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一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 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从建国时与苏联的蜜月期,到赫鲁晓夫后的兵戎相见的紧张期,再到如今中俄的战略性建设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经济合作尤其是外贸的发展是两国和平相处,化解矛盾和冲突的基石。中俄两国互为最大的山水相连的邻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一、中俄经贸合作现状
在中俄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俄经贸关系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据我国海关统计1999至2008年,中俄贸易保持连续10年年均近30%的高速增长,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008年创纪录的568.3亿美元,但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滑至388亿美元,而在2010年中俄贸易取得很大发展,达到554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70%,基本上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俄海关的统计数字表明,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俄贸易增长中,投资的贡献率不断增加,据中方统计,2010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增长70%以上。此外,中国还对中俄重大合作项目提供中长期的信贷。如果把这些也考虑在内,中国在俄投资额已达几十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近年来,两国在能源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一批大型合作项目陆续启动,为两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新时期中俄经贸关系发展中现存的问题
(一)俄罗斯国内对中国有偏见的认识
进入九十年代后,中俄间政治关系迅速发展,两国经贸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两国的政治关系相比,经贸合作无论从总量和结构上来说都与两国的经历实力相比相差甚远。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俄罗斯方面,在俄罗斯国内,相当一部分政治人士和学者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盲目宣传和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对华贸易有害论”,使俄罗斯的一些企业、公司和贸易商在对华贸易中存在不必要的恐惧和担心。甚至有些人士抓住中国少数商贩在俄罗斯推销伪劣产品的问题大做文章,以偏概全地宣扬不得购买中国商品,以中国少数不法商人的行为诋毁中国商品和中国商人。这类行为固然有一些政客和学者处于意思形态上一己之私的狭隘民族主义,但同时也体现了俄罗斯民众对于中国这个邻国的不了解,正因为如此,两国才需要加大贸易合作,促进交流,改变中国在俄罗斯民众心中的形象,两国才能长期合作共赢,睦邻友好。
(二)中俄经贸交流差强人意
中俄经贸交流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俄两国贸易增长速度很快,但在我国外贸的比重有所下降
应该承认,尽管这几年中俄经贸合作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并不高。2008两国贸易额高达568.3亿美元,但这在我国同年外贸总额的所占比重仅有2.2%,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7.4%,而2009年双边贸易额受金融危机影响降至388亿美元只占中国同年外贸总额的1.7%,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7.8%,中俄贸易总量低,在双边贸易额中都占据了较小的比例,有待提高。一方面,俄罗斯需要中国为其提供工业初级产品,如玩具,布料等等,中国需要俄罗斯的能源资源,两国各具比较优势,贸易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结算方面,两国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金融结算体制以服务两国的贸易,促其发展。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遏制中国的一种手段。其危害主要是:损害中国的国家和人民形象,破坏中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给别有用心者破坏中国经济秩序以可乘之机等。
科学技术并没有国界,在自利的原动力的驱使下,俄罗斯并不愿意将其技术分享给中国,事实上并不有利于其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在商业领域一般来说技术并不涉及到国家核心机密,中国不从俄国获得,从别的国家也能够获得,只不过是时间和成本的问题。倘若俄罗斯固步自封而不愿意合作,缺少竞争的外部动力和威胁,不啻是对自身创造力的一种扼杀,恐怕更也不能够获得分享中国发展的果实。
2、以初级产品的合作方式不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长久之计
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主要商品为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革及毛皮制品、机电设备及零件、鞋靴制品和玩具家具等杂项制品。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矿产品、钢铁及贱金属制品、化工产品、木及木制品和动物产品。近年来中国在技术领域取得了长久的进步和发展有目共睹,我们尽管充当世界工厂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改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巨大的技术优势,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引进,我们不仅能够出口上述初级产品,在高附加值的产品上我们也具备了一定实力,比如说电子产品,软件产品等等。从引进,吸收再到出口,是中国工业走的一条改变我们传统落后工业局面的正确之路,在中俄贸易中中方应立足于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互惠互利。
3、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在中俄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逆差,而俄罗斯处于顺差。国际收支平衡时一国所追求的一大目标,顺差和逆差都不能维持两国贸易的持续长久发展。1992年至2006年,中国对俄贸易始终处于逆差,2007年至2008年中国对俄贸易首次出现顺差,2009年开始我国对俄贸易又回到逆差状态。这对两国来说都是无法长久维系的,贸易逆差会导致本国外汇资源的减少,贸易顺差会增加本国持有较多外汇的成本的增加。只有贸易平衡才能使贸易的理想状态。贸易顺差可能得一时的利益,但是长久顺差必然导致顺差国不堪重负进而通货膨胀,逆差直接的是本国陷入外汇紧缺性中。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本着能源资源的多元化需求结构,俄罗斯是个较好的选择,增加进口是大势所趋。在改变贸易部均衡状态下,俄罗斯唯有抛弃成见,减少无缘由的防备心,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中国商品,才能造福两国人民。
4、贸易问题层出不穷
前不久,莫斯科艾米拉中国市场遭查封事件次给两国经贸合作奏响了不和谐的音调,原因是此次俄方首次把中俄民间贸易中的“灰色通关”定性为走私。
“灰色通关”这一特殊的通关方式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由于海关手续繁琐,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提供运输和办理海关手续捆绑在一起的“一站式”服务,这种服务也经常被称为包机包税、包车包税或包柜包税。因此在两国的合作中,像这类需要明文规定的方便贸易的方式都应正式的写在条文中,以防出现对于中国商人个人货品所有权的公权力的随意剥夺,这无异于抢劫,而且还是光天化日之下发生的。既然是存在的合理通关方式,并且也被两国商人认可在不侵犯俄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就应合理运用。同时俄罗斯在通关上也应及时更换设备,训练工作人员,提高效率,加快通关速度,建设符合现代贸易制度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三、加快推动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方针
“政冷经热”是对于中俄两国关系的最好形容,如何改变这个窘境,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良好的贸易秩序和配套服务体系
1、以两国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为主导,自觉规范贸易秩序
行业协会等是一个行业的自律组织,任何一个社会或者群体在生存和发展中都不能离开良好的秩序作保证。自觉规范行业秩序是主动的本着利己的考虑来遵守秩序,并且违反秩序的成本应该是极其巨大的,不然惩罚力度不大,就不能够给投机取巧之人以有力的震慑。建议在国内由同一行业内的一些大型企业组成商会或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自律、规范商业行为、统一认证、统一标识、统一质量标准、制定进入行业的标准,将一些不规范的企业从行业中剔除。建议对我国现有的商会进行改制,转变其职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可率先在两国大宗贸易商品领域,如加工行业或纺织品服装行业进行试点。一旦大企业进入贸易渠道,便有利于贸易秩序的规范化,有利于相互间的协调。
2、以两国的海关监管为补充,解决灰色通关问题
海关是两国商品进入彼此国家的大门,在行政主导的国家中,政府往往存在低效率现象。俄罗斯尤其如此,报关时间长,手续繁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耽误了中国商品的销售时间,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俄罗斯应该引入现代的管理办法,努力提高效率,并且消除不必要的人为影响,为中国商品的进口扫除障碍。
3、利用两国之间的铁路,保证贸易运输的畅通
两国有着相当长的边界线,同时两国铁路在两国贸易运输中理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有运量较大,安全平稳,时效性,速度较快等特点。两国应该将各自的铁路连接起来,规定统一的铁道口径,设立联运的信息和管理机制,同时还应扩大口岸的换装能力,利用等高科技产品建立铁路运输货物信息跟踪系统,为中俄贸易驶入快车道创造顺畅的物流基础。
4、加快两国贸易的信息平台和支付平台的建设
信息的及时,快速传递时现代国际贸易的先决条件。只有信息平台建设的好,两国才能知道各求所需,以需要定进口和贸易的商品种类。另外支付平台的建设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加速商品流通的目的,在当代商品的交易往往不是现金或者以货易货的过程,通过两国的金融机构的转账就能快速实现交易,同时,双方还应建立货币结算方式的合作协议,同一到一种货币结算上也能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必要的汇率风险。
(二)诉诸于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争端
1、关于关税壁垒问题
俄罗斯对于中国商品征收了高额的关税,甚至于某些商品达到了50%的税率,关税的征收阻却了中国廉价商品的竞争优势,增加了俄罗斯普通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只是维护了某一行业的利益,高关税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贸易自由化的基本原则,世贸组织的建立初衷就是要降低全球性关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在俄罗斯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中国应该利用与其谈判的过程施加压力,迫使俄罗斯有效降低关税,乃是当务之急,关税壁垒一直是两国贸易不可跨越的一道鸿沟。
2、中俄之间的非关税争端
俄罗斯外贸法规定,对于外资给于国民待遇,但是显示却是对中国公民的签证审核太严,签证费用过高,以无形的达到限制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始终是变相的歧视。相反,在中国,很多外资企业却能够获得超国民待遇,享受更多优惠措施。谦卑过度便成了自卑的懦弱,傲慢过度就转化为了嫉妒的狭隘。这两种态度显然都不合时宜,唯有公正平等对待外资,才能形成良好的竞争局面好市场环境。俄罗斯尤其要敢于容纳中国商人的进入,事实上,中国商人进入俄国,首先获益的肯定是俄罗斯,因为基础性设施的建立即便产权属于外国人,但是存在于俄罗斯国土之上,不是商人能够迁移走的,促进就业,发展经济喝了而不为呢。
3、解决中俄之间的贸易争端问题
反倾销措施是国际贸易争端中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和对于对方保护措施的一种以牙还牙的惩罚举措。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在贸易中,一个国家开始动用反倾销手段势必会带来对方国家的报复的反倾销,势必是一种无休止的循环,征收高额关税是保护了本国企业,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加重了本国消费者的负担,将贸易争端成本加到人们身上自然是不合理也是不公道的,况且因果循环,互相保护而不秉持公平合理的贸易精神,不愿意遵守普遍的贸易法则,而做出为一时之利的短视行为,就不能够通过贸易真正促进本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无异于杀鸡取卵。争端应该协商和平解决而不是以暴制暴。
参考文献:
[1]周淑敏,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潜力与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3)
[2]刘红雨,新时期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分析[j],经济管理论坛,2005(13)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二
20世纪以来,长期实行计划 经济 的国家,效率日益低下,其经济 发展 水平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计划经济国家终于做出了各自的 历史 性选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成为最引世人关注的巨大潮流。伴随着剧烈的 社会 阵痛,前苏联和东欧各国都开展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艰难历程。 中国 在经历了1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之后,终于走出了计划经济本位论的樊笼,1992年宣布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从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融入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潮流。为此,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欧亚大国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经济转型国家。
一、经济转型方式及其 理论 背景
所谓经济转型国家,从广义上说是指由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理论上,经济转型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般的制度转换,既从一种制度状态进入另一种制度状态;另一种则特指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发生的制度变迁,即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转型的类型。按制度标准划分,可分为伴随社会基本制度转变的经济转型和不伴随社会基本制度转变的经济转型。前者如独联体和东欧各国。在这些国家中,前执政党或退位,或解散,或更名,或灭亡,他们均宣布抛弃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放弃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在原有 政治 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按照速度标准划分,可分为激进的转型和渐进的转型。前者是指实施一个激进而全面的改革计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尽可能多的改革,它注重改革的终极目标,试图一步跨过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之间的“鸿沟”,其理论渊源主要是主流经济学中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仅仅是渐进的、局部的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面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所有元素,才可能为市场经济体制留下生存的空间。后者是指通过部分的和分阶段的改革,在尽可能不引起社会震荡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实现改革的目标,它注重的是改革过程。
二、中国和俄罗斯市场经济模式选择的历史背景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改革方式和转轨路径,既不取决于该国领导集团的偏好,也不取决于外来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事物内部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经济转型方式和路径,主要取决于该国内部社会经济矛盾的发展变化,外部的作用也是通过内部矛盾的发展来实现的。
(一)俄罗斯激进式“休克疗法”改革的历史背景
采取“休克疗法”的国家,往往由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福利制度和劳动力在行业间的分布等特殊原因,进行渐进式改革不能奏效,多次采取措施而无法控制通货膨胀时,被迫一次性放开价格,或者是在国内市场极不平衡,赤字庞大,物价失控,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完全崩溃的条件下,通过政府有效控制,逐步地实行价格改革已不可能时,不得不采取激进方式。前苏联在80年代也曾经试图进行中国式的改革,但由于其国情和中国差异很大而未能成功。
1992年初,为什么俄罗斯政府实行的是“休克疗法”式的激进改革?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原因有:
1、是对历次经济改革失败的反思的结果
斯大林之后的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未成功。在苏联解体前, 影响 市场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 问题 未解决。那些渐进和局部的改革都是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修修补补,没有触及体制内部的深层次问题,跳不出传统经济体制的框架,没能扭转俄罗斯经济发展停滞、经济效率日益低下、各种经济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使得人们对渐进式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失去信心。
俄民主派在确定以建立市场经济模式为改革方向之后,总结过去改革的教训,决定改变过去把改革停留在口头上、纸上的做法,采取实际行动,快速向市场经济过渡,以此来解决当时俄罗斯面临的依靠传统体制根本无法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说明当时俄罗斯人们越来越确信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
2、是当时国内经济形势所迫
199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减少2%,国民收入下降4%;而1991年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9%,国民收入下降了11%,工农业总产值、基本投资、对外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产的下降导致市场供需极不平衡,商品供应紧缺,物价失控。1991年俄罗斯消费品和收费服务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一年上涨了92%,食品价格更是高涨1500%。国家财政 金融 状况继续恶化,赤字总额不断上升;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已开始崩溃,政府要想有效地、逐步地实行物价改革已不可能。对新上任的俄罗斯领导人来说,面对如此紧张的社会经济局势,实行渐进改革已不大可能。正如俄学者所说的,俄罗斯的原社会经济体制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与其说是需要医生,不如说是需要挖坟者。
3、是当时急迫政治局势所需
苏联解体前后在政治领域情况也十分严重。俄罗斯市场是在苏联经济的行政命令体制崩溃过程中产生的。它产生于强大的国家体制削弱和瓦解过程之中,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旧的国家调节经济机制陷入崩溃。1991年“8.19”事件后,那时由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改革实际已停顿。联盟国家机关已经寿终正寝并且四分五裂。无论是什么样的国家监控实际上都不起作用。新的执政者上台时,俄罗斯已不存在强有力的政治核心力量,掌了权的民主派,在上诉政治情况下,下决心实行邀进的改革,是有其政治的急迫需要。也是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苏联各政治派别不仅就经济改革的市场目标达成了共识,并且快速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主张也已占主导地位。因此,叶利钦、盖达尔执政后,从历史逻辑上来说,推行激进改革是顺理成章的事。
(二)中国渐进式的改革符合国情
中国选择了并成功地进行了“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也同样是中国社会内部矛盾运动所决定的。首先,中国虽然有长达30年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毕竟没有前苏联和东欧国家那么深。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计划经济的影响无处不在。而在中国受计划体制控制较严的仅是占比重不大的国有经济部门。其次,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劳动力大部分在国有经济部门工作,且享受名目繁多的由国家提供的福利;而在中国,大部分劳动力在计划控制较松的 农村 ,农村劳动力几乎不享受国家的福利。再次,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别。最后,中国以一贯坚持的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作保证。所有这些条件,才使中国成功地选择了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体制外后体制内,先“增量”后“存量”,先局部后整体,先双轨后并轨的经济转轨的路径。这种局部启动、双轨运行、渐进为主、全面推进的经济转型方式是条件不同的国家所不能效仿和照搬的。
三、 中国 与俄罗斯市场 经济 模式比较 分析
(一)俄罗斯形成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征
俄罗斯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选择自由市场经济模式,逐渐形成了如下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1、形成了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所有制结构
在所有制方面,俄打破了了国有制的垄断结构,明确提出国有资产私有化政策。从1990年起,他们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确保私有化改造的措施,使其非国有经济在俄gdp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左右,形成了私营、个体、集体、合资、股份制与国有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多元化格局,为多元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
2、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制
在银行体制方面,俄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主体、商业银行与多种 金融 机构并存的二级银行体制。通过立法明确了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实行利率市场化。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三
2022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10月10日在线上启动。在当前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深入宣传粮食安全,强化全社会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有利于准确传递政策导向,为保障粮食安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增强了全社会对粮食安全保障的信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我国坚持立足自身,端牢“中国饭碗”,实行增产与减损并重的粮食政策。一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推进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实现粮食“绿色增产”。此外,注重引导粮食消费方式从“过度消费”向“健康营养”转变,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适度进口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受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粮食价格高位波动,我国粮食进口呈量减价扬态势。从目前来看,粮食进口减少对国内供应影响不大。
充足的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目前,我国政府储备规模、品种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地方储备规模进一步充实。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合理的规模、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增强了政府防范风险的能力。
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粮食应急储运、加工、配送、供应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粮油应急保供机制不断健全,我国有信心、有能力在重大突发紧急事件中有效保障粮油供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我国在立足自身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积极参与粮食安全国际发展合作及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生在农村,土地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田地里干活是那些最欢乐的时光之一。我喜欢清晨的露水,喜欢微风轻拂铁杆喜欢小虫子在田野间乱蹦乱跳,喜欢淡淡的清香。我喜欢你是我想象中的模样。
一点点的长大,我发现自己更加喜欢田地。我开始加入到收粮的行列,我好像看到了那些丰硕的果实在相互攀比,只为博农民们会心的一笑。我在丰收的喜悦气氛中睡去,在梦中,我向那些拼了命长大的果实们一一道谢,我们好聚好散。
后来,我离开农村,离开农田,去城镇里上学。那里绿瓦红砖,多了一丝气派,少了一丝生机。我知道,我可能要永远的离开那片农田,我知道我和它的联系会渐行渐远。但我还是会时常想起我和它的某一次对话。
城市化不断推进,农田被各式各样的建筑占据,庄稼被连根拔起,我的心被刺痛,我一点点的失去最亲密的伙伴,一声简单的告别也没有。但是我知道,在遥远的某个地方,还有一些我的伙伴,它们被珍视,被依赖,被善待,这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根,没有农业支持的国家会走远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失去农业支持的中国,失去了树立的根基,怎样在如此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披风斩浪?。
作为一名大学生,特别是__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都更应该尊重,以及热爱粮食。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敬佩粮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在我们目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存在着饥荒,有人在为吃饱肚子而烦恼,有人再为活下去而殚精竭虑。都说人,生而平等,可有人一出生就在为粮食担心,我们还有什么资格浪费,还有什么资格不去尊重粮食?
很幸运,我可以成为一名粮食行业的参与者,很高兴我可以和粮食有更多的亲密接触,很高兴我可以把我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让他们加入的节粮爱粮的行动中去。我们的理念会踏遍祖国的每一片大地,我们永远骄傲自豪。
如果有来生,我想成为一刻种子,随风起舞,去到那个向往的地方,为世界添一份生机。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五
从“不愁吃”里话小康
小康,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盼了很多代,奔了很多年的愿景。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成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这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不愁吃”。
“不愁吃”起源于“小康梦”的追求。最早在《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就有无数百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仁人志士“四海为忧,思欲小康”。古往今来,人们对吃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一直是第一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填饱人民的肚子是国家面临的难题。从到20连续十七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追求小康的路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老百姓都已迈入“不愁吃”的行列,在迈向“车厘子自由”的路上了。
“不愁吃”得益于“好政策”的扶持。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些“不愁吃”的关键因素,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好的政策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4月,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很可能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在今年底超过2.5亿人。反观我国,国家预计今年我们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也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不失为对中国农业的一次大考和检验,事实证明我们扛得住!
“不愁吃”得益于“高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逐渐从“吃不饱”到“不愁吃”再到“随便吃”。,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历史。在面对国外质疑中国人口爆炸式的增长,“未来谁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上,袁隆平通过投身水稻研究给出了惊艳答案,我国水稻的世界单产记录已经提高到每亩1149.02公斤。除了粮食,我国蔬菜产量也在飞速增长,从1990年人均蔬菜占有量的170公斤,涨到年的400公斤,中国已成为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此外,各种农业“黑科技”让我们竖起大拇指,“互联网+农业”的新兴产业模式也让我们足不出户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红利。
“不愁吃”得益于“供应链”的完善。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完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早已成为过去,人们一走进菜市场和超市就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吃得越来越丰盛。而且,政府健全的保障体系也确保了农产品稳定供给,国家对副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开通了专用的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费。疫情期间,各地也纷纷支援湖北农副产品,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越性,更体现了我国“粮草先行”的强大供应实力。这一次,我们确实重新认识了中国人民丰富的“菜篮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我们保持着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战绩”,而在今年,我国的绝对贫困将被全面消除。一方方不断丰盛的餐桌,不仅上演着我们的生活百味,更折射出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的幸福历程!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六
为什么说群众可以对“米袋子”安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世界上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先后限制出口,由此导致连锁反应,粮价囿于供求关系有所波动。国际粮价会不会传导给国内,成了不少群众担心的话题。甚至部分群众对“米袋子”安全存在质疑,出现囤购米粮的现象。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是民生的重中之重。“米袋子”安全事关国家运转基石的稳定和谐。“仓廪足而知礼仪”,特殊时刻,群众对“米袋子”安全有所不放心,势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严峻时期,出现个别抢购生活物品和日常物资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米袋子”的关键之处。不过,群众有没有必要对“米袋子”费神恐慌?笔者认为大可不必。
立于国内基本政策来看,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一直牢不可破,确保中国粮食自给自足、人人吃饱饭的原则没有变。退一步来说,境外粮食短缺欠收、价格波动、供求不平衡等,这些因素早已考虑在内,也是“18亿亩耕地红线”存在的价值意义。随着各地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发展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粮食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对抗天灾能力、稳定产量更是具备先进优势。
尽管防疫工作是当前重点,然各地农业复工复产同样在有序火热推进中。如笔者所在的乡镇和村委会每天都在调度早稻播耕面积,同时配合县直涉农单位和专家团队加快政策指导农民出村下田、农资进村入田等工作。可以说,自上而下、层层级级,每一名涉农工作者都在同时间赛跑。时间不会亏待有心人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产景象一定如期而来。
此外据相关部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2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人均400公斤标准线。此外,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存粮足、田丰产,足以夯实群众端稳“饭碗”的信心。何况,我国谷物进口量仅占进口消费量的2%,其中进口泰国大米等只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满足群众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换而言之,国际粮食情况变化对国内粮食价格、供求关系影响极其小。
更为重要一点,为确保粮食顺利流通、端上百姓“饭桌”,各地政府加快与各大农业综合企业及市场合作,保障粮食供应链的稳固;同时加大对囤货居奇、投机倒把、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行为打击力度,极力维护粮价市场生态环境。所以说,从生产源头、到流通渠道、再到销售市场,“一条龙”的服务,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何须担心“米袋子”呢?
话说回来,每逢特殊时刻,少数群众极容易触发抢囤的“心弦”,如日本核泄漏抢购食盐、“非典”时期哄抢绿豆等,现在回过头来看就会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受。所以说,熟稔实际生活中“米袋子”安全的事实还不够,让心安分不重复“囤粮的故事”,还得擦亮眼睛、笃定意志、保持清醒,不要被少数谣言、传闻所蒙蔽,被夹带私货、别有用心之徒“牵着鼻子走”。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还得加强对散布“马路消息”、营造“缺粮假象”现象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安心、放心、省心。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七
稻菽飘香:在“苦难”中丰收“希望”
田间生长的是希望,粮仓充盈的是喜悦。粮食安全是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
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稳保秋粮丰收,端稳人民幸福“饭碗”。仓廪实,天下安。保持粮食增产增收,维护国家粮仓充盈,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团结稳定,国家方能复兴强大。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新冠疫情反反复复、迈过返春寒、遭遇病虫害,再遇旱涝洪灾,在这样艰难困境下,全国各地人民团结一致、尽心竭力,稳住了局势,夏粮获得了大丰收。稳定粮食生产,秋粮丰收才是大头,才是保证我国全年粮食获得丰收与成败的关键一环,重要一扣。面对疫情的大“考”、洪水的大“战”,还有各地遭遇不同旱情、虫害等重大灾难与风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国家发展大计为重,始终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一起战,一起防,一起赢,一起丰收。要克服秋粮丰收路上的种.种不利因素,迎难而上,不惧酷暑与炙热,不惧疫情与洪水,全心全意,尽心尽力稳保秋粮丰收,端稳十四亿人民饱食终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饭碗”。
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力保农业提效,擦亮农业发展“底色”。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的“镐锄镰犁”悄无声息地离场,现代农业生产的“金戈铁马”走马上任,悄然走进全国各个“粮仓”,走上农民百姓的田间地。科技化、智能化、高效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特征。面对自然灾害的频发、贸易之间的不和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为了稳好我国粮食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米袋子”“菜篮子”,党员干部应该始终与人们一起守好粮食安全的重要关卡,保持我国粮食产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标准发展,要时刻保证“仓里有粮”“手里有米”,才不会受制于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把握大局、遇事不慌、心中不乱。学习先进的技术,转变粮食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加工、出口理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造“新理念”,走出“新路子”,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广大党员干部要和十四亿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确保秋粮增收,也要带领全国人民一起转变农业发展理念,转变耕作方式,走“新路子”,走“科技路子”、走“生态路子”,全力保证我国农业高质量、高效益、高标准发展,擦亮中国农业发展“底色”,绘染“天下粮仓”的“色彩”。
抢抓机遇、放宽眼界,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粮仓”。仓廪之实,是国家之福,是百姓之盼。粮食安全始终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一大世界难题,今年受非洲蝗灾、澳洲大火、美国流感、全球疫情的影响,面临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由1.35亿剧增到2.65亿,形式十分严峻。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一个稳定繁荣的重要基础,中国的粮食生产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们始终要将粮食安全放在治国安邦、国家发展头等位置之上,片刻不容疏忽,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粮食危机之中,我们要时常不忘灾荒之苦,要忆苦思甜,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世界粮食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份子,我们要始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能动摇,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行,抓住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的“粮仓”,做好“天下粮仓”。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在这片大有可为的热土中,我们要充满希望,敢于直面苦难,大有作为,才能大有可为。我们要不惧苦难,迎难而上,全力稳保秋粮丰收,端稳端牢人民幸福“饭碗”;我们要转变理念、创新方式,力保农业提效,擦亮农业发展“底色”;抢抓机遇、放宽眼界,确保粮食安全,护好中国发展“粮仓”,做好、做实“天下粮仓”。
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主题心得10篇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八
10月16日是第_个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同期启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粮食综合生産能力不断增强,取得歷史性的“十六连丰”。目前,秋粮丰收已成定局,今年又将是个丰收年。然而,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産需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各环节浪费不容忽视。要传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从粮食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做好节粮减损,让节粮爱粮成为一种新风尚。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不同寻常的丰收,沉甸甸的收获。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影响后,我国粮食生産即将实现“十七连丰”。俯瞰祖国大江南北,红橙黄绿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五谷丰登图。
近年来,中国粮食生産、储备、流通能力全面提高,全国粮食总産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佔有量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準线,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警戒线,稻谷、小麦库存量能满足中国居民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
“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産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歷史性转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经受住了疫情的大考和检验,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将坚定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係。”张务锋表示,中国将推动现代粮食供应链建设,推动粮食産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粮食産购促销体係,加强粮食供应链法律制度保障,扩大粮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稳定。
节约粮食是美德更是责任
餐桌上的浪费、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浪费……一係列浪费带来的粮食损失,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既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为促进节粮减损,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关于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广适用于农户的多型规模储粮新装具,推广应用节粮减损提质增效、现代粮仓建设和物流配套,以及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加强“智慧粮库”建设,促进节粮减损。
随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餐饮行业积极开展“光盘行动”,营造“适量用餐、杜绝浪费”的文化氛围。各餐饮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把控好採购量,避免食品存储过期、变质等造成浪费;根据餐食烹饪实际情况,严控食用油消耗;合理搭配荤素菜品比例,减少剩菜剩饭,真正实现“光盘行动”等。相关部门也毫不放松,打好监督“组合拳”,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亮剑”。
“要统筹抓好粮食收获、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减损工作,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支持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优化塬粮散粮物流运输体係;研究探索社会多元储粮新机制,指导帮助农民实施农户科学储粮项目;把粮食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係,发挥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营造爱粮节粮的浓厚社会氛围。”张务锋説。
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
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数据显示,1996年以来,我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了20多个多边南南合作项目,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近1100人次粮农技术专家和技术员,约佔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派出总人数的60%。
我国与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20多份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60多份进出口粮食检疫议定书,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关係,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农业合作工作组,粮食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从粮食生産大国向粮食産业强国迈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继续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九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祝贺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工作的共产党员!尊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xi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大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和伟大的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了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出现在中华民族生存的关键时刻,这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国家。为了拯救国家和国家的危险,一代又一代的先进中国人与外国侵略力量和封建统治力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为了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找到具有先进理论指导和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下了马克思主义,肩负着拯救国家和人民的重要责任。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就有了强大的领导核心。这一开放的重大事件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中国共产党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紧紧依靠人民,跨越一个又一个沟壑,
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以上伟大历史贡献和伟大飞跃,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就是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要统筹推进“六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继承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做结合、以学促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努力使自己在“十三六”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建功立业。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今天,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十
历史的巨轮在时间的长河里推动向前,我们迎来了建党100周年的。建党100周年于历史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可是中国共产党在这弹指间上演了一幕幕烽火连天中保家卫国的战斗场面;创造了一个个振兴中华的丰功伟绩;这一切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建党100周年前的中国还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民不聊生,四亿同胞倍受凌辱,几经磨难,那是一段残酷的岁月。中国共产党敢为天下先,应运而生,像一把刺向苍穹的利剑,“搅得周天寒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初,毛主席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对起义部队进行的“三湾改编”,建立革命根据地。经过三年的战斗,党领导的红军发展到十万人,赤卫队十几万人,建立了大小十五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越烧越旺,革命烽火在中国大地上遍地燃烧,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燎原之势。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工业、农业生产大发展,科技、文化教育出现新局面。人造卫星上了天,“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改革开放之风已强烈吹拂三十多年,掠过山巅、平原和蔚蓝的海面,吹倒了旧体制的古城墙和人们心头道道无形的栅栏。庄稼的根须超越板结的四季,乡村长出肥阔的羽翼,民心若灌浆的豆荚,摇动富足的真实。城市细胞陡然聚变,一夜攒成你挨我、我蹭你的摩天楼群。一带一路,引领世界潮流,高铁核电,纷纷走出国门,亚投行,改变世界金融格局……,全国大地日新月异,发生这根本性的变化,旧貌换新颜,目不暇接。
用心仔细搜索,看,在灾难面前,在危急时刻,我们的党表现出了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领导核心的雄才大略。肆虐的洪水、突来的“非典”、强烈的地震……,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举全国之力,聚全国之心,战而胜之。
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执政党“共产党”,是它带领我们中国人民翻身做主人,是他让我们生活在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中。我相信中国的未来是远大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一个可以带领我们走向世界的党。
“一个人活着应该有个信仰。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党的事业永存的。我愿为实现党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贡献自己的一切。”中国共产党员、科学家蒋筑英如是说。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的追求已经上升成为一种崇高的信仰,这不同于宗教的信仰,是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党的事业中,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正是本着这种信仰,建党100周年以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可歌可泣,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为谋取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革命英雄澎湃;“生前令敌人闻风丧胆,死后以惊人意志震撼敌人”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头可断,血可流”忠肝义胆的工人林祥谦;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共产党人孔繁森;“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牛玉儒;100岁的刘胡兰横眉冷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夏明翰在写下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后从容就义;任长霞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无数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人民公仆,为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生命力,这些英雄事迹任何一个都荡气回肠、掷地有声!他们以自己的切实行动竖起党的旗帜,释放党的光辉。同时也点燃了我内心对党的无限崇拜和热爱,坚定了我追随党矢志不渝的信念。
党啊!亲爱的母亲!您顺应时代潮流,带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开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建党100周年的风雨兼程,铸就了您坚强的信念,建党100周年的坎坎坷坷,使我们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是您带领我们在探索中找到了闪光的目标,是您带领我们在追求中铸造出新的辉煌。党啊,请您接受儿女们发自肺腑的祝福:祝福您,与江山共存,青春永驻!祝福您,与日月同在,永远辉煌!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十一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关键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最新关于疫情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12篇)十二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刻,在这一时期作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与进行现代化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对外政策包括对日本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对外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中日关系的发展,日本是经济大国,资源小国,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和依赖程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加上国际局势动荡,对日本影响很大。因此,日本需要分散原料,燃料的供应,就近取材来满足其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
本在国际上的影响仍十分有限,它既无法同美,俄那种政治影响力遍及全球的超级大国相比,也无法与英法相比,因此,它力图在最有前途的亚太地区扩大政治影响,亚太地区既是日本的主要资源供应地,又是日本重要的商品市场。日本企图从政治上“担负起稳定亚太地区的使命”。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日本加强了亚太外交,积极在这一地区发挥作用施加影响。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积极参与,尤其在经济上大大增加对亚太“热点”地区的投资。加强经济合作。
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注入了新活力,中日官方和民间的互访增多,中日经济贸易迅速增长,经济合作的加强。文化的交流等都促进了中日关系的良好发展。
中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显著发展,总体来看,主流是好的,正常的,发展是顺利的,都给双方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摩擦,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政治上,主要上是日本如何对待过去的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如何处理与台湾的关系这是中日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经济上,大多是业务问题:一是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在契约的观念,市场开放程度,交涉权限等方面产生的差异,二是随着歼击机往来的扩大,引起的贸易不平衡。三是在技术合作方面,日本企业严密控制先进技术的出口和转让,采取卖产品不卖设备,卖设备不卖技术的做法,这不能满足中国在技术引进方面的要求。
1.史教科书事件
日本为了替军国主义者发动的战争开脱罪责,近些年来,频频发生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引起了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强烈反对。
篡改侵华史,美化军国主义不仅违反了《中日联合声明》的精神和原则。否定了日本政府就侵华战争向中国人民所表示的深刻反省,而且关系到中日友好合作的前途,因此,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愤慨。中国人民用确凿的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对待过去那段历史,这是中日关系中重大原则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有关方面在这次教科书上始终未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