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职工创新工作领导讲话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职工创新工作领导讲话篇一
大家上午好。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全省深入推进产业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形势下,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切实引领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我们对20xx年新认定的省级技术中心进行了授牌,在此,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新认定的技术中心企业表示祝贺!工信部刘丹主任以创新驱动和质量优先为重点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深入解读,使我们对《中国制造2025》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我们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康平纳集团、豪迈科技、泰利集团等三家企业,以及泰安、潍坊两市经信委做了典型发言,各有特色,很有借鉴意义。由于时间有限,还有很多典型市地和企业的经验不能一一做发言交流,我们已经汇编成册,供大家交流学习,下午还要现场参观泰安市几家典型企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下面,我就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谈几点意见。
企业技术中心是引领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企业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技术中心建设和发展,自1993年开展企业技术中心的培育工作以来,经过大家20多年的共同努力,全省共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2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927家,并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了25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省级重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5家行业技术中心,形成了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为引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企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实现了全省重点行业的全覆盖,同时也基本覆盖了各县(市、区),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及支撑。
一是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全省创新投入的引领主体。20xx年,全省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投入13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投入1175亿元,占全社会投入的90.2%;仅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r&d投入就达到了711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60.5%,省级中心r&d投入强度达到了3.3%,国家级中心的投入强度更是达到了5%以上。技术中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已经凸显,成为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阵地。
二是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全省重要创新成果的主要源头。“十二五”以来,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共承担省级以上创新项目1.02万项,占项目总数的58%;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1.37万项,参与制修订新标准3098项,占总数的65%以上。技术中心在承担本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许多国家和省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攻关任务,浪潮集团的天梭k1、康平纳集团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等一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重大成果,都是依托企业技术中心这一平台完成的,极大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三是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创新人才集聚的重要平台。20xx年,全省企业r&d人员总数达到了35.9万人,占全省r&d人员总数的83%;其中仅省级中心的r&d人员就达到19万人,占全省企业r&d人员的近6成,占全省r&d人员总数的近5成;拥有省级中心的企业中,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了10%,这个比例超出了一般规模以上企业的2倍。全省工业领域中88个泰山学者全部集中在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今年开始组织实施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就是要利用技术中心的这个重大平台,每年培养和引进一批一流的创新人才和团队,技术中心对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将更加显现,为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技术中心已经成为协同创新的核心载体。近年来,全省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都在50亿元以上,连续几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企业技术中心外部支出预计超过45亿元,技术中心对外谋求技术合作实施协同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有些企业在将产业链向国外延伸的同时,也在国外建立了研发中心,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打造国际化的创新链条。
在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与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相比,尤其是与先进省市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创新投入的强度仍有一定差距,创新的效率不高。总体上看,我省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的r&d投入强度仅为0.82%,仅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投入的效率看,20xx年,我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9件,企业户均拥有发明专利不足0.5件,全国拥有发明专利最多的50家企业,我省仅有海尔、鲁南制药和兖矿集团三家企业入围。
二是企业技术中心在行业和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目前,拥有技术中心(包括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的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仅为十分之一,数量偏少。从行业分布看,省级中心建有率(省级中心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比例),机械和轻工两个行业比较高,分别达到了为34.3%和19.6%,而纺织行业仅有5.5%的规上企业建有省级中心。从地市角度看,一些地市仅有不到3%的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6个地市的省级技术中心建有率低于全省3.5%的平均水平。
三是一些技术中心重认定轻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有个别的企业,没有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有的中心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都是企业对企业技术中心重认定轻管理的典型表现。这些现象使得技术中心没有能力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吸引外部资源实施创新。
同志们,当前全省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多年的实践证明,技术中心是引领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的引擎,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动力。越是在困难时期,创新的作用就更突出,谁抓住了创新,谁就牢牢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各级经信部门和广大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再认识、再提高。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快培育中心、提升中心,切实发挥好中心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心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核心是要完善技术中心的组织体系,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和激励人才。完善技术中心组织机制建设。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是技术中心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企业要始终坚持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这一基本原则,这不仅有利于技术中心整合资源为创新服务,更重要的是将创新从企业家意志转化为员工意志和企业意志,引导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创新型跃升。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凡是创新做的好、发展有后劲的企业,企业负责人不仅名义上任中心负责人,也把重要工作精力放在中心上。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人是创新最关键、最活跃的要素,如何培养、使用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激情,始终是摆在创新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大家都在积极探索,但核心始终是坚持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鼓励成功与宽容失败并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并重,让参与创新的员工分享到技术创新带来的收益,通过精神激励增强科研人员的荣誉感,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度、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形成的是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
二是要加大创新投入。技术创新需要大投入,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投入。企业是投入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信心和投入力度。这几年,我们许多传统领域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甚至7%、10%以上,潍坊的盛瑞传动是一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花了7年时间,连续投入7亿元,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at全自动变速器并实现了产业化;豪迈科技之所以在现在的形势下取得净利润增长50%的成绩,靠的也是多年来7%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这样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加大研发投入要树立新的投入理念。用“互联网思维”搞创新,或者叫“互联网+创新”是我们决解创新投入不足的一个新方法。举个例子,九阳集团就曾经在网络上搞过一个名为“一杯”的豆浆机的众筹活动,依托网络平台,发布推广项目,借大家的钱做自己的事,同时还对产品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尽管募集资金的数量不大,但是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除众筹外,众包、众创方式也都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可以得到应用。要丰富创新投入渠道,完善企业的内部投入机制,必须保证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技术开发;建立企业的外部投入机制,与外部资本相结合,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方式,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实现多渠道的筹集资金。当前,国家和省都在进行科技投入、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方式的改革,国家在科技投入方面设立了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等,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资金支持,还对重大专项需要进口的装备、仪器等进行免税。省里在原有工业提质增效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最近也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重点行业升级改造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支持企业创新。同时也有不少的风投基金进入山东,企业要利用好国家和省里的这些政策,也要利用好社会资金。
三是要加强协同创新。企业要树立开放性思维,加强与同行业企业、上下游企业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的有机联系,交流合作、优势互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一方面,要加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紧随行业和国际前沿的发展趋势,掌握行业内先进的关键共性技术,但这种高成本、长周期的技术研发往往使单个企业很难胜任独立开发的使命,这就要求同行业间、产业链上的企业技术中心,特别是龙头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加强横向与纵向的联系,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组建行业创新联盟,加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利益共同体,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加快技术的成功产业化,以协同创新的力量引领行业的转型升级。康平纳集团和鲁泰集团就是在开放性思维的指引下,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开放平台,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攻关,汇聚行业内顶尖人才,加快了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步伐,成为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典范。另一方面,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是实施产学研合作的龙头和载体,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全社会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多年来,我们已经与中科院、省科学院,以及省内外重点理工科院校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产学研合作网,联合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很多科技成果在我省得到转化。今年的产学研展洽会达成的130项合作成果已有100项得到落实。这次会上,我们又专门邀请中科院、省科学院的同志带着科研成果与大家见面、交流,省里每年还将举办各种形式的、更接地气的产学研专业对接,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使企业的创新资源真正活起来,创新成果真正落地发挥效益。
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是各级经信部门的重要职责。在新形势下各级经信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切实推进技术中心建设。
一是强化引导和规范。首先要科学设置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简化程序流程,形成科学的导向机制。最近科技处正在修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将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考核评价和调度等指标进行简化和完善,要更加有利于简便操作,要抓紧出台。其次要增强技术中心培育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从行业和区域两个方面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重点加强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点产业集群区域的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重视在县域内培育和发展技术中心。同时要强化对中心的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健全、创新活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企业技术中心及时给予黄牌警告,并敦促和帮助企业改善提升,确实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及时撤销资格。
二是要强化企业技术中心之间的对标和交流活动。要认真总结这次会议的经验,今后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中心建设,及时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树立一批标杆,向全省推广。通过培育和引导,大力提升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水平。我们今天下午将要考察的康平纳等几家企业,行业不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在技术创新方面,特别是技术中心建设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希望同志们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三是要强化政策的指引作用。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今后,省里要集中全部的政策手段支持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在省级创新项目计划、工业提质增效专项资金、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企业技术改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各级经信部门也要集中各种政策手段强化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支持。希望没有相关政策的地市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为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加油鼓劲。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建立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其次要加强政策宣贯和落实。政策宣贯,还将是各级经信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特别是要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贯彻方面下工夫。这个政策对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来说,是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政策,最近,国务院又专门研究扩大了这项政策的实施范围和享受年限,各级经信部门一定要确保我们的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要把拥有技术中心的企业作为当前落实优惠政策的主体,认真分析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首先要在这些企业落实好。明后两天,有一个全方位的政策宣贯培训,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吃透政策。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推进技术中心建设,今后,我们要针对产学研联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研究,持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全省各级经信部门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勇于作为、敢于担当,做好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规划、引导、扶持和服务,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积极健康的外部环境。广大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拿出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勇气,苦练内功,持续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职工创新工作领导讲话篇二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总结表彰暨“创争”活动经验交流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安排工作。会议开得很好。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掀起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暨“创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进我市“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我讲三点意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即将召开的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必须把握关键环节,切实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推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
一要统一认识,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显著特点就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在企业广大职工这个层面上来进行,参与面要广;其核心内容是创新,这种创新同高科技领域的创新不同,主要是职工本职岗位上的创新。这几年,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改革、发明创造、“安康杯”竞赛、劳动竞赛等活动,都充分体现了群众性和创新精神,使全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明显。
但是,据调查,对这项工作并不是各级党政、相关部门、企业的领导都认识到位了,都还有一个再认识的问题。有些同志说到创新,就觉得高不可攀,就认为离我们很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所谓创新,其实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了、变化了也是创新;凡是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促进了效益提高,提升了业绩,也是一种创新。因此,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广大职工要深刻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形成共识,真正认识到这项活动对提高我们的技术技能、增强效益、发展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这项活动,大力宣扬在技术创新方面涌现出来的创新人才和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
二要突出重点,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创建学习型社会。一切创新都源于知识的积累。今年以来,我们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活动,就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重点,也是我们工作的主线。深化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首先要抓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就业问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上很多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市职工队伍整体知识贫乏,技能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职工的收入。从近两年市总工会开展的两次求职招聘洽谈会情况看,社会提供的岗位不少,待遇也不低,有的岗位工资在2000元以上。但人选岗位,岗位更选人,人家要的是技术性工人,要的是有专长的人。为什么很多求职者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专长,没有技术。
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狠抓职工技术技能的培训和职工的素质教育。要围绕生产、工作、岗位抓职工的技能技术培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成为本职岗位的技术尖子。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看,职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今后5-10年,在国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和职业教育比例将达到1:1。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除了技术技能培训外,还要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抓好法律、法规的教育,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因此,抓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一定要抓好基础,引导和帮助企业员工努力形成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的浓厚学习氛围。
三要加强领导,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职工素质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总工会的事,它是各级党委、政府都应该抓的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提高全民素质,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我们相关部门的职能工作,更是企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投入一定的资金,保证一定的时间,创造一定的条件,切实抓紧抓好,真正形成党政重视、工会牵头、部门配合、企业主抓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市企业改制还处于扫尾阶段,也是攻坚阶段,特别是今年改制的几个企业,难度都很大。同时,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产生不稳定因素。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不可回避的矛盾。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公务员之家: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工会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职工的合法权益要维护,企业的改制工会要参与;既要支持企业的改革,也要及时反映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但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不能混同于一般职工,参与到闹事、上访等事件中去,更不能为少数人利益四处奔波,要在党的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这是一条政治原则,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原则。
时值岁末年关,往往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凸现期,上访的人数也可能会越来越多,特别是最近企业军转干部的问题、复员退伍军人的问题、拆迁安置户的问题、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问题,一系列矛盾都容易引发少部分群众上访不断、群体上访不断,甚至可能出现赴省进京上访等情况。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尤其是工会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思考问题,与党委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7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党政机关、部分事业单位开展了效能革命。从5个多月的情况看,效能革命的成效是明显的,大家有目共睹。这次效能革命的重点是解决机关作风纪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的问题。
最近,市委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效能革命大讨论的文件,全市工会系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本单位在效能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认真真展开讨论。我提倡大家写心得体会,但不作为一条硬性规定。我们开展大讨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大讨论把目前存在的问题查找出来,把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制定出来,把我们的规章制度健全完善起来,最终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就是要通过效能革命的开展,真正使我市各级工会成为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服务型机关,把工会建设成正气机关、和谐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