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收受红包礼金的反省(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对收受红包礼金的反省篇一
根据《中共达州市纪委达州市监察局关于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达市纪发〔20xx〕13号)要求,与全局20余名领导干部签订了《领导干部拒收不送红包礼金承诺书》,并于12月5日下午,召开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全县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会上,李晋局长再次强调了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以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形成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警钟长鸣,引以为戒。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同时,也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自我查找问题,若存在收受红包礼金的行为,务必立即向局纪检组报备登记,将财物上缴至开江县廉政账户。
为切实将此次自查自纠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以局长李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全局范围内开展自查自纠,营造严肃认真、廉洁自律的工作氛围,切实抓好责任落实,并将正面学习、强化教育、自查自纠、标本兼治等工作原则贯穿于此项工作的全过程,扎实推进自查自纠工作,确保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有效遏制违规收受礼金礼品等行为,促进全局干部廉洁自律,形成良好的机关作风。
一是通过全局干部自身查。主要查是否利用职务便利向用人单位或服务对象索取、收受礼金、有价证券及其它购物卡等行为;查是否存在赠送礼金礼券购物卡和不正当开支等行为。二是围绕廉政制度落实情况查。主要查是否存在反腐倡廉建设措施不落实、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查找制度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完善监督体系,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收送红包礼金行为。
通过自查,暂未发现我局工作人员有收受红包礼金行为。
对收受红包礼金的反省篇二
为贯彻省市纪委集中开展违规收受礼金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精神有关精神,对照个人廉洁自律方面,现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作为教体局党委委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严格按照上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断加强廉洁自律学习和教育,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带领教体局项目办、维稳办,共同营造勤政廉洁、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确保了廉洁自律工作的落实。
按照县委、局党委的安排,自觉按要求参加学习,坚持做好经常性的个人自学,学习中注重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不断加强总结,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充分认识到收送礼金的社会危害和对个人的影响。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职业道德纪律和廉洁自律规定,增强反腐败斗争意识,将反腐败工作变为自觉行动,融入日常生活、工作之中,时刻绷紧这根弦,防微杜渐,坚持廉洁从事,始终践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做到了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具体体现在工作中的“三无现象”:无收受财物现象,在节假日期间和办理婚丧喜庆等事情上都能够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从未发生过利用节假日和婚丧喜庆等事宜收受礼金礼品、借机敛财等违纪行为;无以权谋私现象,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在管住自己的同时,还加强对分管项目办、维稳办人员,坚决不允许谋取私利;无奢侈浪费现象,自觉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各项规定,一律按照少花钱、多办事、成大事的原则进行办理,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
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决群众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广泛交心谈心,接受干群监督。在工作中,我十分注意发扬民主,相信和依靠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接受批评和开展自我批评的诚意,引导他们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对待群众的意见,都能从促进工作健康发展的高度,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积极态度虚心接受,认真对待。
总之,在个人廉洁自律方面,我严格执行了有关的制度和规定,从未有过违规收送礼金情况发生。今后我要继续按照个人廉洁自律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分管股室和个人廉洁自律工作,力争使股室各方面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对收受红包礼金的反省篇三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教监[20xx]4号)要求,继续深化我乡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工作者廉洁奉公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现将我乡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接到教育局通知后,我总校高度重视,迅速采取行动,立即召开总校全体和辖区内中小学校园长会议,传达教育部关于做好教师禁止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通知,全体干部认真学习、逐个发言表态,表示校(园)内教师并无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行为。
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
总校要求各校对照年初和全体教师签订的责任书,让每一位教师时刻牢记心中,同时要求各校园写出自查自纠报告,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教师十不准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