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甘肃导游词(优秀14篇)
难以言喻的美妙故事,总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总结时,可以采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重点整合出来。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甘肃导游词篇一
xxx: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海拔一千七百多米,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
古代,这里是军事要冲,山下有气势雄伟的金城关、玉迭关、王保保城;山上有层层峰峦,其中“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总建筑面积八千余平方米。这个建筑群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明结构严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如重叠交错的重檐四角亭、对立式的二台碑厦、砖木结构的三台大厅等所有建筑物都配饰砖雕、木雕和彩画。
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主峰,山势陡峭,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迎旭客阁,凭栏远眺日出,放眼黄河,气象万千。
甘肃导游词篇二
兰州。它是甘肃省省会。
位于陇中皋兰山北麓,黄河流经市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要冲。兰州有许多著名的景观。其中我经常去的地方就是五泉山了,因山有“甘露泉”,“蒙泉”,“掬月泉”,“摸子泉”,“惠泉”而得名。传说,霍去病西征,因口渴找不到水喝,便用马鞭大出五个泉眼。
春天,山上春花烂漫,正是人们踏青的去处;夏天,树木郁郁葱葱,在树荫下乘凉的人特别多;秋天,树叶像蝴蝶一样从树上飘下来,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层外衣,人们相约登高望远;冬天,白雪皑皑,孩子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欢乐的笑声在群山间回荡!我喜欢的另一处就是黄河风情线了。因为那里有兰州的标志性建筑—“黄河母亲”雕像。那是用石头雕刻的一位慈祥的母亲怀抱着一个顽皮的`孩子。人们常把黄河比喻成母亲,站在雕像前更能感受到母亲的伟大。风情线上还能看见一排又打又整齐的水车,远远望去多么想一排排士兵肃立在那里守卫黄河啊!到了夜晚,黄河岸边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起伏,河水中映出红的光、绿的光、蓝的光、紫的光,真像童话世界!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美丽的家乡—兰州!
甘肃导游词篇三
天地奇响,自然妙音——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鸣沙山、沙峰起伏,处于腾格里荒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是“郭煌八景〞之一,景名“沙岭晴鸣〞。
所谓鸣沙,其实不是自鸣,而是因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鸣响,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景,有人将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好的乐章。〞当你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仿佛一幅一幅锦缎张挂沙坡,假设金色群龙飞奔,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假设钟磬和鸣,进而金鼓齐,轰鸣不断于耳。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很多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来水草丰茂,有位汉代将军率军西征,一夜遭敌军侵袭,正当两厮杀难分难解之际,暴风骤起,刮起温天黄沙,把两军人马全都埋入沙中,今后就有了鸣沙山。到此刻犹在沙鸣那么是两将士的厮杀之声。据沙州图经载: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这段文字描述鸣沙山形状多变,其原因是流沙造成的。山体高达数十米,东西绵亘40多公里,南北纵横20公里,海拔1650米,如同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鸣沙山麓的月牙泉。到了现代,对此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推测,见解很多,主要有三说:
第一种为静电发声说。认为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齐聚,声大如雷。
第二种为摩擦发声说。认为天气酷热时,沙粒特别无聊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烈声,众声会集一起便轰轰隆隆而鸣。
第三种为共鸣放大说。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抄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共鸣箱的共鸣作用,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反应声。
甘肃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位于洮河源头南部、白龙江发源地,甘、川两省接壤地带的郎木寺,距离甘南碌曲县南90公里处,平均海拔3350米。初听郎木寺的名字,以为这是一座寺院的名字,其实这是一个风情小镇的名字。因为有甘、川两座郎木寺而得名郎木寺。“郎木寺”并不是单独的一座寺院,而是由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和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共同组成,两座藏传佛教寺院全称“达仓郎木寺”。在两座藏传佛教寺院中还静静的矗立着一座清真寺。
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当地人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现在大家眼前看到的这条小溪就是甘肃、四川的分界线,虽然小溪宽不足2米,但是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这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我们现在站的三岔路口就是甘肃寺与四川寺的分叉处。大家请看我们的右手边,那座位于小溪北岸金碧辉煌的寺院就是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我们今天主要游览寺院是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此后为了简便我们就直接称为四川寺。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往前往四川寺。
五岁时,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间他广弘讲说。辩论、著书立说,功绩卓著,声名远扬,倍受僧众崇敬。公元1747年,年届七十岁的他应家乡人民再三请求,经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允准返回故弘扬佛法,即创建了郎木寺院。嘉参格桑活佛于公元1756年9月1郎木寺5日两手合掌、跏趺而坐,示现圆寂。之后,郎木寺历世活佛继承弘扬第一世赛赤活佛的弘法大愿,个个致力佛性修炼,学问通达,业绩显赫,在整个藏区乃至世界佛教界影响深远。郎木寺经过历世活佛的创建、扩建,现有闻思学院、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学院、印经院。现在我们所处的四川寺要比甘肃寺建的更早一些,一世格尔登活佛最早建在莫纳峡谷口处的小寺院是今天格尔底寺的雏形的。格尔底寺在藏区声名远播,因为寺内供峰着格尔登第五世活佛的肉身灵塔,这据说是所有藏传佛教寺院中唯一的拥有活佛肉身的寺院,而其他所有藏传佛教寺院只有佛骨舍利被供奉在灵塔内。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这些建筑,各位有什么感觉呢?对,它们没有咱们先前看到的甘肃寺那样金碧辉煌的感觉,没有鎏金的屋顶,没有坚实的红色墙体。整个建筑的外形都是非常节俭朴素的感觉,多是银顶或是普通灰瓦。这是为什么呢?大家一定很好奇,同样是地处一地的寺院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这是因为四川寺格尔登活佛所持有的信念和“隔江”相望的甘肃寺的赛赤活佛所持有的.信念不同。格尔登活佛认为修行的人最重要的是心灵的修养,并不是外在的修养,心灵的满足远远要大于外界的一些环境;但是赛赤活佛却认为心灵的修行与外在的修养都需要并重。因此甘肃寺的建筑更为宏大辉煌,而四川寺的建筑就比较简单朴实。咱们面前的这个是寺中最高大的建筑大经堂,大经堂主要是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比如每四年一次的大法会还有辩经活动等。那么什么是辩经呢?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的修行分为显宗和密宗,显宗相对容易的修行,通常是学习天文地理、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密宗就是在显宗的内容学习完之后进行的修行,密宗主要讲究的是个“悟”字,“悟”这个东西都是看佛缘和自己的理解的。当僧人修行一段时间之后,会请其他僧人一起,和他们经行辩经,辩经就是要用僧人自己所领悟的佛的真谛去说服其他人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如果其他人所提出的问题都被一一解决,那么这位僧人的身份等级会上升;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被解答,那么僧人还需要去学习、去“悟”。在寺院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外国人,他们都是来求教或者是辩经的信徒。说到这里,还要告诉大家,郎木寺里有很多会说外语的僧人,会说英语、法语、德语的僧人到处都是。请大家继续跟我往前走,我们顺这个山坡而上,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经堂是平日里高僧传教弟子佛法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经堂也不例外的是非常朴素的感觉,大家可以进去听一下,高僧的教诲,但是提醒大家进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着门槛进去,因为寺院门槛在佛家的眼。
甘肃导游词篇五
欢迎各位朋友们来庆阳观光旅游。
也许您见惯了南方的白墙黑瓦,北方的深宅大院,但您一定没有见识过董志塬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民居。今天我就要带大家参观我们陇东黄土高原的一大奇观——窑洞。
陇东黄土高原是世界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境内董志塬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所谓“塬”是黄土高原上大片的平坦土地,董志塬又是世界黄土塬之最,它的黄土层厚度达200米以上,塬面面积910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1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50公里,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之赞,是中国窑洞民居最多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窑洞是远古时期黄土高原上古人类的最佳住宅,作为中国特有的民居形式至少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它和黄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黄土直立性强,土质细腻,是修建窑洞建筑的必备条件。庆阳很多关于人文始祖的传说都和洞有关系,人文始祖轩辕,在这里留下了轩辕洞;医圣岐伯留下了老洞、药王洞;据《诗经》诗经记载,周先祖10多代人在陇东黄土地上创业,开辟农耕,留下了“陶复陶穴”的史迹,所谓“陶复陶穴”就是指遍布崖面密密麻麻的窑洞。窑洞作为特殊的民居形式,从上古留传了数千年,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窑洞文化。
陇东地区至今仍有很多人还住着窑洞。按照建筑结构的不同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地坑窑和箍窑三种。山区比较常见的是靠山窑,也就是在山崖的崖面上按水平方向纵深开挖窑洞。而平塬区由于没有山崖可以依靠,只能在平地上按垂直方向挖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坑来,然后再在大坑的四壁水平开挖窑洞,地坑院在地面上除了能看见土炕土灶的烟囱,再看不见其它的建筑。是不是很独特呢?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就是这样的一座地坑院。而箍窑也是平塬区的窑洞建筑,是用黄土土坯在地面上箍成窑洞,有的直接用石头砌庄面,砖头箍窑。
窑洞的横截面多为圆拱形,平面呈长方形,窑洞的内部一般会抹上一层细腻的泥土,并刷上白色涂料。窑洞一般高3—4米,宽2.5—3米,深3—10米,有的更深。俗称“土窑崖庄,锅头连炕,烟囱朝上”,窑洞冬暖夏凉,四季皆宜,是黄土高原上最理想的居室。历史上曾有窑洞住室、窑洞庙宇、窑洞机关、窑洞客店、窑洞驿站、窑洞学校、窑洞商店、窑洞仓库等,就连皮影戏和小型文艺演出也在窑洞里举行。百姓家家住着窑洞,男女结婚的新房布置在窑洞里,所以庆阳人就把结婚叫“入洞房”。人死了,墓葬时要先在地上挖个地穴,还要在地穴里挖个小窑洞,或用砖箍个小箍窑,然后才将棺椁安放在地下的窑洞里。陇东人一生,从生到死与窑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千百年来,陇东地区庆阳人以窑洞为居室,视窑洞为保护神。窑洞代表了富有,代表了文明。“远来君子到此庄,莫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又凉”。这是清代进士惠登甲赞美庆阳窑洞的一首诗。庆阳窑洞是朴实的,朴实的如同一捧黄土。它是不起眼的,如同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的黄土峁,它不事张扬,从不炫耀,与黄土浑然一体。它是浑厚的,背靠高山,脚踩大地,坚固牢靠。它是传统的,数千年来,庆阳人与窑洞密不可分,生生不息;它是封闭的,秋去冬来,顽强地抵御着寒风雨雪,释放着大地的暖气。它是开放的,无论春夏,始终以其朴实厚道迎接着八方宾客。20世纪60年代,有几位日本专家来陇东黄土高原考察,被这里古老的黄土窑洞所吸引。他们不无感慨地说:“这些窑洞除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外,还是养生保健的理想境地。因为土窑中空气湿润,湿度宜人,一年四季变化不大;况且空气新鲜,无任何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能防御放射性元素的侵害,这真是养身长寿的绝佳之地”。
在新时期,窑洞不但继续发挥着民宅、住宿作用,而且在旅游、文化、娱乐、商贸等方面更显示出它独有的作用。庆城县在药王山修建岐伯祠时,一次就修建了我国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十大名医祠,祠庙修成了窑洞,成为全国之最,即最大最集中的药王洞,招来四海游客。西峰区还在小崆峒修建了窑洞民俗博物馆和窑洞宾馆,集民俗、古朴与现代化为一体,窑洞在文化旅游中也展现了它独特的作用。2002年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中国民俗学会命名庆阳市为“窑洞民居之乡”。
有人说,到董志塬来不领略窑洞风采,就等于你没去过董志塬。等一会我们就会到一处地坑院农家乐去做客,好客的窑洞主人,会叫巧媳妇给你擀出“白如雪、薄如纸、细如丝、长如线”的面条,加上地方特产调料菜蔬,做成的“煮在锅里团团颤,捞在碗里莲花转,操在筷子条条线,吃在嘴里吸不断”的臊子面。你一看,就馋涎欲滴了。有一外地客人吃后高兴的说:“吃了十八省的饭,好不过董志塬的臊子面”。这是实话,出了这塬,就没这饭。
甘肃导游词篇六
格尔底寺位于郎木寺镇的四川部分,寺内的五世格尔登活佛肉身殿是郎木寺景点中的.精华,供奉着圆寂后几百年都不腐坏的活佛肉身,十分神奇。
不过肉身殿并不能随时看到,大约三五天会开放一次,只有有佛缘的游客才能见到。
除此之外,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格尔底寺里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殿堂,每一座都有奇幻的故事,可以寻找一位当地人一一讲述,感受宗教故事的奇幻。
白龙江峡谷。
白龙江峡谷的入口就在格尔底寺内最深处,可以徒步或者骑马进入游览,峡谷周围怪石林立,景观奇幻秀美,峡谷里有几片小草原可以野餐,还有“仙女洞”、“老虎洞”、“中阴洞”等充满宗教奇幻故事的景观。
从峡谷尽头上山一直到达山顶,还可以看到整个郎木寺镇美丽的全景。
甘丹赛赤寺。
甘丹赛赤寺在甘肃省一侧,建筑金碧辉煌,每一尊大殿都以镀金为顶。清晨晨雾缭绕,大殿却金光闪闪,非常适合摄影。
甘肃导游词篇七
亲爱的游客们:。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乡。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为二关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从西部出敦煌,经过西域南路的必经关卡,是通往西部边境的门户。唐代诗人王,化为轻尘多雨的城市,他的宾馆是绿色明亮的。劝你多干一杯酒,平白无故出西洋关,让阳关名闻千古。
阳关建于汉元丰四年(前107年)。一个姓曾主管军事。从汉代到唐代,一直是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之路。由于历史悠久,冯硕官城遗址很少。据(元和县志)记载,阳关位于县城(寿昌县)以西六里。玉门关以南,叫阳关。汉朝是汉朝的家,渭河以南是鄯善、沙车以西。魏在此尝过之后,在阳关县买的,周朝废弃。《巴黎敦煌石室》(沙州志)(第5034页)有: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边是(寿昌)县以西十里。现在毁了,基地保存。西面连接石城和于阗南路。要在玉门关以南,日期:阳关”(注: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可见,杨官毁于唐朝,只留下基址。固始长城位于敦煌市南湖乡龚蓓村附近,阳关在寿昌以西6英里或10英里处。据专家研究,阳关旧址位于南湖乡西部面向“古风滩”的流沙地带。
敦煌市西南75公里,可以到达阳关旧址:古风滩。1943年,向大先生来此游览时写道:今天南湖西北角有一处地名古风滩,被流沙阻隔,而板楼、陶片遗迹遍地,玉、陶片、古钱等古器物皆属。它从汉代一直存在到唐宋,古色古香的.海滩遗迹在南湖北部龙首山的俗称红山关以北流连忘返。1972年,酒泉文物普查队在博古路以西的14条沙渠后发现了大量的城墙遗址。经过试掘和测量,房屋排列整齐清晰,占地数万平方米,附近有连续宽厚的城堡地基。阳关旧址应该就在这里。
在古代,北方有一条70公里长的长城连接阳关和玉门关。每隔几十年就有烽火台,阳关附近就有十几座烽火台。特别是博古滩北侧的土丘顶上的烽火台,被称为“阳关新安”,规模最大,地势最高,保存相对完整。
为什么阳关古堡垒建在这片沙漠里?考古学家发现,阳关占据着这个地方,一个人守卫着它,这是一个成千上万人难以打开的地形。古代附近水资源丰富,窝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已经成为霍绍沟文化发达的绿洲盆地;汉唐时期,杨官军士就以此水为生。溪土沟一般上游干涸,而下游有泉水汇聚到水溪北流,有时会发生山洪。洪峰过后,河岸崩塌,河床加宽,大量泥沙顺流而下,然后向下游淤积。沉积物被西北风吹送,形成了所有的沙脊,在阳关古城逐渐被水破坏,被沙掩埋。
游客到丝绸之路一定要去敦煌,到敦煌一定要去阳关。古迹不好看,关键是悼念历史,在想象的空间里延续历史的悲哀。阳关附近有一条南湖和葡萄长廊,风格独特,可以游览当地民俗风情。
甘肃导游词篇八
兰州城隍庙位于张掖路步行街,创建于北宋,系祭祀汉大将军纪信为城隍而建。现存的古建筑为明清建筑,是一座四进式宫殿式木结构园林古建筑群。
庙宇大门3间,为忠烈侯坊,二门为硬山顶式环廊戏楼,北有卷棚歇山顶式享殿,后为重檐歇山顶式正殿,左右有厢房、钟鼓楼等。回廊下原有壁画,现已不存。现有建筑按中轴线依次为牌坊、享殿、正殿、寝官、客堂,牌楼由节园颜妃墓前的贞列遗旰牌坊改建而成,院内石狮一对,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城隍庙现为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形成集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玉器、瓷器、铜器、刻葫芦、雕砚台、绣品、文化礼品、黄河奇石、古旧书籍、钱币、邮票等具有地方特色兰州最大的.文化古玩市场,有近300商户常年在此经营。每年春节传统文化庙会为兰州市民提供了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听秦腔、看展览、猜谜语、耍狮子,各种民间手工艺、地方小吃云集此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固定场所。
甘肃导游词篇九
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东连中国石油城玉门,西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南望祁连,北枕大漠,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连,自古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境内兰新铁路、敦煌铁路、瓜州至敦煌高速公路、国道312线横贯县境,交通便捷。瓜州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现辖7乡5镇,生活着汉、回、蒙、藏、东乡等21个民族,总人口11.7万人,汉族占89%。瓜州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早在四千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被称为火烧沟文化。秦以前为羌戎所据,秦时为大月氏占据,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为敦煌郡所辖,两晋沿汉制,隋置长乐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称瓜州,至清雍正年间设安西卫,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为安西县,20xx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瓜州”古县名。瓜州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地势南北高,由东向西渐低,海拔在1500-1100米之间。占县境面积8.5%的绿洲,被戈壁、山地、丘陵分割为东、西、南三大板块。多风、少雨、干旱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形成了瓜州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气候。西热东凉和南山地区多泉眼湿地的特点,使瓜州形成了西棉、南牧、东粮三大农业区域格局。境内有疏勒河、榆林河两大水系,甘肃省最大的农业灌溉水库双塔湖库容达2亿立方米。有天然草原3000多万亩,拥有各类动植物资源51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6种。盛产小麦、棉花、蜜瓜、苹果、梨、杏、葡萄、甘草、锁阳、苁蓉等,享有“粮棉基地”、“瓜果之乡”和“锁阳之乡”的美誉。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铝、铅、锌、花岗石、大理石等40余种,地质储量大,总经济价值在7万亿元以上,其中黄金矿藏和产量居全国第六,是甘肃省重点产金区。瓜州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境内保存完好的古遗存多达330余处。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是中国著名的六大石窟之一,窟内壁画《西方净土变》和《观无量寿佛经变》为旷世精品,其临摹品现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玄奘取经图》比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成书早400余年,是中国神话人物孙悟空最早出现的地方;唐代名城锁阳城和“康熙梦城”桥湾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象牙佛堪称稀世珍宝,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水天一色的双塔湖、古木森森的桥子东坝、奇妙无穷的雅丹地貌、世外桃源的岳家口子、美丽如画的浪柴沟连成了一条迷人的“绿色生态”风景线;大漠驼铃、烽燧狼烟、古道石窟、丝路艺术、瀚海蜃景和绿洲田园构成了瓜州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观。同时,瓜州是西路军浴血奋战的地方,休整蘑菇台、血战红柳园、西出猩猩狭等留下了一段西路军的悲壮征程。分别由李先念主席、徐向前元帅题写塔名碑文的“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和李卓然同志的墓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成为后人凭吊先烈的去处,红色旅游资源已成为瓜州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锁阳城、桥湾城“两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瓜州旅游产业开始逐步显现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二部分经济社会发展(一)发展概况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瓜州这片待开发的热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县上下艰苦创业,思变图强,构建起了以民有民营为主体的县域经济体系,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古城瓜州焕发出蓬勃生机和繁荣景象。工业形成了矿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和高新材料制造等四大产业群体,农业形成了棉花、草畜和蜜瓜、酒花、制种等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国道312、313、215线连接南北,横贯东西,境内通车里程650公里,与31条近1000公里的县乡村公路及3条共290公里的旅游专线公路纵横交织。邮电通讯网络健全,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76.7部、移动电话118.3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93.3户。县城及90%的乡镇使用光纤传输,数字移动通讯实现了县内无盲区及全国联网。全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广播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1%。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县”、“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称号。20xx年被中国农科院确定为西部第一个“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20xx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蜜瓜之乡”和“中国锁阳之乡”。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4.02亿元,增长32.4%;第三产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13.1%。
甘肃导游词篇十
甘肃简称"甘"或"陇",是取古甘州(今张掖)和古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甘肃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全省辖14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国土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20xx年底总人口为2592.58万人,包括汉,回,藏,蒙古,裕固,东乡,保安等45个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为甘肃特有民族。全省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海拔最底500米,最高近5000米。滚滚黄河为甘肃提供了丰富的水电资源,祁连山的积雪浇灌着河西走廊千里沃野;陇东黄土高原富饶辽阔;陇中地区土地广袤,陇南山区气候温和,稻谷飘香,甘南,祁连山草原丰茂,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
甘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大地湾遗址证明,这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在渭河上游。三千多年前,周人先祖发祥于陇东一带。汉唐以来,甘肃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举世文明的莫高窟,雄伟的嘉峪关,地下珍藏汉简,金碧辉煌的拉不楞寺和古老的长城等,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甘肃,在解放五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得变化,工农业生产,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xx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51.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0.3元。粮食实现了省内基本自给;在工业上已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和电力煤炭为主体,结构比较合理,门类比较齐全,拥有较雄厚物质技术基础的工业基地。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兰州市已成为西北交通,邮电通讯枢纽和商贸中心。全省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和科学研究事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甘肃导游词篇十一
甘肃导游词怎么写?小编分享一些关于甘肃导游词的范文给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流日渐繁荣,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与畅通。大约公元前121年-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即:阳关、玉门关。
现在的汉玉门关遗迹,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东西走向的长城蜿蜒逶迤,一望无际,每隔5里或10里,就筑有一座方形烽火台,在长城烽燧的周围,还有明显房屋遗迹。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玉门关西侧,向南直达阳关,关城北坡东西走向车道直通西域。玉门关关城全用黄土夯筑而成,面积约600多平方米。城垣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64米,残高97米城墙上宽均为37米,东西墙下宽4米,西北墙下宽49米,开西、北两门。城顶四周有宽13米的走道,设有内外女墙。城内东南角有一条宽不足1米的马道,靠东墙向南转上可直达顶部。
扩展阅读:
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些,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
性、礼节性等。和蔼,亲切,自然轻松。
4易出现的问题1.缺乏鲜明主题和观点。
2.内容太单薄。
3.结构层次不清楚,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晰。
4.导游词不是散文,书面语太重介绍,口语化注意不够;。
5.应该有自我介绍以及导游惯用语,同时要注意与游客进行交流,尽量有互动节目。
6.没有处理好“景”与“事”的关系,讲故事或者事理往往游离景点内容。
公园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与匈奴打了一场著名的河西之战,大获全胜,武帝从长安赐御酒一坛犒劳征霍去病将军,霍将军认为功劳属于全军将士,于是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取而共饮,所以“酒泉”的美名便传承至今。古酒泉流淌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它是汉王朝凿空西域、开疆扩土的历史见证。享有塞上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是酒泉地方文化的核心和载体。
西汉酒泉胜迹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城东1.9公里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有天然湖泊5万平方米。是一座源于西汉史实、表现大汉雄风、融合江南灵秀的古典园林。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汉式园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园内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胜迹、月洞金珠、西汉胜境、祁连澄波、烟云深处、曲苑餐秀、花月双清、芦伴晚舟八大景区。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誉。如今,这里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a级旅游景点。
有妖魔鬼怪在作祟,人们就在钟鼓楼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建了一座寺庙来镇邪。因为两座寺庙与钟鼓楼形成一个牛头的形状,所以人们又把酒泉城叫做"卧牛城"。
扩展阅读: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a、开头语。
(1)介绍自己或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行程安排。
(4)表示欢迎。
b、告别语。
(1)。
总结。
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故有“西部八达岭”之称。
古代岩画石关峡是嘉峪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是中国古代丝绸古道兴亡更替的见证。石关峡内的黑山岩画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摩崖浅石刻画,其时代为战国,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时代最早、距离城市最近的岩画,是198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嘉峪关的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岩画主要分布在西北距嘉峪关市14公里处的黑山之中,共有岩画150余幅。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动物、狩猎、舞蹈、操练、庙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画对于研究西北地区远古社会的民族、宗教、生态、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国西部地区岩画的代表之一。
古墓葬文化“果园——新城魏晋墓群”是20xx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
究魏晋时期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的实物资料。绘画笔法简练,画技高超,其绘画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甘肃导游词篇十二
2、面积、人口、民族、民俗风情;。
3、历史沿革。
4、旅游资源。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处黄河上游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状似一柄如意,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最窄处形似“蜂腰”地段,仅25公里。甘肃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相连,南临四川,西与青海,新疆毗邻,北靠内蒙古,并与蒙古接壤。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基本涵盖了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各种类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峰为甘,青两省的界山祁连山主峰团结峰,海拔5547米;最低点则在陇南白龙江中游文县罐子沟,海拔550米。基本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以北地带和祁连山地。
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资源丰富的大省。全省总人口为2617.16万人。
甘肃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甘肃就有45个,除汉族外,人口较多的有回族,藏族,蒙古族,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撒拉族,满族等,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民俗风情浓郁,在饮食,服饰,婚丧,节日庆典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如藏族的香浪节,浴佛节,回族花儿会,裕固族婚礼,陇东香包节,等等。兰州的牛肉面,东乡手抓,张掖小吃,天水呱呱,平凉羊肉泡馍,还有琳琅满目的新鲜果蔬,山珍野菌,会让你深感甘肃是一个风情万种的游乐天堂。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甘肃省秦安县的大地湾遗址把中华民族的历史提前到距今8000多年前,其后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沟文化,揭开了一个彩陶王国的秘密。商代,居住在泾河,渭河流域的周氏族逐渐强大,他们改善耕作,开拓了我国早期的农业,最终建立了周王朝。分封诸侯之时,秦的祖先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而被封为“附庸”,“邑之秦”,在今天水一带筑城立邑,天水便成为秦的发祥地。西汉时期,汉武帝以汉朝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大败匈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形成河西四郡。
并开始对河西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经营开发,广泛实行军事屯田。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此后的开边政策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丝绸之路由此开通,出现了各国商贾通商,驼铃悠悠,丝绸西去,天马东来,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盛况。隋唐时期,隋炀帝西巡至张掖,召开万国博览会,会见27国史臣,以显示隋朝的强盛。大唐帝国盛极一时,武威,张掖成为经济文化十分繁荣的国际性贸易城市,尤其是敦煌成为华戎第一大都会,可与扬州相媲美。史书上称“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唐代之后,丝绸之路日趋衰落,随着国家经济重心东移,河陇地区远离帝都,逐渐衰落。可以说从伏羲演绎八卦,一画开天;女娲团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就在甘肃的土地上诞生,此后周的兴盛,秦的发迹,汉的威猛,唐的繁荣,把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光荣推广世界闻名。古罗马军团万里东征,老女真完颜部落千里西迁,最后都落脚在甘肃。
甘肃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沙漠戈壁、名刹古堡、草原绿洲、佛教圣地、冰川雪山、红色胜迹和民族风情等独特景观。饱经沧桑的古丝绸之路,遗留下许许多多令人感慨不已的遗址遗迹。漫步在丝绸之路上,可以欣赏到"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华夏民族祭祀人文始祖的伏羲庙,领略气势恢弘的武威雷台汉墓、"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举世无双的西夏碑和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百塔寺,观赏世界最大的室内卧佛张掖大佛寺、河西走廊富饶的绿洲、牧马人的乐园山丹马场和马蹄寺石窟群,走近"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以及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世界级的旅游景点,还可以体验戈壁沙漠、雪峰冰川等独特的自然风光。
藏回风情草原风光旅游线。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奇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形成了甘肃旅游的又一特色。经临夏回族自治州,到达被称为"九色香巴拉"天堂之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可以欣赏临夏浓郁的穆斯林风情、风格各异的清真寺、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永靖黄河三峡。甘肃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的主要途经地和会师地,全国红色旅游资源大省。可以看到天险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通渭榜罗会议纪念馆、纪念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大会师的会宁纪念馆、会师楼和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等旅游资源。
甘肃导游词篇十三
风景如画的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地说,它是漫长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是指红砂岩长期受流水的风化、剥离和侵蚀,结合特殊的地质构造、气候变化和风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怪石,主要发育在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地层中,是在厚的红砂岩和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怪峰的总称。张掖祁连山的丹霞山主要由红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标志。其特点是层理交错,墙壁陡峭,接缝垂直,景色丰富多彩。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山的美、美、美、美、美于一体,集新疆多姿多彩的城市于一体。
男的意思是威严。它的山峰由悬崖组成,许多高达数百米,是从平川或河岸上拔下来的。险峻的悬崖明亮、光滑、整齐,气势磅礴。可谓“霞山拟代宗,师父耳”,“我觉日月低微,宇宙小”,“我巍然独立,心阔”,气势磅礴,充满力量。
风险很大。“无限风光在于险峰”,只有险峻才能激发人向上探索的精神,聪明勇敢的人才会攀登。以赤壁丹崖为地貌特征,绝大部分斜坡都是直立或反向的,令人望而生畏,近而可怕,绝大部分悬崖无法攀登。古人有“栈道依松画,危楼叠石”,“绝壁千里,危崖一线开”,“鸟不敢归项”等诗句,不能太形容祁连山丹霞山的险峻之美。
奇怪就是奇怪。看丹霞地貌群,奇石如林,变化很大,似物似景,似堡似锥,似塔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象各异,栩栩如生,有序组合,如“古今城市”,如千年石堡,真可谓“横看林边山峰,由远及近,高低不一”。尤其是在晨雾中或云海上,像海市蜃楼,又像仙山琼阁,让你觉得它们是雕塑大师的杰作,但都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你,就是,安静。游览总长3公里的芦苇沟,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赤壁,群峰一转,风景一步一步变化,人动了,风景也变了。环顾四周,有奇怪的危险,奇怪的事情,危险的情况,参差不齐的岩石和深深的洞穴。石径两旁的山峰高耸入云,山顶的石堡盘踞不下,就像是向世人演绎传奇童话的神秘城堡,让人无法抑制自己无边的遐想和古老的思念。“我思天地,无止境,无止境”充满古今万物。雾霾之下,峰峦与深谷之间,隐藏着许多未解之谜,勾起人们寻找你、探索的遐想。
美是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意境美、变化美。丹霞之美,是没有雕琢的自然美。丹霞地貌以峰林结构为特征,山石凹凸不平,密密麻麻,峰峦众多,组合有序,富有韵律和层次感。它的悬崖在远处仿佛染满了彩霞,但在不远的将来却五彩缤纷。很多悬崖,像刀斧一样,直接指向蓝天,景色相当美。赤壁的悬崖在流水或有机物沉淀的作用下,被染成一片片黑色青色、深褐色、红色,五彩缤纷。蓝天白云下,和谐中有对比,形成五彩缤纷的画面。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山峰的颜色和景色也在不断变化,层次分明。早上,你可以看到日出的奇观,晚上,你可以看到美丽的`日落和宁静的夜晚。下雨天可以看很远的风景,让人豁达又省心。一天之内,一年四季,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不同的风景供游客观赏。
甘肃导游词篇十四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到甘肃庆阳北石窟寺观光旅游!我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满足诸位客人的需求,使北石窟寺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庆阳北石窟寺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一样,属甘肃早期的一座规模较大的石窟寺,其风格与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相近,在中国佛教石代佛教圣地,全面体现了古代陇东佛教活动的兴衰与发展。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上的一颗艺术明珠。
陇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董志塬一带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北石窟寺位于董志塬的西侧,东北距庆阳地区行署所在地西峰市25公里。这里古属雍州,秦属北地郡,西汉至晋代为安定郡,北魏时归泾州,唐代为宁州,五代、宋时属原州彭阳县,元代为镇原州,明清属镇原县。其地东抵陕西榆林,西通黑水,南接泾渭,北达贺兰,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北达宁夏、内蒙、西抵河西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冲。北魏以来,随着佛教的兴盛和开窟造像的风靡,这里又成了萧关古道上的一大佛教胜地。据史料记载,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泾州沙门刘慧汪聚众反,诏华州刺史奚康生讨之。""康生久为,及临州尹,多所杀戮,而乃信向佛道,数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历四州皆有建置。"奚康生在泾州平定了沙门刘慧汪叛乱后,为了安定民心,巩固北魏王朝的统治政权,于宣武帝永平二年,大耗民财,"命匠呈奇,竞工开剖,积节移年,营构乃就"创建了北石窟寺和泾川的南石窟寺。无论奚康生当初开窟建寺的动机如何,足见当时佛事活动之兴盛,而陇东的劳动人民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在粗犷的黄土高坡上为后世留下了一份极为精美的艺术瑰宝。
北石窟寺自北魏开窟建寺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不断增修扩建,形成了这样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宋、清碑文记载,古代寺院、殿宇轩昂、龛像俨然,丹素炫彩、金玉垂辉、佛光普照、僧众云集、阁楼峻丽、蔚为壮观。岁月悠悠,斗转星移、清末兵燹。战乱烽起、寺院建筑,付之一炬。僧众遭戮,佛事废弃。新中国成立,1959年甘肃文物工作队在陇东进行文物普查,重新发现了北石窟寺,1963年成立文管所,对这一佛教文化古迹开始清理保护。寺院现有大小窟龛296 个,石雕造像2126尊,碑碣7通,各代游人题记150余方。其窟龛分布密集,形如蜂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窟院南北长125米,宽40米,面积为 5000平方米。窟龛分布的岩石断面南北长120米、高20米,大小相间,可分三层雕凿,造像均为高浮雕和圆雕,形象逼真,风格各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陇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165号窟是北石窟寺最大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位于窟区正中,是北魏永平二年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窟门两侧高浮雕两尊守门天王,其事高5.8米,身着铠甲,足蹬战靴,怒目锁眉,神情威严,大有震慑一切邪魔的气魄。身旁横卧两尊雄狮,虽年久残损,然张口舞爪,威态犹存。
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增一阿含经》卷四云:"七佛天中天,照明于世间。"这些记载,说明七佛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佛经中的七佛,不但能"宣说法教", "照明于世间",而且可"解除"一切众生的生死病痛之苦。北魏王朝编造七佛的种种"功德",对七佛和弥勒的宣扬是在于极力沟通人神之间的界限。北魏从太祖拓跋硅到宣武帝元属正好七位皇帝,奚康生禀"皇帝即当今如来"之义旨,为北魏七个正式皇帝大造七佛,一则歌颂佛教历史,加强佛教正统思想的传播。二则讨好朝廷,歌颂皇帝功德,安抚民众,巩固北魏统治政权。因而供俸七佛在当时陇东地区十分盛行。七佛造像成为北石窟寺的一大特色,从北魏一直延续到晚唐,题材形象十分突出。这说明北石窟寺在陇东古代是一处非常正统的佛教圣地。而当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陇东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不惜血汗来雕凿如此宏伟、众多的七佛像,也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种种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