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答案之书(实用17篇)
进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恰当的决策。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简明扼要,突出事实和效果,避免泛泛而谈。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技巧,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和掌握。
答案之书篇一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答案之书篇二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於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揔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答案之书篇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故国之旗鼓每见壁间题字。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摆扑丛树中。
c.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11、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12、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13、文中的'将军指代()。
a.廉颇b.吴起c.陈伯之d.丘迟。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译文:
【参考答案】。
10、c。
1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12、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13、c。
14、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答案之书篇四
民族主义的不朽奇文——《与陈伯之书》,全文可分为五段,这五个段落结合陈伯之以往的经历、现实的处境、内心的疑虑,有的放矢地逐层申说,无论是赞赏陈的才能,惋惜陈的失足,还是担忧陈的处境,期望陈的归来,均发自肺腑,真挚感人,全文有循循善诱、真诚相待之言,无空泛说教、虚声恫吓之语。(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4年第10期,《丘迟善攻心一书化干戈》)。
该文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叛国投敌的卑劣行径,然后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并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最后奉劝他只有归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与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委婉曲折,酣畅淋漓,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该文围绕着“情”字作文章,注意遴选那些饱含情意的细节及相关的事物纳入篇中,让陈伯之感到丘迟处处是在为他着想,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弃暗投明,摆脱困境。全文濡染着作者热爱祖国,挽救故人的以挚感情,具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该文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作者突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克服了南朝骈文大多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弊病,而自出机杼,写出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优秀骈文。今天读来,仍能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答案之书篇五
1、表现了“他”乐于助人的品格,丰富人物美好品格的内涵;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4分)。
2、(1)渲染严冬的寒冷氛围,烘托“他”的矛盾心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依据。(3分)。
(2)“打了一个”表现了对来之不易的鸡蛋倍加珍惜的心理:“又打了一个”表现了对妻子女儿的关心呵护的心理。(3分)。
3、(1)形象特点:豪爽性急,心地善良,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3分)。
(2)形象作用: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衬托“他”作为父亲的责任感,丰富了小说表现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内涵。(3分)。
4、(5分)。
示例一:是多余的,应该删掉。删掉后小说情节依然完整;以“她”的回答作结,烘托出“他”的形象;含蓄表达了赞美亲情的温暖这一主旨。以“三十年后”“第三女儿”和“他”的问答作结,丰富了小说的容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示例二: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补叙“我”的情况,使得情节更完整;“我”在爱的呵护下成长,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用象征手法写“浓绿的树荫”结尾,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有了尾段,小说的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转入第一人称,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手段,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营造亲切温馨的氛围,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小说人物和事件具有真实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答案之书篇六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縯,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答案之书篇七
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弥尔顿是基督教的大诗人,当然也熟读《圣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弥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吧。
叔本华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他所谓的重要的书,正是我所谓的智慧之书。要考验一本书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古人的经典之作,已经有时间为我们鉴定过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一读再读。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和“岐王宅里寻常见”,我读了几十年,几百遍了,却并未读厌,所以赵翼的话“至今已觉不新鲜”,是说错了。其实,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各种知识性文章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读。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遗,却时常一览不尽。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读来废寝忘食的许多侦探故事和武侠小说,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节取胜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的小说,很少依赖情节。诗最少情节,就连叙事诗的情节,也比小说稀薄,所以诗最耐读。
朱光潜说他拿到一本新书,往往选翻一两页,如果发现文字不好,就不读下去了。我要买书时,也是如此。这种态度,不能斥为形式主义,因为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反之,文字夹杂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乱。所以文字不好的书,不读也罢。有人立刻会说,文字清楚的书,也有一些浅薄得不值一读。当然不错,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浅薄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无可久遁。倒是偶尔有一些书,文字虽然不够清楚,内容却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杀。某些哲学家之言便是如此。不过这样的哲学家,我也只能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无法称为清晰动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与唐君毅的相当或相近,而文字却比较清畅,我宁可读他的书,不读唐书。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达上不为读者着想,那就有一点“目无读者”,也就不能怪读者可能“目无作家”了。朱光潜的试金法,颇有道理。
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古人所谓的“一目十行”,只是修辞上的夸张。“一目十行”只有两种情形:一是那本书不值得读,二是那个人不会读书。精读一本书或一篇作品,也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精读,那当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读,那就是以该书或该文为评论、翻译或教课的`对象。要把一本书论好、译好或教好,怎能不加精读?所以评论家(包括编者、选家、注家)、翻译家、教师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读者,被迫的精读者。这种读者一方面为势所迫,只许读通,不许读错,一方面较有专业训练,当然读得更精。经得起这批特殊读者再三精读的书,想必是佳作。经得起他们读上几十年几百年的书,一定成为经典了。普通的读者呢,当然也有他们的影响力,但是往往接受特殊读者的“意见领导”。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班扬与弥尔顿相比,成就并不逊色多少;这说明知识多不一定就意味着智慧高。
b.古人的经典之作可以让人一读再读,不会生厌;“至今已觉不新鲜”一说未必准确。
c.诗歌最短却时常令人一览不尽,是因为它最少情节,不需以此取胜。
d.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出清楚的文字;文字夹杂不清,常常意味着写作的人思想混乱。
e.被迫精读者因为有专业训练而且“为势所迫”,所以精读能力要比主动精读者更强。
2.对作者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其人写作,虽有一定的内容,但文字表达却不太清楚。
b.他们思想混乱,因而文字夹杂不清,浅薄得不值一读。
c.他们的作品亦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概抹杀。
d.他们称不上“清晰动人的作家”,是因为在文字上有点“目无读者”。
3.在作者看来,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什么?(4分)。
4.从全文看,对于智慧之书的试金法是什么?(4分)。
答案:
1.ce。
2.b。
3(1)知识有新旧之分,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更丰富、正确(1分),而智慧难分新旧(1分);(2)知识只要求接受(1分),智慧需要不断品味、不断印证(1分)。
4.(1)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1分)(2)文字的表达(1分)是否为读者着想(1分)(3)是否经得起特殊读者的再三精读(1分)。
答案之书篇八
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内心牵挂,身体分离,各自的头发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确实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的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到、西林寺之间的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因此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答案之书篇九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见故国之旗鼓每见壁间题字。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摆扑丛树中。
c、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18、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c。
18、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19、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20、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答案之书篇十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故国之旗鼓每见壁间题字。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摆扑丛树中。
c.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12、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13、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14、文中的将军指代()。
a.廉颇b.吴起c.陈伯之d.丘迟。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参考答案:
11、c。
1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13、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14、c。
15、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答案之书篇十一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於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揔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
译文。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够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够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縯,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队伍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够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够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
答案之书篇十二
作为一本备受瞩目的畅销书,《答案之书》不仅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更在读者群体中引发了许多讨论和反思。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我也深受这本书的启迪和感动。在阅读《答案之书》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个体的成长、人生的意义等多个方面的主题。以下是我在阅读《答案之书》后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在《答案之书》中,作者讲述了主人公通过阅读一本神奇的答案之书,不断解锁各种知识的故事。这些知识不仅让主人公在各种情况下取得胜利,还让他对事物的认知更加深入和全面。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知识都是我们前进的阶梯。世界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我们才能保持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我对个体的成长产生了更深的思考。在《答案之书》中,主人公通过各种考验和挑战,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而优秀的人。他不仅通过解锁答案之书获得了无尽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勇气、智慧和责任感。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三,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在《答案之书》中,作者不仅让人们反思知识和成长的重要性,更让人们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通过宏大的叙事和奇幻的情节,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深层次的信息: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善良。不论是在《答案之书》中的神奇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中,只有我们秉持着真实的信念并不断追求和坚持,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此外,我强烈感受到了作者对阅读和文学的热爱。《答案之书》中充满了关于书籍和阅读的描写,作者通过主人公对答案之书的执着探索,向读者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无尽热爱。这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对书籍的热爱。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深感《答案之书》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和人情味。在这个充满着竞争和压力的世界中,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提醒我们关注他人、认同他人的需求和情感。每个人都是生命中的主角,具有自己的感受和期待。我们应该在追求个人成长的同时,关注他人的需求并给予关怀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共融。
总之,阅读《答案之书》是一次充满启发和触动的阅读经历。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知识的力量、个体的成长、人生的意义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激发了我对阅读和文学的热情。希望在今后的阅读中,我能够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对自己成长的努力,不断探索人生的真谛,实现自身的价值。
答案之书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寻找答案。然而,答案并非总是那么容易得到。《答案之书》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被誉为能够解决人们问题的答案之书。我于近日阅读了这本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第二段:内心探索(大约200字)。
《答案之书》一开始讲述了主人公的心灵之旅。他被认为是个聪明而勤奋的人,但却充满了迷茫和焦虑。于是,他踏上了寻找答案的道路。这段描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强烈欲望:寻找答案的决心。
第三段:智慧之旅(大约200字)。
主人公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他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逐渐地,他意识到,真正的答案并不是隐藏在某个地方,而是存在于他内心深处。这让我深思:我们经常去寻找外部的答案,而忽视了我们内心的声音。我们应该倾听自己的内心,因为那里蕴藏着我们真正的智慧。
第四段:共鸣与改变(大约200字)。
在阅读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这使我对主人公的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我逐渐找到了一些答案,并且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答案之书》给了我改变的勇气。
第五段:人生意义(大约200字)。
读完《答案之书》,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人生并不是一连串问题的答案,而是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努力寻找答案。答案并不一定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通过与他人分享我们的答案,我们可以共同成长。在这样的道路上,我们将在探索与成长中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总结(大约100字)。
《答案之书》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哲理的书籍,它帮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答案的本质。通过主人公的心灵之旅,我重新审视和反思了自己的问题,并激发了自己去寻找答案的决心。这本书鼓励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通过探索与成长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我相信,当我们能够真正倾听自己的内心时,我们将获得更多的答案,并拥有更有意义的人生。
答案之书篇十四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困扰着各种问题。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人生的迷茫还是道德的选择,我们都在寻找答案。而《答案之书》这本书,正是指导我们寻找答案的良师益友。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给我带来的启迪和感悟。
第二段:帮助我定义自己。
《答案之书》并不直接提供具体的答案,而是教会了我如何去寻找答案。它教导我,面对问题时要冷静思考,深入剖析,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还告诉我要有勇气站立在被质疑的一方,坚定自己的信念,建立自己的价值观。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看法,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言辞和观点来表达自己。这样,我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和定位,更加自信地面对困境和选择。
第三段:帮助我成为更好的人。
《答案之书》还教给我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独特性。它告诉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在交往中,我们应该包容和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要轻易地对别人进行评判和批评。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与人相处的原则,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欣赏不同的见解。这使得我成为了一个更加宽容的人,也更加懂得与人沟通和交往。
第四段:教会我追求内在的答案。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追求表面的成功和物质的满足。但《答案之书》告诉我,真正的答案在于内心的满足和愿望的追求。它教导我,要真正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他人的认可或者世俗的物质。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追求,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第五段:总结。
在我们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没有绝对的答案。《答案之书》告诉我,寻找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和进步。我们要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从而不断地发现和完善答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到了人生中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同时,我也学会了向前看,勇往直前,不畏艰辛。这本书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使我成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以《答案之书》为主题的这篇文章中,我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分五段阐述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和体会。它帮助我定义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并且告诉我要追求内在的答案。这本书给予我奋进的力量,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通过深入领悟并应用书中的智慧,我相信我将能够在应对困境和选择时更加从容自如,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答案之书篇十五
历史上晋朝与隋朝之间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内战不断,纷争不休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刚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闹剧。丘迟向陈伯之劝降的《与陈伯之书》就诞生在北魏与梁的战争之中,给后人留下了笔杆子战胜枪杆子的千古杰作。
丘迟和陈伯之本来都是齐朝大臣,一个官至太中大夫,一个是冠军将军、骠骑司马。往远里说,丘迟八岁就会写文章,长大后更是以文采出众而为世人称道。陈伯之幼时就臂力过人,但游手好闲,不肯从事农业生产,每逢稻熟的时候就持刀抢夺,长大后沦为海盗,抢劫时被船主砍掉了左耳。后来投奔同乡车骑将军王广之,因作战勇敢屡有战功,逐渐升迁为冠军将军、骠骑司马。丘、陈二人虽是同朝为官,却是文武相对,德行相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后来丘迟《与陈伯之书》的产生。
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一封政治性书信。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
答案之书篇十六
历史上晋朝与隋朝之间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内战不断,纷争不休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上演了一幕幕你刚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闹剧。丘迟向陈伯之劝降的《与陈伯之书》就诞生在北魏与梁的战争之中,给后人留下了笔杆子战胜枪杆子的千古杰作。
丘迟和陈伯之本来都是齐朝大臣,一个官至太中大夫,一个是冠军将军、骠骑司马。往远里说,丘迟八岁就会写文章,长大后更是以文采出众而为世人称道。陈伯之幼时就臂力过人,但游手好闲,不肯从事农业生产,每逢稻熟的时候就持刀抢夺,长大后沦为海盗,抢劫时被船主砍掉了左耳。后来投奔同乡车骑将军王广之,因作战勇敢屡有战功,逐渐升迁为冠军将军、骠骑司马。丘、陈二人虽是同朝为官,却是文武相对,德行相反。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后来丘迟《与陈伯之书》的产生。
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一封政治性书信。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
答案之书篇十七
1、表现了“他”乐于助人的品格,丰富人物美好品格的内涵;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4分)。
2、是多余的,应该删掉。删掉后小说情节依然完整;以“她”的回答作结,烘托出“他”的形象;含蓄表达了赞美亲情的温暖这一主旨。以“三十年后”“第三女儿”和“他”的问答作结,丰富了小说的容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3、(1)形象特点:豪爽性急,心地善良,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3分)。
(2)形象作用: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衬托“他”作为父亲的责任感,丰富了小说表现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内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