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2.读后感是书写一个人对于所读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可以帮助加深对书籍的记忆和体会。如何撰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可以给你们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在阅读完一本好书后,不妨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分享你的感受和心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彩的读后感吧!
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篇一
从地球到月球?这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一个登月计划而已。探测器不说,就连宇航员都有12位被送上了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一小步时就说:“这虽然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可在儒勒·凡尔纳的时代,登月仅停留在人们的幻想中,踩一踩月球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于是,凡尔纳就让《从地球到月球》中的主人公代自己,进行了一次疯狂的登月之旅。
书中的主人公巴比康是美国大炮协会会长。南北战争结束后,他一直致力于研制一种超级大炮,目的是为了把一颗超级炮弹送上月球。这被美国人认为是一个笑话,可巴比康却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规划着大炮的每一部分。他用于计算大炮威力的公式让我眼花缭乱,他的工作效率更让我折服。当硕大无朋、精准无比的炮筒铸好后,又有一位名叫米歇尔·阿尔当的法国人令美国沸腾了——他要坐着炮弹上月球!可怎么回来呢?不回来了!这种为一探月球的究竟而甘愿放弃自己生命的壮举,是一种多么豪迈的冒险精神啊!这倒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个法国人与众不同的性格——自由、豪放。最终,巴比康、阿尔当和尼切尔船长坐入炮弹,踏上了奔赴月球的征程。
凡尔纳真是“未卜先知”,尽管他活着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一种航天器到过太空,但他描述巴比康一行人在炮弹飞船中的种种见闻时,竟和现代宇航员所真实经历的相差无几,这当然需要聪明过人的脑瓜和极为丰富的学识。比如,炮弹发射的一刹那,“旅客”感受到的巨大冲击力和压力:飞行途中打开舷窗,由于内外压力差,舱内的东西会像炮弹一样飞出去;从舷窗往外看,地球像月球一样挂在天上;等等。我认为,这也是此书的精华所在。
最后,巴比康他们登陆月球了吗?没有,他们最终还是没完成梦想中的那“一小步”。但不圆满的故事同样可以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在炮弹飞行的途中,由于和一颗彗星不期而遇,偏离了预定的轨道,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了月球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三位英雄在环游月球之后,点燃火箭返回了地球。当然,这是后话了。
觉得不可思议,对吗?在这本书中,儒勒·凡尔纳以作家的细腻,科学家的严谨,向我们描述了他心中那段奇幻的旅程。可以这么说,因为有了凡尔纳,19世纪的人们又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篇二
这几天读了科幻大师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读完之后酣畅淋漓。虽然这是本科幻书籍,但是书中所涉及的到的物理学知识却非常奇妙。
书中的主角巴比康主席为了实现人类征服月球的伟大理想,使用了巨型炮弹将三名乘客从地球发送到了月球,最终完成了一项惊心动魄却无比伟大的实验。
炮弹采用锥形的形状,为的是使用流线型减少阻力,也是为了三名乘客能舒适地居住其中。另外,为了发射一枚如此巨大,并且速度如此之快的炮弹,需要制造一门长约几千米的巨型炮台,更需要多得能塞满整整一层楼的燃料。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禁澎湃起来,原来任何一项航天工程都是千千万万个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
更令我惊讶的是书中炮弹飞行的理论。我原本以为如果想要到达月球,那么飞行器需要一直向外喷射燃料直至到达月球表面,现在才发现,原来每个星球都是有引力的,只要到达月球与地球引力的平衡点,之后月球的引力就会将飞行器吸引过去,而不需要飞行器自身的推力,甚至这时还需要反向喷气时飞行器的速度减小,为的是减少降落时的冲击力。
这些理论真的.是闻所未闻,我自己上网查找了资料,发现情况果真如此。此时我不禁佩服起这位几百年前的作者,他竟然能预言出人类航空的未来,而且他的理论还如此得正确,大师的确是大师。
可是,书中也有不少漏洞,比如说过快的速度产生的摩擦力会使铝制炮弹过热融化,在太空中人不可能像平常一样在地面生活等,但是这些漏洞仍不妨碍凡尔纳的这本书成为科幻书籍的经典。
现在,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我对天文知识很感兴趣,我希望以后能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运转情况,更希望中国能早日实验登月的梦想。
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篇三
人类有着智慧的大脑,许多事物都被征服了。在《从地球到月球》里,人类的梦想却破灭了。
在美国政府不远处,有一个大炮俱乐部。一天,大炮俱乐部的首领------包维斯,决定用大炮把人类送上月球。于是,他在电视台宣布了这个决定,立刻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援和捐款。于是,他们开始建造他们想象中的大炮。
经过一年的时间,这门大炮终于建好了,在发射导弹的那一天,全世界的人都来观看,包维斯坐在自己设计的空心炸弹里,被送上了去往月球的旅程。但炸弹和月球擦肩而过,变成了月球的卫星。
人类的梦想是遥远的,但却破灭了。所以,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可能就因为一个小数点而毁掉了许多生命啊!
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篇四
这几天读了科幻大师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读完之后酣畅淋一漓。虽然这是本科幻书籍,但是书中所涉及的到的物理学知识却非常奇妙。
书中的主角巴比康主席为了实现人类征服月球的伟大理想,使用了巨型炮弹将三名乘客从地球发送到了月球,最终完成了一项惊心动魄却无比伟大的实验。
炮弹采用锥形的形状,为的是使用流线型减少阻力,也是为了三名乘客能舒适地居住其中。另外,为了发射一枚如此巨大,并且速度如此之快的炮弹,需要制造一门长约几千米的巨型炮台,更需要多得能塞满整整一层楼的燃料。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禁澎湃起来,原来任何一项航天工程都是千千万万个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
更令我惊讶的.是书中炮弹飞行的理论。我原本以为如果想要到达月球,那么飞行器需要一直向外喷一射燃料直至到达月球表面,现在才发现,原来每个星球都是有引力的,只要到达月球与地球引力的平衡点,之后月球的引力就会将飞行器吸引过去,而不需要飞行器自身的推力,甚至这时还需要反向喷气时飞行器的速度减小,为的是减少降落时的冲击力。
这些理论真的是闻所未闻,我自己上网查找了资料,发现情况果真如此。此时我不禁佩服起这位几百年前的作者,他竟然能预言出人类航空的未来,而且他的理论还如此得正确,大师的确是大师。
可是,书中也有不少漏洞,比如说过快的速度产生的摩一擦力会使铝制炮弹过热融化,在太空中人不可能像平常一样在地面生活等,但是这些漏洞仍不妨碍凡尔纳的这本书成为科幻书籍的经典。
现在,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我对天文知识很感兴趣,我希望以后能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太一一系中各个行星的运转情况,更希望中国能早日实验登月的梦想。
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篇五
你可曾想过,当在没有火箭,没有云在飞船的时候,人们对这广阔而又灿烂的星空时,会怎么想呢?是有自己的想象,说月球上有月兔与嫦娥。活着是一颗一颗的张衡一样,慢慢的数天上的星星。要不然就是如同从古到今的天文学家,观察着天空的奥秘。而在人类没有那些高科技的时候,又是怎样知道那美丽的月丘呢?《从地球到月球》这本书就是一本讲述了月球天体的书。
这本书是由著名的凡尔纳所写的,当时所在的年代,是没有一个个高科技来上月球的,可是作者却用他的奇思妙想和精确的数字展现了月球,而且与现代人们上了月球的景象与数字丝毫不差!说明了作者的文笔高差。这本书讲述了在南北战争过后,由于当时的一所枪炮俱乐部人员对枪炮没了研究的价值,所以整天无所事事,然而,俱乐部的主席巴比凯恩提出了制造一枚到月球的炮弹,让人类与月球有更好的联系,让地球更好的知道月球与外太空奇妙与神奇。这个惊人的举动,让当时的整个世界都欢呼了,世界上的人都在注意关心着,无数人对月球进行了解,于是,炮弹俱乐部的主席与几个资深的成员进行了探讨会议,谈论了用做炮弹的材质,重量大小等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法,参考了历来的大炮的火药外形结构的制作,最后,统一决定了空心炮弹的机构。经过无数次的波折与困难,终于造出了这枚举世无双的“载人炮弹”,主席巴比凯恩和米歇尔还有尼科尔船长登上了炮弹,乘着这枚炮弹开始人类首次的太空之旅。可是,他们并没有到达目的地,而是从月球的旁边擦肩而过,但是却被月球的引力吸住了,成了月球的一颗卫星。
英勇的三个人上了太空,永远的被天文学记录着,他们勇气和忠诚,他们这几位英雄用于拓展人类知识的领域,不畏艰险的飞向太空,成功的为人类开拓了新的奥秘!是的,生活之中的发现是无限奇妙的,只有你想的到,没有你做不到!未来,在新的世界里,人类会做到现在我们做不到的奇事。
小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著名的地理学家魏格纳所发现的大陆漂移说,他是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发现的,而我,就是因为这篇文章,而启发到了根据那些电影中的时光机,我一直在想:假如根据爱因斯坦的光速理论的话,人类如果利用那是不是可以发明出时光机呢?虽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做到,但是我相信,我信任,在我的未来,造福人类的时光机必会诞生的!
智慧万岁!
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从地球到月球》这本书具有科学的介绍也让我们明白了科学的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这是大炮发明家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准备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
巴比康、米歇尔·阿当和尼却尔船长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一日乘这颗炮弹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在离月球二千八百英里的地方绕月运行。
这三位冒险家的命运如何呢?据剑桥天文台的观测,只有两种可能,月球的引力征服了这颗炮弹,三位旅行家最后到达目的地;另一种可能是炮弹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永远环绕月球运行。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告诉我们科学的知识,也让我们知道怎样发明大炮……我看了这本书觉得我发现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学习,向学习有了解,长大后就无所作为。
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篇七
“轰”一个炮弹车厢载着三位英雄——巴比康、米歇尔、尼切尔飞向月球,因彗星影响,他们的车厢没有到达月球,只是像卫星般绕着月球转,在经历了种种历险后,他们终于返回地球。这是发生在《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书中的情节。本书讲了美国大炮俱乐部的会员为月球之旅所做的准备工作,以及三位主角的月球冒险历程。
书中有一位人物总是能引我哈哈大笑,那便是大炮俱乐部秘书j.t.马斯顿。这位正直的大炮发明家身残志坚,他的出场总是给月球旅行准备工作,增添生气和活力,大大咧咧风趣的言语,冒冒失失的行为总能给读者带来快乐,他的友爱、冒险、积极的精神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贯穿全文。吸引着我一口气读完整本书,回味无穷。
如果说吸引我的仅仅是那幽默的人物,大胆的想象,那就错了。小说涉及天文、地理的知识并非凭空想象,都是有科学依据的,绝不是信手拈来。这本书的作者是儒尔凡尔纳,是位法国作家,在十九世纪所写的科幻小说。在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都一一印证实现,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幻想小说家。如果说凡尔纳没有扎实的文笔,岂能写出如此吸引人的文章;如果说凡尔纳没有相应的`科普知识,岂能写出这本科幻小说。篇七: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是由两篇小说合而成的一本科幻小说,书中描述了作者以及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幻想。在作者的笔下,主人公是几位性鲜明、顽强不屈、敢于挑战的人物,他们组成了一个“炮弹俱乐部”,由于受战争的影响,他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特征——缺胳膊少腿,但是,虽然他们身体残疾,可他们一直还是直分坚定的,他们靠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水滴石穿的精神,穿越了地球的大气层,来到了神秘、浩瀚的宇宙。
其实,作者描述的人物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能够看到他们的影子。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远大的理想,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为心中的理想奠定基础。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总有一天,理想便会实现,即使实现不了,你也会发现在为实现这个理想的同时,你已经做了点点滴滴的小事,生活也因充实变得美丽。
同样,学习也是如此,你不断地阅读,就像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知识便在不知不觉中在你的大脑里一点一点地积累着,你的学习便能一点一点地提高,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总有一天,你能攀上人生的顶峰。
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篇八
其实这本书科幻小说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科幻了,但是我总是会从这本书上找出阿波罗登月的影子来。
美国的南北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一群以制造大炮为生的人们,一个“大炮俱乐部”陷入了无所事事的困境当中。这个俱乐部里面有好多残疾人……都是在战争中负伤的,他们恨不能再度挑起一场战争来,但是必然不可能了。
这项工作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是钱不是问题,因为这是人类的进步,所以不管捐多捐少,全世界都为之奉献了。作者在这里还小小地调侃了一下英国人的自大,说英国人嫉妒美国人,结果没有捐钱。
资金也到位了,计划也订好了。恰在此时,发来了一封来自法国的电报,一位法国的冒险家米歇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就是把炮弹做成空心的,他要乘坐炮弹登上月球。所有的人为这个新的提议兴奋不已,米歇尔很快来到了美国。
他发表了在美国的演说,结果会上有一个人与他针锋相对,质疑整个计划。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当然就是尼切尔了,因为尼切尔当众侮辱了巴比康,巴比康和他决定决斗。
为了举止这场悲剧的发生,米歇尔和俱乐部的秘书马斯顿来到了决斗地点,并让两个人停止决斗,米歇尔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提议:既然尼切尔不相信炮弹可以发射到月球上去,那么就请尼切尔一起乘坐炮弹来见证这一次的旅行。
尼切尔同意了,时间不多了,炮弹、火药等等都准备好了(这一段很刺激),地点定在了佛罗里达,为此德克萨斯非常非常地愤怒。那一天终于到来了,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了发射地点,见证这个历史的时刻。
我不得不说凡尔纳真的很会写啊,很诙谐啊(这样说很谐音哦)。情节紧张刺激,里面还有好多科学上的知识,而且绝对不是杜撰的,不禁让人钦佩他的学识之渊博。
最后总算天文台有了消息,炮弹不知为何偏离了轨道,没有到达月球,而是成为了一颗“月球”的卫星。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永远这样(那么炮弹中的人无疑就牺牲了,在食物和水都耗尽了之后〉,另一种是月球引力促使他们在月球上登陆。
我真怀疑凡尔纳真的到过月球,不然怎么可能会把月球描述得那么栩栩如生呢?真的就像你身临其境一样,尽管我明白在凡尔纳的时代连登月卫星都没有,甚至连月球的照片都没有。我不的不赞叹凡尔纳的科学素养,因为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阅读大量的专业著作才可以。
虽然他们没有降落到月球上去,但是带回了很多珍贵的资料。举国沸腾了。他们开始了全美国的巡游(真光荣啊),像英雄一样地被崇拜,说错了,他们的确是英雄啊。
最后,他们成立了一个星际交通公司,标志着人们对于未知的探索,远没有结束……。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战果”给我们当今的社会的带来很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