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精选7篇)
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社会稳定性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减少了社会矛盾和冲突,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信用体系还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公平竞争,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不断完善信用体系,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诚信、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篇一
教育系统肩负着全县3万多名师生的教育任务,教育的成败,教师的示范,师生的诚信将直接影响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此,我局高度重视教育系统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和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为组长的的教育系统诚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全力加强全系统诚信建设工作。
我局根据教育点多面广的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诚信教育的宜传工作。
一是从机关做起,结合“干部作风改进年”以及创先争优活动,以建设规范、高效服务的“诚信机关”为目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机关工作作风,减少办事环节,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现场办结率;以方便师生群众、服务社会为原则,采取设立政务公开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真实完整地公布政务公开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办事和决策的透明度。
二是通过召开校长会、教职工会,积极向教职工传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各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板报等形式向学生开展宣传工作,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做到了诚信教育进校园、进课堂。
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各学校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为宗旨,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保证了教育公平;坚持民主治校,关心师生生活,诚恳听取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规范招生考试,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阳光招生政策和均衡编班政策,新生入学,坚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划片范围、报名条件、招生程序、录取结果、教师配备、编班情况“八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办班补课、乱征订教辅资料等热点问题;
学校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工资发放、校务公开等工作中坚持民主、公平、公正、公开。
二是加强师德教育。坚持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选聘师德师风监督员6名,对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教职工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并通过电话、邮箱、微信、网站留言等方式拓宽监督管理渠道。同时,严格落实师德年度考核制度,为在校每一位教师建立了师德个人档案,把日常监督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作为教师个人评优评优、晋级等依据,形成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日常监管体系。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全员教师积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师德标准。今年教师节期间,县上对15名师德标兵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是加强学生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班会、晨会、国旗下演讲等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的承诺活动,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勤俭朴素,不吃零食,不乱花钱,不穿奇装异服,不进网吧等。积极开展了征文、演讲、诵读、表演、书画大赛等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部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采取无人监考、流动监考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诚信应考进行了实践检验,以考风考纪的好坏来检验诚信教育的成效。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虽然我们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教育环境改善、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市、县要求,同心协力,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快全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0xx年11月1日
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篇二
我局始终把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基础、补短板,进一步完善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促进经营者遵章守法、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推进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交通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现将20xx年第一季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强化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法规安全科,负责日常协调和资料收集上报。我们主要抓好政务诚信、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重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全面落实“双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制度。做到及时、有效、准确的公示,全面梳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目录清单,通过云南省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双公示”信息,20xx年第一季度共归集“双公示”数据90条,其中:行政许可39条、行政处罚51条。
(一)政务诚信领域
(二)工程建设领域
1.规范公路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建设。明确了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招投标、施工、监理、农村公路养护等关键环节的信用建设,强调了对基本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
2.强化制度执行,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深入推进公示制、承诺制、责任制和问责制四项制度的落实。一是严格管控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使用,坚持收支两条线;二是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执行《xxx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规定,着重解决建设工程存在的质量、安全薄弱环节;三是规范招投标。加强对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委员会的监管,把招投标行为公开透明,防止出现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是严把竣工验收关。严格按照《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竣工审查验收,凡是达不到标准的,我们一律不予竣工备案,不允许交付使用;五是严格监管,建立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六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的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三)运输服务领域
主要是围绕旅客运输(含城市公交运输)、货物运输、出租车运输,运输站场与、机动车维修业、驾驶员培训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等重点方向,着力提高企业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的自律意识,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
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篇三
(一)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择优扶持一批风险可控、专注主业的粮食企业。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农业发展银行要发挥好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及时足额保障中央储备粮增储、轮换和粮食最低价收购信贷资金供给。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粮食市场化收购,主动对接粮食收购加工金融需求。
(二)加大对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支持。围绕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菜篮子”产品供给,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持续加大信贷投入。依托主产区和重要物流节点,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金融支持。积极开发适合油茶等木本油料特点的金融产品,适当放宽准入门槛、延长贷款期限,支持油茶规模化种植和低产林改造。
(三)做好农产品跨境贸易和农业社会化金融服务。鼓励农业进出口企业在农产品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有实力有意愿的农业企业“走出去”。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农业进出口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各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发展生产托管服务,推动提升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社会化水平。
(四)加强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保障。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会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重点种业企业融资监测,强化政银企对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中长期信贷投入,支持育种联合攻关、种业基地建设和优势种业企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种业知识产权质押、存货和订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强化种业育繁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提升现代种业企业融资便利度。
(五)创新设施农业和农机装备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农村资产抵质押物范围,开展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活体畜禽、养殖设施等抵贷款。稳妥发展融资租赁等业务,缓解涉农主体购置更新农机装备资金不足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机装备研发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资金来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运用。
(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特点,持续完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贷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给予优先支持。依托县域富民产业,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贷款产品,合理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长期信贷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乡村振兴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促进乡村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特色优势产业。
(七)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县域商业发展、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县域市场主体培育,强化银企对接,加大信贷投放。结合县域商业实际使用场景,深化信息协同和科技赋能,为县域商贸、物流、供销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资金结算、财务管理等服务。探索开发针对农村电商的专属贷款产品,打通农村电商资金链条。
(八)做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与财政、人社等部门的协调联动,适当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优化办理流程,落实免除反担保相关政策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农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及配套设施建设信贷资源投入,深化园区内银企对接,带动更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返乡入乡就业创业。
(九)拓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融资渠道。丰富“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积极满足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国土绿化等领域融资需求。探索创新林业经营收益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和林业碳汇收益权等贷款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支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风力发电、太阳能和光伏等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
(十)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等重点领域,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前提下,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项目投资回报周期等,探索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供水工程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投放中长期贷款。
(十一)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各金融机构要依托线下网点,积极整合普惠金融、便民服务、农资农技等资源,加快涉农场景建设推广,增强网点综合化服务能力,提升缴费、查询、远程服务等便捷性。进一步加强金融与教育、社保、医疗、交通、社会救助等民生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
(十二)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脱贫地区的金融资源倾斜。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细化针对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支持措施,在信贷准入、授权审批、资本计量等方面予以倾斜,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要力争全年对全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增速高于本机构各项贷款增速。按市场化、可持续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质量监测和续贷展期管理,推动符合条件的及时启动风险补偿,促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十三)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定点帮扶政治责任,深化“信守一个承诺、种好两块田地、建设三个工程”帮扶理念,发挥金融组织优势与社会协同能力,鼓励扩大帮扶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形成市场化支农业务模式。要扎实做好帮扶地区信贷支持、资金捐赠、消费帮扶、干部培训、招商引资等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帮扶任务指标,把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田”。
(十四)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执行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引导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银行释放更多资金投入乡村振兴领域。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功能,提高政策支持普惠性,适度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大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十五)改进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各金融机构要健全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或业务条线,在信贷资源配置、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国性银行要制定明确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方案,中小银行可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确定优惠幅度。各金融机构要细化实化涉农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制度,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将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结果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拓宽可贷资金来源。
(十六)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进一步压实地方党政风险处置责任,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化险工作,保持商业可持续的县域法人地位长期总体稳定。继续支持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坚持农村信用社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的定位,严格约束异地经营行为。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要明确职能定位,落实“淡出行政管理”的要求,因地制宜做优做强行业服务功能。
(十七)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继续深入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有效整合涉农主体信用信息,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积极发展农户信用贷款。
(十八)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完善各级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因地制宜建设地方征信平台,精准识别各类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状况,以信用建设促进信用贷款投放。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探索开展信用救助,创新信用评价结果运用。
(十九)持续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巩固优化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支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城乡社会保障等合作共建,推动支付结算从服务农民生活向服务农业生产、农村生态有效延伸。推广完善“乡村振兴主题卡”等特色支付产品,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县域农村下沉。加大央行存款账户业务线上渠道推广,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央行存款账户资金归集。通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货币政策工具券款对付(dvp),实现融资等环节全流程自动化处理,加速政策资金到账速度。
(二十)持续推进储蓄国债下乡。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储蓄国债下乡工作措施,推动提高农村地区国债发行额度分配比重,引导金融机构将储蓄国债发行额度向农村地区适度倾斜。深入推进农村地区国债宣传工作,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农民群众“足不出村”享受购债便利。
(二十一)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继续将农村居民列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重点对象,开展好集中性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结合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风险警示教育,推动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农村义务教育。持续畅通普惠金融重点人群权利救济渠道,压实金融机构投诉处理主体责任,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用好“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强化金融纠纷调解专业性,进一步提升金融消费者对金融纠纷调解的认知度、参与度和认可度,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二十二)强化统计监测与考核评估。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指标定义内涵,开展数据质量评估。用好金融支持巩固脱贫和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加强脱贫人口金融信息管理。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切实发挥评估工作对进一步改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积极作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在原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办法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评估指标,对辖区内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帮扶政策效果评估。
(二十三)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推广。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指导辖区内金融机构细化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提炼工作经验和典型模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政策宣传,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氛围。
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篇四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将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人的`素质、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一标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多方受益”的原则,着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县委、县政府率先垂范,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归还乡镇政府、学校在农村信用社的陈欠贷款283万元。同时,由县纪委牵头,对党政机关干部银行贷款进行全面清理,共收回贷款1350万元。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农民群众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各乡镇都把“信用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无形资产,想方设法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形成了良好的信用氛围,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户为主体,信用社、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农户信贷评分体系不仅对信贷相关信息进行评分,而且对家庭信息、综合信息等能表明农户非信贷情况信息进行评分,从而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对农户进行评价。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了信用社贷款营销机制的变革,促进了信用社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了信用贷款的覆盖面,有效满足了农民的贷款需求。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xx县建立了“创业贷款”和外出务工人员贷款制度,加大了对农村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创业金融信贷服务和支持力度;试点推行林权抵押和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拓宽了信贷条件;建立了“订单农业+信贷”服务模式,大力支持烟叶等主导产业发展;推行“富秦家乐卡”业务,实现了信贷消费一体化,还款还息智能化,开辟农户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评定授信个体工商户1842户,授信总金额xx3万元,组成“信用共同体”349个1109户,占授信总户的%,有效破解了个体工商户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瓶颈问题。
信用工程建设不但给农民、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经营资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与客户的连心桥,使群众体会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使社村、社群关系更加融洽。信用工程创建为农村信用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地位,各村普遍与农信社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村级企业和村民的闲散资金,绝大部分存入信用社,壮大了农信社的实力。信用社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良好信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发展。
通过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不但农村信用社掌握了农户信用状况、农户特长和还款能力等大量信息,而且有效简化了贷款手续,农户仅凭贷款证就可随用随贷,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通过拓宽农户小额信贷服务领域、提高小额贷款授信额度、改进小额贷款服务方式等举措,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矛盾。今年截止9月底,全县农业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xxx%,增幅xxx%,高于各项贷款增幅xxx个百分点。
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篇五
1.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根据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xx-2020年)及《**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子体系方案报送20xx年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要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确保完成全年乃至规划期目标。在我办的基础上了,形成了《**区20x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计划进度一览表》,以区“两建”办的名义印发,明确了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并做好工作协调、信息互通共享工作。
2.完成了**区20xx年诚信建设效果评估工作。为全面了解我区诚信建设工作效果,我办牵头制定了《**区诚信建设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创建效果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三部分开展,一是量化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二是量化**区居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评价;三是量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立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内容,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居民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居民感知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市**区20xx年诚信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3.做好20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根据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牵头开展了20xx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检工作,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开展自评,组织相关子体系牵头单位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并在考核当天,根据考评组的要求,对相关材料及时作出解释说明,在全市的考评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开展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试点。鉴于我区在探索党务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中取得的良好成效,市编办将我区定为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编制的试点区,试点启动以来,区廉洁办积极指导区编办开展相关工作,从管理服务对象的角度,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党委部门权责清单,目前试点工作已得到市编办的初步认可。
2.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开发政府购买服务信用验证系统,依托区信用信息平台扩大政府采购用信范围,明文规定除由区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采购项目外,各单位凡使用财政性资金组织采购且需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达成履约关系的采购事项,均须对供应商信用状况进行全面核实,实现政府购买服务100%用信。通过对接区财政体系,规范核算部门名称和编码,面向全区各街道、各部门配发信用验证账号565个,全面覆盖区、街两级单位。二是继续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将网上办事大厅延伸至街道和社区,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全区8个街道、111个社区基本已完成服务大厅建设。三是制订政务服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结合我区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将“政务服务建设”的相关工作纳入“审批和服务效能”指标中,明确了指标定义、评分项目、操作规程等内容。
3.加快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区20xx年改革计划》部署要求,由区纪委牵头制定了我区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示,5月中旬,区纪委牵头组织区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工作小组,走访了区财政局(国资委)、住建局和政府采购中心3个单位,与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及业务科室人员进行了座谈研究;召开了51人参加的招标(采购)人、投标人(供应商)、招标代理机构及评审专家等4场分类座谈会;面向交易各方主体发放了200份《关于对**区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的调查问卷》,收回185份。根据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对调研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在利用调研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区20xx年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方案(第二次送审稿),拟提交区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1.开展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和企业即时信息公示工作。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将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和企业即时信息公示两项工作结合开展,从宣传发动、年报接收、设置自助服务区、安排专人提供咨询指引服务等方面进行部署分工,并按计划稳步落实。截止6月底,已有106137户企业和66493户个体户提交了20xx年度年报,已有4738户企业自行公示即时信息,企业年报提交量位居全市第三,个体户年报提交量位居全市第一。
2.加强《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宣传工作。借力第三方平台,实现点对点宣传。与**市邮政局**分局合作,向辖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递提醒企业公示即时信息和商事主体提交年度报告的温馨提示、操作指引等宣传资料。充分发挥监管服务平台优势,通过注册登记窗口和日常监管工作,利用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或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等服务的机会,加大宣传告知力度,指引商事主体完成年报和即时信息公示工作。借力优秀师资力量,开展企业监管操作系统培训周活动。4月21日至27日,在辖区各街道开展了8场企业监管操作系统培训暨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宣讲活动。辖区基层监管人员和商场、市场、企业园区主办方等企业代表逾600人参加了培训活动。
3.首次企业信息公示抽查工作顺利完成。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局对省局统一抽取的1145家企业的企业即时信息公示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采取系统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抽查,发现23家企业存在未依法公示即时信息的行为,并责令其限期改正。
1.开展20xx年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20xx年度**区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职能转移给广东省社会组织评估中心、**市企业评价协会、**市**区质量技术协会。经社会组织自评、评估专家实地考察、评估委员会审核、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结果公告等程序。此次评估获得4a级社会组织6家、3a级社会组织6家、2a级社会组织3家。
2.开展20xx年度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和抽查工作。区民政局于3月份开展20xx年度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工作,参加此次年度检查的行业协会,实行行业协会年度报告制度。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业协会,将载入活动异常名录,并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同时,以20xx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应检单位为基数,按照5%的比例随机分类抽取40家社会组织作为抽查对象。根据抽查情况,对在抽查中发现有问题的,视情形责令限期改正;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法进行处罚。
1.研究制定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方案。积极践行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区编办牵头研究制定了《**区20xx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方案》,以深化权责清单改革为突破口,围绕“清权、放权、监管、服务”四条主线,进一步优化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层级间的关系。目前,新增2项完成转移职能(共计完成13项),其中,区卫计局的“手术分级管理实施与评估”职能已转移给**区医学会,区安监局的“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分类分级)评审”职能已转移给**区安全生产技术协会。
2.开展社会组织资质审查工作。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建立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区社会组织目录,区民政局于今年3月份开展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资质审查工作。目前,已收到我区44家社会组织提交的申报资料,经审核,共有39家社会组织具备资质条件,现正对符合资质的社会组织在区政府在线进行公示。
1.探索构建党员干部诚信体系。今年年初,区纪委印发了《20xx年**区建设廉洁城区工作要点》,把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列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全年进度安排,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全区各相关单位全面推行公职人员诚信档案。5月份,制定印发了《**区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将主要任务细化到各牵头部门,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已着手编制“一本诚信手册”,以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诚信习惯。同时,计划健全“一份诚信档案”,拓展诚信评价标准,扩大诚信档案记录范围;建设“一个诚信数据库”,为客观公正地了解、评价、使用、激励干部打好基础;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将党员干部守信失信行为结果充分运用到干部奖惩激励、选拔任用、交流调整工作中,促进征信用信全面化,并逐步完善干部选拔考核机制。
2.探索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信用制度。收集学习事业单位信用制度相关资料,并到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调研,研究我区事业单位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根据“文明美德学堂”、“**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方案,先后开展了“职业道德决定卓越”、“国学与人格的塑造”等3场讲座,同时在全国文明单位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文明美德学堂开设了“古文观止”主体系列讲座活动,积极运用网络、彩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广泛营造核心价值观生活场景。
二是强化文明诚信典型的发掘和培养。继续完善**文明美德传播中心网站,壮大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巩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制定“梦想与力量”感动**任务评选方案,发放评选通知,从各行各业和各街道社区收集参评人选,媒体报道先进事迹,积极宣传和倡导“知善”和“扬善”的理念,引导市民群众养成“日行一善”的生活方式。
三是强化文明诚信活动品牌打造。开展了“小书包大梦想”公益小书包进校园、“小慈善微心愿”爱心圆梦行动、“最美家庭”评选等公益活动项目,推动诚信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打造**诚信活动品牌。
一是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党委部门权责清单;二是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三是继续加快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根据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开展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硬件设施、交易机制、监管体系整合工作。
加强《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宣传与贯彻落实,推进商事主体年度报告、企业即时信息公示、企业信息抽查等制度落实。
编制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开展20xx年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
一是根据《**区探索建立党员干部诚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开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建设,规划诚信信息征集管理,完善诚信档案相关制度,优化诚信档案内容。二是继续探索事业单位内部信用制度。根据前期的调研情况,选取试点单位建立内部信用制度。
专此报告。
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篇六
我办今年以来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今年以来,我办结合实际,重点在以自然人为信息主体及企业为单位来征集信息,联合综合办、各社区、文化中心等部门以经济办为中心展开工作。
(1)加强辖区宣传工作。自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我办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联合文化中心,通过展板、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2)自然人信息的采集。联合各办公室,将20xx年以来的自然人奖惩信息收集规整,查阅往年的资料,筛选有效信息,确保信息应采尽采,将信息准确无误地录入到济源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3)企业信息采集。深入企业,现场走访,查阅企业相关资质、荣誉等资料,了解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好信息登记,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我办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虽建立玉泉街道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但信用档案录入工作相对滞后,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了更好的推进信用体系工作,今后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提高工作重要性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加强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和协调,不断改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2)规范社会组织章程。结合今年工作,建立健全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章程,帮助社会组织树立自律意识、完善自律机制,从制度上促进社会组织依法、按章程开展活动。
(3)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社会组织按照规定制定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了社会组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
(4)完善社会监督制度。坚决查处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设立了举报电话,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监管,发动群众举报社会组织的违法行为,完善社会组织信用管理体系。
在接下来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我办将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学习与调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乡镇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篇七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我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打造“诚信审计”为目的,大力整顿和规范审计秩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现将我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长期以来,我局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逐步形成了由分管领导负总责,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局以建设诚信税务机关为目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定了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在摸清全地区审计系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明确了符合审计系统实际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思路、方法和步骤,做到了有的放矢。
(一)推进审计制度化建设。,我局对历年来制定的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紧密相关的制度、办法进行了梳理,通过狠抓各项工作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为打造“信用地审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转变观念,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结合我局实际,切实推进3个转变,即:“在执法理念上,由监督型向服务型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在队伍建设上,由注重人员数量向注重人员素质转变”。通过实现3个转变,努力提高审计机关执法水平,更好的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我地区审计系统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要自觉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到地区审计总体工作之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自觉主动地做好审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落实能力。
(二)注重理论研究。各级审计部门要不断加强审计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积极借鉴区内外审计信用管理工作经验,指导和稳步推进审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三)积极打造“阳光审计”。坚持政务公开,保证审计执法的规范和公开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