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新增本土23例(实用15篇)
总结是提高自己的必经之路,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优化自己的行动策略。一个好的总结应该包含对过程和结果的全面概括。这些总结范文包含了不同领域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一
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优化防控“二十条”后,过去5天内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城市出台了相应的优化调整政策。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6日,为落实“二十条”要求,已经有超过28个省份对优化调整防疫措施进行了整体部署,包括密接者管理时间改为“5+3”、取消次密接判定管控、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不再集中隔离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核酸检测措施调整方面,上海市、海南省三亚市、吉林省延吉市和长白山市、福建省福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等6个省市均宣布取消或暂不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南省洛阳市等地宣布进入多数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山东省取消了省外入鲁返鲁人员“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仅要求实行“落地检”和“5天3检”。
在11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指出,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进一步的重申和强调,其中第6条专门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于风险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不得随意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
多地调整核酸检测措施。
11月11日下午“二十条”正式对外公布后,多个省市立即布置落实。
近期新增感染人数最多的城市广州在11日下午17时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不再甄别次密接,对目前正在隔离的次密接者解除隔离。14日,广东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明确将即时优化调整密切接触者、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入境人员和离岗轮休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四类人员的健康管理措施。北京12日也宣布启动长期滞留京外人员专项救济,梳理京外风险县域旅居史人员情况,推送解除弹窗限制、购票限制。
并且记者注意到,海南三亚、江西广昌县等地在“二十条”发布后取消了原本的全员核酸检测计划。11日中午,三亚市要求全体居民、游客于12日参加核酸检测,但晚间再次发布通告取消了全员检测,按常态化开展核酸检测。江西省广昌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2日发文称,鉴于11月8日-10日三天区域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决定取消11月13日-14日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
除了“二十条”明确要求的取消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以外,石家庄、洛阳等地率先取消部分公共场所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被普遍认为“步子迈得比较大”。11月13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致信全体市民,宣布将全面对标严格执行“二十条”:对划定的高风险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除此之外,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据了解,石家庄目前已经取消全员核酸检测,只对重点人群及风险性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72小时不做核酸也不会“变码”,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进入购物中心、菜市场、餐饮等公共场所只需扫码后出示绿码即可通行。
而15日,洛阳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洛阳市官方问政平台上回应“强烈建议取消48小时核酸检测”时明确,即日起除进入各级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及需摘卸口罩的公共服务场所需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一位洛阳市西工区居民向《华夏时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政策的真实性。不过,根据随后发布的《洛阳市进一步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在当地餐饮机构就餐、入住酒店仍需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ktv、迪吧、网吧、棋牌室、麻将馆和密闭空间内的游艺娱乐场所、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演出场所、儿童游乐场仍未对公众开放。
医疗资源基础仍需夯实。
除了调整隔离、核酸检测政策外,“二十条”用了很大篇幅聚焦于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包括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做好新冠疫情治疗相关药物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等等。
因此,部分地区在部署落实措施时着重强调了这一点。安徽省省长王清宪指出,要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新冠疫情治疗相关药物储备,满足患者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浙江省省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浩强调,要加强核酸检测、隔离用房、医疗救治等疫情防控基础能力建设。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王小娥14日在北京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发热门诊坚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24小时开诊,做好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核酸检测,按照规定做好留观。充实发热门诊医疗力量,科学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班次,提升发热门诊核酸采样标本送检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发布了一系列防疫新举措,其中提到居家隔离人员要做好治疗性预防措施:街道社区提供血氧监测仪、制氧机或其他便携式制氧设备,向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使用。制氧机按每社区每百人10台配套,使用一次性吸管,使用过程中严格做好消杀。
“就医疗卫生服务的资源来看,目前我们国家的医疗床位经过这些年的有序发展,每千人口的医疗床位达到6.7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才不到4张,这些指标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在上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加强医疗能力建设,既是高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过程中医疗救治的需要。
记者也注意到,在“二十条”公布后,制氧机、呼吸机等设备销售一度出现增长。上班族吴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由于担心之后出现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他趁着“双十一”促销期间为家人购买了两台制氧机,总共花费了约5500元。不过,多位医疗方面的专家表示,并不建议个人或家庭为应对新冠疫情囤积制氧机。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二
(1)提前做好规划,尽量直达目的地,避免中转,减少在候车、候机大厅等相对密闭空间的滞留时间,错开人员集中的高峰时间出行。
(2)出门戴好口罩,携带消毒湿巾、免洗手凝胶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3)在车站、机场、码头等主动配合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乘坐公交、地铁等,要有序排队候车,人员较多时,最好改乘下一辆。
(4)优先采用线上或扫码等非接触方式购票或付费。妥善保存各种票据信息,以备查询。
(5)候车和乘车期间,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面对面。尽量不在公交、地铁、火车、飞机上进食和饮水。如果长时间出行,需要进餐,要做好手卫生,注意与相邻的人员不要在同一时间段摘下口罩进食和饮水。
(6)乘车期间,注意保持手卫生,少碰触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扶手、扶杆、车门、厕所门及把手等,触摸后,清洁双手前,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到达目的地后及时做好手部清洁。乘车时可戴着手套,到达目的地后,应将手套摘下放在专用口袋里,以备下次使用,摘下手套后,应及时清洗双手。
(7)条件允许,可打开窗户,保持车内空气流通。尽量选择空气流通的位置就坐或站立。
二、乘坐出租车(网约车)要注意。
(1)乘坐出租车(网约车)最好单独乘车、不要拼车,后排落座。
(2)不论是乘客还是司机都要做好个人防护、查验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
(3)在外界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开窗通风。
(4)上车后,少触摸车上的公用物品,优先选择非接触扫码方式付费。
(5)下车后,及时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三
1、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特别是公共交通工具上、人流密集场所。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步行、自行车和自驾出行。
3、避免接触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如遇到要保持一米以上。
4、咳嗽、打喷嚏要用纸巾或衣袖遮住。
5、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
6、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勤洗手,少外出。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四
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2月25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0例,深圳9例,珠海2例,东莞19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例,均为深圳报告。
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59例(其中2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广州报告3例,分别来自韩国、老挝和土耳其;深圳报告26例,25例来自中国香港,1例来自韩国;珠海报告8例,东莞报告19例,江门报告3例,均来自中国香港。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2例,广州报告3例,分别来自日本、菲律宾和泰国;佛山报告3例,分别来自韩国、缅甸和马来西亚;深圳报告8例,珠海报告2例,惠州报告2例,汕尾报告1例,东莞报告7例,中山报告1例,江门报告5例,均来自中国香港。新增出院16例,目前在院572例。
截至2月25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8132例(境外输入5950例),其中确诊病例4434例(境外输入2658例),无症状感染者3698例(境外输入3292例)。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五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较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寒假期间,对于有出行需求的人们,要注意做好防护,以免出行期间感染新冠病毒,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除了仍要做到科学佩戴口罩之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出行前。
出行前需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如核酸检测、健康码申请等。并准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和应急药品,如口罩、酒精、止吐止泻药物等。
出行中。
1、旅途较短的乘客建议选择自驾游,减少乘坐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降低在密闭空间感染新冠疫情的风险。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遵从国家的防控要求,配合测体温、出示健康码或核酸检测结果。
3、对于旅途较短的乘客可选择在出发前适当进食和饮水,尽量不在旅途间摘口罩饮水或进食,降低感染风险。旅途较长的乘客尽量减少与陌生人交谈,对于双手和经常触摸的地方,可进行酒精擦拭消毒,并减少进餐或饮水的次数,尽量避开高峰就餐时间,错峰就餐减少感染的风险。有条件者可打开窗户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口罩长时间佩戴或潮湿时,要注意及时更换,以免口罩对病毒及灰尘的过滤作用降低。
5、建议不要前往高风险、中风险等地区旅行,如有必要可在疫情稳定后,再外出旅行,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地,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出行后。
1、继续做好14天的健康监测,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主动告知相关旅居史。
2、关注出行地的实时疫情变化,若出现风险等级变化,主动向社区及单位报备,并配合做好相应管控措施。
防疫口诀。
常通风、戴口罩,七步洗手不能少。
一米线、不聚集,社交距离要保持。
早报告、不隐瞒,坚持测温早就医。
受管控、多理解,积极配合管控查。
不出门、陪家人,健康亲情两不误。
好地方、我的家,守护健康靠大家。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六
11月23日晚,据“北京丰台”发布,当日北京丰台区不少居民在家里完成了自助核酸采样。按照操作指南,一家3~5人使用一管,用完后放进社区回收箱即可。11月22~23日,丰台区的南苑街道德鑫嘉园、马家堡街道嘉园二里社区先后发文称,将推出核酸自采试点。
推进核酸自测的同时,北京疫情仍持续高位增长。11月23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509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139例无症状感染者。从11月21日起,北京本轮疫情新增本土感染者已连续三天破千,截至11月23日15时,北京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超9000人。目前,已有多区提倡市民减少社会流动,部分公共场所已暂停。
从11月15日开始,全国已连续九天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突破两万。其中,23日,这一数值已经破三万。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11月22日介绍说,11月1日以来,全国已经累计报告了25.3万例感染者,近一周平均每天报告2.22万例,较上一周增长了一倍。这意味着,截至23日24时,11月新增本土感染者接近30万。
北京通州涉风险点位。
核酸采样点出现超30次。
据11月23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疫情新增病例数持续高位增长,社会面病例波动式上升,波及街乡广泛,首都防控工作正处于最关键、最吃紧的时刻。新国展轻症方舱医院目前已投入使用。
北京疫情攀升的同时,核酸自测被北京部分区域提上日程。
据“北京丰台”介绍,根据试行规则,想要尝试自测的居民可以自行在“核酸试剂”箱里取一份“自测物资”,包括一管粉色试剂和与家人数量相等的棉签,并做好登记。完成采样后,将样本装进封装袋,自行投放到贴着相应的箱子中。每天上午11点和下午3点两个时段会有工作人员取走样本箱。
如何完成核酸自测的采样?丰台区马家堡街道嘉园二里社区发布的“嘉园二里核酸自采”介绍,居民首先需要点开“声智健康”小程序,对准试管码扫描试管,填写详细住址信息并上传数据。核酸采集时,应将拭棒越过舌根,在咽扁桃体两侧稍微用力擦拭至少3次,在咽喉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取出拭棒并将其头部放入病毒保存液中,完成核酸检测。之后,在小程序内点击“我的核酸”,即可查询到核酸检测结果。
11月22日,北京丰台区的南苑街道德鑫嘉园曾发文称,进人“声智健康”程序后选择5合1混采,以户为单位领取,一人录入整户人员信息,重复录入人员信息将无法查询核酸检测结果。因信息录入不正确、样本无唾液、未交管的个人操作失误造成无结果,个人负责。
据报道,目前丰台区26个街道都公布了核酸自采的工作群。这项服务还在试行阶段,侧重于服务网课学生家庭,大病或重疾老人家庭。
“核酸自测相当于抗原检测的‘翻版’,算是一种新尝试,具体效率还有待观望。”一位公卫专家表示,一方面,核酸检测需要居民外出排队,这个过程中,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另一方面,很多基层城市的核酸检测能力跟不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所缓解。
“北京开始核酸自测,主要还是基于减少聚集的理念。”前述公卫专家分析说,他平时和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接触较多,曾有在核酸检测点进行采样的医护人员告诉他,有的时候每天测五六百人。“咽拭子采样对他们而言就变成了一种机械性动作,难免会出现检测不到位的情况。”他说。
事实上,北京并非首个开展核酸自测的城市。1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辖区的康巴什区开展自采核酸培训演练,不同的是,居民需外出至核酸采样点,在核酸检测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测。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任何一项检测措施,尤其需要在大规模人群中开展的程序,需要国家药监局层面的审核、批准和评价,以平衡检测质量、技术可行性等问题。在简化防疫措施和纾解医疗资源压力的前提下,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是基本要求。
11月20日,“北京通州发布”公布了11月13日以来通州区的风险位点。《中国新闻周刊》查询发现,在列出的70余个风险位点中,核酸检测点和核酸采样点出现的次数超过30次,除去重复的,有超25个核酸检测点涉入其中。
一位病毒学家表示,逐步采纳核酸自采和抗原检测,是防疫走向科学精准和可持续化的有益尝试。自采既适用于核酸检测,也适用于抗原检测,“相较而言,抗原检测的优势更明显”。这位病毒学家说,尽管中国抗原检测试剂在全球防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国内目前还没有将其充分应用起来,未来应该逐步加强抗原检测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ipo市场已有多家核酸检测概念企业过会,其中康为世纪已在今年10月25日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另外4家企业拟闯深交所创业板,且均已过会。
检测公司上市申请频频获得监管“绿灯”,引发质疑。11月21日晚间,深交所、上交所先后针对“主要业务涉及核酸检测的企业申请上市”一事回应称,高度关注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七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戴好口罩,将颜色较深的一面朝外,颜色较浅的一面朝内,鼻夹要夹紧,使其与鼻梁紧密贴合。
要随身携带消毒用品吗?
可以随身携带酒精消毒产品,如免洗手消液(酒精含量最好超过75%)或消毒湿巾,对扶手、座椅、小板桌等身体能够接触到的地方进行消毒处理,这些地方最容易携带病菌。
旅行途中需要注意什么?
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并且不要来回走动。长途出行中要避免双手频繁接触嘴巴、鼻子以及眼睛等部位。如果打喷嚏,出于对他人的安全健康因素考虑,尽量使用手肘、纸巾捂住口鼻。值得注意的是打喷嚏时,要用手肘而不是手掌。
旅行途中可以吃东西吗?
如果不是特别饿,尽量不要摘下口罩吃东西;如果一定要吃请务必清洗双手,使用餐具接触而不要用双手直接接触食物。
发现身边乘客有症状该怎么办呢?
如果发现身边的乘客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更换座位,并主动上报工作人员。
公共交通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在自然温度、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通风换气。如使用空调系统,应保证供风安全。工作人员接种疫苗,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健康监测。车辆每次出行载客前应对车厢进行预防性消毒,座椅套等纺织物应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八
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3例(其中8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广州报告3例,2例来自越南,1例来自尼日利亚;深圳报告56例,55例来自中国香港,1例来自日本;珠海报告9例,惠州和东莞各报告5例,中山报告1例,江门报告4例,均来自中国香港。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8例,广州报告11例,10例来自尼日利亚,1例来自泰国;佛山报告5例,4例来自马来西亚,1例来自中国香港;深圳和珠海各报告3例,惠州报告4例,汕尾报告1例,东莞报告16例,中山报告2例,江门报告3例,均来自中国香港。新增出院8例,目前在院893例。
截至3月1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8667例(境外输入6266例),其中确诊病例4800例(境外输入2873例),无症状感染者3867例(境外输入3393例)。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九
据健康广东官微消息,11月16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07例(广州275例、深圳6例、韶关1例、河源1例、惠州1例、中山2例、阳江2例、湛江3例、肇庆15例、清远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576例(广州8486例、深圳1例、珠海8例、佛山18例、韶关1例、惠州1例、东莞29例、中山2例、江门3例、阳江3例、湛江2例、茂名4例、肇庆17例、揭阳1例);另有939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广州914例,珠海1例,汕头1例,东莞19例,中山1例,茂名2例,清远1例)。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0例(广州3例,深圳5例,中山2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2例(广州2例,深圳3例,珠海2例,佛山2例,东莞2例,江门1例)。
全省新增出院248例(境外输入14例),目前在院6972例(境外输入186例);新增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19例(境外输入18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40541例(境外输入184例)。
截至11月16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疫情阳性感染者74285例(境外输入14563例),其中确诊病例20034例(境外输入6072例),无症状感染者54251例(境外输入8491例)。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做出了优化调整。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持续跟进全球疫情发展态势和病毒变异情况和它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政策实施情况评估,经过专家们反复深入研究和论证,提出的二十条优化政策措施举措。优化之后的防控政策举措能够有效应对各地疫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瓶颈和困难,比如隔离资源紧张,采样和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要将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投入疫情传播风险高的人员和区域上来。”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出台,并不意味着放松疫情防控,更不是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是科学精准防控的具体实践。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意味着放松,‘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也没有变化,而是要求更高,标准更严,防控措施要求更加精准科学,更加快速有效,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十条优化措施更加科学精准,突出体现在对涉疫人员的管理措施的调整上。
优化措施中要求,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由“7+3”改为“5+3”,即由“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专家介绍,这是基于科学研判的结果。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最长潜伏期已经缩短为八天左右,而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可能性非常高。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根据我们在31个省份的试点评估研究发现,对于密接人员追踪,在末次暴露以后5天内转阳能够达到94.5%,到7天的时候转阳比例达到将近99.7%。所以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用3天居家隔离把后续风险兜住。这样的调整,能够节约集中隔离资源近30%。既能够在管控风险的同时,减少对集中隔离资源的占用。”
对于密接的密接,也就是次密接人员,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明确要求不再判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我们发现在一个多月试点的评估过程中,密接的密接在判定以后,后续阳性率是极低的,是十万分之三点一,也就是管了十万个人,可能有三个人是阳性,所以效率是比较低的。只要把有限的防疫资源,把密接及时判定进行管控,就能够更大可能去降低次密接续发阳性的检出率情况,所以综合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指的是在判定高风险区域前离开风险区的人员。专家介绍,根据试点评估结果,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风险较低,因此这次也将管控措施做了相应的调整,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假如a地划定了高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内的人员要实施封控管理,但是对于a划高风险区之前,流入到b地的风险人员,在b地追踪到以后要对这些人员进行7天居家隔离管控。”
记者:“这个7天居家隔离从哪天开始算起?”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高风险区的外溢人员管控周期是从离开这个高风险区域,就是离开a地的时间算起,如果b地在排查过程中已经超过了这个管控的周期,原则上是无需再进行隔离管控的。”
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将风险区分为了高、中、低三种。在二十条优化措施中,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判定。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我们发现中风险区个别地方划得非常不精准,非常大。整个中风险区划了以后,出现阳性也是十万分之三,风险实际上是极低的。为了尽可能减少管控区域和人员,所以取消了中风险区的划定。”
对于高风险区,优化措施将划定范围缩小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强调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做这样的一个调整也是尽可能在科学精准的情况划定风险区,避免大范围管控老百姓的出行,这种优化实际上对工作专业的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是一个放松,而是要求流调和风险区研判更加精准,既能够把需要管住的风险管住,需要落实的措施,像高风险区,社区管控一定要到位,封控绝对是不能够出来的,该落实的措施落实到位,该调整的要调整,尽可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未来核酸如何做?此次优化措施再次强调了核酸检测原则: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一旦发生本土疫情以后,什么时候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在第九版防控方案里也明确提出,当发生疫情以后,基于流调研判,明确传播链清晰,没有发生社区传播,这时候无须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只需要对风险区域和重点有感染风险的人员,根据流调研判进行核酸检测,开展快速疫情处置。整个策略的核心是以快速流调为基础,通过区域核酸检测来进行风险综合研判。这次二十条优化措施中的第6条专门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于风险岗位和重点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
在外防输入方面,此次优化措施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比如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阴性证明减少为1次;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35;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等。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国际整个疫情的情况,病毒变异的情况,以及对于入境人员管控措施评估的数据,更多是统筹我国疫情防控跟国际交往,便利人员往来,从这些角度,在二十条优化措施里对入境人员的管控和核酸检测进行了优化和调整。病毒潜伏期缩短,5加3风险还是兜得住的,因为那3天也是居家隔离。”
优化防控的二十条措施还对医疗资源建设、生活服务保障、重点单位的疫情防控、疫苗接种、药物储备、滞留人员的疏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专家指出,优化防控的二十条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优化和完善,对于二十条措施中没有提到的,依然要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来执行,不能层层加码。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比如时空伴随,实际上在第九版的防控方案里面有所阐述,他是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对于这类人员在二十条里面没有提及,仍然在实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于这类人员要求在流调以后进行“三天两检”,及时排查。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都是各地加码的做法。”
专家再次强调,不论是哪种管控方式,管控时间都是以人员末次暴露的时间开始计算。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对于管控的时间,起始时间应该以判定为末次暴露的时间为准,而不应该以追踪到这个密接的时间开始算起,在第九版防控方案里面是明确的。”
新冠疫情是一场大考,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不走样,才能够赢得这场大考。这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落实不到位,造成防控风险放大,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建立的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每天调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尽可能防范和杜绝‘一刀切’和层层加码,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应对挑战,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将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各地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增强斗争本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二十条”落地进行时:超28个省份优化调整防疫措施,六地取消全员核酸检测。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优化防控“二十条”后,过去5天内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城市出台了相应的优化调整政策。
据介绍,医疗资源基础仍需夯实。除了调整隔离、核酸检测政策外,“二十条”用了很大篇幅聚焦于加强医疗资源建设。除了“二十条”明确要求的取消区域全员核酸检测以外,石家庄、洛阳等地率先取消部分公共场所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被普遍认为“步子迈得比较大”。
比如,将密切接触者“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不再判定次密接,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加快新冠疫情治疗相关药物储备等等。这些措施适应了当前我国的防控形势,有利于防控工作精准到位。
截至16日,为落实“二十条”要求,已经有超过28个省份对优化调整防疫措施进行了整体部署,包括密接者管理时间改为“5+3”、取消次密接判定管控、高风险区外溢人员不再集中隔离等等。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十
11月23日,全国新增本土感染者波及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广东超9200例,重庆超7700例,北京超1100例,重庆已连续四天本土感染者超过6000例。此外,新疆、河北、河南、甘肃、陕西等地23日新增本土感染者均超500例。
11月11日,“二十条”发布,此后国内多地积极跟进,但随着疫情趋势的严峻,各地防疫措施随之收紧。
近日,北京、广州、哈尔滨、江西宜春等多地发文要求外来人员“三天三检”。此前,多地对外来人员的要求是“三天两检”。
其中,北京从11月22日起,要求对所有进返京人员进行落地“三天三检”,即抵京后前三天,每天须完成一次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未出前,居家不外出。抵京满三天未完成第三次检测的,北京健康宝将弹窗提示。
11月23日,深圳发布“8号通告”称,所有来返深人员,抵深前进行申报,抵深后严格落实“落地检”及“三天三检、不聚会、不聚餐、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措施。
江西宜春市疾控中心11月23日发出通告称,外地来(返)宜人员抵宜后须落实“三天三检”,对未按时完成核酸检测的人员赋黄码。
此外,11月23日以来,河南郑州、湖南长沙、湖南郴州、黑龙江哈尔滨、江西南昌、上海等地发布通告,明确外来人员抵达5天内不得进入餐饮服务、商场超市、农集贸市场、美容美发、室内健身等公共场所。11月24日,“上海发布”称,经防控部门审核的跨省市通勤人员随申码等不显示“来沪返沪不满5天”。
昨晚郑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指出,郑州对主城区(市内八区)流动性管理5天,在11月25日0时至11月29日24时,郑州市主城区开展每日核酸筛查,其间减少人员流动,郑州将用五天时间打一场攻坚战。
“具体到某些防疫细则,全国不可能实现完全统一化,要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地防疫。”前述病毒学家说,“二十条”的出台是想实现精准防疫和常态防疫,但全国的疫情状况千变万化,想通过“二十条”就将所有事情都囊括其中,不太现实。
在这位病毒学家看来,曾有研究表明,对感染者连续进行三次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基本上98%的感染者都能找出来,“三天三检”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去考虑的。
“这些防疫措施的机动调整算是各地的一种摸索,需要一个过程。”前述公卫专家指出,就目前全国疫情来看,从这个月10号开始,到下个月10号左右,会是一个疫情高位平台期。
国内一名流行病学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各地其实一直在优化防疫措施,一些地方比较好的措施要尽快和其他城市实行交流共享,比如广州、北京的疫情,感染人数增长快,可以注意到,这些城市的流调信息已经简化。
在11月上旬召开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会议上,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公开谈到,最近随着中国防疫“二十条”的发布,很多人对未来中国走出疫情有更多的期待,“我们内心非常清楚,最终走出疫情看的肯定是科技,但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相信中国有能力来支撑整个抗疫,走出疫情”。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十一
感染奥密克戎初期症状主要有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全身症状等,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决定,无症状感染者、轻度感染者、重度感染者会有较大区别。
3、全身症状:感染奥密克戎初期,在病毒的作用下身体内的能量代谢系统会加速消耗,但身体代谢是较稳定的系统,由于代谢产物过多,则会导致蓄积在肌肉组织处,从而引起肌肉酸胀、酸痛等全身症状,可遵医嘱应用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尼美舒利片等药物缓解。
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在治疗期间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并且要做好防护措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十二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九版)》及“国家20条防疫政策”中的相关要求:
个人健康监测。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不得外出,由社区组织采样人员上门采集,并及时推送核酸检测结果。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应当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根据相关防控要求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并将监测、检测结果主动报告至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
•3天居家隔离期间,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医学观察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
共同居住者。
•共同居住者或陪护人员一并遵守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管理要求,也就是说,在居家隔离观察期间,均不得外出。
•陪护人员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接触时,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
•与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者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其居住空间后,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儿童、孕产妇、半自理及无自理能力等人员的陪护人员。
个人卫生。
•自己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戴口罩前后,均应当洗手或手消毒。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
•讲究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如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垃圾处理。
•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要消毒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口袋,再和家里其他垃圾一起丢弃。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十三
1、防护人人都做到,家园明天更美好。
2、坚定信心战疫情,同舟共济筑防线。
3、在疫情中坚守初心,在防控中担当使命。
4、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勤洗手,多通风,少揉眼。
5、重视自身健康,做好自我防护。
6、口罩要戴好、心态调整好、身体锻炼好、卫生保持好。
7、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做好验码测温,注意保持1米线的社交距离。
8、强化责任担当,形成强大合力,坚决抗击疫情防控攻坚战。
9、你小心、我注意,防控全靠你我他。
10、不串班、不扎堆、不打闹。
11、祥和安康千万条,疫情防控第一条。
12、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
13、提前预约进景区,戴好口罩保距离。
14、佩戴口罩,定点丢弃,不传病毒。
15、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十四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全程佩戴口罩。
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
口罩要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潮湿时要及时更换;。
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2
保持一米距离。
尽量避开人多聚集的地方,排队注意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3
注意手部卫生。
注意手卫生,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如无流动水时可用免水洗手液或消毒湿巾擦拭双手,手未清洁前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
4
注意饮食卫生。
尽量减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进食,如需进食,注意与周围旅客错开时间,直到吃饭前一刻再摘下口罩,避免边说话边吃饭。
5
养成良好习惯。
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桶内;。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用肘部捂住口鼻并及时清洁双手;。
飞机上盥洗室冲水时,先关闭马桶盖后再冲水;。
旅途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应放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再扔到垃圾桶内,保持环境整洁。
31省新增本土23例篇十五
德尔塔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株,但其传播途径还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造成感染。换言之,其传播途径不变,但提示人们需要更严格落实原有的个人防护策略,包括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
首先是坚持戴口罩。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习惯,尤其是前往公共场所,特别是进入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空间时,一定要佩戴口罩。
第二,继续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游热点地区旅行或出差。出行前注意查询目的地的疫情进展及防控措施要求,自备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及必要的消毒用品。建议公众近期减少出省,以室外活动为主,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尽量避免人群聚集。
第三,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第四,要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手卫生尤其重要,要勤洗手,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和流动的水来洗手。外出返家后,要及时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和流动的水来洗手,必要时要使用消毒湿巾或者免洗消毒液进行消毒,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眼、鼻。
第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尤其旅游归来后,应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味觉(嗅觉)障碍等可疑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不要到没有资质的诊所就医,以免延误诊疗。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带病上班,并向单位报告旅行史、接触史及身体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