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范文(17篇)
总结不仅仅是对成绩或者经历的简单罗列,更是对其中的经验和启示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健康饮食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一
1.增进师生间感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无私地情感投入,将会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及同学间的合作,可以更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进而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自身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情感认知能力。
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功用就是通过教师情感的投入,影响、丰富小学的情感内容,并引导学生对于情感与认知间的关系,进而塑造学生自身的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人生态度。
1.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执行者,其自身素质是决定情感教学效用的重要因素。这不仅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现阶段的小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内心中希望与人交流、交很多的朋友,但是缺少有效、正确的表达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态,做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培养自身在学生中的信任度,进而实现有依据的、针对性的情感教育。
2.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由情境教学的定义可得,小学语文中情感教学可行度最高的方式,就是通过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绝对的教学主体,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即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学,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情感成长。
情感教学情境是指结合教学内容设定特定的情境,这个情境包含着教师想表达的情感内容。教师依托这种特殊情境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引起学生与教学情感的共鸣,通过这种共鸣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这种情感的认知,最终由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
3.实施合理的评价标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故而在对一些情感的理解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偏差。学生产生错误的情感认知,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是正常且可接受的现象,对此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性,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理解偏差入手,通过实例讲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正在讲解《乌鸦喝水》一课。《乌鸦喝水》主要表达的是,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学会变通,灵活运用已有资源,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乌鸦为什么不能到别的地方喝水,为什么一定要喝瓶子里的水?”的疑问,这是由于学生对故事所设定情境不清而导致的。教师在教学时不应直接否认学生的想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对故事情境进行适当的扩展,进而对学生提问:如果瓶子周围存在其他水源或没有石子时,乌鸦的正确做法又是什么呢?这样即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性、发散性思维,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更多的教育职能,其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进而塑造学生自身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出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实施科学的评价标准,通过这些实际措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二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结合体,具有以人类的积极文化对学生个体教育感化之功能.它通过语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心理过程等去感化教育学生,使学生探索真、崇尚善、追求美,达到净化灵魂、升华情感、完善人格的作用,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李会霞作者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中石殿小学,050400刊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cunkeji年,卷(期):2010“”(6)分类号:g63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三
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工程,为把我校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推向深入,不断提升教师道德素质,根据区教委[]14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道德教育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方面,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着力提高广大师生的文明道德素质,为办好我校人民满意教育提供道德支撑、精神动力和人文环境。
二、主要内容。
1、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专项教育治理活动的首要环节,集中开展诚实守信和讲究公德教育。在学校建立道德讲堂,多渠道多层次多手段开展诚信教育和公德教育,使广大师生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维护者、践行者,规划方案《道德教育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走进学校,举办道德讲座。组织参与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争当雷锋精神传人、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和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使师生反躬自省、修身律己,践行道德规范。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以打造书香校园,扎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开展入队、入党宣誓、以及各种形式的重礼节、讲礼貌、告别不文明言行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礼仪公德意识,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要把道德教育作为提升学校师生思想作风的重要途径,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反馈至局办公室。
2、精心组织。要把道德教育与学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搭建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吸引全校师生参与,实现全覆盖。
3、营造氛围。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信息报道等,开设道德建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荣誉观等,大力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倡导道德风尚,优化道德环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四
课堂的教学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方式之一,在一堂课开讲的时候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感,深深地吸引他们,使他们跟着老师铺设的情感基调,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堂,主动学习。
二、教学内容。
每一篇语文的课文都是蕴含着作者的情感的,课文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在课文之中知道什么是善恶美丑,每篇文章,作者都会把情感通过物象或者特定的人物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认识课文中的各种形象,自己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随着情节的推入,学生跟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同喜同悲,深刻感受文章的内在韵味。
三、联想想象。
学语文就要学会感悟,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品读和深刻的'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浮现出文章描绘的画面,抽象的文字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具体的画面,充分体味“景”中之“情”。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联想最为丰富的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联想,尤其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这类文章,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设备,自己进行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多媒体设备放着适合文章基调的音乐,学生很快就会融入其中,感受文章中的“情”,欣赏其中的“景”。
四、关键句分析。
文章中的各个句子构建了文章的景,抒发了作者的“情”,多数的句子用于描景,几个关键的句子用来“传情”,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传递情感的句子,有的时候表达情感的句子是直接抒情,有的句子是在描写景的时候把情寓于景中,有的则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表现自己的情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准确把握其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深意。
综上分析,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应该从文章的导语开始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文章的基调,紧扣文章内容,分析带感情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参考文献: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五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作品是文质兼美的素材,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美感,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要依托于语文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将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浅谈如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处于认知的形象阶段,而对于文中所表现的情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情感的把握、文本的理解。如文章所描述的科学家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革命战士不屈不挠、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等,都是通过文字来表述,教师如果不重视教材的挖掘,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述,并不能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这样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文本,积极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这些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情感用音乐来渲染、用画面来烘托,这样更能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饱含激情,展开主动学习。
如在学习《钱塘江大潮》这一课时,由于大多学生并没有亲自前往观察过,并没有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图文声像功能,来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将大潮的壮丽呈现于学生眼前,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冲击与震撼,从而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文本的学习,更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深入品析,引导体味情感。
正所谓披文以入情,我们不仅要在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要让学生的情感延续,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字词句段的赏析,来深入地体味情感,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句、关键句与重点语句,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透过文字来达到深层次的理解,以带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词来形容桂林山与水的特点,水之静、清、绿,山之奇、秀、险,虽是几个字,但是却能生动而形象地展现其壮丽与优美,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入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在深入的品析中来走进作者所描绘的优美景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查字典本站[]。
三、感情朗读,引领体会情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阅读的重要目标,这也是让学生体会情感、提升情感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有感情的朗读既是信息的输出,又是一种信息的输入,学生可以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来体会文章的情感,从而转化为自身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要变讲读为学生的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读、思、议、想结合起来,多一些思考,少一些讲解,以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在富有感情的朗读中引领学生体会情感。
如《桂林山水》,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切身感受桂林山水的壮丽与秀美,从而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肤浅的文字层面上升为深层的情感体会。这样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能促进学生深入地掌握语言,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写作水平、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情感教育也是如此,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这远远不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与教材所能够达成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在立足课堂教学,在搞好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开辟更为宽广的阅读空间,带领学生冲破教材、教参的牢笼,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与横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更能让学生在比较与对比、想象与联想中来加深情感体验,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如学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来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文章,让学生来深刻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与情感。需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的主体依旧是学生,但并不是与教师无关,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要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的书籍,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体现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这既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提升,又是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做好检查与督促作用,以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
总之,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更能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能力,深入把握教材,灵活驾驭课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达到语文学科在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提升学生思想品质方面的功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六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情感的教育,需要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形式。
“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语),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与评价,可以克服学生低级情绪和消极情绪,培养学生高级情感和积极情感,可以优化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
可以塑造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美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情感;课堂体验;感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七
摘要:鉴于现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的死记硬背和一知半解的现象,“诗性化”教育的概念由此提出,它专注于学生对课文中诗意的理解,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性化性格。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这种教育理念是我们在学生的小学阶段必须要重视的。
也正因为如此,诗性化的教育对语文教师也有严格的要求――既要有一颗感性的心,又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同时,诗性化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更加注重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诗性化”教育;教师素质;课堂硬件;课后作业。
一、“诗性化”教育理念的提出。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根本之处在于它的人文性质,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读和探究,培养和塑造出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
这种人文性质涉及人的生活态度、道德情操,以至格调品味和人格修养等各个方面,它可以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性情,影响学生的未来,同样也关系到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1]。
人文性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与语文学科相比拟的,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我们的语文教育也确实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但效果如何却令人忧虑。
例如,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时,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这种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不容易与文章中的人物产生感情的共鸣,体会不到文中人物李大钊的沉着,勇敢,从容等精神,也就无法培养这种文化素养。
古诗词,因为其中蕴藏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和思想道德精髓,不仅语言优美凝练,意境也特别深远悠长,而经历了千百年的洗礼和筛选,能够留存下来的经典篇章堪称至善至美,能够选进教材的则更加百里挑一,因此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
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是怎样的呢?大多数孩子对古诗词的背诵还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对于诗词的意思尚且一知半解甚至懵懂无知,更不用说对诗词里优美意境和动人情感的理解了。
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把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学作品讲解得生动、富有感染力且易于理解,学生也就无法领会其中的真味,教学也就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学生。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童年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十分活跃,这一点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
成年人由于多年习得的经验和习惯,对世界的看法已经成形,思想容易僵化,除非有意锻炼,否则很难有思维的突破。
而孩子由于生活阅历少,思维方式不固定,反而更加活泼新颖。
邹静之先生认为:“孩子是天生的诗人。”杜威也认为,教育如果不能与儿童活动相一致,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2]。
因此,我们必须用孩子的方式,也就是用孩子的“诗性”的特点来教语文。
这一点也符合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发展进程与个体的发展进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人类的童年时期――原始社会以及奴隶社会时期,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也就是最初的文学样式即诗歌;中国古代也有“诗言志”“诗缘情”之说。
可见,诗歌是最能够直抵人心的东西。
因此,“诗性化”的教育理念更能够对学生有所触动,也更有效。
二、“诗性化”教育的概念。
“诗意”,原指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后用来泛指像诗歌一样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并带有强烈抒情意味的意境。
正所谓“诗情画意”,诗歌与绘画一样,都能为人们营造唯美的境界和让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心感受。
纵览小学语文课本中,凡是富有人文精神的课文以及古典文学(包括古诗词、古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的篇目等,都无不充满着这种诗意。
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秋天的童话图画》、《清澈的湖水》,小学三年级课文《七颗钻石》、《在金色的海滩上》,以及古诗《咏柳》、《春日》和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
这些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优美的意境和诚挚的感情,应该被我们从字面挖掘出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课本中的诗意用有效的方式解读好,教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的诗意。
这就是我所说的“诗意化”教育。
三、诗性化特征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要让学生融入诗意的氛围,教师这个课堂的主宰者才是关键,也就是说,只有教师自己是诗性的,才能解读蕴含在课文中的诗意,也才能让学生体会。
那么,诗性化教育对教师有怎样的要求呢?
1.感性。
所谓“感性”,原指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于“理性”。
按西方的说法,感性是与理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初阶段。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感,动人心也”[2],“感”是外界事物的触动所引起的内心的波澜。
“善感”则是善于被事物所触动。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不高,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他们都无法尽力感知,也缺乏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和细心,因此,语文教师则更应该是感性的,教师只有善于被外物所感染,才能尽可能地抓住事物传达出来的信息,也才能尽可能传达给学生,代替学生来感知生活,为学生做出表率,才能培养出感性的学生,对于以后学生理性认识的培养也极为有利。
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友人,表达依恋之情的诗篇。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只有十岁左右,自然领会不了好友远去、离愁断肠的情感,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留心生活,积极感悟,用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触启发学生的情感,再联系学生们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既好理解,也让学生体会了中国古典文化的诗意精髓。
2.有效的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敏锐的感悟力也就是“感性”,更应该要把这样的感触用最有效的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学生。
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应该有三个特点:
第一,浅显易懂。
小学生处在最基础的学习期间,因此语言肯定不会很深奥,但是也不应该是口语,应该是要在其学习水平之上一点,容易理解也便于学习。
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可贵的沉默》一文,讲的是教师启发学生孝敬回报父母的故事,这其中蕴含着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这种感情的诗意抒发是浑厚的,但更应该是直白易懂的。
所以在讲解的时候,教师应该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讲解什么是中国的孝道,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
第二,优美生动。
为了展现课文优美诗意,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该是优美的,在一片诗意当中,学生的想象力驰骋纵横,学生的诗意情怀也渐渐滋长。
拿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白居易的《忆江南》为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首词描写江南的美妙风景,但是北方的孩子们可能并不能理解这种美,尤其是刚刚十几岁的小学生,他们也不一定都有机会去江南旅行,那么怎样才能领会那样的诗意呢?这时候,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像江南的风景一样美才可以。
用语言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多彩美妙的诗意画面,不仅仅限于这首词的范畴,更可以扩大范围,描绘在教师脑海中的江南景象,把学生带入一个杏花春雨的时节,一个流年似水的世界。
从小培养学生这样的诗意,需要教师自己不逊于古诗词的语言美。
第三,贴近生活。
教师的教学语言还需要贴近孩子的生活,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来讲述课本中他们不熟知的内容,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一诗,其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句,北方的孩子对于水没有那么熟悉,也很难领会所谓的“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情景,这时候需要教师用贴近生活的举例还解释,比如行车,让孩子们懂得这种现象,再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天门山美丽的景致,让孩子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四、诗性化的硬件要求。
多媒体是现在广泛用于课堂教学的设备,它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利用声音和图像来传达教学内容。
它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方面地展现教学内容,给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使学生的听讲变得更加新颖有趣,有利于调动和训练学生的所有感官,增加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
那么,在“诗性化”教授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多媒体设备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图片,包括绘画和摄影作品,指的是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来营造诗意的氛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如,《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作者苏轼在僧人――当然也是有名的画家――惠崇的《春江晚景》一画上题的诗,那么,在讲解此诗的时候,搭配上富有中国气息的国画图片,必然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展现广阔的诗意。
2.视频,包括视频短片、影视作品、纪录片等一切可用的视频资料,这是比图片更有效的媒介,更能够营造诗意氛围,比如在讲解《敕勒川》一诗的时候,就可以选取介绍草原风光的纪录片或影视作品,让学生们亲眼看到“天苍苍,野茫茫”是何种开阔宏伟的景象,是何种辽阔悠远的意境,也势必更能够深入人心。
3.音乐,相比较前两种媒介,音乐是更富有诗意的艺术形式,它与诗歌一样,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和氛围,更有共通性。
那么,在展现诗歌意境的同时,让学生们在音乐的氛围里畅想和驰骋则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感受的良好方法。
《高山流水》讲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和深厚友情,在讲解这篇古文的同时,伴以《高山流水》的古筝弹奏,让学生们也来分辨,哪段音乐弹奏的是高山,高山的旋律给人怎样的意境;哪段弹奏的流水,流水又是怎样的湍急奔流或者悄然流逝。
让学生们在音乐的抑扬顿挫中体会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能够体会古人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怀。
参考文献:
[1]蔡颖.新时期师德修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3]商友敬.活泼泼的教育,活泼泼的人――我的小学语文教育理想.吴国平.教师人文情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八
知识、智慧、情感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现实生活中和表达这些生活的文章中,总是既有“情”又有“理”,“情”和“理”的关系是对立而又统一的.语文教学要以情感教育取得信任,启发觉悟,感染学生,这样才会打开学生的.心扉,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作者:李志谦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唐县实验中学,河北,唐县,07235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010“”(18)分类号:g633.3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过程情感气息出情入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九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一言以蔽之,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
一、善于设计课堂导语。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讲“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
利用情感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教学《木兰诗》可从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入手,教师简介木兰从军的故事及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自叙自己求学读书的经历,说明童年的乐趣既在嬉戏玩耍中,又在读书求知中;教学《天净沙•秋思》可用音乐《橄榄树》为导入背景音乐,再这样设计导语:“七百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部作品,它以极为出色的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精心挖掘情感目标。
文章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果。阅读的过程也是师生透过文字相互激发、渲染、传递、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像设计导语一样以情动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依据作者的思路、情感及学生品质、情感等因素,来设立情感目标。如人物评传类应以具体的道德形象的影响来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热情为情感目标;古诗文应以通过意象的勾勒、意境的营造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及语言文字作为情感目标;而说明文则应以抓住对象的特征,从功能、用途及成因诸方面挖掘自然美、建筑美、创造美作为情感目标。
在诱发不同的情感目标时,教师可根据学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其迅速进入情感氛围。如可采用设疑引趣法:《卖炭翁》一诗中的“系向牛头充炭值”,就可以提问:为什么用“系”呢?一个极寻常的“系”就可使学生看到卖炭翁的反抗精神,从而加深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还可采用朗读感悟法、辨析讨论法、情感互动法、情境联想法、情感升华法等方式来实现情感的移植,使教学情感目标顺利达成。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一方面在于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结晶,情寓于字里行间,有的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有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道是无情却有情”……另一方面是教师理性的诱导带来情感的撞击。文学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能触及人的灵魂和最具魅力的内容。如在教学《背影》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背影”和“泪水”这两个意象中逐渐深入地体会父子之间的绵绵深情,感悟无穷的艺术情味。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利用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和表情引导学生联系背景、联系性格和老师的责任感分析其痛苦、激动的原因在于他热爱法语、热爱祖国,由此不难实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语言,热爱老师的高尚情感”这一情感目标。
我们深信,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情感教育一定会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十
内容提要:
通过对我国internet远程教育现状的分析,结合网上学校的考察和评价,联系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结论: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发展和推广应该以“校园局域网远程教育”为主,“互联网远程教育”为辅。
关键词:远程教育;internet;中小学;校园局域网。
作者:东方。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网络科技飞速发展。“internet”(因特网)这个英文单词随着即将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it旋风刮进了千家万户,在生产,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影响。
1994年我国接入internet。一年后,我们已经习惯于利用网络省时省钱地发e-mail,打网络电话;三年后,我国的各大政府、机关、商业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五年后,有为数众多,不同层次和年龄段的学生通过网络接受远程教育;时至今日,全国各大中小学校搞internet远程教育已经成为it产业革命的又一高潮。
笔者通过对我国internet远程教育现状的综合分析,网上学校的考察与评价,得出结论: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发展和推广应该以“校园局域网远程教育”为主,“互联网远程教育”为辅。
一.我国的教育与internet。
当前,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还存在诸如高素质的教育人才缺乏、流失、学生高分低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部近期下达的减负命令和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和受教育者都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国的教育体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然而,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落后,底子薄。在教育上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教育体制和模式也不能盲目照搬。互联网却是全球的新生事物,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我们和国外的网络技术并非相差悬殊,而是有了一定基础,即邮电部的中国网(chinanet),中科院的中国科技网,国家教育部的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信息产业部的“金桥”。以四大网络为主干的网络体系已逐渐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实现了与internet的互联。这就为我国开展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前提与条件。所以,“以科技带动教育;以教育振兴科技”,把internet与教育相结合,搞internet远程教育是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教育走进网络势在必行。
et远程教育的现状。
追根溯源,电大,函授大学是最早的远程教育方式。发展到今天,人类以聪明的才智不断地完善着远程教育。而internet远程教育是科学创新的又一伟大结晶!
1.远程教育的四种方式。
(1).电大,函大:在传统的信息渠道上建立的教育体系模式。第一次使人们知道获得知识不一定需要一个固定的教室,但仍以“教”为中心,即使有学习的反馈也是周期长,效率低。
(2).有线电视:带宽大,传输快,对多媒体的数据传输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是仍是单向传输,交互性差,影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现在正在研究cablemodem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双向传输。
(3).远程卫星转播:卫星通讯技术与局域网的联系使用适用于有组织的定期下载信息在局域网内浏览。
(4).internet:依靠全球互联网或局域网互享资源,交流传递信息。这是目前发展最快,优点最多,也最有前景的远程教育信息载体。
et远程教育的优点及发展前景。
我们之所以这样推崇internet远程教育,除了他本身确实发展得这样迅速之外,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internet远程教育有着利远大于弊的优点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利用internet远程教学,学习者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轻松学习,娱乐学习。这是因为internet远程教学表现形式多样化:有游戏教学,娱乐教学以及丰富多采的视听觉的艺术感受。使学生真正放松身心又有吸引力在知识的学习上。
(2).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学习时间也不必受上下班,上下学,还是白天晚上的限制。
(3).取代了19,20世纪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旧传统,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4).internet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教育的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班级里”没有“前排”,“后排”之分,老师对待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视听效果也是平等的。
(5).不仅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还打破了学生的年龄限制。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有很多成年人仍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网络远程教学就给这些人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其实所谓的这些人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有条件,人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21世纪教育的理念。
(6).教师控制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化。教师起到学习者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控制手段减弱,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应用更多的手段方法来控制教学。而由于师生互不相间,这种控制是比较隐蔽的,是潜移默化的。
(7).交互操作好。使交流师生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请教所学专业的一流专家、学者或教师,可视电话如同面对面的交流一样。
(8).对学生学习有帮助。例如,某一学校的远程教学系统,让学生网上完成作业,而教师在网上批改作业。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网站阅读其他同学的文章并作评论。提高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学生说可以从别人给他的文章评语中学到不少东西,还可以了解其他人的写作经验和感受,使他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9).即时性。如e-mail,oicq,bbs,聊天室等教学传输十分快捷。
(10).经济实惠。学校不用建设教室,但照旧收取学费,办学成本、费用降低,虽然设备和维护也需要资金,但是从长远看来还是有发展前途的。
3.国外internet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的internet远程教育发展迅速,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这些国家生产力发达,人均收入高,家庭上网数量大。
远程教育的市场需求刺激了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半数以上的家庭拥有电脑,网民目前多达7000万,远程教育有极大的社会需求和市场。他们的远程教育发展迅速,1995年只有28%的大学提供网上课程,但到了猛增到60%。连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名校也争相提供网上课程,角逐互联网教育这片“新田地”。
早在1995年,我国的internet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时,已经有了一定internet发展基础的日本文部省与通产省联合实施一项在基础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实验研究项目:“100所中小学校联网试验研究”。力图通过这项研究探索一种新的教育体制与模式,使学生在这种模式下能培养出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目前,这种研究已经广泛开展甚至有的地区已经到了推广阶段。
新加坡教育部已确定目标:要求学校用计算机教授30%的课程。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八大技能的有用人才,其中一项就是掌握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完成对全国1.55万教师的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工作。
其他工业大国也都积极于此。所以,我们现在千万不能再落后,国家的确应该在政策上多给予倾斜,厂家,商家也应考虑这方面的长期投资,我国远程教育最后一定会得到迅速发展,商家也会得到丰厚回报的。
4.国内internet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据6月7日中央国际频道新闻报道,目前中国因特网网民正以每年翻一翻的速度递增。专家估计,目前国内应有一千万以上的网民。经常上网的人知道,只要在搜狐(sohu)等搜索引擎里查找关于我国“远程教育”的信息那么就会有上百个开设远程教育的网站出现在搜索范围里。大多数是我国知名大专院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校,教育专家及优秀教师开办的。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现在国内的网上学校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国内的网上学校的建设缺乏基于新的技术特点下的远程教育理论的指导;
a.应该以建构主义的教学和学习理论为指导,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和教学信息传输方式;
c.信息资源搜集,信息库的建设和软件开发。好的教学软件少,题库少且待更新。理科知识,符号输入问题大;智能超媒体技术(bypertext)还没有完全应用到远程教育上来。
e.降低远程教育上网运行的费用。上网太贵!普通用户在家上网3-4元/小时,在网吧办卡有各种优惠,但总的来说还是没达到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所以,今后,可以考虑在教育网这块单列出来,降低求知者上网运行费用。
(2).对高等院校网校分析及其对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建设的影响;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清华大学建成远程教育系统。19开始招生同时期浙江大学上海电视大学网上远程教学开始招生。20李岚清同志考察了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系统。李岚清同志认为发展远程教育很有意义可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
清华大学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是中国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之一。现代化远程教育在我国是尝试性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是一项值得大胆探索的事业。清华大学应该为实现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在推进教育方式的现代化方面,积极摸出新经验,闯出新路子。为中学小远程教育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21世纪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网。
电子商务是通过公共计算机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现代方式,是网络应用和商务活动的发展方向,它不仅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活动方式,更将带来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变化,其影响会远远超过技术和商务的本身。
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进入“循序渐进”,内设五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都提示若干学习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自学,结合“知识详解”、关键词检索、知识点联接,掌握该单元的基本知识;学生学习时间应不少于32学时;然后,完成作业并提交作业、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还可以查看作业成绩和老师批语;完成五个教学单元中规定的所有作业并合格后,可以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由信息产业部颁发'国家电子商务培训结业证书'。为了更好地学习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可以通过“btoc”、“btob”模拟电子商务流程试验,可以通过“精彩网站”了解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站点并可实时联接,可以通过“专题讨论”和“网上交流”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在线帮助”了解信息,也可以通过“留言簿”提出。这种方式可以为我国职业高中建网提供可行的网上办学模式。
截止到6月底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台湾省六分之一人上网,从50年代开始电化教育,1995年建成三种互动式远距教学系统,使远距离教学快速发展。这是我国远距离教学的一个典范。
综上对高校网站网站分析评价发现:对于人文,社会,语言等网站的建立组织管理和师生交互都比较方便,效果良好。例如,“网大”()的关于北大邱某(学生)被害的专栏讨论近几天(年5月)平均在一分钟内有几十人贴帖在bbs上,有陈述,有辩论,非常之火暴。但对数理化等理科知识的教学和探讨由于符号输入和作图的不便,效果不是很好。有的理科“教室”空无一人,如同虚设。所以,各大网站都很少有开理科即时教学系统。所以在几何画板和符号输入等方面是我们今后应该加强研究创新的。因为这方面正是学生最需要的。
前面已经提到,19,清华大学建成远程教育系统。而此前一年,国内首家中小学远程教育网--101远程教育教学网(/)已由北京101中学和北京高拓公司创建开通。但是,后建的高校网却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而其他同101一样的中小学网发展幅度有限,速度缓慢。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中小学教育同高等教育的教育特征和方式有很大差异。中小学生不可能象大学生,成人那样有很多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和费用上网,而家庭上网的更是为数不多,我国中青年家庭收入有限,距离这等消费还有较长一段时间。另外,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还没建立完全,自制力差,自学能力不强,不适合脱离学校教师的引导教育方式,甚至,脱离了学校这个“大家庭”的人际交流空间更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日后交往。即中小学网络远程教育不能脱离学校,学生不能走出校园。它只起到辅助作用,是完善中小学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培养素质型人才的“好助手”。
所以,高等院校的远程教育模式对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和参考作用,但这种模式不易照搬。
当然,根据地区发展状况不同,中小学网校还是要积极建设,为一部分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学习环境”。但是,对于全国大部分非发达地区,当前重点还是由国家和社会支持搞校园网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起码的共享资源的机会”。
(3).我国中小学校网校评价。
尽管对与中小学网校建设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远程教育并非冷冷清清。
9月国内首家中小学远程教育网101远程教育教学网就搞的有声有色:它开设六年,初中,高中各年级各门主课。网上开设同步教育,疑难解答,老师教案,学生论坛,作文天地,家长学校,电脑abc等栏目,每个栏目都有相应的负责人,确保教学质量。经过注册后便可成为学员,学生使用方便快捷,信息丰富,其科目设置,教学软件,教学管理及网页的设计都是众多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榜样。其他一些网站也各有利弊,名牌学校所办网站比较有实力。个人网校也不乏优秀之类,但总的来说,学生们利用的还不是很多。
目前中国教育部科研网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今后三四年内中小学校入网建站将形成高潮,同学们会兴奋地发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与教师同学交流,阅读电子图书,预定图书。教师可以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对学生个别辅导,网上备课,批改作业,家长可以了解教育动态及信息,给老师提建议。
从以上两方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internet远程教育的发展的确有很大阻碍,些阻碍不仅包括所有大专院校建站的困难而且还有他自身特有的困难。所以,目前的大部分中小学校应以国家投入支持建设校园局域网为主。个别有能力的学校不妨做互联网远程教育的先锋!
(1).信息资源搜集,信息库的建设和软件开发的缺乏;
(2).中小学校资金短缺,人才短缺;
(3).占很大比例的中小学生家庭收入少,上网家庭少;
(4).中小学生考试负担重,信息技术课开设的不理想。
所以,为了更好利用和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又能解决上述问题,只能以建立校园局域网为主,学校与internet连接,摘取资源信息,投入到校园网中;或建立防火墙,使internet直接与校园网连接。以下是基于此分析而考虑的初步设想。
2.对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的`几点建议:
(1).政策支持:教委有关领导要重视,树立建网就是建校的的观念,寻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2).对建网环境要求提出的几点建议:
a.学校建立局域网,与internet有防火墙。最好安装最新版本的过滤软件,防止非法,暴力,色情,信息侵入。
b.学校建立自己的网站,有固定网址。有专人管理,至少有一人负责网站维护,2-3人负责资料录入和更新,其中所开栏目或学科要有负责任的、有经验的老师把关。
c.有教完善的计算机房,要有60台以上中高档配置的连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最好办公室每名老师也有一台连网机,可以随时查找,交流教学信息。新加坡工商小学为了保证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作好教学工作,学校的教案统一由专门的人员来编写,然后输入校园网电脑,教师可随时从电脑中调出,在此基础上增补。给教师腾出更多时间研究如何搞好教学。这一措施可以借鉴。
d.培养专门的教学软件和资料输入人才。开办交互式电子声像阅览室,适合于中学生水平的资源库的建立。
e.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它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idedinstruction)和计算机辅助教育(cbe:computerbasededucation)两部分。
(3).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及互联网远程教育的应用的几点建议:
a.注册:每名学生在进入自己学校教学网站的时候都应该填写早已注册的真实姓名和密码,便于班主任的管理。而密码也是学校分发的。这样可以有效地进行安全监控。
b.电子邮件:一般来说电子邮件适合教师和学生家长或学生在家(有上网条件的)上网的利用。便于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但学习使用电子信箱和发送电子邮件是所有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网络通信技能。
c.讨论组,bbs:类似学校黑板报,可以利用这种形式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议题讨论等。如果利用好了bbs可以激发很多有才华的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d.班级网站:除了学校建立大的站点外,每班还应该有自己的“网上教室”,学校站应该给每班设定自己的网上教学活动空间,各个班级年组彼此独立又能相互联系。教师能在学生需要时提供课程讲义,课程提纲,作业,考试,会议及程序化教学,图表,视听片段,操练习题,教学游戏,模拟演示等。还可以设置班级留言板和娱乐天地,方便学生交流和娱乐。
e.电子图书,期刊,报纸都可以在网上获得,有些是免费的,每班可以自己订阅。
f.搜索引擎:利用雅虎(yahoo),搜狐(sohu)等搜索引擎方便查找所需资料,但应掌握布尔逻辑,缩小范围。
g.自测和考试系统:有专门的网上自测题,做好后自动判分省去大量人力,物力。学校或班级可以组织统一调题考试,学生可以做难度相当的随机试题,但每人都不一样,所以不用监考,只须学生不待任何书本进机房考场即可。
(4).针对中小学校园网的教育模式的探讨既然学校建有校园网,有的学生家里连接了互联网,那么就应该把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创建多种教育模式。
a.主修。学生在学校要完成中小学教育规定的最基础教学任务。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段时期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
b.选修。在学校选修:学生在学校校园网中通过网上“公共教学体系”选修自己喜欢的学科专业,学分制。网上学习结业。这一部分学分算在学校毕业要求之内。在家里选修:有条件的家庭,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的“公共教学体系”选修学校要求以外的更多更感兴趣的学科课程。这一部分,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学校评优的一个参考,不算做毕业要求范围。
c.多专业,多大学的开放。高一学生就可以通过网上报考自己喜欢的大学的专业课,只要有能力学。而且还应该可以考虑对高三学生开放网上同时报考2--3所大学,以满足对不同层次和领域的知识需求。当然,其中,高中生传统课业有待减轻,诸多考试,判卷,认定等规章有待制定。
d.考核制度的改进。由于学生的学习冲出了围墙的限制,学习的范围和内容更广泛更自主,所以,原来的中高考制度就不适合对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选拔。新的制度应该是多样性的、综合性的、科学、合理、公平、自由的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或创新人才的培养的。而且,是促使学生有兴趣自主要求上进的,使学生有学习动力但没有学习压力。只有建立相应的新型中小学评价、考核制度才能配合发展中小学internet远程教育,建立科学适用的中小学远程教育模式。
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认识到中小学掌握信息通讯技术的重要性。而且,将要在未来5年里相继在城市,乡村学校加大投入,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internet远程教育。为了不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落伍,为了中华民族的再一次崛起,无论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携起手来,完成internet远程教育建立与完善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2000年6月(千篇优秀学士论文之一)。
本文在写作时,得到了金福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及相关网站。
1.黄荣怀《信息网络与教学》,人民邮电出版社,年。
2.全国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3.肖立峰《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4.张霄亭《台湾教学科技的发展与趋势》。
《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5.狄飞狄湛《多元智力理论与网络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6.梁斌《internet网教学中交互性的探讨》。
《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7.王广新《网络环境下学习空间的特征分析》。
《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8.官金安傅德荣《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学校cbe系统的建设》。
《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9.杨永博《现代远程教育形式与夸世纪园丁工程》。
《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第4期。
10.何克抗《基于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11.吴广勋赵澄江《简明电化教育教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
12.《环球时报》191月--2000年5月部分教育版。
13.《计算机世界》2000年1月--2000年5月部分网络板。
14.《中国教育报》2000年6月1日,第4版。
15.101远程教育教学网/。
16北京四中。
17.中国国讯网校/。
18.联想网校/。
19.网大。
20.考试资源网/s/kszywz。
21.中小学生作文网/。
22.中国网络学校/。
23.美国远程教育/distancelearning。
24.东方之舟远程教育资讯网(作者个人网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十一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探索的主课题.下面谈谈个人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作者:郭慧作者单位:商丘市前进小学,河南,商丘,4760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010“”(8)分类号:g623.5关键词:
出自 KaOyANmIjI.coM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十二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及文本解读方式的变化。
语文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率先树立自己的生态意识。教师自身对生态文明、生态文化、尤其是生态文学要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把研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而不是只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必须多读书,广泛涉猎国内外生态文学范畴的著作及最新研究性成果,大量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用一种全新的生态意识去观照中学语文教材,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去贯彻这种生态意识。
二、以教学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树立生态意识。
1.开展以环保为题材的写作训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环保题材的作文及其他语言表达训练非常多,如“我与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生命之水”“拯救地球”等等,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抓住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有效的引导,从中不仅可以品味到文字之美,而且使学生对于环保问题在思考中形成独立的思想意识。
如学生写作的节约用水公益广告:
水是生命之源,请大家节约用水。--------王瑜。
主啊,让龙王感冒吧,打几下喷嚏吧。----刘诗豪。
又如学写中央一台的广告语“我喜欢小草笑、我喜欢松鼠笑、我喜欢爷爷笑。”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有为保护环境写警示语,如,“我怕疼”、“我们是朋友”等保护草坪的警示语。“共建美好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绿色生态”等警示语。
我县地处猫儿山生态景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的王国和物种基因库,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素有“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之称。我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学生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指导学生围绕“保护猫儿山,呵护漓江源”这一主题进行了系列写作,参加“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生态文明”“猫儿山gef杯”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学生均获得了奖项。其中,唐凌云的《绝唱》获特等奖,李星星的《天问》获一等奖。
2.开展以环保为话题的演讲、辩论活动。
辩题一:西部开发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哪个更重要?
辩题二:三峡工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在辩论中既指出三峡工程利国利民的优势,又看到了大坝造成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100多万人大迁移,肥沃的河岸土地被淹没;珍稀濒危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威胁。在辩论中,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确立了生态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十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安全很重要,学校最重视。结合道德与法治等具有安全教育的教科书,中小学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深入人心的方法和战略,更好地实行安全教育。
1结合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课程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请将我们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安全教育的教育。小学教师多下功夫,制作简单易懂但引起孩子注意的课件,寻找安全教育的小动画,投影安全教育的实时案例。这不仅能吸引小学生,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新奇安全的重要性,享受安全教育,深入他们的心。
2营造安全教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会影响人。因此,为了在潜在的沉默中使安全意识深入孩子们的心中,他们总是需要有安全的教育环境。这是所有小学都需要安全教育的墙壁,所有来学校的小学生都可以随时看到的班级建设可以建设班级安全教育的板报。这样,小学生总是处于这样优秀的安全教育环境中。长期以来,小学生们当然养成了安全意识。
3模拟安全事故事件。
为什么要模拟安全事故,希望小学生亲身体验,只有实践才能发现真正的知识,只有实践才能让孩子们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开展安全事故的模拟,让孩子们意识到不注意安全会产生多大的结果,让他们理解生命是珍贵的,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不要伤害自己的身体。同时,他们也可以教育安全事故,必须远离。这样,让孩子们目睹是最好的,他们深刻记住安全的重要性教育。
4进行安全教育训练。
小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很多东西需要在这个时候告诉他们。其实日本的教育很好非常好。日本的教育将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提供他们遇到突发情况后的各种应对方法。所以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学习日本的这种教育模式,从小学开始为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训练,训练他们面对不同的安全事故时该怎么办。教育从娃娃开始,安全教育更加如此。因此,在小学阶段训练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必要的。
5加强师生的交流。
所谓的教是指在这种安全教育过程中加强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老师传授知识后最好引起学生们的思考,所以老师必须积极与小学生交流。让孩子们上课,这种方法首先引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们理解他们是这个班的主人,这个班为他们服务。老师要注意学生们的行动,真正把孩子们放在心上。
6进行安全实践小活动。
孩子们喜欢玩游戏,为什么不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呢?我觉得中小学必须定期开展安全实践活动,让小朋友亲身经历。必须积极举办地震训练、火灾训练。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带着孩子们做安全教育的小活动。例如,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场面会引起安全事故,通过让孩子们演小剧和小品,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感受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面对这些问题。
7进行安全教育宣传。
7.1在校宣传。
学校的宣传只是给学生们的宣传,只给孩子宣传真的够吗?我们也要为老师们灌输这种思想,在教育中不要总是灌输这种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思想。学校从上到小都要重视。
7.2校外宣传。
校外宣传是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传递给社会家庭。让社会这个大环境养成了保护祖国未来花朵的意识。更应该让家人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教育,不仅是老师,家长也应该在家里创造这种安全教育的氛围。相信家庭社会学校三者联合起来一定能让安全教育更好的深入小学生的心中。
8进行案例分析,分类各种隐患。
一般来说,孩子们很难区分自己是否处于危险之中。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分类。那种危险危及自己的生命,那些危险可以避免那些不可避免的。或者在那些环境中容易发展安全事故,这样的事故该怎么办呢?这些都是必要的。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必须知道安全教育是如何发展的。因此,老师亲自分析案例,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的安全。
9发行安全手册。
不仅是道德和法治,还要增加读物来巩固基础。发行安全手册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孩子认真阅读和学习。除了学生阅读,老师和家长也要认真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也可以记忆深刻。
10结束语。
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所以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也就是学校的重点。如今的小学生安全事故的频发,引起我们的警醒,所以我们必须做出行动。国家重视,社会重视,学校重视,家庭重视,我相信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之下一定可以让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安全无小事,让我们一起努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下,要求小学教育重点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发展。在小学道德和法律教材中,丰富了大量的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高效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小学道德和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教育效率低,需要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战略。
(1)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提供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教育的有效性。道德和法制是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制作的,属于小学阶段的通用教材,教师根据实际的教育需要,适当扩大教育内容,选择生活素材,整合补充,表现教育价值,使教育内容更加真实。但是,从现在的小学道德和法制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大多只是说明教材的内容,没有为学生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很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
(二)教学方式陈旧。
在小学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内容的说明很多,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育设备,但在实际教育中仍无法有效利用,道德和法制教育没有融入教育的信息化发展,符合时代的发展。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特点,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应注重学生的体验。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纪律效果,小组讨论和场景表演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较少,导致课堂难以将学生作为主体,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课堂效率[1]。
(3)缺乏学法指导环节。
为了提高小学的道德和法律教育的有效性,学生的学生方法是重点部分。因此,教师应适当指导学生。该学科的教育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质量,还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实践平台,不断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应用于小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使课程更有趣,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学法指导,实际教育效率不高。
(一)建立生活化课程,丰富教育内容。
道德内容存在于生活中,学生思想道德质量的教育与其他知识教育不同,学生应该在生活中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质量。同时,新课标中强调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生活逐渐形成道德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模拟生活场景,向学生展示实际生活。倡导学员按照教材中的指导进行生活和学习。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生活场景,不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并将学习的道德知识应用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例如,在说明部编辑的道德和法治教材中我们的小声这门课的内容时,主要的教育目标应该指导学生什么时候小声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情况教学方法,为学生开展故事交流活动,培养文明说话的好习惯。为了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收集各种故事和图片,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同时,为了表现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交流情况,向学生展示情况录像。例如,学生在班级内大声喧闹,下课吵闹,移动桌椅,关门等。然后向学生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是什么感觉?你觉得班里的声音不愉快吗?同学们认为怎么做是对的?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讨论,学生们立即讨论结果,从自己开始,班级内不要大声喧闹,上课时不要吵闹,不要轻轻移动桌椅,轻轻关门等,总是提醒自己在公共场合小声说话。通过在课堂上以生活化的形式表现道德知识,学生可以在公共场合自觉地降低声音,不影响他人,知道在公共场合小声说话是文明的行为,对知识的理解[2]。在说明上学途中的课程中,教师在重点指导学生看交通标志的同时,为学生播放各种交通事故的照片和录像,引导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加强法制教育效果。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员认知。
小学的道德和法治是活动性强的课程,同时小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方面相对不足,不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教师应该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丰富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况创建、实践活动、课堂游戏、故事导入、视频欣赏、团队讨论、角色扮演等。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他们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还能真正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
例如,在说明选择合适的游戏的内容时,应该为学生制作课堂游戏,在参加过程中应该学会根据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游戏。例如,遵守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全面考虑自己的游戏水平等,可以做出更科学的选择,选择健康的游戏方式。这样通过游戏的教育,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例如,在说明一起试试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为学生设计挑战金鸡独立的项目,让学生继续下去。并且,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面对困难勇敢前进,使学生形成坚持不懈的毅力。
(四)建立开放教室,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的道德和法治教室教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知道如何有效地获得知识。开放式教室以不同角度为教育理念,营造开放式教室教育氛围,通过教育资源、内容等开放式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在教育资源方面,教师不仅要高效挖掘教材,还要重视课外资源的利用,寻找有价值的自然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突破原有知识框架的束缚,走出教科书融入生活,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说明我爱家乡的山水这门课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人文等环境有更深的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获得与家乡有关的故事和文化知识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教学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大量的自然风景图片,让学生对家乡有更多的了解。指导学生看我的家乡在这里的照片,考虑教材中孩子们喜欢家乡的东西,让学生交流。通过观看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讨论,学生讨论了喜欢乡的山水、公园、街道、戏曲、文化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将来为家乡做出贡献。
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强,教师应重点设置开放的教学内容,以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在说明健康过冬的课程中,说明如何在冬天保温的小知识早睡早起的内容时,说明融入学生健康睡眠知识的饮食有讲究的内容时,渗透食品安全的几个原则,不断提高学生对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另外,为了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教育过程中渗透火灾预防和自我保护等知识,向学生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内容,将法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规则。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中,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决定了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生活课程,通过开放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从教育层面来说,对于孩子除了注重学习成绩以外,人生安全才是每一位父母和老师必须关注的核心!因此,必须把安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中,增强儿童的危险意识,尽可能的降低意外人身伤害,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安全。通过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讲解,展开安全教育,使儿童掌握到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伤害。那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如何展开安全教育策略呢?[1]。
由于近几年频繁发生上學路上违反交通规则,以及上、下学途中嬉戏打闹而丧命的安全事件等,成为广大教师与父母日益关心的问题。例如在2017年10月黄女士7岁的儿子因在放学路上横穿马路,被车轮碾压当场毙命等等,诸如此类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促进儿童能够健康茁壮成长。那么如何在这门课程,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为我们广大教师重点教育的知识点。[2]。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学科,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特点,尽量避免“干巴巴、冷冰冰”,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完善教学设计。譬如,引入适宜于安全知识的情景创设教学,即通过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来模拟具体的情景,以此来让原本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有生命的东西,从而更好的让学生领悟风险识别以及掌握自救本领的详细内容。例如一年级人教版在上学路上的教学中,为让学生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识记常见的交通标识以及安全警示标识,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交通规则,学会基本的防范技能,通过讲述“皮皮和丫丫在等公交车的故事来展开教学,皮皮和丫丫站在公交车旁相互推拉打闹,丫丫把皮皮推倒在马路上,然后皮皮被车撞到.....”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养成上下学排队,不讲话,不追阻打闹的好习惯,也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提升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采用情境创设法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运用电教设施,通过“影、音、字、画”开展安全知识的讲解,比滔滔不绝地进行文本灌输,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进而更深层次的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尽可能再现学生的生活场景,经过剖析身边的事例,提高其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特别在安全教育专题中,要经常提供生活实例,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特点,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装饰,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对一些安全常识,采用绕口令或儿歌等形式进行教学,并辅助相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自我保护。例如“小朋友,想一想,安全大师忘没忘;过马路,别乱闯,走斑马线稳当当;煤气泄漏不要慌,快快打开门和窗;着火时候要报警,报警准确地指详;离家外出要锁门,防盗意识要增强;安全话题要常讲,安全大事莫要忘”。
“道德与法治”教学只能作为儿童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它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保护学生安全,增强儿童掌握自救本领,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内容的主题讲解,如“平安校园”、杜绝校园安全事故”“假期安全”等围绕主题,详细展开,安全主题围绕交通出行安全、饮食安全、用电安全、各类传染病的综合防治以及预防冬季溺水事件、居家安全、娱乐安全、森林防火等安全知识讲座,为更好的普及安全教育内容,并邀请学生父母一起参与进来,共同为孩子撑起平安伞,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全常识,学会自我防护的方法。例如,饮食安全中教育孩子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规律、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特别要保证不吃无证摊贩的不洁食品,不吃“三无”食品。用电安全中教育孩子不到高压线下玩耍,不随意触摸电源和线头;不用湿手触摸灯口、开关和插座等电器设备,并教育孩子不玩弄电器设备等。此外,在不定期的开展安全演习,通过大量案例以及模拟火灾逃生的情境对学生在校期间以及寒假期间的防火知识及火灾逃生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同学们真切的感受到预防火灾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了解到,如果发生了火灾,怎样在浓浓的烟雾下科学的逃生,尽可能地减少小学生灾害的发生,增加学生处理突发危险的能力。[3]。
现阶段,在安全教育课程过程中,有必要将安全的触角伸入到学生日常当中,从儿童生活日常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安全知识宣讲。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儿童安全行为,另一方面重视儿童法律知识的培养。利用一些犯罪案例还向学生讲解那些行为是不能做的,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必须制止的,让儿童对法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例如将拐卖儿童引入教学中,在生活中,遇到陌生人问路、用打电话语音方式骗走孩子,或趁父母不注意,谎称是家长好朋友,亲昵地呼唤孩子乳名骗走孩子的陌生人等,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随意接受他们的礼物,或给他们带路,必要时,学会用法律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或找110求助,学会识别真相!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将安全教育渗透其中,为儿童安全教育提供良好的方向,加强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避免危险的发生,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因此,我们要共同行动起来,用心的培养祖国的花朵,让祖国的花朵们拥有一个平安快乐的童年!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十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里,新课标对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第一,语文课上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从文章的内容出发,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
第二,学习课文,就得披文入情,不能脱离语言分析内容。
第三,语文课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应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因此,语文教学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就需要正确地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既教书又育人。教学时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朗读训练中渗透。
朗读,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尤其是感情朗读,既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消极语汇变成积极词汇,把课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又能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章抒情性很强,文字却明白如话。教师如能适当地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表情朗读训练,必然能起到分析讲解所起不到的作用。在学习“感悟亲情”这个单元时,我都让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自己体会理解文中作者的那份感情。
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又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体会感悟那份情感,在讲课时,我被作者父亲对孩子的那份深深地爱所感动,父亲对孩子的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特别是父亲为“我”买橘子的那段文字,我更是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父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体会父亲那无言的,深沉的爱。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每个学生都被感动了,一些女生还哭了,她们肯定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他们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后来,我又让学生找来有关亲情的文章来读,其中一篇文章《娘,我的疯子娘》让班里成了哭泣的海洋,每个学生不仅仅为文中的那位疯子娘对孩子的爱所感动,而是更深刻的理解了自己的父母亲。一瞬间,每个学生都长大了,变得懂事了,知道在家里替父母做事了,看到此,我打心眼了为自己的学生而高兴。可见,对作品进行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了解作品的动人情节,领略人物的品格、风采,感受人物的艺术形象,领悟文章的思想。
另外我还通过移情入境的品析训练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深入课文的境界,深刻感受、领会、理解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思想感情,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运用语言艺术手段并配以必要的表情手势,生动形象地把课文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境界中去,使他们受到艺术的感染,获得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教学《最后一课》,我先通过情绪饱满并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动的讲述,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发挥想象,感受、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崇高形象,深刻地体会他的爱国之情。学完这一课后,我班的学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爱国热情油然而生。特别是我我班的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思想不够进步的学生,也被老师的爱国情绪所感染,变成了一个想学习的学生。最后,我让学生写学后记,学生们在日记中用不同方式表达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很多学生还由此明确了今后的学生目标和方向。学生们从本课中获得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与教育,也许对他们一辈子都有好处。这比平时我们架空分析进行的说教好多了。“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朗读感悟,创设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让生命去感动生命,点燃学生心灵亲情的火焰。
二、在阅读欣赏中渗透。
这是一种以写促读的教学方法。河南省教研室的孟素琴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三件法宝是读背写。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我有意的不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学,边看书边做笔记,积累文中的优美句子并自己试作赏析要求在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旁边做批注,重点是写上自己的感悟。这样学生带着欣赏作品的心情来看书,带着自己独特的阅读感觉来读书,自由性和乐趣性很强,他们就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比如,我让学生读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饮酒》时,我让学生课外读他的其它诗歌,并做上批注。在潜移默化的'阅读欣赏中,学生对陶渊明这个人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进行欣赏。比如用词的妙处、句子的含义、表达的感情、描写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表达方式等等角度进行细腻的品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提高了阅读欣赏水平,就可以更好的做到古为今用,让古人的思想情操、人格灵魂陶冶影响学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在讨论认识深化中渗透。
真理愈辩愈明。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我让学生就课文中所涉及的思想道德问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不仅可以增长学识,培养与提高求异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教授《谈骨气》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之后,要求学生做过这样一件事:文中所摆的三个事例都是相对于我们来说是前人,在现在社会高速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否还有骨气的人或事迹?或是没有骨气的人和事迹?我要求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然后把大家所观察到的人或事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明确:有骨气的人在社会中到处都是,他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美;没有骨气的人也有不少,但他们最终的结局是受到人们的轻视、唾弃。讨论过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了一篇短文《我怎样才能做到有骨气》。这样,经过课堂分析、课后练习、讨论、写作等方法,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甚至去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其行文,使其明道”。
四、在榜样感召中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爱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要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爱国的种子,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同时也孕育了无数的爱国民族英雄,这些在语文教材中有着较多反映。木兰女扮男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民族英雄宁死不屈、气咨胶拥钠概荡人心魄,可歌可泣。
我们应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与这些民族爱国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情操,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文中的英雄模范以及其他优秀人物的良好品德行为思想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
综上所述,把中学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坚持文道统一,这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中学生灵魂的塑造,不是某一科、某一课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并有机地加以渗透和结合,不露痕迹,达到随风潜入的境界,这可以说是真正贯彻了文道统一的思想。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实践,真正实现叶圣陶所说的“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文道合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十五
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良好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与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上,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其次,应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只有明确训练目标,才能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倡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大家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地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从而拓宽思维、深化认识,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探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体性特点,并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减少备课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学活动更趋于优化。其次,鼓励小组式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个深化和巩固单元学习重点的过程。讨论的基础是倾听,听取反对的意见,讨论的关键是寻找证据。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人数编成学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对那些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第三,合作学习还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等等。
四、重视课外阅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不断发现、丰富、完善和超越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阅读量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应该重视开展课外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投入、清醒的阅读氛围,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引导。其次,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课外阅读材料应注意与课内内容的沟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第三,强调读写结合。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形、声、光、色等手段可以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外阅读的网络化,使阅读课的容量无限增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网络技术的交互性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改为独立思考与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十六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为人们提供相对便利、优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工业的发展也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类未来在社会中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不良影响。近几年,气候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社会大众应该在生活中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基于此,生态道德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并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甚至将生态道德教育思想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小学教育阶段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环保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生态道德。
道德这一概念最初产生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著名思想家老子的相关学说,其中“道”具体指一种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定的规律或者发展原则,而“德”则主要指社会中人所表现出的品质、思想和德行等[1]。生态道德观念是我国近代提出的一种学术观点,虽然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加重,学术界加强了对生态道德研究的重视,但是由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到如今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生态道德理念的坚持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界中必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有学者提出生态道德观念重点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两种学术观点都认为生态道德这一思想是在道德思想的基础上生发的,并且主要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环保意识的当今社会,将生态道德思想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值得深入研究。
(二)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简单地说是在原有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融入生态教育思想而演化出来的一种相对新颖的德育教育基本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思想主要应该保护自然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进而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促进,进一步深化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道德素养,促使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更好地服务于环保教育,为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文字学习产生极其紧密的联系,文字教学中的多种素材都与生态道德教育息息相关,能够对学生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无需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开设特定的专项教育课程,仅仅将生态道德思想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能够实现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基本目标[2]。此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这一教学目标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相吻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思想能够进一步提高生态道德教育的效率,为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强化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要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生态道德教育思想与合适的教学内容相融合。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能够通过相应的文学教育引导深化学生对于生态道德思想的理解,还能够通过专项教育引发学生对于生态道德的认同,进而自觉在生活中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出一定的贡献。
识字教学是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的起点。在新课程体制的要求下,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不仅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还应该通过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学习道理,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3]。对于生态道德教育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思想,就可以将生态道德教育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生字与生态道德思想之间构建一种便于学生理解的关系,进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态道德教育思想,充分发挥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生态认识和道德素养。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一课的课文内容就以冬天爷爷为小树做保暖,保护小树健康成长,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为主要内容,在让学生学习生字的基础上,也在学生的思想中初步烙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例子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如“春天,我给小花浇水,小花健康成长;夏天,小花为我开花,给我满屋芬芳”等,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进而在后期发展中形成个性化的环保思想,为环保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4]。
受到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历来对环保问题相对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一定数量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还存在了一部分以生态环保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课文,主体以动植物和自然风光的分析为主,对学生生态道德思想的养成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5]。例如《柳树醒了》、《春天的色彩》、《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等一系列课文都在一定程度上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在此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当渗透生态道德思想,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恐龙的灭绝》这一文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对恐龙灭绝这一知识形成初步认识,然后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探究近几年生物灭绝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自然界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保护动植物观念,在生活中自觉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还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适当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环保活动,通过环保实践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当前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深化学生对于环保工作的认识,自觉在生活中践行环境保护思想[6]。这样,教师就可以将生态道德教育由直观的环境教育和思想教育引申为更直观的教育形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生态道德学习体会,提高学习成效。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的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战争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破坏、让学生认识到战争危害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在其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思想。战争本身是人类生活矛盾激化的产物,也属于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一种行为,学生应该正确看待战争的危害性,并产生相应的生态道德思想,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保护环境的意识,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7]。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调查本地区战争中破坏自然环境的历史史实,在调查研究中深化对于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环保思想。又如在讲解《趵突泉》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分析现阶段济南泉眼逐渐消失的原因,分析水资源浪费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的不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节水活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节水方法,简要说明参与节水活动的感受等,增强教育实效。在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思想,十分有必要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和人生价值观念,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生态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生态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为我国未来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5]陈尧玉.生态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原则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11):2-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策略篇十七
摘要:
从上世纪开始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就日益严重,虽然国家在建设发展中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粗放型经济模式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不是一夕之间就能够恢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问题已经逐渐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在未来发展中要想真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应该从小学教育入手,让学生通过深化对于环保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入手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为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