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和体验的一种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和经验。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注意用语精准,避免产生歧义或模糊不清的表达。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包括学习心得、工作心得、生活感悟等。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别人的心得体会,汲取其中的精华,同时也可以借鉴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这些范文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激发大家积极思考和总结的能力。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彩的心得体会吧!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接下来就跟本站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音乐鉴赏学习。
吧!
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我记得小学的音乐老师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教师,莫名的我们都很喜欢她,记得那时候课本叫唱游,一直都是跟着老师唱唱跳跳,后来我们还学了一学期口琴,那个时候能够吹出一首曲子非常兴奋。课堂上老师没教什么乐理知识,只是教我们唱,不过我的音乐老师组织了校合唱团,那个时候她说我的声音不错,她希望我去参加她的团,那个时候我很高兴,也去上了课,在那段时间我学了些乐理知识,包括识五线谱,简谱,不过只学了一学期就升学了,后来也就没再学,高中回老家念书,音乐课几乎被那些所谓的主课占用了,也没上什么课,也就荒废了。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是因为学院要求修艺术类的课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但使我们会唱,还让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使我们受益颇多。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听别人说起这首曲子,可从来没认真听过,也没唱过,在课堂上我不但听了,还会唱了。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来自 WWw.KAOYanMIji.com
至于音乐鉴赏课有没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我不是很清楚,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就欣赏而言,不是很重要,音乐是作曲家(当然也包括演绎者)心灵的吟唱,所以,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过多的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一部音乐,那其实是对音乐的肢解。我认为,其实音乐的技巧即使对于作曲家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就像那些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
诗词。
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谨严的诗词;那些精于格律的诗词家,其作品往往是苍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识。
但说到音乐鉴赏与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的联系时,我还是要承认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音乐知识是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其他门类的科学知识一样,由于高度理论,故难免显得机械、枯燥、单调、乏味,所以我们一般特别不喜欢音乐课上讲乐理。音乐知识可分为音乐常识和乐理两类,音乐常识很容易掌握,而乐理则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让我们迅速失去对它的兴趣。然而,乐理又是音乐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乐理,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欣赏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才能从“欣赏”音乐提升到“鉴赏”音乐,才能做音乐的主人。因为乐理提供了解析音乐作品的武器、打开音乐神秘大门的钥匙。在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中,激起知识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识的力量与魅力。补充与乐理完全对应的、美妙的听赏资料,只有在动听的音响活动过程中细细地、尽情地品味旋律特征带来的震撼,才能真正领略所谓“音乐的灵魂”那丰富的内涵,进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视唱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词汇,有节奏、旋律音调、和声、调式以及各种体裁,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乐中的经典。而且在视唱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感觉,同时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鉴赏课上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必定将会更受我们的欢迎。
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音乐鉴赏》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其实我本人自认为我自己是一个严重缺乏音乐细胞的人,甚至可以说我对音乐是一无所知的。但是在现代这个音乐无处不在的社会熏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点音乐。当然我接触的音乐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当然了,虽然我平时很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听的层次方面,而不是会去欣赏或鉴赏它。但在上过几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我渐渐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学会聆听,还给我们介绍了好多经典的乐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这不但使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也使我们受益颇多。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呢!就这样,渐渐地我对鉴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鉴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一部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出水芙蓉》。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一直在猜测,这部片子里面的很多演员应该都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才情和对音乐的感悟随着旋律和表情动作挥发的淋漓尽致。他们对乐器的驾驭能力和歌唱才华让我看的欣喜万分。影片看起来很轻松,但那些甜美的男中音歌唱、由慢独奏《霍拉舞曲》、女音乐老师的双键盘演奏、学生们合唱《苏格兰民歌》、歌舞剧《水上圣典》等场面却让我映象很深刻。
记得周国平先生好像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
我觉得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的话,应该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份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份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的吧。
另外,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那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应该是不算太重要得。个人认为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单纯的依靠知识。
同时,通过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都很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而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有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开始觉得我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甚至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也因地区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正是因为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受我们的欢迎。
如今的音乐鉴赏已经开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伴随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是一种消遣娱乐的表现形式。音乐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帮助人们舒缓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
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鉴赏对人的性情也有着极大的陶冶作用,它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因为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中时,你会忘掉世俗中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音乐中!恰当的旋律总能引起人们的欢娱感或者悲伤感,令人振奋或者令人如痴如醉,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工作、思维的节奏,可以提高这些人处理事务和学习的效率。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或喜或悲,或激扬或低沉,我们感受着音乐的种种,然而很多人都把音乐仅仅当做歌来听,而并不懂得音乐的内涵、魅力、作用。音乐不仅是简单的几首歌,几个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蕴,它包含了很多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乐但却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锐。还有音乐能开发一个人的思维,启迪一个人智慧。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
名言。
:“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的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选择的就是用音乐,就因为音乐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心理感应,从而开发一个人的思维。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虽然《音乐鉴赏》课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对欣赏音乐的看法不再是那么简单了。通过上《音乐鉴赏》课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使我更加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使我懂得了在欣赏音乐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我想,今后我会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学习音乐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后,我想说:音乐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听觉艺术,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样的色彩,只有你接触的越多、越广,才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因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这就是我学习了《音乐鉴赏》课后最深的感受。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整个学期学习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下面就重点来谈谈我对这两种音乐的学习心得:
一)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维也纳古典乐派”有以下风格特征:强调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会意义;世俗因素增强(民间音调与舞蹈节奏运用);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匀称(整齐的方整性乐句);主调和声成熟并占统治地位;乐思发展清晰,逻辑性强,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情绪明朗乐观(但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曲式多采用奏鸣曲和奏鸣套曲曲式(与后来的浪漫乐派形成鲜明的对比);简单的说,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是这一音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点。
二)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浪漫主义音乐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我记得小学的音乐老师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教师,莫名的我们都很喜欢她,记得那时候课本叫唱游,一直都是跟着老师唱唱跳跳,后来我们还学了一学期口琴,那个时候能够吹出一首曲子非常兴奋。课堂上老师没教什么乐理知识,只是教我们唱,不过我的音乐老师组织了校合唱团,那个时候她说我的声音不错,她希望我去参加她的团,那个时候我很高兴,也去上了课,在那段时间我学了些乐理知识,包括识五线谱,简谱,不过只学了一学期就升学了,后来也就没再学,高中回老家念书,音乐课几乎被那些所谓的主课占用了,也没上什么课,也就荒废了。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是因为学院要求修艺术类的课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但使我们会唱,还让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使我们受益颇多。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听别人说起这首曲子,可从来没认真听过,也没唱过,在课堂上我不但听了,还会唱了。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来自 WWw.KAOYanMIji.com
至于音乐鉴赏课有没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我不是很清楚,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就欣赏而言,不是很重要,音乐是作曲家(当然也包括演绎者)心灵的吟唱,所以,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过多的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一部音乐,那其实是对音乐的肢解。我认为,其实音乐的技巧即使对于作曲家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就像那些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诗词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谨严的诗词;那些精于格律的诗词家,其作品往往是苍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识。
但说到音乐鉴赏与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的联系时,我还是要承认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音乐知识是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其他门类的科学知识一样,由于高度理论,故难免显得机械、枯燥、单调、乏味,所以我们一般特别不喜欢音乐课上讲乐理。音乐知识可分为音乐常识和乐理两类,音乐常识很容易掌握,而乐理则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让我们迅速失去对它的兴趣。然而,乐理又是音乐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乐理,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欣赏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才能从“欣赏”音乐提升到“鉴赏”音乐,才能做音乐的主人。因为乐理提供了解析音乐作品的武器、打开音乐神秘大门的钥匙。在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中,激起知识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识的力量与魅力。补充与乐理完全对应的、美妙的听赏资料,只有在动听的音响活动过程中细细地、尽情地品味旋律特征带来的震撼,才能真正领略所谓“音乐的灵魂”那丰富的内涵,进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视唱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词汇,有节奏、旋律音调、和声、调式以及各种体裁,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乐中的经典。而且在视唱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感觉,同时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鉴赏课上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必定将会更受我们的欢迎。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非常有幸,我们听到了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许教授,和来自江苏教育学院谈教授的精彩讲座。两位教授各具风格,许教授谈吐幽默,她的关于《构建和创新优质音乐课程》的讲座,让我们耳目一新。许教授没有泛泛而谈,而是根据我们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一一做了解答。让我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概况,以及课堂教学、游戏设计等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她毫不保留的,将一些实用的小游戏传授给我们,感觉既实用,又很有创意。为我们以后对幼儿实施特色教育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许老师60出头的模样,但她眼神犀利,始终闪烁着教育的智慧,一种洒脱、睿智的感觉油然而生。讲座中,她不时地给我们示范性的语言,那种对孩子的喜爱,对教育的热爱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听许教授的讲座,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教育的智慧,明白了与孩子更加亲近的好方法,明白了自己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府下身来,了解孩子们的真正需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与许教授不同,谈老师气质优雅、她的讲座始终闪耀着她较高的音乐素养。讲座开始,在给我们讲一音乐案例的时候,她清唱着歌曲的优美旋律,嗓音清澈,悦耳,如执教教师一般,熟悉活动内容。这充分显示了谈老师在理论导师的前提下,更是一位深入教育一线研究的研究型教授。她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音乐教育中的实际障碍,由于理论加实际,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她从教具的合理运用,到教材的大胆改进,让我们了解了科学运用教学具的重要性。这与园长跟我们谈得“灵活使用教材”相一致。
谈老师的讲座,让我充分体验到了音乐教育的美,和谐的旋律不能打破,和谐的师幼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性的提高;要合理的运用教材、教学具,充分发挥教材、教具的作用,掌握好“有效”二字,才是提高音乐教学的前提。
感受音乐之美,体验游戏之快乐,近日有幸与幼教同行们相聚在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许卓娅教授《游戏精神与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研究》的专题讲座,感受颇深。
感受一:敬佩许卓娅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
见到许教授,着实让我有些吃惊,这哪像一个全国闻名的音乐教授?分明是一个在人群里最不起眼的老太太。但是许老师一开口,就显示了她的魅力,她的声音清亮悦耳,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她的舞蹈动作活泼可爱,没有拘谨与做作,极具感染力。她一会儿带着大家倾听音乐,一会儿带着我们做游戏,一会儿……三个小时的讲座,许老师一直站着做报告,真的让人敬佩。
感受二:感受音乐之美,体验游戏之快乐。
“教育追求的是结果——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游戏注重的是过程——是快乐、积极的参与、是不断的体验与感受”许教授开场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新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教育要重视过程,可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是过多的追求教育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游戏的过程。
紧接着许教授与在场教师互动进行《打鼓对舞》、《木头人》、《喜洋洋与灰太郎》等有趣的音乐游戏。她循序渐进的教授,从倾听音乐学习动作表演,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再到会听音乐创编动作表演,不断增加音乐游戏的难度。让我们在玩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安静倾听音乐的重要;明白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有好的学习能力;领悟动作是幼儿认识音乐的工具;懂得一个作品要让孩子易接受,必须在愉快的情景中设置阶梯一点一点让孩子学会,不断反复,不断提升。欢乐的音乐声中,大家听听、玩玩,整个会场笑声不断。她还用自己夸张的肢体动作不断启发我们去创编表演,挑战自我是发展的需要;用突如其来的点名发言让我们感受孩子突然被迫回答的尴尬感受,只有自在安全的教育氛围才能促进孩子好好学习,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准备干什么”。她不断的启发我们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去教孩子,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多一些感性的体验,少一些尴尬的提问,多一些快乐的游戏。在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游戏的精神。
许卓娅教授的讲座听来如沐甘霖、激动人心,丝毫没有厌倦与疲惫,是听觉与心灵的享受,她对音乐的热情与投入深深地感染着现场400多位幼儿教师,她让我们感受了音乐之美,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我们将好好学习,和孩子们一起天天向上。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和感悟,也深刻感受到了斯特恩这为世界一流小提琴演奏大师所演奏出的音乐作品是那么地令人如痴如醉。
神圣纯洁,把音乐的演奏推向了高潮,不知不觉中把我带入了下一个迷人的华彩乐章。
幅风景画。这样的感觉已经到了令人神往的地步。
富多彩而带有内涵的情歌:有思念和惆怅。
是协奏曲的魅力价值所在啊!!
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把我引进一个崇高而神圣的音乐境界,使我得到满足和填补内心的空虚。
永垂不朽的作品,掌握对古典音乐实质性的理解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音乐将伴随我成长!!
琴作为爱的祝福由一位父亲送给了他的孩子。
anna’stheme。如果说小提琴是自始至终的主角,那么anna’stheme就是结构贯穿的音乐灵魂。
场,红色小提琴再次出场。
瓦尔第的音乐作品又同荡在我们的耳边。这一段旅程中小提琴的主人是孤儿卡斯帕尔,他是个音乐天才。
越发响亮的心跳声先响起,然后消失,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卡斯帕尔的生命。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步。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为了提高自己对音乐与美的欣赏水平,这学期的选修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程。上课的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长,但足以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对于鉴赏者来说,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显得尤为重要,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才能对音乐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音乐的丰富多彩来源于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生活,而多彩的生活又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反映出来,形成了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因而音乐鉴赏的经历与生活阅历一样,积累得越多,信息储存量就越大,想像力也就越丰富,对音乐作品就比较容易理解;反之,对音乐鉴赏经历和生活阅历贫乏、信息量储存相对较少的人来说,鉴赏音乐时就可能缺乏想象,甚至无从着手。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决定了音乐鉴赏必须依靠有关的音响资料才能得以完成,这是一个基本的客观条件。基于这一条件,人们才能对审美对象,即音乐作品进行审美活动。
在这一学期的音乐之旅中,我们欣赏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中西方兼备。管弦乐《动物狂欢曲》,音乐剧《猫》,歌剧《卡门》,中国戏曲和中外民歌等等都是让我非常喜欢的音乐作品与形式。在这里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么多的音乐形式,同时还欣赏到了每种音乐形式下的著名作品。真是大开眼界,仿佛一次梦幻的世界音乐之旅。
(三)野驴;(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
异乐随。戏曲音乐揭示戏剧性的发展手法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中国戏曲音乐在其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两种揭示戏剧性的方法和思路,一种是“板腔体’,一种是“曲牌体”。而音乐剧采用“自由结构”,戏剧性发展手法,并无固定模式。我们再看表演上的区别。中国戏曲在音乐和语言上千差万别,讲究唱念坐打,生旦净丑,但表演体系却是一律的虚拟表演和程式化动作。欧美音乐剧同其歌剧和话剧一样,在表演上崇尚写实主义风格,讲究演员在舞台上形体动作的放松自然,尽可能地接近生活原型,因而是写实的,生活化的。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戏曲与欧美音乐剧的重大区别之后,我们就有必要来阐述问题的另一面,即两者相互联系的一面。借鉴中西方各自优缺点来提高自身的表演价值。
音乐是由人创作的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鉴赏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音乐的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音乐是由情而发,纵贯历史,横看中西,文明的发展中总有音乐这个重要的角色去推动着,从远古的诗经的朴素到唐诗宋词的华丽和缠绵的元曲的现实和丰富,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国文学的巨大发展,加之中国传统古典乐器就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繁荣发展史,我们不禁赞叹:古人用他们特有的智慧让我们后代人体会到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和时代风格。“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的传世经典,一直到后来的民族音乐的盛行,中国几千年的音乐风格在经久不衰地传递着华夏民族最具特色的东方文化。
西方传统音乐以神秘浪漫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写照,钢琴的加盟使它越来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风格。经过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空灵与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音乐越来越注重乐器的协奏和声调的组合,正如中西方意识形态一样。处在这个时代,我们所拥有的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还要对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就要求对音乐发展历史的了解,音乐鉴赏能力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对其背景的深刻理解。它不仅让我们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围下感受来自各方的熏陶,还让人对各个地域的人文、物质、感情、活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过音乐这面镜子照射出更广阔的大千世界。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对于教龄已有20多年时间的我来说,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培训,这辈子也许也是最后一次,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更希望通过参加此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上有较大提升。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在培训期间,每天的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忙碌而又愉快,感触甚深。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得到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提升,一种带着教育改革投身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信念。国培计划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成长经历。
在这12周的培训中,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阶段,以专家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为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为主,第三阶段以企业实践和结业为主。
第一个给我们授课的是吴灵芬老师。她被人们称为合唱妈妈,听了她的讲座,才真正懂得和指挥的真谛。“合唱中没有我,只有我们。”——这是吴灵芬老师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合唱理念。吴老师说:指挥是逻辑指挥,不是打拍子。肢体语言要准确,核心字要准确,她强调动感教学。吴老师的讲座,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合唱与指挥的理论知识,更让我领略了我国著名指挥家的风采,开阔了全新的视野。
另一位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家海老师。陈家海老师有着丰富的从事合唱指挥教学的实践经验,及合唱指挥经验。他的幽默风趣感染着每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大家激情高涨,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漂亮的文琪老师对合唱排练的独到见解和逐字逐句、深入细致的合唱排练工作,让我更加了解了一个优秀的合唱作品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文老师有情感的指挥和歌唱,使大家明白评判一个合唱团是否成功,除了自然和谐的声音之外,还有歌唱状态、歌曲情绪、作品风格等等方面。
我最敬爱是我们的班主任刘恋老师,她和蔼可亲、温文尔雅、不急不躁,像一位母亲。每天上课都比我们到的早,除了安排我们的学习日程,还得精心处理班级后勤上的大小事务,培训老师提出的种种建议和意见,刘老师总也是尽量及时解决学员的困难,并满足学员的要求,体现了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值得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学习和借鉴。
生活班主任奚尧平老师,是大家公认的重庆“暖男型”老师,为我们创造了安心学习、刻苦钻研的良好生活环境,解决我们一切的后顾之忧。每次外出观摩学习总是在最前排为大家保驾护航,让学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国培大家庭的温暖有爱和谐。我爱重庆、更爱重师,就像刘老师的名字一样,对美丽的重庆有了更多的“留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一路走来,专家、名师的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完全吸收他们的课程精华,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音乐骨干型教师的信心。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七
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音乐鉴赏》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其实我本人自认为我自己是一个严重缺乏音乐细胞的人,甚至可以说我对音乐是一无所知的。但是在现代这个音乐无处不在的社会熏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点音乐。当然我接触的音乐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当然了,虽然我平时很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听的层次方面,而不是会去欣赏或鉴赏它。但在上过几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我渐渐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学会聆听,还给我们介绍了好多经典的乐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这不但使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也使我们受益颇多。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呢!就这样,渐渐地我对鉴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鉴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一部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出水芙蓉》。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一直在猜测,这部片子里面的很多演员应该都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才情和对音乐的感悟随着旋律和表情动作挥发的淋漓尽致。他们对乐器的驾驭能力和歌唱才华让我看的欣喜万分。影片看起来很轻松,但那些甜美的男中音歌唱、由慢独奏《霍拉舞曲》、女音乐老师的双键盘演奏、学生们合唱《苏格兰民歌》、歌舞剧《水上圣典》等场面却让我映象很深刻。
记得周国平先生好像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
我觉得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的话,应该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份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份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的吧。
另外,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那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应该是不算太重要得。个人认为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单纯的依靠知识。
同时,通过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都很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而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有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开始觉得我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甚至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也因地区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正是因为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受我们的欢迎。
如今的音乐鉴赏已经开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伴随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是一种消遣娱乐的表现形式。音乐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帮助人们舒缓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
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鉴赏对人的性情也有着极大的陶冶作用,它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因为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中时,你会忘掉世俗中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音乐中!恰当的旋律总能引起人们的欢娱感或者悲伤感,令人振奋或者令人如痴如醉,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工作、思维的节奏,可以提高这些人处理事务和学习的效率。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或喜或悲,或激扬或低沉,我们感受着音乐的种种,然而很多人都把音乐仅仅当做歌来听,而并不懂得音乐的内涵、魅力、作用。音乐不仅是简单的几首歌,几个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蕴,它包含了很多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乐但却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锐。还有音乐能开发一个人的思维,启迪一个人智慧。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的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选择的就是用音乐,就因为音乐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心理感应,从而开发一个人的思维。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虽然《音乐鉴赏》课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对欣赏音乐的看法不再是那么简单了。通过上《音乐鉴赏》课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使我更加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使我懂得了在欣赏音乐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我想,今后我会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学习音乐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后,我想说:音乐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听觉艺术,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样的色彩,只有你接触的越多、越广,才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因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这就是我学习了《音乐鉴赏》课后最深的感受。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整个学期学习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下面就重点来谈谈我对这两种音乐的学习心得:
一)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维也纳古典乐派”有以下风格特征:强调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会意义;世俗因素增强(民间音调与舞蹈节奏运用);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匀称(整齐的方整性乐句);主调和声成熟并占统治地位;乐思发展清晰,逻辑性强,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情绪明朗乐观(但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曲式多采用奏鸣曲和奏鸣套曲曲式(与后来的浪漫乐派形成鲜明的对比);简单的说,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是这一音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点。
二)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浪漫主义音乐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我记得小学的音乐老师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教师,莫名的我们都很喜欢她,记得那时候课本叫唱游,一直都是跟着老师唱唱跳跳,后来我们还学了一学期口琴,那个时候能够吹出一首曲子非常兴奋。课堂上老师没教什么乐理知识,只是教我们唱,不过我的音乐老师组织了校合唱团,那个时候她说我的声音不错,她希望我去参加她的团,那个时候我很高兴,也去上了课,在那段时间我学了些乐理知识,包括识五线谱,简谱,不过只学了一学期就升学了,后来也就没再学,高中回老家念书,音乐课几乎被那些所谓的主课占用了,也没上什么课,也就荒废了。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是因为学院要求修艺术类的课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但使我们会唱,还让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使我们受益颇多。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听别人说起这首曲子,可从来没认真听过,也没唱过,在课堂上我不但听了,还会唱了。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来自 WWw.KAOYanMIji.com
至于音乐鉴赏课有没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我不是很清楚,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就欣赏而言,不是很重要,音乐是作曲家(当然也包括演绎者)心灵的吟唱,所以,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过多的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一部音乐,那其实是对音乐的肢解。我认为,其实音乐的技巧即使对于作曲家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就像那些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诗词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谨严的诗词;那些精于格律的诗词家,其作品往往是苍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识。
但说到音乐鉴赏与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的联系时,我还是要承认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音乐知识是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其他门类的科学知识一样,由于高度理论,故难免显得机械、枯燥、单调、乏味,所以我们一般特别不喜欢音乐课上讲乐理。音乐知识可分为音乐常识和乐理两类,音乐常识很容易掌握,而乐理则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让我们迅速失去对它的兴趣。然而,乐理又是音乐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乐理,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欣赏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才能从“欣赏”音乐提升到“鉴赏”音乐,才能做音乐的主人。因为乐理提供了解析音乐作品的武器、打开音乐神秘大门的钥匙。在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中,激起知识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识的力量与魅力。补充与乐理完全对应的、美妙的听赏资料,只有在动听的音响活动过程中细细地、尽情地品味旋律特征带来的震撼,才能真正领略所谓“音乐的灵魂”那丰富的内涵,进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视唱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词汇,有节奏、旋律音调、和声、调式以及各种体裁,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乐中的经典。而且在视唱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感觉,同时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鉴赏课上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国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必定将会更受我们的欢迎。
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和一些伟大音乐家的成功事迹。
第一堂课,老师给我们听的是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梁祝》。这是一首值得让人细细品味的优秀名曲。它源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无法与封建礼教的婚姻约束作抗争,最终化为两只蝴蝶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整首曲子富有丰富的创作灵感,时而欢快,时而悲愤,时而舒缓,时而激昂。从旋律风格的变化中可以领悟到,剧情也是一起一伏地在变化。悠扬的笛声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在花间嬉戏的场景;悲凉的曲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祝英台因梁山伯的离去而万分悲伤。曲子的最后一段也表现出一丝欣喜的韵味,那是两人双双化蝶后所表现出来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终究,还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在欣赏之余,老师也带领同学们一起哼唱这首千古绝唱——《梁祝》,这让我们对它的理解更深了一分。除了《梁祝》,我们我们也欣赏了其他的古典音乐,有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十面埋伏》,也有别具情调、另有风情的《春江花月夜》,还有欢快悠扬、舒缓惬意的《高山流水》。我们更是被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厚情谊所感动。
在聆听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唐建平的《圣火2008》之时,思绪将我们拉回到那极不平凡的一年——2008。雪灾、地震,这些给中国带来无比剧痛的灾难深深地印在中国人民的脑海里。然而,面对这些困难,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相反,我们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挽救了众多生命。《圣火2008》表现的正是中国人民这种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2008,对于中国而言,自然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举办了第29届夏季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魅力和骄傲。奥运圣火,它指引着胜利的曙光;奥运圣火,它象征着顽强的意志;奥运圣火,它点亮了不灭的希望。这首《圣火2008》帮助我们回顾了中国在2008年走过的曲折征程,也突显了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不放弃、不屈服的顽强斗志。
跟《圣火2008》相似风格的还有舞剧《红色娘子军》,它以芭蕾舞剧的形式,表现了在抗日民族时期,中国人民不向日本恶势力屈服的大无畏精神。《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地位颇高,因为它融入了西方的音乐元素,以芭蕾舞的表演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故事。这种中西结合的完美风格,更是在艺术领域的一大突破。妙哉!妙哉!
除了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之外,我们当然也学到了诸多西方音乐史。在西方那个充满诱惑又十分神秘的艺术世界里,一代又一代极具音乐才华的艺术家诞生了,如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约翰·施特劳斯、海顿等。传承着浪漫主义风格的西方交响曲,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贝多芬,这个在我们看来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名人,事实上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的一面。性格古怪,脾气粗暴,这都是我以前不曾了解到的有关贝多芬的形象。但是伟人毕竟是伟人,他们都有着为世人所认可的璀璨的艺术作品。《命运交响曲》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奔放、激昂的旋律寓示着绝不向命运低头,命运应由人自己主宰。我喜欢它的风格,喜欢它的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坚强意志。首章激昂澎湃的音乐宛如一场暴风雨在肆虐,它在考验人们的斗志。而我们,正应该要接受它的考验,全力以赴,冲破黑暗的束缚,迎接胜利的曙光。而到了第二章,音乐曲风有变,旋律开始变得舒缓,像是一群水手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斗,现要稍作休息,重新在心中唤起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渴望。但是从第三章开始,曲风重又回到激昂、澎湃的风格。它意示着平静是暂时的,稍作休息之后我们要做的是持之以恒地同命运作抗争,一直这样不停地奋斗下去!《命运交响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始终怀着一颗充满斗志的心来迎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音乐鉴赏》,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
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些体会都是在音乐鉴赏课上了解的,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虽说时间很短,但是它使我在生活中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独特魅力,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我听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也不去想其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听音乐,而且喜欢听流行的音乐,不喜欢古典类的音乐。现在才发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感受。一首欢快的音乐,它的旋律,欢快跳跃,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然而一首悲伤的歌曲,只要听到它的旋律,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从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悲的情感,一旦理解,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是我学到的,无论听什么音乐,只要旋律一响起,你就能理解作曲者在音乐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这就是音乐鉴赏的所在,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而且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人和事物,生活态度也积极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涤荡,使我们感到放松,内心变得宽广。
要知道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激昂的时候兴奋,低落的时候忧伤,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还欣赏了歌剧《猫》的片段。
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音乐鉴赏》,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还是一个教会我们感受高品质生活的学科。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教会了我们面对高品质、有意义的东西是要慢慢的静下心来去理解、品味、感受。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八
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与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塑,文学,哲学交织结合在一起的。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罗马音乐是从希腊借鉴来的。
《塞基洛斯墓志铭》。
这是刻在木石上的一首歌曲,内容是赛基洛斯吊念死去的妻子。整部作品的音乐表现既不过于激动也不过于低落,这首歌的音域仅在一个八度之内。
第二节中世纪音乐。
中世纪音乐是指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西方音乐。学者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世纪”。
一般认为5-11世纪是中世纪音乐的早期,12-15世纪是中世纪音乐的成熟时期。最能代表早期中世纪音乐风格体裁是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是基督教仪式中颂唱的教会圣歌。
圣咏的词来源于。旋律音域不宽,多为级进成弧形的单声音乐。他的节奏自由而灵活,演唱形式为无伴奏的人男声齐唱和对唱。格里高利圣咏摆脱了早期西方音乐口传心授的方式,成为有乐谱的第一部音乐文献。
创作骑士歌曲的人被称为”游吟诗人”,游吟诗人被人称为”恋诗歌手”代表人物有瓦尔特等。
总之,中世纪音乐发展具有两大特点:1.中世纪音乐从单声部音乐向复调音乐发展。2.从古艺术时期开始,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在平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音响和渗透。
《近台经》。
基督教有两类弥撒仪式:一类是特定弥撒,一类是常规弥撒。。进台经是特定弥撒中当教士走向圣坛是唱的圣咏。
《巴勒斯坦之歌》。
这是一首中世纪的世俗歌曲,作者是瓦尔特。作品表现了想象中十字军收复巴勒斯坦的景象。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文艺复兴是指14-16世纪,人有追求个人幸福,爱情的权利,反对教会的来世主义和禁欲哲学;以平等,博爱的思想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这些基本精神也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各种艺术形式中。
15世纪上半叶至16世纪下半叶,在尼德兰形成了一个音乐学院,史称”尼德兰学派”。杜费是一代尼德兰乐派的主要作家,他创作的体裁主要有世俗,宗教两大类。
文艺复兴运动在德国的具体体现是马丁;路徳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徳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
帕莱斯特里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罗马乐派”的代表,也是历史上创作的作品数量最多的天主教会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180首经文歌,100首弥撒曲及许多世俗歌曲。他的作品多级以无伴奏的合唱形式出现。
《上帝是我坚固的保障》。
这首是马丁;路徳创作的新教会圣咏。作品突出了对人的精神表现,已完成不适合在宗教仪式上演唱。恩格斯称这首作品为”十六世纪的马赛曲”。
《苏醒吧,高兴吧》。
这是杜费作于1423年的一首世俗音乐体裁的变事歌,是为教皇马丁无视的侄女维多利亚’科隆那的婚礼而作的。歌曲是主题是爱情。为了向情人表现”苏醒吧,高兴吧”这一含义。
第四节巴罗克时期的音乐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是音乐史上的巴罗克时期。“巴罗克”这个词来源于葡萄牙文,意思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性的风格特征即:雄伟,奇异,夸张。
历史上有乐谱的第一部歌剧《优丽狄茜》是由意大利佛罗伦萨学派的陪里卡契尼创作的。在音乐风格上,《优丽狄茜》以宣变调为主。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子当时有两种类型,1是宫内奏鸣曲,2是教堂奏鸣曲。
d.斯卡拉蒂由于在古钢琴上的艺术成就,被人们称为与巴赫,亨德尔齐名的”晚期巴罗克三杰。。亨德尔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歌剧,清唱剧以及器乐音乐上,亨德尔共创作了40多部意大利歌剧。。亨德尔的清唱剧主要取材于。
亨德尔和巴赫是巴罗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巴赫于亨德尔很不一样,亨德尔是个欧洲性的人物并在创作上不断的调整自己,而巴赫始终生活在德国,许多作品不被人重视,远不如亨德尔有影响,但巴赫的创作区反映了他是宗教改革后音乐方向的一位杰出代表。巴赫的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器乐两大类。巴赫的音乐是对巴罗克时期不同民族和国家音乐艺术的一次伟大总结。。巴赫及时复调音乐大师,又是近代主调音乐的先驱。。巴赫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巴赫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内涵异常深邃。因此,贝多芬认为”他不是小溪,而是大海。
《d小调大协奏曲》。
最主要的特点是表现在独揍组与合奏乐队的=在色彩和力度上的对比与抗衡。他体现了这个时期的激情与狂热。这首作品的独奏组有两把小提琴和一把的大提琴组成。
《哈利路亚》。
大合唱选自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弥赛亚是”救世主”的意思。哈利路亚是对”救世主”的赞美呼语。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巴赫这首作品既不适宜为基督教堂仪式朋务,也无任何宗教的色彩和情感,它完全表现了青年巴赫倔强的性格和锐气。托卡塔部分较自由,在力度,节奏,音量,音区等方面的转换很频繁。
第亓节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维也纳形成和发展的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流派。
从总的方面看,他们的音乐题材重大、崇尚理性、气势宏伟、逻辑性强、结构严谨、以主调和声风格为主的美学特征。
在第一乐章中,革命英雄主义的斗争形象得到了最为生动和精练的概括。
第六节浪漫主义音乐。
贝多芬是通过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桥梁,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已显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特征,浪漫主义音乐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奥的舒伯特和韦伯。19世纪三四十年代,鼎盛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作曲家有德国的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法国的柏辽兹,波兰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5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到了七八十年代,走向解体,表现在瓦格纳的晚期歌剧创作中。理查。施特劳斯、马勒称他们为“晚期浪漫派”。
他们沉醉于个人情感的主观体验,寄情于遥远的过去和大自然,揭示社会的冷酷和艺术家的孤独,美化爱情。
浪漫主义作曲家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创作。他们创作了名目繁多的即兴曲、练习曲、夜曲、变事曲、前奏曲、幻想曲、谐谑曲、无词歌等单乐章的器乐曲和大量的抒情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和钢琴小品是浪漫主义时期新的艺术表现手段。德国的艺术歌曲的歌词多出自大诗人之手(如海涅,歌德等)。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舒伯特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这使他在音乐史上获得“歌曲之王”的美称。舒伯特短暂的一生是在黑暗的封建复辟年代度过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感到虽生活在故乡却像走进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以流浪汉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最主要的是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舒伯特歌曲中的歌词主要出自大诗人歌德、席勒、米勒之手。
在钢琴小品这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作曲家有舒曼、门德尔松和肖邦。在舒曼的钢琴音乐中,由若干钢琴小品组成的钢琴套曲是他的独创。他的富有创作性的钢琴小品主要体现在“无词歌”这种浪漫主义钢琴特性曲的体裁上。他首创的这一体裁具有声乐浪漫曲的某些特征(清晰流畅的歌唱性旋律配以特定的钢琴伴奏):结构短小、感情集中、形象单一。但由于门德尔松是音乐史上少有的物质条件优越的作曲家,加上他始终生活在富裕的上流社会,生活的圈子限制了他的艺术视野,所以影响了音乐作品创作的思想深度。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专写钢琴音乐的大师,他的可贵之处是不模仿前人,完全按自己的标准去创作。1830年以前,肖邦创作的主要作品有两部钢琴协奏曲和波洛奈兹、玛祖卡等各种波兰舞曲。1830年出国后,他的创作向更广阔的领域展开和深入,主要体现为体裁的扩大(创作遍布舞曲体裁及其他小型和大型钢琴音乐体裁)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加深(音乐中注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深刻的精神内涵)。肖邦创作的舞曲体裁有玛祖卡、波洛奈兹和圆舞曲。这3种舞曲虽然都用三拍子,但风格各异。波洛奈兹舞曲音响洪亮、气势雄伟、悲壮激昂,多用和弦织体。圆舞曲则使人感到巴黎的豪华气派。前奏曲绝大部分是单一形象,素材简练,无大的发展,但内涵丰富深邃,各具特色。钢琴练习曲与以前的练习曲有所不同,它们具有一定的艺术内容和精神内涵,但同时也打到技术练习的目的。变事曲虽然在内容上与文学作品相联系,但不具有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情节性,而是在总体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气氛。
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基本从两个方面展开,一种是标题交响曲;另一种是纯音乐形式的非标题交响曲。与古典主义交响曲不同的是,标题交响曲往往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来构思,交响曲本身具有一定的情节和场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是标题交响曲的创始人。李斯特是19世纪另一位标题交响乐的主要作曲家,他的标题交响乐是在总的标题原则构思下,将多乐章的套曲压缩为单乐章的标题性交响诗。总之,柏辽兹、李斯特的标题交响曲创作。岁后来的作曲家(如马勒、查理·施特劳斯、柴科夫斯基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西尼的《塞尔维亚理发师》。主要作曲家有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和普契尼。但真正使法国歌剧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作品是比捷创作的现实主义歌剧《卡门》。
莫扎特创作的《魔笛》标志着德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新阶段。但真正创作出具有德国本民族歌剧特色的作曲家是韦伯。韦伯的《魔弹射手》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继韦伯之后的理查德·瓦格纳是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歌剧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典型作品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菩提树》。
是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亓首歌曲。《冬之旅》是舒伯特悲惨生活经历的典型写照,在这里,浪漫主义音乐中经常出现的寂寞、孤独、渴望光明和春天失意流浪汉的形象得到了最为深刻的揭示。
《翱翔》。
是舒曼钢琴套曲《幻想曲集》中的第二首。全曲以激情的旋律、有力的节奏、炽热的表情,揭示了舒曼既对立又统一的双重性格和思想情感上的奔放不羁。
《幻想交响曲》。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标题交响曲的代表作。
《前奏曲》。
李斯特创作的交响诗《前奏曲》是他13首交响诗中在艺术特征上最典型的一首。整部作品由引子和四个不同的段落组成。
f大调《第三交响曲》。
在这部作品中既没有贝多芬交响曲中那种英雄的性格和斗争场面,也没有激烈的戏剧性冲突,而更多集中在对主题的陈述和不同情感的交替上。
《为什么他的话使我这样感动》。
是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中女主角薇奥莱塔演唱的一首著名的咏叹调。歌剧《茶花女》讲述的是巴黎名妓薇奥莱塔和贵族子弟阿尔弗莱德的爱情悲剧。
《朊友们,让我们高举酒杯》。
斗牛士之歌——《朊友们,让我们高举酒杯》是剧中的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在第二幕唱的一首雄壮、激昂的歌曲。
《入场进行曲》。
它的主题主要有3个:a、庄严有力的主题;b、女声合唱的主题;c、雄壮的骑士主题。
第七节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的创作活动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出现的民族乐派主要有:俄罗斯民族乐派、捷克民族乐派、挪威民族乐派、芬兰民族乐派等。民族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如格林卡、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格里格等都是在西欧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艺术上的熏陶后走上发展本民族音乐文化道路的。
比较典型的作品有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和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等。其中较突出的作曲家主要有:匈牙利的巴托克、科达伊,波兰的希曼诺夫斯基,西班牙的法亚,罗马尼亚的埃奈斯库,英国的沃安·威廉斯、霍尔斯特,美国的格什温、科普兰,巴西的维拉·洛博斯等。这些作曲家被称为20世纪的民族乐派。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表现的是古代俄罗斯勇士鲁斯兰为营救公主柳德米拉历尽艰险,与恶魔搏斗,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沃尔塔瓦河》斯美塔那在这首作品中,以质朴的旋律和丰富的表现手段,生动地再现了沿河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由此产生的民族自豪感。这首作品也是民族乐派作曲家歌颂祖国美丽山河的经典之作。乐曲开始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流动音型,象征着沃尔塔瓦河的源流。
《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音乐》。
是巴托克广为流传的及20世纪交响乐文献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舞台中间是钢琴、竖琴、木琴、定音鼓和其他打击乐器。
第八节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的其他作曲家主要还有拉威尔、迪卡斯、鲁塞尔等。印象主义音乐是在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19世纪末,以莫奈和马奈为代表的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流派。
德彪西《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透过树林的钟声》、《在黄昏时的空气中飘来的声音和香味》、《海》、《云》、《梦》等。朦胧的感觉、模糊的印象表现出来,运动和光的流动都是在时间内进行的。
是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首,创作于1890~1905年,是一首通俗易懂、备受人们喜爱的钢琴作品。以清淡的笔调和丰富的色彩性和声,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幅月色茫茫、明景如画的景象。
第九节20世纪音乐。
20世纪音乐是指发生在20世纪不同国家有别于传统的各种现代音乐风格流派的总和。其中最有有影响的风格流派有: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十二音音乐、整体序列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偶然音乐、微分音音乐、噪音音乐等。
首先,在内容上更多受到本世纪各种哲学、美学、艺术思潮的影响。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艺术中的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高举反理性主义的旗帜,努力从人的各种心理和无意识中,从人类生存条件的现实等各个方面揭示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异化现象及种种感受,20世纪音乐在创作上与这些表现内容相联系。其次,出现了许多反映现代的自然科学、大工业生产、科学幻想及抽象概念的作品。
勋伯格的《亓首钢琴曲》、《乐队变奏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韦伯恩的《亓首管弦乐小品》、《交响曲》等。
除梅西安外,布列兹、斯托克豪森、诺诺等都是整体序列音乐的代表人物。
美国作曲家凯奇创作的《4分33秒》是偶然音乐最极端的例子。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仅提供4分33秒的时间长度,钢琴演奏家在钢琴前静坐4分33秒,表示在这段时间内出现的所有音响就是这部作品的内容。
在这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作曲家有米亚斯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等。
《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1947年,勋伯格在听到一个侥幸从华沙逃出来的人变述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事实经过后,自己作词,写成了这部揭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集体屠杀犹太人的悲惨场面的音乐作品。作曲家将法西斯残暴、凶恶的本性巧妙地与十二音技法所形成的不协和音响相结合,取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当选少女的祭献舞》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音响越来越猛烈,当选祭献的少女在极度兴奋的人们的簇拥下,激烈的狂跳直到死去,被人们抬放到神坛下。
《起来吧!俄罗斯的儿女们》。
普罗科菲耶夫为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写了配乐,作品揭示了13世纪的俄罗斯先后深受蒙古奴役和由瑞典人和日耳曼人组成的十字军的残酷侵略,人民所经受的深重灾难。
《节日序曲》。
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管弦乐作品是1953年专门为十月革命胜利37周年而创作的一部庆典性杰作。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九
时间很快,转眼我们这学期就将结束了,我们的音乐鉴赏课也快结束了。起出我选修《音乐欣赏》课,仅仅是因为觉得欣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但在上过几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想想这学期在这堂课上的收获,还真是很多,我对欣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感觉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神奇的,一首动人心扉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奇迹般地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它是我们的心灵之友,给我们以精神的慰藉。音乐鉴赏课,一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的课,很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老师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对我们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师有一颗不老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态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学生违反纪律打搅到老师上课了,老师的处理方式,我觉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师同样保持很投入地讲课。一堂90分钟的课,老师总能带动大家的听课兴趣,每堂课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这也是唯一一门可以让我聚精会神连续听两节的课。课堂上老师随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让我仿佛看到了艺术大家的身影,不愧是音乐老师啊。老师为我们放的每一首歌曲又让我们驰骋在音乐的世界里,为我们介绍的每一首民乐、管弦乐,每一种乐器又让我们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同时,这些都深深的培养了我们的音乐素养,提高我们心灵的感悟能力。在老师的带着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著名的曲目,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情,什么是美。
在学习《音乐鉴赏》课前,我对音乐的'认识更多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之所以更流行音乐,是因为它的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而对于其它方面的音乐,我那么是一知半解,而这学期的《音乐鉴赏》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的角色像是一个导游,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音乐、欣赏音乐。在课上,我们都欣赏了民乐、管弦乐、钢琴曲····以前我对音乐的认识是浅薄的。一直都是因为它的那种旋律和歌词,才喜欢上它的,很庆幸自己在选修课上有时机更深层次的了解到音乐的真正内涵,虽然还没真正入门,但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老师的教学中我了解了音乐的相关知识,第一次知道原来音乐可以划分出好多类,而且可以从不同要求去细分,从体裁大体可以分为声乐、器乐和戏剧乐。
经过上音乐鉴赏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在还没有上课之前,因为对音乐没有太多的了解,思想中总以为上音乐鉴赏的选修课是一种比拟枯燥无味的过程。也许是我不太了解音乐的缘故在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这样惧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选修课程都是一些诸如音乐美术影视等等一类的课程。在我记忆中,从高中开始就没有音乐美术等课程,久而久之也就将它们淡忘了。而如今,感觉又回到小时候上音乐课,因为唱歌的时候总跑调,我因此一度对音乐灰心丧气。但是在看电视搜台的时候听到有好听的歌曲总要停下来去听,也许是对音乐的“另类”喜欢,我选择了音乐鉴赏作为我的选修科目。在这一段比拟曲折的过程中,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这也使得我在课程结束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
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音乐鉴赏》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其实我本人自认为我自己是一个严重缺乏音乐细胞的人,甚至可以说我对音乐是一无所知的。但是在现代这个音乐无处不在的社会熏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点音乐。当然我接触的音乐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当然了,虽然我平时很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听的层次方面,而不是会去欣赏或鉴赏它。但在上过几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我渐渐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学会聆听,还给我们介绍了好多经典的乐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这不但使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也使我们受益颇多。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呢!就这样,渐渐地我对鉴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鉴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一部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出水芙蓉》。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一直在猜测,这部片子里面的很多演员应该都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才情和对音乐的感悟随着旋律和表情动作挥发的淋漓尽致。他们对乐器的驾驭能力和歌唱才华让我看的欣喜万分。影片看起来很轻松,但那些甜美的男中音歌唱、由慢独奏《霍拉舞曲》、女音乐老师的双键盘演奏、学生们合唱《苏格兰民歌》、歌舞剧《水上圣典》等场面却让我映象很深刻。
记得周国平先生好像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
我觉得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的话,应该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份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份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的吧。
另外,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那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应该是不算太重要得。个人认为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单纯的依靠知识。
同时,通过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都很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华民族音乐家的姓名。而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有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开始觉得我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甚至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乐也因地区的差异而有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正是因为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受我们的欢迎。
如今的音乐鉴赏已经开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如同生命里的行进步伐一般。伴随着自己喜爱的音乐,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是一种消遣娱乐的表现形式。音乐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帮助人们舒缓工作中的压力,减轻了精神上的负担。
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鉴赏对人的性情也有着极大的陶冶作用,它会使人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一个有格调和品位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拒绝暴力的人。因为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中时,你会忘掉世俗中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音乐中!恰当的旋律总能引起人们的欢娱感或者悲伤感,令人振奋或者令人如痴如醉,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工作、思维的节奏,可以提高这些人处理事务和学习的效率。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或喜或悲,或激扬或低沉,我们感受着音乐的种种,然而很多人都把音乐仅仅当做歌来听,而并不懂得音乐的内涵、魅力、作用。音乐不仅是简单的几首歌,几个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蕴,它包含了很多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乐但却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锐。还有音乐能开发一个人的思维,启迪一个人智慧。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的开发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选择的就是用音乐,就因为音乐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心理感应,从而开发一个人的思维。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虽然《音乐鉴赏》课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的收获却非常多,这门课程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我对欣赏音乐的看法不再是那么简单了。通过上《音乐鉴赏》课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使我更加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使我懂得了在欣赏音乐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我想,今后我会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学习音乐知识,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后,我想说:音乐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听觉艺术,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样的色彩,只有你接触的越多、越广,才会给我们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因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这就是我学习了《音乐鉴赏》课后最深的感受。
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选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其实不然,音乐的功能不只是这些,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整个学期学习下来,对我印象最深的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下面就重点来谈谈我对这两种音乐的学习心得:
一)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在器乐方面成绩比较显著,它完善了一套纯器乐的大型曲式,如独奏奏鸣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它的主要特点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曲式结构规范,主题乐思发展严谨,功能和声完善,配器细腻,音色力度变化丰富;作曲技法上创造了动机展开的发展手法,用旋律模进、变速度、变节奏、变调性、变和声织体等,造成乐曲发展趋势。并规范了奏鸣曲式和奏鸣交响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义时期还确定了交响乐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完整的双管编制乐队。而在此之前的乐队里,只有弦乐组是完整的。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有组织的充实到乐队后,加强了乐曲的和声效果,乐队演奏时能产生浑厚、均衡、色彩丰富的音响。这种乐队组织形式一直影响着以后的音乐发展。
在古典音乐派别中,以“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维也纳古典乐派”有以下风格特征:强调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会意义;世俗因素增强(民间音调与舞蹈节奏运用);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匀称(整齐的方整性乐句);主调和声成熟并占统治地位;乐思发展清晰,逻辑性强,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情绪明朗乐观(但由于理性精神的影响,往往比较克制、沉着,而不是狂热的倾诉);曲式多采用奏鸣曲和奏鸣套曲曲式(与后来的浪漫乐派形成鲜明的对比);简单的说,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是这一音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点。
二)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是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浪漫主义音乐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以其独特、美妙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聆听一场音乐会,会使我们陶醉其中,观看一场歌舞晚会,会使们激动万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们羡慕不已,歌唱家动听的歌声,令我们跃跃欲试,这是因为音乐是美的艺术。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会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我记得小学的音乐老师是一位气质高雅的女教师,莫名的我们都很喜欢她,记得那时候课本叫唱游,一直都是跟着老师唱唱跳跳,后来我们还学了一学期口琴,那个时候能够吹出一首曲子非常兴奋。课堂上老师没教什么乐理知识,只是教我们唱,不过我的音乐老师组织了校合唱团,那个时候她说我的声音不错,她希望我去参加她的团,那个时候我很高兴,也去上了课,在那段时间我学了些乐理知识,包括识五线谱,简谱,不过只学了一学期就升学了,后来也就没再学,高中回老家念书,音乐课几乎被那些所谓的主课占用了,也没上什么课,也就荒废了。
本来这次选修音乐鉴赏课是因为学院要求修艺术类的课才选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心态,不过渐渐地我被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视唱,还给我们能介绍乐曲和一些优秀歌唱家的作品。这不但使我们会唱,还让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使我们受益颇多。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听别人说起这首曲子,可从来没认真听过,也没唱过,在课堂上我不但听了,还会唱了。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来自 WWw.KAOYanMIji.com
至于音乐鉴赏课有没有必要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我不是很清楚,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就欣赏而言,不是很重要,音乐是作曲家(当然也包括演绎者)心灵的吟唱,所以,要用心灵去感受。如果过多的用乐理知识去分析一部音乐,那其实是对音乐的肢解。我认为,其实音乐的技巧即使对于作曲家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就像那些世代传颂,脍炙人口的诗词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谨严的诗词;那些精于格律的诗词家,其作品往往是苍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
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识。
但说到音乐鉴赏与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的联系时,我还是要承认他们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音乐知识是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其他门类的科学知识一样,由于高度理论,故难免显得机械、枯燥、单调、乏味,所以我们一般特别不喜欢音乐课上讲乐理。音乐知识可分为音乐常识和乐理两类,音乐常识很容易掌握,而乐理则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让我们迅速失去对它的兴趣。然而,乐理又是音乐知识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了乐理,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欣赏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才能从“欣赏”音乐提升到“鉴赏”音乐,才能做音乐的主人。因为乐理提供了解析音乐作品的武器、打开音乐神秘大门的钥匙。在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中,激起知识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识的力量与魅力。补充与乐理完全对应的、美妙的听赏资料,只有在动听的音响活动过程中细细地、尽情地品味旋律特征带来的震撼,才能真正领略所谓“音乐的灵魂”那丰富的内涵,进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视唱包含了丰富的音乐词汇,有节奏、旋律音调、和声、调式以及各种体裁,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乐中的经典。而且在视唱的过程中培养了我们的音乐感觉,同时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音乐鉴赏课上学习一些基础乐理知识和视唱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通过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学习,我对我国民族音乐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们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们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中华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内蒙民歌的豪放、辽阔,江南民歌的婉转、秀丽,陕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丽、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泼、欢快,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必定将会更受我们的欢迎。
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和一些伟大音乐家的成功事迹。
第一堂课,老师给我们听的是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梁祝》。这是一首值得让人细细品味的优秀名曲。它源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无法与封建礼教的婚姻约束作抗争,最终化为两只蝴蝶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整首曲子富有丰富的创作灵感,时而欢快,时而悲愤,时而舒缓,时而激昂。从旋律风格的变化中可以领悟到,剧情也是一起一伏地在变化。悠扬的笛声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在花间嬉戏的场景;悲凉的曲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祝英台因梁山伯的离去而万分悲伤。曲子的最后一段也表现出一丝欣喜的韵味,那是两人双双化蝶后所表现出来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终究,还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在欣赏之余,老师也带领同学们一起哼唱这首千古绝唱——《梁祝》,这让我们对它的理解更深了一分。除了《梁祝》,我们我们也欣赏了其他的古典音乐,有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十面埋伏》,也有别具情调、另有风情的《春江花月夜》,还有欢快悠扬、舒缓惬意的《高山流水》。我们更是被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厚情谊所感动。
在聆听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唐建平的《圣火》之时,思绪将我们拉回到那极不平凡的一年——2008。雪灾、地震,这些给中国带来无比剧痛的灾难深深地印在中国人民的脑海里。然而,面对这些困难,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相反,我们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挽救了众多生命。《圣火2008》表现的正是中国人民这种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2008,对于中国而言,自然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举办了第29届夏季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魅力和骄傲。奥运圣火,它指引着胜利的曙光;奥运圣火,它象征着顽强的意志;奥运圣火,它点亮了不灭的希望。这首《圣火2008》帮助我们回顾了中国在走过的曲折征程,也突显了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不放弃、不屈服的顽强斗志。
跟《圣火2008》相似风格的还有舞剧《红色娘子军》,它以芭蕾舞剧的形式,表现了在抗日民族时期,中国人民不向日本恶势力屈服的大无畏精神。《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地位颇高,因为它融入了西方的音乐元素,以芭蕾舞的表演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故事。这种中西结合的完美风格,更是在艺术领域的一大突破。妙哉!妙哉!
除了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之外,我们当然也学到了诸多西方音乐史。在西方那个充满诱惑又十分神秘的艺术世界里,一代又一代极具音乐才华的艺术家诞生了,如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约翰·施特劳斯、海顿等。传承着浪漫主义风格的西方交响曲,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贝多芬,这个在我们看来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名人,事实上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的一面。性格古怪,脾气粗暴,这都是我以前不曾了解到的有关贝多芬的形象。但是伟人毕竟是伟人,他们都有着为世人所认可的璀璨的艺术作品。《命运交响曲》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奔放、激昂的旋律寓示着绝不向命运低头,命运应由人自己主宰。我喜欢它的风格,喜欢它的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坚强意志。首章激昂澎湃的音乐宛如一场暴风雨在肆虐,它在考验人们的斗志。而我们,正应该要接受它的考验,全力以赴,冲破黑暗的束缚,迎接胜利的曙光。而到了第二章,音乐曲风有变,旋律开始变得舒缓,像是一群水手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斗,现要稍作休息,重新在心中唤起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渴望。但是从第三章开始,曲风重又回到激昂、澎湃的风格。它意示着平静是暂时的,稍作休息之后我们要做的是持之以恒地同命运作抗争,一直这样不停地奋斗下去!《命运交响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始终怀着一颗充满斗志的心来迎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音乐鉴赏》,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
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些体会都是在音乐鉴赏课上了解的,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虽说时间很短,但是它使我在生活中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独特魅力,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我听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也不去想其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听音乐,而且喜欢听流行的音乐,不喜欢古典类的音乐。现在才发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感受。一首欢快的音乐,它的旋律,欢快跳跃,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然而一首悲伤的歌曲,只要听到它的旋律,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从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悲的情感,一旦理解,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是我学到的,无论听什么音乐,只要旋律一响起,你就能理解作曲者在音乐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这就是音乐鉴赏的所在,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而且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人和事物,生活态度也积极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涤荡,使我们感到放松,内心变得宽广。
要知道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激昂的时候兴奋,低落的时候忧伤,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还欣赏了歌剧《猫》的片段。
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音乐鉴赏》,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还是一个教会我们感受高品质生活的学科。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教会了我们面对高品质、有意义的东西是要慢慢的静下心来去理解、品味、感受。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一
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音乐鉴赏》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写字,只要用耳朵去听就行,上课时会很轻松。其实我本人自认为我自己是一个严重缺乏音乐细胞的人,甚至可以说我对音乐是一无所知的。但是在现代这个音乐无处不在的社会熏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一点音乐。当然我接触的音乐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当心烦意乱的时候,静静的聆听音乐,心情就会好很多。我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带给人的有时候不仅仅是美感,还有精神的吧。当然了,虽然我平时很喜欢听音乐,特别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听的层次方面,而不是会去欣赏或鉴赏它。但在上过几堂课之后,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我渐渐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让我再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课堂上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还叫我们学会聆听,还给我们介绍了好多经典的乐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这不但使我们了解一些民族音乐,也使我们受益颇多。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优美的民族音乐一直萦绕在我耳边呢!就这样,渐渐地我对鉴赏音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鉴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老实说,我在学习《音乐鉴赏》课前,对音乐的认识更多的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仅仅是喜欢一些歌手的声音和一些歌词的意蕴。当然了,我之所以更关注流行音乐,也是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生活化、节奏也比较明快、更加贴近生活、易于让我接受。而对于其它方面的音乐,我则是一知半解,而这次《音乐鉴赏》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在《音乐鉴赏》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老师就像是一个导游,一直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在课上,我们都欣赏了民乐、管弦乐、钢琴曲、圆舞曲、小夜曲。
同时,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老师也为我们准备了一部以音乐为题材的电影:《出水芙蓉》。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一直在猜测,这部片子里面的很多演员应该都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才情和对音乐的感悟随着旋律和表情动作挥发的淋漓尽致。他们对乐器的驾驭能力和歌唱才华让我看的欣喜万分。影片看起来很轻松,但那些甜美的男中音歌唱、由慢独奏《霍拉舞曲》、女音乐老师的双键盘演奏、学生们合唱《苏格兰民歌》、歌舞剧《水上圣典》等场面却让我映象很深刻。
记得周国平先生好像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
我觉得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其最后一句的话,应该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份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份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的吧。
另外,适当的了解作品产生的时候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曲家当时的处境,对理解音乐也许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那也仅仅是“适当的帮助”而已。因为我们即使知道作曲家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环境,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作曲家当时的心境。对于音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鸣。再退一步讲,也就是能不能让我们觉得所听的音乐“好听”。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钟子期以一介樵夫,应该也没有什么高深的乐理知识,但是,却能感受伯牙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觉得,乐理知识对于欣赏(仅仅是欣赏)音乐而言,应该是不算太重要得。个人认为欣赏音乐,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单纯的依靠知识。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二
我喜欢《土耳其进行曲》的曲调轻盈活泼、节奏富于弹性,第一小乐段是富于东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壮的进行曲,主题音调节奏铿锵有力,气势雄伟,使人豁然开朗,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曲调在a大调上进行,使乐曲显得壮丽辉煌,气势磅礴,音调继续发展,曲调不断推向高潮而结束了全曲。我也喜欢《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格调。这样美妙的旋律下,这样一种音乐氛围下,你会感觉到自己会随着音乐跌宕起伏,进入作曲家当时的情景中,那些困扰你的烦恼和不安,暂时都被抛弃到一边去了,陪伴你的只剩下让你如痴如醉的音乐。
音乐是愈合心灵的良药,当你低沉消极的时候,当你郁郁寡欢的时候,打开音乐盒,静静地聆听美妙的曲子,你会慢慢感觉到心灵的细微变化,不再为了琐事低沉,不再为了不得意而终日抑郁不已,那是音乐在修复你的心灵创伤,音乐在吞噬你的不快乐细胞,它在你心中播撒下快乐的种子,这是音乐的特有功效,是无声无息的,你所感觉到的只是觉得解脱了许多,不再那么迷茫和看不开,而是对生活重新有了美好的展望,你渐渐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消极低沉终究不是长远的办法,这就是音乐欣赏的神奇疗效,它就像你的心理咨询师,在你伤感的时候来到你的身边,用美妙的旋律给你驱逐烦恼,在你快乐的时候给你乐上添乐。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只有在快乐的时候,更多时候,我们选择了一个人静静地呆着。这时候,音乐就是陪伴你的朋友,它知道你需要什么,它懂得怎样去给你疗伤,你所要做的,就是闭上眼,融入音乐世界,忘记一切,重新让自己坚强,给自己力量。
音乐使人年轻,那种青春的活力会一直伴着你,如果你经常聆听音乐,同样年轻的还有你的那颗心,永远不老的心。我们的音乐欣赏课齐老师,她上课永远那么充满激情,言语间的谈吐都是那么充满活力,不管是和同学交流还是自己讲课,让我们知道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带给你的不只是愉悦,更有心灵的永葆青春。
音乐是美的,美的东西总能感染人也去向往美,追求美,并享受美。音乐能带给人愉悦的心情,使人身心放松,陶冶人的情操,甚至还能发散人们的思维。欣赏音乐并不是要求我们都要成为杰出的音乐家,而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的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操。人需要知“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接近音乐,会被她的神秘所吸引;聆听音乐,会因她的魅力而倾倒;融入音乐,会为她的多彩而感叹。音乐还可以更美,美到让人“三日不知肉味”,美到“此曲只应天上有”。工作劳顿时,一曲悠扬的萨克斯,可以让人忘却疲惫;精神不振时,一场音乐会,能够让人精神焕发;朋友聚会时,一曲熟悉的曲子,会让大家回到过去;恋爱约会时,一段煽情的舞曲,会使男女心中迸发出激情的火花。音乐点缀着人们的生活,没有了音乐,世界便失去了自己的本色,人生也失去了原来的乐趣。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大学教育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就业技能强调较多,忽视了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必须是全方位的,不单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进行艺术教育和人文熏陶。
这学期的音乐欣赏课虽然结束了,但是音乐欣赏的兴趣不会消失,并且会在快乐抑或悲伤的时候陪伴着我。生活中缺少了音乐,就如烹饪美食的时候少了调味料,食之无味。音乐就是我们的生活调色板,欣赏美妙的音乐,进入音符的世界,徜徉于静谧的音乐殿堂,洗涤自己的灵魂,忘却一切烦恼,这就是音乐欣赏的魅力。只要活着,音乐欣赏的脚步就不会停息,只有快乐地活着,有音乐的伴随,人生才能活出应有的精彩。
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三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欣赏《黄河大合唱》有感。
《黄河大合唱》是所有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民族音乐,在无数的大合唱比赛中都能听到其气势磅礴的旋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不禁不住激动万分,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她诞生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侵略中国的危急时刻,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是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而发出怒吼。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听着这激亢的乐曲,我心中顿时充满一股力量。在音乐鉴赏课上,我有幸能了解这一段创作历史,走近激情荡漾的抗战年代,感受那一代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并且能更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黄河大合唱》中那属于炎黄子孙的坚强和不屈。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为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又一次奉命渡过黄河执行任务时,他获得了一份创作的灵感。当他看到,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惊涛骇浪扑面而来,呼啸龙吟的声音如雷贯耳,他被这黄河的宏伟气势折服了。当他看到船工们在三月延安的初春光着膀子,用尽全力摇着他过河,喊出震天动地的号子时,他被这情景感染了。他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在延安的一个联欢会上,他当场朗诵这首诗,在场的作曲家冼星海被深深的感动了,他一下跳起来,一把夺过诗词,激动地说:“我能谱好,一定能!”于是,新的一轮创作开始了。在那严寒的冬天,冼星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终于谱好了《黄河大合唱》的曲子。在延安的大礼堂,当时的交响乐团首次演奏了这部曲子,合唱团首次合唱了这支壮歌,台上歌声飞扬,台下群情激昂。《黄河大合唱》以其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不仅受到延安军民广泛的赞扬和欢迎,并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1940年,刘良模把《黄河大合唱》的乐谱带到了美国,1943年普林斯顿大学合唱团用英文首次在美国演唱。从此,《黄河大合唱》逐渐在美国、加拿大、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广泛演唱,成为中国最早在国际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雄壮而激奋,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这部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作品展现了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惊人动地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的时代、生活和群众的革命精神,成为时代的强音、民族的心声,震撼着神州大地,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抗敌。中华儿女高唱着这支传遍了祖国大地的战歌,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夺取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们不能不说,这支歌给了中华儿女抗战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这种民族精神,是无论在哪个年代都应该有的,更是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们应该学习,发扬和铭记的。虽然年轻的我们没有经历那一场战火纷飞,生活在已给和平而幸福的年代,但是绝不能忘记那段耻辱的历史。
无论听多少次,《黄河大合唱》都能带给我心潮澎湃的感觉,那是属于内心最真实、最直接的震撼。听《黄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我虽然没有见到过黄河,但也能从中感受到黄河口涛涛河水奔涌中那种如千军万马咆哮而来的势不可挡的姿态。《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感染着我,歌颂着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这是高昂,这是沉厚,这是凄婉,这是悲壮。那样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的曲调,有着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就合唱而言,给人以音乐与文学“协奏”的感受;歌词与音乐意境高远,形式灵活多样,富于歌唱性和音乐性;贴近劳苦大众,雅俗共赏,富于普及性;注意用情节、戏剧性渲染刻画人物;从艺术借鉴上看,它还带有西方“康塔塔”的成份。全曲由八首歌曲组成,既各成章节,又浑然一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里程碑式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传世名作,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人民的灵魂,激起了人民的斗志!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常常这样认为:过去的老歌都不好听了,都那么土,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黄河大合唱》是始终不会落伍的。这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直到今天,《黄河大合唱》以及据其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仍是国内外音乐舞台上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欣赏这些伟大的历史作品,要牢记祖国惨痛的历史教训,要学习先辈们百折不挠、舍身为国的精神。不忘国耻,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