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从一定德育理论出发,以某类德育形态为原型(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从一定德育理论出发,以某类德育形态为原型篇一
(一)人格面具
按照荣格的原型理论,人格面具并非就是我们真实本来的自己,是“个体和社会之间在‘一个人应表现为什么样子’这一问题上调和的一种结果”①事实上,人格面具存在于任何社会当中,成为一种促进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手段。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人格面具拥有不同的准则,与人的社会角色、地位或者职业相关的象征性表达事物都能成为人格面具的一部分。荣格认为,“人格面具作为一种原型,使人们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社会所期待的那种样子,以一种被认可的方式为人行事”②。一般来说,人格的理想目标应该高于人格的现状,理想人格总是太过完美而无法在现实中实现,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又让大学生无法接受,或者无法以正确的标准来评价与衡量自我。大学生群体已经脱离了不切实际的幻想阶段,其理想特征趋于理性与成熟,但是仍然会有脱离实际与不够坚定的特点。如何引导在大学生“社会化”完成之前通过适度的人格面具处理好大学生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是当代德育工作者需要思索的一个课题。如果大学生对人格面具过度修饰,导致其自我角色认知失衡,就会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心理问题。通常来看,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由于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类:其一,对自我角色认识不清,无法适应在特定情境下的应然角色。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日益成熟,社会经验逐渐增加,不仅有更多机会体验不同的面具,对不同面具所包含的角色、地位、职业也有了更深刻的意识。然而受快节奏的社会氛围影响,以及网络媒体应用的加深,理想化人格面容易固化大学生对某些社会角色的期待,造成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刻板印象。例如,当代学生在大学阶段有了更充裕的时间能够进行自我选择时,便容易过早地模仿起社会角色,却由于对角色的过度沉迷以及自我认知不足对爱情观、社交观和就业观产生错误、歪曲的理解,如盲目恋爱偷尝禁果、沉迷于网络游戏、盲目兼职赚钱等,导致与现实角色的冲突。其二,对自我评价不够客观,导致“面具膨胀”。例如,受到现代社会“炫富”行为、“官二代”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面上对这类群体不屑一顾,另一方面内心对金钱、权力的向往以及对虚荣心的追求。又如,部分大学生热衷于通过网络社交,借助新媒体的平台频繁更新微博、微信,产生出“自我膨胀”的心理,表现出与现实生活完全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将自己扮演成一个完全理想化的自我。事实上,这种“面具膨胀”将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自我”或者无法被实现的理想人格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了,尽管它体现了价值与个性的张扬,但却容易让大学生逐渐丧失隐藏在“面具”下的真实想法,被面具下虚假的认知与价值观所绑架。同时,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面具”而想尽办法寻找机会,以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满足自身利益,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事实上,这部分群体的道德观已经发生了异化,他们“遮掩自己充满欲望的内心,不断进行自我欺骗,从而走向自认为的成功”③。结果,大学生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自尊而展示自己虚伪的一面,但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无所适从,最终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
(二)阴影
荣格原型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型是阴影。按照荣格原型理论的理解,“阴影”是人的一些不太光彩的、野蛮的欲望,往往对现有的社会常规构成挑战。所以,从伦理学角度来看,阴影的存在是“对完整的自我人格构成挑战的一个道德问题。”④此外,由于人往往不承认被压抑的阴影,因此阴影容易以一种强烈的、积极的或消极的非理性方式投射到周围人身上,导致现实当中的发泄、埋怨现象。事实上,人格阴影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理应在行为规范上做出表率,但是大学生群体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在新的环境中,大学生被压抑的阴影被释放了;另一方面,大学普遍轻视人文的氛围也影响了大学生的精神培养和人格塑造。最后,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不足,在面对阴影时无法正确地进行心理调适,将有可能加重心理问题。
二、原型理论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顺应人格面具
其一,人的社会化过程要求人能在不同的场合下灵活地佩戴适合的人格面具向世界展现自我,同时在内心保留自我的一面。尽管不同的场合需要我们戴不同的面具,但是不同的面具之间是关联的,而不是完全割裂的存在。相反,个体应当学会顺应面具,根据真实自我的感受与欲望去发展与自我相适应的人格面具,让人格面具的社会要求与真实自我的内在欲望相吻合,达到内外交融、和谐一致。只有适度地顺应与自我相适应的人格面具,才能通过个性化过程使我们发展整体人格,从而使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大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育期,人格尚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面对与平衡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格面具认识仍然不够深刻。对于此,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应当以“以人为本”为基本的德育理念,以培育胜任社会角色的社会人为目标的大学德育实践教育符合大学生个体的形成规律。德育工作者不仅需要向大学生传授角色期望、还应当帮助学生形成对角色的领悟,引导大学生在将来学习并时间特定的社会角色。同时,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大学生扮演儿女、消费者、白领、恋人等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将人格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活动中,教导大学生理性看待虚拟角色和现实角色之间的关系,让大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角色,为走向社会化之路打好扎实的基础。完善人格、建立自我同一性并不是一时的,而是伴随终生的长期过程。所以,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应当注秉持终身教育的态度,注意德育工作的长效性和持续性,引导大学生个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生目标的不同,在树立理想人格作为自身到的目标的同时,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优化人格模式的期望值,落实到现实中,就是我自我提升与发展设立分阶段计划,根据计划的实现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让大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能过得充实。
(二)认识与接纳阴影
由阴影原型可知,阴影是先天性地存在于人类早期的潜意识中的,想要完全去除阴影的努力终将是徒劳的,相反只有合理地认识和接纳阴影,才能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良性的发展。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以“单向教育”为主,注重理想化和正面化的道德宣传,注重对人性善的一面的宣扬,却忽视了大学生如何理性面对与处理人性中的阴暗面,致使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了鸿沟。因此,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教会大学生如何接纳阴影,学会面对挫折、控制负面情绪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应当让大学生学会对阴影进行“合理释放”,从而将阴影的破坏性力量转变为富有生命的创造力。正如荣格所言“阴影作为集体潜意识的原型,蕴藏了人的基本的和正常的本能,是具有生存价值的现实洞察力和正常反应力的源泉。”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当单一否定阴影,对于阴影不能简单地压抑和制止,要正确认识这是无法避免的,要理解并授受,但又不能忽视,而应当创造条件让潜意识中的阴影原型得到适度的释放⑥,让大学生学会与自我和谐相处。而应当让大学生意识到合理开发阴影对于人格完满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体能游戏与竞赛当中,通过课外活动来合理宣泄负面能量,彰显个体的生命力。又如,面对大学生的叛逆心理,也不必给予过多的道德压力,不必盲目地指责与否定,而是应当让年青一代的大学生思想能有自由发挥与立足的空间,注重代际差异的融合,让青少年的人格、尊严受到尊重。因此,只有通过引导大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创造性活动(诸如写作、音乐、绘画)将叛逆的思想转化为新颖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学艺术作品,才能将阴影升华与提升。其次,应当引导大学生以合理的方式消化、控制自我的负面情绪。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思考问题往往趋于个人主义,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容易将负面情绪和责任发泄至他人身上,而不愿意从自身寻找原因。从荣格的阴影原型可知,让自己不满意而存在于我们自己无意识中的人格特点,往往会被投射到其他人身上。结果,为了维护自身的道德形象,人将自身不合理的、负面信念推脱给了他人,却忽视从自身寻找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教师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当让大学生在心理层面建立起自我调控和与自我内化机制,学会接受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接受本我最真实的呈现,在合理的界限内给它一定的出口去释放,最终改变对缺陷的态度,增强自信与宽容,学会容忍自己和他人的不足和偶尔犯错,合理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以本然的态度从容面对自我与他人。同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部分环节不良情绪的方法,诸如心理暗示、自我放松、情境想象等等技巧,实现自我的心理调节。总而言之,在承认阴影对人格发展的合理性的前提条件下,个人只有具有积极的自我,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情感上悦纳自己,在行为上能够自我控制,对发生于内外的各种矛盾能够自我调节。
三、结语
荣格原型理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不过分认同人格面具造成其膨胀,不过分压抑阴影并给予一定的释放,最终实现心灵中各个部分的自然秩序并和谐相处,让每一个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荣格的原型理论也告诉我们,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其中之一便是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实现人格的发展。正如学者申荷永所言,“生来,人格就本是一个整体,在后天的教育和发展中,我们在不同时期展现某种占优势的人格类型,而一生的发展就是人格各个层面逐步发展和成熟,最终达到各种功能完整的过程,我们最终的人生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⑦因此,现代的大学德育工作并不仅仅是通过树立道德榜样让大学生去模仿,而是应当充分激发大学生内心的潜在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正确的看待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最终实现“完整的人”这一德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4]曾瑾.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发展研究[j].考试周刊,(50):163-164.
[5]陈美荣.三种原型理论对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89-90+71.
[6]申荷永.身边的分析心理学[j].中国教育报,.5:21.
从一定德育理论出发,以某类德育形态为原型篇二
从荣格原型理论分析苔丝的悲剧
[摘要]根据荣格的原型理论,最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 (persona)、阴影 (shadow)和阿妮姆斯 (animus)。本论文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小说中的主人公苔丝进行解读,指出苔丝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妮姆斯等心理因素。
[关键词]荣格苔丝人格面具阴影阿妮姆斯
《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品,小说描写了农村姑娘苔丝短暂而不幸的一生。苔丝是英国文学史上熠熠发光的一位优秀女性。哈代怀着巨大的同情描写了苔丝的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了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但这样一位美丽纯洁的姑娘却“堕落”成了一个杀人犯,哈代在苔丝被行刑后有一番意味深长的描写:“‘正义’得到了伸张。用埃斯库洛斯的话说,那众神之首结束了他跟苔丝玩的游戏”,让每个读者清楚地看到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制度的强烈控诉。
苔丝的悲剧除去社会原因外,其自身的人格面具 (persona)、阴影 (shadow)和阿妮姆斯 (animus)等心理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心理因素导致的性格缺点使她一步步走向了悲剧性的命运。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妮姆斯是荣格原型理论的重要术语。荣格称原型是反复发生的领悟的典型模式,是种族代代相传的基本原型意象。他说,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或原型意象;从一个人出生开始,这种意识就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心理活动。他把这种人的头脑中继承下来的祖先经验称作“种族记忆” 、“原始意象” 、或“原型”。[1](p828)原型有多种,但是最重要,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种:人格面具、阴影和阿妮姆斯。
一、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person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在一出剧中为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人格面具”的作用也被认为是抑制或掩饰“阴影”,按社会允许乃至赞赏的种种模式去工作、生活,从而获得人们的好感和容纳。[2](48-52)因此,人格面具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人格面具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人格面具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以公众道德为标准的,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的表面人格。
《苔丝》中的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美丽、纯洁、善良而勤劳的姑娘,她原本可以像其他农村姑娘一样平静地度过一生,但多事的牧师从族谱中偶然发现苔丝一家原本是没落的贵族的后裔,她的父母得知后便迫使她到富有的德伯家攀亲戚,而她却被德伯家的少爷阿历克奸污。苔丝的失贞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尽管失贞并不是她的过错,但在传统的礼教和习俗的影响下,在父权社会对女性贞洁的苛求下,她潜意识里给自己贴上了“不贞”和“”的标签。当她来到奶牛场开始新生活时,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自己的秘密,在陌生人眼中她是一个纯洁美丽的姑娘。一次农场主克里克讲了一个关于挤奶工杰克风流韵事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使她联想到自己,便“满脸苍白跑到了门口”[3](119),为了避免别人猜疑,她借口说“太热了”。尽管不久她便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内心的苦痛远未平息。
在奶牛场,她和牧师的儿子克莱尔陷入了热恋。出于对克莱尔的挚爱,以及满足他对未婚女性应该具有的纯洁的期盼,她错过了一次次向克莱尔坦白的机会。当她和克莱尔赶车去送牛奶的过程中,她本有机会坦白,但“在最后关头她失去了勇气。她怕他责备她为什么不早点说明。她的自我保护保的本能压倒了她的坦率真诚。”[3]她对于克莱尔热烈求婚的闪避,她的时而欢欣,时而懊悔的表现,使得克莱尔认为她有些反复无常,容易冲动,她解释说:“是的,我也许有点反复无常,”“不,安琪儿,我并不是这样的`人——我是说,我并非天性如此。”[3](168)她的反复无常曾让克莱尔误以为她在卖弄风情。在人格面具和内心的冲突中,她默默地煎熬着。而当她终于鼓足勇气写信向克莱尔坦白时,却由于信塞在地毯下,克莱尔并没有发现,最终失去了婚前坦白的机会,从而使得婚后克莱尔以为她是“一个骗子,一个伪装纯洁的”[3](204),他头脑中的利己主义观念妨害他去接受一个并不真正“纯洁”的新娘,继而遗弃了她,把苔丝向她悲剧性的命运又推进了一步。
事实上,人格面具的作用在于它维护了人的虚伪与怯懦,这种反应来自于自身对未知事物或人的恐惧,从而启动了心理防卫机制,使人不自觉地步入了与真实人性不同的心境。苔丝便处在人格面具与内心冲突的痛苦的煎熬中,尽管苔丝对克莱尔的欺骗不是故意的,但是她表现出来的人格面具误导了他。
二、阴影
阴影是潜藏于人类心灵深处而富有破坏性和盲目冲动的力量;荣格说,“与自己的遇会首先是与自己阴影的遇会”,[4](71)荣格认为,阴影也是现实世界中自我的补偿。因此,阴影还具有积极的一面。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负。生活的困苦使她敏感而自卑。在她赶着“王子”去送蜂箱的路上,她甚至“看到了母亲幻想中那个要向她求婚的先生在向她怪笑,在嘲笑着她的贫穷,嘲笑着她那些裹在尸衣里的骑士祖先。”[3](25)在她失贞后,这种自卑感更加强烈。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善良的苔丝也偶尔会表现出虚荣的一面。当她从德伯家的庄园回到家里后,村里的几个年轻姑娘便来看她,她们表现出的羡慕之情感染了她,“她偶尔也违背自己的思想,带点高人一等的神态回答她们提出的问题,似乎也承认她的情场经历确有些令人羡慕之处”[3](73)
在和克莱尔交往的过程中,地位的差异使她曾试图告诉克莱尔自己出身名门贵族,尽管家族已经败落下去。潜意识里,揭示她来自古老的贵族家庭这样一个秘密有助于提升她的自信心。
从一定德育理论出发,以某类德育形态为原型篇三
国外高校德育工作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一、德育的内涵
德育从字面上讲即道德教育。要澄清什么是德育,首先需要考虑什么是道德、教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包括私德、公德和职业道德。在学校教育中,私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公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拥有在今后社会工作中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包含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三个层面的要求。道德理想是最高的道德境界,是学校希望学生去追求达到的,道德规则是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是在某些情境条件下可以变通的行为规范。
二、国外高校德育现状
(一)美国高校德育
美国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高校公民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国政治制度、xx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学生进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道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美国高校主要通过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和环境熏陶等方式进行。首先,通过课程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程度的知识以培养具有综合判断能力人才的教育培养方式,美国的大学都在通识教育中设置公民和道德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中也进行公民和道德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公民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如在行政管理学院设置行政伦理学。另一种是以公民和道德教育为目标的专业课。其次,通过课外活动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课外活动包括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美国高校的校园活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校方发起的活动,如很多大学利用入学教育计划让学生了解校纪校规、介绍校规等。另一种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学生参加的社会活动主要有社会政治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如反对战争、环境保护、倡导男女平等运动,通过参加社会政治和服务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自身价值观念的成熟和科学化,学会关心他人,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再次,通过环境熏陶进行道德教育。美国大学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物质文化上,加强其物质环境的建设,校园硬件设施的设计上渗透校园精神,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在精神文化上,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建筑、博物馆、战争遗址等,使大学生在无形中接受了道德教育。
(二)德国高校德育
德国在《联邦德国教育总法》中对学校在德育方面的目标规定到:“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而献身的精神……”德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各学科、各专业的渗透。德国高校普遍开设伦理学、神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类课程,这些课程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载体,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时,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分析。德国高校通过这种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民主、自由、博爱的价值观念教育。德国高校德育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考试制度。根据国家的要求,各专业资格考试都必须包含本行业规章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如教育等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师德考试。在德国,还通过社会团体、公共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些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经常结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举办讲座、报告会、讲解国内和国际大事、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等。心理咨询是德国高校实行德育的又一途径。德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类机构,高校通过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生活、学习、就业上的帮助,指导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等起着重要作用。
(三)英国高校德育
首先,通过课程教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高校开设德育课程,如宗教课、道德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鼓励学生探求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在其他学科课程中渗透德育,如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英国的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的感染和环境的熏陶。英国高校对校园环境的设计、硬件设施的布局、教室环境的布置等渗透着德育的功能。比如牛津大学优雅的校园建筑、学校的钟声构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特点,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学生。再有,高校非常重视教师的个人品德和修养,强调教师在学生优秀品格形成过程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注重教师的个人品质和修养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强调全体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应当通过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施加影响。此外,高校还非常重视发挥社会服务对学生德育的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增长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养成高尚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
(四)日本高校德育
日本高校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个性教育、人生观教育、国际意识教育、创业精神教育。日本高校的德育途径也是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首先,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学校要求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和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其次,通过课程的设置进行间接灌输。在日本高校中,任何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包含有很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再次,重视与中小学德育的联系,日本高校与中小学的德育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彼此在德育目标、内容、方法上侧重点不同,相互衔接,分工合作。同时,日本高校通过各种社会实践促进德育。如日本高校鼓励学生到工厂、公司、商社去干临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职业规范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三、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通过对国外高校德育工作的了解,可以发现国外高校德育的一些措施、手段和办法值得参考和借鉴。
(一)德育目标明确化
德育的目标是德育实践工作的方向性指导。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普通高校德育教育大纲》规定了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这些只是纲领性的要求,不能直接成为高校德育的内容,如果高校在实践过程中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必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从纲领性指导要求出发,制定出具体明确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可行性目标,高校还可以结合本校的发展定位、发展特色创造性地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德育目标体系。
(二)德育途径多元化
首先,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如可在高校开设“公民道德课”、“思想品德课”、“修身课”、“人格教育课”等,其次,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间接渗透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可以借鉴美国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设立专业伦理学的方法,或是学习德国高校要求学生从社会学、伦理学等角度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再次,建立咨询机构指导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的各种德育实践能力。高校的咨询指导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人格的健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也将德育隐蔽于学习活动环境氛围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影响,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
(三)发扬民族特色的德育
从对中外高校德育工作的简述中可以发现,高校德育具有与本国政治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特点,因此,我国高校首先具有通过德育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特点。但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具有悠的久发展历史、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优良的文化传统的国家,我国的高校德育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德育体系,使优良的文化精华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品质。
(四)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动体验社会生活,以有利于学生道德精神的培养。其次,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最后发挥教师多重角色功能,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对学生提供价值观念的指导、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对学生提供心理及生活上的指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一定德育理论出发,以某类德育形态为原型篇四
论文摘要:技校德育工作要针对当前技校生的特点,创立德育管理机构,树立人人参与德育管理的观念,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实效的措施。
近几年,技校生源素质普通下降,主要原因是普通高中扩大招生,而进入技校的学生大多是中等以下水平。另外,整个教育环境是一种应试教育,部分中学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德育,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这就给技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课题,如何开展技校学生的德育工作呢?
一、建立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
技工学校要将德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
从德育机构图来看,德育领导小组由校长、德育组长、学生科科长、教务科科长、团委书记、级长和办公室后勤科长组成。从领导到基层,由上而下,把德育工作抓起来,可以垂直联系,水平沟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机构的职能,从组织结构上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确立德育管理者的职责,制定德育管理目标
对德育工作者的职责进行分工,使每一个管理者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如《德育领导小组职责》、《级长职责》、《班主任职责》等。同时,要制定德育工作的长期、短期目标.使德育工作者能有方向、有目标地实施计划。
(三)研究德育工作
没有研究就没有进步,就没有创新,就没有经验。德育工作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创新,结合新时期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背景开展德育工作。通过研究德育课题、德育总结、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工作创新。
二、树立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管理的观念
德育工作不仅是班主任、级长、学生科人员的事,每位教师也是一位德育工作者,教师应该参与德育管理。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但任课老师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的德育功能是班主任无法替代的:任课老师应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影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刻都说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教师应注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让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任务的完成及德育工作的效果。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的素质是一项重点工作。
(一)级长的设立及作用
德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将德育看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他律到自律的教育过程。针对技校学生的情况,我校将德育分成年级式的逐层教育管理模式:一年级,着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二年级着重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三年级着重学生的职、道德教育:根据以上三个层次设立级长管理,德育领导小组将德育任务布置给级长.再由级长分级实施,要求级长做好学校与班主任的沟通,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二)班主任的作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问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成效。
(三)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提高自身素质作为级长与班主任,首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各方面合格的教师;其次要提高管理水平,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教育艺术,特别是级长,更要注重自己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提高目标管理能力要求级长、班主任能根据本年级,本班的特点,制定长期,中期、近期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实施教育与教学加强考核和奖励制定级长、班主任作职责,每月对级长和班主任进行考核,班主任由级长负责考核,级比由学生科考核要求班主任,级长每月写工作手册,每月写报表.逐步将级长、班主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通过对级长和班主任考核,实施考核与奖金挂钩.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每月评选红旗班,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每年教师节评选“优秀教师”、“十大名师”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发自内・的情感.才能将教育学生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并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真心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加强德育教师的培训学校领导应重视德育教师的培训,组织班主任、级长学习德育管理新信息和当前德育的要求和任务一特别是对年轻班主任,更要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并通过老班主任的传、帮、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德育工作在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同时,还应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升华。
(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化校园环境,首先应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促使每位学生都能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其次,要加强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配备图书馆或阅览室、校园网:校园内设有宣传栏、读报栏。另外,还要注重校园绿化,让学生时刻置身于优美的校园中。
(二)开展课余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政治课、时事教育都是有意识的德育教育,有时效果并不佳,应将德育渗透到课余活动中,进行无意识教育:我校每年都开展艺术节.体育节、“五四”青年节等大型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之中受到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和体育特长。另外,学校还设立了文学社、真情服务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
五、结合实际开展实效性的德育工作
(一)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因此,学校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将“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要求学生日常言行举止讲文明、讲礼貌,一切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课堂纪律、出勤制度,抓仪容仪表、课间操、校园卫生,定期检查宣传墙报,做到常规管理与检查评比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化。另外,我校还特别注重新生的学前教育,每年新生入学都送新生到军营军训一周和举办新生入学系列教育,从学校规章制度、专业介绍、四个学会专题对新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入学后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德育工作者的得力助手,选用好的班团干部,不仅使教师从繁忙的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技校学生人校时素质差一点,因此在选出班干部后应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干部有放有导,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并帮助学生干部做好工作总结。
(三)后进生的转化
技校生入学时素质较差,后进生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极度重视,班主任应与科任老师、家长共同配合。对后进生的教育既要及时,又不能急于求成,因为他们已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我们不可能经过一次教育和谈心就能让他改正缺点,应给他机会,降低标准,逐层逐步地进行教育。
(四)加强宿舍管理
加强宿舍管理,首先,应成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我校近几年来对学校门卫和宿舍管理员进行调整,将原来年龄大、文化低的人员解聘,从社会上招聘一批文化素质好的人员,选用高中文化层次或退伍军人担任门卫,配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层次的生活指导老师。另外,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门卫和生活指导老师的岗位职责,并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同时,还成立一支学生督导队,协助生活指导教师完成平时的卫生、纪律、“文明宿舍”的检查评比。
(五)就业指导
技校生一入校就应开始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介绍当前的社会需求,让他们在三年技校生活中,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并在就业前进行面试知识、职、道德和劳动法的学习,通过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成功就业的机会。
六、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
学校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多与家长联系,使家长明了子女的思想品德状况,进而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另外,对学校周边环境应加以整改,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的校园外围环境,对校园外的网吧、麻将馆、游戏机室等应加大管理力度,社会要在这方面给学校以支持和帮助。
时势在变,学生在变,德育工作也耍变。技校德育工作者要随着时代变化而赋予德育新的内容,以继承打基础,以创新求发展。
从一定德育理论出发,以某类德育形态为原型篇五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在我国的基础教育界被广泛研究和实践。英语教学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是我国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目前,英语教学改革日渐深入,探讨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具有现实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综述
传统的智力观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霍华德?加德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窄,不能够描述人类的全部潜能。智力远不是智商测试所得的一个分值所能涵括的,它事实上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作有效产品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潜在能力。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加德纳于1993年把早先提出的7种智能充实为8种,即文字一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音乐一韵律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自然一环境智能、人际一社交智能和自觉一内省智能。
加德纳的多种智能理论有几个基本论点:
(1)智力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所有正常的人都有发展这些智能的潜力,但是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人们在生活的任一特定时刻碰巧所显示出来的智力的特定形态有所区别(加德纳,1993)。依加德纳所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教育和鼓励,几乎人人都可把自己的各种智力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2)智力不是单一的,通常是多种智力协同起作用。或许某人的任何一种智力都很平常,但由于他的各种智力的特殊组合,他完全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每个人的智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只有优势的差异,而无高低之分。
(4)人的多种智能,是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后天的教育教学对人的智能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英语教学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同时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观念改革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单一的智力观,树立新型的、多元的智能观。
八项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有人八项智能全有;有人某几项或某一项突出,但其他缺乏;大多数人居中,某几项优异,某几项稍差,某几项更次之。加德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正确地理解了学生的差异,并乐观地预见到教育的达成状态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在多元的智能观的指导下,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异常”表现,将会受到尊重和引导。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异常”表现往往正表露出这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传统上被英语教师认为是“差生”的学生,将重新获得正确的评价,因为那是用不切合他的标准评价出来的,那也只是他的智能的一方面。
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智能观,接受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性,促进学生成为不同类型、适合不同领域的人才。
(二)教学模式改革
英语教师可以改革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加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多项智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我们要始终把握“用英语做事”这条原则。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目的语的英语应是整个过程的主要工作语言。davidnunan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设置与生活相关的“任务”。这些“任务”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各类事情,例如填表格、买报纸、问路、写信等。“任务”是建立在语言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活动或反应,它以交流为目的,并通过语言的交际来掌握语言。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带领学生做文字游戏、研究词汇记忆技巧。让学生用明喻或暗喻等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归纳。开展情景对话、练习语法技巧、进行口头陈述等。通过这些课堂活动,运用并加强学生的文字一语言智能。
运用和开发逻辑一数学智能,需要设计另外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开展单词的分类与归类、编排信息、选重点列清单、书写提纲摘要、参与字谜活动;开展数字及逻辑游戏活动、进行问题排除活动、运用数据统计方法陈述观点以及文化比较等。具体做法有,让学生比较课文中的两个人物或两种观点,对小说中无序的事件重新排序,用归纳法学习语法等。
通过唱英语歌曲、运用节奏练习语法、为某些戏剧性活动作曲配乐、把熟悉的旋律与某些观念相联系、创作英语打油诗来概括某些思想观念、为某段视频或音频演示件作曲配乐等方式来达到对音乐一韵律智能的训练。
英语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开展卡片抽认式学习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一动觉智能训练。比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由其他同学猜测单词。学生做带有计数器和骰子的棋盘游戏,进行时态练习等。
多媒体教学使得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得以应用,尤其是在锻炼学生思维方面。英语教师可以用思维构图、视频图像/幻灯/图片等讲授语法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用计算机设计制作英语类视频节目/幻灯片、创设模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课外教学活动改革
组织学生进行春游等活动,观察自然现象、用英语描述大自然、辨认环境并用英语归纳其特点、边做边学,使学生自然一环境这项智能得到发挥。
为了发展学生的人际一社交智能,可以在课外开展二人互助学习活动、书信交友、同学间互帮互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记笔记、开展模拟活动、参与班级或小组的写作活动等。
要开发学生的自觉一内省智能,英语教师就要进行个别化教学,并让学生检测自身的英语学习技能。可以让他设计一份完整的个人学习目标、撰写一份家史、探讨个人兴趣、研究网络在线活动、坚持每天写日记、记日志、撰写文章、进行个人反思等。
逻辑一数学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英语辩论是大学校园常见的,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活动之一。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犀利语言实际上是以敏捷的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英语辩论不仅能够营造浓烈的语言学习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自觉开发多种智能。
我国是英语学习大国,有众多的英语学习者。多元智能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最终成为国家需要的多元智能型人才。
从一定德育理论出发,以某类德育形态为原型篇六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偏重对语言形式的讲授。学生只通过抽象的符号大多以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建构书本知识和现实的联系,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抽象枯燥的。这尤其表现在,过分强调讲授语法规则和对课文的逐字逐句的分析,在考试时则大量考察对语法规则和特殊字词及其用法的记忆,忽略了对语言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多元智能教学强调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智力倾向差异和学习方式差异,积极利用多元智力的八种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选择的学习机会。把多元智力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就会坚信所有的学生都会在教师的帮助下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我们就会放弃那种错误的认为有些学生不具备学习语言的能力的观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所应具有的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发展智力。
(一)多元智力理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要比教授知识更能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怎样理解学习、怎样理解学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的教学效果。首先,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构建“智力观”。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智力观来指导教学,他们就会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检测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往往就会偏重书本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外语教师应认识到学习语言并不只是学习不同的语言符号、语法规则和等语言知识,这一过程也是学习另一种思维方式并发展人的智力的过程。教师应运用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观指导教学,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创能力,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
其次,教师们应当认识到,要真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施多元智能教学,首先必须提高他们的自身水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学教研能力。再则,教师们应当加强团队合作,在教学中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从别的教师处吸取优点,或者组成一个团队,教师轮流以自身的最优势智能去教课,让学生们感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学生作为二语习得者,听说读写译及文化知识都需要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也需要全面挖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善于鉴别和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培养学生的多元智力,以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体现出多元智力教学实施的最佳效果。 (二)多元智力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强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各不相同的8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所以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特的。教育应是个体化的教育,教师们必须承认并尊重学生们的这种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才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多元智力理论不仅提出每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教师应引导他们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在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时,教师们应注意处理好如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应当了解某一时期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和弱势智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挥各自的特长。其次,对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拥有的不同智力专长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如对词汇的教学可以让逻辑推理智力好的学生通过归纳来记忆,让音乐智力好的学生利用语音来记忆,也可以让动觉智力好的学生通过动作、表演来记忆等。第三,教师不仅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成绩来组织教学,而且要考虑成绩差异的各种原因,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方式,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并能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从事优势智力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促进学生非优势智力的发展,使学生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三)多元智力理论的形成性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一般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方式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和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作出的判断和肯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发展形成性评价体系,对传统的单因素说提出了最彻底的挑战,它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上述八种智能,不仅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其非优势智能也可以通过后天教育获得发展和提高,并且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把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智能的弱势领域。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建立新的学习评价观就要把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作为评价的目的,把教学的过程作为评价学生的过程。以往评价的唯一手段是考试,评价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筛选、选拔。因此成绩好的学生受到重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绩差的学生被受到冷落。这种终结性的评价标准是不科学的,片面地过早给学生定性,容易扼杀人的潜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英语教学应通过不同方式的评价活动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并预见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促使其智能的全面发展而不应该过早地给学生定性,将其本应该发展为优势的智力无情地扼杀了。总之,教学评价的目的应由鉴别选拔向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的评价标准转变。
英语教学过程就是评价学生的过程。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评价本来就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评价应成为自然学习情景中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可以通过语言和逻辑智力的测试来评价而且还可以通过空间、音乐、体态、交往等其它智力活动来评价。总之,只有将评价渗透于真实自然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促进其多重智能的发展。如何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全面的、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测试与评估体系,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应用能力发展情况的检测,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整体监控和评估,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多元智力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及学科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将这一理论付诸英语教学中已成为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新世纪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的多元智力观,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智力领域,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多元智力和个体差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策略,善于鉴别和发展学生的优势智力,挖掘其潜在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得纳。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从多元智能到因材施教中国教育报12月18日。
[3]黄黎明,胡中锋。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5)。
[4][美]戴・拉齐尔著,缪胤译。智慧的课程―利用多元智力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
[5][美]琳达・坎贝尔布鲁斯・坎贝尔迪金森著,霍力岩沙莉等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thomasr。hoerr。成为多元智能学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7。
从一定德育理论出发,以某类德育形态为原型篇七
对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论文
一、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当前,要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突出“一个主题”,开展好“十种活动”。“一个主题”:在校园的设置布置中有意识地随处突出爱国主义主题,校园中有“知恩亭“”德馨亭“”万里长城”“升旗台”“伟人雕像”和固定型的名人名言、爱国主义的诗词歌赋以及典型人物的形象事迹。构建文明、洁净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十种活动”包括:讲一个感恩的故事,说一个感恩的理由,看一部感恩的电影,唱一首感恩的歌曲,诵一首感恩的诗文,荐一篇感恩的美文,献一句感恩的话语,写一篇感恩的文章,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寄一份感恩的书信。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方位的活动,使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情感、认知有较大提升。
二、以课程渗透为纽带,实现课内课外联动的德育途径
要突出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地位,一要尽快纠正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抓学生的成绩,不管学生德育的思想。二要实现课内课外的`联动,将德育渗透到文、理、活动类的多个学科,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结合教材中的人物、情节,随时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融情于景,寓情于义,情景交融,使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精神。三要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各个活动之中。通过“升旗仪式”及国旗下演讲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三、依托队伍建设和经验积累,拓宽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1.开展德育骨干培训,注重德育工作交流。政教处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培养,通报学校德育工作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德育工作中的好人好事,评选优秀德育论文,提高德育队伍的工作水平。
2.完善班主任考核和班级德育工作评比制度。实行德育评比,星级班级、文明班级、诚信班级,并进行评估验收,调动班级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加强对班主任德育工作过程的考核。
3.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养。注重和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培养,让年轻班主任逐步熟悉班级德育工作,要求新班主任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做法,使新班主任尽快适应学校班级的德育工作。
4.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撰写。每期要求全体教师写一篇德育工作经验交流的论文。学校组织交流,评选优秀的德育论文进行表彰奖励,编入学校论文集,并且作为年终考评的加分内容,调动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四、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德育品质
首先是抓起始:在小学低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中间进行守则规范、校纪校规、法律法规、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等综合教育,把《守则》《规范》和文明习惯作为道德养成教育必修的第一课。其次是抓平时;学校推行“八不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喧哗;不乱停放自行车;不说脏话、不吸烟;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伤害花草树木;不乱涂、乱画、乱贴)和“五做到”(保持室内外卫生;勤洗手、洗头、洗衣服;自觉锻炼身体;衣着整洁得体;和人交往文明礼貌)。第三是抓及时:做到及时表彰好人好事,及时处理违规的人和事,弘扬正气,抵御歪风邪气,真正使德育取得实效。总之,我们一定要遵循德育工作的规律,形成合力,真正使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