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大全12篇)
教案有助于教师提前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编写教案要注意教学环节的紧密衔接,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案编写和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克和1千克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教室里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想不想仔细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这些秤呢?
那好,就请你们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没见过,你能说出秤的名字吗?
谁能到前面来指着说说,你认识的那种秤的名字呀?
二、新授。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体的重量。
3、用用秤称的办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重量。
4、学习字母表示的方法。
5、体会1克有多重。在称量物品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称来称。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学会如何认识称。
6、引出千克这个重量单位。
那你们想想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多用在称量什么样的物体呢?
生:比较大的,重的物体上。
师:在生活中称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单位呢?
生:体重,大米......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说得真好,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并和他们交上了好朋友,他们邀请我们去开心游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学得开心玩的快乐!
第一个游戏:猜猜单位名称。
请你像老师这样说题,让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单位名称,大家快速的判断对错,然后请你继续出题找其他同学回答,要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师生互动)。
第二个游戏。
猜猜小组同学的体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计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报告单,
(师生互动)。
师:说说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实际测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两组)。
总结:同学们的估算能力是逐步从生活经验中培养,提高和积累来的,多用心你会估得越来越准确。
生:……。
三、总结。
我们共同度过了丰富而又有意义的40分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三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四
活动名称:认识图形(计算)。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和区别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活动内容: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小白兔告诉老师她的房子破了,请老师给她盖一间漂亮的新房子,你们看老师盖的新房子漂亮吗?小白兔对老师说谢谢。
2、出示图片,提问:
师:真漂亮的房子啊!你们看,老师把房子的大门盖成什么形状的啊?
师:真聪明!那这间房子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啊?
师:又猜对了,那我还想问问你们这间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啊?
活动反思:
在认识图形中,三角形、圆形,孩子能知道,正方形对孩子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都叫它方方宝宝。游戏中,由于准备了一份供孩子操作的材料,所以在孩子操作时显得比较拥挤。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法的反复朗读,学会三个元音字母的发音。
2、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由学生讲解领写的方法掌握三个单韵母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三个元音字母的发音,可以任意指读。
2、学会三个元音字母的笔顺以及笔画,并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1、分清三个元音字母发音是的口型,做到能根据口型判断读音。
3、能够正确解说三个元音字母的笔画以及笔顺。
三、教学准备。
1、挂图(aoe)或实物投影仪投影书上的插图。
2、多媒体课件(包括aoe的发音,书写方法等)。
3、字母卡片。
四、板书设计。
aoe的书写,笔顺及笔画,重要如a的一竖和e的一横用红笔描出。
五、作业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庆祝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ppt)出示。老师给它们带上小帽子,大家就可以认识它们了。指ppt这就是汉语拼音。从今天开始老师带着大家去认识这些字母宝宝,它们就是汉语拼音,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字,帮助我们说好普通话,还可以帮助我们读书,打电脑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去认识认识它们,和它们做朋友。
二、图片导入。
(一)o的学习。
1、挂图或者实物投影书第6页的插图。小朋友们,观察这幅图你们知道这是一天的什么时候吗?从哪里能看出?(早晨,有日出,有大公鸡)。
2、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那么你们知道大公鸡是怎么叫的吗?谁来学一学。(指名回答)。
3、同学们,如果我们把公鸡的叫声发的短一点就是我们要学的拼音字母o,出示字母卡片。跟老师一起读o,嘴巴圆圆ooo,指名读,小组塞读,再齐读。(正音,强调口型)。
4、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个o像什么。(像零,鸡蛋)那么你认识它了吗?齐读。
(二)学习e。
1、小朋友们,你们在图上仔细找找还有什么小动物,(鹅)那么小白鹅是怎么叫的呢?谁来试一试。出示图片e,小朋友们如果我们把小白鹅的叫声读的短点就是字母e,发音的时候嘴巴扁扁的,跟老师读e,嘴巴扁扁eee。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小朋友你会读了吗?指名读。
2、小朋友们真棒,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e像什么呢?(白鹅的翅膀)聪明的小朋友再找找它于我们学的o有什么不同。(e不是一个圆,它中间有一横,而且一横转弯的地方不封口)。
3,小朋友们的小眼睛真是雪亮的,还知道怎么读吗。e嘴巴扁扁eee。
(三)学习a。
1、小朋友发现了图上还有谁(阿姨和小朋友)我们见到阿姨打招呼要说(阿姨好)出示a,原来这个拼音的发音跟阿姨的阿很像呢,小朋友能试着读一读吗?(指名读)发a的时候嘴巴要张大,就像医生检查口腔时候嘴巴张大。跟老师读a,嘴巴张大aaa。齐读,分小组读,齐读。
3、这三个字母你都会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开火车读,我的火车就要开往哪开,往这开,齐读)。
二、aoe的写法。
1、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学习了读音,现在我们来写一写。
2、a先写半圆再写一竖,留个小尾巴。老师边讲边范写,学生书空。谁来学着老师说说并告诉大家怎么写。现在再书上第七页描红,看谁写的好。
3、而e老师也说了。中间有一横,右边不封口,教师范写学生书空,e只有一笔。描红。
三、小结。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字母,它们都是单韵母,跟老师读单韵母。嘴巴张大是什么(a)嘴巴圆圆的是(o)嘴巴扁扁的是(e),那么老师摆出口型,你们能猜出老师要发的音吗?(教师摆口型,学生猜)。
2,跟老师读a嘴巴张大aaa,o嘴巴圆圆ooo,e嘴巴扁扁eee。
三、作业。
1、请小朋友们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个爸爸妈妈看。明天老师再问大家,看哪位小朋友记得又快又好,不仅会读还会写。
2、请爸爸妈妈给小朋友做三张卡片,aoe下节课带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让学生认识四线三格,通过范写以及观察书本,让学生知道,aoe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2、通过观察发现,让学生认识汉语拼音的四声,对其中的a进行导读讲解,并让学生通过模仿找规律发现oe的四声发音方法。并能正确再四线三格中书写字母及声调符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四线三格,并找准aoe的位置。
3、读准aoe的四声,并会写声调符号。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探究oe四声的读法,以及在四线三格中书写字母及声调符号。
三、教学准备。
1、ppt(四声的读音,以及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
2、字母声调卡片。
3、直尺。
4、让学生自制卡片。
四、板书设计、
在黑板上画出四线三格,并在四线三格中范写aoe及其声调符号,声调符号用红色标注。
五、作业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介绍四线三格。
1、小朋友们,老师画的这幅图,数数有几条线,(四条)这就是四线三格,指出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拼音字母都写在这个四线三格里。
3、o跟a一样,写在中格,学生书空,并在自己本子上书写。
4、e一笔写玩,注意也写在四线三格的中格。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后在本子上书写,教师巡视指正。
三、四声的读法及写法、
1、小朋友们观察书上第七页,发现a带上了不同的帽子。数数有几个帽子(4)这就是a的四声。第一个,带平顶冒的是第一声读(跟读齐读)第二个带向上帽子的是第二声(跟读齐读),第三个带拐弯帽子的是第三声(跟读齐读),第四个带向下帽子的是第四声(跟读齐读)。(注意读时用手指标明声调方向)。
2、自由读一读,谁来试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4、谁来试试e的四声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5、谁能把这三个字母的四声一起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
6、小朋友们会在四线三格中书写aoe了,也会读aoe的四声了,那么你么知道aoe的四个小帽子应在写在四线三格的什么地方吗?(指名说,上格)并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后,在自己本子上书写。
四、小结作业。
今天同学们非常棒,不仅学会了读aoe的四声还会写了,真是非常聪明。我们下节课再去认识位新的字母朋友,同学们回去要复习今天学的只是,还要预习,跟老师读预习,什么叫预习呢(指名,预先学习,位下节课做好准备)。
注;红色标记为ppt制作内容。
教学反思;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学内容:北京市21世纪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61——63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测量活动中,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五、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各种实物。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都玩过跷跷板吧?如果老师和明明玩跷跷板,会怎样呢?为什么?
3、感受身边物体的质量。
拿出包装大小相似的一袋盐和一袋薯片,分别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认识计量工具“秤”。
(2)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课件演示:台秤、电子秤、杆秤、盘秤、弹簧秤、健康秤)。
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2)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板书课题)。“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对于学生提到的“斤”、“两”,告诉学生是我们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说法。)。
3、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1)我们每组桌上都有一袋盐,请把它放在秤上称一称,看看这袋盐的质量是多少?
(2)每个同学把这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3)请各组称出1千克的苹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一千克?
4、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1)每个同学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很轻)一般,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用天平称。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质量,并汇报称得的结果。
(4)把1克重的2分硬币拿在手中再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换只手再掂一掂。
(5)用天平称出1克瓜子,看看有多少粒。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7)再掂一掂100克的薯片大约有多重,500克的饼干大约有多重。
5、千克与克的关系。
(1)谁愿意把你们手中的100克的薯片借老师用用?(向学生借100克的薯片,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边借边数,借了多少克。)。
(3)小结、板书:1千克(kg)=1000克(g)。
(三)、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1、分别称出1千克的毛线和1千克的钉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要知道物品的质量,不能仅凭它的外观、用处去判断,而要实际去称一称。)。
2、先估计物品的质量,再称一称,填入表中。(表略)。
3、小组活动。课下称出本组同学的体重,填入表中,并提出问题。(表略)。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七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课时安排: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60—70=504×=7×4—5=5×700=。
52+48=7×500=78—49=。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3、动手试一试。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四、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八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oe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aoe。
二、教学重点。
学会aoe3个单韵母,认识声调符号。
三、教学时数:2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看图讲故事,激发兴趣。
(二)学习aoe。
1、看图说话,小女孩在做什么?
2、教师示范发音a,边读边讲发音方法。
3、引导学生看图和a,说说发现了什么?
4、教学儿歌: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
5、学生互相练习,开火车读。
(三)指导书写。
1、认识四线格。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aoe的笔画笔顺及占格位置。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四)学习声调。
1、看图观察,小汽车的走势,配合手势学习。
2、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联系aoe的四声。
(1)按顺序读。
(2)变序读。
(3)二三声对比读。
4、请小老师教读,小组比赛读。
5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aoe组词。
(五)拓展练习。
1、读儿歌。
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2、跟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阿姨好!
啊,你说什么?
啊!多么可爱的小鸟!]。
噢!原来是他。
哦,我明白了!
额额头!蛾飞蛾!
恶恶心,饿,饿了。
3、游戏:找朋友。
学生戴着字母头饰上台,介绍自己:我是a,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小朋友回答,a,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师出示a的挂图,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学生回答。
问:1、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应回答出:图上有一位医生和一位小女孩,医生在给小女孩检查嗓子。)。
2、医生给小女孩检查嗓子,小女孩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借啊的音,学习字母a的读音)。
讲:这个“啊”字的读音就是字母a的音,发音时要把嘴张开张大发a的音(舌头不动)。
教师范读a。
学生学读a。
(教师要注意学生齐读后,多叫几名同学独立读a,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教师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小女孩的头形和头后梳着的小辫子,以配合字母a的形进行教学。
问:1、图上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
2、她头后边梳着什么样的小辫子?
3、比较一下“a”和这些图形哪里很像呢?
教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三)认识汉语拼音本的四线三格指导写字母。
讲:a的两笔要连起来写占中格,边写边念下面的儿歌:
先写左半圆,竖弯在右边。
(书写时要注意:写左半圆时一定要在第二条线的下边一点起笔,然后从右向左画多半个圆,最后连写竖右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写1―2个字母。
课中休息:
儿歌表演: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配合动作:两手比成圆形,然后同时向右甩手成羊角辫样,后半句用拍手动作。
二、学习字母o。
(一)教师出示o的挂图,学生观察后提问。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公鸡喔喔啼,“喔”的音拖长些就是o,发音时把嘴唇收拢成圆形。
教师范读o。
学生学读o让学生把嘴张圆,舌头不动发“o”。(教师要注意,这个字母的音不易读准,要多叫几位学生读,一定要把音读圆。)。
(二)学写字母o。
请同学们看一看,字母o的形同图上什么地方很像,借公鸡叫的口形来帮助记忆o的形。
教儿歌: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啼叫ooo。
(三)指导书写。
讲:o的笔顺是从上起笔一笔写成占中格。
学生学写1―2个字母。
三、学习字母e。
(一)教师出示e的挂图,学生观察图中的白鹅,借鹅的音学习e。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讲:把“鹅”的音平读就是e,读时嘴是扁的,嘴角向两边拉,露出牙齿。
教师范读e。
学生学读e。
(二)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写的e像图上的哪一部分?讲:河水中“鹅”的倒影与字母e很相像。
教儿歌: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像个e。
(三)指导书写。
讲:e的笔顺是一笔连写先内后外,占中格。
(学生写字母一定要从中格的中间起笔,这样写出的字母上下才能均称。)。
学生学写1―2个字母。
四、巩固练习。
1、看黑板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练习如齐读、抽读、个人读等)。
3、看书(认识一下本节课所讲内容在哪一页,字母的规范写法在什么地方)。
文档为doc格式。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十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不足:
一、特点。
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理念新,教学中紧紧围绕这种新的教学思想,使用了实物,多媒体等辅助设施对教学加以协助。另外,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此外,学生在用手掂,比一比、找一找、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逐步理解克和千克以及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中始终把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克和千克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应用,所以设计了大量的强化练习,当堂学习、当堂消化。
二、不足的地方。
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各种秤的认识只局限在图上,学生所带食物少,演示克和千克的称重不够充分学生体会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所以这不够深入细致。师生配合不够流畅,不够默契。今后教学中,注重课前准备充分想到教学的各种环节,做到尽善尽美。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主题挂图,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准备一些重1千克的物体,如1袋重1千克的盐,准备两袋各重500克的砂糖。准备一些常用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等。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图)说一说:哪个轻,哪个重?第一组:一个西瓜和一个气球。第二组:一只松鼠和一只黑熊。
生答:气球轻,西瓜重;黑熊重,松鼠轻。
2、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形成观念。
1、出示主题挂图,引出质量单位。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答:一盒饼干110克,一桶豆油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千克的认识。
(2)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4)认识各种秤。
(5)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6)估计一叠本子的质量。
3、克的认识。
(1)你们知道1克有多重吗?出示三样物品,猜测哪样东西的质量是1克。
用天平验证。
(3)感受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
(4)估计数学书的质量。
4、1千克=1000克的教学。
(1)猜一猜,你觉得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使用盘秤验证。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5、课中小结:
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0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二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一些自然感知认识和书本上的初步了解上,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初步掌握学习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名称,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周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一些模糊印象和具体教学用具,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由易到难、先具体后抽象的教学程序,大量运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来让学生去……感知,用眼睛去……观察,用学具尺子……量一量,用长、正方形画片……折一折,同桌……互相议一议等方法进行全面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与技能。
[设计一]: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他是谁”的游戏。
教师描述某生的外貌特征,学生猜。
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对呀,这就是他的特征,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轻松自然地导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况投入到整堂课中,同时对“特征”有了客观形象的理解。
[设计二]: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猜测:小朋友,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长方形,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猜测:四个角都是直角;横着的边相等,竖着的边也相等;……。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推理能力方面要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数学思考方面要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所以这课我运用了这样的想法,把数学猜想这种理念用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有效地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设计三]:让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边的名称的时候?我这样设计:我们每个人多有自己的名字,长方形、正方形边也有名字,你能在书中59页找到并告诉同学他们的名称。
学生回答: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设计意图]:课本是我们进行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主要依据,数学课本不仅向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练习题,更重要的是有完整准确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叙述,典型例题的规范化解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现在的问题是,多数的学生与老师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做题,两者都根本忽略了阅读的作用!我以为在学习新课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书本是我们很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先猜一猜,并自己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自然过度、水到渠成。
听了陶校长和俞老师的点评后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错: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验证长方形特征这一环节。我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去想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
2.在学生进行正方形的特征这个环节。一个学生,他按照自己思路想正方形的边多一模一样的,4个直角多是直角,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而是希望学生的回答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以后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时,还要注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不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互相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