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馆参观感受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耕馆参观感受篇一
在这个暑假中,我在小区里帮忙清理贴在告示栏外面的小广告,虽然很多但是看见自己的劳动成果,却很高兴。
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暑假实践让我从中学到很多,在社区中,有些人总是乱贴小广告,总是贴到告示栏外面去,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学校组织的这次假期活动使我能够得到训练,也可以做些好事,真是两全其美。
清理没我想的那么简单,有些广告贴得很高,只有从家里搬来凳子,站上去够。一天回到家腰酸背痛的,很难受。几天下来也就好多了。开始清理的时候,广告特别的多,但在撕的时候就不觉得那么累了,而我也正是从中学到不少的道理:做事不能总想结果,而在过程中总能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就像我一样,虽然总是弄得身上一身的灰,但我也快乐。还有就是做人应该讲文明,不能随便乱贴小广告,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害人害己。
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劳动的感受,在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通过这次假期的劳动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当我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是会还是不会,我都应该有勇气面对它,尝试一下。做了,我才是困难的领导;不做,我就会是困难的俘虏;而我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所以,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更加努力,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家长评价:孩子在这次的假期实践中,感觉良好,我也替她欣慰,
农耕馆参观感受篇二
农耕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越来越少去接触大自然和耕种的过程。而幼儿农耕则可以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接触到大自然,认识农作物,了解耕种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劳作”的艰辛,从而让他们更加珍惜食物,更加关注环境保护,这不仅是孩子们的一次冒险,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第二段:感性体验
在我的幼儿园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块田地,我们可以选择种植自己喜欢的农作物比如黄瓜、西红柿、辣椒等。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先要准备好土地,挖掘出杂草和不同的石头,把学校配发的肥料施在土地上,再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播种。每天我们都要到田地里作业,除草、浇水、施肥等等,看着种子一点点变成幼苗,孩子们都感到十分开心和兴奋。
第三段:知识的拓展
幼儿农耕让孩子们接触到了大自然,他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植物会在不同的季节里生长,了解更多植物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学习到了管理农作物的技巧和方法。在农耕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挑战自我,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耐心,这些能力对未来的成年生活非常有帮助。
第四段:收获的体验
在经过一个小学期的劳作之后,孩子们的劳动付出得到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收获了自己精心栽培的蔬菜,红彤彤的西红柿,肥嫩的青瓜,香喷喷的辣椒……每个孩子都会感到农耕带给他们的收获和成就感,而这个收获和成就感也是他们终身难以忘记的。
第五段:总结
在幼儿园这段时间里,孩子们通过幼儿园农耕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信,知道如何种植蔬菜,并学会了如何珍惜大自然的资源。同时,孩子们也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和细心,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了更好的思维与操作习惯。幼儿农耕不仅仅是一次机会来接触大自然,更是一次促进孩子们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发展的机会,和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农耕时光。
农耕馆参观感受篇三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1课时
新授课
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农耕馆参观感受篇四
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农耕思维则是农耕文明积累下来的思维方式和智慧。近年来,面对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我们需要从农耕思维中寻找灵感和启示,以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耕耘、播种和收割,来谈谈我对农耕思维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耕耘
耕耘是农耕的基本工作之一,需要人们耐心细致地翻耕土地,使土壤更加肥沃。同样地,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耐心细致地积累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足够的准备和应对能力。与此同时,耕耘还需要人们对事物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理解土壤的特性才能合理施肥,同样,对于现代社会的问题,我们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解决问题。
第三段:播种
播种是农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农民需要在合适的季节选择合适的种子,进行适度的投放。同样地,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机遇和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进行深入了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并且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方式和策略进行投入。在选择种子之后,我们需要付出努力去去耕耘和保护这些种子的生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
第四段:收割
收割是农耕的最终目标,也是最令人期待的时刻。农民经过漫长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积累和倾注在种子中的努力和智慧展现出来,在丰收的时刻得到回报和肯定。同样地,当我们在现代社会努力付出后,当我们的努力和智慧得到认可和回报时,也会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快乐。收割不仅是对自己的奖励,同时也是对农民的一种尊重和感激。
第五段:总结农耕思维带来的启示
农耕思维在面对现代社会的问题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智慧。耕耘的坚持和扎实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能力;播种的选择和投入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和机会,并且将知识化为行动;收割则是我们在经历困难和挫折后,最终取得的成功和回报,给我们带来满足感和自豪感。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借鉴农耕思维,以耐心、扎实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选择适合自己的机会和方向,努力投入和付出,最终收获成功和快乐。农耕思维将会是我们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境时的有力武器,帮助我们取得更好的成果和更高的发展。
农耕馆参观感受篇五
本课的设计指导思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一张《原始的农耕生活》简表,学会用表格的方法来归纳分析学习内容,从而逐步掌握表格学习法。第二步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表格内容进行分析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分析与探究能力。这种设计简单明了,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强,课堂效果较好。不足之处就是趣味性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融入一些学生课堂活动,适当的增加些视频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全体学生鸦雀无声地望着我,就说明他们的`思维在接受碰撞。尤其当这种挑战来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细心观察并发现了摇头的同学,使得这一环节更有意义,激活了学生思维。反思一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总是考虑能否按课前准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需要、情感没有真正地被重视。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观察、多思考,学生都在干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更多地把关注点真正地放到学生身上。我相信,对学生多一份关注,他会还你一个惊喜。
本节课注重于分析、比较,侧重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河姆渡居民和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磨制石器的使用,原始种植业的产生,房屋的建造,原始手工业的开始等;二是把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南北方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我国原始农耕文化是南北方共同发展,共同构成了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这节课设计问题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本课中,学生有些时间方位难于记忆,不过总体而言学生对本课的掌握还基本可以,特别对南北两方的住房照片较有兴趣。课后可以试着指导学生制作该房子的模型,设计两地居民会面的习惯和场景等等。
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时候要适当提醒学生注意课本的一些插图,了解插图的信息,掌握插图的出处等,培养学生学会观看插图的能力,懂得欣赏.文物和故迹。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学科,设计时首先考虑指导学生对一历史事件要掌握的几要素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立足于课本,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寻找信息。因此在重点问题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时,设计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看历史图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表格,强化对历史事件的归纳,组织。对重要的知识点,多采用对比的方法,运用图片增强直观性以使学生能从中归纳出结论。通过对图片的使用、分析,使学生懂得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以归纳、分析问题,从中得出结论。
农耕馆参观感受篇六
农耕,是我小时候最美好的记忆之一。每年春天,田野里的大地逐渐苏醒,父亲带着我和全家人一起忙碌于田间地头,播种粮食和蔬菜。那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沁人心脾。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也体会到了农耕的辛劳与快乐。
第二段:感受农耕的辛劳和汗水
农耕并不简单,它需要勤劳和毅力。在天热如火的夏季,我们整整一早起到傍晚都在田间劳作,收获的背后是汗水的灌溉。我记得那时候每天早上父亲带着一早的露珠,拎着铁锨去排水,替我和母亲清理杂草。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种考验,一种锻炼。每次劳作结束,我能感到自己的体力好像又被重新充实,父母用他们的辛勤劳动来教育我们,教会我们珍惜每一次成果。
第三段:享受农耕的丰收与满足
劳动的辛劳仅仅是为丰收,每当看到庄稼生长茁壮,稻穗丰满金黄,我内心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回味起农耕的滋味,仿佛还能闻到田间熟透的果实的芳香和雨后泥土的清新。每一次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农作物收割下来,一颗颗黄澄澄地饭粒挣得人心中生出一片满足感,世界变得美好而宁静。
第四段:反思农耕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参与农耕的过程,我感受到了一种与大自然亲近的情感,尊重并珍惜着它所赋予的生命力。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农耕的价值,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农耕使我明白了勤劳的重要性,它塑造了我的性格,让我有了坚持和耐心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农耕教会了我如何去爱,爱大地、爱大自然、爱家人和爱自己。
第五段:展望农耕的未来
农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纪念,我们应该努力珍惜这份遗产,不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殆尽。尽管我现在生活在城市中,但我会将这些农耕记忆传播下去。希望我们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农耕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农耕的过程和意义,激发人们对农耕文化的热爱,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农耕记忆不仅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共同记忆,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份记忆传承下去,让农耕的意义永存。
总结:农耕是一份带有辛劳和快乐的记忆,它教会了我们孝心、勤劳和尊重大自然的品质。农耕记忆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将这份记忆传承下去,把农耕的精神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唯有如此,农耕记忆才能永远流传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农耕馆参观感受篇七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耕自然经济,*文化是以农耕文化为根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原始的农耕自然经济则是生产力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状况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形式,人们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自给自足。
所谓“仓廩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则说明人们的生存是第一性的,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决定农耕文化的模式。*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我人们从事农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在漫长的五千多年前就有了农业,并且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都说明了自然经济中的农耕文化的重要地位。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后引申为国家。农业是立国之本和文化之本,我国长江流域农业发达使之成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人们男耕女织,以织助耕,土地是农民的*子,这些都是农耕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条件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农业附属的经济形式,“重农抑商”提高了农耕的水*。
人们附着于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地,慢节奏地,低效率地进行简单的生产,受到自然条件与传统习惯的制约,贵贱分明,女主内,男主外,生活井然。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维系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和渐进。
俗话说;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农耕文化所体现的人们勤劳,遵天时,爱地利,求人和的优良品质,铸造了几千年农耕的人文。由于农耕与文化是束缚在土地上所生成的产物,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农民关注的是春种夏收,宜居宜业,崇古尊师,孝亲敬祖,乐天安命,服从自然,服从传统,克己复礼,正心修身……创新和改革往往会受到鄙视和非议。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也就有了文化。*文化是众多文化不断融合的文化。最早农耕文化中物质文化方面主要表现在;用石器,骨器,木器制作各种工具;取火用火保存火;种植稻菽,蔬菜瓜果;驯养动物;制作陶器,养蚕织丝;构建房屋等等。精神文化方面则表现在;原始艺术;有对大自然的认识;有较强的宗教观相信万物有灵的说法……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表明一个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表现出人们观点形态的变化。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传统是历史与现实,新与旧之间的连接点。只有借助于传统,历史才得延续,传统文化才能保存,从而建构起既不失传传统文化的特质,又能适应时代进步的新文化。
农耕馆参观感受篇八
第一段:引言(150字)
阳台农耕是一种在城市居住条件下,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种植的方法。近年来,这种城市农耕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我也加入了阳台农耕的行列,并从中获得了许多体会和感悟。在阳台上耕种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力的奇迹以及与自然对话的快乐。
第二段:创造生命的喜悦(250字)
阳台农耕过程中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发芽、茁壮成长。每天早上,我都会对着种植盆中那些娇嫩的小苗子,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从幼小的种子到长成参天巨树,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神奇!通过阳台农耕,我体验到了创造生命的喜悦,犹如自己创造了一个小小的世界。
第三段:与自然对话(250字)
阳台农耕是我与大自然交流的方式之一。每次种植,我会仔细观察植物的成长状况,根据它们的需要进行浇水、施肥和调整阳光的照射。这其间,我时常被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撼。阳台农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通过与植物的对话,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的原理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并与自然和谐相处,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第四段:陶冶情操(250字)
阳台农耕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活动,更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在阳台上,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无论是种植过程中细小的变化、花朵的盛开,还是蝴蝶、蜜蜂的飞舞,都是那么美丽而动人。阳台农耕给了我与自然共处的机会,使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增强了自己的欣赏力。
第五段:阳台农耕的启示(300字)
阳台农耕过程中,我的思维也得到了许多启示。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每一粒种子都代表着生命的希望和未来,而我作为一个阳台农耕者,肩负着让这些种子发芽和成长的责任。这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去爱护大自然。阳台农耕不仅是一项个人的爱好,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一种对家园的热爱。
结论(100字)
通过阳台农耕的经历,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生命、自然和家园的教训。创造生命的喜悦、与自然对话、陶冶情操以及阳台农耕的启示,都让我真切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美好。阳台农耕不仅是城市农耕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通过阳台农耕,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和美好,也更加坚信,只有保护大自然,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和宜居。
农耕馆参观感受篇九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小事,也许我们都没有留意,可它们却非常美好。
这个角瓜是我摘的最大的一种蔬菜,我高高地把它举起,突然间一种胜利的喜悦油然而生。柿子是我最愿意吃的一种蔬菜,我每天都缠着妈妈给我做柿子炒鸡蛋。这是我亲手摘下的柿子,把它握在手心里,那么的圆润,那么的光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
看看奶奶家单独种植的小柿子,一串串的小柿子好似一个个小灯笼,绽放着独特的光芒。摘了一串放在手上,让我垂涎欲滴,可是又不忍心去咬它,怕破坏了它的美,扰乱了这幅美好的画面。
就在摘茄子的时候,我遇到了困难。茄子的把上有许多刺,可我又不得不摘下它们。后来我想出了一个主意,摘一片叶子,用叶子包住它的茎往下摘,果真没有扎到手。茄子小花是淡紫色的,一小朵一小朵的,它们开的那么美,那么自然,看着它们让我的心情也无比喜悦。
奶奶看见我摘茄子有点费劲,赶紧过来帮我,也加入了我的队伍。原来我每天在饭桌上吃的美味佳肴都是奶奶一道工序一道工序辛辛苦苦完成的,这次我才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我摘菜时,飞来一只五彩缤纷的蝴蝶,它绕着我飞来飞去,仿佛在说:“小朋友,你真棒啊!你能体会长辈劳动的辛苦,希望你以后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看着蝴蝶远远飞走,我心情荡漾,心想以后一定要多参加田间劳动,既丰富了知识,又分担了家人劳动的辛苦。
任何你想拥有的东西都要有付出,我摘了这么长时间的菜,腰也疼背也酸,但是我心里却是无比的快乐。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劳动吧,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