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实用9篇)
方案的评估和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便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那么我们该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呢?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方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一
为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切实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根据国家和省“双减”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舟山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xxx。
xx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达到100%;初步建成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数字化监管平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管控,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xx年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全面建成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数字化监管平台,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基本消除;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
xx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在巩固100%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的创建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能够满足学生需要,形成具有舟山特色的校内高质量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入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创建,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实施小学扩容和初中学校培优行动,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公办学校,通过内涵发展加快形成一批现代化中小学校。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到xx年实现乡镇学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教师和管理干部跨校流动工作,高质量共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等,促进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动。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齐上好国家规定课程,确保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加强幼小科学衔接,严格按课程标准落实零起点教学。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积极。
创新。
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育教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突出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
创新。
能力。组织以“减量精质”为目标的系列培训,加强教学过程指导与评价,多形式开展中小学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推广工作。
3.加强考试管理。禁止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进一步加强中考命题管理,合理控制考试难度,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探索实行期中期末考试等级评价,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考试结果在各类家长群传播。
4.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全面推行“公民同招”,切实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维护良好教育生态。全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不低于60%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切实提高作业管理质量。
1.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健全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分年级公示作业内容构成、完成时长等,促进教、练、考一致。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校本作业资源建设,鼓励教师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设计高质量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对完成基础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
3.分类控制作业总量。由学校年级组统筹各科目作业总量,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掌握学生学情,加强作业集体讲评、个别面批的针对性,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5.建立作业监督机制。各县(区)要出台学校作业管理监测办法,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教育部门要将作业设计、批改、讲评、辅导等情况作为教师考核重要内容。
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二
为认真贯彻主管教育部门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把上级关于“双减”的要求落到实处,科学把握“双减”的精神实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1.严格根据《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
2.教师严格按照各学科课时量安排教学,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减课程和课时。
3.任课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遵守课堂秩序和教学规范,不得随意调课、占课,不得随意剥夺学生上课权。
4.学校在校务公开栏上公布课表、作息时间表,主动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5.各科教学要严格按照市颁发的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不得随意加深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
(二)加强有效教学研究。
1.提高教研活动质量。
(1)各教研组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确保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
(2)由教研组长负责,各教研组围绕本学期教学重难点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3)本学期各学科以“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为主题,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空对空等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优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才能善于主动思考、愉快学习。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生疑,促进知识迁移。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高效,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必须精讲精练。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多读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不说,保证课堂教学的高容量性。
(2)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重基础规范的养成,重个性化体验感悟、表达;数学学科提倡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重视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落实导优辅差工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对“尖子生”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多种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差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迎头赶上。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3.加强特色备课精心备课。采用集体备课与个人修改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充分吃透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修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精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所学教材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增删,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使学生“满负荷”地学习,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4.精心设计练习老师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减轻重复性作业、避免机械性作业。在“练”字上下功夫,练习贵在得法,重在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与技巧,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设计作业,提倡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严格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书面作业时间平均每天不超过1小时。
5.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减负”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求改革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使考试不再变成“学生的敌人”,符合教学规律的检测是必须的、必要的。我校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少考多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6.积极开展各项竞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在各门学科间开展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
7.其他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课外的知识积累。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取得家长对“双减”的理解和配合,避免从家庭角度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动征求来自家长的意见,交流教育学生自觉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提高师德修养。
关爱每个学生,对学生要尊重、理解、宽容,不得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得讽刺挖苦学生,不得歧视差生。
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肯定成绩和进步。
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谈心沟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保障学生睡眠时间。
1.教师、学生、家长都要懂得充足的睡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建立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机制。
2、教师不得占用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集中上课。
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成员:全体教师。
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以下简称“双减”)和省市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升课后教育服务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构优质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实现“双减”工作稳妥有序推进,推进xx市“品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在“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1.压减作业总量。严格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探索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2.提高作业质量。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开展作业设计研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主编制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定期开展作业管理和设计优秀案例展评活动,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
3.加强作业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4.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寄宿制学校要统筹安排好课余学习生活。
(二)切实减轻义务教育校外培训负担。
1.压减培训机构数量。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未重新审核登记的不得开展培训业务。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严格落实审批标准。
2.控制培训时间。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规范校外机构培训时间。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得在学校正常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培训。线下培训时间不得超过20:30,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
3.强化运营监管。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坚决禁止为推销业务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行业垄断行为。
4.规范培训内容。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严格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5.严把从业人员资格。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6.加强收费监管。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执行政府收费标准。完善资金账户监管,督导校外培训机构开设资金监管专用账户,自觉接受金融部门对培训费用进行监管。探索试点校外培训机构后付费模式。加强培训机构收费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培训机构超范围收费、收费未出具发票、一次性收取跨度超“三个月”或60个学时费用等违规行为。
7.健全排查机制。严格程序,实行先证后照。培训机构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培训机构要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
8.加强培训机构广告管控。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得刊登、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三)切实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1.确保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各学校“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2.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推行课后服务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的服务模式,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3.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开发设置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等服务项目和社团活动,并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基地、博物馆等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集体补课。
4.提供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充分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进考试方式,提升考试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2.规范课程教学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严格教育教学和课程管理,优化教学方式。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
3.开展“课堂革命,陕西行动”。着力于“三个课堂”建设,培育一批“精品课程”和“精彩一课”,创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示范校。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
(一)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系统推进教育生态重构。
各学校要围绕教育质量核心,系统思考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之间的关系,要在解放学生繁重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同时,系统思考学校在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举措,在实践中凝练本校“双减”工作经验。教研室要进行“双减”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通过座谈会、培训会、课题研究等形式,指导学校形成更加适合家长、学生需要的教育,要通过探索实践,形成“双减”工作xx经验,构建具有xx特色的优质教育新生态。各教育组要组织开展辖区各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通过结对帮扶、赛教观摩等活动,积极探索“双减”工作新做法新经验。(责任单位:基教科、教研室、各教育组)。
(二)规范作业管理要求,实现减负增效五育并举。
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学生作业有关规定要求,对作业进行层级分类,开展对作业设计、作业分类、作业布置方式、课外读物指导、专题阅读等进行针对性研究,有针对性减轻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要建立作业管理小组,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责任人,应统筹各学科,合理布置当天作业,控制作业时长。要建立作业检查、作业公示制度,并将检查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评工作中。教研室要修订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出台有针对性的管理实施细则,并纳入常规检查考核内容。(责任单位:基教科、教研室、各教育组)。
(三)加强培训机构管理,切实规范培训行为。
各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回归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战场,在学校完成主要学习任务;要严格查处在职教师参与培训机构培训、进行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职教科要制定出台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明确政策,强化措施,不断加强治理力度;要加强部门协同,开展联合督查,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加强治理力度。(责任单位:职教科、各教育组)。
(四)大力开展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学校要规范开展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一校一策”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对课后服务课程表、服务时间、服务对象、师资、场地等进行公示,让家长和学生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课业辅导应着重辅导学困生通过作业弄懂学会当天所学基本内容,解决学困生缺乏有效指导、长期留存下来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学生家校共同管理中存在的学习帮扶缺失问题。艺体活动要在已有的社团建设基础上,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凸显学校文化特色,突出体育、美育、劳动等课程实施,逐步发展以活动为载体的多样化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体质健康。教师在课后服务中,不得上新课、提前教学进度、超课程标准上课。活动中心要制定全市课后服务工作方案,督促各校“一校一策”制定本校课后服务方案,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责任单位:活动中心、各教育组)。
(五)大力加强课程建设,抓牢提升质量主战场。
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体艺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要抓实教育教学过程,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要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和检查,引导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效益。要重点突出学校课程特色,打造样板课程,推出精品课程。教研室要着力培育一批“精品课程”和“精彩一课”,创建一批课程建设示范校。(责任单位:基教科、教研室、各教育组)。
(六)积极促进家校协作,营造推进落实良好氛围。
各学校要通过举行不同形式的家长会,提升家长对学校“双减”工作的认识,通过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家长参与“双减”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加强学生手机、睡眠等健康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家庭育人功能;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充分听取家长委员对“双减”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聘请家长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要制定家访工作方案,落实教师定期家访工作要求,挖掘家访工作优秀案例,形成本校家校协同工作经验。(责任单位:基教科、各教育组)。
(七)全面强化督导检查,形成紧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督导室要将“双减”工作作为“一号督导工程”,根据“双减”工作内容要求和各相关单位职责任务,把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制定督导工作方案,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各教育组要对辖区中小学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检查,通过示范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督促辖区学校严格落实“双减”工作各项任务。(责任单位:督导室、各教育组)。
四、相关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双减”工作已被中省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各学校和相关单位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推进落实,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并加大对教师、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层层传导压力,杜绝“上热下凉、上紧下松”现象。
(二)完善制度建设。
明确工作任务、措施要求和工作职责,并对现有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其中与“双减”工作精神要求不一致的内容,确保制度机制健全。
(三)强化宣传引导。
各单位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宣传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学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和宣传栏、led屏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双减”政策内容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宣传引导。综合宣传科要做好政策法规、经验典型的宣传培育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四
为认真贯彻主管教育部门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把上级关于“双减”的要求落到实处,科学把握“双减“的精神实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严格根据《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教师严格按照各学科课时量安排教学,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减课程和课时。任课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遵守课堂秩序和教学规范,不得随意调课、占课,不得随意剥夺学生上课权。学校在校务公开栏上公布课表、作息时间表,主动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各科教学要严格按照市颁发的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不得随意加深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要求。
(二)加强有效教学研究。
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各教研组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确保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由教研组长负责,各教研组围绕本学期教学重难点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本学期各学科以“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为主题,组织教师上公开课、空对空等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才能善于主动思考、愉快学习。在讲解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生疑,促进知识迁移。为了保证课堂的有效、高效,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必须精讲精练。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多读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练,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不说,保证课堂教学的高容量性。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重基础规范的养成,重个性化体验感悟、表达;数学学科提倡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重视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导优辅差工作,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对“尖子生“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多种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差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迎头赶上。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加强特色备课精心备课。采用集体备课与个人修改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充分吃透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修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精选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所学教材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增删,以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使学生“满负荷”地学习,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精心设计练习老师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减轻重复性作业、避免机械性作业。在“练”字上下功夫,练习贵在得法,重在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与技巧,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设计作业,提倡设计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严格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学生书面作业时间平均每天不超过1小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减负”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求改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使考试不再变成“学生的敌人”,符合教学规律的检测是必须的、必要的。我校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少考多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成功感。积极开展各项竞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在各门学科间开展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其他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课外的知识积累。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取得家长对“双减”的理解和配合,避免从家庭角度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动征求来自家长的意见,交流教育学生自觉学习的有效方法。
(三)提高师德修养。
关爱每个学生,对学生要尊重、理解、宽容,不得以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得讽刺挖苦学生,不得歧视差生。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肯定成绩和进步。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谈心沟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保障学生睡眠时间。
教师、学生、家长都要懂得充足的睡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建立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机制。2、教师不得占用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集中上课。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全体教师。
一是宣教结合推动“双减”。“宣”就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和省里政策,在吉林省教育厅网站设立专区,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开辟专栏,在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实现制度上墙、进宣传窗等。“教”就是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队会、载体性活动、签订教师承诺书、致家长一封信等,营造家校协同育人良好氛围。
二是疏堵结合推动“双减”。“疏”就是校内提质减负,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坚持“零起点教学”,严禁削减或挪用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课时和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堵”就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持续开展专项治理,严禁“超标”“超前”培训,整治培训机构唯利是图、超范围经营、错误言论、虚假广告等不良行为,构建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是放改结合推动“双减”。“放”就是把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校,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坚决克服评价标准中的“唯升学”“唯分数”倾向。重点加强对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改”就是推进考试招生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公民同招”,不得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确保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75%。
四是监管结合推动“双减”。“监”就是强化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监督平台,畅通社会监督,受理减负举报。吉林省教育厅研发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体质管理监测平台,时时监控和评估“双减”成效。“管”就是重拳治乱,将“双减”工作作为督导“一号工程”,纳入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继续实施教育厅领导包保市(州)制度,充分运用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手段,持续深入各地开展检查指导。同时,强化教育、市场监管、民政、人社等多部门综合治理合力,多部门联动抓“双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五
双减负一般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减轻学生家庭作业负担和课余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县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把抓好“双减”工作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切入口,统筹推进减负与提质、校内与校外、严管与厚爱、考试与评价,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只有减轻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负担,切实发挥好作业检验课堂教学成效的基础作用,把学生从效率低效果弱的刷题苦海里解放出来,把家长从繁重的作业辅导或送孩子校外培训的焦虑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破“重智轻德”,立“以德为先”,实现“五育并举”必须要把作业总量控下来,中小学校要制定和完善作业管理细则,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刚性要求得到有效落实。必须要把作业质量提上来,中小学要聚焦素养优化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教与学闭环管理机制,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校本研修重要内容。中小学要建立完善常规制度,明确检查考核要求,让教师教学、学校检查考核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将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的检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等挂钩。
要坚持向课堂“抢“效率,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确保课堂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内学习效率。要坚持向校园“争”时间,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除体育、劳动、综合实践等科目必须有课外作业外,鼓励学科作业尽可能在校内完成,实现“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全面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家长会,减少家长的疑虑和担心,增进家长对“减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防止学校“减负”的同时家长“增负”。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等11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坚持“边排查、边整改“的工作思路,集中整治无证无照、安全隐患、超前超纲、违规收费、暑假集中补课等行为,迅速遏制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问题。在运用好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的同时,依托“xx多彩宝”开发校外培训机构政务审批管理一体化平台,目前正在部分县(区)试运行。正式运行后,将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备案年检全网通办,资质信息奖惩全面公开,查询评价投诉一键融通。
教师是基础教育的第一资源,减轻作业负担和提高作业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整体水平。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高压打击在职在编中小学教师在外兼职有偿补课、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诱导学生到校外补课等行为。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在绩效工资总量里予以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设计适量、合理的弹性作业和分层分类作业,切实用教师的高投入换来学生的轻负担。
四、统筹好考试与评价。
作业负担重实质上是不科学的考试评价导致的,只有科学用好考试、评价等手段,才能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因此,有必要继续通过深化高考综改、中改和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从一次性考试模式调整到以考生成绩加综合素质为主的模式,注重学生过程性成长进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通过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客观地评价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以评价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促进教育教改,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统筹推进,内外并举。
校内减作业负担和校外减培训负担同步推进,全面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开展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健全日常监管工作机制。在“双减”重点和难点领域循序渐进,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统筹推进“双减”工作稳慎落实。
堵疏结合,标本兼治。
做好“堵”的工作,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和培训价格,有效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对校外培训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积极主动稳慎推进。强化“疏”的工作,通过小学“整体优化”、初中“提质强校”、高中“高地构筑”、随迁子女“蓝天教育”等系列行动,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重点研究探索提高学校作业质量、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减轻校内作业负担。
(一)全力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
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分类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建立作业监督机制。通过对作业来源、质量、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作业结构更合理,作业效果有保障。根据学校和学段的实际,适当考虑作业的层次性、选择性,并有适量的个性化、校本化作业,提倡作业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全市域开展“弹性作业”课题研究,让学生既吃得饱,又吃得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2.强化作业等“五项管理”。出台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落实意见,“五项管理”列入2021年教育督导的重点工程和责任督学首要任务,推进所有中小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全覆盖。以“五项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推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形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以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生晚自习服务、免费在线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为重点的学校课后服务。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课后服务在全市全面开展,实现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4.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充分利用国家、省“之江汇”、台州市“括苍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建设未来社区幸福学堂,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探索成立公益属性的实体化互联网学校,推出以课程服务为主的“四点半课堂”和答疑解惑为主的“问学名师”服务。
5.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2025年前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比率98%以上,随迁子女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率达95%以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6.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校际教育共享机制,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深化集团化办学路径,完善“互联网+义务教育”机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发挥乡村教育研究联盟作用,全力推进乡村名校建设。加大义务教育共同体校际间、城乡间教师交流力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7.实施初中学校提质强校行动。强化推进“初级中学课程改革达标计划”“初级中学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与改进计划”“初中校长专业提升计划,到2025年初中学校标准化率达100%,省现代化学校占比达35%,构建一批优质学校联盟,打造一批幸福学校。
8.深化高中“阳光招生”改革。2021年开始,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政策,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全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不低于60%的招生名***学校,缓减升学竞争压力。2022年起,全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分配指标达到80%。
9.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晚托班和暑期托管班的师生比配备,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按一定标准予以发放。用于在职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不纳入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计算比较口径。
(二)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10.精准摸清底数。充分依靠相关部门、镇(街道)和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全面排查校外培训机构总数、从业人员数、招收学生数、预收费等方面情况,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及时录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和“浙里培训”平台系统。
11.实施分类管理。教育、文化与旅游、体育、人社、科技、卫健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技能类、科技类、托育类等培训机构实施归口管理,根据类别属性制定标准,设置条件,加强事中事后常态化监管。
12.严格审批工作。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通过的纳入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白某某”。支持鼓励学科类培训机构向素质类和成人类培训转型。
13.如期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记工作。将现有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转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按照公益普惠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登工作办法和时间表、路线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转登工作。
14.严格监管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培训;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控制培训结束时间,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不得留课后作业。
15.全面规范培训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禁开展“一对一”或“一对x”等无证无照培训辅导行为,严禁以托管名义开展变相辅导或者培训。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低下、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
16.强化资金监管。依靠“浙里培训”监管平台,重点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制度,形成事前预警、事中预防和事后防范机制;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开设预收费资金专户,并与开户银行签署协议,按照专款专户、专款专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制定对大额资金异动的管控、最低存款余额的监督等措施;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一经发现违规收费现象,必须严肃查处,直至进入“黑名单”。
17.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教师资格信息应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8.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落实资本管理“四个不得”,即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19.加强营销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不在主流新闻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学科类校外培训广告,学生作业本、教辅材料等学习用品上严禁印刷任何形式的广告;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其他垄断行为,规范***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完善“黑白某某”制度。
20.协同建设“浙里培训”数字化监管平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依托“教育大脑”工程,按照“省级统建、地方创新”的思路,构建“准入、监管、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监管平台,提升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数字化监管水平。
(三)切实加强家校社协同。
21.支持和规范学校引进非学科培训机构。学校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将研究制订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条件、遴选程序和监管措施等。
22.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来源。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不得聘请在职中小学教师;全面清查在职中小学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建立健全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处罚机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23.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勾连。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按要求做好培训广告管控,不得在校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
24.“双减”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各镇(街道)“幸福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水平、校外培训整治成效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25.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密切家校沟通,努力形成减负共识,积极动员引导家长不安排孩子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充分利用博物馆、体育馆、纪念馆、文化馆、乡村文化礼堂、儿童之家等校外活动场所或研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一)强化部门协同。
健全多部门协同治理的联席工作制度,组建“双减”工作专班,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建立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责任清单,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依法依规处置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市镇校三级联动机制,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加大“双减”政策配套,开展联合检查执法,充分发挥各部门执法检查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风险防控。
加强舆论宣传,争取各方支持,为治理行动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办学、诚信质量办学。设立专门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认真评估风险,制定好防范预案。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关注舆情,做好形势预判和应急处突准备,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三)强化督查问责。
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每半月对“双减”进展情况通报一次,加大“曝光”力度,加大违规查处和失责问责力度,落实属地责任,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双减”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部门依纪依规予以严肃问责。
统筹推进,内外并举。
校内减作业负担和校外减培训负担同步推进,全面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开展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健全日常监管工作机制。在“双减”重点和难点领域循序渐进,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统筹推进“双减”工作稳慎落实。
堵疏结合,标本兼治。
做好“堵”的工作,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和培训价格,有效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对校外培训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积极主动稳慎推进。强化“疏”的工作,通过小学“整体优化”、初中“提质强某某”、高中“高地构筑”、随迁子女“蓝天教育”等系列行动,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重点研究探索提高学校作业质量、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减轻校内作业负担。
(一)全力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
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分类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建立作业监督机制。通过对作业来源、质量、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作业结构更合理,作业效果有保障。根据学校和学段的实际,适当考虑作业的层次性、选择性,并有适量的个性化、校本化作业,提倡作业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全市域开展“弹性作业”课题研究,让学生既吃得饱,又吃得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2.强化作业等“五项管理”。出台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落实意见,“五项管理”列入2021年教育督导的重点工程和责任督学首要任务,推进所有中小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全覆盖。以“五项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推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形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以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生晚自习服务、免费在线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为重点的学校课后服务。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课后服务在全市全面开展,实现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4.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充分利用国家、省“之江汇”、台州市“括苍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建设未来社区幸福学堂,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探索成立公益属性的实体化互联网学校,推出以课程服务为主的“四点半课堂”和答疑解惑为主的“问学名师”服务。
5.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2025年前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比率98%以上,随迁子女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率达95%以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6.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某某际教育共享机制,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深化集团化办学路径,完善“互联网+义务教育”机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发挥乡村教育研究联盟作用,全力推进乡村名校建设。加大义务教育共同体校际间、城乡间教师交流力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7.实施初中学校提质强某某行动。强化推进“初级中学课程改革达标计划”“初级中学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与改进计划”“初中校长专业提升计划,到2025年初中学校标准化率达100%,省现代化学校占比达35%,构建一批优质学校联盟,打造一批幸福学校。
8.深化高中“阳光招生”改革。2021年开始,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政策,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全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不低于60%的招生名***学校,缓减升学竞争压力。2022年起,全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分配指标达到80%。
9.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晚托班和暑期托管班的师生比配备,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按一定标准予以发放。用于在职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不纳入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计算比较口径。
10.精准摸清底数。充分依靠相关部门、镇(街道)和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全面排查校外培训机构总数、从业人员数、招收学生数、预收费等方面情况,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及时录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和“浙里培训”平台系统。
11.实施分类管理。教育、文化与旅游、体育、人社、科技、卫健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技能类、科技类、托育类等培训机构实施归口管理,根据类别属性制定标准,设置条件,加强事中事后常态化监管。
12.严格审批工作。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通过的纳入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白某某”。支持鼓励学科类培训机构向素质类和成人类培训转型。
13.如期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记工作。将现有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转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按照公益普惠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登工作办法和时间表、路线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转登工作。
14.严格监管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培训;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控制培训结束时间,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不得留课后作业。
15.全面规范培训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禁开展“一对一”或“一对x”等无证无照培训辅导行为,严禁以托管名义开展变相辅导或者培训。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低下、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
16.强化资金监管。依靠“浙里培训”监管平台,重点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制度,形成事前预警、事中预防和事后防范机制;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开设预收费资金专户,并与开户银行签署协议,按照专款专户、专款专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制定对大额资金异动的管控、最低存款余额的监督等措施;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一经发现违规收费现象,必须严肃查处,直至进入“黑名单”。
17.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教师资格信息应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8.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落实资本管理“四个不得”,即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19.加强营销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不在主流新闻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学科类校外培训广告,学生作业本、教辅材料等学习用品上严禁印刷任何形式的广告;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其他垄断行为,规范***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完善“黑白某某”制度。
20.协同建设“浙里培训”数字化监管平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依托“教育大脑”工程,按照“省级统建、地方创新”的思路,构建“准入、监管、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监管平台,提升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数字化监管水平。
21.支持和规范学校引进非学科培训机构。学校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将研究制订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条件、遴选程序和监管措施等。
22.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来源。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不得聘请在职中小学教师;全面清查在职中小学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建立健全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处罚机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23.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勾连。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按要求做好培训广告管控,不得在校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
24.“双减”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各镇(街道)“幸福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水平、校外培训整治成效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25.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密切家校沟通,努力形成减负共识,积极动员引导家长不安排孩子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充分利用博物馆、体育馆、纪念馆、文化馆、乡村文化礼堂、儿童之家等校外活动场所或研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一)强化部门协同。
健全多部门协同治理的联席工作制度,组建“双减”工作专班,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建立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责任清单,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依法依规处置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市镇校三级联动机制,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加大“双减”政策配套,开展联合检查执法,充分发挥各部门执法检查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风险防控。
加强舆论宣传,争取各方支持,为治理行动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办学、诚信质量办学。设立专门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认真评估风险,制定好防范预案。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关注舆情,做好形势预判和应急处突准备,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三)强化督查问责。
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每半月对“双减”进展情况通报一次,加大“曝光”力度,加大违规查处和失责问责力度,落实属地责任,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双减”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部门依纪依规予以严肃问责。
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六
根据国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坚持以生为本、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稳步实施。
3、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4、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魏文王献春。
成员:陈万良、毕宏伟、闫石、计超、罗利、秦晓秋、所有任课教师。
2、广泛宣传“双减”辩证关系。
(1)召开教师会、对教师进行“双减”知识培训。
(2)利用升旗、班会及向家长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三、落实“双减”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座谈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改进。
3、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开齐、开足各科课程。
4、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作业量。
5、加强教学质量调研、提升教学质量。
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丰富课后活动内容。
9、组织教师上好“双减”第一课。
1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双减”的执行力。
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七
双减负一般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减轻学生家庭作业负担和课余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承担和校外培训承担,对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推进学生德智休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重人意义。结合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我校“双减”工作有效有序开展。现就开展的情况作简单的汇报:
一、是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本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实施对象和具体的方法等内容。
二、结合方案,有序开展工作,我们服务的模式是七年级采用“5+2+2”模式,八、九年级采用“5+1+2”模式。
三、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学科以科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以研促教,以教升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规范布量作业、设计优质作业。对书面业余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一律不留,其他年级语文、数学总量每天不超1小时;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总量每天不超1.5小时;其他学科、当日无课学科原则上不布置。设计优质作业。创立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优质业余作业筛选优化工作组”,分层分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选定优质作业并造册登记。
自开展工作以来,学生适应能力强,家长反馈良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双减工作实施时间并不长,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工作做实做好!
(一)强化责任,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
成员:全体教师。
(二)广泛宣传,正确认识“双减”辩证关系。1.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学习“双减”工作的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双减”的深远意义;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开展“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双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等专题研讨,辩证认识双减工作。2.利用家长会、家访、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宣讲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观,搞好双减的宣传工作,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双减工作。(三)落实“双减”,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有关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和工作要求,认真执行相关双减规定,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1.根据上级“双减”精神,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奖惩制度,做到有“法”可依。2.学校对“双减”工作定期检查,并将结果存入资料档案,并实行奖惩兑现。3.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等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实际按上级规定不断改进。(四)“增效”双减,标本兼治创新推进双减工作。1.构建新的学科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不断完善语文、数学、英语、术科各学科的常规制度,围绕教学认真细化每一条常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科常规管理制度,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明确各科、各年级段的阶段目标,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2.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落实大课间活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教师、学生、家长都要懂得充足的睡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建立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有质量的睡眠。课间和午间不得占用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集中上课。各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按照学区统一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作息,并科学制定“课程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并将其公布在学校显眼的位置上,接受社会、家长监督。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真正动起来,不断提高活动效率,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3.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在计划课程饱和、学生活动时间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科学设置学校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想方设法保证活动正常开展。教师要认真备课,上好每堂课,决不擅自调课,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学校批准备案。学校将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各学校教师上课情况。4.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各学校必须给教师一个统一的“双减”标准,特别是家庭作业,原则上要求一、二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作业,三、四、五、六年级作业要适当,尽量在1小时内完成,且作业必须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作业设计力求形式多样,分层布置,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负责协调控制语数英等各科作业总量。5.加强教学质量调研,提升教学质量。各学校要加强各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建立好差生跟踪档案,制订补差方案,努力做好转差工作。同时做好培优工作,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上好“常态课”,切不可因教师自身的原因,搞课堂不足课外补。要积极学习优质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领会其实质,争取课堂效益最大化,逐步建立“高效课堂”。(2)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和学校中层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开展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同时为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累第一手资料,逐步形成白庙学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3)学校要充分发挥各类教科研骨干在校内外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在不同的范围内做好专题讲座,上好示范课,研究课,通过师徒同上一堂课,开展“同上一堂好课”的研究活动。7.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校要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通过品德课、晨会课以及平时的校园生活,让学生熟悉、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以此为指导,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学区德育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并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做好档案记录。同时扩大宣传阵地,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双减的执行力。(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爱护每一个学生,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肯定成绩和进步,指出缺点和不足,不得讽刺挖苦、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把“双减”工作与禁止教师“有偿家教”结合起来。(2)要搞好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搞课外延伸(补课),确保“双减”不减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意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
1.学校将全面抓好检查考核工作。对双减工作的落实情况,学科老师进行全程性的自查,学校教导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等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促进各学校的“双减”工作有效开展。3.学校将把“双减”工作作为学校领导与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期绩效考评工作。我们将持续做好各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根据国家《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落实“双减”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坚持以生为本、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稳步实施。
3、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4、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具体实施。
1、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魏文王献春。
成员:陈万良、毕宏伟、闫石、计超、罗利、秦晓秋、所有任课教师。
2、广泛宣传“双减”辩证关系。
(1)召开教师会、对教师进行“双减”知识培训。
(2)利用升旗、班会及向家长发放传单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
三、落实“双减”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
2、通过对教师、家长、学生座谈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不断改进。
3、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开齐、开足各科课程。
4、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作业量。
5、加强教学质量调研、提升教学质量。
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7、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丰富课后活动内容。
9、组织教师上好“双减”第一课。
1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双减”的执行力。
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八
副组长:
成员:全体教师。
(二)广泛宣传,正确认识“双减”辩证关系。1.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学习“双减”工作的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双减”的深远意义;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开展“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双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等专题研讨,辩证认识双减工作。2.利用家长会、家访、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学生宣讲素质教育观、全面发展观,搞好双减的宣传工作,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双减工作。(三)落实“双减”,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相关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有关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政策和工作要求,认真执行相关双减规定,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1.根据上级“双减”精神,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奖惩制度,做到有“法”可依。2.学校对“双减”工作定期检查,并将结果存入资料档案,并实行奖惩兑现。3.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等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实际按上级规定不断改进。(四)“增效”双减,标本兼治创新推进双减工作。1.构建新的学科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不断完善语文、数学、英语、术科各学科的常规制度,围绕教学认真细化每一条常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各科常规管理制度,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明确各科、各年级段的阶段目标,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2.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落实大课间活动。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教师、学生、家长都要懂得充足的睡眠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建立学生睡眠质量监督机制,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9小时有质量的睡眠。课间和午间不得占用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集中上课。各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按照学区统一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按时作息,并科学制定“课程表”和“课外活动安排表”,并将其公布在学校显眼的位置上,接受社会、家长监督。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真正动起来,不断提高活动效率,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3.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在计划课程饱和、学生活动时间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科学设置学校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想方设法保证活动正常开展。教师要认真备课,上好每堂课,决不擅自调课,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学校批准备案。学校将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各学校教师上课情况。4.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各学校必须给教师一个统一的“双减”标准,特别是家庭作业,原则上要求一、二年级学生不留家庭作业,三、四、五、六年级作业要适当,尽量在1小时内完成,且作业必须经过教师的深思熟虑,作业设计力求形式多样,分层布置,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行班主任负责制,负责协调控制语数英等各科作业总量。5.加强教学质量调研,提升教学质量。各学校要加强各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做好各年级各学科的差生跟踪,建立好差生跟踪档案,制订补差方案,努力做好转差工作。同时做好培优工作,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6.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上好“常态课”,切不可因教师自身的原因,搞课堂不足课外补。要积极学习优质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领会其实质,争取课堂效益最大化,逐步建立“高效课堂”。(2)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和学校中层组成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小组”,开展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同时为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累第一手资料,逐步形成白庙学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全体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3)学校要充分发挥各类教科研骨干在校内外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在不同的范围内做好专题讲座,上好示范课,研究课,通过师徒同上一堂课,开展“同上一堂好课”的研究活动。7.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校要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的学习,通过品德课、晨会课以及平时的校园生活,让学生熟悉、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并以此为指导,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学区德育工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各学校要认真做好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并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做好档案记录。同时扩大宣传阵地,充分利用黑板报等形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双减的执行力。(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爱护每一个学生,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肯定成绩和进步,指出缺点和不足,不得讽刺挖苦、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把“双减”工作与禁止教师“有偿家教”结合起来。(2)要搞好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搞课外延伸(补课),确保“双减”不减教学质量。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的执行意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能力;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大优势,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
1.学校将全面抓好检查考核工作。对双减工作的落实情况,学科老师进行全程性的自查,学校教导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家长会等渠道,听取学生、家长对“双减”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促进各学校的“双减”工作有效开展。3.学校将把“双减”工作作为学校领导与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期绩效考评工作。我们将持续做好各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篇九
校内减作业负担和校外减培训负担同步推进,全面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开展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健全日常监管工作机制。在“双减”重点和难点领域循序渐进,积累经验,逐步推开,统筹推进“双减”工作稳慎落实。
堵疏结合,标本兼治。
做好“堵”的工作,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培训时间和培训价格,有效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对校外培训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积极主动稳慎推进。强化“疏”的工作,通过小学“整体优化”、初中“提质强校”、高中“高地构筑”、随迁子女“蓝天教育”等系列行动,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重点研究探索提高学校作业质量、提高学校课后服务质量,进一步减轻校内作业负担。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
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分类控制作业总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建立作业监督机制。通过对作业来源、质量、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作业结构更合理,作业效果有保障。根据学校和学段的实际,适当考虑作业的层次性、选择性,并有适量的个性化、校本化作业,提倡作业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全市域开展“弹性作业”课题研究,让学生既吃得饱,又吃得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2.强化作业等“五项管理”。出台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的落实意见,“五项管理”列入20xx年教育督导的重点工程和责任督学首要任务,推进所有中小学校落实“五项管理”全覆盖。以“五项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为重点的减负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推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形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以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生晚自习服务、免费在线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为重点的学校课后服务。20xx年秋季学期开始课后服务在全市全面开展,实现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4.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充分利用国家、省“之江汇”、台州市“括苍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建设未来社区幸福学堂,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探索成立公益属性的实体化互联网学校,推出以课程服务为主的“四点半课堂”和答疑解惑为主的“问学名师”服务。
5.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2025年前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比率98%以上,随迁子女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率达95%以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6.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校际教育共享机制,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深化集团化办学路径,完善“互联网+义务教育”机制,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全覆盖。发挥乡村教育研究联盟作用,全力推进乡村名校建设。加大义务教育共同体校际间、城乡间教师交流力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7.实施初中学校提质强校行动。强化推进“初级中学课程改革达标计划”“初级中学教育质量监测反馈与改进计划”“初中校长专业提升计划,到2025年初中学校标准化率达100%,省现代化学校占比达35%,构建一批优质学校联盟,打造一批幸福学校。
8.深化高中“阳光招生”改革。20xx年开始,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政策,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全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不低于60%的招生名***学校,缓减升学竞争压力。2022年起,全市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分配指标达到80%。
9.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晚托班和暑期托管班的师生比配备,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按一定标准予以发放。用于在职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不纳入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计算比较口径。
(二)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10.精准摸清底数。充分依靠相关部门、镇(街道)和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全面排查校外培训机构总数、从业人员数、招收学生数、预收费等方面情况,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及时录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和“浙里培训”平台系统。
11.实施分类管理。教育、文化与旅游、体育、人社、科技、卫健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学科类、文化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技能类、科技类、托育类等培训机构实施归口管理,根据类别属性制定标准,设置条件,加强事中事后常态化监管。
12.严格审批工作。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通过的纳入全省校外培训机构“白某某”。支持鼓励学科类培训机构向素质类和成人类培训转型。
13.如期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转登记工作。将现有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转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按照公益普惠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转登工作办法和时间表、路线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转登工作。
14.严格监管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培训;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控制培训结束时间,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00,不得留课后作业。
15.全面规范培训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禁开展“一对一”或“一对x”等无证无照培训辅导行为,严禁以托管名义开展变相辅导或者培训。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低下、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
16.强化资金监管。依靠“浙里培训”监管平台,重点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制度,形成事前预警、事中预防和事后防范机制;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开设预收费资金专户,并与开户银行签署协议,按照专款专户、专款专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制定对大额资金异动的管控、最低存款余额的监督等措施;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一经发现违规收费现象,必须严肃查处,直至进入“黑名单”。
17.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教师资格信息应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8.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落实资本管理“四个不得”,即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19.加强营销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不在主流新闻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学科类校外培训广告,学生作业本、教辅材料等学习用品上严禁印刷任何形式的广告;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其他垄断行为,规范***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完善“黑白某某”制度。
20.协同建设“浙里培训”数字化监管平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依托“教育大脑”工程,按照“省级统建、地方创新”的思路,构建“准入、监管、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监管平台,提升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数字化监管水平。
(三)切实加强家校社协同。
21.支持和规范学校引进非学科培训机构。学校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将研究制订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条件、遴选程序和监管措施等。
22.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来源。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不得聘请在职中小学教师;全面清查在职中小学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建立健全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处罚机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23.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勾连。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按要求做好培训广告管控,不得在校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
24.“双减”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各镇(街道)“幸福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水平、校外培训整治成效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25.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密切家校沟通,努力形成减负共识,积极动员引导家长不安排孩子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充分利用博物馆、体育馆、纪念馆、文化馆、乡村文化礼堂、儿童之家等校外活动场所或研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部门协同。
健全多部门协同治理的联席工作制度,组建“双减”工作专班,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建立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责任清单,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依法依规处置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市镇校三级联动机制,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加大“双减”政策配套,开展联合检查执法,充分发挥各部门执法检查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风险防控。
加强舆论宣传,争取各方支持,为治理行动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法律法规学习,引导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办学、诚信质量办学。设立专门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举报途径。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认真评估风险,制定好防范预案。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关注舆情,做好形势预判和应急处突准备,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三)强化督查问责。
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每半月对“双减”进展情况通报一次,加大“曝光”力度,加大违规查处和失责问责力度,落实属地责任,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双减”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关部门依纪依规予以严肃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