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模板20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案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一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
例:星群密布。
()()()。
2.复习词语。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繁星》教学反思。
《繁星》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引发起我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学效果(思效)。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地将课堂还给学生,我感觉这是本节课最成功的的地方。
课前我只是跟学生简单地介绍了一下作者巴金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然后以“美”作为线索让学生自由地品读文本,在朗读中找出文中觉得最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已的理由。学生对哪儿感兴趣就读哪儿品味哪儿,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他们被文中的美景深深陶醉时,我进行了及时的拓展,引导学生去欣赏文本之外的诗歌,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星空的美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所学最终都将应用于自身学习和生活。学习完课文,让他们用文字描绘出自已眼中或心目中的星空,进行课堂小练笔。当孩子们朗读自已所写的小练笔时,我很为那些生动、有趣、唯美的语言感到赞叹,当教师把时间和自由还给学生时,你会发现:孩子们的心中拥有着最美的世界。
本节课也有明显不足:由于课堂时间预设不足,导致小练笔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没有完成,留下一定遗憾。另外,课文品读也不是很到位。
2.教学收获(思得)。
(1)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教学效果更好。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简介及作品等,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引领学生品味语言,重视朗读。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所以,找到“美”、读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课朗读的主线:让学生找出文中觉得优美的句子,试着读出感情。同时揣摩语言并说一说:你找到的这句话美在何处?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美的?这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认识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体会到这些修辞手法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以读代讲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课文句式写一段面对夜空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当堂达到学以致用。
3.不足之处(思失)。
《繁星》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多角度的写景,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但是遗憾的是:我个人感觉没有“用”好:
(1)这样的课文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课堂处理上有点过于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感染力不够强,没有更快更深入地带领孩子走进文本。
4.改进措施(思改)。
最应该改进的还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应该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比如,提问时,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学生“要答案”,关注学生能力的锻炼、等待学生的成长。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二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1.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尝试火箭飞行)
(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4)20xx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5)20xx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朝!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1.创设情境。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时,学生在朗读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三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
游览顺序景物特点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巧妙过渡真情实感
1、因为前面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按照顺序来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巧妙过渡,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石级、铁链、发颤、犹豫、奋力、终于、居然、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懂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好“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以及爸爸最后说的话,充分体会“我”与老爷爷是怎样相互鼓励,勇攀高峰的。
教学过程:
一、看黄山的风景录象,交流对黄山的印象。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爬过什么山?去过黄山的请举手。黄山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可见黄山极难攀登,然而,文中一老一少竟登上了天都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他们怎么能爬上天都峰?从文中给我们些什么启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新授。
(一)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回答: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学生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画出描写天都峰“高”、“陡”的句子。
(2)电脑出示天都峰图片,指名说天都峰什么样?
(4)指名说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出自 kAOyanMiJi.CoM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语气和图中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2、讲读课文三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我遇上了谁?从哪些词句看出老爷爷年纪大?
(2)我不再犹豫,为什么?
(3)指名分角色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4)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3、讲读课文六、七自然段。
(1)自读,用横线画出爬山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3)再读课文,告诉老师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4、讲读课文八十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想: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四、巩固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一课,你受到什么启发?
五、自我评价。
分别从语文知识做人及学习的习惯等方面展开自我评价。考虑成熟后在班内交流这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过和小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讲给同桌听听。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五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芦花、祈求、编织、遗憾”等词语。
3.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青铜的吃苦耐劳,以及全家人对葵花的疼爱。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芦花、祈求、编织、遗憾”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青铜的吃苦耐劳,以及全家人对葵花的疼爱。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多媒体课件等。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曹文轩吗?说说你的.认识(预设:看过他写的小说,草房子······)嗯,同学们对这个作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他还写过一篇感人的文章《青铜葵花》,谁看过?来说一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青铜和葵花之间发生了什么样感人的故事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青铜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芦花鞋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芦花、祈求、编织、遗憾”等词语的读音。
(3)课文写了编织芦花鞋、卖芦花鞋、买鞋、送鞋等方面的内容。
(4)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编芦花鞋。这里出产一种······青铜也应该有一双新的芦花鞋。
*出示芦花以及芦花鞋的图片,感受青铜一家的心灵手巧。
*芦花鞋是青铜一家一笔重要的收入,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编织芦花鞋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从句子“青铜一家······芦花鞋的编织上”,你看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感受芦花鞋的美丽、暖和,以及一家人的重视。
预设二:下大学,坚持卖鞋。接下来的日子······一时竟有点反应不过来。
*你能看出青铜怎样的品质?
*这样的雪,街上是怎样的情景?
*你能从哪些词语中发现这雪特别的大?
*你有置身大雪中的经历吗?有怎样的感受?青铜又是怎么做的?
*从哪里你看出这芦花鞋非常精美?(预设:路人对话中,能看出青铜一家手艺高)。
预设三:送芦花鞋。天晴了······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边读边想象画面,青铜为什么脱掉了脚上的鞋?
*面对刺骨的寒冷,青铜又是怎么做的?青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视频,感受寒冷,体会青铜的美好品质。
5.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芦花鞋》这篇课文,知道了卖芦花鞋是青铜一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全家都非常重视。青铜为了卖鞋,在大雪天出门,甚至为了不让顾客失望,脱掉脚上的鞋。青铜给大家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他乖巧、懂事、能吃苦、有担当,希望同学们像青铜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有兴趣看全版《青铜葵花》。
六.板书。
芦花鞋。
织鞋,卖鞋,买鞋,送鞋。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六
1.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表达和评议,做到内容表述清楚具体。
2.认识描写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3.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名言警句。
4.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其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交流平台”。
在本单元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舍己为人、宁愿牺牲自己而救助别人的哈尔威船长,有为了战争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黄继光,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现在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1.小组交流: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中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情说具体。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自学生字新词,体会其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这些描述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并联系课文用它们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自读成语,要求字音读得准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哪些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试着说说它的含义和故事。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5.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二)第二题。
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1.写出连贯的动作,把大动作分解成小动作来写。
2.动作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3.动作要符合生活实际。
4.准确运用多种词语描写人物动作,尽量避免重复。
5.从“蝴蝶飞舞”“小男孩在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中选一种情况试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强、患”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人物品质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文: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译文: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因有忧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沉迷安逸享乐而衰亡。
3.你还积累了哪些与人物品质有关的名言?请在班内交流。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学习了连续的动作描写的方法,希望大家课后继续搜集、积累与人的精神意志和品质有关的成语,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在自己以后的习作中正确运用它们。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积累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警句,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2.以句子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将成语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以强化句子训练,使学生能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并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连续的动作描写应用于写作中,可以使习作更生动、具体。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七
《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观看星天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动的特点。尤其是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读者仿佛进入一个梦幻境界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分析揣摩中对海上夜的宁静和柔美产生鲜明深刻的感受。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星空和作者巴金及作品等来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利用表格理清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2)在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我看着________________,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达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对生活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
例:星群密布。
()()()。
2.复习词语。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八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德的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描绘钱塘江大潮景象的语句并想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教材2-5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自学生字词语,给生字注音组词,查工具书了解词语意思。。
3、尝试完成第4页的研讨与练习二、三题。
4、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二、检查反馈:
(一)预习评价:
(二)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板书:观潮。
a、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b、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c、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2、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3、指导书写“贯”。
(二)合作探究展示: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3、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4、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奇丽。
四、回顾反思:
(一)知识梳理:
(二)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练习册第1页1、2题。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抄写词语。
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
七、板书设计:
1、观潮。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横卧”。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a、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
b、小山: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
(二)合作探究展示:
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1、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2、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九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文本。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
1.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合理地创编故事。
2.能根据已知情节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表现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3.能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围绕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一、故事导入,激起表达欲望。
1.《龟兔赛跑》视频导入,擅长跑步的兔子为什么输给了慢吞吞的乌龟呢?(兔子在比赛中睡着了;因为兔子太骄傲,没把对手放在眼里;因为兔子有意想让没有自信的乌龟赢;因为兔子帮助别人刚回来太累了……)引导学生大胆去想别人没想到的。
2.你心目中的兔子是什么样的?(赛跑健将、善良、善解人意、骄傲自大……)那乌龟呢?(勤奋、执着、自卑、聪明……)
3.如果再跑一次结果会怎样?这次比赛又会发生什么呢?今天咱们来比比谁的想象更新奇独特,又合乎情理。
二、审清题目,明确表达要求。
1.读习作内容,明确要求。
说说教材中给出了哪些信息。
讲故事要有主人公形象,情节要有起因、经过、结果。
题眼“新编”是指把一个已有的故事改编成一个新故事,来表现新的主题或者深化原来的主题。
2.了解故事的起因,推测《龟兔赛跑》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引导可以是情节(增加或改变)、时间、空间、角色等方面的改变。
三、合理选择材料,凸显表达重点。
1.猜故事。
2.比情节。
3.起波澜。
于平淡之处起波澜,令人意想不到,这就是曲折动人。
预设:选择“乌龟又赢了”这一结果,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写的材料。
(1)站在兔子的角度,合理推想兔子在比赛途中可能遇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分类。
(2)从乌龟的角度,合理猜测乌龟为了赢得比赛想出的办法。
小组讨论。
交流分类,筛选合适的写作材料。
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果为例,引导学生分别从兔子和乌龟的角度去推想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讨论、交流,引发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合理推想各种材料,在“新”字上做文章。
4.引导思考新编这个故事的目的。
预设:(1)以“乌龟赢了”为例,思考新编故事的目的。
(2)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指导根据中心确定写作内容。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以“兔子撞树受伤”这个材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选取该材料写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中心思想出发去思考该材料是否有价值,进而能从中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写。
四、发散思维,选择熟悉的故事进行新编。
1.围绕确定的材料安排内容。
2.集体交流,适时指导改进。
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梳理写作思路。
思考哪些材料最能表现中心内容,小组交流后,课堂上写这个重点片段。
交流,师生评价,修改。
五、妙笔生花,独立编写故事。
完成后,和同学、家人分享,根据所提建议进行修改。师生点评,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故事新编
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奇思妙想合情合理
1.本次习作从学生的认知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作为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交流互评,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2.故事立意要有突破,情节设置要让人耳目一新,撬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敢想、乐讲、会写,和同伴互相交流启发,评价互助。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一
交流本单元学习的收获,了解如何将一件事写清楚。用一段话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明白。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明白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束写清楚,但在表达真情实感方面会有欠缺。
“交流平台”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为让交流有实效,可指导学生把交流的内容用简单的提纲先写下来,交流时再围绕提纲发挥。“初试身手”要不限字数,鼓励学生把图片内容说清楚。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如何把事情写清楚。
2.初步了解写一件事,要把起因、经过和结束写清楚。
3.能用几句话把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并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合作,对着提纲发言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一件事进行讲述,享受分享的`乐趣。
重点。
能将如何写一件事的收获和同学交流。
难点。
文从字顺地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师:本单元学习内容汇总的课件。
学生:梳理本单元自己学习的收获。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学完课文后的发现。
2.学生讲述自己的发现。
3.学生围绕“如何写一件事”进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写一件事的要点。
(1)交流明白时间、地点、人物。
(2)写清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束。
(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4)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
4.教师小结记事几个要素。
二、初试身手。
(一)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1.分组交流图片内容,并尝试把图片内容讲清楚。
2.教师指导学生说内容。
(1)先说图片上画的内容,再发挥想象把内容说清楚明白。
(2)想象要在图片的内容上展开,要合理。
3.学生上台发言,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二)观察家人烧菜、擦玻璃或做事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1.刚才同学们学习展开学习把图片内容说清楚,现在我们来观察家人做家务的过程,动作写下来。
2.回想家人做某个家务时顺序,用上恰当的表示细作的词语把这个过程写出来。
3.学生动手写,教师适时指导、点评。
4.教师小结用一段话写做某家务过程注意事项。
(1)用上表先后顺序的连词。
(2)用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写清做家务的过程。
(4)写完后认真修改,看是否写清楚明白了。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二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蝴蝶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看到大家急切的样子,老师也特别希望和大家一起去寻找蝴蝶的家,咱们一起去吧。
(教师板书:蝴蝶的家)。
设计意图: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三
1.打开课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1)想想说说:
课文主要讲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讲的?
(2)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志。
2.全班交流反馈:
(1)《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2)指名轮读课文,同学评议。
(3)小组代表提出疑难问题,全班讨论。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四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五
1.认识“避、撼、喧”等5个生字,读音多音字“雀”,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把问题分分类。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六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脚丫、拽住”等词语。
2、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文中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新故事。
感受童话的奇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故事。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片段。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出示《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封面,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书名。
2、了解封面,介绍作者。(板书课题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你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疑问。
2、鼓励其他学生自主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针对不能解决且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
问题预设: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三、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课文。
1、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大家提出的问题。
2、全班交流。
(1)奶奶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奶奶讲了4个故事,分别是:张三劈面撞到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李四远足旅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赵六掘地得到一个宝葫芦。
(2)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不管是谁,只要得到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王葆希望得到一个宝葫芦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四、理清脉络。
1、说一说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指名说,教师点拨、汇总。第1~4自然段可以概括为: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一个爱听故事的少先队员。
3、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归纳文章其他自然段的意思。
(1)第5~18自然段:奶奶每逢要求我做什么,就得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听奶奶讲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第19~21自然段:我想有一个万能的宝葫芦。
五、识记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
(1)我见过“向日葵”和“秋葵”,它们都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
(2)我在《西游记》中看见过“妖怪”这个词,所以我认识“妖”。
(3)我是通过拆分编故事的方法记住“撵”字的,两个车夫将小偷拽出门去。
六、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预设:
(1)“妖”字右边是“夭”,不是“天”。
(2)“规矩”中的“矩”变读为轻声。“矩”与“短”不同,形近易错。
(3)“舔”右上是“天”,不是“夭”。右下是“”,不是“小”或“氺”。
2、教师重点指导难字书写后,学生抄写本课生字。
七、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写3遍。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是以爱科学为主题的,前两篇是让学生体会对待科学的态度,后两篇是让学生懂得对待科学的方法,《维生素c的故事》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则富有情趣、生动感人的科普故事,文章不仅向读者介绍了维生素c的发现经过,给人以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以生动的情节让人感触颇深。
二、教学目标。
为渗透新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制定了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说出哥伦布情感发生的变化和原因;能运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说说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了解维生素c对人体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朗读中感受体验哥伦布的心情,朗读交流中积累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朗读中理解奇迹,知道维生素c发现的经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文领悟到对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三维目标,使学生学有收获,我依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维生素c被人们发现的经过,认识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地思考与研究。
四、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中实施目标时,我力求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五、教学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让学生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也就是vc的发现经过。学生通过回忆再次明确文章的脉络。
第二板块:认识“怪病”
让学生在阅读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具体介绍怪病,引导学生说出怪病的得病原因,症状等方面的内容。体会“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可怕。在此基础上教师话锋一转说:怪病虽然可怕,但它阻挡不了航海家远航探险的脚步,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哥伦布,跟随他一起去经历一次危险而难忘的奇迹之旅。这段进入新授的导语,意在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第三板块:体会心情。
这一板块是学习课文3-6自然段,我采用读中感悟来达到体会人物心情、理解奇迹的目标。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描写哥伦布心情变化的有关词句,接着引导学生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说哥伦布的心情变化。然后细读每一小节,读后交流哥伦布心情变化的原因,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的段落语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遇到怪病时哥伦布既忧心忡忡,进退两难,又茫然无助的复杂心情;体会到哥伦布听了船员的请求后心中既感动,又自可奈何别无良策;体会到胜利返航时哥伦布伤心欲绝,悲痛欲绝的沉重心情;体会到奇迹出现时哥伦布惊讶万分又欣喜若狂的激动心情。
第四板块:感悟道理。
这一板块也是以读为主,读远航结束时哥伦布的想法和做法,谈体会。让学生体会到哥伦布急于揭开秘密的迫切心情,结合几句名人名言,从中懂得生活中碰到奇怪的事情要善于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往往就是新的发现开始。人们就是对哥伦布提出的这个问题经过长期的研究,终于揭开了野果子中的秘密。这一部分我只是简单处理,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从研究成果中你了解了维生素c的哪些知识。
第五板块:作业和课外拓展。
设计了三项作业,第一项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复述课文,二、三两项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六、说板书设计。
十分沉重。
噙着眼泪思考。
越来越沉重。
又惊又喜。
一……就……研究。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八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懂得“爱好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启发学生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自由成长,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喜欢看足球吗?了解足坛名将吗?知道世界上有“球王”之自负盈亏的足球运动员是谁吗?他是怎样步入足坛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球王贝利》。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四、自学讨论: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2、读了贝利成长为“一代球王”过程中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贝利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第二部分:教练被小男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第三部分:三年后小男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他就是“一代球王”贝利。
五、配乐读课文。
1、个人自由读。
2、小组读。
3.班内读。
六、板书设计。
球王贝利。
贝利从小喜欢踢足球,一位教练送给他一个足球。
教练被小男孩的真诚感动,让他到训练场参加训练。
三年后小男孩与巴西队球员一起捧回了世界杯足球赛金杯,他就是“一代球王”贝利。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十九
关注文本:本课选择了两首现代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第一首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两位诗人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带给我们生动的画面和美的感受,也给读者在文字中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关注语言:《秋晚的江上》,行文巧妙。全文未用“秋”“晚”任何一字,就在诗歌中做出了回应:“秋”字呼应诗中“头白的芦苇”,点出了季节;“晚”字呼应诗中的“归鸟”“斜阳”,点出了时间。
《花牛歌》每一节寥寥数语,却都是一幅画: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诗中四幅画面动与静交替变化,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也展现了一头可爱俏皮、悠闲自在的花牛。诗歌一节一韵,云随情生,朗朗上口,将花牛自由、俏皮、悠闲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多媒体课件。
一、教师范读,引入课题。
1.教师范读。
预设1:我最喜欢第二首《花牛歌》,这头花牛的生活可真是自由自在啊!
预设2:我喜欢第一首,鸟儿、芦苇,江面,感觉特别辽阔。
2.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认读生字。
1.自由朗读,提出要求:
教师: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读一读诗歌,对于要求会认的二类字,请你多读几遍,记住它的样子。
2.指名读诗,重点关注以下二类字。
巢苇罗眠霸占。
三、体会诗歌,展开想象。
1.小组学习,描述画面。
教师:这两首诗都是现代诗,用寥寥数语,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请大家在小组中朗读诗歌,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描述给同学听。(设计意图: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提问,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全班交流。
预设:
《秋晚的江上》。
教师:请大家用笔画出诗中描绘的景物。
预设:鸟儿、斜阳、双翅、江、芦苇。
预设1:第一小节写了鸟儿回家。可以叫做“鸟归图”。
预设2:第二小节写了夕阳西下,可以叫“夕阳图”。
教师提问:那我们一起先来欣赏“鸟归图”。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1;小鸟们累了,可是小鸟们在在回家的时候仍然不忘记带上斜阳。他们和夕阳是好朋友。
预设2:红红的太阳挂在天上,一群小鸟飞来,驮着夕阳往家的方向飞去。
预设1:小鸟们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一不小心把夕阳掉了下来。江面上一下子就被染成了红色。
预设2:江面旁边的芦苇,也被映照成了红色了。
教师小结:鸟和夕阳,江和芦苇都在作者的笔下那么调皮而可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想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小诗吧。
《花牛图》。
教师提问:花牛在在地上都干了什么呢?(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问题,是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
预设1:花牛在草地里坐下来、在草地睡觉、在草里上走来走去,还在草地上做梦呢!
教师提问: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你读到、想到的画面呢?
预设1:一只肥硕的花牛,屁股肥肥的,在草地里一坐,就压塌了一片剪秋萝。
预设2:花牛玩累了,就直接在草地睡觉,抬眼一看,许多白云在天上飘来飘去。
预设3:吃饱了,睡足了的花牛,在草地里高兴地走来走去,你们瞧它的小尾巴,甩来甩去,滴溜溜地转圈圈。
预设4:天色渐渐晚了,小花牛睡着了,打了一个盹儿,做了一个梦。一眨眼的功夫,太阳就悄悄地落山了。
教师总结:同学们想象力太丰富了,这真是一只悠闲自在的花牛。请你们也尝试着自己就是这只小花牛,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吧。
四、仿写诗歌。
教师:花牛在草地上还能做什么呢?请同学们使者说一说,写一写吧。
作业:
把这两首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推荐篇二十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65人,新插四名学生,基础较弱,但都是比较务实的孩子,总体良好。这是特别值得高兴的事,这证明最初的辛苦是没有白费的。
四年级第二学期是中年级关键的一个学期,学生即将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我们班级大部分学生活泼可爱、好学上进,语文素养较好,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稳中有升。但是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作业不按时完成,马虎,总体成绩又不会特别差,因此两极分化现象并不是特别严重。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除了继续抓好常规教学以外,将继续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作为重点,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读书的习惯、写作的习惯。因为本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训练。另外,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个别学生出现较大的思想反复,需要有耐心和信心。
二、教材简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在保持上册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本册在专题内容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则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根据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八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的任务。在内容上,力求启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比如,第一单元,“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本册继续在每组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自查自测、复习巩固之用。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作文、日积月累、宽带网(安排在第一、四单元)、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元)等,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编排方式是:导语点出活动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篇课文后具体提出活动方式的建议;“语文园地”中凭借“口语交际”、“习作”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展示成果。随着学生主体活动能力的增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较之三年级,本册减去了“综合性学习提示”,在活动过程中,不再对学生作进一步提醒和促进。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在本册共安排8次。在内容安排上继续体现中年级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别是:认识排比句、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感情色彩、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认识拟人句、了解双引号的作用、学习怎样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册精读课文一般安排三道题:第一题,引导朗读、背诵,重视语言的积累;第二题,侧重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三题,加强词句训练。有的课文后设计了选做题。为了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本册仍以学习伙伴的语言方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提问题、谈感受、讨论交流,以便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化作经常的行动和习惯。本册在理解内容深度上、阅读方法的要求上,较前几册均有所提高。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四组/、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知识面。“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说“信”》《趣联巧对》,“成语故事”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三、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57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学会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56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帖,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边听边思考,听出别人说话中表达不当的地方;能听广播,说要点;能有条理地介绍看到的情况,能有条理地回答问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在阅读时学会使用常用的读书记号;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和抓住重点段分段,能说出段落大意;能详细复述课文。认识省略号。能初步读懂说明书,并按说明书操作。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参观活动初步学会写简单的状物和写人的文章,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通知,学会给长辈写信。会使用书名号。掌握常用的几种删改换补的修改符号,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从小立志为祖国争光;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遵守纪律,助人为乐,刻苦锻炼,积极向上;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