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1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然而本人只能保持三分钟热度的特质导致读书的热情在买了书之后基本就没剩多少了,加上这本书初读的时候感觉十分枯燥,所以这本书的进度条在20%的位置停留了很久。
直到我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其他书却始终觉得没什么收获,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阅读方法,然后这本书重新进入了我的视野。
重读这本书的感觉是很陌生的,刚开始的时候依然觉得枯燥,好在及时看到了书中对于读这类书的建议——遇到一本难读的书,要从头到尾读完一遍,不要停下来,不然很容易就放弃了。
根据第一次读的经验,这次我坚持了下来,然后给自己规定了每天的阅读进度,强迫自己完成阅读进度,并依照书中介绍的方式边读边做标记,慢慢的读完了整本书,确实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按照书中的介绍的方式给本书整理的读书笔记,以便自己能通过经常翻阅笔记强化记忆,每个规则的阐述未做整理,需要大家自己边读边理解。
个人感悟
之所以聊这么多我与这本书的`渊源,是因为对书里的一个观点感触特别深。
就是我们的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书对我们来说也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娱乐消遣,也可以提供资讯和知识,它能发挥什么作用主要是看我们想要用它来做什么。
当我第一次仅是在冲动的驱使下读这本书时,我没办法从它这里获得我想要的满足感,因此很容易就放弃了;
而第二次我是带着问题去读的,我想要解决自己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这迫使我要认真的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对比然后执行,成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同时,当目标明确的时候,我们自然知道自己该读哪种类型的书,如何选出其中值得认真读的好书。
所以,明确自己读书的目标,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然后再按照这本书里介绍的阅读规则更快更好的阅读,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你是否也需要阅读训练一下呢?这本书被很多人推荐,译者自己说。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这一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
1、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
不少书读了,但不懂或者理解不深。例如:《哥德尔、艾舍尔、巴赫》,《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
很多书读的太慢,投入产出太低。例如:《资治通鉴》读了1年半了才读1/2。
准备下半年开始挑战一些更难的书籍,因此提前在方法上做一些准备。
2、关于阅读这件事情
这里的阅读或者书是广义的,视频,咨询,交流都是“阅读”的方式。
读书的目的呢?是想好好与自己相处,更好欣赏这神奇的世界,阅读从来不曾辜负我
写阅读笔记的目的呢?则是我希望对内容提炼和思考
回到书里面来
3、概述
(作者目的)这是一本阅读矫正的书籍,通过阅读的四个境界: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层层递进最后总结10条阅读方法,帮助读者快速并深入理解书中内容。
基础阅读:就是最简单的阅读,懂得语义即可。
检视阅读:是快速了解文章的'主题大纲,建议阅读前通过目录、序言等快速了解全书,而不是埋头开读。
这里面也提到阅读速度的矫正方法:"手指指针"阅读法。
问题:读书时容易往回看,精力不集中,或读太慢。
解决方案:研究发现大脑能很快处理或者修正眼睛收集的信息,作者建议使用手指作为指针,顺着一行行移动,速度比眼睛感觉快一些,强迫眼睛跟上手指移动的速度。
结果:速度可能快三倍。
分析阅读:也是全书的重点,一半多篇幅在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①能概括输的主要内容和大纲,并明白作者怎么来构思和写作的;
②通过语义,句子和重要段落找出书的主旨、论述、解答
③判断作者论述是否正确
主题阅读:阅读的最高层次,通过将相关主题的资料一起阅读对比,得出更深入的结论。
最后是作者提供一些素材,方便练习每个层次的阅读方式。
4、对我有什么用?
里面提到的快速阅读法的确有一些帮助,以前习惯是“小声读出来”的方法的确比较慢。
按照写作者思路去剖析一本书,总结一本书,比专研字词细节更重要。以前那种“咬文爵字”阅读法,在当前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经很难适应了。我在想如果高考前读了这本书,是不是阅读理解能多得几分。
5、一些评价
个人评价4星,8、4
书写做70年代,9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造成的信息爆炸,反而对阅读要求更高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今天重读了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我在16年中,第一次离职的时候选择的一本书。它的来历跟这本书中推荐的方法毫无关系,我就是纯粹在书架上看到了它,然后买了这本书。说起来我的博库书城会员卡应该已经过期了。
今天重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以前没有重视的内容。因为读书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结合之前写的那篇《行为上瘾》读后感有些观点写的不是很清楚,导致读者朋友没能get到关键点。所以我想,自己以后写的文章,都会按照一定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梗概这本书,然后再其后花更多的精力写自己看重的点。
就像八股文一样,八股是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我决定给自己以后的文章分为4+1一共五个部分。
(起)讲述这本书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来说。
(概)介绍书的梗概内容。所以不至于有的部分没有提到。也许我不感兴趣但是朋友们会很感兴趣。
(核)着重说完自己看重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可能分多个步骤)
(合)给出自己的评定。也许一篇文章最后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后附加的一个部分,就是自己(火花)这一部分了。比如现在的部分,其实是由这本书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脱离了这本书的内容甚远。以后也许会有这个部分,但是也许会没有。(起)
看这本书的起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时间内消化更多的书。这是从博多·舍费尔那里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书,那么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
之前有跟codinfox讨论过,读过的书总是没有什么印象,那怎么办。他后来不知请教了哪位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好书是值得反复读的。前面也有评论里的好朋友决定要重读经典。而我现在既然决定了要认真做这个公众号,也是要重读这本如何读书的好书。使用它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之后的读书过程。这篇blog的结构也是基于我在读书之后的笔记。(概)
奥野宣之给我们推荐的读书法是包括从选书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结构从以下几个过程分别叙述: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其中我这次读书最看重的部分在于读书与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里会简略介绍其他部分。
说来惭愧自己两年前看过这本书,但是也没有按照这个作者的策略来买书。
其实去书店随意闲逛,邂逅一本好书,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坏处是,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没有目的性地读书,花费过多的选书时间,被广告和销量排行榜左右,因为冲动,买了的书堆成山却都没读过。这时,有一个购书清单,就可以在平时及时发现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扰,节省自己在书店的时间。
购书清单需要指定好书名、作者、出版社三个要素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购书网站。不管在什么时候,发现了好书,记到自己的清单里。假使自己其实不需要这本书,也许在清单里待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划去。定期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书,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
自己没做到这一点。就近来说,618从京东上买了十来本书。当然去年双十一的书还没看完,翻看两年前读书笔记里的读书计划上的《瓦尔登湖》什么的,也都是没看过。也许现在自己的心态,以及所感兴趣的东西不会让自己有那个心思去看《瓦尔登湖》吧。(核)
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对这个读书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总结的一套读书法,叫做“葱鲔(wei,3)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先大致阅读一遍,然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标记,然后下一次再精读,这样留下的部分则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把剩下的触动自己,引发思考的部分摘抄下来,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上,然后在就近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如果是简单的“哇,这个人好厉害”就不行,需要写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与评论同时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葱、鲔鱼都有。当自己再看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快速的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作者认为,之所以用这种看起来笨重的读书方法,是因为它的确有效。因为“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骤中,翻书的时候,在地铁上,在喧闹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后一步,“活用”时,作者则推荐我们找一个固定的时间重读自己的笔记,一周一次或者两次。这让我想起了独处的重要性。也许当结婚之后,就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独处了。二十来岁单身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十分宝贵的时间了。
活用的另一个方法,找三本与问题相关的书籍拿来阅读,使用“要点”+“评论”的方式来阅读。这就像是请了三个有关的专家来给自己提意见一样,自己在总结出一条假设之后,再重读其中的要点与评论,一边反复思考,一边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最后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比如最近我反复遇到的一个问题。究竟我们追求的目标的意义何在。
因为在与网友讨论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去年lol的世界冠军中单,现在gen.g的中单crown遇到了这个心理问题。之前的问题是,自己不觉得自己打职业比赛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了打skt,夺得世界冠军的目标之后,他开始刻苦训练,不断地克服苦难,终于在去年,在鸟巢,一波3-0带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决赛就没有继续关注决赛了,但是说来也十分有趣,这样一个一边倒的bo5却让两边的中单都变了(其实也是遭遇了crown这样问题的人吧,然后他选择把两边中单都打自闭了)。的皇冠说,我没想到faker也会哭,原来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现在crown遇到的问题是,他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么了。而自己最近读过的书,有奥尔特的《行为上瘾》与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两本书。恰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下是结论:
“如果把生活当成一连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种近乎连续失败的状态。按照定义,你任何时候都并不置身于体现了你所定义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达了那里,你会发现,你弄丢了那件赋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于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标,重新开始。”
因此,不要靠目标,而要靠系统来过自己的生活。所谓的系统,就是“你经常做而且能提升长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对漫画家来说,可以是每天画一幅漫画;对作家来说,可以是每天写500字。和目标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系统提供的是持续稳定的“嗨”流。是日复一日充实的生活,而不是某个宏大目标的诱人图景,但没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说明。
对我来说,那目标就可以是每天刷多少道leetcode题,刷完之后,每天解决一个其他coding方面的问题。每周至少写一篇推送文章,完善自己的公众号。对于crown来说,可以是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每天carry多少局排位,完成多少训练。对于你来说,又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是我认为的确是很重要的东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后记中写道的一段话来结尾:“读书是与感兴趣的书的对话,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实,是每次去书店时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也就是说,在爱书之人的眼里,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许上次阅读的时候,我没有觉得这里写的这么煽情。但是现在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书这个爱好,不会被夺走,不会被比较(如果有人非要比较炫耀,你也会在心里甩他白眼,不会有任何影响对吧?)。人人都可以爱书,无害而又高尚。有了它,再卑微的心,也可以有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再喧嚣的环境下,也可以有一块自留地;有了它,就可以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路上,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希望大家都能从读书中受益!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今天的阅读内容为主题阅读、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两个板块。
阅读的第四个阶段:主题阅读。其实主题阅读挺像我们在写论文的过程,通过不同书籍的阅读,截取相关性的东西来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主题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需要针对研究的主题,参考图书馆目录、相关专家意见列出一系列书目,并通过对书目上的书进行浏览,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对你的主题确定清除的概念。
二为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致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骤为:检视阅读所有书籍,并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章节。
第二步骤为:根据主题创立一套中性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形成共识。
第三步骤为:根据主题建立一个中性的主旨,并就此主旨列出相关问题,并在书籍中寻求解答。
第四步骤为:界定主要议题及次要议题,然后将作者对各个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议题之旁,形成不同作者间的讨论。
第五步骤为: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并将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清楚的界定出来。
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自己的`词汇表达作者的意见,但形成议题的观点时尽量用作者的原句,避免自我设限,更为客观。
在阅读与心智成长这一块,作者强调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任何书任何文章都读,你必须有所拣选,对你所读的书要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超过你的能力才行,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心智其实就像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而主动的阅读,思考对于心智就是一种运用,虽然社交媒体发展迅猛,我们看似动动手指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信息,可是那些信息并不是来自于我们,往往会看过就忘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成长。
所以,今天起开始阅读吧,拿起你手边的书,去主动阅读,取主动思考,去让每一本书带领你迈向更好的自己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奥野宣之,张晶晶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当当网做活动时购得。
1、抄写文章或段落相比拍照更有利于记忆。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还是自己动手抄写比较好,同时还锻炼书法,谈到效率的话,拍成的照片会有几个朋友会认真看呢?
2、贪多嚼不烂,贪快也嚼不烂。目前市面上大多鼓吹十分钟教会你速读诸如此类,但是如果你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词汇量和相应的理解能力
的话,这只会让你交了智商税。让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有扎实的收获,等到达这个目标之后再求追求速度也不迟。
3、读书要动笔,要写读书笔记。把读到的信息以准确的形式转变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过分强迫自己,按照习惯的节奏来读书,一步一步地让你“与书共读”的关系更加亲密,做到这一点,你只需要一本随处可见的笔记本。
4、思考让人如同置身于迷雾之中。此时此刻想到的新点子,下一秒可能就烟消云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记录,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经闪现的想法了。但只要把这些想法写下来、保存在纸上,就等于把迷雾装进塑料袋紧紧扎好。将这些新鲜的想法打包以后,再过多久都不会轻易遗忘。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写文章、制作企划书或者整理提案的时候,可以翻开笔记找到曾经记下的书籍、文章和自己当时的视角、思考,让这些内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时候,这些内容甚至是醍醐灌顶的灵药。这本笔记不只是为你提供便利,还能让过去的读书体验更有意义,让读书生活更加快乐。
5、养成习惯。就像坚持睡前刷牙的习惯,哪天突然睡前没有刷牙会觉得非常难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一本笔记本上。标记好日期、灵活运用便签和电子化,可以非常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7、在平时要积累书单,充实书单内容。在需要时进行主体阅读,并指名购买需要的书籍。这样不会被书店各种畅销书的标语给迷惑,买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书。
8、把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这也是我开设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这点可以设想一下自己教别人某项知识或者技能的时候,自己大脑里的`思维状态,同平时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9、葱鲔(wei第三声)火锅式读书笔记。把书中觉得很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摘抄下来并和自己主观。的一些想法、评论放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葱鲔火锅式的读书笔记,就像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总体来说这本书属于比较简单易懂的书籍,书中值得思考的东西并不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变你学习的效率甚至心态。值得大家有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线上阅读,不建议购买纸质书。但书的最后有19个读书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为大多都很简单实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阅读一本书时,就像是接住作者抛出的球,并且作者通常抛出的不止一个球,你能接住多少个球,决定了你能理解多少作者所传达的信息。
大部分人都会领略到作品中的优秀之处,但是并不知道为何优秀,这本书所传达的方法是将抽象的感官体验,通过有逻辑,有目的的主动阅读,来转化为可以条理化输出的形式。即,读懂后可以讲出自己理解,并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横向的思考。为了达到这样优秀的阅读体验,需要明白阅读的四个层级:
1、基础阅读:可以认清所有字,能够通顺的阅读完整本书。
2、检视阅读:有系统的粗读和略读一本书,读完后不需要有深刻的理解,但需要有对整本书框架和侧重点有所理解,明白整本书的篇章,哪些是核心文本输出,哪些是辅助例证。简单来说,能看到人体的骨架,脉络,但不需要思考人是如何行走的。
3、分析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要难一些,需要带着问题去开展,分析阅读需要认真的去吃透每一个篇章每一个句子,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去解答心里的疑惑。去最大限度的接受作者传递的信息。如果说检视阅读是为了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那么分析阅读则是在无限的时间里理解最多最好的知识。
4、主题阅读:这是最难要求最高的一个层级,属于“返璞归真”的境界,当你完全真正读完一本书后,你所理解的东西一定会和现有的知识产生碰撞,你需要将他们合理的安放。你会用a书中的例证去补充b书的论据,会有c书的故事对比d书的情节,这个过程起初会使你混乱,但坚持思考下去,你会在杂糅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理解。
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都属于进阶阅读,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分析阅读,是读者一头扎到书中去,理解吸收一切所有明显和潜在的信息。因为信息的'差异化巨大,所以在面对不同书籍,如想象文学,历史文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时,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而目的就是尽可能高效和深刻的去读懂每一本书,获取最多的信息。因此《如何阅读一本书》被划分到实用类书籍,和字典一样,在你看不懂某个字的时候翻起字典,在你不知道该如何看懂一本书时,去翻《如何阅读一本书》。
而主题阅读,则更强调主动性,首先要做到这一层次的阅读,你要理解你所追求的主题是什么,比如关于爱:情侣之间的我爱你,和我爱吃柠檬的爱是不一样的,这是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情感区别。那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与情侣之间的爱是一个主题吗?可以是,因为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不是,因为亲情与爱情是不同的。这时候取决于你主动的思考,你需要去确定你想要阅读的主题。因此,这时候所有的书籍都变成你的资料,你只需要从你要的书籍中找到你要的主题就可以了,而过多的信息则需要被剔除。简单来说,分析阅读是得到过程,而主题阅读是取舍的过程。
如果你有相对的阅读量和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读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个哲学问题:要使用主题阅读必须要读主题相对应的书,而除非你读了主题相对应的书,否则你没办法做主题阅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两个方向:
1、无指向的去今可能的多读书,自己本身就具备对应的知识体系,可以独立去思索筛选甚至是去定义对应主题。
2、有一个老师,告诉你哪些书是你该读的主题书,这位老师相当于在主题阅读的闭环里为你开了一个小口,接下来你可以独立的去循环,但是这个缺口有一天会成为你的障碍,因为老师所给予你的主题,是基于他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有一天你的知识储备所带给你的思考超越这个认知的时候,最初的主题则需要被打破。
这是主题阅读真正的难点所在,恰如一句话所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
回到本文开篇的问题,你是否想要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力?有时候你发现,重读一本书,依然有许多新的东西可以发掘,这是因为你的理解力进步了,你接住了作者抛出的更多的球。而当你重读时,感到乏味,则说明,你的理解和这本书持平(我个人还有一种观点,这本书远超你的理解能力)。在不断提升理解力的过程中,也自然会拥有识别好书的能力,这则是在阅读理解之外,心智上的成熟和进步。但当你的答案是否的时候,这一切都与你无关了。
回归理性,说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本身,它是货真价实的工具书!所传递的是抽象的思维模式+具象的实践方法。在读书这件事上,它就像一张网,你可以把这张网当作装饰挂在那里,不屑一顾。也可以去打捞一番,赚个盆满钵满。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当属归纳推理,它是从个别事例归纳出一个共同的、一般结结论,即由“个别”推“一般”。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单独的例子来归纳出一般的结论。如,a证明了某观点,b也证明了某观点,因此,某观点是成立的。
这个章节讲的是读与写的关系。我们上学的时候,不仅要会读,爱要会写。因此,读和写的同等重要的。不仅是在学生阶段的学习重要,而且对于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样终生受益。
读书时为了理解书中的知识,把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学以致用。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难念会员疲惫乏累的时候,此时就需要通过写来促读了。
写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在书上记笔记,可以是摘抄,可以是写读后感,可以是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批注等等。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前面的章节中,有强调过读书“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脑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让自己的身体器官处在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终于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了。这本书是美国艾德勒和范多伦一起所著。内容艰涩难懂,耗尽我的所有精力。现针对这本书所学写下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阅读分成四个层次:
首先对本书进行了检视阅读,看目录,看重要片段,学习了粗浅阅读。在这个层次中,我学习了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学了三种做笔记的方法: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这部分的阅读我兴趣盎然,读得懂也读得感兴趣,自我感觉进步也较快,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这是最难受的最煎熬的一部分阅读了。读得痛苦莫名。读完这一章节后的一个总结,我倒是看懂了,现记录下来:
1、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事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3、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看完这一个小结,我恍恍惚惚对分析阅读有了一些了解。但就是不明白作者花了那么大的力气说这么做的理由令人读着很困难。另外其实自己心里很明白,这么多的书,优劣不等,我需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去读一本书吗?后来,作者又介绍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读不同种类的书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读小说,强调的是快;读诗,大声读出来;读数学,像读一种语言。心里因这些关照而放下一颗心,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用分析阅读,接着往下读的时候作者又告诉我,一本能提升你的书,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这样的书应该少于一百本,对任何一个特定的读者来说,数目还会更少。
它有五个步骤:1、找到相关的章节。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3、厘清问题。4、界定议题。5、分析讨论。
这一本书真正提升了我,不仅让我了解的读书的若干方法,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采用书中所说的“真正的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读完整本书以后,觉得自己确实进步了,读其他的教学类书籍和杂志,就跟看小说一般的轻松,而且确实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我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当然,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无法理解的地方,文字的堆砌,明明熟悉的字,却让人无法理解,还有一个外国作家的写作方式和我们中国是不一样的,所以需要我再次的阅读。这种头脑的风暴在下一次空闲又有承受力的时候让我再来一次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这是一本读起来颇费力的书。虽然闻名已久,但若不是某人搬来的书籍里有这么一本现成的摆在这,我自己是断然不会买回来的。如果说阅读一本本书是品尝一条条鲜美的鱼的话,这是一本教织渔网的书。如果遇到一个不爱吃鱼的人,亦或者还没尝过鱼味道的孩子,先看了它恐怕要对阅读本身起反效果。它适合那些爱吃鱼,但吃鱼的品种比较单一,希望换品种捕来吃吃的人;或者那些希望一鱼多做的人。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决定多读书,也就不妨先看看如何教读书的书。
书里开宗明义的回答了读什么样书以及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书不止是为了取悦你,而是为了提升你。”这个理念与时下流行的走出舒适区的理念是类似的。想想自己近些年读的书也多是让自己颇舒服的没长进的书。可问题在于,生活已然不易,取悦自己似乎没什么不对。说到底是个比例的问题,不能全然舒服,也不该全然艰苦。
书中提出一套体系化有成效的阅读要围绕如下四个问题进行:
1、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有道理吗?全部有,部分有?
4、这本书跟我的关系是什么?
读完了能回答出上述问题才算没白读。当然世上很多书是不必也不配用这种方法去读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读的经典,若不如此这般,按作者的说法就属于暴殄天物了。
书后的附录上列了一份推荐书单,在我看来属于“真·终身书单”。适合致力于系统了解西方文明的人阅读。如果能读完,恐怕会比很多西方人还要了解他们自己。浏览完目录后,我就知道自己是看不完了,但也有些收获,比如没有这个书单,我估计不会看柏拉图的《对话录》,估计就不会知道苏格拉底是个智慧风趣的矮胖子了。这是后话,另作他表。
还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来源于它考察书籍好坏的方法其实还蛮适合处理工作问题以及人生困惑的。
比如它谈到理论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的维度,如果覆盖全面了,会构成一篇清晰的工作汇报。其中,理论性问题包括: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情况下才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件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和特征是什么?与其他类似的事,或不同的事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而实用性问题则包括: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采取什么样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以什么顺序行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比那样做更好一些?
再比如它指出如何看待那些反对你、不认同你的人:“如果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你就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你在说什么。这时你不理会他们的批评是绝对有道理的。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因为那只是毫无理解的批评而已。只有当你发现某个人像你自己一般真的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才需要为他的同意而欢喜,或者为他的反对而苦恼。就像他反对一样,他也要有同意的心理准备。”
在“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一章,作者其实也给出了人生建议:就算一开始不太清楚,也不要焦虑。事实上,一开始本来就是不清楚的。故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在生命中,我们不可能期望了解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或把一生全都看清楚。但是,当我们回顾过去时,我们便了解为什么了。
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希望能用这个新生命带来的假期,读完计划读的书,更多的了解有形的世界、无形的思想、实用的技巧,以及更好的了解我自己。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书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读书,但凡看得见且识字的人不就会读吗?中国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纪便在家长的殷切教导下读起了书。读书,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
作为爱读书之人,我看过的书也算不少。我的书橱里有各种类型的书,人物传记类的,童话类的,长篇小说类的等等。但简单来说便是两类,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我个人喜欢的读书方法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但是共同点就是我不爱勾勾画画。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说实话,最初,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态读这本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许多。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我这种做法在作者眼中无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因此,我在看书时不
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每读一遍都有新发现,有些在第一次读时觉得枯燥乏味的书,在第二遍读时也显现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谓收获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许多可看的书。
其次,书中所提及的阅读的4个层次也让我耳目一新。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所谓基础阅读是关注每个词句的含义。这点并不难理解。检视阅读则是通过限时地、有目的地快速阅读找出书中谈及的重点、主题的分类、基本组织框架。接着是分析阅读,即带着问题全盘阅读、完整阅读,该阶段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目的在于尽量消化书中的系统性知识概念、论题等。最后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意思是通过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从比较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解。
这四种层次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没想到它们是被归为层次,而非方法。基础阅读几乎每本书都在做着。而分析阅读和检视阅读则多用在做阅读理解时。主题阅读则会用于写读后感或比较时。但作者的意思明显不是这样的。除了基础阅读,其他几种我都是在课业需要或有目的的进行,并不是自发地以这些方式阅读。换句话说,我读书大多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追随喜爱的作家,并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对于阅读,我们应当怀着虔诚的心态,去体味,去感受。
而对于阅读的.态度,则是主动。读书是与作者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是一个陌生人,他饱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地去拿起一本书,才开启了你与作者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实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肃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的,随随便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一
阅读根据层次的不同,由低到高排序分为四个类别,依次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其中,最为关键的第三部分——分析阅读,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来解释其中精髓,并在章节结束时提炼了其中精髓的三阶段,我加以形容词“黄金”来描述其重要性,并摘录如下: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关于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相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这也对我阅读时的自然习惯形成了有效的纠正,微信阅读很多同学也许会和我有类似的习惯,即尚未通读就着急给出自己的评论和观点,很可能有先入为主的预设思维,这会严重影响阅读理解。记得关键一句话——除非你已经完成了大纲架构,能够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理性的做法是之前做到——暂缓评论。
与诸君共勉,以上。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二
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是美国畅销书的榜首。
本书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基本上读完小学五年级就可以达到的层次,可惜的是太多数人一直在这个层次。作者说,主要的原因是从小学以后,再没有人教过人如何阅读,而这本书就是弥补这个空白。在这个层次的人,基本上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能熟练阅读报纸和填写表格。
检视阅读分为速读和粗读。
速读是浏览一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录,如果有索引,也检阅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绍,也读下,然后从目录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内容读一下,最后读一下书的最后三页。通过速读,就会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时间深读。
如果觉得可以花点时间来阅读的话,可以通过粗读来继续了解这本书。粗读也是快速阅读,但是大多数人阅读是一种“半出声”来阅读,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阅读速读。作者给出了一个好建议,指读法。方法是这样的`: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通过粗读,可以了解全书内容,也可以为分析分析作准备。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你要问几个问题,一是你阅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书,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整本书说了什么并列出本书的大纲,三是本书的作者想说明或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阶段其实就是列出细纲。找到作者的关键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论述,找出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答案。
第三阶段是如何客观公正评价一本书。通过上面二个阶段后,不管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为,首先你要说的是你了解作者的观点。不用急着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对还是错,在做也出评论之前,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作者知识不足或知识错误,或证明作者的逻辑错误,或证明作者分析或者理由不充分。如果你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你必须同意作者的观点,不要肆意评论。
主题阅读是带着特定主题,阅读相关领域中的书箱。主题阅读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带着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单,浏览书单上的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第二阶段是确定想关书的最相关的章节,然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各个作者的相关观点诠释下。列出一系列问题,查看各作者的回答,分析这些回答,把通用的答案放在最前面。
总结:
任何事情背后都有其道理,连阅读也是这样的。读完这本书才知道阅读原来是分层次的。个人认为第一层次比较窠到达的原因是,一直有人给我们反馈,不管是父母,老师还是其它人。而第二,第三和第四层次很难有其它人给你反馈,如果能输出出来,有人反馈也许能帮我们到达更高的层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三
这是一本日本人写的书,区别于那本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但我觉得对我的影响是如何用笔记来读书。刚拿到和读了前小半部分的时候特别兴奋,觉得特别有共鸣,但是越往后,进行了快速地翻阅,因为有些方法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暂时不会采用。这也是此书所提倡的,带着思考去读书。
书的架构是比较清晰的,从笔记管理读书生活谈起,作者使用的读书笔记本是随身携带的,包括随想笔记、购书清单、报道的简报、读书笔记等都在里面。他的笔记本是一元化的: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粘贴书报剪贴。作者使用读书笔记有5个步骤:1.选书-列出购书清单;2.购书-指明购买;3.读书-做记号;4.记录-写笔记;5.活用-用检索标签。
关于制作购书清单,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两种渠道: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我的理解是主动声呐是自己根据需求主动列清单,比如看了某部电影对某一个主题感兴趣了,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讲或沟通等清单;被动声呐是指一些传媒所推荐的,自己又比较感兴趣,就可以收纳在自己的清单里,还有比如我们读书群里小伙伴读的书,也可以成为你的被动声呐之一。这里,还有一个概念比较有意思:“枢纽书”,我的理解是通过一本书所展开的一系列书单,比如这本书的后面有一系列的推荐书籍,但这本书就是“枢纽书”。读书清单可以包含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备注。我现在经常是,无论哪里看到一本书名(书中、微信、新闻、杂志、聊天提及等等),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现在豆瓣查一下看简介,然后加入京东购物车,哪天凑够几本就一起买,或者等下次再看看是不是有必要买,防止当时脑子发热买了不看。
接着,本书的重中之重,就是读书笔记部分。一开局,就提到了读书笔记要坚持记,这样才能看到效果和有所收获。同时提到,读书笔记改变读书方法,在读书的时候,就想着以输出为思想前提,就会有意识去思考。再者,读书笔记可以从一句话开始,哪怕就是一句摘抄一句感悟也是有效果的。
作者分享的读书方法有三个步骤:1.通读,把有价值的'一页折角;2.重读,把折角的重读,如果再觉得好就把那一角再起来;3.标记,把重读部分有价值的,再重读,有价值的做标记。标记也有三种方法:普通直线,波浪线,圆圈。
作者最推荐的读书笔记的方法是“葱鲔火锅式”(将摘抄和评论并存):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部分进行摘抄(促进记忆、加深理解、找到真正让自己心动的部分,不仅仅摘抄而是融入和纪录自身感受和理解的东西),写自己的感悟和评论(记下当下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原创思考的源泉,书写有利于整理自己的想法)。
还有一种是剪报式读书笔记,可以粘贴书腰、信息卡片、书签和其他比如书广告等。还可以复印粘贴书的内容放在笔记里。(小学、初中试过,个人不喜欢)
接下来的一部分是比较特别的“重读笔记”部分,可以通过固定场景(比如在家)和固定频次(一周一次或三天一次)来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重读笔记可以简单回忆,也可以回忆更多,再去翻更多书中重点段落。在主题阅读的读书笔记方面,可以分别写下三本书的要点和感想,和三本书中对于主题的思考。最后,在重读笔记方面,自己将要做和收益最大的一个点是制作检索标签来快速找到目标,自己知识原材料的整理和分类,按照自己的逻辑建立管理体系(不复述作者的方法),这样有利于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最后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读书体验充实的19个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赖网络(我觉得网络也没什么毛病啊),多用参考书;多读百科全书;通过订阅让阅读成为意想不到;淘旧书;由浅入深读懂难懂的书(比如从名著的漫画读起);把要读的书中书桌旁堆成山(已经在做了,把每月要读的书就放在桌上);名著放枕边;同时读三本书,进行切换(当然曾国藩说:读书不二。认为只有专一到底的人,才真正能达到博学之境。我现在也是坚持读书不二,不然感觉没有一本书能真正好好看完,并深入思考);家里每个角落放满书;把书的外封去掉读;杂志边读边撕(这个慎重,个人觉得多几页书带着没毛病啊);名言要贴在显眼处;读手感从摘抄开始;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能有一面墙当书架那真是极好的)。
总之,读书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样,适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读任何书,任何形式的读书,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这样才能真正让读书有所收获。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四
这本书堪称读书者的阅读圣经。要为一件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总结出一套系统化、结构化而且有实际价值的方法论,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容易。阅读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表面上看起来门椹算是很低的,可以说一个人只要识字,就能阅读,但是事实上事情远非如此,读同样一本书,有人一天看完,就能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有人一周读完,腹中只有些许不成体系的零散碎片。显然两者差距跟方法以及长期坚持某种方法所塑造的能力差异有关。两位作者均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其中一位还曾因读书在美国一度大出风头,正是在广泛的、大量的阅读生活中逐渐洞察并发现了阅读的秘密,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就是这个秘密的全记录。
本书自有展开论说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书其实回答了三个问题,阅读的意义、本质和方法,而且前两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阅读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获取信息?娱乐?答案是增长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统一,有些方面不统一,不统一表现在身体在达到高峰后走下坡路,而心智则可以冲破身体的限制不断上升,但这是一种潜在和自在,还需要人自觉学习让它的成长成为现实。所以阅读的终极意义就在于帮助心智成长,获取咨询和娱乐本身无法帮助心智,但会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这一个洞见来源于阅读,但已远远超越阅读了!
第二、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是交流,是与一位拥有体系化知识的'人物谈话,所以读者要能激发起自己的主动性和热情,要积极思考对方的陈述,要不断提出问题。记住阅读就是在交流,要热切,也要勤思。
第三、阅读的方法是什么?阅读的方法就是前两者思想统摄下的外化和具体化。简单说包括基础、检视、分析、主题四个层次和大纲整理、诠释意思、判断评价三个阶段。根据个人读书经验,真正有价值的是以下两点,一是读书要先摸出作者的写作框架形成整体观,再在整体观下分析作者具体框架内的内容论述。二是看书必须作笔记,写书评,尤其是只有写书评才能帮助自己重新思考作者脉胳,推敲全书逻辑,检测自己读书的火候!
总之,本书名字普通,价值不普通!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五
《如何阅读一本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本不能错过的经典读本。从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层次和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三部分出发,帮助你重新认识什么为什么阅读,怎样阅读。
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阅读的.目的: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越主动,效果越好。
真正的阅读:没有借助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是读的懂的东西;为增进理解而阅读是必须要读的东西,读某样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
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你学到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你并没有被启发。要是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蒙田: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打算继续学习与发现,我们就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六
陆游曾在诗中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只是获得纸上的信息就够了,要发挥阅读的效用,就要付诸实践。学而用、学而思、学而传,就是在对不同的书籍带来不同效用的实践。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在诗词创作上有很大的成就,其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印象最深刻。
这两句诗是对"阅读"的最好的诠释。
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问题,大概意思是“读了那么多书,后来还是忘了,那读书的目的在哪里?”,我也看到了土豆老师的回答,才知道原来读书会忘记是个不好的'现象。
读过的书怎么会忘记呢?如果会忘记,那就说明,你不会读书,你不是真正读书。只有水过鸭背才会忘记。
我以前也是跟知乎提问者一样,认为书中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直到这段时间我加入了这个写作课,看到了老师的回答,才知道自己多么不会读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七
阅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如报纸杂志,容易读懂,能增加资讯量,但不能增进理解力。因为在那之前水平已经相当了。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一开始水平就比读者高一截,能给予更高层次的启发,增进读者的理解力。相对而言,后者更值得做。读者追求的不同目标「为了消遣or增进理解力」,会决定不同的阅读方式。任何一本可以增进你理解力的书,也能达到消遣的效果,但倒过来很难成立。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基础阅读。能认字,摆脱文盲状态的.层次,小学时期就能做到。
第二,检视阅读。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从表面观察一本书,如15分钟读完一本书,但它并不是指简单随意浏览。因为资讯泛滥,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阻碍。所以检视阅读很有价值的,因为有些书完全不用孜孜不倦的从头读到尾。
第三,分析阅读。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咀嚼消化一本书。
第四,主题阅读。阅读很多相关类的书籍,而不是一本书。列举这些书的相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