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教学反思(优质11篇)
在流逝的岁月中,总结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总结的内容要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以下是一些克服挫折的方法,帮助你保持积极的心态。
教师教学反思篇一
最近认真拜读了刊登在《辅导员》杂志上的一篇调查报告。报告题为:《孩子,你快乐吗?——天津市“关注儿童快乐”调查报告》。该调查结果表明,孩子们在校期间的快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同辈群体的情感认同让少年儿童感到快乐。
2、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少年儿童感到快乐。
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少年儿童感到快乐。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工作在德育阵线上的教师,以上3个方面都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特别是第3方面给我的感触最多。
的确,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一句诚恳的表扬,一个赞许的微笑可以让孩子高兴老半天。反之,教师的冷言冷语足以浇灭孩子心中那一个个希望的火种。因此,孩子们渴求遇到善解人意的老师,社会欢迎高素质的教师,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少年儿童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情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天津市的这份调查报告还显示,孩子们对知识丰富,和蔼可亲,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教师会产生喜爱之情,并从中感到快乐。爱屋及乌,我想一个成功的教师他首先一定是个令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只有这样,他上的课才能更轻松地激活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他的谆谆教导才能被学生视为长者或朋友般的关爱而虚心接受;他的心才能真正地和孩子们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
因此,我个人认为,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发现快乐,善于营造快乐,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被孩子们所喜欢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着健康身心,积极向上,懂得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一代新人!
教师教学反思篇二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由于历史在初中是所谓的“副科”,学生不太重视,因此学生初中的历史知识贫乏,掌握得太少、太散了,如简单的朝代更替、朝代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不知道,而历史主干知识、历史体系更无从谈及。而高一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时间的跨度大,类似于以前的专题史。如必修1的第1单元,内容综合的程度是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政治专题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积累、时间的跨度是史无前例的:从夏商周一直到晚清上下几千年。因此,学生根本搞不清缘由,记忆起来难度很大,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也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必要时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这样,学生就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就可能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在学习时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并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注意总结提高,定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教师教学反思篇三
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深刻的感受到,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树立新的课程观。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刚学英语的时候,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充满好奇,喜欢学习、模仿。但是,我发现自从小学读了几年后,好奇心逐渐减弱。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二:教师面对一些整体学生进行教学的态度误区。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过于严格,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发现他们接受语言的快慢程度,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吃不饱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下情绪:上课或讲练习的时候,就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
从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体会到: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我认为关键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眼、耳、口、鼻、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多听、多练、多参与。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过程。下面我要谈谈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
从我这个班级来说,课前预习要花非常多时间,晚自习一节课用于预习有时候还不够,基本没有时间做练习,更没有实践讲评练习册了。学生对单词的掌握很是困难,根据音标读单词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关键是写不出来,一到小册就倒了。课中,在上课的时候,部分学生爱开小差,跟不上,最糟糕的是不学不动不记。一节课都要提醒好多次才会动一下。从课后练习看,掌握情况不好很好,练习册错误率较高。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这么觉得:这本练习册有些难,很多知识点都没教过,练习册上就先出现了,而且知识量大,出现许多生词。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对一般的学生就会做错,差生一窍不通,更不爱学。
教师教学反思篇四
《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多美的春天啊!风、柳枝、小河、池塘的水、鸭子……多美的意境啊,短短的几行文字,把春天的特点展现在眼前。这样的诗歌,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高。如:初读,“同学们大声朗读,看诗歌中都讲了些什么?”再读,“同桌之间互读,比比谁读的流利。”品读,“品味着,有感情的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回读,“理解完课文以后,带着自己的向往,带着自己对春的赞美,回读课文。”
理解课文线索,找一找每一小节中春的消息是什么?
第一节—春风、春水、树枝、水鸭。
第二节—春装、小鸟。
第三节—蝴蝶飞舞。
第四节—雏菊开放。
第五节—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第六节—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开学第一课,学生刚刚从假期的懒散、无序中回到课堂,虽然个个精力充沛,但是心气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投入的感知课文内容。所以按照预设的教学设计教学,课堂散而且缺少学生的思考,学生没有理解,完全在老师的牵扯中学文,作为教师自身也感觉课上的很吃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想开学第一课的安排与教学还要讲求艺术,不能把惯用的备课思路清盘套用。正所谓收心课,既要考虑到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把学生的心收到课堂中来。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了。如果能找到一些关于春天的视频,和学生一起收看,在逐步引入课文,我想课堂效果一定比直接给学生呈现文字要更具吸引力。
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吸取本次教训,给孩子们一个“春”的开始。
教师教学反思篇五
课前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浅显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二重难点则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不仅要反思教学内容及学生,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即不仅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还要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等问题至关重要。首先,分析对象。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准确地分析学生能够促进教学科学合理地进行。在对教学对象有了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再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够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其次,分析教材。对教材要有全局观,然后精读教材,把握重难点。最后,调整教学内容。例如:讲解“呼吸作用”之前,我做了充分的教学反思,合理设计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但对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往往容易忽视。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意以人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进行一系列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基础性知识,同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如为什么农业生产中对作物进行田间松土?我们在种花时用粗糙的瓦盆还是光洁的瓷盆?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课中反思考察的是教师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能够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通过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课中的反思不仅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还有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高中生物教学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知识互动。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有氧的过程等方面来进行互动交流。除此之外,也包括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课后反思以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主,对存在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应对方案。课后反思主要目的在于完善教学,并且能够指导和改进以后的教学。一堂课最主要的是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光合作用的色素与场所呢?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本节课没有做具体的实验操作,而是首先进行实验理论的学习以及光合作用场所的学习和认识。因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教学平台,通过学生阅读同时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再通过教师的讲述,虽然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基本原理,但只是在知识层面有所发展,其他的就谈不上了。经过课后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1)课前准备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没有参与进来。(2)处理教材过于死板,没有考虑本校学生实际而有所创新,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3)没有发挥教学平台优势,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教学反思篇六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1.选材活动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弥足了我们自己对萝卜知识的认识。
2.活动的核心价值: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打破一贯的思维定势,认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表皮的颜色和里面的颜色是一样的,“一点红”和“心灵美”也应该是一样的,而真实的情况是出乎意料的,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惊喜,会带给他们认知上的冲击。
亮点(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1.选材妙。
取材方便,萝卜品种丰富,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是很好的科学素材。而本次活动的点落在不同品种的萝卜表皮和果肉是不是一样的来展开探索,设计很巧妙。也是很经典的一个活动。
2。记录纸的使用。
对小班幼儿记录纸的使用是有争议的。但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猜想、贴小图片。可以清晰地呈现不同幼儿不同的想法,从这点来说,记录纸的使用是有它的价值的。所有,关键是怎么设计怎么操作。用得好就是可行的,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3。环节设置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延伸到幼儿的健康饮食,特别能体现本次活动的另一个价值点。
4。幼儿科学活动的常规建立较好,如在最后操作环节,让幼儿用2种颜色贴萝卜的颜色,幼儿操作的意识很强。
1。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教师还应该更放一些,不止是牵着幼儿走。在表达对萝卜的外形认知上,用语言来激起幼儿更多的更积极的表达。如在让幼儿猜想一点红、绿萝卜切开时会是什么颜色时,教师应要以自己的情绪、惊奇的语言来影响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引人入胜,调起幼儿的胃口,以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在记录纸操作上,第一次对白萝卜的果肉颜色的认知时,用了过多的时间,反而误导了幼儿的认知,也不利于感受之后发现“一点红”和“心灵美”内外不一样的现象的惊喜。
3。切萝卜的时候,准备一块砧板,放在砧板上切,很方便,也很卫生,而且让幼儿感受到“刀是不能随便乱切的”道理。
教师教学反思篇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在大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中,努力落实这一精神,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体验、表现和创造。
秋天,我不仅带领幼儿观察园内的树,还带领幼儿到公园、山上、树林、郊外去观察不同地方的树。比如,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树有什么颜色?树叶、树枝、树干是怎样的?秋风中的树枝和树叶又是怎样的?太阳照在秋天的树上是怎样的?没有太阳时秋天的树又是怎样的?飘落在地面上的树叶是怎样的?单片树叶静静躺在地面上和成批的落叶堆积在一起时分别是怎样的?我还让幼儿展开想象:单片的树叶和堆积在一起的树叶的感受(心情)是怎样的?同时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表现飞舞的树叶和静止的树叶,快速飘落的树叶和慢慢飘落的树叶,卷起来的树叶和平展的树叶……一系列的观察、想象、表现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与欣赏了秋天的树的色彩、造型、动态,积累了关于秋天的树的经验和体验,感受到秋天的树的多姿多彩,以及生命生长、成熟的规律。
在关于秋天的绘本中,不同的画家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无论是画面的色调还是树的造型、构图。即使是同一本绘本,不同页面上树的造型和构图也是不同的。因此,我提供了《落叶的烦恼》《落叶跳舞》《风中的树叶》等一系列关于秋天的树的绘本,引导幼儿感受如何将现实中和想象中的秋天的树用绘画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幼儿通过欣赏不同绘本感受和体验到不同画家的表现方式是多元的,他们所表现的画面的色调、落叶的色彩、树的造型是丰富的,他们所描绘的发生在秋天的树和叶上的故事和情感是多样的,以此来丰富幼儿对于秋天的树的多方位的感受。我引导幼儿反复欣赏绘本中树的造型和构图,重点引导幼儿想象和描述对此的感受、体验和认识。比如,每一页画面上的树是怎样的?你看后有什么感受?能在两页画面上找到同样的树的造型或构图吗……幼儿在仔细观察绘本《落叶的烦恼》后,对其中树的造型是这样描述的:像字母v,细细粗粗的树枝像火苗一样往上窜,树枝就像很多细碎的骨头,整棵树长得像喷泉;这棵树的树枝有点像人的筋和人体中许多血管的分布,三根树枝并在一起像小鸡的爪子,像长得歪歪扭扭的竹子,左边有点像蜘蛛网,又像水草在游动;像八爪鱼,树叶就像火山的岩浆一样,像我去北京看到的那棵有三百年的树,树叶有红有黄像落日……幼儿对于画面的构图的表述是:这棵树从左到右,在画面上像一座桥;这棵树从这边的下面斜着向上,像一条龙一样窜上去;这棵树大大的树根放在画纸中间,像火山在喷发……幼儿通过欣赏绘本,感受到树的造型和构图是丰富多样的,这不仅为后面创作提供了范例,知道秋天的树是可以多元呈现的,而且帮助幼儿积累了经验,以便在后面的创作中迁移运用,主动尝试纵向、横向、斜向等构图方式。通过欣赏绘本,幼儿拓展了对于秋天的树的认识和经验,感受到秋天的多彩和美好,萌发了创作的激情,为后面的表现打下了基础。
《指南》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的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教师既要给予幼儿自主创作的空间,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因此,我在本次活动开始时强调了独特性的要求:“今天请你们画一幅与众不同的秋天的树和叶的画。你可以画你看见过的树和叶,也可以画你想象中的树和叶,还可以画你在书上看到的树和叶。总之,你画的树和叶是非常独特的。”与此同时,教师全程围绕“独特性创作”适时地给予幼儿具体的指导,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让树枝伸展开来,还是要让树叶都飘落在地上或让树叶满天飞……”。我借助情境性语言给予幼儿创造的线索,激发幼儿不断围绕线索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出自己对秋天的树的认识和情感。
大部分幼儿由于有了充分的感知经验和第一环节有关创作线索的引导,都能够非常自信地进入自主创作状态,但也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和指导。比如,第一组的涵涵、泽泽和麦麦三个人特别拘谨。涵涵拿着笔看着我说:“怎么画呀?”我建议道:“画秋天的树和叶。刚才你们看了那么多树,都可以画。”她还是看着我。我又说:“你们还看了《落叶的烦恼》这本书,其中有许多大树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你们可以和它画得一样,也可以不一样。还有画你自己看到的大树和叶子的样子也可以。”一旁的泽泽听了我的话后,就按照屏幕上的那幅大树图画了起来。接着涵涵画了一个秃头树干。而麦麦则自言自语:“怎么画呢?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吧。”他看到旁边的涵涵画了秃头树后,就说:“我知道了。”接着,也画了一棵秃头树。他似乎找到了自信。但一边的涵涵仍旧每画一步都要问怎么画。她画完秃头树干后问:“上面要不要画树枝呀?”我说:“你想画就可以画,不想画就可以不画。”她说:“我要画,怎么画呢?”我说:“你可以画很多树枝,也可以只画几根;可以画紧挨在一起的树枝,也可以画全部伸展的树枝;可以画笔直的树枝,也可以画弯弯的树枝,或者是有弯有直的树枝……”在这样的指导下,她画了许多伸展的树枝。由此可见,个别幼儿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给予适时的帮助的。
每个幼儿在作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小亮非常胆怯,画了两根细细的、淡淡的弯弯曲曲的单线条树枝。旁边的小朋友说:“老师,你看他画的不是树枝,是细线。”这样一说,小亮更胆怯了,握着笔不知如何是好。我及时鼓励他,说他画的树枝很有创意,和所有人画的都不一样。接着,我建议他可以增加一些弯弯曲曲的树枝,并且可以将单线条画成双线条,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非常自信地在画面上画满了弯弯曲曲的双线条树枝,而且在所有线条的顶端都画上了一片小小的树叶。又如,小卡的画面上只有孤零零的一棵树,并且树上只有一片树叶,画面和树的色彩都是褐色。我便指导他在较空旷的画面上增加一些树叶,可以是自己见过的如手掌形、扇形、猫脸形、鱼形、七叶枫形等各种形状的树叶,颜色可以是一色的,也可以是双色渐变的,还可以是多色混合的……在这样个性化的指导下,每个幼儿的画面都非常具有独特性。
评价幼儿作品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此环节,教师要根据《指南》的精神,“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教师切忌只评价某些幼儿的作品,切忌只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评价,而是要展示全体幼儿的画作,倾听和尊重全体幼儿的观点和感受。比如,我在展示全体幼儿的作品后,请全体幼儿寻找有没有两幅一模一样的画,由此引导幼儿发现每人的画都是不一样的,感受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又如,我还引导幼儿说说,你发现哪幅画最为独特?什么地方独特?你画的树是怎么生长的?从哪里开始长的?长成了什么样子……突出引导幼儿感受树的生命张力,帮助幼儿追求绘画的意境,引导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中的创造力,体验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特的,从而更加自信地进行创作。
正是由于我在幼儿感受、体验、表现、创作阶段聚焦于“独特性”的引导,所以,每个幼儿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秋天的树的认识、经验和美的感受,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与此同时,他们还感受到了创作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和主动性。
教师教学反思篇八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赶超优秀生,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原来有些人成绩平平,但到了现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3、给差生以上进心。
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尝到了一点学习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情倾洒给每一个学生。
1、对好生注入严厉的情感而非宠爱。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
2、对中等生关爱并非溺爱。
教会她们协调各科的关系,树立她们单科精品意识。发挥自己的优势科目,不放弃自己,因此,这类同学的语文成绩往往保持优秀。
3、对差生包容而非放弃。
差生,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课堂上犯一点点小错误,如听课走神,作业做不完等,但并没放弃。
三、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教师教学反思篇九
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是校本教研最基本和最普遍的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反思是教师专业最核心的能力。要确保新课改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教学反思制度。
1、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把自己做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不断更新观念,努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2、教师要增强反思意识。坚持教学前、集体备课中、教学中、教学后反思、听课后反思。
在集体备课中针对主备教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内容进行研讨交流,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学中反思,教学要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随时调整教学设计,重在随机应变;
教学后反思,即教师课后要对本节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既要调整教学设计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成分,又要分析学生的不同情况,为今后自己教学提供借鉴,重在教学批判。
听课后反思,每周面向备课组上教研课。听课教师对自己处理教材内容的方式与理由做出说明,讲课教师提出建议和评价,形成反思群体,共同提高。
3、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是原有课后小节内容的丰富、教案批注、个案分析、经验总结、教育随笔、读书笔记等。
4、教研组月反思:每月进行一次全组的教学反思交流,要求教师通过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反思的同时,能为教研组提供一个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5、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或月考成绩每月完成一篇教学反思。
6、学校在学期末组织全校性的反思交流。
教师教学反思篇十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觉得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除上述之外,我觉得还可以发挥活动课和化学史教育的作用。开展课外化学实验和家庭化学实验活动,都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
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又如,“化学与技术”模块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观看影像、听报告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
教师教学反思篇十一
20xx年我有幸担任了高三(7)、(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高考的检测,结果比较满意,感触很多。
高三数学文科在马军老师的带领下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全组教师学习20xx年高考教学大纲、高考考试说明,确定了围绕教学大纲,考试说明进行教学,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基础知识为主线进行教学,重点班以中高档题为主,平行班以基础题为主的战略思想。同时抓集体备课,讲课,对每周三的集体备课、讲课都认真准备,一次一个人作中心发言,其他老师作补充,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集体讨论,最后由马军老师总结。我们在资料的征订、测试题的命题、改卷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学生容易错误地方时常交流。我觉得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工作氛围,这是很不容易的。
事实上,在这一年里,我也在不断反思、探索、寻觅一条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成功之路。事实求是的说,开始接手的时候,前两年已经有几位优秀的教师被学生从心理上认可了。而现在首先要让学生接受你——一个年青教师。通过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他们喜欢挑我的刺来和以前的老师的长处来比较,但是,我觉得这是学生的正常的反映,另一方面来说,这是对我的一种挑战,虽然不知道胜负如何,但是这种挑战可以使我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我要让他们尽快接纳我,因为还不到一年就要高考了。
我花了几节课给同学们讲一些人际交往,数学史,数学中的游戏,数学的重要性等逐渐拉近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课后逐个找同学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由于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所以一些问题我就在以后的课堂之间逐渐磨合了。在一段时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几点问题:
1、很多问题都要靠我讲他们听,我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同学们不善于挤时间,独立动手能力比较差,稍微变个题型就不知所措,问其原因,回答不会,做题没思路,一没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时做题少,很多题型没有见过,以致于思维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做起题来有困难。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些该记忆的公式没有记住、该理解的概念没有理解,尤其是立体几何基本问题的求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等,导致做题时不知该用哪个公式,还得去翻书。
3、上课听课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学都说,课堂上我讲的东西极大部分能听懂,但一到自已做题就不会。其实这部分同学听懂的只是对某一道题表面上的东西,其实质的'东西,它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没有融入到其大脑中,不会举一反三,没有从问题的表面看到本质,思维没有得到升华,课下又不巩固复习,导致讲过的题型仍然不会做。
4、现在有少数学生比较懒,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问题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说不动手,数学课桌子上不准备草稿纸,以致于每次考试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教学,我更加清楚教学相长的意义,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校新课改进行了整整一个学年,从上学期初的摸索、探究,到这一学期的有所成就,每个人都经历认真的研究和实践。本学期,随着特长生在五月初的离校,我有更多的精力放在8班,在教学改革上也有一些成熟的做法,对新课改也有了我自己的见解,现总结如下:
1、自主课堂实施到位,各教学规范落实到位,教学效果明显。
什么样的课堂是自主的课堂?我的理解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校的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正是自主课堂最好的操作规程,在“三讲三不讲”的原则下,有效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了自主的课堂。
指导学生讲题、说题。抓题干的关键词,准确把握题意,告诉学生重要的是理解各类题型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大胆的阐释自己的观点,勇敢的晾晒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问题没有错,错误的是有问题却要隐瞒问题。
现在我的语文课堂,没有出丑时的窃笑,没有晾台的尴尬,有的是学生的积极展示,积极讲课。
3、备课充分,重点突出;
自主课堂老师干什么?我理解就是老师要引导,要指导,要解疑。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指导学生抓解决问题的关键,解答学生群学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教师的备课尤为重要。我们现在个别课堂放手太大,却没有相应的对学生的指导;而个别课堂又没有放开,老师依然“一言堂”,甚至照本宣科只讲答案……这样的课堂学生能有兴趣吗?能不睡觉吗?自主课堂,教师还课堂于学生,但仍然需要教师了解课堂过程,科学引导课堂思路,积极提高课堂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控清楚,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
4、课后反馈具体可行,对学生的提升有指导性意义。
课后反馈包括课堂评价、作业检测以及导学案自主学习内容的考评。我觉得这些反馈都不是简单的给个对号,或者几个分数就能完成的。有时通过导学案的情况可以了解学生自学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以及课堂疑难重点,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设计》;通过作业情况可以知道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为下节课的回顾反思提供依据;向学生反馈课堂评价内容,肯定课堂表现的优缺点,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改正自己的问题。
1、细节落实不到位有时候,心里想到的事情却因为各种借口落实不好。比如我想做好工作,就是每周周末选择上一周的原题形成检测卷,检测学生的听课、学习情况。这样工作一直没落实,直到期末的时候,才常规性的做了这个工作,但是做得也不是很到位。
2、对学生缺乏耐心,有时候指导不到位心中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有时候面对学生简单问题依然解决不了的情况就稍显急躁,缺乏耐心,从而口出怨言,指责学生学习有缺漏。
3、自主课堂有时候为了赶时间而稍显粗糙当课堂进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发生矛盾时,常常为了赶时间处理毛躁,感觉学生学得不透彻。
4、还是不放心,放手不够对学生的能力不自信,怕学生讲不好,怕学生听不明,怕学生学不会,放手不放心,有时候对学生处理过的问题还是要啰嗦,降低了时间的使用效率。
2、充分相信学生,完全放手依靠学生,听从学生的建议,了解学生的思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及时反馈,对学生耐心指导,有具体可行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