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新教材(6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新教材篇一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步伐前进,以确保高中历史教学和教学质量的稳步前进,从而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历史必修一学习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教科书选取的是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学习专题。主要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政治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经济及其他活动,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换句话说,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及其个人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国际方面的言论和活动都是政治。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一年级共十二个班近700名学生,生源质量参次不齐,教学上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又要进行一定的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本学期工作的重点是凭借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动力,加强高一历史基础教育,同时不断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历史教学及教研质量;加强教材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高一历史学科水平。
1、制定落实教研活动计划
(1)完善备课组工作,每周两次,常交流、多研究。
(2)结合学校月考制度,做好平时测试工作,认真、及时批改,重点同学要面批;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点,查漏补缺。
(3)认真完成听课计划,能够每周听一节课。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好集体备课,完善课堂教学,是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工作。对高一的新授课,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按照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的要求,着重提高课堂即时效率,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
(1)开设高一历史新授研讨课。从能力角度出发,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着重培养运用生产力标准、实事求是、宏观与微观、人类文明演进四个理论尺度。
(2)在高一的历史课中认真抓好素质教育,结合高考改革形势,在抓基础知识同时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3)展开对循环大课堂教学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将对“循环大课堂教学”进一步进行探讨,对阶段性研究及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适当调整研究计划。在这一学期中,准备将“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定型,严格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一步深化模式理念,完善研究的各项工作。
4、抓好学案的制定与使用(电子备课)
学案的制定要分工合作,先确定好主备人,再进行集体通研,最后定稿。学案要精选资料,精选试题。
5、落实单元考试,做好成绩分析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1)认真出好每一份试卷。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2)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3)密切注意历史优差生的转换。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6、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撰写教研教学论文
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综合提高教学能力,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同时能总结教学心得,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努力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总之,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它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认真去教授、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让学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新教材篇二
我作为一名高一历史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关怀下,【白话文】在历史教研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帮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专业也得到了成长。这学期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教学情况: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不易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
一方面,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习,而且是开卷考试,学生的历史基础相对较弱,到了高中学生还有些不适应,初中的观念加上高中课程很多以及重理轻文观念的影响,想学生投入学历史的确有些难度;另一方面,有些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讲得太深,较多同学接受不了,所以说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较少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有时不太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经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和教法。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业余时间,看一些有关师德方面的书,拓宽自己的业余知识。在教学中,我不仅要教学生会学,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给学生爱和鼓励,让学生在爱的沐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步步提高。
二、教研情况:
本人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教研活动,主动和前辈学习,各尽所能,共同探讨新教材。本人坚持听课并做好记录,写好教案。积极参加学校为新教师组织的培训活动,并且积极参与名师公开课的学习,收获不少。
在向本学科及其它学科和班主任的请教中钻研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管理,教学组织等等,这些都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平时还注意在网上搜寻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听网络课程,努力充实课堂。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之前先就自己不是很明白的问题向组内老师请教或上网查资料解决,就知识,方法,技巧,思维等给学生予以指导。
本人深知“学习无止境”,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多的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
二、如何能做历史老师呢?
1、教师资格证肯定是要考的
2、你的本科是理科,教历史,还得有过硬的历史功底。
3、教师资格证考: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二级乙等或以上。
4、考研考历史:历史学考研是全国统考,考:思想政治100分满分、英语100分满分、历史学300分。
5、历史学比较好的学校:北大、人大、南开、北师大、武大等,历史学考名校难度不是特别大。
6、读完历史学研究生你就不会想去初高中教历史了,最差也得一个一般大学,中学历史=思想政治教育,其类容思路不会是你读完研还愿意去理会的。
7、回答完毕,大家都不容易,还望给分。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新教材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_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_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_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_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_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_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_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_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_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说教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2课讲的是_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讲的是_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_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①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于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有关清代宫廷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们应该都接触过。这是难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_措施”的解决方案。
②难点“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别”解决方案:史学家钱穆在其《国史大纲》曾指出:“(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权的阁臣只是“权臣”。然后通过课本p17“历史纵横”中张居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比如张居正当时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张居正死后的下场可以证明这点。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难点“明清加强君主_的影响”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对西方内阁和明清时期内阁的比较这一探究性问题来认同学们认识到:明朝的内阁是皇权_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_。中国的内阁使得中国走向_、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内格使他们走向民主、科学。从而引导同学们来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课堂小结
在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力求本课内容当堂消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作个小结。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新教材篇四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但是大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对知识的记忆,而只是在考试之前才看书。结果导致考试只能取得五六十分左右的成绩而难以得高分,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4、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6、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将根据历史备课组安排的课时和内容策划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新教材篇五
教学目标
识记:
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
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
3、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_
理解与运用:
1、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2、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2、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综述第一单元三课之间关系: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改革的背景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内容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改革的影响
★回顾必修一内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为雅典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了解荷马时代
爱琴文明:(大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中心:“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9世纪)是古希腊从青铜器向铁器过渡的时代。反映这一时期希腊社会情况的是的《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之为“荷马时代”。
古代希腊发展简史:
(1)爱琴文明时期(公元前20——前12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
(2)荷马时代(前12——前9世纪):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
(3)早期希腊时代(bc.8—bc.6世纪):梭伦改革(bc594年)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
形成城邦国家,雅典(athens)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
(4)希腊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
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社会的进步。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了解和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大改革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生了无数次改革,梭伦改革就是这些改革中发生得比较早且是影响深远的一次。梭伦改革发生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邦。与其他地区的早期国家不同,雅典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民主政治。梭伦改革既是雅典城邦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点。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回顾探讨梭伦之前雅典城邦曾经充满危机的历史。
★讲授新课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合作探究】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
地理环境的不同: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各区域间有着小块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造成的结果: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_政治的出现。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_主义的大帝国,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后的3个世纪,对希腊历史的了解主要根据盲诗人荷马的史诗。当时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又有人称为“黑暗时期”。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氏族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导致了什么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
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2)结果:雅典平民_(前632年),政局动荡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_,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但是,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化解雅典的政治危机必须进行真正的社会政治改革。
(三)“工商业的发展”(改革的经济背景)
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
2、表现:经济作物发展、手工业和造船业取得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3、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经营工商业的平民日益富裕;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
各自的主张及主张不同的根本原因原因:代表的阶级阶层不同。
“山地派”和“海岸派”的共同目标: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教师指出,政治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所有这一切成为梭伦执政和改革的历史宏观背景。这就是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思考: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四)首席执政官梭伦(改革的主观条件)
1、疯诗人事件:
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_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_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于是“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_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思考:疯诗人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有何意义和影响?
实质:梭伦在贵族_时代宣传爱国思想的手段。
梭伦的诗句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也因此得到大家的拥护,为后来的上台执政奠定了基础。
2、萨拉米斯岛问题
思考:
(1)萨拉米斯岛的地理位置如何?
(雅典的出海门)
(2)雅典丧失萨拉米斯岛的原因有哪些?
(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了雅典。)
(3)丧失萨拉米斯岛对雅典将产生什么影响?
(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外贸易)
(4)围绕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
(疯诗人事件梭伦指挥雅典军队收回萨拉米斯)
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的一个重要契机──萨拉米斯岛问题。雅典的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附近一些城邦在经济上和军事上赶上并超过雅典,以致梅加腊城邦占领了雅典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这就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雅典几次派兵去争夺,结果都失败了,而后,为压制民众的不满,_竟颁布了一条屈辱的法令;任何人都不得提议去争夺萨拉米斯岛,违者必处死刑。梭伦从文献资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考证出萨拉米斯本应属雅典所有,他对_的这种懦弱行为深为不满,为了唤醒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同时避开不公正的法律的残酷制裁,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佯装疯癫,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3、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1)原因:
①梭伦指挥收回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从此走上政治舞台。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2)当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全权负责修订法律,进行改革。
(3)影响:一场自上而下、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开始了,雅典城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合作探究】梭伦登上政治舞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有哪些?从梭伦的成功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客观条件: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使改革成为的出路。
主观条件: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等等
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
【课后总结】
在结束课堂学习时,教师可以教材引言中提到的《研究的主要问题》为题,细化解析(参见本课《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部分),投影打出,要求学生做书面回答,作为笔记小结。
课后小结
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1)必然性:①政治: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_,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②经济: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工商业奴隶主迫切要求改革,反对旧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海外贸易。
(2)可能性:个人因素
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领导收回萨拉米斯岛,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
课后习题
⊙本课测评
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作为海岸派,他们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呼吁改革,成为后来支持梭
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学习延伸
讨论会:以“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为题,探讨雅典城邦兴起的原因。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新教材篇六
本学期主要涉及到经济史4个专题,文化史8个专题的授新课,教材内容多,学生学习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每个必修教材都涉及到古今中外,但教材编排不够系统,学习上没有贯穿始终的一条主题线。所以教材需要自己整合与联系。
本学期最重要的是必修1、2、3的会考复习,无论是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文化史都比较重要,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联系。
绝大多数学生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但基础参差不齐,历史综合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学习方法也较为单一,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1、要求掌握历史新课程要求的各专题的重难点及基础知识。
2、复习掌握3本必修教材的会考内容
3、加强基础题训练,以适应会考的要求,力求在会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1、通过集体备课,凝聚团队力量,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过程评价,进行历史必修2、3的模块测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加强指导,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后辅导。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周次课、章、节教学内容备注
1、必修2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2、必修2专题6、7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必修2专题7、8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
4、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5、必修3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必修3专题2、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必修2模块考试(适当时间)
7、必修3专题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8、必修3专题5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9、必修3专题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0、期中复习、迎考
11、必修3专题7
试卷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2、必修3专题8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3、会考复习
必修3复习
14、会考复习
必修3模块考试(适当时间)
15、会考复习
16、会考复习
17、会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