提高农户对“保险+期货”模式的认知与兴趣。
此外,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子公司应积极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具备金融市场参与经验的主体提供场外衍生品、合作套保、基差报价、仓单交易等金融延伸服务。从2021年使用衍生工具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看,电子、化工、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等行业的避险企业数量较多,而农业产业相对较少。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规模化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增多,为满足急剧上升的风险管理诉求,期货团队应在服务农业企业发展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当前,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着眼长远,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保险+期货”成熟落地并非一时一日之功,期货经营机构更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在总结经验中不断完善,争取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有效防范农业风险的运作模式,抓住资本市场服务三农的着力点,继续创新支农金融产品。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个人心得体会范文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近日正式发布,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之后,作出的最新具体部署。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美丽乡村”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乡村与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内涵极丰极深。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现代化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以“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和美乡村中的“和”是内在属性,“美”是外在表现,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美丽”到“和美”,不仅丰富了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的乡村文化内涵,也进一步明确了培育和打造有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且保留农味乡韵的宜居乡村奋斗目标,反映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待。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深入推进,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美丽宜居、稳定繁荣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渐次铺展,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必须看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仍然较多,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还不够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一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较之城市,乡村虽小,却关乎广大农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建设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普惠、乡村文明繁荣的多元乡村,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举措,也是亿万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健全规划引领机制,适应城乡格局、乡村形态变化,优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建设项目。构建乡村风貌引导机制,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完善农民参与机制,尊重农民意愿,为农民而建,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二是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行县乡村统筹,不同层级明确不同建设重点,实现功能衔接互补、资源统筹配置。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动乡镇赋权扩能。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四是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通过制定规范、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狠刹不良风气,努力成风化俗。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个人心得体会范文3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做好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也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地方要履行法定支出责任。今年一号文件强调农机装备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也为我国农机装备发展提出了要求,也确定了方向。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并对近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行对比,鼓励农机装备自主研发一直贯穿其中。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今年的一号文件聚焦先进农机研发推广,也是继2022年后,连续第二年提出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小型”+“大型”,说明政策高层按照我国不同地形地貌特征,着重引导农机研发和应用向补短板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机应用范围,持续关注丘陵山区适用机械和园艺机械。文件还提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这也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首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此外,文件提出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不仅强调提高智能化农机装备的研发,着重强调推广落地,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探索与作业量挂钩的补贴办法。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战略、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应对国际变局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国家一方面“藏粮于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种业振兴,另一方面,也要“藏粮于技”,提升农机装备研发水平,加快先进农机的推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建设“农业强国”,这要求我国农机装备更加智能、更加先进。因此推动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和物质技术基础。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不仅解决了自身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大量原粮及制成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强调“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河南是农机大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65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32%,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48%,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85%,水稻收获机械化率达到95.49%,花生收获机械化率达到74.05%。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超过1300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641万吨,全省畜禽规模化养殖率70%左右,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农业机械化为我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抵御自然灾害、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方向发展。河南省农业进入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和新一轮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发展时期,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规模化经营发挥重要作用。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粮食等大宗作物之外的其他产业及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所需机具供给不足。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等传统主流机具和装备技术水平不高,中低端产品多而且同质化严重,可靠性适应性亟待提升。农作物秸秆丢弃、农产品烘干的能源供应等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机化发展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要重点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在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上取得更大进展,注重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提升。二是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要不断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要进一步深化,系统提升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效果及作业质量与效益。三是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要保障到位,农机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安全监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要不断加大农机人才培养和科研投入,持续提升影响河南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科研创新能力。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学科团队作为河南省最重要的农业机械化教学科研力量,肩负着河南省农业机械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社会服务重任。长期以来团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立足河南、辐射全国,坚持走“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发展道路。根据河南省农业机械化生产实际,开展智能化农机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坚持农机农艺信息融合,在小麦玉米轮作关键装备与配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机械化防治装备技术,粮食高效低损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应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装备研发与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小麦整地与播种质量提升机械化生产与装备技术;特色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与装备技术,以及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等方面为保障河南省乃至黄淮海地区农机装备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必须瞄准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整体推进农业机械化,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示精神。我们需要对农机生产技术短板进行再梳理,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加快推进补短板工作。根据我省不同地形地貌特征,农业生产区域特点,开展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探索,着重农机的研发和应用向补短板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机应用范围,提升丘陵山区机械、畜牧、水产、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发展水平;推进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对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植保收获各环节进一步优化和探索,推进农田建设宜机化;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上要引进和培养农机高层次专业人才,不断提高农机方向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面向农机手,基层农机技术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在河南省农业精准作业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学实验和农机装备设计研发能力,着力智能化农机装备的研发,加大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在机械化播种质量提升,高效低损机械化收获技术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创造条件申报区域性农机化技术科学实验基地项目,为黄河流域以及黄淮地区农机装备设计研发试验提供支持;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方面,要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团队,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机专业教师为基础建立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队伍,深入农机化生产一线,坚持农机农业融合,为农民服务,为机手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为河南农机装备更智能、更先进,为河南粮食生产,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加突出贡献。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个人心得体会范文4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1月2日)》已出台。全文主体内容共9大方面33个小项,涵盖农业、农民、农村的重要问题,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党在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政策的指导性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顾名思义就是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至2023年又连续2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须知“大”不代表“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强国”,而不只是“大国”。二十大报告中许多方面都提到要建设“强国”,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和整体思维,既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更高目标要求,又呈现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国家状态。
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木桶效应”告诫我们,现代化的水平由最短板决定;现代化不能“一俊遮百丑”,这样的现代化不是我们所要的;“地基不牢地动山摇”的朴素道理也告诉我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曾为我们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不管不顾地失去我们的根基。
党的二十大结束后,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就去了延安和安阳。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高标准矮化密植果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当年,陕北乡亲向知青习近平这样表达温饱之后的心愿:“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这番对话。他说,“‘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我们这个几千年来的农业国家来说是多么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但在百年未有变局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下,我们到底能够拿出多少气力去扎扎实实地做好“三农”工作,不仅关系到梦想的实现,更关系到国运长治久安。
学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以下几点即时的直接体会:
“过日子总是问题叠着问题”,问题解决了日子就会好过,问题不解决日子也得过,但日子不会好过。
一是乡村振兴,到了动真碰硬的时候了。“三农”问题谈了很多年,也抓了很多年,但在整体的社会大环境下,特别是发展的重心依然在以城市为中心的思维观念下,对“三农”的“反哺”实效如何呢?当农村人都忙着进城务工、求学、就业、定居时,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日益严重,随之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体现的似乎依然是城市摊大饼和资本收益的思维。在社会发展变迁的过程中,逐渐消解了旧有的农村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基因,却并没有在废墟或新领地上重构起农村基础的人文生态体系,治理难成了个大问题,特别是城郊边的所谓农村,一副洋不洋、古不古的扭曲了的陌生面孔。很多田地近似荒芜的被农民不管不顾式耕种,好一点的承包出去有人打理,差一点的栽上几棵常年不管的小白杨树了事,有的土地盖上了永久物。基本农田不基本,一般农田不一般,耕地成了农民搁置在高处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而这资本却带来不了多少收益,再也不是他们祖祖辈辈、心心念念的立家之本。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破题开局,就要坚持问题导向,不解决问题,就过不好日子。当下国内外局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马虎和侥幸松懈,如若不提前居安思危、化解风险,那等来的将是“卡脖子”的窒息和求天不应的危局。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离不开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有效,农业人口虽然已大大减少,但广袤的农村依然是我们稳定的后方,没有农民的支持革命不会成功,没有现代农村的有效治理水平和农民的幸福感指数提升,我们的工作就不及格,我们执政之基就会产生动摇。
正在开展的“退林还耕”、土地整理等工作,坚守十八亿亩红线不动摇,是对过去政策要求落实不到位的纠正,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实现现代化,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人民群众,一定要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基本农田被种树的时候,我们难道就没有人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做点什么吗?再美好的未来,在不遵守、不执行、不落实“做正确的事”这一原则下,也会变成糟糕的未来。
二是粮食生产增产,到了该下大气力的时候了。没有挨过饿的不知道饿是什么。经历过当年自然灾害而挨过饿的,说给后辈听当年的感受,有多少人能够有耐心且听进去?粮食不仅是关系民生,更是关系国计的战略性资源,从国家层面、战略层面和长远来看,从农业发展水平、粮食产量、结构和真实保障力来看,到了该下大力气去研究解决的时候了。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大方面就是“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足以反映出中央的重视程度,也折射出我们当下所面对的严峻问题挑战,加上文件的第二大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大方面“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共计13个小项都是直接与粮食生产、保障、增收有关,在文件的其它方面的论述中也都渗透着这一重要问题。文件中的措施都是针对现实问题,比如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举措,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步关键就是要扎实落实好,并且形成常抓不懈的局面,不能忽紧忽松、忽快忽慢,更不能抓完就放、放了不管、管了不实,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切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真正将以人民之心为心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谋事做事。
三是农村规划建设,到了该放在工作重点的时候了。农村就该有农村的样子,并不是说农村就该脏乱差;农村就该有农村的特点,并不是说农村就该山高路远、交通生活不便、医疗教育落后;农民就该有农民的活法,并不是说农民就该思想愚昧、知识落后、老实巴交任人欺负。无论是农村、农民还是农业,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其存在的该有状态和独特魅力。
如果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对待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而是千篇一律或为了地方一己私利去强加给他们本不应该被强加的所谓“新生活、新环境、新思维”,这是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比如,有的地方不顾实际强制迁村并点、土地增减挂钩、建设粉刷景观大街,说好听是为了农民和发展,说不好听是为了个人政绩和那点可怜巴巴的门面功夫。
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不是也不应该做人民的所谓“救世主”,而是应该深入到农村、农民中去,真正的开展调查研究,真正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端着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姿态,怨恨着农民的无知与自我,仇视着农民的保守与对抗,往小了说是官僚主义,往大了说是不知天高地厚,所谓的民风不古与刁民难治,竟不知这是我们脱离群众的后果所致,所谓没有无用的士兵,只有无能的将军。
文件中提到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就是要依据实际和农民意愿,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农民自己的家园。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在更大范围内的顶层设计,不拘于一域但也不能不深入一域,须知没有个体就没有整体。要开动起我们领导干部的智慧大脑,多动动心思,下点功夫,别什么都依赖于“第三方”和“秘书班”,该展现出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应有的思路、魄力和办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发展是全方位的,各个方面是能够相互制约和促进的。抓经济不等于就是抓工业企业,抓发展不等于就是抓城市建设。越是困难阶段,越要想到人民特别是最应该被想到的农民朋友,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同时,也是我们推动内循环、促进消费能力提升、激活市场的一条重要出路。
中国的未来离不开未来的农业、农村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