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学习与实践(精选三篇)
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过程,学习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而实践则能检验学习的成果并促进知识的深化。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取知识,而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达到实际的效果。因此,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完整过程。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最新浅谈学习与实践,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最新浅谈学习与实践 篇一
浅谈学习与实践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实践出真知”。这两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人要想不断进步,就不能停止学习,学习是一辈子的亊;二是实践和真理的辩证关系。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又完善了理论,二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和实践就像取得进步的两条腿,只有用两条腿走路,我们才能前进得更快更稳。下面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感悟学习的意义
学习的意义在于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等等,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学习能让人树立理想和目标。一个有知识有技能的人可以服务于社会,但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取决于知识和技能的多少,因为人的行为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甚至反面的一面。只有同时拥有高尚理想和崇高目标的人,才能持续发挥出良性的作用,让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更大更有利的能量,为社会创造更多正面价值。基层干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接受新知,开阔视野、历练才干,才能真正成为工作中的“多面手”,成为“复合型”干部。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生命是宝贵而短暂的”,如果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成就尽可能多的成绩,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幼年似一张白纸,什么也不会,于是学习说话、走路;到了少年要入校上学,于是学习写字、读书;到了青年渐渐接触社会,想明白自己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于是学习理想、学会选择;中年时期已经掌握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正是努力奋斗的时候,但缺点和不足也渐渐体现,于是学习新知识,给自己充电;老年的时候应该有了些成绩,不过机体也慢慢老化,想要发挥余热同时使自己保持健康快乐,于是要学习心态、学会放弃。总的看来,人生的前半段学习出于自发自觉,但随着个人的成长和物质的发展,渐渐会产生一些惰性,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主观学习,摒弃负面的干扰与惰性抗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基层干部只有坚持学习、踏实学习,才能坚定信念,恒定价值取向,提升思想境界,才能在浮躁中寻得一份平和,在喧哗中获得一息清静。
三、学习能力的提高
“知识的海洋”说明知识似大海般浩瀚无穷,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学尽所有的知识。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取舍,即学习如何去学习,这比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难更重要。
学习是件苦差事,不能期望一劳永逸。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同时也是选择吃苦。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学习动力、毅力、思考力、实践力的综合体现。现在,很多人总能以工作忙、事情多为由,疏于学习,即使闲下来,也琢磨如何娱乐和放松。若工作强度一大、具体事务一多,本来就排不上位置的学习就束之高阁了。根源还是不愿学、不想学的意念在作祟。有些人一讲到学习,不是读报纸、就是念文件,学习理念陈旧,思路狭窄,方法单一,内容空泛。学习是件精神提升的苦差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学习没计划,没节奏,没层次,不系统,不思考,不归结,学习特有的那种人性的叩问、心灵的自省、思考的苦痛、意义的承担都丢失后,那种没有效果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本质意义。端正学习态度,实质是理念和毅力的问题。基层干部要达到“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效果,只有切实端正学习态度,才能自觉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
四、实践与学习的融合
学习一词在古语中其实有两层意思:即“学”和“习”。“学”应该是从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而“习”应该是从认识到认知、熟悉并掌握的过程。所以,学习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学习的目的,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了解这层关系后,自然就明白了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认知事物,反复践习,直至掌握。学是为了有所思,思才会有所悟,只有正确领悟了学习的深刻内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少走弯路,不出差错。
五、实践中完善工作
既然实践与学习相辅相成,而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因此科学、良好的实践活动必定对现实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换句话说,实践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从我个人的角度,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需要去努力实践:首先,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敢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其次,要在参与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善于发现和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在完成实际工作后及时、全面地总结,评价实践效果,用经验或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实践结合,最终达到提升自身学习水平的目的。
最新浅谈学习与实践 篇二
学习与实践
学习固然是基础,知识是实践的必要条件,但实践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知识的最终归宿,没有实践,再多的颜如玉黄金屋都成一纸空文。
一年级小朋友熟知《弟子规》,但对父母的态度与《弟子规》上截然不同,这不仅发人深思:这种脱离实践的学习究竟有什么意义?
学习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并行时,我们更会想起一代代伟人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实践。
上至神农氏,李时珍尝百草治病医人,下至如今的嫦娥落月蛟龙潜海,都贯穿着学习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精神。年轻时的柏拉图远游埃及,看到了与所熟知的不一样的文明,而影响了他《理想国》的著作。西方的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两位史学家遍观天下,与我们的司马迁一样写出了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回想到远古,若不是吃到火烤的食物,人们怎会学习钻木取火?有若不是学会取火,人们又怎会学会用火统治地球?没有实践的学习,一定是空想,而不勇于实践的学习,终究会淘汰。
而如今的教育,为什么会使学生脱离实践而学习呢?似乎学习是为了考研考博,而高考中考,甚至小学入学考试都要经过认真准备。是学生自己的原因,还是老师家长学校,还是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现在许多人提倡回到民国私塾式的教育,即入学先学《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但看到一年级小学生背诵的篇章与所做的行为判若云泥,我们又该如何想呢?考试中就是公平教育的最佳途径,然而所有人对名牌大学去之若鹜而重视分数轻实践经历时,这难道不是违反了教育的初衷吗?
钱学森临终时发出了震耳发聩的一问:“为什么我们的高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当所有人忙着去的高分时,被学习及挤掉的实践自然被丢在一边。几乎所有学者愤慨新课标改革破坏了原有的知识体系时,素质教育自然跟不上脚步……学习固然重要,有了整套的理论后像诸葛亮孔明一样出山横扫天下般实践才是实现人生抱负的根本。让我们为自己考虑,为未来的中国考虑,呼吁教育者门,提醒自己:
学习中不忘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最新浅谈学习与实践 篇三
学习与实践
右玉县中巴希望小学 王桃叶
让作文走进生活,学生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题材,激发出表达和交流的欲望,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是人生命体验活动的一种方式。习作教学就是要引导孩子们抒发自由精神与真诚心灵,学会自由、真实地表达他们生命的感受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标提出的要求呢?我们知道,生活是生命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是生命感受与体验的源头也是习作的源头。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世界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能提高教学效益。所以我们的习作教学要紧紧地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习作真正做到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与沟通,才能真正显现生命的本色。因此,让生活之作绽放生命色彩也是习作教学的一个亮点。
一、走进童心开启兴趣大门
走进儿童内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让学生自主选材,自由定题,尊重学生的意愿。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为学生营造一个写作的交际场,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写,才会让学生思维飞扬,才能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习作教学而言,一旦学生有了兴趣,犹如手中握有进入习作殿堂的敲门砖。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世界上,孩子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为孩子的习作拓展一方广袤的天地,让他们心灵上有向上的动力,生活的向往,才能体现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从而产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乐于表达之感。让孩子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写童趣童真,找到儿童那朝气蓬勃的气息,散发出儿童天真烂漫的纯洁的内心世界,呈现出儿童应有的本色。
在我刚接任新班级的时候,我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就是在习作理念上,不强求篇篇是佳作,生生是妙手,不在布局谋篇、构思立意、遣词造句上折磨学生;在习作表达上,少一些限制与束缚,不再以思想健康、弘扬正面禁锢学生,允许学生异想天开、自主作文,允许学生先玩后写、写中有?抄?,鼓励内容开放、自由表达,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只要学生?我写我事、我抒我情?,都给以真诚喝彩;在习作评价上,不做?难侍候得婆婆?,不老做?医生?,极尽修剪之能事,而是少一些苛责,多一些赞赏,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善待,允许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提倡宽度批改,弱化甑别功能。在学生的习作中,我对学生能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大为赞赏。
二、体验生活描写人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认为,要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孩子的习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生活中的语言既丰富又有特色。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其实,我们从学生的?生命?本体去考察,每个孩子其实都是天真烂漫的,每个孩子天生就是诗人,对万物有他们自己至真至纯的体验。
(一)把视点引向生活化课堂教学——唤醒真情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这些气氛必须靠老师来营造,情绪必须靠老师来唤起。怎样唤起呢?离不开基础的生活。老师必须用火热的生活去煽情,就是用自己有深刻体验的生活素材,通过对它们的描摹与渲染,抛砖引玉,打开孩子们的思路,唤醒他们对自己相关生活的回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这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会促使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理解,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奋,使他们把生活与表达方式联系在一起,产生很强的创造力,从而更好地表达真情。教学习作?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吃?,我一上课就深情地介绍小时候母亲怎样油炸嫩豆腐情景。介绍那香喷喷滚烫烫的花生油里豆腐干怎样在里面翻滚冒泡发出炸响,绘声绘色介绍刚炸出的嫩豆腐干怎样色、香、味、形俱全,然后怎样把它放进酱醋
里吱吱作响,香气四溢滋味诱人,最后怎样迫不及待地把它丢进嘴里,那香、脆、嫩、汤、鲜、酸的味道怎样妙不可言……说得学生口水直流。这样由于物质的条件反射唤起了生活的回忆,活生生的生活强烈地冲击了学生的心灵。老师趁机话锋一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小吃?说给大家听听。顿时油葱饼、烤白薯、锅巴、烤香肠纷纷出笼,课堂上马上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各种小吃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孩子们表达情绪空前高涨。老师就根据情况马上要求学生当一当小老板来?卖一卖?自己喜欢的小吃吧——自己介绍,看谁把大家吸引过去。这样学生的表达欲望就更加强烈了,纷纷充满激情兜售起自己喜欢的小吃,结果一个个介绍得精彩极了,表达了自己对小吃的喜欢,对生活的热爱。真情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习作指导老师要用精彩的生活去点燃学生的热情,要有目的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感受生活,去寻找生活的焦点,从而产生美好的情感,产生歌颂美德欲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精彩。
(二)把视点引向家庭生活——体验亲情
鉴于现在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少,他们感受不到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更不懂得怎样关心自己的父母。怎样让写文章与做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小学生作文更是他们心灵的写照,是他们对客观世界初步认识的再现,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我相信,通过体验亲情,孩子们慢慢会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生活,让自己的作文更上一层楼。
(三)把视点引向校园生活——激起童趣
在校园里有意识地组织开展了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掰手腕比赛、猜谜语比赛、中国象棋、国歌比赛比赛等等比赛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参赛者的动作、神态,同时特别注意观众的反应等,并要求学生搜集描写相关比赛的文章。这样学生亲身参加了比赛,有了独特的人身体验,又搜集了许多资料,习作时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将搜集的资料灵活选用,自然妙笔生花,文思如泉涌。
(四)把视点延伸校外活动体验——绽放心灵之花
我经常布置他们,回家倾听长辈们谈家务事、生活琐事,听村头巷尾的?新闻?、传言,听小贩们的叫卖、路人的争执;看一年四季的田野风光、看电视节目等。记录下真人真事及谈谈感受。久而久之,一篇篇?处女作?就问世了,不再是游离于习作之外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能手。
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比比皆是,尤其我们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环境,山川河流,树木花草,谷香硕果,村寨田野……都是小学生习作的材料。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如帮家长赶鸭子,养鸡,种菜……这些实践活动,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烈,因此一篇篇生活之作诞生了,充满着朝气。
习作就是学生唱响生命的歌:人生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用笔记录下来就是珍惜生命。假如有愿望的时候,就倾诉;有发现的时候,就分享;有建议的时候,就表述;有苦闷的时候,就倾吐……记录下生命中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感动,用心抓住灵魂闪动的每一瞬间,那么你就奏响了你生命中最灿烂最精彩的。
有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要做一个宽容别人的人,因为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有丰收;大海宽容了河流,才有了浩瀚;蓝天宽容了云彩,才有了绚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有了希望。??读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我以后也要做个精神富有的人。?等等学生通过接触生活,走进课堂,体验生命才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学生的内心世界像花儿一样绽放,那么鲜艳!那么美丽!
让习作少几分呆板,多几分灵动,文字是极具旺盛的生命色彩的,她总能以极短的距离,绽放智慧,获得精彩。教师应以大量的事实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习作与生命的关系,深入理解习作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许多伟人以及平凡的人,用写日记的形式,留驻了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而日记与随笔,就是一种写作,这种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旋律的流转。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自觉地付诸实施,那么他们便有可能认识到,习作是自己的事情,是生命旋律中不可或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