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论文(通用10篇)
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和特长,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我们的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案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制定方案的关键步骤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方案设计范例,供大家参考。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一
教师要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学习知识,提升技术,提升学生的软件技术水平。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软件分析和设计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软件设计、测试的学生,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教师合理搭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实际应用知识,才能让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研究工程专业认证要求。工程专业认证需要学生具有工程综合能力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综合能力。
3.2构建网络专业教学平台。
教师要构建网络专业教学平台,让学生利用熟悉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丰富网络专业教育素材。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教育素材,通过提取教材知识点和在网络中寻找相关知识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能够应付工程专业认证,提升学生的考证热情。教师要通过学生的下载情况来了解学生对网络教育内容的喜爱度,从而找到适合的教育方向。第二个方面是提供实时指导。教师要在网络专业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考取工程专业认证,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3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学校要和企业联合办学,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在企业实习,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企业能够根据职业要求教育学生,学生考取工程专业认证会更加容易,学生的就业率也会更高。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学校要重视校企合作,要慎重选择校企合作的企业,改革学校教学体系,注重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多种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具备考取工程专业认证的基础知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要做好培养工作,要提供给学生有意义的工作岗位,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让学生拥有考取工程专业认证的职业能力。
4结语。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做好长期的工作准备。教师要构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要构建网络专业教学平台,学校要做好专教育工作,企业要做好实习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让学生考取工程专业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2]张志强,张洪,杨洪,张君雁.基于地方高校的软件工程“微专业”学位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0):116-118.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二
从专业特性谈起: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是针对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增多而新增的专业。不属于传统专业。因为移动通信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大,比如移动手机软件开发人才、移动设备维护人才、移动通信的相关企业需要的人才等。所以,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广阔。但是有利必然有弊,弊端是,迅猛发展的移动产业,使得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快。一些主流技术在3,4年后,可能就会很少使用,甚至被淘汰。这对学校的教学内容发起了极大的挑战。
首先,专业创建时间短,造成该专业软硬件教学环境还不十分完善。实验室、实训室、教学基地等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其次,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高职如果不实时与企业保持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就容易被知识甩在后边。出现教学与岗位技能脱节的情况。再次新兴专业的教学资源匮乏。教材、教辅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不足,更加不能适合于每个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侧重方向。
2.1侧重实践教学锻炼学生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鉴于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完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按照移动通信主要岗位群能力培养要求,完成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
2.2深入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
2.3打造过硬的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不但理论知识丰富,更需要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尤其是擅于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来解决工程实践的教师,所以师资队伍的培养应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具体采取用了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授和专家做导师,从青年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及学科方向、科研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青年教师不仅能从导师那里学到教学经验,而且导师的思维方式、人格魅力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举办课件制作大赛,提高教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到省内外高校盯课、学术交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4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造教学研产一体平台。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软件开发起到重要作用。依托成熟的互联网软件技术,可以开发网络平台。重教学方面,可以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可以为师生交流、教师研讨创建便利条件。从学习方面,学生可以下载学习资料。可以跨越时间与距离,向教师提问。更加可以拓展为教学选课,自我知识题库考核的多样化学习的平台。从研究和生产研发角度。让企业与教学通过平台搭建桥梁。将项目、任务、科研目标通过平台,让学生和企业人员、教师共享。共同开发,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三
工程测量人员必须通过熟悉设计图纸来对其放样坐标、高程等进行核审核计算,杜绝放样施工前存在任何错误,放样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进行操作,并要对中边桩偏位、各结构标高及宽度进行有效控制,针对公路工程渐变段、变坡点以及桥涵等街购物的工程测量,测量人员一定要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放样技术后测量人员要对其进行校核,若要发现不达标的放样则要求施工人员重新操作,如果在实地测量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漏洞或质量问题,则立即向上级管理人员或管理部门进行上报。最优测量人员一定要加强一些隐蔽性、变更工程的测量工作,因为这些工程的测量结构将会对工程造价及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2.1平面控制测量。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对工程测量工作的精确度有着更高要求,在针对地物点与点之间的测量误差要控制在0.5mm以内,因此,要求测量人员在首级平面控制点位中的误差要控制在0.2mm以内,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测量工作成效可以满足高速公路要求。现阶段公路工程施工中平面控制测量一般都采用gps导线与光电测距导线相结合的`测量方式,gps测量技术是通过在导线上设置接收机来接受其卫星信号,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来获取该地的大地坐标,光电测距导线技术的工作原理与gps测量技术基本相同,只不过后者在工作中是利用电磁波测距仪来对两点距离进行测量,而该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角度影响而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布设在不受距离测量系统误差影响的直伸导线上,而工程测量中将两种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便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2.2高程控制测量。
公路工程施工中高程控制测量最好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并利用相应等级水准对其进行测量,在同一条公路上最好要采用同样的高程控制测量系统,若要更换系统则要确定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
2.3地形测量。
公路工程施工中针对地形测量一般会运用大比例呈尺带状的地图,常用的地图比例分别为1:100、1:1000以及1:2000等三个规格,当前公路工程施工中一般会采用全站仪测绘法、航空摄影测量法以及gp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测绘法来进行地形测量。全站仪测绘法是在野外数据收集、微机以及数控绘图仪基础上的测量技术,起可以实现公路工程地形数据的采集、处理、编辑以及绘图等,航空摄影测量法是通过对城市地图进行大比例绘制、更新以及勘测等技术手段,能够为公路工程施工提供各种形式的地图,最后一种测量技术可以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动态、实时测量,对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4公路工程施工测量。
由于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场地条件十分复杂,所以会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工作难度较大,因此,在公路工程准备阶段便要完成工程测量工作,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平面位置测量和高程测量两项工作,通过合理的测量技术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并绘制出满足工程建设标准的地图来促进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这对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3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测量工作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基础项目,其在实际上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为公路工程前提准备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要为公路工程具体实施阶段提供各项准确依据,以便于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四
随着软件规模、复杂度以及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软件的开发成本和进度变得难以估计,软件可信性越来越差。这种软件成本不断上升而质量不断下降之间的矛盾即所谓的“软件危机”。软件质量难以得到测量和控制,会造成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为克服“软件危机”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将工程技术和管理中成熟的方法、技术原则引入的软件工程科学中,逐步形成系统的软件开发理论、技术和方法。从而,“软件工程”也逐步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设计知识面广泛,研究人员将各种传统工程设计中的概念、方法理论和软件工程结合,用于指导软件工程实践,发展迅速,内涵丰富。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形式较单一,受传统班级课堂形式和学时的制约,教学难度较大。目前,理论课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法,灌输基本概念、原理;而在实验课中则主要采取“放任式”教学法。目前软件工程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乏味。软件工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以“讲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导致教学方法和效果的差异。软件工程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软件工程能力,指导学生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自觉将理论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开发探索的主动性及参与大型软件工程实践的基础能力。
2软件工程特点及发展趋势软件工程特点。
1)软件工程着眼于大规模、高复杂性的软件。传统的程序设计技术是仅仅指小型程序设计。
2)软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大规模软件设计的复杂性。复杂性一方面是软件构件大量增加,因素繁多,另一方面是软件需求、软件体系结构等具有不确定性。
3)软件需求等经常变化。在软件设计初期,由于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使用人员存在交流的鸿沟,或者是软件使用人员本身对软件需求不明确,导致软件需求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变更,而软件需求的变更使软件开发周期大大延迟。
1)开放计算。开放计算包括开源软件、开放架构和开放标准三个方面。
2)模块化。一方面企业面临的.软件行业环境复杂性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更多创新模式和业务流程的灵活性。为了缩短开发周期,软件需要在体系结构和软件代码级别实现复用,模块化思想能够帮助软件公司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五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是方案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而如何确保方案实施到位,并有良好的实施环境,强调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改革,夯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基础。
1.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应依托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更适应当前会计专业的发展需求,并满足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一是要注重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二是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依托综合型应用人才的引进,壮大现有的教师队伍。
2.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基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高职院校应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立足于院校的专业特色,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开发契合学校实际的专业教材,建设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对于地方高职院校而言,应在特色专业的基础之上,大力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深化会计专业发展。
3.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是变化的过程,僵化的教学管理显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在传统教学管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弹性学制”,为学生专业学习创设更加宽松的环境。在学分与学年的关系上,允许学生在2-4年间完成。并且,针对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体系能够满足并服务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契合当前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总而言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强调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实施的有效性,才能确保方案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中,应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目标,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强化“就业、市场”在目标中的体现。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着力点在于夯实实施的基础,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依托精品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等实施措施,确保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六
国内市场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高达80万,这个数据随着中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快速增长。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相对不足,高水平的软件工程人才需求量很大。用人单位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软件人才是用人单位最为需要的,而且越是上规模的公司,对于软件人才的需要越大。我国的软件产业总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建设阶段,所以国内软件产业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软件工程相关产业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软件外包市场需求高达1000亿美元,国内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收入三年后将增加至260亿美元。
4专业能力要求。
软件专业人才应具备基本专业能力、软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软件建模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计算机软件系统测试、维护和管理能力等。具体的专业能力要求如下。基本专业能力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结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软件项目管理能力当前中国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项目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思考、应用、分析和发现问题、交流沟通五个方面。管理能力提高的途径在于加强学习,要树立创新观念,要有良好的执行力,要培养勤思考的习惯,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软件建模分析和设计能力软件工程课程具有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操作不方便、知识更新快、受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等特点,需要更加灵活的教学形式如互动式教学模式等培养学生系统化建模能力和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除此之外,需要相应设计以及教学辅助平台和工程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既定的开发进度和软件质量要求,应用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完成软件工程任务的能力。目前,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培养目标上偏重理论能力的培养,而在系统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因而,理论教学课时数较多,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
5结束语。
明确软件工程课程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对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软件工程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软件工程人才需求信息,明确软件工程人才需具备的各项能力,确定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以及核心课程,以期科研院校、教育机构确立正确的指导方向,把握正确的指导原则,最终改进教育教学,提高软件人才质量,促进学科良好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向深水区,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显著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其中软件工作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学科逐渐兴起,进而导致社会各界不断加大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成为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如何在软件工程专业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改革方法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软件工程人才,对于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软件工程专业按照事先预算和进度要求满足客户对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部署、运用和维护需求,在软件工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理论和科学,同时通过采用科学管理手段实现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软件工程学科既包括自然科学的特性,同时又包括人文管理的属性,为了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成果就需要正确处理好软件工程专业中工程教学与科学教学的关系,一方面加强人们对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运用专业知识来实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
软件工程作为近年来兴起重要学科,对于社会经济和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进深水区,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已经日益明显起来,软件工程行业的兴起直接决定了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合理改革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我国软件新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适应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就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深入探索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高素质综合型软件工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目前我国部分学校在进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多数的专业知识都停留在书本上,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与目前软件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并不相符,进而出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此外,我国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与国际先进软件产业的接轨,因此培养出的软件工程的从业人才不能了解国家软件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在国际行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我国软件行业的教育模式与国外相比仍处于落后的状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仍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我国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缺少益处。
2.1提高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水平。
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是制约软件工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软件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在我国的高校中开设时间较短,部分专业课程教师由其他专业教师担任,虽然他们对软件工程专业有一定了解,但是不能形成完整的软件工程教学体系,同时这部分教师往往缺少必要的`软件工程专业培训,这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存在障碍,不利于学生清楚把握软件工程整体知识要求,使教学重量很难得到保障。为了提高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就要求学校不断优化任课教师的评价体系,优先聘用有软件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能力。
在新形势下加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就要求学校必须重点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真正需求,对软件企业的诉求作出良性反馈。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应将软件公司的需求真正结合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将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转换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效优化自身培养模式,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际活动中来,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新型的培养模式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实现对现代化教学体质的优化与完善。
评价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的现状,一方面需要审查软件考核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另一方面要审查软件工程专业授课内容是否得当。对现行教学质量的把握就要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实现课程教学从课堂到实地的延伸,通过开展教学实验和社会实践,将原有的教学推广到社会层面,保证学生毕业后实践能力可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对于教学考核和评价方式的合理配置也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中来,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替代传统应试下的考核方法,帮助学生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迈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改革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手段,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未来发展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人事、财务、安全、企业和社会诸方面,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进而制定出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软件工程教学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唐培和,徐奕奕,周德俭.以工程实践为主线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训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6):16~18.
[2]盛琳阳,丁金凤.基于校企合作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j].计算机教育,(16):4~8.
[3]郝身刚,张丽.地方院校软件实训开展方式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109~111.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八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中,ip节点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这项技术应用在移动通信网络中,能够有效避免出现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的信号不稳定现象,大幅度提升移动通信质量。与此同时,将ip节点技术等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工程中,必须做好工程工作,确保这些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二、ip节点技术概述。
2.1ip节点技术工作原理在移动ip技术中,隧道技术共有最小封装、ip封装以及通用路由封装三种封装方法。为了实现数据的通信,我们需要在隧道入口处对需要通信的数据进行封装,将这些数据封装成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隧道传输到隧道出口处,并在此进行数据的解封装,最后将这些数据传送到移动节点。数据包在隧道中进行传输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路由环,将数据包送回隧道入口处,在隧道入口处进行数据封装时都要封装一个ip报头,并且每个报头都有一定的生存时间,能够使数据包不断增大。为了避免这种递归封装形式的出现,我们可以将预封装数据包的地址作为隧道入口,用于假设已经出现递归封装。与此同时,在对数据包进行解封装时,需要去除数据包的新报头,恢复原有报头,比较容易实现。在移动ip中,移动节点的隧道出口处已经保存了注册信息,能够将解封装后得到的数据报路由给移动节点。这样,就完成了从一个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一次数据的全过程。
2.2移动节点的基本工作方式移动ip节点的通信方式基本有5种。第一,代理搜索。代理搜索实际上是一项前期工作,有助于将移动节点通信保持在正常状态,为移动节点准确找到自己位置提供保障。第二,注册,当移动节点的外地链路确定后,会将udp包重复发送给家乡带理,这样可以达到告知当前ip地址的目的,只有在收到代理服务器的反馈信息才会停止这项操作。第三,注销,如果移动节点得以返回到家乡链路,还会将相关的udp包发送给家乡带理,并一直重复这项操作,直到收到反馈消息。第四,接收数据包,移动节点与固定节点处在家乡链路时,二者接收数据包的工作机制不存在任何差异。第五,发送数据包,当移动节点处在家乡链路时,也会使用tcp/ip协议,可以将数据包进行直接发送,不必进行额外处理;否则,就需要移动节点对发送包的源地址进行修改,用家乡地址来代替当前链路的转交地址,完成地址修改之后,才可以进发送。
三、移动通信工程尝试。
虽然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起步更晚,但是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近十年来,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有了很明显的提升。但是,由于移动通信工程自身的特点以及其他因素影响,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政府管理不够完善,这造成了工程单位接触到的项目不全面。但随着体制的不断改革,政府的管理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有了突破性发展,这些管理部门发布规章标准时,不仅是站在各自立场考虑问题,而且各个政府部门之间也不进行充分沟通,所以企业在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业主行为不规范。作为新兴的领域,移动通信工程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前景,但是,由于企业的'起步比较晚,企业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在很好很适合的环境里,通信企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以及快速发展。但能够从培养合作对象角度出发,能为行业创建发展环境的建设企业非常少。最后,移动通信单位自身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通信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挂靠、低价抢业务,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通信行业的形象,导致一些业主对企业不信任。即使一部分单位得到了些许的管理业务,也只是局限于施工范围之内,而并非完整意义的项目管理。随着移动通信工程市场不断发展,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由于细化分工以及提高了专业要求,并且市场也更加规范化,所以要求项目管理的工作水平也要更高。尽管站在理论角度分析,业主有能力自行完成某些任务,可是,结合技术、经济以及合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能够知道,业主与专门项目管理企业之间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总而言之,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ip节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此类技术,促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亮新.移动通信中的移动ip节点技术分析[j].企业导报.(06)。
[2]袁海龙,李b岫.移动通信中移动ip节点技术的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08)。
[3]李萍.浅析移动ip节点技术[j].信息通信.(05)。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九
经过我们对软件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目前我国软件人才数量不少,但水平偏低,更重要的是结构失衡。具体表现为,企业希望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具有软件开发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但很多高等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本身的问题,偏重于传授知识和技术而轻视了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这种现状导致软件企业从高校招聘的毕业生不能立即进入软件开发岗位,必须经过几个月的职业岗位培训,才能真正胜任开发工作。毕业生到软件开发工作岗位上要经历的适应期和培训期,说明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企业的职业岗位存在明显差距,需要高等院校在培养模式、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按照软件开发过程和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完善。
1.2实践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各个高校的实验条件经过近几年,尤其是的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实验和实训的条件得到很大提高。校内软件工程的实验环节均能满足教学要求,有条件的高校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校内实训基地,但实训基地尚摆脱不了之前知识教育体系下的实验模式,所开设的实践项目范围偏窄,模拟课题多,实战课题少,参与建设实训基地的企业热情不高,缺少真实的工作场景。现有的机器数量、配置大部分还是以单台性质的设备和个人计算机为主,满足不了软件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的要求,特别是缺少真实的开发项目和项目开发指导组,难以营建软件企业的软件产品生产环境,不能满足基于软件产品开发过程对实训课程的需要,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1.3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偏低,难以支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多以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来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经过多年的师资建设,高校中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他们虽然有较强的学术能力,但是专业实践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却相对缺乏,尤其是新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情况更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是软件开发技术和新的开发工具,老教师的技术能力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很难胜任新的软件工程应用开发类课程的教学。这就造成了整个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偏低,与软件工程专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很难适应培养软件工程实践型人才的需要。此外,不论学术型还是应用型的高校评价教师的'标准都是侧重于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论文数量,使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在进入高校工作几年后,原来即使具备有开发能力的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淘汰,无形中引导着教师队伍建设向学术型方向发展,而忽视了工程实践水平的提高。
从项目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可知,工程项目、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基本都要经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这样的阶段。工程项目或产品首先要根据需求进行构思,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项目或者产品开发的计划方案;再根据计划方案进行设计,确定实现工程实施或生产产品的工艺流程、操作程序等的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实施或者产品的生产实现;最后是完成项目的运行服务或生产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因此,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跨国研究,以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设计了工程教育模式,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区域性国际会议在北京中苑宾馆隆重召开,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指出,未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就是“四个更加重视”:一要更加重视高等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二要更加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三要更加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四要更加重视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cdio工程教育模式有利于解决当前工程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培养等诸多问题。此外,从国家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11条通用标准看,每个标准的实现都能够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体现,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卓越计划”中融合cdio的教育理念必将为高质量实施“卓越计划”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软件工程学科领域,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技术以及工程管理原则和方法,根据用户的要求,按照按预算和进度实现软件产品的定义、开发、发布和维护的工程,是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实用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研究的对象是软件系统,涵盖软件科学与工程两个方面。软件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发现软件可信性、度量和演化的基本规律,以应对当今软件所面临的复杂性、开放性和演化性等一系列重要挑战,是工程应用的理论层面;而软件工程的重点在于综合应用包括科学方法在内的各种软件设计方法,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深刻理解设计合格软件产品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去构建可靠、满足需求的软件产品。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分解成10个知识域,即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这些知识领域贯穿于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中,以软件产品的方案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的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将cdio工程教育融合到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中是必要且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出软件设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强的,具有软件工程背景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人才,推动软件产业不断开拓创新。
3.1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型的综合培养理念设计软件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融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将软件工程教育与项目、产品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紧密结合,以项目或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引入校企合作机制,采用3+0.5+0.5的培养模式。前3年与传统的软件工程教育类似,完成软件工程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在后面的1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为项目实训,以校外实习参观,校内讲座、实训的教学方式,用已经开发完成的项目或软件产品为例,模拟企业运作进行教学,熟悉项目工程、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将前3年学习的知识融合,在实训中掌握开发工具,以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接受软件工程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学生进入合作企业或者就业企业,参与到企业真正的项目开发中,以企业的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在设计中锻炼职业能力。
3.2构建适合cdio工程教育模型的理论教学体系。
坚实的专业基础是学生今后成为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保证,也是cdio培养模式的基石。以软件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为目标倒推成为卓越软件工程师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去组织理论教学体系。包括软件从业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良好的数学建模能力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运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开发所需的计算数学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进行软件开发所需的软硬件系统基础课程: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导论、数据库原理、信息系统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和编译原理等;进行软件设计所需的软件开发类课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构架、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工程工具等;软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人文素质系列课程: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法律法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团队激励与沟通及全校性选修课程等;软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掌握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了解国际it文化的外语应用能力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说、日语基础和专业英语。
3.3构建适合cdio工程教育模型的一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设计软件产品能够实施和运行的关键。以产品的运行周期为主线的一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实现第一层次的基本实践能力培养;以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为贯穿专业课程模块的线索,实现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个人能力及团队能力培养;以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训和毕业设计为载体,实现第四层次的构思(c)、设计(d)、实施(i)和运行(o)综合能力培养。以此形成集实验、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一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基于cdio的“做中学”原则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向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和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的“双向聘任制”模式,使软件工程专业与软件企业更为紧密地结合。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联合建立项目开发小组,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研发,体验软件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从业人员角色。在项目研发中进行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和算法设计,编码实现,测试、投入运作等一系列工程实践。以此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教师项目开发锻炼提供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态度和习惯的形成。“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采用“双向聘任制”模式驱动,专业教师与实践基地软件技术人员间角色转换;科研、技术研发项目与教学课题间的相互渗透。学校将工程实践列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指标,甚至职称晋升的指标,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工程能力的提高,这将逐步解决困扰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实践、实训的难题。
3.4按照知识、能力、素质,规范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保障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实施。
培养质量标准,是规定某一个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现途径、评价方式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中间桥梁,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在“卓越工计划”中引入先进的cdio教育理念,将“卓越工计划”通用标准与软件工程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标准规范人才培养是保障卓越工程师计划顺序实施的有效保障。
4结语。
从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和软件企业实际需要的员工存在的矛盾入手,分析了在软件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计划”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纳cdio标准和工程教育理念,以软件工程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出发,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标准。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抓手,推进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改变当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最终达到提高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篇十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的制药工业整体水平不高,一方面制药技术、研发能力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尤其在药物合成技术方面(包括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另一方面,在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弊病,限制了医药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积极开展制药工业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民生、科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分析,制药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工艺和设备。
1.1工艺分析。
第一,针对制药过程的技术分析。一般来说,制药过程就是对药品生产流程的模拟,其中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等多种学科的应用,通常一种药品的制造,事先要按照其化学性质进行组合实验,反复对比,找出药品与疾病之间的关键要素,减少风险和副作用,最终才能批量生产。以合成药品为例,当前已经进入了“科学设计时期”,即“反合衬分析”,从疾病特点与合成目标分子出发,利用化学反应的逻辑知识进行分析,并设计出科学的合成路线。第二,针对制药批量技术的优化。制药企业针对工艺特点建立生产线,需要详细剖析各个流程的特点,如高温处理、灭菌处理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确无误。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设备会不断投入使用,就要进一步从产量和质量角度对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经济效益。第三,针对制药质量的监督管理。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底线,尤其是制药企业,其产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从制药工程技术角度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药品质量监督体系,并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审核工作。
1.2设备分析。
制药设备与制药工程技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针对药物合成方面,发挥了很大的限制作用。近年来,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推广,制药设备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趋势。第一,从加大药物合成技术研究力度出发,在设备设计、设备选型、设备安装、设备操作等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符合国内药品生产质量要求,另一方面,向国际高标准要求靠拢。第二,制药设备加大生产环节的管理。在药物合成技术的前提下,需要对药品成分进行必要的分离、浓缩、还原、氧化、卤化等处理,复杂的只要工业需求就决定了设备的多样性、综合性;因此,开发易于清洗、便于灭菌消毒、方便保养维护的新型设备就成了必然需求,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制药工业生产中的失误几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