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现代汉语专题(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现代汉语专题篇一
2.语气的表达手段
表达语气的手段是语调,在书面语中用句末点号表示。其次是语气词,此外是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倒装常用来表示感叹语气,述语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连用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 用语气词表示语气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一个语气词往往可以用于不同的句类,如“啊”可以用于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第二,语气词往往有多种写法,应该以习惯上固定下来的写法为准。如“啊”写成“呵、阿”,“呢”写成“呐”,“吧”写成“罢”,这些写法不宜推广。
第三,语气词可以叠用,如“行了啊!”“真的啊?”
3.疑问句的种类与各自的特点
疑问句可分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大类。“无疑而问”只有“反问”;“有疑而问”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三种。下面具体谈谈各自的特点:
是非问的结构与陈述句相同。一个陈述句改用疑问句的语调,就变成了是非问。语气词可以用“吗”,不能用“呢”。句中可以用“的确”、“真的.”等副词,不能用“到底”、“究竟”之类。例如,“你好吗?”“你喜欢看电影?”
特指问有疑问代词指明疑问点,疑问点可以不止一个,语气词一般用“呢”,不用“吗”。例如,“你给谁买的?”“他明天什么时候坐哪趟车去北京?”
选择问是句中几个并列项目,或一件事的正反两个方面,要求对方选定一种来回答。如果用语气词,用“呢”不用“吗”。例如,“这件事让我去办行不行?”
以上三种问句都是要求对方回答的。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句的内容,因此不要求回答。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字面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现代汉语专题篇二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
第八节 语气和口气
1.什么是语气和口气
语气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语气只有四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口气是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如肯定、否定、严厉、委婉、强调、迟疑、蛮横、活泼、泼辣等。在正规用语中不要把“语气”和“口气”这两个术语用混了。
2.语气的表达手段
表达语气的手段是语调,在书面语中用句末点号表示。其次是语气词,此外是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倒装常用来表示感叹语气,述语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连用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 用语气词表示语气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一个语气词往往可以用于不同的句类,如“啊”可以用于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第二,语气词往往有多种写法,应该以习惯上固定下来的写法为准。如“啊”写成“呵、阿”,“呢”写成“呐”,“吧”写成“罢”,这些写法不宜推广。
第三,语气词可以叠用,如“行了啊!”“真的啊?”
3.疑问句的种类与各自的特点
疑问句可分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大类。“无疑而问”只有“反问”;“有疑而问”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三种。下面具体谈谈各自的特点:
是非问的结构与陈述句相同。一个陈述句改用疑问句的语调,就变成了是非问。语气词可以用“吗”,不能用“呢”。句中可以用“的确”、“真的”等副词,不能用“到底”、“究竟”之类。例如,“你好吗?”“你喜欢看电影?”
特指问有疑问代词指明疑问点,疑问点可以不止一个,语气词一般用“呢”,不用“吗”。例如,“你给谁买的?”“他明天什么时候坐哪趟车去北京?”
选择问是句中几个并列项目,或一件事的正反两个方面,要求对方选定一种来回答。如果用语气词,用“呢”不用“吗”。例如,“这件事让我去办行不行?”
以上三种问句都是要求对方回答的。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句的内容,因此不要求回答。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字面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
现代汉语专题篇三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一(语法概说)
第一节 语法概说
1.语法
语法有三个含义,但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律。本章所学的内容也是这个含义。
语法规律存在于人们的话语当中。人们所说的话,每句话里的词语怎样搭配,怎样排列,搭配和排列的结果是什么样子,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语法研究的内容,就是从无数具体的句子中抽象、归纳出句子的结构规律。
如“火车”、“天气”不能说成“车火”“气天”;再如“我们上现代汉语课”这句话中每个词所占据的位置都是一定的。
2.各级语言单位在组成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时,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1) 语素与语素组成词:道路――群众――伟大(并列)
(2)词和词组成短语:打扫房间――绘制图片(述宾短语 动+名)
(3)词和短语组成句子:我把电脑关闭了。――弟弟把钢笔弄坏了。(甲把乙怎么样了,其中甲为施事,乙为受事)
3.语法的特点
语法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概括性。语法规律不是指个别的、具体的句子结构格式,而是从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规则。根据这种规则组词造句,可以造出许许多多合格的句子。
二是稳定性。语法规律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跟语音和词汇相比,语法的发展变化缓慢得多。
3.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语法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语法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研究目的分类,语法学可以分为历史语法学、比较语法学和描写语法学。
从研究的方法分类,语法学可以分为传统语法学、结构主义语法学和转换生成语法。
4.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
汉语是形态变化不丰富的语言,也就是说,形态变化不是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语序在汉语语法中有极大的作用:其一,相同的词,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的`句法关系,如“经济繁荣”和“繁荣经济”的句法关系不同。其二,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施受关系,如“人民爱总理”和“总理爱人民”的施受关系不同。其三,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说话的口气也不同,如“你怎么啦?”和“怎么啦,你?”的口气不同。
虚词在汉语语法中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一,不同的虚词,可以表示不同的句法关系,如“我和你去”与“我或你去”句法关系不同。其二,不同的虚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如“他离开了”和“他离开吗”语气不同。
现代汉语专题篇四
现代汉语教学述评论文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修养。现代汉语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母语的认识,使之系统化,增强按语言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使他们在语言运用中既能“匡谬正俗”,又能求异创新,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现代汉语课程面向的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和相关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经过高中的学习,大多一开始认为现代汉语就是中学语文的重复,也有的认为现代汉语就是我们的母语,没必要重视,因而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积极捕捉、整理、分析各种各样活的语言事实,不断补充、完善授课内容。课堂上,尽量用富有时代感,具有针对性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现代汉语中枯燥抽象的理论趣味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词汇时,可以尽量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辨别,选择最准确、贴切的词语表达。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其中最显著的就体现在词汇上,“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等网络词语产生的原因何在,又为何会普及开来,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做引导、总结。汉语词汇丰富,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比如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稻谷叫“谷”,脱壳的叫“米”,煮熟的叫“饭”;而在北方,稻谷叫“稻子”,脱壳的叫“大米”,煮熟的叫“米饭”。
也可以给出一个词,让不同方言区的同学分别说一说家乡方言的表达,比如北京话“一个苹果”,量词用“个”,苏州话用“只”,福建、广州话叫做“一粒苹果”。这些在讲课的时候适当补充,让学生时刻体验活的语言就在自己身边。学习文字时,将汉字与文化结合起来。因为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分析汉字的造字法,可以通过有趣的例子将理论形象地讲解。如“贝”字做偏旁的汉字,多和钱财有关,这是因为古人曾用“贝壳”充当货币商品。又如从“取”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是用手拿耳,古人打猎或打仗用手拿左耳作为立功的凭证。从“男”“、女”的造字上,可以看出古代男女不平等的历史事实。也可以适当穿插字谜、拆字、填字的游戏,寓教于乐,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灵活创新,开阔眼界。现代汉语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学会分析语言现象,并具有一定的语言研究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语言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发挥语言工具的作用,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那样只能将理论僵化,无益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比如讲到规范用字,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身边或见到的不规范现象,并分析其优劣。学习修辞时,选取名家经典语段,仔细推敲、分析,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形成较好的表达效果。现代汉语课堂在教授汉语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研究素养。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产生一种问题意识。“尽信书不如无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永远站在问号的前面。如发现与语言事实不符的情况,及时指出并分析。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积极思考。能够从平时的语言事实中,发掘出隐藏在背后的规律。比如“他的老师当得好”能说,而“他的教师当的好”一般不这样表达,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又如在“把+名词+动词重叠”的结构中,“把桌子擦擦”、“把书读读”、“把马溜溜”,都是适当的表达,而“把桌子买买”、“把书借借”、“把马骑骑”却一般不这样说。这其中的规律又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搜集类似语料,归纳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言理论是一个静态的知识体系,但语言能力的培养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用实践去培养和强化。理论的终极目的就是指导实践,现代汉语也一样。它除了要求老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参与进来,成为实践主体,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书本上的理论切实地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激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语言素养。从形式上来划分,现代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教学上两者应该兼而有之。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观念守旧等因素影响,现代汉语课大多是沿袭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教学,就形成了重视书面语教学,而忽略口语训练的局面。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尽管试卷成绩良好,却不能流利地表达。
常见的是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语句不通,思路混乱,有的学生普通话表达还不过关,有的学生经常带有“然后”、“就是说”等的口头禅,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一言丧邦,一言兴邦”,口语表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觉口头训练的意识。生活中我们每天要与人交际,几乎天天都在使用语言,当与别人交谈时,要注意分析别人的语言,有意识地积极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便于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际。其次,开展“今日我主场”的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每节课前可以让同学围绕指定话题或自备话题,进行3分钟的演讲。从音、义、技来要求学生,逐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音主要从发音、吐字、语调、节奏来把握,克服学生吞吞吐吐,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发音,能够做到发音吐字清清楚楚,易于让人明白。义主要是演讲的结构和内容上,要求结构清晰、主旨明确、内容丰富。技就是演讲的技术性,要求学生注意站姿、眼神交流和手势语等的运用,克服胆怯心理,得体大方,形成自信从容的交际风度。我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对于说话和写作大有裨益,教师要及时更新授课语言,结合生动新颖的语料,将语言教学与社会、时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授文字的时候,有许多关于国家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其中就有和社会紧密相关的语言运用上的规范化问题等,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也要让他们参与其中。比如可以开展社会用语规范调查,街巷名称、广告标语、报刊杂志上使用语言等等都是鲜活的素材,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开展讨论。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语音教学上,要注意纠正学生固有的不准确的发音习惯,让他们从意识上注意自己的发音。很多学生认为声母、韵母等内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大不必在课堂上再来学习。殊不知我们不仅要学会发音,还要通过与不同语系的语音的对比,对其产生规律性的认识。也有的同学受方言音的影响,个别发音总是出错,这就要及时纠正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多加练习。通过音频的播放,让学生掌握准确发音,也可以让学生做示范朗读,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上,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讨论会、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对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比如,“整”、“忽悠”等东北方言词,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可以以此为论题展开讨论,从中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同音词、多义词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也很难分辨,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分辨,积极思考,教师加以点拨,这样比起单纯的教授效果要好得多。语言理论需要语言事实来支撑,语言事实也需要理论来指导。只有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言理论的价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课外还可以组织各种主题的兴趣研究小组,比如“汉语方言研究”、“汉语词汇研究”、“社会用语”等,集中组织,围绕主题开展研讨,积极开展提高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如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使语音教学为推广普通话服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报社、网站进行文字校对的相关实践,组织各种主题形式的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语言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从中得到很好的语言综合能力的锻炼。综上所述,现代汉语教学要切实将语言素养成为首要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现代汉语专题篇五
现代汉语语法《虚词》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学习重点:副词、介词的判定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实词,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一、导课: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实词,下面我提问两个问题:
1、实词包括哪几类?
2、指出划横线词语的词性:
(1)无边无际大海上飞翔一只海鸥。
(2)我他都来到北京,这里我们见到了万里长城。
(3)!什么时候见到他!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一些带圈的词,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另一类词-----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1、首先学习、探讨副词
这里有两组词
叮嘱开会喜欢(动词)
清楚认真坚固(形容词)
第一组是实词中的动词,第二组是实词中的形容词,如果在它们的前面加上修饰、限制的词就变成
再三叮嘱正在开会很喜欢
十分清楚一向认真相当坚固
请记住: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词就是副词。
基本结构应是:副词+动词(形容词)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得出。
当然,还有个别的情况:
如
1、天冷得很
2、高兴极了
副词放在了形容词后面。
常见副词有许多,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类:
1、表时间: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常常、从来、马上、终于、
2、表频率:再三、一向、屡次、也、还
3、表程度:更、挺、很、非常、十分、最、多么、太、相当、特别
4、表范围:全、都、只、统统、一共、仅仅、一律
5、表肯定、否定:不、没、未、不必、必定
6、表语气:几乎、简直、反正、也许、却、倒
7、表方式、情态:仍然、逐渐、纷纷、忽然
由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副词种类名称。
跟踪练习:
找出句中副词并指出所属类型:
1、我马上就来。
2、这里的.风景相当漂亮。
3、在比赛中甲方屡次失败。
4、大家统统举手赞成。
5、他今天不来了。
6、长城多么雄伟啊!
同学们再通过判断以下这些是否是副词而进入介词的学习。
1、他教室里学习。
2、飞机正飞上海。
3、这是一本鲁迅的书。
4、他我高。
5、苹果放在筐里。
6、他的努力,成绩提高很快。
学生们很容易判断出这些词不是副词,而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
这些带圈的词放在了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前,与它后面的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原因、目的、比较等。
介词基本结构是:介词+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学生讨论得出)
常见介词:
表时间:从、自从、当、
表处所、方向:在、向、从、往、朝
表方式、方法、依据、:靠、以、用、趁着、通过
表对象、范围:对、跟、对于、关于、和、至于
表原因、目的:为、为了、因、由于
表排除、比较:除、除了;比
表施事、受事:被、给、让、叫、把、将等
由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副词种类名称。
跟踪练习:
找出句中介词并判断类型:
1、运动会将于明天举行。
2、学生在教室里学习。
3、汽车一直向东开。
4、由于天冷,他感冒了。
5、他比李明大五岁。
6、我把房间打扫了。,
7、杯子被打破了。
有个别介词有时还能作动词,要注意区别。
如:
请把着大门
请把门打开
注意:
观察句子中是否有其它动词,如果没有,就是动词,否则就是介词
跟踪练习:
他在家。
他在家做作业。
连词:
出示以下句子引出“连词”
1、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
2、虽然是四月底的天气,但是夜间还是很凉。
教师总结:
连词作用: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例词有:
一般连词有:和、跟、与、并、或、及、同,
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如果…就,只有…才,只要…就,即使…也,尽管…都等,这些连词主要是为了连接句子。
如:
如果你不来,会议就不能开始。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老师强调注意的问题:
教师强调:
个别连词有时还能作介词,容易与介词混淆的连词有:和、跟、同、与,要注意区别
举例说明:
弟弟和妹妹走了=妹妹和弟弟走了
弟弟和妹妹借书≠妹妹和弟弟借书
注意:连词前后成分平等,可互换位置,语义基本不变;
而介词前后成分有主有次,不能互换,而介词前后成分有主有次,不能互换,否则意思就变了。
跟踪练习:
我和他都来到了北京。
我和他说了要注意安全。
关于助词、叹词、拟声词同学们通过自学、合作、探究一定会掌握得很好。(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讨论学习并找出它们的作用及例子,然后小组比赛做题通过积分评出优胜小组。)
(各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师强调:
助词:
作用:附着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例词有: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啊、呀、呢、吗、罢了、而已
例句:他挑着一担水,脚抬得还很高。他多么有劲啊!
叹词:
作用:叹词可以表示惊讶、赞美、埋怨、叹息等感情,起呼唤、应答的作用。
特点:叹词的独立性很强,能独立成句。
例词:哈哈、哎呀、啊、哼、呸、咳、哦
如:
啊!真好哇。
哈哈!我终于学会开车了。
呸!你胡说八道。
拟声词
作用:模拟人或事物发出的声音。
拟声词可以作修饰语。
如:我们走到山边便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还可以单说:
如:咩咩!有一只小羊叫着跑开了。
老师举例:
1、扁担嘎吱一声断了。
2、我的心吓地怦怦直跳。
学生举例:(略)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虚词,它包括六种:(学生总结得出答案)我们只有多做多练,才能把虚词掌握好。
一、小试牛刀:
指出带圈词语的词性:
(1)无边无际大海上飞翔一只海鸥。
(2)我他都来到北京,这里我们见到了万里长城。
(3)!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
二、再露一手:
判断划线词属于虚词中的哪一种词?
1、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许多仁人之士都被敌人杀害了。
2、你太谦虚了吧。
3、哇!这里美极了。
4、他写的字很棒,大家都赞叹不已。
5、只有我们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所学知识大比拼:
1、判定介词与动词
你别打孩子。
打昨天开始就下雨
2、判定介词与连词
我们同他们都是初二学生。
我们同他们说了中学生不准带手机。
布置作业
1、请从课本里找出含有副词的句子。
2、请从课本里找出含有介词的句子。进行交流。
现代汉语专题篇六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包括连词、介词、助词。
此外还有叹词和象声词,它们是比较特殊的词类,也归入虚词。
4.区分动词与形容词
词的归类,难度最大的是区分动词与形容词。这里把动词与形容词作个比较:
第一,“能带宾语的是动词”,“不能带宾语的是形容词”。这区分动词与形容词的充分条件。但根据这充分条件,只能确定“能带宾语的都是动词”,却不能说“不能带宾语的都是形容词”。因为不及物动词也不能带宾语。 第二,能加“很”(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是形容词(其中一个语素有显示程度的作用,这个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个条件也不很充分,因为有的动词也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带“很”),如动词“了解”就可以带“很”。不过,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他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所以,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加“很”)还是可以作为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辅助区别条件。 另外,还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充当谓语,只能用来修饰名词,如“初级”、“西式”、“国营”、“主要”等,我们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
第三,动词与形容词都可以重叠,但动词重叠后表示“尝试”的意味,如“休息休息”;而形容词重叠表示某种程度,如“冷清dd冷冷清清”表示程度的加强,“(个子)高dd(个子)高高的”表示程度恰到好处。另外,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不同:双音节动词重叠是ab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例子见上。
第四,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表示时态,形容词不能。能否带时态助词是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带普遍性的区别条件。 另外,用副词不和很也可以帮助区别名词、动词、形容词
第一、凡不能受“不”和“很”修饰的是名词。
第二、能受“不”修饰不能受“很” 修饰的是动词。(助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 修饰)
第三、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 修饰的是形容词。(本身带有程度的形容词不能受“很” 修饰)
练习:
热爱(动词)热情(形容词)热烈(形容词)
限制(动词)限度(名词)有限(形容词)
效用(名词)使用(动词)耐用(形容词) 特殊(形容词)特点(名词)特地(副词)
武断(形容词)武功(名词)武装(动词)
绿 (形容词)绿色(名词)绿化(动词)
动机(名词)机动(形容词)开动(动词)
疑问(名词)可疑(形容词)怀疑(动词)
奇怪(形容词)奇迹(名词)奇特(形容词)
或者(连词) 似的(助词) 本着(介词)
因为(连词) 原因(名词) 为了(介词)
5.区分形容词与副词
形容词与副词主要有两个区别条件:
第一,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能否修饰名词是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条件。
第二,形容词能用肯定与否定的形式并列来提问,副词不能。例如,能说“必要不必要?”不能说“必须不必须?”因此,能不能用肯定与否定的形式并列来提问也是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条件。
练习:指出下列各词哪些是副词,哪些是形容词。
偶然(形容词)偶尔(副词)忽然(副词)
突然(形容词)竭力(副词)努力(形容词)
必然(形容词)果然(副词)迅速(形容词)
非常(副词) 干脆(形容词)再三(副词)
轻微(形容词)稍微(副词)全部(形容词)
统统(副词) 长久(形容词) 久久(副词)
6.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区分
介词可以和名词组合成介词短语,而介词不能与副词组合。因此,用能否加介词的方法可以区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如“现在”可以加介词“至于”、“为了”等组合成介词短语,是名词;“正在”不能,是副词。 练习:指出下列各词哪些是时间名词,哪些是时间副词。
刚才(名词)刚刚(副词)立刻(副词)
从前(名词)从来(副词)时常(副词)
平常(名词)将来(名词)将要(副词)
过去(名词)目前(名词)最近(名词)
马上(副词)未来(名词)正在(副词)
7.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
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不同: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各种用法是其自身所固有的,是经常性的。词类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一种用法,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原来属于什么词类,仍属于原有的词类。
练习:区别哪些是兼类词,哪些是词类活用,哪些是同音词。
(1) 这是一个误会|别误会我的意思(名与动兼类)
(2)胸前别着一朵化|你别动 (同音词)
(3)这个人比葛朗台还葛朗台 (前名后形,词类活用)
8.介词的功能特点
介词没有词形上的变化,不能重叠,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它的语法功能是:
其一,和以名词为主的词语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或定语。充当定语时要插入“的”。
其二,“在、向、于、给、自”等介词,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与动词或形容词组成一个相当于动词的语言单位,在句子中充当述语。
其三,介词短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9.介词与动词的区分
动词属于实词,介词属于虚词,一般不易混淆。但汉语的介词大都由动词演化而来,所以兼类现象并不罕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个别兼属动词和介词的词究竟应该归属哪一类,在语法学界常有争议。
一般语法书认为“我在家”中的“在”是动词,“我在家读书”中的“在”是介词。本教材认为这两个“在”都是动词。因为介词的特点是不能充当述语。“我把窗户”说不通,必须说成“我把窗户打开”。“我在明天”说不通,后边必须出现动词才行。这是因为“把”和“在”在这里是介词,介词不能作述语,“我把窗户”、“我在明天”就没有述语。“我在家”说得通,“在”是动词,作述语;那么“我在家读书”就是连述式,与“我上街买菜”、“我到车站送朋友”是一样的结构。 11.连词与介词的区分
“和、跟、同、与”四个词,既具有连词的语法特点,又具有介词的语法特点,它们属兼类词。要判定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属于哪类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区分:
第一,连词“跟”连接的前后成分可以对调,对调后意思基本不变;介词“跟”的前后成分不能对调,对调后的意思与原来大不一样。 第二,介词前边可以插入时间名词、副词等修饰成分,连词前边则不能插入任何修饰成分。
12.使用虚词时应注意的问题
虚词的数量不多,但在句子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用错一个虚词,往往会影响整个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因此,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虚词本身的意义好像不容易捉摸,可是在在具体句子里,它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因此,要掌握虚词的意义,就要分析具体的句子,特别是要把意义近似的虚词放在句子里作比较,才能深刻认识并理解它们的语法功能。 第二,有些虚词需要搭配起来使用,搭配不当就会犯语法错误。
第三,虚词和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某个虚词在一种结构里能用,在另一种结构里就一一定能用。我们应该在语言实践中用心体会,准确掌握虚词的使用条件。
第四,使用虚词,要避免混淆。有些虚词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注意,就容易用错。
第五,虚词虽然都起连接和附着的作用,但它们各有各的用法,只能一个一个地掌握,不可类推。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二(词的分类)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现代汉语专题篇七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和附着,包括连词、介词、助词。
此外还有叹词和象声词,它们是比较特殊的词类,也归入虚词。
4.区分动词与形容词
词的归类,难度最大的是区分动词与形容词。这里把动词与形容词作个比较:
第一,“能带宾语的是动词”,“不能带宾语的是形容词”。这区分动词与形容词的充分条件。但根据这充分条件,只能确定“能带宾语的都是动词”,却不能说“不能带宾语的都是形容词”。因为不及物动词也不能带宾语。 第二,能加“很”(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是形容词(其中一个语素有显示程度的作用,这个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个条件也不很充分,因为有的动词也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带“很”),如动词“了解”就可以带“很”。不过,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他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所以,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加“很”)还是可以作为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辅助区别条件。 另外,还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充当谓语,只能用来修饰名词,如“初级”、“西式”、“国营”、“主要”等,我们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
第三,动词与形容词都可以重叠,但动词重叠后表示“尝试”的意味,如“休息休息”;而形容词重叠表示某种程度,如“冷清dd冷冷清清”表示程度的加强,“(个子)高dd(个子)高高的”表示程度恰到好处。另外,双音节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不同:双音节动词重叠是ab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例子见上。
第四,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表示时态,形容词不能。能否带时态助词是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带普遍性的区别条件。 另外,用副词不和很也可以帮助区别名词、动词、形容词
第一、凡不能受“不”和“很”修饰的是名词。
第二、能受“不”修饰不能受“很” 修饰的是动词。(助动词和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 修饰)
第三、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 修饰的是形容词。(本身带有程度的形容词不能受“很” 修饰)
练习:
热爱(动词)热情(形容词)热烈(形容词)
限制(动词)限度(名词)有限(形容词)
效用(名词)使用(动词)耐用(形容词) 特殊(形容词)特点(名词)特地(副词)
武断(形容词)武功(名词)武装(动词)
绿 (形容词)绿色(名词)绿化(动词)
动机(名词)机动(形容词)开动(动词)
疑问(名词)可疑(形容词)怀疑(动词)
奇怪(形容词)奇迹(名词)奇特(形容词)
或者(连词) 似的(助词) 本着(介词)
因为(连词) 原因(名词) 为了(介词)
5.区分形容词与副词
形容词与副词主要有两个区别条件:
第一,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能否修饰名词是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条件。
第二,形容词能用肯定与否定的形式并列来提问,副词不能。例如,能说“必要不必要?”不能说“必须不必须?”因此,能不能用肯定与否定的形式并列来提问也是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条件。
练习:指出下列各词哪些是副词,哪些是形容词。
偶然(形容词)偶尔(副词)忽然(副词)
突然(形容词)竭力(副词)努力(形容词)
必然(形容词)果然(副词)迅速(形容词)
非常(副词) 干脆(形容词)再三(副词)
轻微(形容词)稍微(副词)全部(形容词)
统统(副词) 长久(形容词) 久久(副词)
6.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区分
介词可以和名词组合成介词短语,而介词不能与副词组合。因此,用能否加介词的方法可以区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如“现在”可以加介词“至于”、“为了”等组合成介词短语,是名词;“正在”不能,是副词。 练习:指出下列各词哪些是时间名词,哪些是时间副词。
刚才(名词)刚刚(副词)立刻(副词)
从前(名词)从来(副词)时常(副词)
平常(名词)将来(名词)将要(副词)
过去(名词)目前(名词)最近(名词)
马上(副词)未来(名词)正在(副词)
7.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
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不同: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各种用法是其自身所固有的.,是经常性的。词类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一种用法,一旦离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原来属于什么词类,仍属于原有的词类。
练习:区别哪些是兼类词,哪些是词类活用,哪些是同音词。
(1) 这是一个误会|别误会我的意思(名与动兼类)
(2)胸前别着一朵化|你别动 (同音词)
(3)这个人比葛朗台还葛朗台 (前名后形,词类活用)
8.介词的功能特点
介词没有词形上的变化,不能重叠,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它的语法功能是:
其一,和以名词为主的词语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或定语。充当定语时要插入“的”。
其二,“在、向、于、给、自”等介词,常接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与动词或形容词组成一个相当于动词的语言单位,在句子中充当述语。
其三,介词短语不能单独充当谓语。
9.介词与动词的区分
动词属于实词,介词属于虚词,一般不易混淆。但汉语的介词大都由动词演化而来,所以兼类现象并不罕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个别兼属动词和介词的词究竟应该归属哪一类,在语法学界常有争议。
一般语法书认为“我在家”中的“在”是动词,“我在家读书”中的“在”是介词。本教材认为这两个“在”都是动词。因为介词的特点是不能充当述语。“我把窗户”说不通,必须说成“我把窗户打开”。“我在明天”说不通,后边必须出现动词才行。这是因为“把”和“在”在这里是介词,介词不能作述语,“我把窗户”、“我在明天”就没有述语。“我在家”说得通,“在”是动词,作述语;那么“我在家读书”就是连述式,
现代汉语专题篇八
学习目标:
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学习重点:
副词、介词的判定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实词,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一、导课: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实词,下面我提问两个问题:
1、实词包括哪几类?
2、指出划横线词语的词性:
(1)无边无际大海上飞翔一只海鸥。
(2)我他都来到北京,这里我们见到了万里长城。
(3)!什么时候见到他!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一些带圈的词,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另一类词―――――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二、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准确判断虚词的词性。
1、首先学习、探讨副词
这里有两组词
叮嘱开会喜欢(动词)
清楚认真坚固(形容词)
第一组是实词中的动词,第二组是实词中的形容词,如果在它们的前面加上修饰、限制的词就变成
再三叮嘱正在开会很喜欢
十分清楚一向认真相当坚固
请记住: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词就是副词。
基本结构应是:副词+动词(形容词)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得出。
当然,还有个别的情况:
如
1、天冷得很
2、高兴极了
副词放在了形容词后面。
常见副词有许多,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类:
1、表时间:已经、曾经、刚才、正在、常常、从来、马上、终于、
2、表频率:再三、一向、屡次、也、还
3、表程度:更、挺、很、非常、十分、最、多么、太、相当、特别
4、表范围:全、都、只、统统、一共、仅仅、一律
5、表肯定、否定:不、没、未、不必、必定
6、表语气:几乎、简直、反正、也许、却、倒
7、表方式、情态:仍然、逐渐、纷纷、忽然
由老师提示学生总结得出副词种类名称。
跟踪练习:
找出句中副词并指出所属类型:
1、我马上就来。
2、这里的风景相当漂亮。
3、在比赛中甲方屡次失败。
4、大家统统举手赞成。
5、他今天不来了。
6、长城多么雄伟啊!
同学们再通过判断以下这些是否是副词而进入介词的学习。
1、他教室里学习。
2、飞机正飞上海。
3、这是一本鲁迅的书。
4、他我高。
5、苹果放在筐里。
6、他的努力,成绩提高很快。
学生们很容易判断出这些词不是副词,而这些词又是什么词呢?
这些带圈的词放在了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前,与它后面的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原因、目的、比较等。
介词基本结构是:介词+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学生讨论得出)
现代汉语专题篇九
生活中,学生处处需要与人交流。说话人人都会,但是怎样说话,才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学生却很少考虑。在《盲校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所以,我选择了《注意说话的语气》这篇课文进行本次的语文公开课教学。
《注意说话的语气》是义务教育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究其实质就是听话和说话的能力。本节课让学生知道,在口语交际中,同样一句话,使用不同的语气,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语言环境,选取合适的语气,这样可以增强表达效果,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说话时,能使用恰当的语气,有礼貌,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2、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激发、鼓励学生有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自主、交流、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开展教学:
一、故事激趣,初步感受语气的魅力。
课前与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录制了《小白兔收白菜》的微故事,透过“小熊命令式的要白菜吃的语气”和“山羊夸奖白菜种得好的和气语气”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了和气说话、会说话是非常重要的。
二、围绕课题,在对比朗读中再次感受语气的魅力。
在揭示课题后,再通过老师对课题的三种语气的读法之后,从中进行比较哪种读法好,再说说为什么你认为这样说好?学生们很快就评价出了恰当的语气,从而揭示了课文的主题——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感到舒服。
三、创设情境,对比朗读,演一演,说一说,感受到恰当语气的妙用。
为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要怎样说话才能让人听得舒服,根据课文的例句,我创设了以下情境:
1、今天早上,在上楼梯时,涛涛不小心撞到了吴老师,这时候,涛涛应该怎么说呢?
2、在食堂排队打饭好后,准备找座位时,有位阿姨挡住了路。
再借助多媒体,将事先录制好的不同语气的例句在情境中逐一播放出来,引导学生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到正确的语气是怎样的,从而明白了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就是说话时“语气要恰当,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语气”以及运用“礼貌用语”。
四、巩固、拓展,深化语气的魅力。
在“学以致用”环节,再次借助多媒体将事先播放录制好的在同样的情境下使用不同语气的例句,学生们通过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很快的就评出谁的说法最恰当,并乐于在情境中自主的用恰当的语气进行表达交流。
纵观整节课,“故事激趣”“同样情境下不同语气表达的例句朗读范例”的方法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们在故事和对比例句的朗读中,直观的感受到了同样的一句话,使用不同的语气,效果是不一样的,运用恰当的语气能让我们与他人的交往融洽、和睦;而当我们与他人发生矛盾或产生误会时,只要我们语气和气,真诚待人,就能将大事化成小事,从而将误会解除,从而懂得恰当的语气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题,并且愿意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说话的语气,语气不要生硬,不使用命令的语气说话,说话语气恰当,懂礼貌。做一个懂礼貌,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于致用的拓展“妈妈我学弹钢琴,我想学吹笛子。我会跟妈妈说……”这第二环节,由于本班学生们对“钢琴、笛子”等器乐不熟识,同时要回答这一问题,学生们既要考虑怎样“注意说话的语气”还要考虑“该怎么说?”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们来说问题的梯度偏高了,致使学生们无法一时完成这一创设的情境的选择与自主表达的能力。通过评课及自我反思,我懂得了教学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作为执教者只有更加深入研读教材,结合学情,联系生活实际,采用适合的方法,才能更快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