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优化方案数学版(8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化方案篇一
:针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阐述了对地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进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内容有:合理设置沉降缝,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升建筑稳定性,掌握结构计算形式。最后结合贵州省某高层建筑基本情况,探讨了场地地质概况和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对比,管桩的使用等方面内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为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极大的节约了用地,拓宽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设计十分重要,其关系到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优化设计进行分析,意义深远。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高层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基础性内容。因为在对地基基础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关系系数的设计难度较大,地基在土地下埋设不光会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地下水也会对其产生影响。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在对普通地基基础进行建造过程中,造价基本上在工程造价的5~6%之间,若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则需进行较深的埋置,这时会追加造价,造价比例会上升到总造价的10%左右[1]。工程单位会使用一些特殊方式进行处理。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对地基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基础方案进行对比,进行择优选择,尽可能的降低造价,最终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2.1合理设置沉降缝
在对高层建筑地基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需对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从具体应用层面上分析,先要对沉降缝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第一步在实施基础设计过程中,对主流应用形式进行分析,如果有沉降不合理情况,就需要以形变状态为依据,对基础底面进行适当调整,不但会因为不均匀沉降问题使其受到影响,基础设施形式或者基础设施施工水平较差,均会导致其受到一定影响。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应用相应的基础设计流年,按照嵌固手段对其进行具体设计。不同建筑类型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实现防水目的,可以对基础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2]。
2.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高层建筑在扩大空间范围过程中,也需要适当扩大地下空间,如果对空间进行具体扩大过程中,有不合理的操作,可能会对空间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建筑地基无法合理使用。对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发现,在对高层建筑基础进行埋设过程中,要求其达到建筑高度的5~7%。同时,还需要对结构稳定性进行充分考虑,对碱性和移动性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如果出现密度较大的情况,为了实现施工的基本要求,需要施工人员及时进行填土工作。明确了施工基本高度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了解并确定已有的计算基础,针对结构应用的方式和类型进行明确[3]。对基层岩石尽心积极分析,找出可能会对高层建筑结构带来影响的因素。同时,技术人员应当将锚杆当成基础,适当增加现有结构基础的造价管理程序。
2.3提升建筑稳定性
站在建筑稳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会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中,基层岩石会因为场地面积而受到影响,技术人员具体操作过程中,需对基层岩石所具备的承载力以及地压缩能力进行充分利用,对其应用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最终形成成本投入的目的。同时,土层自身也会对地基带来一定影响。为了增强全体应用强度,需要在住宅区进行相应的桩基设计,此后在商业区建立起一个类似地下停车场的功能区。针对促使建筑稳定性受到影响的因素以及各方面需求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最终挑选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2.4掌握结构计算形式
针对高层建筑现有结构,所对应的计算方式也存在特殊性,为了实现数学规划理论方面的基础性要求,在实施初期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选择方面进行合理优化,结合相关技术操作手段以及管理规范,对其中的变量差异进行积极分析并优化,此外还需对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针对相关人工智能系统和专家系统而言,在基础设计过程中应用的十分广泛。技术人员可以对其作出适当的调整和计算[4]。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将经济效益作为核心内容。并且对质量和稳定性进行兼顾,将这一内容作为原则,最终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和选择。
3.1工程概况
以贵州某高层建筑为例,项目为高层住宅楼,主楼部分地上32层,地下2层,长65m,宽18.8m,层高3m,结构总体高度为96.45m,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其中的主楼四周是一层地下车库,层高为4.5m,结构形式是剪力墙结构。主楼的四周有一层地下车库,层高为4.5m,其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0.000相对与绝对标高为1008.25m,建筑的基础埋深为8.2m。建筑企业对场地抗震设防裂程度进行设置,程度为ⅷ度,所设计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控制在0.2g,地震分组设计为第一组。
3.2场地地质概况和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对比
结合对该地地质勘查报告结果,发现该地的地基土层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冲击层,对土质从上到下进行划分,分别为素填土、粉砂、粉质粘土、细砂共同构成,场地没有液化土层,存在三种类型的场地土,属于抗震一般的地段。主楼传至就出的作用效应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主要标准组合是478kpa,其基底的持力层位于③层粉质粘土,这时的地基场地承载力所具备的特征值为fak=100kpa,对其进行深度修正之后,还是无法满足设计需要,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其进行地基处理,或者使用深基础。(1)对cfg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进行使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速度较快,工期较短,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相对容易,同时工程造价相对低廉。这种技术已经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比较普遍的技术之一。该项目在实施cfg桩时,使用的桩径为500mm,桩距控制在1500mm,采用正三角形满堂布桩的方式进行施工,所设置的桩的长度为20m,同时对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控制,本工程使用的是c25,桩端进入5层粗砂不小于100000mm,技术人员在桩的顶端设置了级配砂石褥垫层,这一垫层的厚度为300mm,上面设置了1400mm厚的筏板,cfg工程一共使用了574根桩。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完成了cfg桩的检测,其中的单桩承载力已经达到了1000kn,同时对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为520kpa。(2)在一些高层建筑当中,其竖向荷载较大,对桩基进行应用,能够减小地基变形情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整体安全方面的复合地基[5]。对本工程地基进行勘察,结合勘察结果,发现5层细砂工程具有良好的性能,厚度也相对较大,埋藏的深度较浅,和基底之间相差12m左右的距离。但是,在桩的极限端位置,所具备的阻力为2500kpa某,桩基是否和这一工程相符合,还需要作出进一步分析。
3.3管桩的使用
使用挤土夯扩混凝土大头桩,要比cfg桩造价低,大约低出5%左右。在进行试桩施工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这一工程当中大头桩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①桩的端头仅进入了第④层细砂层中的1m左右的深度,地勘报告所提供的极限端阻力为1200kpa,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其被提升到7000kpa,这种情况下难以保障其安全性。②对柴油锤进行使用,对其进行施打,产生较为剧烈的震动,同时也发出较大的噪音,当穿透3层粉质粘土层时,施工相对困难,击打的次数较多,施工进度比较缓慢。对工期影响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挤土夯扩混凝土大头桩进行施工,在本工程中并不合理。
在高层建筑当中,地基基础设计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地基基础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质量均产生一定影响。高层建筑层数较多,需要在地基上进行建设。这种情况下,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只有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才能为高层建筑接下来的施工奠定基础。
优化方案篇二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和道德受到了各种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正处于形成的阶段,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在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体制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完善,初中的政治教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课程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对教学的策略和方案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初中的政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教学观念的束缚,其教学更加强调理论性,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让课堂变得枯燥,让教学内容变得索然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政治课堂教学现状。而在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进行要求教师优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摆脱传统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束缚,运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
目前,大多数初中的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较为陈旧,其依然受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不能运用创新性的模式实施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不能更好地与教师的观念进行融合,因此并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导致其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不能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了解教学内容。
(二)教师教学的方法单一
在很多初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或者是“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授课,其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相对较为单一,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并不能在真正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一个有效的利用,由此可见,目前教师教学的方法单一也是初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之一。
(三)课堂的教学氛围枯燥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会感觉自己严肃一些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不仅仅拉远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了与教师的隔阂,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枯燥。
(一)充分对多媒体手段进行运用
多媒体手段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条件下的高科技产物,在新形势下这一教学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实施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将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人生观错误对其生活造成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例如,教师在对“笑对生活”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进行充分的运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并不能了解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名人笑对人生的视频,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尼克胡哲的演讲,让学生在他身上找到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进而更好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施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束缚,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分层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学做学习法等多种手段进行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对“神圣的”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法实施比教学。教师首先要对课本中有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之后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均成为小法官,介绍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分析,这样不仅考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
(三)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对于初中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平等的关系,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可以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这样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对“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授课前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对身边不爱惜自己生命的相关例子进行交流和分析,让学生对生命的可贵有一个认识,之后教师再以一个较为平等的态度进行授课,让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掌握和体会,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总而言之,初中的政治是一门可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产生影响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学科,在新形势下对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手段进行运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
优化方案篇三
希望同学们做到“三按时”、“五不”;养成自主自觉、自我管理意识;杜绝饮食、污渍等对教室的污染和实验设备的破坏;形成课堂讲文明、重礼仪的行为规范。
提示或预先告知,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对迟到、旷课达到一定学时数的学生,配合相关部门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条款处理。
2、集中治理学生不良行为。辅导员、班主任要围绕“三按时”、“五不”要求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课堂礼仪。狠抓宿舍“晚归”、“夜不归宿”和上课迟到、旷课、吃东西现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定期进行系内通报。
3、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出倡议,带领全体同学创建“踏实严谨、务实上进”的学风,实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的以点带面作用。
4、建立学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齐抓共管,研究分析学风建设工作。
三、体实施
2、抓课堂,促班风。课堂是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渠道。学生上课应起立问好讲礼仪;回答问题要起立,堂上提问要举手;上课、自习时必须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在教室里吃零食、吸烟、喝酒;不乱扔果皮、纸屑等。
3、抓干部,树典型。严格党支部、团支部组织生活,加强监督检查,做好党团员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4、抓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建好软环境,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有利于学风建设的活动。二是要建好硬环境,教室是学习的主阵地,公寓是课堂的再延伸,学生应遵守《学生公寓管理规定》,要强化“文明寝室”的建设评比工作,把教室、寝室用学风建设这根主线贯穿起来。
3、学院对“优良学风班”奖励班级活动经费。
优化方案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营口市委、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营委发〔20xx〕3号)精神,现制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如下。
牢牢把握新常态下营商环境新特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重点环节和突出短板,严字当头,精准发力,迅速行动。集中整治一批“庸懒散慢乱”突出问题,纵深推进一批“放管服”改革任务,精准帮扶一批重点企业项目,严厉惩戒一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高效解决一批司法不公问题,监督规范一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梳理落实一批政策欠账,扎实开展一批金融服务活动,清理盘活一批闲置土地资源,为建设国内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一)开展整治机关作风“庸懒散慢乱”专项行动。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查处力度,坚决破除不托人办不了事、不给钱不办事的“潜规则”,特别是将压力传导到一线,将责任落实到基层,营造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良好环境。
(二)开展行政审批清障提效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整治简政放权缺乏针对性,放权含金量不高、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着力整治事中事后监管缺乏系统性,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监管方式单一、配合协调不够等监管不到位问题;着力整治政务服务窗口单位工作流程不清、办事环节繁琐、擅自增加审批条件、办理时限长、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三)开展重点企业项目精准帮扶专项行动。实行重点企业项目包扶责任制,市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采取座谈、走访、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对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困难、问题。
(四)开展治乱减负专项行动。集中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严肃查处一批违规收费行为,彻底清除各个行政环节的利益输送,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
(五)开展司法公正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权大于法、钱大于法、情大于法的现象,公平高效解决司法不公问题。
(六)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监督专项行动。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工作,依法办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等违法行为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七)开展惠企政策清查专项行动。集中梳理落实现已承诺的招商项目政策以及现已签订的招商项目合同,“一对一、点对点”,逐条、逐项清理政策欠账以及合同中未履行的条款,及时兑现。
(八)开展金融服务专项行动。组织各地区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环境,解决企业贷款门槛过高、审核手续繁琐、利息和担保负担重等问题。
(九)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行动。组织各地区抓紧建立国土资源使用情况动态数据库,实时准确掌握土地利用情况,重点清查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盘活土地资源,解决土地利用率低问题。
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县(市)区所属行政部门(执法部门)、服务窗口单位、各类企业及相关单位。
(一)整治机关作风“庸懒散慢乱”专项行动组: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
(二)行政审批清障提效专项行动组:市编委办牵头,市政府办公室(法制办)、市工商局、市行政审批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三)重点企业项目精准帮扶专项行动组: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四)治乱减负专项行动组: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企业治乱减负组(市工信委)负责。
(五)司法公正专项行动组: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司法环境组(市委政法委)负责。
(六)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监督专项行动组:市政府办公室(法制办)负责。
(七)惠企政策清查专项行动组:市软环境建设招商政策落实组(市招商局)负责。
(八)金融服务专项行动组: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金融环境组(市政府金融办)负责。
(九)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行动组: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土地问题清查组(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1.会议动员。各专项行动组的牵头部门,要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落实。针对具体《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主动作为,协同推进。各县(市)区、各部门也要集中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确保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建章立制。各专项行动组要组织协调好各地区、各部门,以“夯实行动成果、解决突出问题”为根本目标,研究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保障,并在行动的各个环节中不断修改完善,实现行动成果具体化、制度化。
3.广泛宣传。各专项行动组要通过新闻发布会、门户网站等传播平台,对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重点整治内容和行动步骤进行详细解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查找问题。各行动组要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各部门采取自己找、互相帮、群众提、企业点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深入剖析、查找自身存在问题和不足,并形成问题清单、原因清单、措施清单。
2.具体落实。按照具体方案,结合问题清单、原因清单、措施清单,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制,该整改的整改,该清理的清理,该帮扶的帮扶,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突破、一件一件销号。
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汇总考核各行动组的重点工作以及各县(市)区、各部门的行动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加快形成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开展“大抽查、大评比”活动,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对效果显著,各项重点行动内容落实得力,群众反映良好的单位予以适当奖励;对态度散漫、流于形式的坚决予以问责;对落实不彻底的专项行动、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回头看”。在总结验收环节,对通过抽查发现的违反行动目的、谎报瞒报问题等行为,一律从严、从重处理。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开展九个专项行动摆上日程,建立分级负责制,主要领导总体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直接负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二)统筹协调,双向发力。在总体工作上,要将开展九个专项行动作为创建《实施意见》“六个环境”的有力抓手和具象表现,坚持“目标准、下手狠、见效快”的原则,以专项行动“闪电战”的快速取胜,打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
(三)健全机制,提高实效。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通报制度,对各项行动每个月调度1次,并向全市通报行动情况。各专项行动组也要结合具体工作方案,制定通报制度,督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加强督查,严肃考核。各专项行动组要加大督查力度,定期将行动情况书面反馈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解决出现的突出、突发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对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各项行动情况的检查和验收工作与机关年度绩效考核、民主测评和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务求实效,坚决防止形式主义。
优化方案篇五
相信有很多的朋友会被这几个名词绕的有些头大,很多朋友觉得智能dns跟双线加速、cdn加速是类似的技术。其实不然,虽然他们的目的都是一个:让用户更快的访问网站。但是他们的应用原理却大相径庭。
大家一定很清楚这几种都是比较常见的主机加速的方式。所以文本主要介绍一下“智能dns解析”,“cdn加速技术”,“双线主机的加速方式”的基本加速原理,当你了解了这些就可以从这几种方式中找出一种更适合你的主机的加速方式。
1.双线双ip。
双ip双线路实现方式是指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两块网卡,分别接入电信网线与网通网线并设置一个网通ip与一个电信ip,这样一台服务器上就有了两个ip地址(即域名解析到哪个ip都可以访问),需要在服务器上添加网通或电信的路由表来实现网通用户与电信用户分别从不同的线路访问。
双线双ip比较常用的两种使用方式:
(1)用两个不同的域名解析到这两个ip,在网站上放上不同的连接,网通用户点击访问网通的线路,电信用户点击访问电信的线路。(智能dns没有广泛应用之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2)智能dns,所谓的智能就是不需要用户自己去判断,而是交给域名解析服务器。智能判断用户的线路,如果是电信用户就解析到电信ip,网通用户就解析到网通ip。
2.双线单ip。
顾名思义,两条线路一个ip地址。一台服务器上配置一个网卡一个ip地址,此ip是网通ip或是电信ip,通过路由设备设置数据包是通过是电信网络或是网通网络发出来实现的双线技术。此方案也可以提高网通用户与电信用户的访问速度,解决了双ip双线需要在服务器上设置路由的问题,但由于ip地址采用的是网通或电信的ip,访问用户在发送请求数据包时不会自动判别最好的路由。
bgp双线单ip。
bgp(bordergatewayprotocol)边界网关协议。bgp具体的功能就是控制路由的传播和选择最佳路由。这个双线路的实现必须是idc机房运营商与电信、网通能够达成合作协议,通过骨干网络的路由器来给予最优路由选择,所有的一切,对于服务器和用户都无任何负担。服务器仅需单ip且效果最佳。但是这样的合作谈判又怎么会那么容易。所以目前这样的基于bgp的解决方案基本都是针对绝对的高端用户提供的。
cdn加速=智能dns+多服务器
如上面公式,cdn是多台服务器加智能dns的结合体。cdn服务,其实就是把静态页面缓存到不同地区很多台专门的缓存服务器上,然后根据用户线路所在的地区通过cnd服务商的智能dns自动选择一个最近的缓存服务器让用户访问,以此提高速度,这种方案对静态页面效果非常好,同时它也需要智能dns的帮助才能实现把用户引导到离自己最近的缓存服务器上。好的cnd服务提供商必须有好的智能dns做基础。
优点:本地cache加速,镜像加速,远程加速,带宽优化,集群抗攻击。
cdn加速又有别与镜像技术。看公式:cdn=更智能的镜像+缓存+流量导流。(爆个料,阿桑奇的“维基解密”网站在风头正紧时,弄出一千多个镜像站点,有图有真相)
各种加速方式对比:(双线双ip与双线单ip对比仅供参考)
综上所述,以上各种双线实现的方式各有优缺点,智能dns+双线双ip成本较低,但网络不够稳定并且占用大量的服务器资源,普通双线单ip只是实现了部分双线路的效果所以访问速度不佳,cdn方式对静态网页效果很好但对交互性很强的网页效果不太理想,bgp单ip双线路解决了以上所有的问题是最好的实现方式但国内采用此种方案的idc服务商较少,如果能将bgp单ip双线与cdn加速结合起来将会是最优的解决方案。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合用bgp技术方案的数据中心,但大多为特殊客户提供服务,很少有针对普通用户和idc商的机房。
优化方案篇六
物资管理系统是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支撑系统,建设统一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统一数据编码、规范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有效利用,实现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建立精益的物资管理业务体系,需要公司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全盘布局,关注重点问题,优化解决方案,以达到物资管理提质增效的目的。本文从物资管理系统需求框架、存在问题及分析应对等方面,全面对公司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
为提升企业运营管理基础能力,以“提质增效”为管理核心,公司全面梳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财务管理等公司管理的基础、薄弱环节,建设统一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解决不同部门之间业务协同问题,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消除各类“信息孤岛”,实现公司范围内信息的良好互通与共享,及时掌握物资保障及经费执行情况,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a、有一个正式的实施计划;
b、一个实际的时间跨度;
c、举行定期项目状况会议;
d、有一位支持项目的高效的项目领导;
e、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成员。
充分地内部调研和外部调研,最终目的是为系统《需求方案》的合理性、充分性和完整性负责,这个过程是允许循环迭代的,充分地前期调研论证是为保证后期项目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础;立项、招标过程是将《需求方案》转化为《需求实现方案》的重要手段,务必要谨慎、字斟句酌,确保最终的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方案能够将需求转化为现实;以此来保证系统最终的成功运行和顺利验收。
(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模块为产品制造提供配套物资保证,采购管理主要功能需求包括:采购需求、采购计划、价格审批管理、采购订单、采购到货检验、采购发票管理等。根据采购申请、需求合并、采购计划、确定货源、询价报价等多个环节的处理后产生采购订单,向《合格供应目录》内的供应商购买物料;供应商生产备货,发到工厂仓库后进行采购收货质检,并接收供应商开具的采购发票进行合同核销;最后转到存货系统进行存货核算以及转到应付系统进行付款结算。各个功能可相互参照,也可手工录入,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2)供应商管理。
该模块可实现供应商分类管理,实现合格供方的审核与积极评价功能、自定义审核流程;支持管理供应商资质档案管理(文档或图片形式),支持提取合格供方目录;实现供应商有效管控,物资采购采用合格供方提供供货范围内的物料。提供对供应商监督评价信息的录入、查询功能;实现供应商评价功能,可对供应商从技术指标或参数、供货质量、完成进度(按期到货率)、供应商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系统可提供量化的统计数据以供参考;实现供应商货源清单、供应商按期到货率、供应商供货质量分析、供应商供货进度跟踪。
(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子系统可以多维度管理库存物料,主要有货位管理、批次管理、序列号管理和出入库管理、预警管理、盘点管理。可以从类别、库别、货位、批次、项目等不同的角度来管理库存物品的数量、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情况。可以按不同的需要反映库存的分布情况,同时,库存管理还能满足传统的收发存汇总表,能够定义分部门统计等功能。支持工程项目或订单为主线的库存管理模式,系统支持项目库存、通用库存、订单库存的管理;支持多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自动转换,并自动识别标准转换和特殊转换,可实现采购、生产、财务等子系统与库存管理的集成应用,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一致。
(4)条码管理。
利用条码标识技术在采购到货、库房盘点、出入库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并提供高效的追溯功能,快速地追溯产品具体信息数据。支持不同包装、定义不同的编码规则;支持脱机、联机两种工作模式;支持脱机扫描设备、支持多单据扫描结果和货物移动单据的自动匹配;支持根据条码查询对应的货物当前所在的位置;支持基于条码的库房盘点管理等。
(1)数据规范性与标准化问题在实际标准执行应用过程中,很多数据偏离编码标准的要求和规定,存在很多数据不符合标准要求或者数据重复。主要体现在数据输入不规范、数据编码信息不完整、数据属性不准确等问题。
(2)计量单位灵活转换问题。
基本计量单位(定额计量单位)、采购计量单位、库房计量单位(发放计量单位)进行灵活有效的转换,是影响系统高效运行的一个问题。车间在需求申请赋码阶段计量单位基于车间的实际定额需求确定,比如油漆m,计量单位可以是升,也可以是kg;比如绑扎带,计量单位可以是个,也可以是m;而后期采购环节对于计量单位的要求,往往不完全与定额管理计量单位一致。
(3)单据信息实时追溯问题。
目前,在物资管理系统中,数据追溯和信息共享层面存在较大问题。系统能够实现各单据之间的参照引用,但是彼此参照完之后的单据信息却无法进行追溯,参照的单据上没有被参照单据的可追溯信息(如单据编号等),无法实现信息追溯。导致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数据追溯的问题,造成很多信息传递和查询障碍。
(4)业务流程简化与优化问题。
在公司物资管理系统实际开发部署过程中,审批流程和信息流转过程过于僵化,呆板地将传统线下的审批流程引入信息化系统,很多审批环节冗余,导致信息重复的、多次的在不必要的环节进行重复的流转或审核确认。导致审批效率很慢,数据信息无法基于系统快速流转,很大精力耗费在不增值的流程等待上。
(5)供应商支持与配合问题。
供应商的支持程度对系统实施的影响至关重要。供应商的配合力度,显然,对于物资管理系统供应商来说,在这几个方面做得还是不足的,人员配备少、经验缺乏、响应速度滞后。
(1)优化数据编码标准化管理模式。
基于公司实际情况,优化数据编码管理权限的设置,实现基础数据过程管理规范化流程,规范基础数据(标准编码)的申请、审核、确认的流程管理。在系统应用初期应进行数据编码的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确保数据源的准确、唯一,随着后期系统应用成熟和编码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细化,再逐步放权,以此来保证物资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不因为数据的问题导致流程效率低下、单据质量不高、频繁驳回的情况。
(2)制定计量单位优化管理策略。
①目前,车间在提请采购申请前,将定额需求的物料及用量汇总完成后,按照采购环节要求在物资管理提出采购申请,同时,在赋码申请阶段加入采购计划员的审核,以确保所需物料的属性信息,包括计量单位信息、包装规格等信息,是符合采购环节及库房管理环节的计量单位需求的。
②后期,进入产品定型后,车间需求单位按照原来的《标准件汇总表管理规定》、《材料定额管理规定》的要求,提请《定额表》并经制造工程部审批完成后,由车间需求人员将定额表复印一份提交计划管理室,计划员将各类需求信息按要求进行分类汇总后,结合采购管理室反馈的供应商的最小包装规格、最小起订量、销售计量单位信息以及库房反馈的库存信息,在物资管理系统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计划流转到采购员账号下,执行后续采购工作。
(3)打破壁垒,实现不同单据/模块间信息追溯与共享。
通过系统设置,实现每一步骤的参照或者引用能够在参照的表单中实现被参照对象信息的记录(如表单号等),确保通过查看某单据时能够一目了然知悉单据信息的来源,以达到信息追溯反查的目的。同理,在某个模块中生成的表单或者数据信息,在另外的相关联的模块或者系统中,能够实现快速的调用,确保模块间、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共建、共用,最大化地确保数据源的唯一性。
(4)根据各部门岗位职责,不断放权、简化审批流程。
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改变现有业务流程。传统模式下,流程的冗余,很多情况是考虑通过设置层层的审批环节,将责任无限度地分摊给每个审批环节,减少自己审批的责任和压力。物资管理系统运行后,应根据不同岗位设置相应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确保责权利统一一致,能不增加审批环节就省掉,能承担的责任绝不推脱。
(5)强化系统实施用户教育和培训工作。
要采取以下措施增强用户对信息化系统的认同和接受,第一是顶层灌输信息化系统推行势在必行,让用户在企业文化层面接受信息化系统;第二是增加培训数量,通过不定期组织培训,针对问题答疑解惑的方式不断提高系统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第三是多样化的系统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录制操作视频、编制操作手册、针对性地使用案例详解、或不定期组织系统使用沟通会的方式开展系统使用学习,使得用户通过多渠道了解系统、习惯使用系统、接纳系统。尤其重要的是,项目完成后要对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员培训,确保系统开发人员撤离后,我们的系统管理员能够快速地接收系统问题并进行系统的维护。
信息化平台的优劣影响后期各类功能和需求实现,全员参与、供应商配合是保障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针对重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循环迭代该过程是信息化系统建设与推进的良方。结合公司物资管理系统建设过程解析,希望能够为后续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优化方案篇七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对于我国来说,油气资源匮乏,煤炭也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源,从建国初期至今,煤炭对经济的贡献一直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但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我国开始关注煤炭带来的污染,关闭以及兼并了大量的中小型煤矿,对大型煤矿进行了资源优化管理,尤其对机电设备也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开采效率变得更加高效,人力物力得到了节约。但对于机电设备的高效管理还是比较欠缺,若忽视了对机电设备的有效管控,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并且很难有稳固的安全保障;也会影响到我国煤炭产业的经济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说,还将影响到我国煤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机电设备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人才是从事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直接操作者和执行者,由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机电设备只有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才能有效运行,因此,对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但是,由于煤矿企业并不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而是通常由设备使用人员进行简单的管理和维护。由于缺乏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才,并且煤矿企业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导致机电设备管理水平和效率相对较低。此外,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人员通常依靠自身经验进行管理和维护,缺乏专业的管理、保养和维修,导致机电设备自身存在许多问题。总之,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两者不能够相辅相成,所以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素养高的人才势在必行。
(三)机电设备优化更新不及时。煤矿机电设备的老化更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但是,煤矿企业为了节省资金或者领导层观念的滞后,导致机电设备的及时更新没有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从而使设备的寿命严重透支,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同时,煤矿企业在进行机电设备采购时,由于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一方面由于不了解机电设备的类型、功能等,不能够及时的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机电设备的采购费用高,导致机电设备更新不及时。
(四)机电设备缺乏维护保养。有的企业在机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管理不规范,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维护保养,吝惜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进行投资,这样极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但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而且还产生了极大的浪费。这样的企业往往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进而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给企业的生存埋下各种隐患。
(1)保障设备的安全可靠,及时维护保养、淘汰更新;
(3)监督考核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人员的培训。由于煤矿一线的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具有机电专业的相关人才不愿意到一线去工作;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专业素养高、懂管理的专业人才,才能让煤矿综采机电设备的管理规范、安全、高效;同时要引进先进的、新的管理技术到实际的生产管理当中;聘请机电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和实际操作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一线管理人员交流提高,学习新的教育培训方法,避免枯燥单一的培训方式,定期培训,不定期考核,使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三)加大资金投入,随时监测机电设备,定期检修。煤矿企业不应该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要有长远的眼光,加大对综采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做到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采用先进的机电设备,淘汰效率低、落后的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煤矿机电设备还是相对落后,所以要根据企业需求,选择适合企业的先进的机电设备,保证设备质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做到随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检修、维护保养;同时可以高薪聘请专业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进行调试维护和保养,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高效、安全、平稳运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机电设备的生产效率;因此,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才能实现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煤矿生产;有了先进的机电设备和现代化的煤矿生产方式,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增长、长远良好地发展。
(1)预先制定好管控规则,按照制定好的规则严格执行。养成日常工作习惯,并进行监督管理;在按照预设的管控规则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中一定要有创新精神,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在优化管理创新的同时,不断地反馈新的信息,来达到及时修改预设的管控规则的目的,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日臻成熟,从而形成标准。
(2)预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对机电设备的操作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对于违规操作机电设备一定要严肃处理;日常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发现隐患必须立即排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出来的,严格按照科学的操作流程来操作机电设备才能不断优化煤矿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优化管理;并最终使企业的效益不断提高,使企业在煤炭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有更远大的发展愿景。
总之,煤矿企业要想提高发展水平、提升经济效益、获得长远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煤矿生产企业,与国际接轨。一定要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上做文章,不断优化机电设备的管理方案,摈弃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式,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技术素养过硬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与时俱进,不断进取,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煤矿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在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上不能有半点松懈,要勇往直前,不断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先进程度,直接影响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效益,也在推动我国煤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优化方案篇八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设计,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船舶电气专业学生毕业后面向国内、外的航运公司就业,担任船舶电子电气员职务,面临着国际船员劳务市场的竞争,学生必须要满足stcw最新公约的任职资格要求和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船舶电子电气员的前身是船舶电机员,上世纪末stcw公约95修正案取消了对船舶电机员的强制性配置要求,部分航运企业取消了电机员岗位,电机员的工作转由轮机员分担,但部分轮机员由于缺乏电子电气知识和信息技术而不能有效地履行职责,造成部分职能缺位,对船舶的安全营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国际海事组织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于20xx年通过了stcw马尼拉修正案,该修正案明确提出设置船舶电子电气员这一新职务,强调了电子电气员的必要性,并规定了具体的任职要求。为了履约中国海事管理机构也发布了新的海船船员考试发证规则,制定了船舶电子电气员的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由于stcw公约95修正案生效后部分航运企业取消了电机员岗位,多数航海类院校基本上都停办了船舶电气专业,我院则由于认识到船舶电气管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而一直保留着该专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专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存在着培养方案不太合理等问题,使得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较大,船员的综合能力比较差。
高职航海类学生的专业思想、业务技能等方面相对较好,是未来中国海员队伍中的主力军,因此基于以上背景,为了培养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船舶电子电气员,实现我国成为船员强国的目标,有必要对高职船舶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优化。
1.1 人才培养目标有待重新认识
我国的航海高等教育实行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轨制,虽然高职航海类院校的定位是职业教育很明确,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实际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只有两年半,而培养高级船员的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是相同的,要和本科学生参加同样的资格考试和评估,因此高职航海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还是有点定位不清,尚未形成既有特色又能与普通高等航海教育相互衔接的体系。此外教育部20xx年10月发出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新定位提法,因此我们需要对高职船舶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研究优化。
1.2 课程设置不太合理
我国航海类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按学科体系建构的,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必须满足海事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通识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航海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岗位与本科院校相同,学生要和本科院校的学生通过同样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和评估,拿到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而学制比本科院校少一年,因此课程体系基本上属于本科压缩型,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是相同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是将本科的教学计划斩头去尾。
另外随着船舶朝着大型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船舶电气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船舶,这就要求船舶电子电气人员的业务知识必须跨通信、导航、电气、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部分技术内容以前不属于船舶电机员的职务范畴,但是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将它们划归船舶电子电气员管理,如船舶通信技术、导航技术等,这部分内容在过去的课程体系里也没有涉及到,所以我国船舶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海上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和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需要对高职船舶电气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优化。
1.3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高职船舶电气专业相当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船舶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船舶电气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以前还算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已逐渐被淘汰,而被一些新技术、新设备所代替,而以前部分课程还在讲授这些比较陈旧的内容;有些新技术在以前的课程体系中没有涉及到,但是目前已经在船舶上广泛应用,如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推118进技术等,这就使得部分船员对于船上的新设备不会保养、不会管理、不会维修等,严重影响了船舶的航行安全。此外船舶电子电气员和以前的电机员相比增加了通信导航技术和船上人员的沟通与管理等内容,因此高职船舶电气专业的教学内容要能跟上这些航海新技术的变化和满足公约的最新变化,培养出符合高科技时代要求的航海类高端技能型人才。
1.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由于高职教育比高等学历教育起步要晚,在教学上教师更多地沿袭了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阶段,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理论不能有效地联系实际。
1.5 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
为了培养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能有效对接的高技能人才,我院自20xx年起在省内率先推行“订单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邀请订单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聘请一些与学院联系密切的航运企业的电机员作为兼职教师。由于定位准确、措施有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办学体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航运企业对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参与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面还需进一步扩大,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创新。
1.6 师资力量配备不尽合理
高职船舶电气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总体上来看师资结构还是不尽合理,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年龄结构上,老教师偏少、新教师偏多;双师素质结构上,高校毕业生多、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少;学历结构上,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职称结构上,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另外个别核心专业课程还未形成具有一定纵深和发展潜力的教学梯队,兼职教师缺乏相对稳定性。
1.7 实验实训设备需要进一步完善
高职船舶电气学生毕业后在远洋船舶上负责船舶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动手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因而需要特殊的专业训练设施和实习训练船。但是目前高职船舶电气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着没有学生专用实习训练船,实验室设备比较陈旧,有些设备不够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了主动适应国际海事组织全面审查和修改后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国家海事局有关海事法规的要求,适应航海事业发展和航海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我国船舶电子电气员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针对以上培养方案的不足或不太合理的地方对我院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
2.1 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制定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我们邀请航运企业参与进行职业分析,对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和分解,描绘出职业能力的整体构架以及维持这些能力的支撑知识,确定该专业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从而制定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船舶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国内海事机关的有关规定要求,着重考虑船舶电气专业的国际通用性和行业准入性,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船舶电气人才,因此高职船舶电气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和国际化特征,除了如道德品质、身心素质等最基本的大学生素质要求外,还要紧密结合船舶电子电气岗位的需要,体现出该岗位的特定需求,如具备专业英文资料和业务函电的读、写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会话能力;掌握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规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无限航区主推进动力装置3000kw及以上船舶电子电气员适任评估和考试,获得船舶电子电气员证书;掌握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的专业技能,并通过相应的考试和评估,获得各项专业证书;具备相关的海运法规和船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等。
2.2 优化调整课程体系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规定船舶电子电气员必须具备“电气、电子和控制工程”、“维护和修理”、“船舶操作控制和船上人员管理”三个功能模块,因此我们根据这些岗位功能的能力要求,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强调整体功能以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调整、优化、重组课程,建立与职能要求、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
制订课程体系时以适应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线,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突出高职特色,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育和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覆盖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3000kw及以上船舶电子电气员的适任标准。
船舶电气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因此对船舶电气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培养时应坚持突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在传授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培养他们如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程体系优化调整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实训的时间和内容,以使学生扎实掌握船舶电气设备管、养、修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2.3 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更新紧跟行业发展和国际公约及国内法规修订,反映先进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新要求,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由于船舶新技术已大量使用,而传统的课程体系多年来变化不大,造成船员的知识陈旧;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也对船舶电子电气员提出了一些新的职务要求,因此高职航海类院校应对现有的课程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使人才培养能够符合公约要求和航海技术发展的需西。
在课程内容设计时,一方面我们以“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减少传授理论知识的比重,增大实操训练的比重,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例如《船舶电机学》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而在实际船舶电气管理方面应用又很少,所以我们将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大幅度删除,增加大量的电机维护与保养实训内容;对专业课程如《船舶电站》、《机舱自动化控制》、《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船舶电机与电力拖动控制》等,均设置了较多学时的相应实践课程,加大学生的实训力度,为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我们大幅度更新课程内容。船舶电气技术更新换代很快,许多以前还算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已逐渐被淘汰,而被一些新技术、新设备所代替,我们就将以前部分课程中这些已不太适合的教学内容删减掉,及时将船舶电气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引进课堂,比如《船舶电站》课程,以前的教学内容还涵盖着一些晶体管控制设备,而目前船舶已大量采用微机、plc等控制技术,我们就将以前的这些已淘汰设备的内容删除,引进比较先进的微机控制设备。有些新技术目前已经在船舶上广泛应用,但是在以前的课程体系中没有涉及到,如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推进技术等,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也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增加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lc及现场总线》、《计算机网络应用》和《船舶电力推进技术》四门课程。还有部分技术内容属于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新划归船舶电子电气员职务范畴的,如船舶通信技术、导航技术等,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时也增加了这部分内容,因此我们增设了《船舶通讯与导航系统》、《电航仪器》两门理论课程和《船舶通信导航设备维护》实训课程。船舶作为一个对外交流活动很频繁的行业领域,目前设备的技术资料基本上都是英文版,对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在《船舶电气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也增加了船舶导航系统、通信技术以及相应技术手册等资料。
我们在调整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进行了必要的课程整合,例如《船舶电机学》的内容我们将其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删减后将其与《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合为一门课程;《将自动化理论》和《机舱自动化控制设备》合为《船舶机舱自动控制》一门课程。
2.4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是充分利用模拟器和现代化模拟机舱,推行“教、学、做体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练并重,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目前我院已经建设了包括现代化模拟机舱、轮机模拟器电站模拟器等多套大型模拟器,正在建设电力推进和高压电力系统模拟器,并大力提倡模拟器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教师120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院现代化模拟机舱和模拟器等实训设备,采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物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让学生开展角色模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情景、场景及仿真环境中学习、操练以提前适应工作岗位。二是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船舶电气专业课程规划和制作了大量的课件、音视频教学资料等,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与模拟器紧密结合、互为补充,能从根本上改变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三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校园千兆互联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实现办公、教学、管理的电子化和现代化,能够满足本专业进行网络教育的教学需要。本专业教师除了完成了部分专业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外,还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进行了部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这些课程在网上建立了包含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书、实习大纲及实习指导书、教案文本、多媒体课件、学习指导、习题集及习题解答、在线测试、网络互动等在内的课程教学平台。
2.5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以“适任技能为本位、创新深化并重、多种模式共行”的思路,在继续深化“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人才培养效果最优化。我院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的过程中针对航海行业的特点,以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两个专业为试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创新并形成了基于生产性实习船的“双向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高端技能型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缩短毕业生岗位适应时间。“双向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实施形式为“校?船”双向和“学院—生产性教学船—学院—实船”四个阶段,我们也考虑下一步将“双向四段”人才培养模式引进船舶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中。
2.6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保障,我们采取“内培外引、校企合作培养、专兼结合”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我们大力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国内外航运公司的先进远洋船舶上上顶岗工作或到有关企事业单位的生产一线进行锻炼,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方面大力加强教师的引进工作,从企业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电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在航运企业中广泛遴选兼职师资,聘为兼职教师,但是由于船员的流动性比较强,兼职教师的稳定性不够,因此我们还积极探索与合作企业联合招聘人才的模式,合作企业招聘的船员在公休期间可以到学校任教、利用他们的丰富实践经验现场指导学生实践和指导学生进行技能比赛等,学校则在船员的职务晋升培训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倾斜,这样既能保证船员能够顺利晋级,又能加强学院双师队伍的建设,实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2.7 完善实训设备
船舶电气专业作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专业建设一直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已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已经建成了“现代化模拟机舱”、“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室”、“船舶主机遥控实训室”、“船舶电站实训室”、“主机遥控实训室”等大型实训室。但是由于以前的船舶电气是以强电为主,电力拖动及电站这方面的设备一般较多,但是网络、导航、雷达、无线电话等设备则相对较少,这方面的实训设备需加强。因此我们在现有教学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新建与扩建,建设融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以满足船舶电气学生培养的需要。
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公约及国内法规的修订使得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较大,为了培养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船舶电子电气员,我们依托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船舶电气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对我院高职船舶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完成后,在20xx级船舶电气专业进行了试运行,教学效果显示本方案较好地符合船舶电子电气员职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