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石头的幼儿园教案(实用10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实施教学活动编写的一种计划性文稿。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例教案进行借鉴和参考。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案范本,为大家提供教学思路和方法。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一
1、以情景表演引出“石头画”,启发幼儿思考。
“国王”说:“我们石头国到处灰溜溜的,难看死了。可你们这有山有水,有可爱的小动物,真是太美了!怎样才能让我们那儿变得像你们这儿一样漂亮呢?”启发幼儿想象,说一说怎样使石头变得多姿多彩。
2、出示范画,让幼儿了解石头画的绘画方法。激发幼儿创作愿望。
在幼儿欣赏范画时,强调老师根据石头形状来想像绘画图案。
3、以游戏口吻,带幼儿进入绘画环节。
“国王”说:“你们真能干,把这些石头打扮得真漂亮,请你们到石头王国帮我把石头打扮打扮吧!
4、幼儿作画,教师及“国王”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仔细观察石头外形,依据石头形状大胆想象,并充分利用桌面材料,创作石头画。
2)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5、结束教学,带幼儿走出活动室。
“国王”说:“谢谢你们,现在我们石头王国变得可真是美呀!我们到外边去庆祝吧!”
结束教学,组织下课。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二
1、情境:路遇小兔,伤心的小兔说回家的路坏了,我们一起来帮小兔修路吧。
2、小兔诉说路的规律: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3、教师演示。
4、幼儿操作练习。
5、师幼共同检验。
6、小兔送礼物,送给每位宝宝一个图形延伸活动: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三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分找泥土和石头。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植、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五
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班正在进行《熊的故事》主题活动,主题目标是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述故事情节,对物体的'大小多少进行比较或匹配。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熊这一动物形象,于是又给孩子们听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扭动自己的身体,做各种舞蹈动作,看到有小朋友在这样做,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纷纷模仿。于是,我就利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在结合子主题“变石头”里,扮成各种小动物,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音乐一停,马上就变成“动物石头”,作一相关动物造型,动一下,就被“熊”抓走。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学会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音乐停止,保持原先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熊头饰一只、创设一个“熊”的家。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音乐游戏《变石头》——放松整理。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往树林走,采上几朵鲜花,再来跳一跳。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
2、师幼共做热身运动。
跟老师一起来学小鸟飞,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学小鱼游泳,尾巴甩一甩,再来学蝴蝶飞,飞到花丛中。
二、音乐游戏《变石头》。
1、幼儿复习音乐,可以跟着音乐做一些动物动作。
2、教师介绍规则: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各种动作,也可以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做,音乐一停,你们马上就不动,变成一个石头,要是动了,就要被熊吃掉,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3、教师扮演“熊”在家里睡觉(也可以请一个小朋友扮演熊,来看哪个小朋友动了)幼儿进入创设的情景进行游戏。
4、师幼游戏。(音乐一停,要马上不动哦,动了就要被熊抓走的)。
5、再次游戏。谁坚持到最后拉,那他就是冠军,我们为他拍拍手。
三、放松整理。
1、一起数数熊吃掉了几个小动物?
2、让我们擦擦汗,抖抖手,踢踢脚来放松放松。
一、区角活动。
1、在计算角,投放一些熊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数数,或者提供些颜色不一的熊,让幼儿给小熊进行排队。
2、在美术角,提供些参考图片,让幼儿自己画小熊。
3、在音乐角,听音乐做各种动作,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配上舞蹈动作,自编自演。
二、参观活动。
给幼儿参观其他班幼儿或者哥哥姐姐做游戏时的情景,了解做游戏要掌握的规则。
个别活动引发的兴趣及经验:
个别幼儿:个别幼儿对音乐游戏不是很感兴趣,但音乐也不敏感,听到音乐停了,还再动来动去,即使不动了,坚持的时间也不长。
多数幼儿:多数幼儿非常喜欢音乐游戏,听到音乐停了,马上不动,而且还会摆不同造型,这次是站着的,下次就是弯着,每次都变换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而且坚持的时间很长,真像个石头人。
教师分析并对照自身资源。
个别幼儿:个别幼儿对游戏很敏感,很快就掌握了游戏规则和要领,只要老师说一遍,就领会了教师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哪怕有别的小朋友逗他,他都不会动,游戏意识非常强。
多数幼儿:多数幼儿喜欢做游戏,但规则意识不是特别强烈,需要老师语言上或动作上的提醒,比如说音乐停了,现在不可以动了等,动作上能够有一些简单的变化。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游戏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参与活动,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声中,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着,音乐停了,马上不动,音乐再响起,又继续游戏,直到剩最后一个小朋友,坚持到最后的就成了冠军,并且教师为冠军贴了个五角星,大家都想得到五角星,基本上都不动,在第二次游戏时,最后还剩两个小朋友坚持到最后,难分上下,就两个都奖励了五角星,两个人脸上都很开心。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有个别幼儿规则意识不强,明明已经被熊抓到了,坐在椅子上了,过一会,又过来游戏了,看来以后,老师在游戏时,要对个别幼儿多加强游戏的规则意识。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六
1.感知彩色的美。
2.学习用各种大小的圆圈的做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培养幼儿感知颜色的`美丽,认识并记住自己喜欢的颜色。
1.挂图,幼儿用书。
2.油画棒。
1.教师出示挂图,引出活动内容。
老师:小兔子家门口修了一条小路,由于工人叔叔忙还没来得及给小路铺石子.小兔子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为小路铺上彩色的小石子。
2.教师画出:油画棒示范画。
(1)老师:请小朋友们拿上不同色彩的油画棒用大小不同的石头夹画。
(2)提醒幼儿要把不同颜色的“石子”搭配起来让小路更漂亮.画的路面不能留太大的空隙要把路都画完。
3.展示幼儿作品。
(1)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
(2)以小兔子的口吻向幼儿表示感谢。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不太会画圆圈,而且画的也不太密,色彩方面他们表现得很好,以后应该多在此方面加强他们的训练。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七
1、学习运用各种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2、能大胆运用石头,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作品成功的快乐。
:ppt石头画图片、颜料、毛笔、泡泡泥、毛线、双面胶等。
1、观察各种石头,了解石头的颜色、形状、大小区别与不同。
2、老师小结石头外形特点。
1、欣赏石头画,讨论石头画制作方法。
(一)教师出示各种石头范画,请小朋友集体欣赏、讨论。
(三)教师讲解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制作方法。
a。用颜料在石头画上装饰方法及注意事项。
b。选用石头后用辅助材。
料装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c。启发幼儿利用各种石头,创造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作品。
2、幼儿选取石头,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贴上姓名标签,摆放在展览区。
2、小朋友互相欣赏同伴作品,并讨论。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有用的石头。
2、课-照片:岩石。
3、幼儿用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欣赏:漂亮的岩石。
教师提出疑问:漂亮的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展开。
1、教师讲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经过风吹日晒,又经过雨水、空气等外力的作用,沉积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教师:你们出去旅游的时候看见过岩石吗?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岩石?(提示:海边,山林等)。
2、实验。
出示: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
你们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用吹风机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
老师告诉小朋友,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呢。
3、了解岩石的沙化特征。
课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师:看看照片上是什么?,你们知道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结:岩石被风化成为小块后,还必须经水流的不断冲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1)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2)启发提问: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5、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课件演示:《有用的石头》。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
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三、结束。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回家后继续收集不同的石头,了解不同石头的作用,然后讲给大家听。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九
1、帮助幼儿了解石头在生活中的作用。
2、尝试运用颜料进行装饰,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1、ppt。
2、石头画范例。
3、石头若干、毛笔、记号笔、各种颜色的.颜料,擦手小毛巾。
一、引起兴趣,交流讨论。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请你听一听,猜一猜,里面会是什么。
师:你在哪里见过它?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师:小朋友说出石头有那么多的用途,那石头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二、出示课件,欣赏石头画。
师:原来呀石头还可以做艺术品,在石头上画画呢,看,你最喜欢哪块石头画,为什么?
师:看了那么多石头画,你知道这些是怎么画的吗?
三、教师示范,讲述要求。
1、教师示范石头画。
2、引导幼儿欣赏其他范例。
师:老师还画了几块石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你们想试一试吗?老师也给你们准备好了工具,一起动手来画一块自己的石头画吧!
五、展示作品,讲评。
师:你们的石头画真漂亮呀,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六、活动延伸,欣赏艺术家作品。
师:谢谢你们创作了这么富有童趣的作品,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不一样的石头画。
小结:原来石头画也可以这样创作,成为一件艺术品,孩子们,带上属于你们的艺术品回班级给同伴欣赏一下吧!
石头的幼儿园教案篇十
小石头变身记》是依据建构式课程小班下册的主题《石头大玩家》生成的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发展存在着语汇量少,不愿意大胆交流等特点,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以语言活动《想长脚的石头》和美术活动《石头大装饰》这两活动为基础设计了综合活动《小石头变身记》,通过自编故事,以“小石头借颜色”的情节为线索引发幼儿乐意参与石头的装饰。在故事情境的激发下,学习“有礼貌地请求别人”,把语言、点数、美术创意进行了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