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营商环境总结材料(6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营商环境总结材料篇一
(一)整合资源,打通数据关。推动政务数据在线上的互联互通,建成全区统一受理平台,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和出口。率先完成全区x家单位网站规范整合,实现“统一平台、统一运维、数据共享、安全共建”的集群化建设和管理模式,推进政务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实现审批服务“三个x%”。全区x项审批事项x%接入“一网通办”平台,x项涉企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网上预审和快递服务,x项个人服务事项x%“全市通办”。
(二)优化延伸,打响服务关。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体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优化调整和拓展延伸。通过跨前一步,提前服务,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部门内部实施“一审一核”,简化优化部门内部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内部审核时间,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创新探索了免费代办服务,成立了首批代办队伍,建立了区镇两级代办服务体系,全面推进企业项目代办服务。创新制定窗口效能建设正负面清单,规范窗口服务要求。开展多层次培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素质,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效能。通过多措并举,有效提升了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的“获得感”。
(三)梳理机制,打造流程关。依托“一网通办”平台,聚焦重点领域,在市场准入领域和产业项目审批领域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流程,为企业提供便利。线下不断推进“一窗受理”,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进驻,建立“不进驻中心负面清单”,避免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的情况。整合受理窗口,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建立了“一窗受理”新机制,着力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办理模式。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功能升级,探索实施“主题式服务”,由办理一个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提升为办理“一件事”“最多跑一次”,首批已上线的有开药店、开餐饮等x个主题套餐,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一网通办”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机构改革以来,由于线上线下各办理环节变化过快、过频,老的办法尚未完全学会,新的又来了。因此,随着工作职能的逐步交接运行,有的还不能迅速适应相关的业务办理。二是办理流程仍需进一步优化。有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在移到线上时没有相应的优化,相当于是线下流程的复制版,办理效率与线下流程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三是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存在“信息孤岛”、信息共享不足等现象,在跨部门的衔接上有待完善,有些部门之间的系统在线上还不能做到无缝衔接,需要通过线下对接才能完成流转。四是受上位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制约,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等实现审批提速提效的空间有限。
(二)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有待精准。一是受相关要素制约,部分办事项目卡在某个环节而无法顺利办理。如在“x区块”内新建改建投资项目,一般都要按“特事特办”才能办成,有的主体项目办成了,配套项目难于着落。二是政策多落地难。近几年,市区两级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新点多、干货多,但真正能落地的占比并不高,有的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有的缺少透明的操作流程,有的是横向部门间步调不一致,从而出现执行政策打折扣现象。三是对承诺制办事企业不守信增加事后监管难度的问题有待破解。政府办事项目放得越多,配套服务就越广,监管难度就越大,当前明文规定实施承诺制和备案制的办事事项,一旦遇到涉事企业不守信,相关部门的事后监管难度会成倍加大,这一矛盾有待破解。
(三)代办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x年,我区创新探索了免费代办服务,成立了首批代办队伍,建立了区镇两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代办业务提供了队伍保障。但是由于代办业务的专业性较强,且涉及政策的领域繁多,尤其是建设类项目审批事项,区镇两级x名代办员中绝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招商员转调而来,这些人员无法快速熟悉掌握不断翻新的工作流程,加上代办员大部分为兼职,精力不够,还有部分代办员电子化应用水平不高,无法辅导相关企业操作应用,“店小二”的作用发挥有限。
(一)进一步加强“一网通办”工作的统筹协调。“一网通办”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区各部门共同参与。区政府办公室作为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一要加大政策文件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市民的知晓率,帮助企业和群众熟悉政策,了解流程,使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享受政策红利。二要着力加强工作部门队伍建设,本次机构改革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部分职能作了新的调整,建议区政府既要配齐配强对应的部门力量,又要无缝衔接工作职责,强化对窗口服务人员,特别是代办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要强化绩效考核,将“一网通办”改革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以企业群众的感受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进一步落实好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要根据工作一线反映的问题和需求,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深入实际,了解倾听群众和企业的真实感受,着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便办事上下更大功夫。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店小二”意识,突出服务优势,充分对接企业的办事需求,聚焦企业反映最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寻求各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并予以回应和解决,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做到政府服务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形成服务优势。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着力加强研究,细化政策,结合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优化举措,确保政策有效落地,把握好项目前置审核的度,加快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主动对接企业税务发票升级,为企业危废品和工业废料处置提供便利,优化“一网通办”中的法人认证必须活体、相关证件无法与公安数据对接和每天申报时间较短等问题,推出个性化的专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企业诉求协调处置机制,提高诉求处置效率,努力在深化业务流程再造上迈出新步伐、在提升办事便捷性上取得新成效、在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应用上实现新突破,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三)进一步完善“一网通办”工作机制。要加快推进部门内部职能整合归并,完全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为“一网通办”提供线下支撑。要结合新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即将启用的契机,继续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理,推进线下“只进一扇门”,不断提升政府窗口的集成度和服务质量。要区分线上线下不同的特点,进一步优化流程再造,压缩审批承诺时限,精简审批证明材料,切实推进新增的x个业务流程优化再造事项及新增的x项个人事项全市通办在本区域落地,实现线上“一网通办”。要切实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不断充实完善全区政务数据信息库。能共享的要全部共享,着力打破“信息孤岛”,努力实现更多政务数据资源的全域共享。要加快电子证照的实际应用,逐步取代纸质证照的使用,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
营商环境总结材料篇二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一网通办”发展,多次作出重要部署。2018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底前,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更加完善,全面实现“一网通办”。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
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要求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随着“一网通办”改革持续深化,国家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一网通办指数”与营商环境发展的因果关系,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健全和有效的营商环境评估模型,以此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有的放矢,全力提升综合排名。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定义
1、营商环境:影响企业设立、运营等整个周期各环节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是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综合系统工程。
2、一网通办:是指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搭建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20年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中采集的27个城市[1]的营商环境相关指数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该数据主要通过平台搜索、电话调查等方式获取,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权威性与可靠性。
(三)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设计构建了两度两力模型——营商环境便捷度、营商环境满意度、营商环境吸引力、营商环境支撑力(详见附件)。
根据“营商环境”与“一网通办”的定义,将指标重新进行分类,将影响营商环境因素概括为一网通办指数、一窗通办指数、法治监管指数、生态宜居指数、要素流动指数、亲商安商指数等六个方面。
(四)分析模型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一网通办”对营商环境排名的影响。与营商环境名次(y)相关的因素自变量x,主要有一网通办(x1)、一窗通办(x2)、法治监管(x3)、生态宜居(x4)、要素流动(x5)、亲商安商(x6)等,分别通过以上六大维度的得分来体现。所有数据来源于《2020年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共27个样本城市,并对所有数据进行[0,1]的标准化处理。
营商环境排名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营商环境排名(y)=ɑ1一网通办+ɑ2一窗通办+ɑ3法治监管+ɑ4生态宜居+ɑ5要素流动+ɑ6亲商安商+ɑ0
注:其中ɑ0为常数,ɑ1、ɑ2、ɑ3、ɑ4、ɑ5、ɑ6为系数。
(五)研究假设
1.“一网通办”是影响营商环境评估排名的关键因素。
2.“一网通办”成绩越好,营商环境总体排名越高。
3研究结论
据模型估计显示,营商环境排名(y)=-0.43一网通办-0.17一窗通办-0.25法治监管-0.31生态宜居-0.66要素流动-0.10亲商安商+1.45。
通过以上的回归分析可知:
1、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一网通办”每推进1,营商环境名次提升0.43。
2、“一网通办”是影响营商环境排名的关键因素,此外,要素流动、生态宜居、法治监管也对营商环境排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网通办”是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做好“一网通办”助力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2020:保持改革步伐》显示,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总体排名比上一年度提升15位,名列第31名。
与之遥相呼应,《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数字政府助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从2018年的第65位提升至第45位,取得历史新高。其中,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达到0.9059(满分值为1),指数排名大幅提升至全球第9位,电子政务在线服务达到全球“非常高”的水平,开启全球领先新时代。
瞩目成绩正是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大力推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有力见证。
营商环境总结材料篇三
■超大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必须提升智能化应用能力,通过做强“头部”与“神经末梢”,实现实时感知、智能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
■要加强顶层设计,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眼城市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框架目标,在标准制定、数据立法、共享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谋划
■要加大统筹整合力度。各相关部门要及时理清楚、整合好相关业务数据,倒排时间节点,积极做好对接。要根据区里和审批一线反映的问题和需求,主动跨前、优化流程、提供支撑
■要更加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直插一线、深入实际,了解倾听群众和企业的真实感受,着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便办事上下更大功夫
■要突出特色亮点,强优补弱、持续攻坚,结合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台针对性的优化举措,推出个性化的专项服务,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吸引力
■要坚守安全底线,切实保障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真正把便民惠企的实事办好
市委书记李强7月5日上午在调研全市“一网通办”推进工作时强调,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要求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环节。必须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打响“一网通办”品牌,做实“一网通办”内容,真正方便企业、方便群众,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上午,李强来到杨浦区行政服务中心,“一网通办”杨浦频道已实现全区审批事项上网率100%,中心还推出主题套餐式查询、科创绿色通道等服务,帮助企业“只跑一次”办成事。李强在综合窗口前同园区、企业人员亲切交流,了解他们对“一网通办”的体验感受。他叮嘱区里负责同志,不少初创企业时间精力有限,要多为创业者考虑,推动流程优化再造,真正惠及群众和企业。目前很大比例的审批事项都在区里,区里最容易发现“一网通办”的难点、痛点、堵点,也更容易搞清楚流程该在哪些方面优化、怎么优化。要更好发挥各区作用,在流程再造、标准制定等方面积极探索,以点带面、总结推广。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聚焦“一网通办”要求,大力推动社区事务办理提质增效,探索“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新模式。李强在服务大厅察看新制定的标准化办事指南,了解线上线下服务融合情况,走到前来办事的群众中间,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办一件事要来这里几次”“觉得哪里还不方便”。街道居民告诉市领导,现在很多事不出社区就能办成,办的手续、跑的次数也大大减少。随后,市领导走进“社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中心对涉及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的近30个应用场景进行实时管理、及时响应、有效处置。李强说,超大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必须提升智能化应用能力,通过做强“头部”与“神经末梢”,实现实时感知、智能管理,推动精细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
作为上海打造智慧型服务政府的关键之举,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筹建工作正在抓紧有序推进。李强来到位于市北高新园区的市大数据中心临时办公区,同正在集中办公的工作人员握手问好,勉励大家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齐心协力把大数据中心建设好。
调研期间,李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全市“一网通办”推进情况及市大数据中心筹建工作汇报,并就基础平台建设、数据资源整合、标准规范制定、流程优化再造以及开展数据立法等和与会同志深入研究分析。
李强说,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一网通办”以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感受、企业评判。要进一步打响、做实“一网通办”,切实提升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要加强顶层设计,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着眼城市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框架目标,在标准制定、数据立法、共享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谋划。要加大统筹整合力度。“一网通办”不只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市各部门共同参与。市政府办公厅作为牵头部门要大胆协调,加强统筹。各相关部门要及时理清楚、整合好相关业务数据,倒排时间节点,积极做好对接。要根据区里和审批一线反映的问题和需求,主动跨前、优化流程、提供支撑。要更加注重实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直插一线、深入实际,了解倾听群众和企业的真实感受,着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便办事上下更大功夫。要突出特色亮点,强优补弱、持续攻坚,结合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台针对性的优化举措,推出个性化的专项服务,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吸引力。要坚守安全底线,切实保障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真正把便民惠企的实事办好。
营商环境总结材料篇四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立足职能职责,采取有效措施,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持续强化工作保障。一是组织制度到位。及时调整成立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各科室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起草制定市局《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优化全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主体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任务和责任分解》和企业开办、企业注销、市场监管以及知识产权提升方案升级版等制度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学习传达到位。先后组织召开市局党组会议、全市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专题会和营商环境评价工作部署会等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要求,总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部署优化营商环境、电视问政等重点工作任务。三是宣传引导到位。在市局网站开辟专栏,及时公布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发布市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态,切实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宣传。推出市局“十不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四是工作落实到位。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年度工作要点等要求,围绕上级关于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通报精神和反馈的问题等,强化工作部署,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和整改工作。
(二)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开展企业开办、注销提升行动,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进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建设。完善综合服务窗口,建设完成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系统,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市场主体加速增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万户,总量达**万户。设立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退出效率。今年以来,全市注销企业**万户。优化审批服务,出台《优化生产经营主体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对相关企业的申办、变更等行政许可事项,在适用范围内实行告知承诺,取消发证前现场检查或者实行先批后查。根据政务服务网阜阳分厅公示的行政许可(备案)事项“承诺时限”,持续压减办理时限、环节,对不需现场检查的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办理环节减少为2个环节。
(三)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深入开展市场监管提升行动,出台《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工作计划》等文件,确保日常监管“双随机”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家单位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累计抽查市场主体**家。实施跨部门协同监管,制定《部门联合抽查实施办法》等,督促市直各部门按照抽查清单事项相连相近、监管互补和业务实际需求等,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有效对接,合理确定随机联查部门以及随机联查的事项、发起方式、抽查比例等。
(四)扎实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落实《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大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和知名品牌,2020年,全市新申请发明专利**件,获发明专利授权件.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共有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全市商标注册申请量1**件,新核准注册商标**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件。推动专利商标混合质押,办理专利、商标质押**笔(件),融资金额**亿元。
(五)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工作,开展政策宣讲**场次,调研企业**家。全面推进“个转企”工作,累计完成“个转企”**户。做好市级领导调研走访“四送一服双联”企业复工复产和包联项目推进情况的联络、协调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四送一服双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组织质量管理和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到包联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帮扶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是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操作性、稳定性仍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力度应进一步加大。三是我市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工作发展不平衡。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职责,确保市场监管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持续开展企业开办和企业注销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定,统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减环节、压材料、降成本、提效率,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系统平台。围绕破解企业注销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简化普通注销登记程序,切实破解企业注销难题。二是持续开展监管提升行动。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确保到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部门全覆盖、抽查事项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严格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抓好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三是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行动。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率,夯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基础。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保持商标注册持续稳步增长。积极推进商标、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提升。四是持续强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评价工作的政策措施。认真梳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原因和症结,完善工作措施,及时补缺补差,确保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有序开展、确定实效。
营商环境总结材料篇五
(一)“一网通办”的背景和实施条件。政府改革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要办好两件事: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大力度方便群众办事。“一网通办”被列为“放管服”改革的“六个一”中一项,是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有力支撑。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成为政府施政的新平台。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胆突破、先行先试,全面着手布局大数据产业,这为实现政府数字治理提供了条件。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给我省发展大数据指明了方向。此后,我省加快启动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紧接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2016年1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2017年4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又将大数据战略列入三大战略行动之一。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下,我省大数据战略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大数据已迅速成为贵州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和对外开放的一张响亮名片。在此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将“互联网+政务服务”纳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内容,通过建设“一云一网一平台”,使“一网通办”成为我省大数据战略的重要实践领域。
(二)“一网通办”理念的发端。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把“放管服”改革的重点工作形象聚焦为“六个一”,其中提到要实现“政务服务一网办通”。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数据共享,推行“一网通办”。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就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作出部署。7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政务服务要做到线上线下融合互通,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办理,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全面实现全国“一网通办”,指明了推进“一网通办”工作的明确目标和任务。
(三)我省“一网通办”的实践与发展。一是对“一网通办”规律的把握日渐深入,“一网通办”政策渐趋完善。作为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省和全国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我省深入探索“一网通办”和智慧政府建设规律。2016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贵州省推进“一网一云一平台”建设方案》《贵州省“一网通办”暂行办法》等文件,明确我省“一网通办”的顶层架构、具体做法和目标任务。2019年6月,谌贻琴省长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上作发言,对我省近年来“一网通办”和打造数字政府的实践进行总结,并指出:我省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建设,一平台联通,一张网办理,pc端、移动端两端发力,推动了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谌贻琴省长的讲话客观全面地总结了我省实施大数据战略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最新成就。2019年7月,谌贻琴省长在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并指出:要在“便利”上下大功夫,要以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目标,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对全省行政审批、社会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清理,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性规定的事项,一律实施网上办;凡是能够网上办的,不得要求到现场办;凡是其他省(市、区)能网上办的,我省也要做到网上办。二是“一网通办”支撑体系逐渐完善。2014年3月,我省省级网上办事大厅上线运行。2015年6月,升级形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并全面运行,此后我省参与了两轮“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2018年9月,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升级更名为贵州政务服务网,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在线服务能力全面提升。2018年11月,整合云上贵州app和多彩宝app,建设贵州政务服务网移动服务端——云上贵州多彩宝,开通了“贵人服务”微信小程序等。目前,贵州政务服务网已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多个部门,共73.4万个政务服务事项,11万审批人员在“一张网”运行和办理,累计办件量达8393万。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网通办”有关工作部署,我省各级各部门把抓好李克强总理讲话精神和谌贻琴省长讲话精神作为工作重点,在推进我省“一网通办”上出实招、求实效。
(一)工作统筹部署。一是在省级层面,成立了贵州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以下简称“省协调小组”),省协调小组办公室下设大数据发展保障组,其职责是:负责为“放管服”改革工作提供信息技术保障,按照“一云一网一平台”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要求,整合各部门自建审批业务系统。省协调小组成立后,积极统筹、谋划“一网通办”推进措施,出台《贵州省“一网通办”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由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抓“一网通办”工作分工。此后,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撤销部分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要求,将贵州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协调小组并入省协调小组,明确其原有职能由省协调小组办公室下设的大数据发展保障组承担,具体工作由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负责,我省省级“一网通办”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全面建立。二是在市(州)层面,我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对标省级做法,皆明确了“一网通办”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各地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工作推进会等方式推动“一网通办”。比如,贵阳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一网通办”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一网通办”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对“一网通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遵义市在放管服协调小组下设立大数据保障组,明确由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牵头负责全市“一网通办”相关工作。黔南州州委书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一网通办”有关事项,州政府分管副州长多次听取“一网通办”工作情况汇报。
(二)“一网通办”支持保障取得成效。一是建设云上贵州“一朵云”,实现全省政府数据大集中,破解数据共享难题。各厅局信息不能共享一直是制约“一网通办”的难题。从2014年开始,我省开展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实行省市县三级“云长制”,建设“云上贵州”系统平台,将其作为全省政务数据大仓库,把省市县各级政府信息系统和数据汇聚到一个平台。目前,“云上贵州”已经承载了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在运行的应用系统,实现了应用和数据“大集中”。根据不同权限,通过“云上贵州”总云,让为民服务的各个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共享,并可对省市县所有应用系统和相关数据实现统一调度和管理。二是打造智能工作“一平台”,实现政府所有数据大调度,全面支撑政府职能转变。支撑“一网通办”的核心,是背后统一的政府数据平台,我省通过建设政务相关平台,实现政府数据调度和共享。建设数据治理平台,开展数据资源目录梳理,提高政务数据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目前,已经梳理完成省市县三级逾1.2万个政府数据目录,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目录100%上架,信息项超过20万项。建成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空间地理四大基础库和精准扶贫、社会信用等一批主题库。有关部门在为企业群众服务时,可直接在相关主题库中调用数据,不再让企业群众反复提供证明材料等资料。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全省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枢纽,在全国率先形成上联国家、横联厅局、下联市州的共享交换体系。省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已汇聚1687个数据集,其中1135个可通过api接口直接调用。率先建设全国首个政务数据调度平台,实现全省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高效调度管理。2019年以来,共受理58余家单位2972次数据共享交换申请,完成数据共享交换2996多万次。建设统一的审批平台,推进各地各部门业务流程优化。贵州省政务服务网建设之初,整合了153个审批单位的353个审批系统。目前,正在整合剩余的业务审批系统,统一接入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三是组织力量攻坚,打通各部门自建系统。为建设“一网通办”支持环境,打通各厅局自建系统,实现数据在共享交换平台上的共享,省政府办公厅、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部署了两次摸底,以打通全省各级各部门自建审批系统,消除信息烟囱、数据孤岛。2018年9月,我省建立数据共享工作专班,专项解决“信息烟囱”,疏通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办理“两张皮”,推动贵州政务服务网和云上贵州多彩宝与各部门自建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用户认证、查询等融合,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网通办”大窗口。截至2020年5月,首批自建系统数据共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一批自建系统接入任务为32个业务审批系统,已100%完成接入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打通省级20家单位、9个市(州)及贵安新区的32张业务专网、348个政务服务事项。
(三)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当前,我省初步梳理了27家省直单位1143个高频事项,并在各厅局中进行调研摸底,已明确下一步354个事项的接入任务。此外,全面梳理了40个进入办事大厅的单位,共833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在各市(州),贵阳市按照100个高频事项目标,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力争实现高频事项“掌上办”和“一次办”;遵义市强化行政审批审查要点编制,对每一类申请材料的审核要点、政策把握等进行明确,使审查工作更加细化。
(四)构建一网两端办事体系,推动“一网通办”工作迈向新台阶。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一网通办”暂行办法》,明确建“一网两端”统一门户,贵州政务服务网pc端、云上贵州多彩宝移动端两端发力,推动全省政务服务一网汇聚、一网受理、一网反馈的工作思路,目前“两端”的服务能力正稳步提升。一是“贵州政务服务网”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所有政务服务中心(站、点)提供的73.4万项服务事项,都可以查询办理,注册用户达2760万。政务服务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把审批服务事项整合打包,推出176种“集成服务套餐”,最大限度减少申报材料、缩短办事时间。2019年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市县网上可办率为80.05%,2020年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82%,市县网上可办率为96.45%,均实现大幅度提升。在国务院办公厅委托国家行政学院开展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2016年我省位列全国第二,2017年和2018年我省位列全国第三。二是整合建设“云上贵州多彩宝”app,作为贵州政务服务网移动互联网门户,推动移动端与贵州政务服务网数据同源、服务同步。根据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场景并结合移动端特点,优化、再造审批和业务流程,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和政务服务应用“掌上办”“指尖办”。截至2020年5月,“云上贵州多彩宝”app注册的实名活跃用户已超546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5%),累计下载近2350万次,平台还接入了身份证电子凭证、驾驶证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公积金、生育登记、代开发票、证件照线上采集、民政低保等6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累计服务超2.80亿人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水电燃气缴费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率先在省级开通社保资格认证、率先在省级区域推广应用代开发票功能,率先实现身份证照片线上采集办理……在贵阳市和部分市(州),已实现坐飞机、驾驶汽车不用携带传统的身份证、驾驶证,只需在手机上出示“云上贵州多彩宝”上的电子证照即可。三是各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云上贵州多彩宝”在各地打造百县百样、千人千面的移动政务服务模式,本地化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已完成贵安新区、黔南州和遵义市桐梓县、铜仁市碧江新区4个本地化试点建设上线服务。截至2020年5月,云上贵州多彩宝·智慧黔南平台下载量已达到376万次,实名用户突破78万,用户量全省排名前三。掌上贵安平台政务服务事项浏览量达377万余次。
我省在“一网通办”工作中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相比、与先进省(市、区)对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些干部的思想认识、工作能力没有自觉适应新形势需要。一些地方、相关部门的干部对涉及大数据及“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相关领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对“一网通办”理解肤浅,工作主动性不强;对相关法规政策和工作开展情况心中无数;对电子证照、电子印章适用等法规规章和系统建设最新文件不掌握;甚至对我省当前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建设、一平台联通、一张网办理安排部署缺乏了解,工作中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在统筹协调、推动工作上举措不多;在打通自建系统、流程再造、“四级四同”等专项工作方面创造性不足,不敢担当,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畏难情绪突出。
(二)“网上可办”没有很好转变为群众获得感。目前,我省统计数据中“一网通办”的办理数量大多为“一网查询”或“网上预约挂号”的办理数量,如2019年1—5月,遵义市纳入统计的“一网通办”事项约82万项,其中,仅有不到10%可实现全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其余大量事项为网上查询、咨询,安顺市2019年1—6月纳入统计的“一网通办”120万项事项中,仅有不到4%可实现全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还有部分事项为网上申请后仍要到实体大厅递交材料方能办理,很多事项仍不能全程网上办理。
(三)新的数据孤岛仍在产生。2018年,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报请省政府明确将“云上贵州多彩宝”作为我省统一的网上办事移动端后,各地各部门仍在新建本地本部门的移动端。目前,全省各级各部门自建的网上办事移动端近500个,群众办不同的事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不同的app,既重复建设,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形成新的数据孤岛,增加群众的办事难度。
(四)“一网通办”总门户尚不完善。贵州政务服务网和“云上贵州多彩宝”移动服务平台是我省“一网通办”的总门户、操作台、仪表盘和监视器,对公众获得感和应用体验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一网通办”成效好不好,很大程度在于群众使用“两端”办事畅不畅。当前,我省“一网通办”总门户尚不完善。一是政务服务与多个部门系统不通,工作人员需将同一事项反复、手动录入不同系统,不仅没有起到便民的作用,反而给群众及政务窗口增加工作量。比如,遵义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成立登记事项,由于系统不互通,需要工作人员分别进入民政部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系统、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系统、贵州政务服务网业务受理平台录入数据。二是移动端与pc端数据交换不畅,两端未真正实现数据同源、服务同步,导致大量审批类事项pc端可办、移动端不可办,增加群众办事难度。三是移动端应用场景优化、审批再造业务流程工作推进阻碍大,不少单位以系统老旧、资金不足、数据涉密等为由,拒不进行政务服务移动端改造。
(五)我省“一网通办”同先进省份比存在差距。当前,全国各地在推进“一网通办”上各有高招,比如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天津滨海新区“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我省“一网通办”同先进省份比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我省高频热频事项只能查询,不能在“一网通办”移动端进行办理,如公积金提取及还贷相关业务、学费缴纳、残疾人证线上办理等。二是若干同类事项“外省能办、我省不能办”,如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出入境预约及办理、电子报到证、不动产权相关电子证明/证书等。三是接入事项虽多,但事项内容多为办事指南,企业群众办事仍需根据提示登录其他办理系统才能办理,“网上可办”没有转变为“网上能办”和“指间能办”。
(一)建议开展“一网通办”专项行动。建议由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牵头,深入开展全省“一网通办”专项行动,借鉴发达省份经验,从两个方面深入推进“网上办”。一是出台政策措施。对以“政策规定”为由不予接入系统的部门,规定需出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交由专人研究审定,加盖公章报省政府备案;对全省行政审批、社会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清理,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性规定的事项,一律实施网上办理,对以“数据涉密”为由不予接入的单位,需由专业安全保密部门进行认定,并纳入涉密网管理。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对标外省平台同类服务,凡是其他省(市、区)实现“网上办”的事项,我省也一律实行“网上办”;凡是实行网上办理事项,不得要求申请人到现场再次提供书面材料。
(二)推动办事流程再造,统一各级办事事项,实现“三级四同”。一是由省级牵头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对省市县三级事项,按事项可办情况梳理子项,统一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审查标准、时限、是否收费等共性要素,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解决同一内容事项各地不统一问题。二是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网通办”,取得突破后大力推广,实现各领域审批流程再造。
(三)推进移动端审批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加快建成移动端审批服务基础支撑体系、移动端接口管理平台、移动端资源管理平台、移动端数据治理平台、标准化移动端办事清单体系,统一对省直单位和市(州)业务系统进行移动端审批系统改造、流程再造,形成统一事项管理、统一身份体系、统一申办受理、统一支付体系,实现移动端事项全流程办通。鼓励“云上贵州多彩宝”继续完善事项,充实丰富办事内容。
(四)深入做好《贵州省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贯彻实施,杜绝新的数据孤岛产生。省级贯彻落实好《贵州省级政务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指导市(州)在建设和经费管理上推广相应做法,防止政务服务移动端重复建设,整合各级各部门开发的各种程序,减少移动端开发维护的人力物力,杜绝新的数据孤岛产生。
(五)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法制建设。建议由省人大加紧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快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进度,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以法制手段保障“一网通办”全面实现。同时加强统一领导,省政府成立“一网通办”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全力推进,确保2020年年底前解决全部存在的问题,让我省“一网通办”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
营商环境总结材料篇六
优化营商环境,是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更是支持企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吸引力、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区行政审批局立足自身职能,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真抓实干,通过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一)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工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一是深入推进“一张网”建设。2017年7月,正式开发上线运行区政务服务“一张网”平台系统,并推动向镇(街道)和村(社区)延伸,今年3月份市区镇村一体化在线审批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将原来集中在政务服务大厅的行政审批事项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实现线上线下均可审批,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加快构建“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梳理公布了区级“不见面审批(服务)”和“见一次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大力推广使用证照ems快递送服务,在区政务大厅设立ems专门服务窗口,鼓励群众和企业使用快递服务,减少来回跑、往返跑。三是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整合现有各类资源,指导推进镇(街道)、村(社区)实体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统一加挂清江浦区政务服务中心**镇(街道)分中心牌子,积极探索建立全科政务服务模式。
(二)优化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坚持把加强区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管理作为打造标准化、规范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多项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树立政府窗口良好形象。一是整合优化窗口设置。牵头组织协调市场监管、发改、生态环境、消防、税务、邮政ems等部门,设立“项目审批集成服务区”,对重点项目和辖区企业,在相关手续办理上实行“一站受理、集成服务、综合代办”,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二是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以服务群众需要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人人都是服务员”的工作理念,在区政务大厅设立志愿者服务站、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开展各类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咨询引导、自主申报、提前预审等措施,持续提升办事群众和企业的便利度和满意度。因高效优质的服务,多位办事群众留下了感谢信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书面表扬。2017年3月份,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三是加强窗口规范管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文明引导、每日巡查等制度,不断完善服务指南及工作流程。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综合管理、动态竞争,开展“星级窗口”、“服务明星”、“党员示范岗”等评选活动,进一步强化窗口人员服务意识,激励窗口人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对外公开政务服务监督电话,充分利用投诉举报信箱、投诉登记台、政务服务网上评价等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深化项目代办服务
紧紧围绕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选优配强代办员队伍,积极开展重点投资项目帮办代办服务。一是健全代办服务机制。结合我区实际,印发了《清江浦区推行投资项目代办制实施方案》、《清江浦区重大投资项目审批推行代办服务实施意见(试行)》等制度文件,确保代办服务规范化、程序化。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投资项目综合代办窗口,组建153人的专(兼)职项目代办员队伍,构建了覆盖园区、镇(街道)、村(社区)的代办服务网络。二是加强人员学习培训。组织代办人员赴金湖、淮安、洪泽等县区考察学习代办服务的经验做法。安排代办人员参加住建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专项培训、全市投资项目“市、县、乡”代办人员业务培训会等各类培训活动,轮流到区市场监管、发改等行政审批窗口,跟班学习企业注册登记和项目备案立项等业务知识。三是积极跟进服务项目。联系对接区考核办、投资促进局,现场走访各园区和镇(街道),深入调查了解全区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情况,熟悉项目信息,了解服务需求,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帮办代办服务。
一是区级项目审批权限不足。在实际项目帮办服务过程中,我区作为市辖区,项目建设涉及的国土、规划、图审、施工许可、消防、地震、气象等审批权限均在市级部门,仍然存在因项目审批时间过长造成的“落地难”问题。
二是数据开放共享程度较低。部门系统平台和政务服务“一张网”之间融合度不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如大部分专网系统和政务服务“一张网”只是实现了单点登录的跳转链接,但是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
三是基层政务服务水平不高。目前,我区政务服务中心各镇(街道)分中心虽然都建立了独立的实体服务大厅,但硬件条件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基层人员力量较为薄弱,窗口工作人员往往兼管多项工作,缺少稳定的、懂电脑操作的信息员和代办员队伍。
一是争取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建议区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协调,争取将项目建设审批权采取委托、授权等多种形式下放,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缩减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有效促进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二是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共享。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9〕20号),利用地方政务平台与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加快部门业务专网和地方政务平台互相联通,打通“信息孤岛”,逐步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三是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市县镇村审批服务一体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增强服务能力,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和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