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七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一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此可见,传统课堂中的“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针对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已刻不容缓。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自主学习方法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把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掌握学习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1、研究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添砖加瓦。
2、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课堂上实现学生高效自学的方法;研究如何通过评价来衡量和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问卷调查法:了解我校八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自学情况及对自学方法的想法。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自学方法。
实践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活动设计的策略。
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5-6月)
1、确立课题。阅读相关书籍,学习掌握相关理论,认真选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完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7月-2020年4月)
1、分析现状,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
2、采用实践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围绕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及目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因材施教,开展问卷调查与调查汇报,耐心细致地进行问题分析,撰写总结报告。
3、进行课例研究,总结经验,然后进行实践教学,总结并撰写教学随笔。
4、撰写相关论文,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5-6月)
1、对课题全面总结、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
2、撰写专题研究报告,申报课题结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自学指导方法的研究”,从2019年5月立项至2020年6月,历时一年多的研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每课都含有“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连接”、“拓展空间”等。其中,“运用你的经验”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该版块的内容,了解每课内容的线索。然后,“探究与分享”可以对本节课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通过看“相关连接”和“拓展空间”里面的知识对本科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1.培养学生主动上台讲知识点的习惯。
站上讲台讲课,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紧张的,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刻记忆。《道德与法治》课,让一位学生讲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对讲的内容进行筛选,那些简单的、好理解、好把握的、学生有一定基础的的课,让学生上讲台自己进行讲解,最后,教师作更深层次的相关知识的补充。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节《诚实守信》教学时,因为该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学生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例子也比较好举。所以,上这课时,我就通过让学生讲亲身实例,来对本课的知识进行理解。
2. 优化课堂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因此,教师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需要优化问题的形式,问题的内容要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有关,而且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和运用,最后,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问题的内容要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是把双刃剑”,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所见所闻分析网络的利弊,最后,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再结合有关课本的知识进行总结。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来看,都比较好,因为这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而且问题更具体,更符合现实生活。最后,教师结合教材的观点,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达到教与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1.播放相关视频。为了让学生面对的不只是枯燥的课本,而是更好的生动的道德与法治的事实,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形成具体、生动的形象,加强记忆,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记住课本的知识点,为以后的练习打下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做题方法的训练。做题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训练,但是,道德与法治的做题方法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掌握自己训练的方法。道德与法治更加注重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多多训练,从材料中找找关键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以需要学生学习过程中长期的配合,形成自主练习的习惯。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善用法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对学生进行做题练习的训练。如针对“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时,我采用三、四个具体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理解了有勇有谋是有前提的,以及应对违法犯罪的的措施。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要自觉远离各种不法侵害,但当侵害已经不可避免时,应当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通过这样的做题训练,老师进行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课本知识,对问题的进行彻底的分析、归纳,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更好的体现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做题方法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教与学互助,效果会更加明显。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至关重要。教师的教的方式的改变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具体分析案例,达到学习效果提高的目的。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二
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儿纸艺特色活动的研究
通过体验教育促进幼儿班级共同生活的实践研究
深化混龄教育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以亲子活动促进家园合作的研究
军营文化渗透于幼儿园领域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中国画教学活动主题化的实践研究
基于儿童生命完整的幼儿整合教育研究
本土文化熏陶下健康成长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
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发展研究
童画童说--通过儿童画解析幼儿的内心世界
教幼儿折纸的实践研究
从材料入手探索提高小班娃娃家游戏水平的方法
家园共有 有效互助--在教学实施中共享家长资源研究
幼儿数学智能在区域活动中的开发
对小班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探索
家园共育助教活动的研究
动画片对幼儿思维发展的影响探索
城乡互动-促进乡镇园保教质量的实践与探究
中班幼儿晨间体育活动区材料投放及指导的实践
幼儿绘画和语言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浅析影响小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因素及对策
中班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
大班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中大班个别幼儿行为研究
"化人式"园本课程研究
开展传统文学经典阅读构建儿童本位的“和美”文化研究
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绘本阅读与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比较研究
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的有效性研究
幼儿绿色生活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
农村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特殊家庭幼儿教育的个案研究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大班版画材料挖掘及表现形式开发的实践研究
3--6岁幼儿在阅读中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在手工制作中培养农村幼儿创新能力的研究
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幼儿园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初步探索
幼儿园开展剪纸艺术特色活动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有效性的研究
幼儿园开展乒乓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节日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融合民间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研究
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传承扬州民歌实践研究
家园合作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
优秀民俗文化在早期教育中的传承教育研究
优秀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传承教育研究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名画欣赏中幼儿审美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水粉画教学的研究
农村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实践与研究
对农村幼儿园特色美术活动的探究
构建幼儿园适宜性人生教育课程
幼儿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教育的研究
通过刺绣活动培养幼儿审美与创造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园本化探索与实践研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园本课程建设中田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研究
幼儿经典图画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学前儿童生活礼仪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活动实践研究
教师眼中的法律世界
绘本阅读教学中 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利用研究
园本课程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依托地方资源开发园本课程的策略的研究
在幼儿园“主题教学”背景下的班级主题墙创设的研究
乡镇留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研究
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家园合作拓宽幼儿园美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实践研究
农村幼儿园教师艺术技能培训的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大班留守儿童口语交际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幼儿卫生习惯的问题与对策
故事对大班幼儿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幼儿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在添画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利用农村教学资源引导幼儿玩数学游戏的行动研究
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大班幼儿体商的实践与研究
启蒙冶情 快乐成长 培养幼儿"童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一日生活中发展幼儿潜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地方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中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安全工作实效性研究
幼儿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培养的研究
幼儿彩泥画特色活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与教学方式研究
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
幼儿园版画教学的实践研究
心理调适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民间童谣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行为有效性的研究
利用户外体育活动培养幼儿优良品质的园本课程开发研究
优秀民俗文化在早期教育中的传承教育研究
幼儿园大班音乐综合活动课教学
协同农村的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的经验
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
电视广告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利与弊
探析0-3岁婴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环境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浅谈小年龄段幼儿的安全意识-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托班幼儿入园适应集体生活的探讨
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探究
如何通过幼儿看图说话来增强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探究优化幼儿-日生活活动细节的过渡
0-3岁婴幼儿教育机构环境的融合与优化
如何加强区域性体育游戏情境化的研究
早期阅读促进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
创造数学区促进幼儿操作能力发展的研究
托班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
实施科学的早期阅读培养,让孩子自主快乐成长
幼儿礼仪园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
幼儿生活礼仪的培养与研究
家庭礼仪教育的培养与研究
公共礼仪教育的培养与研究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小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中班行为规范的培养与研究
大班文明礼仪的培养与研究
家长良好礼仪习惯对幼儿的影响与研究
教师良好礼仪习惯对幼儿的影响与研究
尊重平等理念下家园联系制度对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
幼儿品格园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责任感的研究
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品格的研究
如何培养幼儿节俭品格的研究
3—6岁幼儿尊重他人品格培养的研究
感恩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与运用的研究
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研究
艺术教育中张扬幼儿个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研究
幼儿角色游戏交往缺失的研究
教师良好品格对幼儿影响的研究
家长良好品格对幼儿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中对幼儿情感溺爱表现的方式、成因的研究
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的研究
培养幼儿创造潜能的研究
构建陶艺园本课程,陶冶幼儿个性品格研究
探究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与幼儿学习方式的研究
礼仪、品格、素质一体化育人方法的研究
礼仪、品格、素质多元智能训练的研究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
美育对幼儿人格形成培养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研究
幼儿园“趣智”教育的案例研究
培育童谣文化,促进幼儿快乐成长的研究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与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
民间文学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
开发利用农村活教材,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研究
传统文化节日与幼儿道德教育的研究
音乐、美术感受力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对幼儿人格形成的研究
“诗画”对提升幼儿素质的实践与研究
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的研究
现代传媒手段对幼儿德育影响的研究
城乡幼儿发展水平差异性的研究
中、西方幼儿礼仪、品格教育差异性的研究
提高保育员素质的研究
反思型教师个性特征的研究
幼儿园礼仪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幼儿园品格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幼儿园师幼发展评价工具和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三
1、“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2、寻求“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策略是适应新一轮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改革的最高利益,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权利,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和谐发展的机会。
3、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临沂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中明确指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员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率。
4、提出“初中历史新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研究”是提升我本人教改理念和教改能力的需要。
1、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学习能力普遍不强。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教学观,努力实现“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
2、实行新课程以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仍然存在,历史教师要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个性出发来创设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的和谐。
3、旧的义务教育课程,片面强调知识授受,不注重分析、理解、动手等综合能力及实际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历史教师要尽量争取“从单一的课堂回归到生活”的和谐。
总之,我个人设想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从整齐划一到注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主动学习;从选拔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等方面做理念性的变革。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求知的同时全面和谐发展。
(1)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关于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思想。
(2)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3)现代教学论、教育论、管理理论等。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强调内化的过程,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的整体优化,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健康身心,卓越智能,高尚品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1、研究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之间的和谐。
2、研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关系的和谐关系。
3、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教师“引导助学”的方式的和谐统一。
4、研究历史课程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5、研究学生本人德、智、体、美、劳诸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调查法:对当前我校历史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评估和研究。
比较法:通过对历史教学中各研究对象及同一研究对象的横向、纵向比较,得出实验成效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实时监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打牢基础。
2、主体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观念,立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化教与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学习。建立生生和谐,师生和谐关系。建立平等交流的平台,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
3、个性化原则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趣味性原则
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求学生有趣更和谐,和谐更有趣。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思想素质。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探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创设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活动。
(三)力求历史学科教学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贴近现实生活,在教育教学上及时渗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与生活、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技术、新动态。
(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找准学科结合点和切入点。结合点是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结合点,抓住了这个点,互相独立的学科就成为了整体;切入点是生活知识与课本知识相渗透相融合的切入点,抓住了这一点,就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
(五)改进评价方法。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六)及时对资料认真分析,对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总结。争取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四
1、在****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口语****能力的研究
2、利用游戏活动提高小班幼儿********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3、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小班幼儿玩数学****的行动研究
4、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实践探究
5、矫正小班幼儿****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6、****合作培养小班幼儿****行为的研究
7、小班留守儿童口语*******的成因及对策
8、农村留守小班幼儿****习惯的问题与对策
9、故事对小班幼儿行为****影响的研究
10、小班幼儿******性科学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11、幼儿园小班音乐综合****课教学
12、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实践研究
13、电视广告对小班幼儿****发展的利与弊****
14、幼儿园开展经典****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五
1、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步养成爱学习,善思考的态度时,才难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态度”、“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三维目标,而“情感与态度”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增强热爱学习的情感。
3、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过程和评价策略,都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理念。但是,在我们的周围有一部分学生有厌倦的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的缘故,学习兴趣易于转移,稳定性差,所以,如何强化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稳定而持久的动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爱学乐学者,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成为当代教育一大问题,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一切的一切说明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心理因素。兴趣来源于需要,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2、个别学生之所以成为班级里的“后进生”,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连连失败、挫折,对学生丧失兴趣,甚至于产生厌学的情绪。基于此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先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3、如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诱惑太多,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从而对学生也产生了厌倦,逃学、网络游戏成瘾早已屡见不鲜,给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要想让学生进的来也留得住,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必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
4、当代“望子成龙“的思想让父母给孩子太重的心理压力,各种学习班、补课班、提高班早已让年幼的孩子喘不过起来,让孩子对学校、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达到了”谈学色变“的程度,让孩子对老师、对家长产生了叛逆心理,迫切需要学校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内在需要,并努力学习。
1、了解兴趣和自信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了解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的做法;
2、了解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原因,了解学生对学校、老师、家长的看法和建议,并分析学困生、网游成瘾、厌倦学习、逃学现象的成因;
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的新办法,好办法,吸引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让学生安心学习,乐于学习,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让学校成为学生快乐的集体之家。
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与办学条件,积极创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外部环境,丰富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举办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参加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大课间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之中的快乐。
2、让课堂成为学生愉悦的心灵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每一位教师以趣为题,采用巧导入、设情境、造悬念、谈历史、说轶事、多举例、做实验、常练习、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施,理论联系实际等各种方式方法让教学过程达到“课始,趣生;课行,趣浓;课尾,趣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悦的心灵体验过程。
1、学校努力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构建和谐、愉悦的育人环境;组织课题组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共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新举措。
2、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1、校园中一幅乐学爱学的氛围,学生中厌学、逃学的人寥寥无几,受到了预期的效果。
2、每一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写出自己亲身感受,写出一篇篇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
3、共同努力下推广一种好的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的方法。
1.课题组负责人:李萍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申报课题,制定相关课题管理职责、制度,进行课题工作总结。
2.组内其他人员:
刘顺平: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文件精神和《教研指南》,并进行督促检查;
李华荣:负责课内研究,归纳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推广研究成果;
沙养正:走访学生家长,调查学生情况,汇报调查结果;
课题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8月25-9月20日):确定好课题以后,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研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计划,申报课题。召开课题研讨工作启动分工会议,颁布相关的课题管理职责、制度。
2.实施阶段(2014年10月--12月):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过程的改革和实践,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运用多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总结阶段(2015年元月):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进行课题工作总结,形成结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推广研究成果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六
摘要:道德法律教育作为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课题,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程改革教学情境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为初中道德和法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计划,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微课教学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加强微课程与传统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整合的必要性,重點研究了微观课程与微观教学的融合。课程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传统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律制度;微教学
前言: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阶段,影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蓬勃发展,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微观课程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项新举措。它将综合教材融入教学活动中,极大的提高了初中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中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积极有效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水平,将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相结合教学方法,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微课程基于简短的教学视频。在正常情况下,微课程的内容在十分钟内控制,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关键点和困难以动态和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动态,直观,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在微观教学过程中,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细,容量小,自主性和移动性等特点。短时间是微观教学的基本特征。由于微课程时间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容量相对较小,内容主要是精简细致,内容不复杂,但要求学生理解和理解。同时,微课程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传播途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微课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是落实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它是中国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初中的道德法律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是基本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基本出发点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它是中国初中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素质教育目标的深入实施。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键阶段,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初中道德和法律教学的效率。它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很高的成就。优质的综合人才。
3.1积极转变道德和法律制度的教学理念。如果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要实现微课程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就必须积极转变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要思想。提高初中德育与法律教学质量的理念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全面提高道德和法律课程的识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例如,在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中掌握学生的道德基础情况和法律课程学习内容,科学设计微课程类型,合理安排教学困难,使学生能够加深道德。了解法律制度的知识点。
3.2利用微课程深化道德和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初中道德和法律课程教师应利用微课程深化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整合道德法律教学资源,实现微课程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在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时机科学整合初中道德与法律课程的知识点,科学配置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律制度的教学结构。 ,按照一步一步的步骤,按照自己的能力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初中教学伦理和法律课程的有效性。
例如,在《维护国家利益》的说明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维护国家利益的信息,并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澳门回归和香港回归的教学内容,为了维持学生。国家利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树立国家安全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道德法治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微课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律制度教学中的应用是初中教育模式的新突破和大胆尝试。它将现代网络技术与初中道德和法律制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初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和法律课程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理解平台,通过精简视频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解,结合对传统教学的分析和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初中道德和法律课程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内容,创造教学情境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伦理和法律课程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用教材教”再出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理解与课堂重构[j].中小学德育,2017(05):29.
[2]郭丽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93.
[3]钟晓琳,朱小蔓.主流价值通达学生主体生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理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18-23.
幼儿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七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追问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引发了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思索。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追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一个恰当有效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追问中得到发展。现在课堂中的追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的追问充满了整个课堂,而却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围绕课题的研究需要,我在学生中展开调查。当前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追问的语言过于单调,对学生的思考起不到促进作用;追问的频率过高,满堂都在问,突出不了重点;追问的方式和方法欠考虑,超出学生的水平,越问学生越糊涂等等。
(二)分析问题,探求原因
通过调查分析和阅读有关文献,发现课堂追问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研究不够透彻,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到位。
2.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状态考虑不周。
3.教师过于关注课堂的预设而忽视了课堂的生成。
4.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理念比较落后。
(三)实践探索,解决问题
1.加大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当前的课程也在不断的改革,新的课程改革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内心只有不断的输入新鲜的理论,课堂才能展现新鲜的面孔,课堂教学才能体现新的理念,课堂教学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
2.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进行探究。
在集备过程中研讨课堂设问,不断优化,不断改进,在实践——反思——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在听课以及外出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追问,揣摩追问的艺术。
课堂上无效提问有所减少,更多地关注了设问的有效性和深度,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思想,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框中,面对爱国者打砸日系车和日本店铺等激进行为,你赞成吗?追问: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有哪些?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更有力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最后,通过华为企业领先世界的5g技术,引导学生通过理性、务实的态度来表达爱国热情、回报祖国。
追问是一门艺术,并非一日之功,在日常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学会在学生缺乏思考处追问、在欠缺深度处追问、在学生有异议处追问……今后的工作计划是在继续开展前面有效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打磨自己的课堂,加强对课堂的反思,加强追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