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音乐教学反思(模板11篇)
人生总结是人们对自己一生经历和成长的概括和反思。在写总结时要突出重点,对于重要的事项和成绩要进行重点阐述。为了帮助大家写好总结,我特意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学反思篇一
使用介绍: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设有“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传统”、“音乐的圣殿”、“新年音乐会”、“学习讨论”这几个栏目。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为《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教学而制作的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路。
首先,整合网络资源,打破时空局限“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维也纳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是音乐的摇篮,是音乐的城市,更是音乐的圣殿。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时空的局限使得他们对维也纳和音乐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了解的并不深。更无从谈起要他们去理解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打开我所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主页,学生通过网站的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传统、音乐的圣殿这几个栏目便可对维也纳有初步的了解。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它是维也纳的地理、人文、历史等大量信息的整合。通过它能够拉近学生和维也纳的距离。
其次.借助网络优势,加深理解感悟专题网站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图象鲜明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直观、新奇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事物的美。教学中,抓住兴奋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创设感悟美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自查资料,同桌讨论,领悟到之所以称维也纳为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圣殿的原由。当教师显示维也纳的雕塑时,雕塑的形象使学生仿佛一下子来到了维也纳,学生在想象中,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到了文章蕴涵的美感。
最后,发挥网络交互,引导自主学习专题学习网站提供了几种学习的起点和多条学习的路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时让学生自愿组合学习小组就音乐的'摇篮,音乐的城市,音乐的传统,音乐的圣殿进行考察,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爱好的栏目进入,最后作汇报交流。这样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信息的地位,转变到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位置上来,学生兴趣极高。
同时网站还提供了留言簿,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另外网站还提供了搜索和资源站点的链接,使学生能够走出专题学习网站,拓展了教学空间。
当然,由于能力的局限,网站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弥补不足。
音乐教学反思篇二
音的强弱是国家课改教材音乐第二册的内容,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三块。第一块:敲一敲,感受强弱;第二块:找一找,探究强弱;第三块:唱一唱,表现强弱,在第三块中,我这样做:
“同学们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强弱的声音?”
(学生寻找,然后举手发言)
“那我们能不能用具体发出强弱的声音呢?”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生一起探究能使身体发出强弱的声音方式)
“让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拍一拍,敲一敲,有哪些不同的强弱声音,找的时候,可以与同学合作。”
(学生寻找,拍拍,敲敲)
鲁迅曾说:“纸上得来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建构主义也告诉我们: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有得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得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表现――探究――体会音得强弱,特别是上述描述的环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探究中,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在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在不断反思。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收获。
音乐教学反思篇三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3、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4、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本课的歌曲比较的简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的轻松,第一首歌的节奏和歌词学生掌握起来有点困难,教师要多加指点和练习。本课的聆听曲目《杜鹃圆舞曲》是手风琴演奏的,不是很好听,可以让学生聆听钢琴演奏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学唱歌曲《布谷》
3、律动《布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通过图形谱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学习旋律线。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布谷》。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随音乐拍手:(节拍练习)歌曲《布谷》旋律熟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从布谷鸟的认识导入:布谷鸟在我地区俗称为“宝宝看花”)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谱;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布谷》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4.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受,同时与《布谷》比较旋律相同的地方。
3)复听:自由活动: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画图、动作、用节奏乐器伴奏)都可。教师加以指点。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后反思:本课我觉得成功之处就是,最大的程度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小燕子》
2、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3、歌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小燕子》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复听:自由活动: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再分组表演。)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2.小练习: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
1)猜迷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生视谱;
2)模仿下雨练习:教师:滴答滴答,学生接:沙沙沙
3)谈话:种子与发芽的关系……点出“春天”
4)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5)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注意沙沙沙处的唱法要轻些)
6)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课后反思:通过自编游戏表演了歌曲《小雨沙沙》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学反思篇四
这一课我拟订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下蛋啰》,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趣味”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让学生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体现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该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一理念,在本课的导入中,我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做了个“节奏”游戏,将本课中的难点节奏型作为突破点,让学生直接模仿gegegegedagegegegedagedagedagegeda。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歌曲的内容,学习歌曲《下蛋啰》。轻松地导入到本课。
听,是感知与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所以在课堂中,必须让孩子听,但在本课的教习过程中,我设计的“听”的环节少了,分层次有目的的让学生听,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这一效果没有达。在这节课,我用听唱法让学生小声模唱歌曲,在教习过程中,让学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唱,不同层次的唱,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歌曲的演唱,包括情感,包括语气。
在创编活动中,我启发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大胆创编,我还制作了一些大母鸡的头饰,找一些学生带着头饰到台前表演,老师也参与其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到台前表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师生共同融入到音乐的快乐之中。
这节课学生学会了歌曲,学会了给歌曲创编动作并表演,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愉快地学习,在听、唱、演中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但也注意音乐知识的渗透,我在这节课中渗透的较少,在教歌过程中,比较枯燥,乏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注意,既打破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枯燥,也要打破学生学习歌曲时的乏味,也达到音乐知识的掌握和有趣的学习歌曲演唱歌曲,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更成功!
音乐教学反思篇五
1、成了游戏教学,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学一开始,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做拍手游戏,学生们从小就会玩拍手游戏,从一拍到十,一边拍一边数,和打花巴掌游戏很像。学生的兴趣自然很高,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做了铺垫。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做的游戏和北京小朋友做的游戏作对比,北京小朋友做的游戏有什么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说、唱、想等多项活动来学习歌曲,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我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我尽量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唱一首歌,而是在这一堂课中成为创造表现的主人,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美,不仅要用眼睛、用耳朵、用身体动作,更要用心灵去体会。
2、在歌曲《小红帽》教学时,我设计了给歌曲作情境表演的教学环节。但在表演时,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班里音乐成绩好的同学总是抢着做“主角”,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学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可他们的小眼睛里分明流露出无限的向往……这样就使得活动失去了平衡。我灵机一动,出示了两幅画,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一幅画更形象?学生们说:“第一幅好画得好。”我故意问为什么,学生说:“第一幅画有房子、花、草、树、小鸟等等,看上去更漂亮;而第二幅画只有小红帽、大灰狼和外婆,很单调。”我说:“对了,加上花、树、草、小鸟等这些‘配角’,我们的表演就显得更加生动了。我们班不是还有一些小朋友没加入我们的‘森林王国’里来吗,你们愿意让森林变得更生动、有趣吗?”小朋友们乐了,情绪很激动,都说愿意!这下,许多表演能力强的小朋友主动去帮助那些不善言表的小朋友,帮他们设计树、房子、小草的造型。随着音乐的流动,小朋友们都沉浸在各自的角色之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想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灵活的应变能力非常重要的,它能让我们成功地扭转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教育,需要我们爱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需要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有这样一件事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学生只要受到老师的重视,受到老师的关心,他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年级孩子跳舞是本学期才开始的,由于时间和能力的关系,和二、三年级的学生比较起来肯定是要稍微差一些。还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而提前退出训练场。而其中有一位学生长得特别可爱,原本也是个要放弃的孩子,因为她觉得训练实在太苦,于是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她动作,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她,让她当小老师,把动作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还让她跳主角。可以看出,孩子的兴趣正一点一点地攀升,现在每次训练她都很积极地参加,因为我想她可以从舞蹈训练场上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赞扬。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把这种关注放进去,关注每一位孩子,即使这节课他没什么突出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发扬他们的闪光点。
4、有这样一种设想:以往的音乐测试太过于注重形式,让一些学生认为,音乐课只要唱好几首歌,不用学习音乐知识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想这样的考试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我们可以将考试形式变化一下,如果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音乐测试,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歌曲演唱:利用卡拉ok进行演唱。要求每人选一首最热爱、最熟悉的歌曲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唱。
2、自由表演:
(1)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可选所学课本中的内容,跳一段舞蹈;
(2)自编自演;
3、聆听:
(1)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并说说自己的心情;
(2)边听歌曲边凭感觉打节拍。
4、器乐:
(1)选出几种打击乐器,让若干学生自由组合为歌唱的学生打节奏。
(2)学器乐的学生,可单独演奏乐曲。以上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测试,有力地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参与,考出了学生平时真正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学生们不再追究自己分数多少,而是着重自己参与的内容。
音乐教学反思篇六
最近发现,自己在上大学时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唱歌,声音浑厚,有穿透力。而一旦自己当了老师,来教自己的学生唱歌时就不用方法了,歌声苍白无力,不能感染学生。声音不好听,歌词再好,学生也不愿意学。整个音乐课堂就会显得没有一点生气,枯燥而无味,把音乐课的特色给淹没了。但在音乐课本中很多歌曲用民歌方法唱很不舒服,这也是事实。所以我想我们音乐老师应该用有方法的通俗唱法来进行教学,然后全身心去演唱,这样声音好听了,学生觉得好听了,才会愿意去学。
音乐擂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虽不是一种能力,但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动力。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大多思维活跃、喜爱表现的心理,音乐擂台不失为一种“激趣”的有效手段。
(1)在音乐擂台上学生可采取按学号轮流表演的形式,自由组合表演队伍,人数不限;
(2)要求从严,评比从宽。要求节目能较好地表现情感,或唱、或舞、或奏,形式要多样化。对集体节目和进步较大的同学评比可放宽。
(3)总结及时。每次表演完老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先让学生自评或者互评,教师的总结语言注意亲切自然,简洁精练,并带有启发性。
(4)措施得力,保持兴趣。凡参加展示的同学在表演后,都要进行民主投票,超过半数同学认同的可以登“小小音乐家”表扬榜。音乐课上的“闪亮登场”我已经进行了两年,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大大促进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并且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了视野,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被学生带进了课堂。
音乐教学反思篇七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几年的教学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音乐教学反思篇八
很感谢市教育局组织了这次高中音乐优质课竞赛大型教学活动,让我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课程理念得以进一步革新,教育教学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回顾备课、上课,尤其是对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处理,我觉得《中国通俗音乐》这节高一年级新授课总体上是成功的。本课中特别是如下几点做法,科学、合理、有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值得我去坚持和发展。具体如下:
1、本课中,能根据高中音乐课标要求,依据高中生的身心特征,在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下,准确确立了本课“三标”,确立了合适的教学容量,积极引导学生在聆听经典通俗歌曲、感受中国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一做法符合课程标准对“音乐鉴赏”模块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要求,符合高中音乐鉴赏有效课堂教学的要求,是今后要坚持的。
2、摆正了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凸显了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体验”这一教学方式的主体地位。这也就决定了老师不是“红花”,学生才是“红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本课中,老师通过精选通俗歌曲、提供相关作品的背景材料、powerpoint展示、辅助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等等给予适度的引导;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则留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嘴去说、用自己的脑去思考,形成对通俗音乐的感受、感悟。一节课下来,学生从不肯说到积极开展合作交流、讨论、发表见解,从不唱到轻声唱,直到最后上台进行“我歌我show”,充分说明了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对本课内容的直接审美感受和体验。这也启示我们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不可以教师一言堂,感觉从头至尾讲得很精彩,忘了学生;更不可以将课堂演变成教师本人才艺展示的舞台,“全抢了镜头”。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3、本课积极迎合了新课程对学习方式变革的要求,以“问题”贯穿教学各环节,听、析相融,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授其“鱼”,又授其“渔”。课堂上学生们对“周杰伦及周杰伦的歌”的精彩评价,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些语言是如此地发自内心,是那样地充满真诚,既有学生对通俗歌曲的感悟,又显示出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价值取向。与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益相比,那种教师试图诠释音乐、以教师的体验取代学生体验的“我讲你听”的课堂是远不可及的。我想,搭建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课堂全过程,表达个人的情智,是体现高中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所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4、通俗音乐是我国当今社会音乐百花园中一个最具群众性的品种,更受到我们广大高中学生的喜爱。但通俗音乐同时也表现出了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特点。这就给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引导高中生正确鉴赏中国通俗音乐?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学生的个体行为。本课中我既没有回避学生的思想,也没有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学生,而是在课行将结束之时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口头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同时,我也作为一份子,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去,在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循循善诱,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支撑。这一做法,已跳出“标准答案”、“唯一答案”的禁锢,允许学生求异思维的存在,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是我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的重大革新。
一堂《中国通俗音乐》鉴赏课,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例如,如何解决好必要的音乐鉴赏探究与有限课堂时间的矛盾;如何提高大型公开课的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们较短时间内适应环境,迅速进入正常学习状态……这都成了我的新课题。
这次活动留给我的是美的回忆,也更激励我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探索,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有贡献的高中音乐专职教师。
音乐教学反思篇九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反思《学期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二》。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音乐教学反思篇十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始终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合理运用课件教学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联想————认知————理解”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崭新的教学思想,降低学习难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1、创设情境,激趣地导入。
2、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独唱,小组唱,对唱,分角色唱使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表现音乐。
3、积极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表现进行评价。
4、合理运用了愉快教学法。
1、提问的面还不够宽,应该尽量鼓励更多的孩子的思维行动起来。
2、在教学的调控上不够灵活,教育的机智还有待提高。
音乐教学反思篇十一
《瑶族舞曲》是五年级音乐的一节欣赏课。本课以创设情境、聆听感受、创造表现的模式设计教学环节,以聆听、感受《瑶族舞曲》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特点为教学重点。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收获:首先,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设计了切实可行,符合实际且细化的教学目标,因而获得了良好、有效的教学效果。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获得音乐感受和知识。另外,我注重细节的设计,包括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的引导语言,音频的效果,课件的设计等,这些细节都是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而服务的。再次,这节课遵循了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始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如,聆听方式有分段聆听,也有完整聆听。在聆听过程中设计了随音乐律动、哼唱主题旋律、打节奏为音乐伴奏、对比音乐要素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能透彻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本课中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有:
第一,体验式音乐学习法。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都通过唱旋律、打节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
第二,比较式音乐学习法。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本课的欣赏环节中,我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四个主题在节拍、节奏、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的异同。在欣赏完四个主题后,还通表格列举各主题的异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梳理音乐思路。
本课教有特色的两个教学环节:
一是,导入部分。导入环节采用了音乐热身的方式,选择了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新唱版),请学生跟随音乐律动起来。这首少数民族歌曲学生比较熟悉,能创设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情境。同时,新编版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是学生所喜欢的,于是我设计了跟随音乐节奏律动的活动,通过不断变化敲击方式和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个导入方式我第一次尝试,觉得教学效果不错,可以运用在日常教学中,成为每节音乐课的固定环节,从一点一滴让学生养成听音乐律动的习惯,培养他们的乐感。
二是,拓展部分。本课的拓展环节设计为学生对所学作品的创编活动。学生在熟悉作品音乐主题,获得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并且用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又展示了学生个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学生能积极参与创编,并有较好的成功展示,这有懒于平时音乐语汇的积累和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完整欣赏作品时,设计的学生活动太多,以至于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聆听音乐,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和美感。这个环节可以修改为,学生聆听音乐,教师用板书写出出现的主题,而后由学生总结作品的曲式结构。
第二,聆听音乐想象音乐场景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在完整聆听时既要求学生听辩主题,又要求学生想象场景,多数学生无法做到一心多用。因此,可以考虑把这个环节改为在欣赏每个主题后,学生用语言描述想象的音乐场景。
第三,《瑶族舞曲》共有四个主题,本节课完整欣赏了这四个主题,因此教学内容可能有些多。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侧重欣赏a、b两个主题,或者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有待尝试。第四,在创编活动中还可以让更多学生展示、表现,学生的参与面应更广些。如能再加入简单的打击乐器,可以使音乐活动更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