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通用11篇)
教案可以是个人编写的,也可以是团队合作编写的,通过不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可以提高教案的质量和效果。编写教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撰写的教案范文,它们的教学设计深入浅出,条理清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一
《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
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二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数万以内的数。
3、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认识万以内的数。
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数器课件。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大的数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数——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旧知识引入新课,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规则。)。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这个数表示的是多少?说一说你的想法。(出示计数器:拨数9999)。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添上1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一万。
2、数一数。
(1)出示问题: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讨论并汇报。
3、认识“一万”
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
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师板书)。
(设计意图:对学生刚学习的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的知识进行巩固,既引导了学生采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又让学生得到10个一千是一万的结论。)。
4、课件出示问题:你能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吗?大家一起数一数。
还可以怎么数?学生讨论并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小组里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小组内数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5、课件出示问题: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大数?
学生讨论并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从计数器上拨数,从“八千九百”到“一万”
2、第23页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练一练第四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三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老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1、识复式统计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老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老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2、填写复式统计表。
老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老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老师:参加只数最多?参加只数最少?
老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老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老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老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六
教学流程。
复习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能)。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想)。
师说要求: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教后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八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总结。
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0.82-0.321.54+2.3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38千克。
淘气45.2千克。
丁丁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8.25。
+1.55。
-
7.3。
-2.25。
-
10。
-2.45。
-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单价/元。
书包32.50。
文具盒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五、总结回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1)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2)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3)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4)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1)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2)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3)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4)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1)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2)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3)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4)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xx+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十
第一课时:
除法(一)认识竖式。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一、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篇十一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