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读《三字经》后感(优质13篇)
艺术的魅力和价值,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无限的想象力。写总结时要简明扼要,语言简练,避免冗余和重复。接下来是一些通用总结范文,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写作中的要点和技巧。
读《三字经》后感篇一
《三字经》,古代童蒙读物最有代表性的教材之一,一卷,相传为宋儒王应麟所作,书中有关元明清部分为后人所加。从南宋起就被广泛用作蒙学教材,直到清末明初。
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先世浚仪人,迁居庆元,知识渊博,著作颇丰,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有研究,熟悉掌故制度,擅长考证。
此书共三百八十句,结构严谨,文字简练,三字或三字倍数成句,句句谐韵,琅琅上口,深入浅出,流畅有趣,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涵盖面极广,涉及伦理道德规范、名物常识、经史子集、历史次第等,许多语句,如“养不教,父之过”、“勤有功,戏无益”等等成为妇孺皆知、世代传诵、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
特别是其中对历史知识的叙述,尤为精炼,仅用了三百字就概括了从曦弄到清统一的.五千年中华历史,真乃“袖里通鉴纲目”。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蜀魏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
元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
至李闯神器焚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廿一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维。
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读《三字经》后感篇二
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2、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并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3、通过学习《三字经》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三字经》前四句话,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三字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1、游戏“三个字”
规则:由一个人抓其他人跑。只要被抓之前说一个三个字的词语,别人就不可以抓你了,而你必须站在原地不动,然后再由一个人碰你一下你才可以继续玩,如果被抓,被抓的人就去抓别人。”
2、鼓励语:very very good,very very耶!
物质准备:
《三字经》图书一本;《三字经》前八句话挂图一份;图片三张(小宝宝、泰山、教师医生);字卡七张(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胆小、不讲卫生、说脏话);塑料袋一个;《三字经》儿歌音乐。
教学过程:
(一)“三个字”游戏导入。
1、开始部分。
2、结束部分。
总结:我们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说出了这么多三个字的词语。让我们鼓励一下自己吧。今天老师给我们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也是一个三个字的词语,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出示《三字经》图书)这本书就是老师带来的新朋友,大家来念一念它的名字,它叫三——字——经。
1、人之初,性本善。
(1)观察图片(出示“小宝宝”图片)。
(2)贴字卡游戏(将字卡散放在地上)。
总结:我们来看看花仙子送给小宝宝的祝福有: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她希望小宝宝长大了成为善良、勇敢、懂礼貌、受人欢迎的孩子,那小宝宝长大了以后小朋友们愿意和他交朋友吗?(愿意)我们再来看看坏心巫婆送来的咒语有:不讲卫生、胆小、说脏话,小宝宝长大了要是不讲卫生、胆小还爱说脏话我们还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不愿意)。我们大家以后也要做善良、勇敢、懂礼貌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喜欢我们、愿意和我们交朋友。
(3)总结。
“人之初,性本善。”是说我们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喜爱,也愿意和有良好品德的人交朋友。
2、性相近,习相远。
(1)观察“人猿泰山”图片。
(2)观察“教师医生”图片。
(3)总结。
“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本来差不多,但因为在不一样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同。
3、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1)提问引导。
(2)总结。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没有好的教育,那么他善良的天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的、专心的教育他。
4、总结。
小朋友们老师刚刚把《三字经》前四句话的意思告诉了你们,小朋友们学习了这四句话以后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呢?(好好学习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五)听儿歌。
小朋友们这首儿歌好听吗?那让我们再听一遍,这一遍小朋友们可以试着跟着唱一唱。
读《三字经》后感篇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远。
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後来因为生活和学**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於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著重在记忆,之後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後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於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麼作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易解: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透过学**,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理,应不应该做?作子弟的,要趁著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
易解: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父亲的床铺搧凉,再请父亲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亲安睡。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易解: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知识,明白数字的变化,并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一是数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如此累积上去,可以无穷无尽。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易解: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易解: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易解: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特性,称为五行,并将这五行的变化以数学的原理加以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是相生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相克的关系。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互相配合用来计算年日,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易解:黄道是太阳在太空中所运行的轨道,赤道是地球的中线,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附近为热带,温度极为炎热,我们的国家,位置在北半球的东边,因为上地面积广大,所以包含了热带、温带、和寒带。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易解:我们国家,河川之中长江是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还有淮河和济水,这四条河最後都向东流入大海。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入海不复回。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这五座山称为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易解:士是读书人,士农工商这四种身份的人民,是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本份子。仁义礼智信,维系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五种道理永远不变,必须遵守不容许混淆。仁是爱人利物;义是公正合宜,是正正当当的行为;礼者理也,是规规矩矩的态度;智是慎思明辨的能力;信是诚实不自欺亦不欺人的态度。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易解: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於植物,遍及陆上及水上。至於动物有虫、鱼、鸟、兽,它们有的能在空中飞翔,有的是行走在陆地上,还有的生活在水中。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易解:稻米、高梁、黄豆、麦、黍(黏)、稷(不黏)等,六种谷物是供人类所食用的主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风俗、民情不同,因此主食各不相同。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是人类所畜养的,各有其贡献。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易解:喜悦快乐、生气、忧伤、害怕不安、爱惜眷恋、憎恨讨厌、及想要拥有的欲望,是人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适当的调节控制,不受情绪所左右,做情绪的主人,不作情绪的奴隶。青红黄黑白,是我国古代所定的五种颜色,称为五色,我们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别出来。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羶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易解:酸、苦、甜(甘)、以及辣(辛)和咸这五种味道,是食物中所包含的五种味道。羊臊味(羶)、烧焦味、香味、鱼腥味、腐烂的臭味,这五种气味,是我们的鼻子所闻到的五种味道。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易解:匏瓜与黏土古人作成吹奏的乐器(如笙、壎),革是指牛皮,可以制成乐器称为鼓,有振奋人心的作用,如晋鼓、腰鼓、博浪鼓等。木制的乐器有木鱼、梆子、拍板、祝和敔。石类乐器有磬(石磬),金属铸成的乐器有钟、锣、钹、铙等。丝类乐器是因为中国古代用蚕丝作弦,故称为丝类,有琴、瑟、筝以及後来的胡琴、琵琶、小提琴、吉他等都是。竹制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制成,主要分为笛(横吹)和箫(直吹)。以上这八种乐器可作为八音的代表,「音乐」可以调和身心,它和「礼」是相辅相成的。平、上、去、入是古时候的四声,讲话时咬字发音应该正确,才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平声即是现在国音中的第一和第二声,上声即是国音的第三声,去声即是国音的第四声,入声音调短促而急,分布在国音声调中。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易解:高曾祖代表了三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然後是父亲再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是家族中长幼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至玄曾三字,为求押韵而对调)。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易解:以下是讲五伦,五伦彼此之间都有互相对待的原则。父慈子孝,父亲慈祥恩爱,子女孝顺,夫义妇顺从,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体谅。至於兄弟姊妹之间,作兄长姊姊的应该爱护弟妹,弟妹也应该恭敬兄长姊姊。长幼之间要有伦常秩序,朋友相处也要诚实互信真心的交往,领导者对部属要尊重,部属对长官应忠於职守认真做事,各尽本分。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易解:从父子恩到臣则忠,这十条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要了解亲疏关系,注意先後顺序不可以违背。
古时候父母、祖父母、兄弟、伯叔、外祖父与表兄弟等亲人,过世时所穿的丧服都有一定的礼节,不可混乱。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都很注重礼节。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易解:学**礼节仪规、音乐、射箭、驾驭马车、书法、数学,是古人教导子弟必备的六种技能,称为六艺,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具备这些才能了。只有练**书法写字,大家仍然共同遵守。已经认识字之後,接著就要讲解学**文字的构造和它的意义。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易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有他独特的意义,较早有甲骨文、钟鼎文,再是大篆、小篆,继之有隶书、草书、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乱。天地之间的学问广大无边,如果都想要学,恐怕会无从学起,不如选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日积月累功夫精深,自然水到渠成成就非凡,其馀的只须知其概要,了解来源就可以了。
凡训蒙需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易解:凡是教导初学的学童,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义理讲解要详细,并且考察事实说明清楚。对於文字章句的读法,与如何分段的方法都要明白。古人文章不分段,没有标点符号及注音,这些都由老师来教。读书求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应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学这本书,学**洒扫应对及六艺等,再来深究四书当中修齐治平的大学问。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易解:论语是孔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二十篇,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包含了夫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记录,十分难能可贵。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是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述道德仁义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是从政治国的典范。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易解:中庸这一本书是孔子的孙子孔伋所作。孔伋字子思,古人以字相称。中是不偏不倚,庸是不易,不变的意思,中庸所说是不偏於一方,永不改变的天下至理。大学这一本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写,本书共有十章,内容阐述一个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十三年三月二日,讲演民族主义第六讲时说:「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整。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麼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哲学的知识中所独具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发扬的。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易解:孝经共十八章,是一部阐明孝道的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要把孝经这一部书的道理,都融会贯通,再读四书,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有了学问的基础,然後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典籍。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於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究其中的道理。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易解:古时候的易经有三种版本,分别为连山、归藏和周易,共称为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种,孔子曾经审订过,书中的理论比较详尽易懂。书经之中包含典谟、训诰、誓、命等六篇文书,典:常也。尧典、舜典是帝王不易的常道。谟是大臣献上的计策如大禹谟。训:诲也,是大臣对君主的进谏,如伊训。诰是君主发布的命令,如昭告、酒诰等。誓:信也,是指君主出征时宣誓的文告,如甘誓、秦誓等。命是君主所下达的命令,这些都是书经中奥妙之所在。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易解:周公制定周礼,分官设职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天官:吏部大冢宰,地官:户部大司徒,春官:礼部大宗伯,夏官:兵部大司马,秋官:刑部大司寇,冬官:工部大司空,分属於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为後世保存了良好的政治典范。汉朝时有两位著名的儒者,述说圣人的言论,大戴戴德将礼记删订为八十五篇,小戴戴圣则删订为四十六篇(即为现今留存者,加上後人增补三篇合计为四十九篇)。其内容完整的保存了古圣先贤的言论,包含各种礼节、五分十二律等音乐都十分完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易解:诗经按体裁可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文体称作四诗,古时候诗歌一体有诗必有歌,国风是采集自诸侯各国的民俗歌谣。雅者正也,是正式场合演唱的歌。大雅是诸侯朝觐天子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所用的诗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种。诗经经过孔子整理删订为三百一十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遗失六篇,今存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数通称「诗三百」。内容记载:从事父至事君,人伦之道无所不备。可见诗经非常值得後人学**、背诵、吟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不学诗,无以立。」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後(东周),周天子衰落不能号令天下时,作诗的风气就逐渐没落消失了。於是孔子写出春秋这一本书,文字虽然简约,意义十分深远,详记鲁隐公到鲁哀公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用来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希望能藉此提醒世人分辨忠**善恶,更期盼当政者知所警惕,当时很受到重视,对时局有很重要的影响。
读《三字经》后感篇四
有一天,七岁的项橐和小伙伴们在路上玩筑土为城的游戏,正巧孔子率众弟子经过。他们只顾埋头游戏,没有躲避孔子乘坐的车。孔子弟子下车责备,项橐回答说:从古至今,只有车避城,哪有城躲车?孔子看小小的项橐说得头头是道,心里欢喜,便令弟子绕道而行。
项橐想了想,回答说: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里没有鱼儿,空门没有门闩,舆车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没有环,萤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天短,夏天白天长,枯树没有枝儿,空城没有官儿,小孩子有名没有字儿。
孔子回答:鹅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雁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树心坚实。
孔子知道项橐非常聪明,知识渊博,惊叹:后生可畏也,后生可畏也!又对弟子们说:项橐虽幼,可以为师。这就是孔子师项橐的由来。
读《三字经》后感篇五
在科举时代,强调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纯粹是一种封闭式的应试教育;另外还有一种是激励式的教育,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物质、美色和地位提升的鼓励,譬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纯粹的苦读,以换取甘甜的未来,这种励志教育很单调。而童蒙教材《三字经》,则比以上教育要高明,它里面所包含的励志教育,并不是一味苦读,其中的内容和层次,还是非常丰富的。
教五子名俱扬。
赞美奇迹,传世故事中有夸张成分。
在整部《三字经》里,涉及到科举制度的,主要是以下两条:“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个窦燕山,原来名叫窦禹钧,是五代时期的北方人,主要生活在后晋时期。
窦燕山的经历似乎简单而神奇,简单的是他安心教育五个儿子,神奇的是,五个儿子都在科举考试中登科及第。其实,事情并非那么简单。窦燕山生活在石敬瑭开创的后晋时代,那时候的北方,其实很不太平,契丹经常有事没事来一趟,来回一趟往往是铁马金戈,烧杀掳掠,尤其是石敬瑭去世后,耶律德光大举入侵后晋,把当时的皇帝都掳走了,简直是“靖康之难”的预演版。
在这种纷乱不定的情况下,逃难都来不及,窦爸爸要把五个儿子培养成科举考场的佼佼者,真不容易,可见决心不小。
当然,有钱就是任性,窦燕山为了让儿子专心读书,建了四十间书房,买了几千卷书,让五个儿子在其中认真读书。这样的投入,到了宋朝就换来喜人的成果——五个儿子都中举成为北宋的官员。
窦燕山能在战乱中坚持下来,在和平时收获读书的胜利果实,由此看来,应试教育也需要眼光。
还有一个,“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八十二岁还能中状元,这故事太励志了。然而,过于奇迹化的励志故事往往靠不住,果然,史上的梁灏其实在很年轻的时候就高中状元,42岁就去世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儿子梁固后来也中了状元,一对学霸父子,这才是真实的奇迹。
赵中令读鲁论。
读书不是手段,
而是人生的目的和境界。
《三字经》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对于学习的肯定,不再将学习当成出人头地的.手段,而是将其当做人生的必然状态,当成人生的最高境界来追求,最明显的莫过于“赵忠令,读鲁伦。彼既仕,学且勤。”
在科举时代,很多人将读书当成一种谋取功名富贵的手段,读书的目的在于进入仕途,然而,《三字经》对读书的境界有所提升,它否认读书只是为了“仕”,更鼓励在达到目的后,还要继续学习,继续深造。
北宋的赵普,已经是朝廷高官,也很有实际才干,读书对于他而言,似乎已经是多余的了,然而,他还是听从劝告,每天在政事之余,坚持阅读《论语》,由于工作太忙,只读了半部。传说他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不太真实,但有了事业上的成就后,还能低头读书,这才是真正的学霸。
因此,在解释这几句话时,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读书不是一时的手段,而是终生的目的,是与人生始终相随的。这样有利于树立学习型人格,塑造好学的品性,如果这些孩子长大后,个个能像北宋赵普那样在工作后仍能坚持学习,那么,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会是一个好学的国家和社会。
由此可见,《三字经》关于学习苦读的内涵很丰富,并没有单纯停留在苦读求功名的层面。
彼虽幼身已仕。
鼓励青少年对社会的积极介入。
唐朝的刘晏,据说七岁时就在唐玄宗手下任“正字”官员,早早就参加了工作,《三字经》的作者不由得赞叹:“有为者,亦若是。”有作为的人,就应该像刘晏那样。
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似乎是羡慕刘晏七岁就能在朝廷任职当官,其实不然,这几句话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要学习刘晏那样,自小就有社会责任感,有走进社会的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这其实就是在早期培养儿童乃至青少年的工作社交能力。很多人读书不细心,把这么前卫时髦的学习思维轻轻放过了。作者要鼓励的并非像刘晏那样当官有出息,而是鼓励孩子们早一点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正好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相反的。
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其实也是一种上乘的教育方式,刘晏正因为自小能参与社会管理,因此他长大后成为了唐朝史上,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了不起的财政专家。
能辨琴能咏吟。
读书不是为功名而是为了才华。
《三字经》里列举了史上极富有才华的两位女性:东汉三国的蔡文姬、东晋时期的谢道韫,“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虽然多少带点歧视女性的语气,但总归还是赞美了女性的才华和颖悟。
抛开性别的纠结,我们还可以从这几句话中得出一个结论——《三字经》作者主张的读书,并非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才华,涵养灵气,不是为了换取功名,说明《三字经》的学习观是塑造人的气质、修养和才华,这才是王道。
蔡文姬能根据父亲蔡邕的弹奏,判断出第二根弦断裂;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描摹飞雪的情状,贴切形象。这两位聪颖博学的女性,并不是功名上的成功者,但照样可以成为励志的榜样,可见中国人对人才的界定,未必完全凭借功名。
有才华,有气质,终生坚持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当然,顺便也当当应试场上的学霸……可见中国古代的人才观,是很完整的,也是很健康的。我们今天读《三字经》,不能忽略这些积极因素。
读《三字经》后感篇六
《三字经》既有道德典范人物榜样的力量,又能吸取许多人文历史知识精华,体会中华文学的博大精深,加深学生对中华美德、民俗文化的认识,同时又感受到时代精神。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清洁社会人心、熏陶学生品质的作用。懂得基本的人生道理,学会感恩等,懂得做人的道理,强化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启蒙读物。它用一千多字涵盖了自然界、社会及中国古代人文与历史的基本知识,通过“读千年美文”,引导学生“做少年君子”,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精神。它又是我们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适应低年级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宽了教学面,生动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和训练。因此,开设了《三字经》课程,就是意在发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强化民族道德意识。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国学、用国学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我将《三字经》作为本年级校本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经典文化熏陶,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从小与经典为伍,与圣贤对话,启智求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纲要的设计思路。
《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概述《三字经》课程设置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课外阅读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第三部分为实施建议,叙述了《三字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说明,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其中第三部分是核心,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体现的是学生在《三字经》诵读活动中,确定内容,明确方法,了解评价方式。使学生在《三字经》诵读活动中,丰富知识,获得人生启迪。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能朗读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诗句,形成诵读的兴趣和习惯;。
2、扩大生字量,以此为识字启蒙教材,积累更多的生字、词汇;。
3、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三字经》后感篇七
众车友,细听好,骑行规,要记牢。
单车行,高风险,车上路,心要专。
头戴盔,最重要,护手套,不可少。
若夜骑,还不够,前车灯,后尾闪。
组队时,常协调,律八条,不能忘。
列队行,慎换车,保间距,限超车。
控车速,勤查车,护具全,禁脱把。
勿急拐,勿急刹,苟不慎,意外生。
君不见,难友亲,泪长流,泣无声。
新车友,勿擅为,经济账,算分明。
头上盔,一百多,项上首,值几何。
半指套,几十块,腕掌伤,贻亲忧。
全护具,费不多,或摔车,佑命神。
闹市区,车似龙,休闲地,人如鲫。
骑行时,需谨慎,讲文明,多礼让。
本锻炼,非拼命,缓压力,勿伤人。
读《三字经》后感篇八
上课抄,下课背,功夫大,精力费,多动脑,少挨累,事之半,功之倍。
听课前,要有备,找主线,读课文。
认真听,第一位,心无贰,脑相随,莫闲了,手头笔,录提纲,存疑问,重难点,失与得,作业题,记上本,利复习,助回味。
课后题,要独立,明问题,定方向。
能举一,会反三。
相似处,常对比,点带面,高效益。
做单选,脑与眼,心汽静,题看全。
明要求,抓关键,回归书,落脚点。
辨正误,定相关,两点间,直线短,最符合,方入选。
要当心,有反选,于此处,常失算。
不定项,难度大,题肢多,正误杂,遇见时,莫害怕。
看题干,读题肢,尤注意,一字差。日所学,细过滤,回归书,决心下,选题肢,符合它。
简答题,不简单,若轻心,难尽善。看清楚,细掂算,哪一课,哪一点。跨度大,找关联。
下笔时,要简练,讲术语,不乱编,层次清,一二三。
解辨析,并不难,三部曲,是关键。
辨是非,为起点,正与误,常交织,作答前,要看全。
析事理,在中间,紧抓住,知识点,条理清,层次全。
辨中析,析中辨,运用中,莫死板。
总评析,在后面,作答案,方尽善。
把关题,摆材料,创情景,考能力。
下笔前,先读题,善归纳,会演绎,繁化简,抓信息,书外题,书内理。
下笔时,莫心急,多层次,全面析,逻辑强,文理密,关键处,要深议。
时政题,联实际,卷面清,工字迹。
考场上,要镇静,姓与名,填写清,览全局,方案定,总原则,易先行。
综合题,也没啥,过电影,脉络清,巧综合,腹稿定。
读《三字经》后感篇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一天他在河边玩耍的时候,看见一位老妇人拿着一根铁棒在大石头上磨。李白非常好奇,问那个老妇人:“你在干什么呀,老奶奶?”老妇人一边磨一边说:“在磨铁棒。”“磨这个干什么用呀?”李白又问。“做一根绣花针”老妇人回答。“什么?”李白听糊涂了。“你想把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可是这要花好多年啊!”“这没有关系,只要我坚持下去,世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老妇人的话深深打动了李白。从此,他认真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带着年幼的孟子一起生活。起初他们住在一座墓地附近,孟子看见人们哭哭啼啼地埋葬死人,陈列物品祭拜,就学着呜呜地哭拜。孟母于是迁到集市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卖自夸地推销商品赚钱,也学着叫卖东西。孟母又迁到一所学堂附近。孟子跟着学童读书学习礼节。孟母便定居下来。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教育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妈妈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这布匹半途而废一样,前功尽弃了。”孟子醒悟,从此发愤读书。后来成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故事:《窦燕山教子》。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生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
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授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窦燕山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和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人们称其窦氏五龙。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读《三字经》后感篇十
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
大海阔,踏浪尖,高山险,勇登攀。守琴心,抱剑胆,温而厉,恭而安。
铁可磨,石可穿,攻必克,胜必谦。我学子,重师礼,感师恩,为人梯。
燃红烛,化春泥,呕心血,育桃李。授知识,传道义,人才群,功德碑。
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
勤奋者,功必成,开创者,业必兴。贪逸者,手必空,爬行者,难成龙。
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
学先辈,慰英灵,传家宝,要继承。学女娲,补苍穹,仿后羿,济苍生。
思夸父,追光明,效愚公,事竟成。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
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石中玉,木中松,云中鹤,人中龙。
知荣辱,习礼仪,不知礼,无以立。遵公德,守纪律,兼相爱,交相利。
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两分法,辨是非,三思行,慎有益。
宠思辱,安思危,福思祸,利思义。欲利群,先修己,树新风,从我起。
真善美,是三金,人之根,国之魂。真在情,善在心,美在意,形在神。
雾茫茫,雨纷纷,眼见事,未必真。千里风,万里云,背后语,莫全信。
财试人,火试金,慎褒贬,善恶分。良言出,冬亦温,恶语吐,箭穿心。
道不邪,有知音,德不孤,必有邻。己不欲,勿施人,己欲立,而立人。
博爱心,宜长存,忠恕道,伴终身。毁人者,必自损,玩火者,必自焚。
恶为疾,是孽根,善为宝,乃福音。柔若水,义薄云,人心归,天下顺。
德智体,是三好,争三好,是目标。德为上,智为高,体为本,风华茂。
登书山,善思考,游艺海,陶情操。莫赌博,勿喧闹,远毒品,斥黄妖。
戒网瘾,防泥沼,陋习俗,应改掉。清肌肤,洁心灵,正衣冠,修其容。
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走如风。听其言,观其行,明其道,计其功。
精气神,是三宝,克敌弓,不可少。精神力,紫气豪,民族魂,华光照。
男儿品,贵似金,女儿魂,洁如云。能抗争,能沉稳,能高歌,能低吟。
贫不移,富不淫,威不屈,辱不忍。松竹梅,是三友,岁月寒,不分手。
松有志,不倨傲,竹有节,不折腰。梅有香,不争俏,三结义,品自高。
轻私利,重友谊,结善缘,忌猜疑。遇无礼,莫斗气,求大同,存小异。
人至察,无知己,水至清,则无鱼。传闲言,非儿戏,听谗言,要警惕。
闻流言,不唱随,逆耳言,宜听取。有人缘,群贤聚,无良知,众人离。
成人美,济人危,见人险,义勇为。邦有道,助有规,巧为浮,拙为贵。
口拙者,无是非,眼拙者,无怨怼。愚在表,智在内,勤补拙,大智慧。
天地水,是三元,养万物,亲自然。天道厉,地道严,水性柔,顺而险。
慎开发,节能源,播绿色,种福田。芳草地,碧云天,杏花村,桃花源。
元气旺,福气添,心神怡,寿延年。天人合,永世安,地球村,乐陶然。
倡五讲,揭新篇,尊四美,扬新帆。讲文明,忌野蛮,讲礼貌,忌傲慢。
讲卫生,忌污染,讲秩序,忌散漫。讲道德,忌空谈,日日新,不间断。
心灵美,无邪念,语言美,无脏言。行为美,做典范,环境美,建乐园。
我中华,开新纪,倡文明,兴正义。五千年,文化力,传至今,了不起。
好传统,莫荒弃,百福临,千祥集。和谐经,警世钟,铭在心,贵在行。
和平颂,入太空,和谐曲,咏无终。建小康,求繁荣,兴中华,奔大同。
1.立大志。
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
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
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2.昔时间。
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
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
大海阔,踏浪尖,高山险,勇登攀。
守琴心,抱剑胆,温而厉,恭而安。
铁可磨,石可穿,攻必克,胜必谦。
3.感师恩。
我学子,重师礼,感师恩,为人梯。
燃红烛,化春泥,呕心血,育桃李。
授知识,传道义,人才群,功德碑。
4.学与思。
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
5.心怀公。
勤奋者,功必成,开创者,业必兴。
贪逸者,手必空,爬行者,难成龙。
图小利,毁名声,贪大财,易丧命。
私欲烈,弊丛生,心怀公,百路通。
6.苦中练。
学知识,长本领,崇人文,尚理性。
数理化,天下用,文史哲,世理明。
学先辈,慰英灵,传家宝,要继承。
学女娲,补苍穹,仿后羿,济苍生。
思夸父,追光明,效愚公,事竟成。
学经典,育华英,出凡俗,入佳境。
学中品,品中升,苦中练,练中精。
石中玉,木中松,云中鹤,人中龙。
7.守纪律。
知荣辱,习礼仪,不知礼,无以立。
遵公德,守纪律,兼相爱,交相利。
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
8.从我起。
两分法,辨是非,三思行,慎有益。
宠思辱,安思危,福思祸,利思义。
欲利群,先修己,树新风,从我起。
9.兴五常。
兴五常,正纲纪,处世训,应牢记。
仁者爱,民所喜,义者刚,民所宜。
礼者雅,民所需,智者明,民所依。
信者诚,民所誉,扬正气,振国威。
10.孝第一。
明人伦,孝第一,家道昌,门风立。
对长辈,忌无礼,凡出言,用敬语。
虐老人,悖情理,天不容,法不依。
父母老,勿嫌弃,若有病,快就医。
勤照料,细护理,寸草心,报春晖。
羊跪乳,乌反哺,父母在,儿孙福。
11.真善美。
真善美,是三金,人之根,国之魂。
真在情,善在心,美在意,形在神。
雾茫茫,雨纷纷,眼见事,未必真。
千里风,万里云,背后语,莫全信。
财试人,火试金,慎褒贬,善恶分。
良言出,冬亦温,恶语吐,箭穿心。
道不邪,有知音,德不孤,必有邻。
己不欲,勿施人,己欲立,而立人。
博爱心,宜长存,忠恕道,伴终身。
毁人者,必自损,玩火者,必自焚。
恶为疾,是孽根,善为宝,乃福音。
柔若水,义薄云,人心归,天下顺。
12.体为本。
德智体,是三好,争三好,是目标。
德为上,智为高,体为本,风华茂。
登书山,善思考,游艺海,陶情操。
莫赌博,勿喧闹,远毒品,斥黄妖。
戒网瘾,防泥沼,陋习俗,应改掉。
清肌肤,洁心灵,正衣冠,修其容。
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走如风。
听其言,观其行,明其道,计其功。
13.精气神。
精气神,是三宝,克敌弓,不可少。
精神力,紫气豪,民族魂,华光照。
男儿品,贵似金,女儿魂,洁如云。
能抗争,能沉稳,能高歌,能低吟。
贫不移,富不淫,威不屈,辱不忍。
精有源,气无垠,心通道,道通神。
重名节,防微尘,浩然气,贯古今。
14.重友谊。
松竹梅,是三友,岁月寒,不分手。
松有志,不倨傲,竹有节,不折腰。
梅有香,不争俏,三结义,品自高。
轻私利,重友谊,结善缘,忌猜疑。
遇无礼,莫斗气,求大同,存小异。
人至察,无知己,水至清,则无鱼。
传闲言,非儿戏,听谗言,要警惕。
闻流言,不唱随,逆耳言,宜听取。
有人缘,群贤聚,无良知,众人离。
成人美,济人危,见人险,义勇为。
邦有道,助有规,巧为浮,拙为贵。
口拙者,无是非,眼拙者,无怨怼。
愚在表,智在内,勤补拙,大智慧。
15.亲自然。
天地水,是三元,养万物,亲自然。
天道厉,地道严,水性柔,顺而险。
慎开发,节能源,播绿色,种福田。
芳草地,碧云天,杏花村,桃花源。
元气旺,福气添,心神怡,寿延年。
天人合,永世安,地球村,乐陶然。
16.合为贵。
正清和,是三经,践行者,事必功。
不信邪,曰为正,路不偏,中道行。
脚不斜,心不惊,中正者,乐平生。
不浑浊,曰为清,阴阳分,泾渭明。
欲不贪,情不纵,心清者,人必敬。
曰为和,不纷争,和为贵,和则兴。
一人力,难经风,百人力,能抗衡。
千人力,大无穷,万人力,四海宁。
国不和,刀兵起,家不和,骨肉离。
人不和,心不齐,志不和,道分歧。
社会和,少暴戾,民族和,国之基。
将相和,力生威,家庭和,万事吉。
港澳台,亲兄弟,同根生,共呼吸。
和合力,胜金玉,和生祥,彩云归。
17.讲礼貌。
倡五讲,揭新篇,尊四美,扬新帆。
讲文明,忌野蛮,讲礼貌,忌傲慢。
讲卫生,忌污染,讲秩序,忌散漫。
讲道德,忌空谈,日日新,不间断。
心灵美,无邪念,语言美,无脏言。
行为美,做典范,环境美,建乐园。
18.奔大同。
我中华,开新纪,倡文明,兴正义。
五千年,文化力,传至今,了不起。
好传统,莫荒弃,百福临,千祥集。
和谐经,警世钟,铭在心,贵在行。
和平颂,入太空,和谐曲,咏无终。
建小康,求繁荣,兴中华,奔大同。
读《三字经》后感篇十一
铃声起课间到讲卫生很重要。
座位纸要拾起地面净空气新。
果皮屑及时清防虫蚁蟑螂侵。
分担区勤打扫窗几净扣分少。
不刻画墙桌椅借人物及时还。
损人物主动赔拾人物不归己。
教室内不喧哗有问题小声谈。
出教室要背手右侧行紧闭口。
不跑跳不打闹不逗留不乱叫。
下楼梯扶把手不抢前不跳走。
滑扶手最危险轻则伤重则残。
乐一时玩出险终生悔心不安。
下楼梯眼睛亮人要多不抢上。
一个摔赶紧扶后来者马上停。
不许挤不许拥等扶起再前行。
踩踏事最惨痛早防范不发生。
操场上完全玩选游戏应避险。
玩得精玩得巧悦身心练大脑。
讲团结懂礼貌不骂人不打架。
有垃圾扔站点随意丢最丢脸。
爱树木护花草你我他不缺少。
爱祖国建丰碑敬国旗尊国徽。
红领巾血染成常佩戴要干净。
升国旗行队礼唱国歌要肃立。
听讲话应恭敬明事理学文明。
出早操快静齐不喧哗不拥挤。
听音乐动全身听口令强自己。
广播操要牢记天天跳好身体。
一上午饥肠闲先洗手后吃饭。
不玩耍不拖延边进餐边喝汤。
胃肠好身体壮午餐饱不能撑。
饭后走不可跑胃下垂伤身脑。
午饭后午睡香精神养精力棒。
午觉好养心脏一下午体力旺。
放学后自整理书桌上书桌里。
垃圾除废纸清衣物全作业明。
排好队不吵闹穿好衣戴好帽。
跟队走不单行校门口家长等。
劳动时扫干净窗和墙白又亮。
你洒水我扫地齐动手净班级。
不打闹不偷懒脏和累我抢先。
桌椅齐地无尘空气好利身心。
进家门先净手不贪玩不乱走。
取出书备好本写作业是正事。
眼要明心要静不拖拉不走神。
我作业独立成勤动脑善思考。
有疑难再求助写字好妈妈笑。
考试时心要诚不作弊分要真。
学习好为自己骗自己糊涂人。
进晚餐要吃少多吃菜少饮料。
多喝水少零食铅超标绝不要。
饭后戏有内容健身心续友情。
好伙伴讲团结齐游戏多开心。
游戏中要礼让心宽宏有度量。
有困难要帮忙雪送碳不相忘。
学与玩有结合巧安排都能得。
学得实玩尽兴两结合你真行。
七点半洗刷完上厕所回房间。
有读物三十分看故事身心宁。
一杯奶营养全增钙质助睡眠。
右侧睡闭上眼话不说美梦甜。
学校外需做到有气质有风度。
仪态美举止雅衣整洁精神好。
站坐行仿前辈站如松坐如钟。
卧如弓行如风尊重人文明语。
讲理解讲和善谈话时面带笑。
若问路要礼貌“老爷爷阿姨好”
若购物注行为不乱动买卖和。
看演出提前到轻入座不迟到。
不喧哗不乱跑演出闭要鼓掌。
有纸屑不乱抛有果皮扔进箱。
乘车时不拥挤尊长辈爱幼小。
客人到心欢笑物品齐房间整。
主动迎又周到送物品接物品。
双手呈谢声到亲友家去做客。
重礼仪少不了用物品不随意。
经允许教养好用餐时不抢先。
离去时招呼到要告别说感谢。
有礼貌人人笑好习惯早养成。
见长辈行个礼父母话要牢记。
遇老师立个正若迟到喊报告。
入教室步子轻欲发言手先举。
别人物莫乱翻他人室不乱进。
同学见互问好听人言要倾心。
带微笑要谦逊长辈训晚辈正。
同行走长先行背后话不乱说。
评价人要公正入校园穿戴齐。
扣系好发扎紧高跟鞋化妆品。
金银饰都不宜拖拖鞋穿背心。
留长发皆不准对来客要尊敬。
讲大方不尾随外作客要懂礼。
主人让方才进主人茶双手接。
离开时要道别礼貌语要学会。
谢谢您对不起问您好道再见。
麻烦您没关系说劳驾别客气。
话虽简人高兴对同学要和气。
不打架不骂人人有难帮到底。
他人格我要尊人绰号我不取。
一日事一日毕一日顺一日贤。
讲优雅要文静有风度大器成。
说千言道万语严律己终受益。
三字经要牢记好习惯好人生。
读《三字经》后感篇十二
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
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
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
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
大海阔,踏浪尖,高山险,勇登攀。
守琴心,抱剑胆,温而厉,恭而安。
铁可磨,石可穿,攻必克,胜必谦。
文档为doc格式。
读《三字经》后感篇十三
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7、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三字经: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14、三字经: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15、三字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17、三字经: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18、三字经: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19、三字经: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20、三字经: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21、三字经: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22、三字经: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23、三字经: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24、三字经: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25、三字经: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26、三字经: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27、三字经: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28、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9、三字经: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解释】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30、三字经: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1、三字经: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2、三字经: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3、三字经: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4、三字经: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5、三字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6、三字经: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7、三字经: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38、三字经: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39、三字经: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0、三字经: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1、三字经: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2、三字经: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3、三字经: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4、三字经: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5、三字经: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6、三字经: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7、三字经: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48、三字经: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49、三字经: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50、三字经: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51、三字经: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52、三字经: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53、三字经: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54、三字经: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55、三字经: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56、三字经: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57、三字经: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58、三字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59、三字经: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60、三字经: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61、三字经: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62、三字经: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3、三字经: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4、三字经: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5、三字经: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6、三字经: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7、三字经: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68、三字经: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69、三字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0、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1、三字经: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2、三字经: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3、三字经: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4、三字经: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5、三字经: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6、三字经: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77、三字经: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78、三字经: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79、三字经: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0、三字经: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1、三字经: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2、三字经: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3、三字经: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4、三字经: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5、三字经: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6、三字经: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87、三字经: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88、三字经: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89、三字经: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90、三字经: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91、三字经: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2、三字经: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3、三字经: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4、三字经: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95、三字经: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96、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97、三字经: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98、三字经: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99、三字经: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00、三字经: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01、三字经: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02、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03、三字经: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解释】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04、三字经: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05、三字经: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06、三字经: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07、三字经: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108、三字经: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09、三字经: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解释】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10、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11、三字经: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112、三字经: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113、三字经: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114、三字经: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115、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116、三字经: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117、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