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银行转型发展(模板11篇)
美丽的自然风光使人心旷神怡,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总结需要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改进建议。以下是一些个人成长总结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银行转型发展篇一
招商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一颗明星。近年来,它以持续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丰碑。作为一个拥有观察者身份的我,也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招商银行转型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招商银行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在互联网浪潮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招商银行果断地将数字技术引入业务发展中。通过推出在线银行和线上支付等创新产品,招商银行直接进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跟随时代步伐的转型举措,使得招商银行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大增,并迅速赢得了新客户的青睐。
其次,招商银行注重客户体验的提升。在传统银行对待客户的冷漠模式反馈下,招商银行将顾客的满意度放在了首位。他们设立了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引进了一些创新的服务理念。例如,拿号取款、无人化服务点等都是招商银行通过引进数字技术,提升顾客体验的重要手段。这些举措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好评,进一步巩固了招商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第三,招商银行拥抱社会责任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责任成为了一个企业成功发展所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招商银行看到了这一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项目。例如,他们与国际组织联合推出了“可持续财富管理计划”,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财和投资,并同时关注环保和社会公益。招商银行的这种做法赢得了民众的赞赏和肯定,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四,招商银行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文化建设。一家成功企业的背后往往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于是招商银行向人力资源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建立专业的培训体系和创造自由创新的工作环境,招商银行培养了一批批精英人才,使得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招商银行也鼓励员工创新和提出新的理念,使得企业的文化更加活跃,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招商银行的转型发展给予了其他区域银行很好的借鉴意义。作为一家领先的银行,招商银行的经验无疑是宝贵的。其他银行可以从招商银行身上学习到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可以借鉴招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向招商银行学习如何培养人才和建设创新文化。这种经验的传递和分享会促进整个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招商银行逐步完成了转型发展,这是一项极其有意义的事业,值得大力推崇。
总之,招商银行的转型发展给予了我许多启示。他们注重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客户体验,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他们关注人才培养和创新文化建设,同时也积极传递转型经验给其他银行。我相信,在招商银行的带动下,中国银行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银行转型发展篇二
银行转型发展是金融行业必须进行的改革,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传统金融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银行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客户利益和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因此银行在提高服务水平方面面临各种挑战,但这种发展趋势也为银行带来了许多机会。
第二段:客户至上。
银行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客户至上是银行转型开发的必备元素。在转型过程中,银行应该更多地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开发出更适合他们的新产品和服务。此外,银行也应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建立客户信任,提高客户满意度。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三段: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可以提高银行操作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和利润。数字化转型需要银行采用最新的技术,比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让银行了解客户的需求,精准的为他们提供服务。此外,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还包括银行移动端的开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全渠道支付的实现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段:风险控制。
转型过程中,银行面临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银行必须加强风险控制。首先,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做好风险评估和监督,预防各种风险发生。其次,银行应该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避免坏账的发生。最后,银行应及时制定应急预案,规避潜在风险。
第五段:结语。
在银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客户至上的理念,加强数字化转型,同时注意风险控制。银行转型是一个长期磨合和调整的过程,关键是不断优化和改进,推动银行业对数字化、创新、安全、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银行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银行转型发展篇三
dot是印刷行业的一个术语。它是表示连续色调图像的级别和颜色变化的基本单位。它是打印图像的基础。它起着传递版面基调的作用。网点的状态大小和形状和行为特征将影响最终打印能否正确恢复原稿的灰度和颜色变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1.大型商业银行网点数量减少,临柜人员进一步压缩。
各银行2017年半年报及相关报道显示,四大行的传统网点正在进一步优化调整,整体数量有所下降,员工数进一步减少。截至2017年6月末,工行物理网点16270家,比2016年末减少159家,与2015年同期减少的87家相比,也有加速“瘦身”之势;建行截至上半年末境内机构数14930个,比2016年末减少26个;中行截至6月末境内机构总数10674家,2016年减少36家,2015年减少6家。在裁撤网点的同时,各大银行也在加速网点布局的优化,积极开展布局调整和迁址。
此外,四大行的员工数也在缩减。据相关统计,上半年四大国有行员工数共减少2.56万人,其中工行减少7676人、农行7243人、建行6434人、中行4241人。柜面人员则是各行压降重点,大型商业银行柜员减员规模超过10%。在网点柜员数量减少的同时,网点营销人员仍在增加。
2.自助设备数量增设放缓,网点智能化布局提速。
为加速柜面业务电子化替代率,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此前各商业银行重点加强银行自助设备的投放数量,2011年-2015年银行自助设备数量进入高速增长期。今年上半年,除建设银行外,其他三大银行自助设备数量均首次出现下降(如下图所示)。
各商业银行网点智能化升级进一步加速。中行智能柜台投放增势惊人,达到11245台,比年初激增4344.66%;农行同样大力推进网点标准化管理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截至6月末,在网点共投放“超级柜台”3.6万台,覆盖了90%的物理网点;建行深入推进智慧柜员机应用和智慧银行建设,2016年采购智慧柜员机近5万台。
3.面临金融互联网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夹击。
作为银行处理业务和营销拓展的主要阵地,传统银行网点是承担品牌展示和交易型功能,受银行自身业务互联网化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夹击,传统银行网点面临着急切的转型压力。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我国境内移动支付年均复合增长率约260%,2016年移动支付业务金额达157.55万亿元,同比增长45.59%,未来还将继续增长。互联网金融在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个人贷款、消费金融等方面全面影响传统银行网点业务。
银行业自身业务的互联网化和移动化也在深刻影响网点业务机构,对网点到店客户数以及网点业务机构带来重要影响。各家银行加速推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多种线上渠道,并不断更新迭代扩展线上办理复杂业务的功能,提供线上客户服务,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改变消费者到店办理业务的金融习惯,降低对物理渠道的依赖。近年来柜台的交易笔数持续呈现下滑趋势,据统计,2016年,银行业金融交易离柜业务率已达84.31%,四大行电子渠道替代率最高的已达98%。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客户的到店数量、到店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并促使传统银行网点加快改革,以适应新的趋势。
1.业务流程复杂,处理效率不高。
当前,不管是网点办理业务的消费者还是操作柜员普遍反映业务流程复杂、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办理过程中需要多次验密、反复手工填写资料和签字、复核和校验环节较多、应用的业务系统较多,不少业务流程急需优化,加强后台集中处理能力,推进客户信息整合,提升远程核准业务占比和集中作业能力,压缩客户等待时间,提升客户体验,释放网点非营销人员生产力。
2.专业能力不足,人员流失率高。
传统银行网点作为商业银行最基层的业务单元,本身人员总量就不多,四大行网均人数在12-15人左右,临柜经办柜员和核准柜员等柜员操作性质人员占比较大,整体而言人员也存在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开展外部营销拓展和多元化业务的能力。此外,由于考核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收入水平低等问题,基层网点人员流动性较大,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培养的优秀人才一方面内部向上流动,另一方面也向外部同业或相关行业流动。
3.业务结构单一,业务授权有限。
受制于风险管理和案件防控压力,以及上级行业务管理能力不足,对于网点的差异化授权并未有效落实到位,带来传统银行网点的业务结构单一,传统银行网点特别是大型银行基层经营性网点多元化业务开办率较低,主要从事开户、存款、汇款等基础银行业务,较依赖于个人金融业务,具有较高收益的财富管理业务、对公授信业务、投行业务开办较少。
4.考核压力巨大,差异化发展不足。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正是对网点面临的经验压力的真实反映,不少银行对网点的考核上千分,数十甚至上百项考核指标,涉及公司、国际结算、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个人金融、财富管理、银行卡、电子银行、金融市场、投行、风险、内控等各个条线,涵盖利润、存款、公司和个人客户数、各类授信客户数、金融资产、账户数、借记卡发卡量、理财等指标,考核压力巨大,业务事项十分繁杂,多数基层网点疲于奔命完成指标,缺乏系统性思考,集中精力谋划长期发展。多数网点也在追求大而全,银行网点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错位、差异化竞争,集中式、特色化经营不足。
5.标准化产品欠缺,缺乏营销和管理支持。
基层网点多数是交易型和执行者的定位,希望执行“傻瓜式”操作流程,完成规定的动作,销售标准化金融产品,因此个人金融产品下沉网点的较多。目前,适合于网点的适销对路的标准化金融产品,特别是对公金融产品还是不足,不便于计件、不便于营销,基层网点缺乏拓展客户和发展业务的有效抓手。此外,基层网点还缺乏营销数据支持、上级行有效的管理指导和联动营销。这两点造成网点的零散作业,营销缺乏方向性和精准性,难以形成有效竞争力和合力。
商业银行的传统网点面临以上困境和现实,也在探索转型之路,加快人员和业务结构以及布局的调整,加强金融科技的技术应用,着眼集约化、差异化、综合化经营,充分发挥网点优势推进线上、线下协同成为传统网点的必然选择。
1.网点的人员和业务结构持续调整。
网点人员和业务结构的变化日益明显。首先,网点的人员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柜员人数持续下降,营销人员占比提升。例如,2016年五大行员工人数总体较去年下降1.02%,其中柜员减员规模超过10%。有数据显示,目前银行网点营销人员占比仅为20-30%,部分银行在40%以上,而欧美国家60-80%为营销人员,未来我国银行网点营销人员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另外,随着智能设备、电子渠道和非现金柜台的布设,无高柜、无现金柜台的网点将越来越多,网点的业务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从原有过多偏重现金业务处理向无现金化转变,资产业务、专业专营性业务占比将增加。
2.网点布局优化调整加速。
网点布局优化调整仍将继续,并在经营压力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有加速趋势,新设、迁址和升级改造的网点数量巨大。农行2016年完成网点“瘦身”1807个、迁址优化409个;工行和建行近两年布局调整网点占比达到1.6%和2.5%。未来,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和中小型银行,仍会加强渠道布局,重点是在省会及中心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布局,2016年中、西部网点增幅就分别达到1.9%和2.1%。
3.网点规模向两端化方向发展。
由于传统银行网点的房产租购价格和人工成本的逐年抬升,网点经营规模必须发生转变,目前主要趋势是向两端化转型。一是网点规模转小,压缩网点面积,转向“轻资产、轻人员、轻成本”的运营模式,加强经营灵活性,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如,招商银行2016年压缩网点面积3.94万平米;民生等股份制银行试点社区支行,贴近目标客户。另一个是向大型全功能旗舰型网点转变,特别是股份制、中小型银行网点,一个网点即是一个全业务全功能的“小银行”,形成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扩大辐射范围。
4.网点定位将从交易型向营销型转变。
随着网点基础业务加速向自助和电子渠道迁移,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网点传统定位发生变化,交易功能将进一步弱化,营销职能进一步增强,成为与互联网金融以及同业竞争的主要渠道。随着互联网获客成本的提升,网点的线下入口作用得以加强,成为客户与营销服务人员交互、产品和品牌展示、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提供、复杂业务处理、服务“长尾”和普惠客户的主要阵地。
5.网点分类管理实现差异化、专业化、综合化经营。
近年来,多家银行提出网点的“对公转型”或是“零售转型”,实际是在强化银行网点的差异化发展要求,避免业务结构单一或是“小而全”的路径,强调对网点的分类管理和差异化授权,发展中后台区域集中化、业务集约化的发展路径。例如,在一定区域内选取特定支行建成房贷特色支行、消费贷款特色支行、小微特色支行、国际结算特色支行等等。综合化经营也成为专业化、全功能型网点的发展目标,中心重点网点日益成为银行集团化、多元化经营的重要载体。除了银行各条线业务在网点的下沉和开办,网点也成为银行集团内理财、证券、保险、基金、投资、消费金融等多元化业务拓展客户和销售产品的重要渠道,对网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6.智能化水平提升,线上线下协同加强。
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深刻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传统商业银行也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应用,特别是对网点智能化的改造,并充分发挥网点线下获客和维护客户关系的优势,以促进网点转型、提升网点效能。银行在网点将重点布设智慧银行柜台,处理绝大部分个人和公司业务,取消所有柜员,只保留部分核准和营销服务人员;加强人脸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进行身份验证,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有形化展示,升级机器人、赋予更多职能;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开展精准营销;推广智能投资顾问、智能安保、智能风控等技术在网点的实践和应用。网点将作为通过错位竞争,提供线上渠道所不具有的人性化、差异化服务,充分发挥线下渠道获客和留客优势,强化互动体验,与线上渠道协同,加强主动营销,本地化落地实施,产品交叉销售,实现双向引流和互补。
在当前的经济趋势和行业背景下,传统银行网点在改革和转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旨在为我行的市场规划、业务拓展、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参考性意见,为我行的转型发展献计献策。
(一)行业竞争日趋加剧。
从过去寡头垄断的四大国有银行,到今天街头林立的各种股份制、城商行,再到即将成立的前海溦众、蚂蚁金服等新型民营银行,银行间竞争日趋加剧。再加上近年来民间小贷公司、典当行的兴起,使得营销成本不断上升,行业利润水平下降。
(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从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为标志性的互联网理财,到现阶段p2p网贷平台的风生水起,传统银行业务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强有力挑战。数据库管理的多样化、体验式服务的人性化、o2o衔接的一体化,都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网点转型是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开放,我行面临着多家同业机构的激烈竞争。从目前看,由众多网点构成的服务网络是我行的优势之一。但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网点主要集中于完成客户交易和业务核算,符合现代化商业银行趋势的一站式营销和体验式服务的能力及经验都明显不足。网点转型主要是改进网点功能,解决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这也是服务差异化和专业化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网点转型是提高产品营销能力,追求企业效益的需要。
零售业务的关键是营销能力,营销能力最终的体现还是在网点。尽管客户经理建设和电子渠道配置正在加强和拓宽,但通过银行网点销售的零售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快速提高网点的营销能力是我们做好零售银行业务的关键。目前,我们缺乏专业的营销岗位、规范的销售流程和销售工具也不完善、对网点交叉营销的激励还不到位,这些都是我们的不足,只有通过网点转型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三)网点转型是增强客户满意度,打造品牌美誉度的需要。
目前我行的客户满意度还不高,局部区域甚至还有降低的危险。主要因素有很多,比如网点环境、业务效率、服务态度等。总的来看,一个是服务的标准化;另一个是服务的差异化。服务缺乏统一的标准,参差不齐,带给客户的印象就不像一家正规的银行。通过网点转型,逐步实现高低柜业务的分离,现场交易与体验营销的分离,根据不同客户的情况和特点,形成差异化的服务。
(一)排队现象严重。
近几年来,我行大力拓展产品线,不断开发新产品,网点业务量迅速增长。大量的中间。
业务虽然为我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使网点经常人满为患,出现排长队现象,网点服务质量普遍下降,客户投诉率上升。根据我们的观察,在排队客户中,绝大部分是中低端客户,占用了大量网点资源,排挤了不少优质客户,高端客户逐步流失、网点效益增长乏力。使得网点遇到了业务增长越多,效益增长越慢的发展瓶颈。
(二)硬件设施简陋。
目前我行绝大多数网点仍然只能为客户提供传统的人工服务和简单的自助服务,缺少一体化的自助服务设施,无法大量分流客户,客户缺乏选择余地,只能在柜台办理业务。例如在有存款机的网点,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导,很多客户通常也不去主动去使用设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网点缺少电话查询和自助查询终端,造成柜台查询业务大幅增加,而查询业务本身并不为银行创造任何经济效益。
(三)专业人才匮乏。
型员工只能满足中小客户的要求,无法为高端客户提供综合理财、投融资、资产规划、税务咨询等增值或高附加值服务。
(一)网点硬件升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设备不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乃是网点转型中的硬伤,也是高端客户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自助查询终端、开户免填单系统,都是现代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场所的标配设备。自助式服务的增加,可以将低价值的交易从柜台上转移出去,从而提高人工劳动生产率,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团队建设变革。
我行多数网点员工往往缺乏产品营销和大客户销售所必备的主动聆听、口头查询、实况调查、业务关系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难以确定客户潜在需求,并就这些需求提出银行产品和服务建议。虽然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产品经理、理财经理队伍,但并未脱离以往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人才队伍的建设应不仅仅侧重于业务流程和产品知识的培训,考核机制也应该从简单的存贷额向盈利、流程、客户关系以及学习与发展等元素综合建立。
(三)业务流程再造。
替代出来的员工增加到大厅服务上来,提升体验式营销的质量,如排队管理、客户咨询、提供相关建议或自助设备使用辅导等流程,增加一对一潜在销售机会的挖掘。
(一)加强人力资源转型。
企业当以人为本,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首先网点转型会带来产品与服务的层次化差异,我行要适应这一本质性变化,对网点员工进行分层培训。我们要根据网点类型充实网点人员队伍,留下适量的操作技能型员工满足传统网点的基本业务需要,将更多基础扎实、有潜力的员工通过培训交流和再学习,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全面的咨询型、营销型员工。其次要建立相对应的人才考核机制,转型后的网点必须以新的考核指标来指导网点转型的意义,加强在经营效益、业务发展、客户指标、资产质量方面的考核,强调各经营性网点不能仅仅满足于业务量和销售额的增长,更要关注各项业务指标的全面发展,要由过去侧重考核单一业务指标到主动适应全口径、全方位业务指标考核。
(二)加强思想观念转型。
要由功能操作型转变为营销服务型,表现形式为能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具有销售各项产品的渠道功能。转型带来的利益改变或冲突可能加剧员工的抵触,因此,在网点转型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加强沟通、培训,使员工认识转型、支持转型、投入转型。
(三)加强电子渠道投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传统银行必须顺应形势,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投入到电子渠道的建设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将机械式的人工服务分流到电子渠道,解放柜面劳动力,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网点综合效益。另一方面也是维系中高端客户,塑造自身优质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减少业务差错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网点转型应加强电子设备的配置与相关软硬件的升级换代,增加大堂服务人员来指导辅助客户使用电子自助设备完成业务办理。
总之,网点转型是任何银行都绕不开的话题和必须要面对的工作。我行应当顺应形势,把握时机,争取在转型发展上加快追赶其它先进同业的脚步,早日跻身到现代化商业银行的行列中来。
银行可以存钱也可以借钱,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手里的钱可以将其存到银行当中,这样也减少了一些麻烦以及危险性的存在,同时银行可以进行借贷,我们做生意或是自己创业的时候,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则可以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总而言之,银行是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的重要枢纽,实体经济是必须要发展的,传统银行的转型也是势在必行,一定要加强传统银行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够促进传统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传统银行既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什么在新世纪传统银行要转型呢?为什么要在市场中扩大自己的竞争力呢?首先我们分析传统银行改革的背景,在新世纪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严重的冲击了传统银行,很多传统银行如果再不做出改变,那么很容易被互联阿行业所打压的,没办法继续拓展,也没有办法获得更大的利益,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传统银行已经不是不可撼动的地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更愿意选择一些互联网金融来规划自己的存款或者是进行贷款,而不是通过传统银行的方式进行金融理财。相对于传统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具有更加便捷,收益更高等特点,用户自然会选择更好的金融理财方式,虽然说对于传统银行而言是有着诸多影响的,但是传统银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国家要发展是离不开传统银行作为实体经济的,如果传统银行受到了冲击,我们国家的金融体制可能出现新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经济相对于传统银行风险性更高,它具有传统银行一些金融风险,同时又新增了一些风险,从多方面角度分析,推动传统银行的转型,加快与互联网金融经济相互结合,相互借鉴,进而提高传统银行的竞争力,保障我国实体经济在新时代具有更强的发展活力。
2.2传统银行存在诸多弊端。
传统银行存在诸多弊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有所体现的,但我们需要进行金融理财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选择实体银行,但是在这一流程当中,由于传统银行存在诸多弊端,这就给客户带来了诸多的影响。而和互联网金融相比,我们更愿意将钱存储在互联网一些金融软件当中,更加便捷的存取,可以实时的看到自己的余额,能够分析自己的金融理财情况。而在借贷的过程中,传统银行借贷也存在着手续过多、较为繁琐、金额数量较低等等问题,给很多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用户在网上可以办到的事情,何必再去传统银行进行,一方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另外一方面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好处。
2.3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21世纪,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市场,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传统银行也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储蓄以及借贷等等服务,在新的市场条件下,传统银行如果仅仅是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那么也无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依旧按照传统的手段给人们提供服务,那么一些市场份额就要被互联网金融所抢走,传统银行也没有办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没有给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传统银行失去了主体地位,也自然会对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3.1加快与互联网金融合作。
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银行而言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虽然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因其一系列的优势已经占有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是传统银行依然具有一定的地位。虽然说市场份额在不断的减小,但对于实体经济而言,银行仍然是中流砥柱,如果传统银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给用户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互联网金融因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不能够加以改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不如银行安全,这也就说明传统银行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才能给国家经济体系带来更多的保障。那么如何推动传统银行的转型呢?传统银行可以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发展理念,也可以与互联网金融相互结合,通过互联网的推广方式加快传统银行的转型,利用互联网将传统银行的一些服务进行推广,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扩大传统银行的一些优势,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扩大,让用户感受到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互结合所带来的一些好处。
3.2提高服务品质。
传统银行出现了一些劣势,主要原因还是传统银行的服务出现了问题,在以往,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些银行的服务流程并不完善,服务也不够好。相对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这一方面是存在着很多的优点,因其流程較为简单,而且服务较好,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传统银行自然受到了冲击。在传统银行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借鉴互联网金融的一些优点,优化其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品质,保证用户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好处,能够体验更加完善的服务,避免一些繁琐的流程给用户带来麻烦。同时提高传统银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仍然是主要工作之一,财产的安全是用户首要考虑的,如果不能保证财产安全,用户也不会愿意在银行办理更多的业务,这才是传统银行转型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传统银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依然是客户需要的,但是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也吸引了大量的客户,两者只有相互借鉴,各白发挥优点,才能够推动传统银行的转型,也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多的好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商业银行应运而生。改革发展快马扬鞭的同时,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积极实施网点“下沉”策略,抢滩登陆农村市场,再加之互联网金融强势堀起对银行网点传统经营模式产生的颠覆性冲击,对转制中的农商银行网点服务功能面临全新挑战。新形式下,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商银行如何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推进网点服务转型升级,使其适应农商银行发展,保持持续竞争力,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内股份制银行在县域中小城市抢摊设点,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金融产品、服务到价格,各出奇招。甚至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装潢星级门面,通过免收开卡费、年费、上浮存款利率、降低网银交易费等手段吸引客户,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然而,从银行业本身的定位来看,价格并不是左右客户取向的唯一标准,优质服务才是银行业务发展的永恒主题和立行之本,也是广大客户的强烈要求。因此,强化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是事关金融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不二法门。面对从价格竞争走向服务竞争,作为草根金融,农商银行必须理性面对,树立客户至上原则,实行网点工作精细化管理、差别化服务,完善服务机制转型升级,促进网点由“交易结算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
网点的转型升级是一项耗时复杂、需要大魄力的工程,需要长期的部署、全面的规划、有力的统筹和高效的执行,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好“四个结合”。
(一)科学布局,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网点的转型升级最终目的在于获得效益,必须慎重考虑成本因素和长远的发展空间。在网点改造布局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当地经济情况,做好市场细分工作,并且要有战略的眼光,与政府部门搞好关系,根据城镇的规划、行业的走势,从长远的角度来判断未来该区的金融需求发展,据此量身打造与之相匹配的网点。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转型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适当的调整,做好调研工作,尽早解决问题。
(二)软硬兼施,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网点的转型升级,硬件设施的改造只是基础,网点服务文化建设才是转型升级的灵魂,只有一个让客户和员工均满意的网点氛围方能使得网点的竞争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对外,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机制,通过提升服务技能、服务礼仪、营销技巧,使客户获得良好的服务体验。对内,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服务,与顾客需求相结合。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培养顾客的忠诚度是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目的,因此在网点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从顾客的需求出发,研究网点服务群体的特征,找准目标客户群,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灵活定义网点的服务策略、转型内容等,找到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此外,加强业务与技术的创新,实现服务的升级,并通过完善网点的便民设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突出特色,与打造农商品牌相结合。在网点转型的过程中,其他商业银行和农商银行的经验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多走出去向别人学习。但是,具体到自身企业的网点转型时,尤其是具体到一个网点的人员配置、绩效考核机制等,则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做出决策,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跟随。在学习中有所创新,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打造农商银行自己的名片。
农商银行要实现网点服务转型升级,就要坚持把握自身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有特色的服务机构和渠道,建立能以最快速度响应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需求的运营机制,积极发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
(一)创新经营理念,推进服务方式转变。各级经营管理层一定要跳出传统的柜面“文明用语”、“微笑服务”等被动模式的经营理念束缚,充分认识在同业愈演愈烈的竞争中,要想求得“速度、质量、效益”三者的和谐健康发展,必须要更新经营理念,加快服务方式的转变。一是要全面落实“前台围绕客户转,后台围绕前台转,管控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客户转”的系统服务理念,实现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二是要从过去靠外延型的单一服务模式,向大力发展无柜台的自助服务模式转变,加速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建设,大力推进知识服务、技术服务、诚信服务、个性服务、亲情服务、综合服务,通过服务模式的转变赢得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二)创建精品网点,打造金融服务中心。一是要积极巩固好在县域市场的优势地位,各乡镇中心网点应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客户沟通联系,通过各种方式搞好地缘、人缘、业缘关系,多方面巩固服务渠道、信息渠道。二是要强化物理渠道建设,积极推动网点转型。在网点硬件方面:按标准化建设实施网点功能合理分区,设施齐全,使农村也能享受到城市网点的功能和服务;在网点软件方面:将网点细分为运营流程化、市场细分化、产品营销全员化三大模块。所有网点岗位作业体系标准化,服务营销体系标准化,分层服务体系差异化。通过积极开展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积极将各营业网点打造成精品机构,实现“位置佳、面积大、形象好、功能全、服务优”。三是全面推进网点设计、功能定位、人员配备工作,优化操作流程,实现服务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电子化,全面将营业网点打造成客户业务操作中心、金融产品营销中心、电子服务体验中心等复合型功能的金融服务中心。
(三)设立特色支行,打造支农支小金融超市。当前,县域农信社网点多存在布局较不合理的现象。就隆昌农商银行而言,在县城城区设置的多个营业网点,多数位于老城区,历史久,营业面积小,设施相对落后,且服务区域存在交叉重合、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经营成本高、人力资源浪费。为突出特色服务功能。笔者认为,一是要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人工重叠的经营网点重新规划,整合资源。如把2-3个营业面积小、服务重叠、形象不佳、人员较少、功能单一、无发展潜力的小网点通过重新整合,组建成具有形象好、综合性功能的大网点,提高单一经营网点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可视地理位置、经营情况等,充分结合辐射区域的金融需求,将部分专营存款的网点,打造成支农支小的金融服务中心,按照金融事业部制专营特色业务。如将接近城建新区的网点设立按揭中心,专营按揭贷款业务;将贴近工业园区的网点打造成服务小微中心,专营创业等特色贷款品种;将部分社区内的网点打造成电子银行业务中心,专营pos特约商户、手机银行;试点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超市。总之,要充分结合实际,明晰网点的功能定位,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所在、特色特长。
(四)试水社区银行,打造便民金融服务平台。打造社区银行是农商银行网点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实现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隆昌辖内尚无真正的社区银行,农商银行要抢占优势、抢先介入、谋篇布局。一是积极发挥农商银行开展社区银行服务的先天优势,逐步将其小型网点改造成服务城乡社区居民的金融便利店,为社区居民提供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各类费用缴纳等综合服务,摸索经验,再行推广。二是逐步将服务延伸至城乡大型商贸区、人口集中区、乡镇中心村等群体。合理设置“便民助农取款点”,将金融服务进一步延伸至自然村,让广大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金融业务;同时,在社区和农村市场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的无缝对接。
(五)导向客户需求,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农商银行加快实施网点战略转型,必须以客户价值提升为目标,以效益优先为导向,以业务创新为手段,逐步转变存贷利差型发展模式,探索“收入多样型”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以客户价值提升为目标。始终将三农、小微企业及社区客户作为核心客户群体,围绕其价值需求进行业务创新、产品开发、渠道建设、服务优化、流程再造等,努力为目标客户提供专业、亲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努力为其创造更多价值。二是以效益提升为导向。牢固树立“效益第一”的理念,统筹协调长期发展与短期增长之间的关系,不能以牺牲长期战略转型、模式培育和能力提升为代价取得短期规模与速度的增长。应适度调整“速度导向”和“规模导向”,更加突出“效益导向”,在资本约束下,摆脱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在增速合理、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将效益的更快增长作为规模扩张的前提。在“效益导向”下,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协调推进,逐步形成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三是以业务创新为手段。面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压力和挑战,农商银行需加强业务创新,逐步实现由以存贷业务为主导的业务体系向多元化业务体系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银行转型发展篇四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风云变幻,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其中,招商银行以其独特的转型模式和创新的经营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招商银行深受启发,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本文将就招商银行转型发展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以期能为其他银行的转型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首先,招商银行认识到转型是一场从内到外的变革,需要坚定的决心和领导层的正确引导。作为转型的关键推动者,领导层首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持久的耐心。招商银行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确保了转型策略的落地执行。同时,领导层还要有开放的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以适应金融行业的变革。
其次,招商银行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将客户放在核心位置。在转型过程中,招商银行不仅仅是改变了外在形象,更是注重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体验。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招商银行实现了个性化营销和精准营销,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招商银行还通过增加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这种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为招商银行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招商银行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搭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在转型过程中,招商银行认识到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招商银行引入了许多优秀的金融专家和管理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同时,招商银行还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和选拔机制,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招商银行的团队中。这支高素质的团队为招商银行的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动力。
第四,招商银行致力于创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在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招商银行紧跟趋势,将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作为其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建立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和数字化的金融产品,招商银行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招商银行还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效率性。这种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为招商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最后,招商银行始终保持着对社会责任的高度认识和践行。在转型过程中,招商银行注重回报社会,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招商银行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公共项目,传递正能量,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招商银行还坚持诚信经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正。这种对社会责任的践行不仅为招商银行赢得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推动了招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招商银行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在转型过程中,招商银行注重领导层的正确引导,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致力于创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这些心得体会为其他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只有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银行转型发展篇五
摘要:本文依据我国市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现状及银行业务拓宽丰富进程中日益面临的资本来源不充足等问题展开了深化探讨,以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为目标制定了银行经营转型的科学策略,对提升我国银行的人性化服务水平与综合经营效益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引言:基于战略化的发展目标,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在信息化、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实现了全面的快速提升,然而通过细化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充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却始终处于不均衡的单边式发展状态下,具体表现为人们储蓄与投资行为的不均衡、消费与收入的不均衡、经济进出口发展的不均衡等。诸多的不均衡发展状态导致一些企业的高储蓄仅能通过向银行的间接融资来实现高投资的转化,因此凸显了我国金融运行中存在分布不均,间接融资高于直接融资、资金储备多、资本量有限、银行服务主要以存贷业务居多,其他服务业务较少的不合理现状。因此,单就银行体系来讲,如何解决这些不均衡的发展矛盾,关键就在于如何促进银行的经营转型,使他们通过合理的业务拓宽推进储蓄向投资的高效转化,并在提升良性转化率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银行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稳定性,使人们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从而真正缓解人们储蓄行为与消费活动的不均衡发展现象。
一、调节经济失衡发展、切实推进银行经营转型。
合理的银行经营转型方向主要在于如何有效优化银行的储蓄投资,使之路径进行彻底转变,将储蓄资金一部分从间接融资形式中分离出来,将其合理的投入直接融资计划中,从而转化为投资效能,体现投资转化的真正价值。在这一转型方向中,需要我们构建综合经营的银行体系,合理促进银行开展丰富的业务服务,切实发挥人性化的优势服务功能,并主动承担更多的直接融资服务职能,使有资金需求及提供资金的双方在银行的直接融资调解中开展丰富的直接融资交易。当然在直接融资的交易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无论银行调节的多么规范,融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与间接融资的风险主要由银行承担不同,直接融资以资金融出一方作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有效的降低了社会融资的集中风险,令银行体系免受系统性风险的压力,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社会经济金融运行的高效性与稳定性。从民众的角度来讲,银行体系在综合的经营开展中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投资渠道与投资工具,他们不再唯储蓄论,而是通过丰富的投资工具将储蓄延伸到直接融资进程中,合理增加了金融资产的健康流动性,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效应无疑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提升全社会的直接融资比例,令银行进一步扩充长期资金的合理来源,同时居民在较低的投资风险中其平均的投资收益将持续增长,这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保障性收入并提升他们的消费信心。另外成功的投资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资产变现能力,并变相增加他们的持续投资能力与综合消费需求。
为了切实促进银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与经营效益的持续盈利增长,推动银行服务格局的全面变革与战略化转型,我们应科学的通过深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变与金融服务的需求增长,展开激烈的竞争比拼,并进一步强化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从而切实促进银行脱离传统的融资中介禁锢,实现向智能型、全面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合理转变。在转型实践中,银行将不再是社会资金的提供者,而是国民经济财富的综合组织管理者。基于以上科学目标,我们必须摒弃以往落后的业务发展思路,促进优势业务结构的合理整合、完善调整落后的以存贷业务为主的批发式服务模式,使其扭转为综合的、全方位的、多元化的业务服务体系,通过科学的业务转型真正强化银行自身的竞争优势与服务经营特色,展现银行转型经营的深刻核心理念。当然在谋求业务转型之路上,我们应充分依据当前国际及国内银行的发展特点及行业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的战略转型准则,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立足于现代化的金融行业服务本质,即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服务理念。总之我们应积极探索、丰富探究存贷业务及其增值服务的新境界,促进两者的并重发展,以营利为主,淡化特色服务与效益增长对单一资本的依赖需求,力争营造银行业务服务的突出特点,树立良好的品牌服务形象,并使之跻身于国内银行业的前列,突破固有经营格局,真正实现银行经营业务的全面发展。
(一)逐步深入,促进银行综合管理业务的广泛开展。
基于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经营业务较分散、各项监管机制仍属于严格的分业管理等现状,我们应合理转变,促进银行体系综合经营业务的广泛开展,令其服务功能更加多样化。同时在业务实践中我们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积极的在金融机构的合力监管下顺应市场环境特点,增强银行的内部管理能力,并在人才储备方面下功夫,实现逐步深入的拓展管理。首先我们可促进新兴业务的拓展,促进金融延伸产品的服务发展,例如令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促进资产托管、代客理财等创新业务的开展,并使银行服务业务的范围及内涵进一步深化。另外我们还应合理促进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开展证券保险业务、基金理财、信托业务等,有力的加深复合交叉等新型产品的推广力度。银行体系拥有较多的机构网点,因此具有客户分布广泛、联系高效等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银行的这一优势将各机构网点作为产品的代销服务站点,合理丰富交叉销售服务业务。再者银行体系具有资金储备实力雄厚、面向广大受众操作规范、在客户心中信誉度较高等优势,因此我们可利用高信用等级将其他金融产品进行信用升级操作,尤其对一些特定的债权或信托产品可提供担保服务,从而合理提升发行效率,降低银行发行成本。人性化的托管服务是银行提升公信力与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银行体系应有效的利用这一途径丰富开展信托基金服务业务,为私募筹集基金提供托管服务等,通过高效、规范化的运营操作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群众影响力。再者,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与创新突破给银行体系带来了丰富发展的创新突破机遇,因此我们可大力促进银行系统对非行业新领域的深入探索研发,可令其先行跨入一个或几个非金融银行业务中,通过逐步的深入再进行循序渐进的拓宽。待相关行业环境成熟后,银行体系可利用风险可控性开展全方位的收购、兼并等拓展计划,从而真正实现全面的综合经营。当然并不是所有银行均能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只要坚持将一项或几项业务做强,坚持合理的选择性,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核心业务,才能真正实现结构强劲的高竞争力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价值。
提升金融业务比重就是要求我们以扩大内需为宏观目标,促进居民储蓄合理的向消费转化,并继续通过多热点、多元化的服务业务拓宽调整居民的消费结构。为了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性发展,我们只有切实扭转以往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提升消费性金融业务比重,并促进两者的均衡性发展。首先我们应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种类客户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并结合时下流性的消费热点,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目前房、车、旅游、保健医疗、子女教育、保险已成为社会消费的新一轮热点,而这些投资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我们可充分发挥银行的消费信贷服务职能,使其支持领域进一步拓宽,例如增加分期付款的消费范围、零首付贷款服务、还本付息服务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收入计划变现能力,令其通过合理的消费切实提升生活质量。
结束语:面对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及其结构性整合不均衡的现状,我们只有充分遵循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政策,深化银行的经济调控职能,以经营转型为目标丰富银行体系的融资渠道、实现综合服务业务的拓宽,并合理提升消费性金融业务的比重,才能真正使我国经济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均衡、持续、高效、全面、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韬.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
马丽华.商业银行如何开展私人银行业务[j].经济导刊..
银行转型发展篇六
基于目前我国金融行业经营业务较分散、各项监管机制仍属于严格的分业管理等现状,我们应合理转变,促进银行体系综合经营业务的广泛开展,令其服务功能更加多样化。同时在业务实践中我们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积极的在金融机构的合力监管下顺应市场环境特点,增强银行的内部管理能力,并在人才储备方面下功夫,实现逐步深入的拓展管理。首先我们可促进新兴业务的拓展,促进金融延伸产品的服务发展,例如令市场的资产证券化、促进资产托管、代客理财等创新业务的开展,并使银行服务业务的范围及内涵进一步深化。另外我们还应合理促进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开展证券保险业务、基金理财、信托业务等,有力的加深复合交叉等新型产品的推广力度。银行体系拥有较多的机构网点,因此具有客户分布广泛、联系高效等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银行的这一优势将各机构网点作为产品的代销服务站点,合理丰富交叉销售服务业务。再者银行体系具有资金储备实力雄厚、面向广大受众操作规范、在客户心中信誉度较高等优势,因此我们可利用高信用等级将其他金融产品进行信用升级操作,尤其对一些特定的债权或信托产品可提供担保服务,从而合理提升发行效率,降低银行发行成本。人性化的托管服务是银行提升公信力与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银行体系应有效的利用这一途径丰富开展信托基金服务业务,为私募筹集基金提供托管服务等,通过高效、规范化的运营操作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群众影响力。再者,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与创新突破给银行体系带来了丰富发展的创新突破机遇,因此我们可大力促进银行系统对非行业新领域的深入探索研发,可令其先行跨入一个或几个非金融银行业务中,通过逐步的深入再进行循序渐进的拓宽。待相关行业环境成熟后,银行体系可利用风险可控性开展全方位的收购、兼并等拓展计划,从而真正实现全面的综合经营。当然并不是所有银行均能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对于规模较小的银行只要坚持将一项或几项业务做强,坚持合理的选择性,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核心业务,才能真正实现结构强劲的高竞争力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价值。
提升金融业务比重就是要求我们以扩大内需为宏观目标,促进居民储蓄合理的向消费转化,并继续通过多热点、多元化的服务业务拓宽调整居民的消费结构。为了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性发展,我们只有切实扭转以往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提升消费性金融业务比重,并促进两者的均衡性发展。首先我们应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种类客户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并结合时下流性的消费热点,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目前房、车、旅游、保健医疗、子女教育、保险已成为社会消费的新一轮热点,而这些投资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我们可充分发挥银行的消费信贷服务职能,使其支持领域进一步拓宽,例如增加分期付款的消费范围、零首付贷款服务、还本付息服务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收入计划变现能力,令其通过合理的消费切实提升生活质量。
结束语:面对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及其结构性整合不均衡的现状,我们只有充分遵循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政策,深化银行的经济调控职能,以经营转型为目标丰富银行体系的融资渠道、实现综合服务业务的拓宽,并合理提升消费性金融业务的比重,才能真正使我国经济建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均衡、持续、高效、全面、快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韬.银行金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8.
[2]马丽华.商业银行如何开展私人银行业务[j].经济导刊.2010.
银行转型发展篇七
建行的网点转型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它"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把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增强网点销售能力作为转型的目标,不仅理论上科学先进,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从已经转型的1400多家网点来看,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不足的地方让我们来完善,相信将来会更好。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通过观看光盘,论等形式全体员工从思想上领会了网点转型工作的必要性,也希望尽早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比如,通过弹性排班可以合理安排网点资源,使服务人员满足柜台业务的需要.同时,根据客户办理业务的复杂程度和耗时情况主动安排到不同的窗口排队,假如有两个柜台,可以使办理简单业务的客户集中到一个窗口,迅速办完手续纷纷马上离开,自然不会因等候时间过长而生气或放弃排队,而在另一个窗口排队办理复杂业务的客户自己知道耗时较长,即使排在同类客户后面也不会再提意见,这样大部分客户等候时间被有力缩短了,总体客户满意度就提高了。
当然重新定义大堂经理角色,新设个人业务顾问,高级柜员和普通柜员分窗口办公等等创新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不同以往的感觉,但关键在落实。下列改革措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深化:
1.实行“大厅致胜”战略。大堂经理在分流引导客户,发现销售机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点经理作为第一大堂经理,管理营业大厅,充分运用网点经理在能力、经验和权威方面的优势,灵活有效地调度网点服务资源,实现提高网点服务效率、销售能力和客户满意度的目标,强化对营业大厅的管理力度。
2.设立个人业务顾问岗位。目的在于把营销职责从柜员工作中分离出来,实现销售和交易的分离,在提高交易速度的同时,提高网点销售能力,缩短客户等待时间。
3.设置统一规范的柜员交易主管岗位。统一柜员交易主管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使其肩负辅导柜员提高业务技能,规范柜员操作行为,督促柜员展现网点精神等职责,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切实防范网点操作风险。
4.将柜员分为高级柜员和普通柜员,普通柜员主要办理发生频率高、业务量大、单笔交易时间较低的简单交易,在服务过程中进行销售推荐;高级柜员办理发生频率较少、业务量小、单笔交易时间较长的复杂交易,兼顾销售及推荐。
5.重新定位大堂经理角色。大堂经理是网点内的重要角色,要求营业时间内必须始终有人担当大堂经理角色。大堂经理角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客户引导、销售推荐和等待区的客户管理,降低客户等待时间和排队放弃率,提高销售量,提高自助设备使用率,大堂经理角色的工作效果由网点经理负责。
二、适应客户流量变化实施弹性劳动组合。
1.根据客户流量变化配置服务窗口。
2.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业务分流。
三、实现网点标准化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差异化服务措施。
四、优化网点岗位授权模式,做好风险控制工作。
当我们竭尽全力服务客户的时候,社会也在回报着我们.我们的成长需要更多客户的关爱,建行的发展需要更多客户的支持.完善的设施,科学的机制会让我们发挥潜能,相信明天会更好。让我们行动起来,按网点转型的要求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增强营销能力,力争迅速突破作出更大的业绩。
银行转型发展篇八
网点转型导入工作在xxx信用社xxx分社已经开展一周多的时间,在一周的培训和学习中,工作方式转变了,服务客户流程规范了,个人职责明确了,营销话术精准了,在短短的一周多时间里,感受很深,收获很多。
网点转型问题,是一个新鲜又客观必然的话题。新鲜是因为对于银行工作者来说,我们留给客户的印象就是收收付付、存存贷贷,每天和钞票打交道,这个印象刻板又鲜明,说起转型,转成什么样,对我们来说确实很新鲜;客观必然是因为在如今的国内外金融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网点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要主动转,要抢先转,不转型势必会被淘汰。
网点转型工作的导入,使我们的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流程有了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要求,比如“柜面服务七步法”的操作规范;手机银行、网银等产品营销话术的统一,每天必须运用各种统计表格对工作情况进行总结等。改变之初,我们都感到些许不适应,有时候也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做到规范有效。指导老师和内训师的全程陪伴,随时为我们解答疑问,提醒我们相关注意事项,让所有的不适应和迷茫都得到了有效解决,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网点转型对以后的工作的帮助和提升。
我觉得网点转型的最大特征是突出“服务”二字,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优化网点转型环境的首要措施,通过提倡微笑服务、举手招迎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方式改善服务环境,满足客户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同时在硬件建设方面,实现现金业务区、非现金业务区和自助服务区三区分离标准,明确客户的'服务分区,让客户在办理业务中享受到更专注的服务,也使我们能更快速、便捷的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在开展网点转型的这些日子里,我们已经体会到客户对网点转型的满意,在自主设备上办理业务,不用排队,节省时间;给客户推荐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不仅给客户带来安全和便捷,还可以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
一个微笑,可以抚平客户烦躁的心;一句问候,可以给客户带去一丝温暖。只要我们服务到位了,相信客户会更愿意到我们分社来办理业务,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客户,用产品去吸引客户,用服务去维护客户。
做好网点转型工作,不仅仅是网点负责人的责任,也不仅仅是零售客户经理的责任,是需要我们xxx分社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和奋斗,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有坚定工作的信心,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有努力进取的恒心,才能真正实现网点转型的目的。在网点转型的路上,我们将携手共进退。
银行转型发展篇九
摘要:本文依据我国市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现状及银行业务拓宽丰富进程中日益面临的资本来源不充足等问题展开了深化探讨,以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为目标制定了银行经营转型的科学策略,对提升我国银行的人性化服务水平与综合经营效益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引言:基于战略化的发展目标,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在信息化、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实现了全面的快速提升,然而通过细化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充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却始终处于不均衡的单边式发展状态下,具体表现为人们储蓄与投资行为的不均衡、消费与收入的不均衡、经济进出口发展的不均衡等。诸多的不均衡发展状态导致一些企业的高储蓄仅能通过向银行的间接融资来实现高投资的转化,因此凸显了我国金融运行中存在分布不均,间接融资高于直接融资、资金储备多、资本量有限、银行服务主要以存贷业务居多,其他服务业务较少的不合理现状。因此,单就银行体系来讲,如何解决这些不均衡的发展矛盾,关键就在于如何促进银行的经营转型,使他们通过合理的业务拓宽推进储蓄向投资的高效转化,并在提升良性转化率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银行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稳定性,使人们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从而真正缓解人们储蓄行为与消费活动的不均衡发展现象。
一、调节经济失衡发展、切实推进银行经营转型。
合理的银行经营转型方向主要在于如何有效优化银行的储蓄投资,使之路径进行彻底转变,将储蓄资金一部分从间接融资形式中分离出来,将其合理的投入直接融资计划中,从而转化为投资效能,体现投资转化的真正价值。在这一转型方向中,需要我们构建综合经营的银行体系,合理促进银行开展丰富的业务服务,切实发挥人性化的优势服务功能,并主动承担更多的直接融资服务职能,使有资金需求及提供资金的双方在银行的直接融资调解中开展丰富的直接融资交易。当然在直接融资的交易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无论银行调节的多么规范,融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与间接融资的风险主要由银行承担不同,直接融资以资金融出一方作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有效的降低了社会融资的集中风险,令银行体系免受系统性风险的压力,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社会经济金融运行的高效性与稳定性。从民众的角度来讲,银行体系在综合的经营开展中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投资渠道与投资工具,他们不再唯储蓄论,而是通过丰富的投资工具将储蓄延伸到直接融资进程中,合理增加了金融资产的健康流动性,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效应无疑是多方面的。首先可以提升全社会的直接融资比例,令银行进一步扩充长期资金的合理来源,同时居民在较低的投资风险中其平均的投资收益将持续增长,这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保障性收入并提升他们的消费信心。另外成功的投资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资产变现能力,并变相增加他们的持续投资能力与综合消费需求。
为了切实促进银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与经营效益的持续盈利增长,推动银行服务格局的全面变革与战略化转型,我们应科学的通过深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变与金融服务的需求增长,展开激烈的竞争比拼,并进一步强化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从而切实促进银行脱离传统的融资中介禁锢,实现向智能型、全面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合理转变。在转型实践中,银行将不再是社会资金的提供者,而是国民经济财富的综合组织管理者。基于以上科学目标,我们必须摒弃以往落后的业务发展思路,促进优势业务结构的合理整合、完善调整落后的以存贷业务为主的批发式服务模式,使其扭转为综合的、全方位的、多元化的业务服务体系,通过科学的业务转型真正强化银行自身的竞争优势与服务经营特色,展现银行转型经营的深刻核心理念。当然在谋求业务转型之路上,我们应充分依据当前国际及国内银行的发展特点及行业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的战略转型准则,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立足于现代化的金融行业服务本质,即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服务理念。总之我们应积极探索、丰富探究存贷业务及其增值服务的新境界,促进两者的并重发展,以营利为主,淡化特色服务与效益增长对单一资本的依赖需求,力争营造银行业务服务的突出特点,树立良好的品牌服务形象,并使之跻身于国内银行业的前列,突破固有经营格局,真正实现银行经营业务的全面发展。
银行转型发展篇十
(一)手机银行(短信)是指银行按照客户通过手机发送的短信指令,为客户办理查询、转账、汇款、捐款、消费、缴费等业务,并将交易结果以短信方式通知客户的金融服务方式。
(二)“注册客户”指已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网站或营业网点注册手机银行(短信)业务的客户。
(三)“非注册客户”指未办理手机银行(短信)注册手续的客户。
(四)“注册手机号码”指客户注册手机银行(短信)时向中国工商银行提供并确认的手机号码。
(五)“默认支付卡”指客户注册手机银行(短信)时指定的一张注册卡。客户通过默认支付卡办理查询、转账等业务时可以免输卡号。
(六)“支付密码”指客户注册手机银行(短信)时自行设置并确认的密码,客户办理转账、汇款、缴费、消费支付、注销等业务时必须输入支付密码。
(一)凡在中国工商银行开立了储蓄账户、结算账户,并持有合作移动通信运营商(目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称为合作单位)手机的个人客户均可申请使用手机银行(短信)。客户办理手机银行(短信)业务,须遵守《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章程》,注册客户还应履行《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协议》。
(二)客户注册手机银行(短信)应指定注册手机号码与默认支付卡,并设置支付密码,完成注册手续后手机银行(短信)即时开通。
(三)手机银行(短信)提供账户查询、转账、缴费、汇款、消费支付、捐款、公共信息查询等业务功能。非注册客户应只能办理查询公共信息业务;自助注册客户应只能办理查询账户信息和公共信息等业务;柜面注册客户可以办理各项手机银行业务。
(四)柜面注册客户如需办理手机银行(短信)转账、汇款等业务,需单独申请开通,其他具体规则如下:
1、客户办理查询业务时,除可查询手机银行(短信)注册卡账户,也可以查询手机机主本人的银行账户(手机机主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以合作单位保留的信息为准)。
2、客户办理转账业务时,转出账户须为手机银行(短信)注册卡账户,且转出账户、转入账户必须是在同一地区中国工商银行营业网点开立的结算账户。客户办理汇款业务时,汇出账户须为手机银行(短信)注册卡账户,汇入账户应为在中国工商银行开立的结算账户。
3、客户办理手机银行(短信)注册卡账户之间的转账业务,不受交易限额的控制。客户办理向注册卡(账户)以外的账户转账、汇款业务时,受交易限额的控制,每日交易限额为1000元。
4、客户办理转账、汇款、缴费、消费支付业务时,若支付密码连续6次未验证通过,中国工商银行将冻结客户当日手机银行(短信)转账、汇款交易资格,次日自动解除冻结。手机银行(短信)交易资格冻结期间,不影响其他电子银行业务及柜面业务的办理。
5、客户办理消费支付业务时,每日交易限额为1000元。
6、客户办理缴费业务时,每日交易限额为1000元。
7、客户办理捐款业务,捐款账户可以是手机银行(短信)注册卡账户或者是手机机主本人的银行卡账户(手机机主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以合作单位保留的信息为准),最低捐款金额为1元,每日最高捐款金额为500元。
(六)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特服号码为移动:95588联通:95588。客户办理消费支付和缴费业务时,在提供手机号码后,将接收到我行手机银行(短信)系统给客户发送的确认短信,客户根据我行短信的内容提示将该短信转发至95588,对该笔交易进行确认支付。办理其他业务时,客户可编辑特定格式的短信息发送至我行特服号码95588,编辑短信的具体格式参见中国工商银行网站上的手机银行(短信)业务指南。
手机银行(短信)业务操作说明可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网站查询。若客户在操作时忘记短信格式,可通过发送帮助指令“?”进行查询。
(七)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短信)业务提供24小时服务。
(八)客户可到中国工商银行营业网点办理手机银行(短信)业务的注册、修改默认支付卡、变更手机号码、重置支付密码、追加或删除注册卡、追加或取消对外转账功能、注销手机银行(短信)等业务,也可通过发送短信方式自助办理修改默认支付卡、修改支付密码、注销手机银行(短信)等业务。
(九)客户使用手机银行(短信)应按我行网站上的“资费公告”中的收费标准支付相关费用。
(十)通过注册手机号码及通过注册手机号码与支付密码办理的手机银行(短信)业务均视同客户本人所为,客户应对上述金融交易负责。为保障安全,客户应妥善保管手机和支付密码,若停用手机或手机不慎遗失,应及时到中国工商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变更注册手机号码或注销手机银行(短信)手续,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短信)办理业务后,须将支付密码从手机上删除。同时建议将支付密码设为与网上银行支付密码不同的密码。
(十一)中国工商银行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调整转账、汇款等相关交易限额或者调整收费标准,将通过网站等适当方式提前公告,不再逐一通知客户。
银行转型发展篇十一
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是基于移动通信数据业务平台的新一代银行服务,依靠将无线通讯技术的3a(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way任何方式)优势应用到金融业务中,将银行柜台延伸至客户的手机,让客户真正享受“随时随地转账交易、跨越时间地域理财”的方便与快捷。
中国建设银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电子银行的发展战略,为客户提供了包括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外汇买卖、银证业务、手机股市、信用卡、公积金、基金查询、本地服务和万易通商城等十二大类,近百种在线的、实时的手机银行服务,客户只需将手机号与建行账户绑定,就可轻松体验上述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据了解,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将服务定位为由基本业务、支付业务、投资理财业务三大战略业务组成的立体式服务架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用户覆盖面广:建行手机银行已覆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大运营商网络的所有用户,只要手机支持上网功能,就可以轻松开通和使用手机银行服务。
二是携带方便、随时可用:手机可被人们带到任何地方、也可在任何时间使用,因此手机银行也就成为了人们掌上的银行柜台和贴身的理财专家。三是功能丰富、操作简便:建行手机银行具有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缴费支付、信用卡、外汇买卖、本地特色服务、万易通商城等近百种的服务功能,能够全面满足人们日常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界面简洁友好,功能清晰易用,用户只需通过手机上网,选择所需的功能,简单的输入几个数字或密码,即可办理银行业务。
四是技术先进、安全性高:先进的技术、纯净的网络、多重的技术安全保障,使手机银行实用更安全。
五是申办快捷、手续简单:建行手机银行具有多种开通方式,用户可通过编辑短信进行开通,登录建行手机银行wap网站或建行互联网网站申请开通,也可亲自到建行网点柜台签约开通成为手机银行签约客户。
为了迎合市场热点,创新金融服务渠道,建设银行手机银行拥有“手机到手机转账”、“手机跨行转账”、“手机投资理财”等独有的亮点功能,代表了建设银行手机银行超前的服务能力。
当其它手机银行服务、电子钱包服务还在为如何提高短信交易的安全性、如何提供转账服务功能而烦恼之时,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已经实现了多种转账服务,包括同名账户下转账、行内汇款等等,更实现了从建设银行账户向全国范围内其他商业银行个人账户转账的跨行转帐服务,同时为便于客户使用,提供了历史收款账户保存,收款网点名称的关键字查询,以及短信通知收款方的辅助功能。
手机到手机转账是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项创新性的便利服务,是最能体现手机银行特色的服务功能,在付款方不知道收款方银行账号甚至真实姓名的情况下,只要确定收款方是手机银行客户,并知道其手机号码也可实现安全转账,只需按键,时尚便捷。
而手机理财功能则代表了银行金融理财服务的最新方式。手机银行以其随身携带的便利性、使用区域的广泛性、信息更新的实时性正逐渐成为理财投资者首选的投资渠道。通过手机银行可以实时关注股市、基金、外汇市场行情,轻松进行股票、基金、外汇交易,随时把握投资机会。
建设银行自始至终将手机银行系统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在参考国际前沿移动金融安全技术、专用协议方式基础上,综合采用了由业务和技术措施共同组成的双重安全机制,使客户使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通过建立基于sim卡手机号码的唯一身份识别体系、采用多种先进的加密方法,所有数据全部以密文形式传输,手机终端和建立核心业务系统之间采用点对点的加密连接,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安全可靠。
此外,与其他渠道相比,建设银行手机银行费用更低廉,截至今年12月31日之前的优惠期内,系统内异地转账、跨行转账、个人对公汇划费均按目前柜台标准的3折计算,最低1元,最高15元,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转账费用。
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以领先的技术水平、功能强大的服务系统、丰富的手机客户资源和统一的网络规划处于国内优势地位,其业务量在国内占有绝对领先水平,业务种类也超前于国内其他银行,即使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建设银行的手机银行功能也领先于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在内的美国银行业巨头。建设银行将会继续以客户的需求为主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不断开拓手机银行新功能,使建设银行手机银行成为引领业界潮流的重要电子银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