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态建设规划(实用14篇)
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来解决问题。编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这是每个学生都要探索的课题。以下是专家给出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十个建议,请大家参考。
生态建设规划篇一
大规划出台了!
昨日,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6—)》。未来五年广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何着手都写在其中!根据规划目标,5年后广州将在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都有哪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举措?
空气质量至2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86%,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这是“广州蓝”天天见的'节奏~亲水游玩保护珠江江心岛,形成江心岛屿整体保护控制体系。像海鸥岛、长洲岛、大吉沙……这样的原生态小岛,将会更美更好玩!
新建、改造水上巴士码头,
开通多条水上巴士航线,新建120公里水上绿道。
赏花休闲。
广州将适度扩大市花种植面积,打造名副其实的岭南花城。建设特色道路、特色公园,到2020年,形成100个特色赏花景点。建设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街头绿地到2020年,城区居住区内500米范围内见公园绿地。在城市交界面、城市出入口增植木棉、紫荆等开花乔木,凸显具有广州特色的门户形象。
河涌治理。
生态环境。
要打造都会区生态廊道,形成网络化的生态廊道体系。 广州从南到北,都有天然“氧吧”!
1
---北部生态屏障区。
主要包括从化区、增城区、花都区、白云区二环高速以北地区、黄埔区北部地区,总面积约5171平方公里。
2
---中部环境维护区。
主要包括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区南部地区(除知识城和九龙镇区),总面积约933平方公里。
3
---南部生态调节区。
包括番禺区和南沙区,面积约为1330平方公里,保护山体、河口滩涂、海域、湿地、农田等特有自然景观,维护河海生态平衡。
更美更宜居的广州, 一起期待吧~。
生态建设规划篇二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塌系志丹县保安镇新窑湾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孙岔墩湾,东临张家湾,南接新窑湾,西连志丹县城和马岔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生金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王塌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王塌处于白于山脉南端、志丹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志丹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王塌建成志丹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
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推动发展的有效增收途径。
八、实施措施。
1、项目支持。该项目的基础是农业开发,因此要加大农、林、水、牧、文化、陕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将此项目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行列给予财政支持。
2、招商引资。采取联合、入股、拍卖、转让、加盟的方式加大吸商、引商力度,欢迎独资开发,加快开发进程。
3、政府扶持。农业旅游的开发,重点要体现完整性,因此镇政府要配合项目实施区,加快周边区和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设力度,以体现大旅游、大生态、大服务、一整体功能。
4、创新开发。建议经营者忠实目标消费人群,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费者。
5、强化管理。一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旅游。二是要合理规划,科学、规范开发。三是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强化开发中的安全卫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销。六是要培养农业旅游管理服务。
生态建设规划篇三
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出发点,通过调整规划布局或规模从规划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hexicunhn。
比较就可。
加深和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产生并日。
一
一
nrhrninet5otenevrmn1o4。
北方环境。
第2卷3。
第5期。
21年5月01。
以判断该区域是否处于生态赤字或盈余状态,从而判定区域可持。
续发展能力。
析的技术系统j。。
4实例研究。
41规划概况.武汉化工新城规划区总面积8.m,规划范围为老武黄公路91k以北、长江西岸以西、武汉绕城公路以东。规划搬迁安置主城区内现有相关化工企业,入城“归堆”,建设8万吨,乙烯项目o年建设ti“。
的综合指数法的拓展形式,常运用于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规划环境评价。规划工业区生态适宜度中一级指标为自然生态指标占权重5%,人文生态指标占84%,二级指标包括了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自然地理、基础设2施、人力资源和综合条件,下属三级指标共2项。分析结果表1明:人文生态类的9指标合计评价分为3.,占满分4的项4522分8.%,表明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和综合条件比较完善,工业基础155较好。规划工业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的总分为6.,属于“757比较适宜”级,可见工业区用地规划基本合理。
式和产生量和排放方式和排放量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化工建设规划还要从规划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污染源产生排放途径人手,对方法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下阶段工作中,对于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应从规划开发生态影响累积的过程人手,探讨规划对生态系统累积影响的规律和程度,完善化工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究,0,88―624(:8.08)4。
【蔡晓明.6】生态系统生态学.京:学出版社,0.北科210。
[
16otenevrnetnrhrniomn4。
生态建设规划篇四
摘要:道路绿化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贵阳市道路绿化在不断创新中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缺乏规划、缺乏管理等问题。我们对贵阳市道路绿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贵阳市绿化带;规划;研究。
1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来,贵阳市的园林绿化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累计完成新增绿地180余万m2,,贵阳市绿地率为41.05%,绿化覆盖率为42.3%,人均公共绿地达9.85m2。全市以环城林带建设为主体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境生态屏障;全市以道路绿化为框架,建设景色各异的城市道路绿网,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6%,形成贵阳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绿化特色。
2贵阳城市绿化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群众满意度差。
对于现有绿化状况有22%的被调查者不满意,大多数认为一般(54%),非常满意的没有,满意的仅仅4%,比较满意的为20%,显然贵阳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要满足市民的要求还需要花大力气。
2.2缺乏总体规划。
经过我们调查发现,目前由政府有关部门主持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一般只选择和看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的意见,忽视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师的参与,这就很难体现以人为本,功能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先的设计理念。园林设计师只在规划好的布局上见缝插绿,难以在保障绿地率及其特色方面发挥作用。
2.3重草坪种植而轻乔木种植。
近几年,受到盲从“草坪热”的影响,一些绿化部门对草坪进行包装,并过多、过频、过大面积的使用草坪进行城市绿化,而种植乔木的数量却是少之又少,导致了绿化物遮荫、消音、滤尘、防风等效果减小,使城市绿化的作用和目的大大减弱。
2.4重外来树种轻本地树种。
当前,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不惜花费重金,引进和种植外来树种,而轻视具有应用价值的本地树种。由于一些外来树种很难适应贵阳的气候环境,因此成活率很低,一些树种明显存在生长不良的现象,甚至慢慢变成“常病树”,直到死亡。
2.5道路绿化管理水平低,部分市民公共意识较差。
第一,道路绿地被占用、挪用,违章占道现象严重。第二,对道路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水平低下,植物生长的状况令人担忧。有些街道到冬季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而且为数不多的乔木也受到严重的人为和自然伤害,如合群路、陕西路等路段。
生态建设规划篇五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塌系志丹县保安镇新窑湾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孙岔墩湾,东临张家湾,南接新窑湾,西连志丹县城和马岔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生金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王塌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王塌处于白于山脉南端、志丹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志丹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王塌建成志丹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
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2、休闲。住:宿冬暖夏凉土石窑洞、农家小院;吃:坐土炕、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骑乘、狩猎、山地健身等;娱:在演艺广场与演艺人员共同参与陕北大秧歌、民间剧演出,进张干大、李干妈家拜访,与民同乐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生态建设规划篇六
以^v^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社区为落脚点,积极引导社区所有居民广泛参与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让居民群众成为活动的主体,开展创绿色社区活动和开展“家园清洁行动”,使社区居民融合到活动中,着力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明确创建目标,全面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统一思想,提高对创建绿色社区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创建绿色社区,旨在树立一批社会文明昌盛、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洁净、生态良性循环、生活舒适便捷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以进一步推进社区的环保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有利于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关心和支持环保工作,有利于逐步建立健全社区环保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有利于一些环保重点和热点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加快社区环境基础建设,有利于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更有利于推动全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和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建设。因此,社区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广大社区群众迫切愿望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发动,落实责任,采取扎实有效措施,迅速掀起创建热潮。
三领导重视。
成立由社区书记主任为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并把创建工作摆上日常工作会议议程。为使创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两委成员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对各项指标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目标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对社区环境卫生、环境面貌的指导、检查、监督、考核等工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各类工作例会,形成例会制度,通报情况,检查进度。
四、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切实解决社区内存在的环境问题。
创建环保型绿色社区工作是改善社区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环节。要抓住创建绿色社区为契机,排查出社区在创建中的污染物排放、环境基础设施和社区区容区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一些重点环境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个别突出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充分履行职能,密切协作,积极支持和配合上级的工作。通过创建活动,真正解决一批社区市民周围的环境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吸引广大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更主动、更广泛、更积极地投身创建活动,发挥整体效应,充分体现创建环保型工作的根本目的,让群众感受到创建工作带来的实惠,从而进一步推动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和健康地开展。
五、创建工作及完成时限。
1、开展环保型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
成立志愿者队伍,设立垃圾箱,社区主要活动场所设立固定环保宣传栏;成立一支绿色环保文化宣传队,深入社区宣传绿色环保知识;4月份在义成辖区内主干道进行绿化;5月份在义成辖区内次干道铺设绿草坪;6月份在义成辖区内角地带种树;7月份完善辖区排水排污工程;8月份到10月份配合市政工程,改造周边整治工作;10月份至12月份片区进行规范停车管理。
2、开展“家园清洁行动。
常年组织社区两委、义成公寓、计生中心户长、小组长、居民对社区公共场所、主户、绿地、公厕、污水沟等场所各片区进行消毒、灭蚊、防非典、防霍乱、防禽流感消毒工作。保持道路整洁畅通、排水排污顺畅、庭院有序规整、居家安全卫生、长效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6月份组织进行灭四害活动,并动员社区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创建活动。
xx社区居委会。
生态建设规划篇七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塌系志丹县保安镇新窑湾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孙岔墩湾,东临张家湾,南接新窑湾,西连志丹县城和马岔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生金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王塌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王塌处于白于山脉南端、志丹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志丹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王塌建成志丹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生态建设规划篇八
摘要: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伴随着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改造和利用自然已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水资源是大自然中留给人类的重要资源,从古至今人类都对水资源有着各种各样的利用。而当今时代,由于社会对资源的大量需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趋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规模日益增大,水利水电工程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水利水电工程也对环境有着不利影响,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由水利水电建设引起的生态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探讨如何在发展水利水电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大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为防洪、灌溉、供水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水电水利的大规模建设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例如会引起水势变化、河道阻隔等问题的出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的建设要力求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让水利水电工程更长久为人类造福。
1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很丰富,黄河、长江以及许多大湖泊为我国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但由于气候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分布却很不均匀,因此为了使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和解决缺水地区用水难的问题,我国开始大规模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电技术也得到很大的进步,水利水电建设的步伐也开始加快,规模逐渐加大,工程数量逐渐增多。但水利水电的发展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移民、地震等因素也制约着我国水电水利建筑的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建设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不仅要做好移民等工作,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
2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水利水电建设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水利水电工程的地理位置通常会选在面积较大的天然河流附近,而这些天然河流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与周围环境一起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生态系统,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在水质、气候、水生物等多个方面。首先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对原来神态系统的水温产生影响,工程会使水面加宽,水面加宽以后,水流速度会减慢,被太阳辐射后吸收的热量不容易散失,会导致水温比原系统的水温要高,这会直接影响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或者动物的正常生长。例如鱼类的产卵量会减少,导致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水利水电工程对水质也有一定影响,水流速度减慢以后,会导致水中的含氧量减少,含氧量减少以后,水中的微生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一旦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改变,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它分解者的正常功能,系统的净化能力大大降低,污染会逐渐加重。另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难免会留下难以分解的化学材料和重金属等物质,这都会导致水质变差。水利水电的工程也会对一定区域的气候产生影响。由于水面加宽,水的蒸发会使局域内水蒸气的量增加,降水量比之前大量增加,一定区域内的降水增加必定会导致其他区域的降水量减少。
2.2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水电的建设不仅对水生生态环境有着影响,对陆生生态环境也有影很大的影响,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一般表现在动物、农田、植被以及周围区域内人的居住环境这些方面。首先是植被和农田方面的影响。水利水电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难免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要被占用的土地上大量的植被和农田都会被清除。没有被占用的农田和植被区域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工程的建设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和工业废水,直接破坏了植被和庄稼的生长环境,导致庄稼产量低甚至受到污染死亡。河流生态系统中由多种多样的生物组成,这些生物依赖植被生活,水利水电工程大量占用土地,植物被大量砍伐,这些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大量动物因缺少食物致死,还有大量动物因环境的改变大规模迁移,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水利水电的建设除了对动物、植被、微生物造成影响,对工程区域的居民的生活也有很大影响。工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不可避免会征用居民的农田、居住房屋、工厂、店铺等,会给居民带了一定经济损失。工程建成以后,如果遇到大量降水,水很容易超过警戒线,防洪排水工作一旦没有做好,就会导致洪水或者泥石流的事故突发,为工程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另外,局域水量的增加改变了局域内的气候,降水量改变对农田的生长产生影响,也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出行作息等都会产生影响。
3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3.1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非常重要,水利水电的相关人员要充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了解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在工程的规划过程中,在施工、设计、调度等方面进行计划时要融入环保理念,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做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的相关负责人要制定出保护环境的相关规定,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时刻提醒工程参与人员注意保护环境。
3.2实施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的含义是,在工程建设中如果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需要采取人工的补偿措施,来维护生态平衡。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可以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基础上,使用一些措施来保护水生物。例如设置过鱼设施或者设置增殖放流的补偿措施,这样的做法也是对工程建设和水生物正常生活两者的协调,另外建立保护区、加强渔政、人工增殖等措施也是生态补偿的有效措施。在植被方面,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需要,会用到大量木料占用大量土地,因此植被会被大量砍伐,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实行补偿,如实施人工植树和植草,防止土地沙漠化,加强对植物的保护,禁止乱砍乱伐等。
3.3减少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对环境的破坏。
在水电工程施工中加强环境保护很重要,需要从大气、噪音、水体等方面来展开检测工作,并且要充分了解施工期间的当地环境,对周围环境的状态及时掌握。根据环境的具体变化,做出及时相应的调整,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形下,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大、施工难度大,复杂,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和污染。相关管理者需要严格控制施工中存在的污染问题,产生的污染应当及时处理,并注意对潜在的污染因素进行排除。例如,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剩余的化学原料都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能避免的污染,一定要避免,不能避免的要使污染最小化。工程完工后,做好对环境的绿化,对原有景观进行一定恢复。总之,施工时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很大作用。
3.4运行管理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的管理工作对生态保护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方案的制定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首先一点是要满足人民的正常的生活需要,生态用水要放在首要地位。另外在河道要留有充足的水量便于农田浇灌等。环境监测计划要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去制定,并进行实时监测,在保障水电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3.5完善和改进移民政策。
为了尽可能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居民的影响,对占用的房屋田地需要做出相应的评估,协调好开发商和移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让移民对工程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让移民代表参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决策,政府要妥善安排移民的新住处,处理好移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充分为移民做好服务。
3.6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期的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以后,还需要建立环境影响检测和反馈机制,用于对环境和工程的正运行进行实时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制定解决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失和破坏。工程完工后,采取科学的绿化方式进行土地绿化,对地表的植被的恢复最大化,加强对周边的土地的保护,例如砂石料场、取土场、临时用地等,防止水土严重流失。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虽然不可避免,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可以让对环境的破坏最小化,生态保护是整个工程中都要进行的,生态保护也成为水利水电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生态保护也是当前水利水电建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工作者必须要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对实地环境进行考察,预测评估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强化环保意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和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水利水电工程更高效的服务于社会。
生态建设规划篇九
八、初验情况………………………………………………。
九、安全评估情况…………………………………………。
十、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处理情况……………1.路基工程…………………………………………………2.桥梁工程…………………………………………………3.轨道工程…………………………………………………4.原材料……………………………………………………5.站后工程………………………………………………..十一、工程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及建议………………1.经验教训………………………………………………2.相关建议……………………………………….………..
生态建设规划篇十
一年来我镇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在区综治委、^v^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发展与稳定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当前与长远共谋的理念,把平安建设重点落实在基层,把握到源头,努力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探索平安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长治久安。今年全镇共发案40件,其中,刑事案件15起,破案8起,治安案件受理25件,调处19件;全镇共处理信访案件40件,结案率达到100%;摸排安全隐患69件,整改69件,整改率达100%;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8件,化解成功88件,调处成功率100%,其中,重大疑难纠纷1件,均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未发生重大集体访,实现无群体的性事件,确保了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一)狠抓了综治信访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明确了工作任务。坚持每月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分析综治信访例会制度,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二是层层签订了综治信访工作责任书,将区上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村(居)和执行单位。共签定综治信访责任书17份。
(二)不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我镇按照区综治委的统一要求,镇村(居)一周一排查,重要节点随时排查机制,综治委领导参加集中排查工作,提出相关要求,保证做到矛盾纠纷排查不留死角、不空时段,调处不留盲区,努力遏制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不到位而发生矛盾激化,引发上访和民转刑案件及群体的性事件的发生。全年摸排安全隐患69件,整改69件,整改率达100%;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8件,化解成功88件,调处成功率100%以上。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中,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了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三)落实治安防范措施,推进平安建设。
(四)建立健全信访制度,保证信访渠道依法有序,确保案结事了。
(五)积极妥善开展对^v^组织的整治。
对我镇辖区内的非法组织掌握其活动情况,9月10日发现外来人员到我镇散发“全能神”传单的非法活动,对此我镇高度重视,立即出动警力,对非法组织的被褒助群众采取教育转化的方式,做到发现一个教育一个,转化一个。
(六)全面落实农村社会管理“1+3”工作机制。
生态建设规划篇十一
xx系xx县xx镇xx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xx湾,东临xx湾,南接xx,西连xx县城和xx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xx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xx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xx处于白于山脉南端、xx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xx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xx建成xx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一是风貌观。观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有的山大沟深、山尖坡陡、梁峁纵横、绵延不断、群山环抱、多路相连、多村点缀的风光,观赏黄土高原春花、夏绿、秋黄、冬褐四季分明的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2、休闲。住:宿冬暖夏凉土石窑洞、农家小院;吃:坐土炕、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骑乘、狩猎、山地健身等;娱:在演艺广场与演艺人员共同参与陕北大秧歌、民间剧演出,进张干大、李干妈家拜访,与民同乐。
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规划建设设计建设年限为5年,投资约合人民币500—6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创纯收入300万元,2年可收回成本。如在建设期间逐渐投放运营,收回成本年限可缩短。预期最佳高峰期年收入可达到800—1000万元。因此本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不失为一条促进分工、统筹城乡、推动发展的有效增收途径。
八、实施措施。
1、项目支持。该项目的基础是农业开发,因此要加大农、林、水、牧、文化、陕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将此项目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行列给予财政支持。
2、招商引资。采取联合、入股、拍卖、转让、加盟的方式加大吸商、引商力度,欢迎独资开发,加快开发进程。
3、政府扶持。农业旅游的开发,重点要体现完整性,因此镇政府要配合项目实施区,加快周边区和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设力度,以体现大旅游、大生态、大服务、一整体功能。
4、创新开发。建议经营者忠实目标消费人群,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费者。
5、强化管理。一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旅游。二是要合理规划,科学、规范开发。三是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强化开发中的安全卫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销。六是要培养农业旅游管理服务。
生态建设规划篇十二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生态建设规划篇十三
在进行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时,除遵循景观规划学、生态学等规划理念外,还应确立园林设计人员应先期参与道路新建、改建的规划设计的理念。在规划中首先要做好调查,对贵阳自然条件、历史文化、风俗民情、道路状况、绿化状况、远期发展、市民意见等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论证制定城市街道绿地系统规划。
3.2全面提高贵阳市的道路绿化率。
首先,提高贵阳市道路绿化率在满足建设规划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合理进行种植,将乔灌草藤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丰富道路的景观,进一步提高道路绿化的环境保护功能和生态功能,增加道路绿化率。第二,在城市道路路幅无法拓宽,断面形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中央分车带大部分只能采用铁栅栏等形式,可以在铁栅栏上设置支架摆放盆花,或设置精致的小型种植池种植垂悬型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弥补中央分车带绿化的缺憾。
3.3选择适合贵阳市道路绿化树种。
首先,结合贵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树种规划,可以筛选一些能代表贵州特色的树种作为贵阳市绿化的基调树种,充分体现贵阳特色的同时,也能保证城市道路绿化和谐统一的总体风格。而中、下层植物应尽量丰富多彩,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另外,选择适宜的骨感树种,骨干树种选择与配置体现“冬有阳光、夏遮荫”的要求,多选择落叶乔木,少用常绿乔木,反应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老城区的狭窄街道,选择树冠适中的中性乔木,在必要时可结合修剪整形等栽培管理措施控制树形,以防止形成“绿地隧道”现象。
3.4完善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机制。
引进园林专业人才,对园林技术人员及职工队伍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养护人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要配置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绿化队伍,应配备和完善绿化设计、管理人员;二是各街道要组建护绿小组,督促市民爱护绿草树木;三是加强养护工人的培训工作,抓紧对城市园林养护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当前的绿化带建设工作需要;四是推动全民养护管理,实行包干分配制度,把绿化带管理和养护工作分配给部门单位和个人,实行奖罚制度。
生态建设规划篇十四
同志们:
环卫工作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我省设立环卫工人节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环卫工作,对环卫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环卫职工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多年来,我市环卫系统广大职工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为已任,弘扬“脏了我一个,换来万人洁”的创业精神,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环境卫生工作质量不断提高,环卫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广大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市委、市政府感谢你们!广大市民感谢你们!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卫工人的工作在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搞好环境卫生,提高城市人民生活质量,是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个窗口工程。我们的环卫职工每天都在擦亮这个“窗口”。环卫工人是净化美化城市的主力军,在我市改革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做出了突出成绩,展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崭新的精神风貌。你们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和美德,值得全市人民学习。市委、市政府将大力表彰你们的先进事迹,弘扬你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环卫工作、尊重环卫职工、爱护关心环卫职工的良好氛围。
关于下一步的环卫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是要不断改善环卫工人作业条件,努力提高环卫工作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我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的切入点,摆上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市环卫战线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发展的中心,加强领导,进一步弘扬行业精神,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改善作业条件,深化行业改革,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按照行业工作标准,扎实工作,力争使我市环境卫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要逐步增加对环卫事业的投入。市容环卫设施建设通过几年创建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城市化进程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状况。市政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的环卫工作规划。要重点加快城市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公厕的规划建设、改造步伐,使基础设施布局更趋合理。同时也要在如何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参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上动脑筋、想办法。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我们的环卫事业。
三是要加大环卫工作的新闻宣传力度。新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环卫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把环卫工人主人翁地位和精神风貌展现出来。把环卫工人默默奉献精神和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展现给市民,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环卫工作、尊重环卫工人劳动、自觉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理解、支持和关心环卫工作的社会新风尚。
四是要积极为环卫工人办实事,努力解决环卫工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环卫工人办实事是党和政府重视关心环卫工作、支持环卫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都要为环卫工人着想,多为环卫工人解决实际问题,要把环卫工人的冷暖放在心上。尤其是要在解决环卫工人医疗保险、人身安全、工资福利和劳动强度上用足用好政策,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要每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要注意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广大环卫工人的利益。对侮辱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一定要严查快办,切实保障环卫职工合法权益。
同志们,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在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将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现代化文明程度和城市环境质量,我们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将更加重大,希望广大环卫职工继续发扬任劳任怨、辛苦为民的工作作风,为我市的城市建设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环卫战线上的广大职工节日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