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汇报精选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汇报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一、基本镇情
木杆镇原名木杆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并镇,有“天下筇竹第一镇”之美誉。全镇国土面积238.95平方公里,辖8村43个自然村182个村民小组。现有6312户26824人,其中农业人口25989人,占96.8%;有劳动力14356人。全镇有耕地面积7万余亩,人均2.54亩;有林地106139亩,人均4.1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1633亩,人均占有经济林果地1.23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桃、李等经济林果;草地面积141464亩,水域面积5918亩,其他面积10978亩。
二、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1—
肉禽蔬菜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特色民居基地、生态旅游基地。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农业产业化已在全镇大范围启动,一批特色产业逐渐形成气候,在推动我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色产业发展措施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汇报篇二
去年以来,xx乡党委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工作的要求,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以村级特色文化室建设为契机,以“一村一特色”为目标,深入挖掘各村文化资源,精心设计编排,建成一批有代表性的村级特色文化室,使村民对本村村情村史有了更加直观感性的认识,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我乡已经建成乡镇文化站一所,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其中,选取特色鲜明的村建成高标准特色文化室6个,分别是王郭庄董天知特色文化室、赤圪倒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特色文化室、敖脑大葱产业特色文化室、北行姜皇小米特色文化室、桥堡核桃产业特色文化室、堡头园林绿化特色文化室。
二、主要做法
1、集思广益 准确选题
益,民主决策,力求能够选取到一个能够较全面映射本村文化特色的主题。
2、多方挖掘 丰富素材
主题确定以后,围绕主题搜集选取尽可能多的素材就成了文化室建设的关键一步。我们搜集素材的主要途径有:一、查阅史料资料。为完善董天知文化室、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文化室的资料,我们先后数次到市政协文史委、市文博所、市图书馆等单位查阅相关权威资料,力争做到材料准确无误,能够客观地反映该特色主题。二、实地走访拍摄。鉴于特色文化室的建设需要大量图片资料,我们的工作人员深入所涉及到的遗迹遗址、田间地头,甚至远赴外省外市,拍摄到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为文化室的设计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图片素材。例如,王郭庄村虽然作为董天知同志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和牺牲地,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图片资料相当匮乏,在搜集董天知文化室素材的过程中,为使董天知同志事迹脉络尽可能完善,我们亲赴河北邯郸董天知纪念馆进行走访拍摄,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素材和资料,使董天知同志的一生能够较完整地呈现。
3、精心设计 美化布置
在视觉上能够吸引人,做到优美大方,赏心悦目。
三、取得成效
村级特色文化室的建设,客观上促进了村级活动场所的提档升级。通过对特色主题的梳理和呈现,不仅使以前村民口口相传的本村特色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出来,使村民对本村的村情村史更加了解,而且为农民教育提供了生动详实的载体,增强了村民的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也使外部对本村文化、村情村史的了解更加直观和方便。
四、存在问题
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我乡村级特色文化室的建设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一、覆盖面还不够广,受限于有些村文化特色不够鲜明,资料素材匮乏等因素,特色文化室并未做到村村全覆盖,在数量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二、鉴于水平有限,加之每个人对文化的理解不同,特色文化室在客观全面反映本村特色文化的要求上肯定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特色文化室的建设在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尽力挖掘本乡本土文化,进一步完善我乡特色文化室的建设,力争做好村级特色文化室这张文化名片。
村级特色产业发展汇报篇三
羌圩乡位于大化县西北部,东与岩滩镇接壤,西与巴马县相邻,南与平果县交界,北邻乙圩乡。乡政府驻地距县城93公里,素有“文艺之乡”、“林业之乡”之美称。全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辖区共有6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48人(其中贫困人口6691人,低保户799户,五保户101户,在校中小学生1236人)。全乡耕地面积11697亩,其中水田4269亩,旱地7428亩。林地面积14.1万亩,荒山面积20194亩,几年来共实施退耕还林7700多亩,荒山造林30000多亩,现有速生丰产林5600多亩,黄花梨等珍贵树种70000株,核桃面积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51.6%。大化至巴马二级路横穿境内25公里,途经羌圩、坡马、艾圩、那良四个行政村,乡府距离“长寿之乡”巴马县城31公里。
在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7年全乡农林牧渔总产值830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37元。
一.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日趋显现。全乡初步形成以木材加工,核桃、甘蔗、葡萄种植,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以羌圩村核桃、甘蔗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生产区,以健康村、坡马村葡萄种植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生产区,以那良村林下养鸡,艾圩、坡马土鸭养殖为突破口的养殖发展区。全乡优质特色农业生产正向规模化、区域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
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良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乡在全面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培育木材、果品、禽类等特色优势产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林业经济,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
(二)核桃、甘蔗产业:我乡紧紧围绕、市政府提出的“五大工程”深化年活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乡核桃种植3955亩,甘蔗种植2788.5亩。
(三)葡萄产业:我乡健康村委副主任黄丽菊等党员在家创业,带领群众发展特色项目,2012年投入18万元,承包本村30亩荒地种植葡萄,经过科学管护,该园葡萄长势良好,现已初成规模,2017年葡萄园产值预计可达20万元,该种植园是我乡党员发展特色项目,带动群众致富第一人,项目成功经营,极大影响到周边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动力,截止目前,全乡葡萄园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50亩,葡萄产业初具规模,示范性作用将不断显现。
(四)林下禽类无公害养殖产业:我乡洪筹村青年韦福权利用后山闲臵林地,修建鸡舍,采取分段式林下生态养殖,目前共投放鸡苗8000多只,效益可观。那良村那月屯韦启针通过立体养殖模式,林下养殖土鸡1000条,采用全天候放养,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青睐。截止目前,全乡共有林下养殖大户15户,林下禽类累计10万只,通过发展经济林种植和实施林下养殖,既给群众带来经济收益,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