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优质13篇)
每个人都应该定期总结自己的行动和决策,以便不断改进。持之以恒的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关键要素之一。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一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我”为盲婆婆做事时的高兴心情。使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生齐读。
2.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出示生词。
盲婆婆乐呵呵滚动捉住您好。
清波鼻子齐鸣得到代替。
(1)指名读生词,相机正音。
(2)去拼音读词。
(3)齐读生词。
2.指导读较难读的长句子。
(1)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喜滋滋地/送给了/邻居家的盲婆婆/。
(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借助已有识字方法分析记忆生字,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课前搜集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读诗歌,检查朗读情况。
2.师生交流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2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请学生谈谈自己这2分钟的感受。
二、理解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4.“我”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共评)。
(二)学习第二节。
3.此时你看出图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学生?
5.教师小结:蝈蝈的歌声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好像恢复了与五彩世界的联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满了光明。
6.让我们再次把光明带给盲婆婆。(指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7.盲婆婆此时欣赏着蝈蝈美妙的歌声,会说些什么呢?
(三)学习第三节。
1.听老师范读第三节,你知道小男孩的心意了吗?说一说。
2.谁愿意读一读:学生个别读后,相互挑战。指导读好“蝈蝈儿,蝈蝈儿,蝈蝈蝈……”
三、奉献爱心,升华感情。
1.学生谈感受。你想对“我”想说些什么?
2.说说你自己以后该做些什么?
3.有感情地背诵本诗。
4.小结:有了这位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又见到了光明和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作业。
小练笔: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你正打算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吗?请用笔写下你的经历或打算。
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的主题,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了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此环节通过展示欣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喜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更表达了“我”对盲婆婆的同情、关心,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本环节通过释疑,让学生明白了“我”送蝈蝈的用意是为盲婆婆唱歌,消除“我”不在时的寂寞,让学生在对小男孩的评价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说,让学生充分体会盲婆婆此时的欢乐心情,再加上想象说话,更让盲婆婆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缩短了她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不断领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是多么愉快的事。
因为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同,通过学生的说,让他们去发表对诗意的理解,在理解中陶冶心灵,在朗读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再次体会“我”的美好心灵,表达奉献爱的愿望。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准备。
1、(实物或图片)蝈蝈、插图、小黑板、
2、课前让学生试着蒙上眼睛做一回盲人,体会一下盲人的感受。
教学时间。
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2,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出黑暗、孤独、难受等感觉)。
3,过度:你们把盲婆婆的感受也说出来了。现在能不能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呢?
4、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她看不见(),看不见(),也看不见(),感到()。
5.(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张画有盲婆婆孤独、茫然、不快乐的脸的图画)。
老师;孩子们,这位就是孤独,不快乐的盲婆婆。
二、品读诗歌。
(一)自由朗读诗歌。
1、师设置情境: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了,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出了孤独还是孤独。可是今天,盲婆婆不一样了,她怎么样了?你们瞧!(出示课文第40页的插图,引导学生从“盲婆婆那笑弯的眉毛、眯缝的眼睛、上翘的嘴角”说出开心、快乐)(板书:画出一张笑脸)。
2.师:是谁给她带来了欢笑?答案就藏在语文书中的第五课中。在大家读课文之前想问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1,看准拼音认真读;2,要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读文。
(二)学习第一小节。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出示插图)你们看,小朋友带来了什么?(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你们喜欢它吗?文中的小朋友喜欢它吗?是呀,这么可爱的蝈蝈,有谁会不喜欢的?可是,小朋友却把它送给了盲婆婆。从他的表情,你能看出他乐意这样做吗?(乐意、高兴、快乐)(强调板书中:笑脸)。
4、你们能不能从刚才读过的第一小节里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引导用笔画出关键词“喜滋滋”、“乐呵呵”)。
5、指导读关键词:你能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像“乐呵呵、喜滋滋”这种abb形式的表示高兴的词吗?(喜洋洋、笑嘻嘻、乐滋滋等)。
7、孩子们,课文中的小朋友将自己的心爱之物送给了盲婆婆。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有爱心、关心残疾人”等)(相机板书:画出一颗爱心)。
8、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如果你们就是这个小朋友,把你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边读边做动作)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这是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小朋友多么想让盲婆婆马上看见这只蝈蝈啊!他一边跑一边喊起来(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指名赛读谈感受。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读出急切、高兴、得意、尊敬等不同情绪,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
3、你们能想象出书本上的小朋友平时是怎样陪伴盲婆婆的吗?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盲婆婆,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强化“有爱心”这个主题)。
(四)学习第三节。
1、过度:盲婆婆有小朋友的陪伴,有蝈蝈的陪伴再也不孤单了。你们听,蝈蝈唱着动听的歌,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小黑板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引读:歌声——,看到——。歌声——,想起——)。
2.理解第一句:
(2)师引导想象: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
3.理解第二句:
(2)指导朗读:想起了童年的快乐,她的心情怎样?(开心)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引导配合朗读第三小节。
师;蝈蝈那美妙的歌声让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就让我们美美地,快乐地读读这一节吧。(引读)。
5,背诵第三小节。
过度:刚才小朋友好厉害呀。不用看书都能把这一小节背下来了,真厉害!我们能不能试着背一背。
6.编诗歌。
(1)小朋友,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编编诗歌吗?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小黑板出示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歌声会把带您带回草原,看到。
歌声会把您带回二(2)班,看到。
歌声会—————————————。歌声会————————。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花园,闻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二(2)班教室,听到小朋友琅琅地读书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到大街上,看到热闹的人们。
生:歌声会把你带进大森林,看到可爱的小动物。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树林里去,听到小鸟们唧唧喳喳地欢叫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入马戏团,欣赏到精彩的马戏。
受到表扬小朋友连起来做了两句诗了。
(2)你们真了不起,今天学会作诗了,成为一位小诗人,让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下自己吧。
(五)学习第四小节。
1、师:读到这儿,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希望盲婆婆能享受到美妙的生活。就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吧。
2、引读第四小节:婆婆,婆婆,——。您听,——,——。
3,理解省略号:
师:这里有6个点,这是什么符号呀?谁知道?(省略号)。
师:这是省略号,省略了蝈蝈的叫声。
三、总结课文,回顾文本。
1、(出示插图,分别指着盲婆婆和小朋友)盲婆婆是——(幸福的、快乐的、年轻的……)因为有爱与她相伴。此时的小朋友也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他付出了爱。也许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板书:因为、所以)希望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那世界将充满着幸福和快乐。
2,联系生活谈感受:学到这里,你觉得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要关心残疾人。我们要关心老人。我们要学会关心别人)。
3,小结:有了这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见了光明1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四、课后延伸。
1、把这首诗歌背给家人听。
2、继续编儿歌。
五,生字书写指导:替,您。
1,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生字的呀?(编儿歌的方法,猜字谜的方法.....)。
2,师示范书写,学生仔细观察。
3,师;书写过程中,你要提醒大家那几笔呀。(指名说)。
4,学生描红书写。
板书设计:
(课文小朋友送蝈蝈的图片)因为一颗爱心。
(盲婆婆面带微笑的图片)所以一张笑脸。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三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用心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准备
1、(实物或图片)蝈蝈、插图、小黑板、
2、课前让学生试着蒙上眼睛做一回盲人,体会一下盲人的感受。
教学时间
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
教学过程:
2,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可能会说出黑暗、孤独、难受等感觉)
3,过度:你们把盲婆婆的感受也说出来了。现在能不能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呢?
4、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她看不见( ),看不见( ),也看不见( ),感到( )。
5.(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一张画有盲婆婆孤独、茫然、不快乐的脸的图画)
老师;孩子们,这位就是孤独,不快乐的盲婆婆。
(一)自由朗读诗歌
1、师设置情境:盲婆婆已经好多年没有看到过美丽的鲜花、明亮的阳光了,她的世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出了孤独还是孤独。可是今天,盲婆婆不一样了,她怎么样了?你们瞧!(出示课文第40页的插图,引导学生从“盲婆婆那笑弯的眉毛、眯缝的眼睛、上翘的嘴角”说出开心、快乐)(板书: 画出一张笑脸 )
2.师:是谁给她带来了欢笑?答案就藏在语文书中的第五课中。在大家读课文之前想问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1,看准拼音认真读;2,要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读文。
(二)学习第一小节
2、指名读第一小节。
3、(出示插图)你们看,小朋友带来了什么?(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你们喜欢它吗?文中的小朋友喜欢它吗?是呀,这么可爱的蝈蝈,有谁会不喜欢的?可是,小朋友却把它送给了盲婆婆。从他的表情,你能看出他乐意这样做吗?(乐意、高兴、快乐)(强调板书中:笑脸)
4、你们能不能从刚才读过的第一小节里找出两个写小朋友高兴的词呢?(引导用笔画出关键词“喜滋滋”、“乐呵呵”)
5、指导读关键词:你能通过朗读让老师知道你已经明白这两个词的意思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像“乐呵呵、喜滋滋”这种abb形式的表示高兴的词吗?(喜洋洋、笑嘻嘻、乐滋滋等)
7、孩子们,课文中的小朋友将自己的心爱之物送给了盲婆婆。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有爱心、关心残疾人”等)(相机板书: 画出一颗爱心 )
8、指导朗读第一小节:如果你们就是这个小朋友,把你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吧!(可边读边做动作)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这是一只绿色的、会唱歌的蝈蝈,小朋友多么想让盲婆婆马上看见这只蝈蝈啊!他一边跑一边喊起来(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2、指导朗读(指名赛读谈感受。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可读出急切、高兴、得意、尊敬等不同情绪,教师可相机进行点拨)
3、你们能想象出书本上的小朋友平时是怎样陪伴盲婆婆的吗?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惦记盲婆婆,读到这儿,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强化 " 有爱心 " 这个主题)
(四) 学习第三节
1、过度:盲婆婆有小朋友的陪伴,有蝈蝈的陪伴再也不孤单了。你们听, 蝈蝈唱着动听的歌,盲婆婆听着听着,仿佛……(小黑板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引读:歌声——,看到——。歌声——,想起——)
2.理解第一句:
(2)师引导想象:歌声把盲婆婆领进田野还会看到什么呢?
3.理解第二句:
(2)指导朗读:想起了童年的快乐,她的心情怎样?(开心)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引导配合朗读第三小节。
师;蝈蝈那美妙的歌声让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就让我们美美地,快乐地读读这一节吧。(引读)
5,背诵第三小节
过度:刚才小朋友好厉害呀。不用看书都能把这一小节背下来了,真厉害!我们能不能试着背一背。
6.编诗歌
(1)小朋友,你知道蝈蝈的歌声还会怎样呢?照着书上的句子能试着编编诗歌吗?先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小黑板出示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 。
歌声会把带您带回草原,看到 。
歌声会把您带回二(2)班,看到 。
歌声会—————————————。歌声会 ————————。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花园,闻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二(2)班教室,听到小朋友琅琅地读书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到大街上,看到热闹的人们。
生:歌声会把你带进大森林,看到可爱的小动物。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树林里去,听到小鸟们唧唧喳喳地欢叫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入马戏团,欣赏到精彩的马戏。
受到表扬小朋友连起来做了两句诗了
(2)你们真了不起,今天学会作诗了,成为一位小诗人,让我们一起鼓掌祝贺下自己吧。
(五)学习第四小节
1、师:读到这儿,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希望盲婆婆能享受到美妙的生活。就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吧。
2、引读第四小节:婆婆,婆婆,——。您听,——,——。
3,理解省略号:
师:这里有6个点,这是什么符号呀?谁知道?(省略号)
师:这是省略号,省略了蝈蝈的叫声。
1、(出示插图,分别指着盲婆婆和小朋友)盲婆婆是——(幸福的、快乐的、年轻的……)因为有爱与她相伴。此时的小朋友也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他付出了爱。也许他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板书:因为、所以)希望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那世界将充满着幸福和快乐。
2,联系生活谈感受:学到这里,你觉得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要关心残疾人。我们要关心老人。我们要学会关心别人)
3,小结:有了这善良,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盲婆婆的生活仿佛重见了光明1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也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学习,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1、把这首诗歌背给家人听
2、继续编儿歌。
1,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生字的呀?(编儿歌的方法,猜字谜的方法.....)
2,师示范书写,学生仔细观察。
3,师;书写过程中,你要提醒大家那几笔呀。(指名说)
4,学生描红书写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课文小朋友送蝈蝈的图片) 因为 一颗爱心
(盲婆婆面带微笑的图片) 所以 一张笑脸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四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引导背。
3、自由练背。
4、同桌互背,教师抽背。
三、当堂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0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0我给您()。
四、作业。
1、组词。
你()邻()里()居()。
您()领()野()尾()。
2、把词语组成句子写下来。
婆婆一只我绿色送给蝈蝈的。
想起让欢乐婆婆了歌声童年的。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五
一导入:
1、板书“目”就是眼睛,是啊,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让我们看到红的花,绿的树,眼睛让我们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蓝的天空,茂密的山林,空旷的原野。(配图)。
2、板书“婆婆”“婆”怎样记?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板书“盲”,多可怜哪!读词语“盲婆婆”。
3、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板书“送给”“的”出示图片。什么呀?板书“蝈蝈”。
4、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这蝈蝈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呢?我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看动画朗读课文。
2、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
(1)检查字音:
邻居领绿色/您童年难忘。
唱歌田野替喜滋滋乐呵呵。
自读——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开火车读——去拼音齐读。
(2)长句检查: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3)四人小组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刚才我们读了好几遍课文,(指课题)现在你知道这只蝈蝈是谁送的吗?
3、看图:邻居家的小男孩送蝈蝈时上什么样的表情?书上用了什么词?读好“喜滋滋”“乐呵呵”。
点评:从你的笑脸,我能看出你是喜滋滋的。我听出乐呵呵的心情了。你读得真是喜滋滋的。
4、邻居家的小男孩可能会对婆婆说些什么呢?
1、(指课题)邻居家的小男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呢?自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汇报:替我给您唱歌。想不想听听蝈蝈唱歌的声音?你觉得歌声怎么样?请生多读。在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再读。
3、总结: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时为婆婆唱歌、解闷;自己去上学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特意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
4、请生多读。
1、盲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心情会怎样呢?自读课文。交流。
2、看图:配乐:你们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蝈蝈欢快地叫着,婆婆用心地听着,双目失明的婆婆好像又听到了小溪叮咚的流淌声,仿佛又看到了秋天五彩缤纷的田野,她听着想着,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体会盲婆婆的欢乐,有感情第朗读课文。
2、感悟帮助残疾人的欢乐,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3、能仿写课文的第三小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孩子的美好品德。
教学难点: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盲”就是眼睛死亡。
生:“盲”就是眼睛看不见的意思。
师: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盲人”。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体验盲人的生活,能谈谈你的感受吗?(生谈体会)。
生:我们要多帮助和关心他们。
师:有位小朋友啊,就是这样做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补充课题,齐读题目。
二、新授。
自由朗读课文,试着带上自己的理解。
学习第一小节。
师:谁来读读第一小节。
生读。
师:看你满脸笑容的,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书上说“乐呵呵”、“笑滋滋”,所以要高兴地读。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谁还能说出像“乐呵呵”这样的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呢?
生:美滋滋、笑哈哈…….
师:是啊,高兴的心情总是道不完,就让我们都送进朗读中吧!
师:小男孩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生:因为他想到蝈蝈可以帮助婆婆开心。
师:原来帮助别人是这么快乐的,让我们快乐着他的快乐,幸福着他的幸福,再读读这一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小男孩好不容易捉到了一只蝈蝈,心情怎样?他来到婆婆家迫不及待地告诉婆婆(出示第二小节)。
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师当婆婆,随机与学生互动。
生读第二小节,师说:1、谢谢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
孩子,自己留着吧,你也一定很喜欢这只蝈蝈吧!
生:不用,让它给您唱歌吧!
……。
师小结渲染气氛:多么温馨的话语啊,让我们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谢谢孩子们,我替盲婆婆谢谢大家,瞧,婆婆听了多么开心啊!来,带上这份开心,一起告诉盲婆婆这个好消息。(出示课件)。
学习第三小节。
(1)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生自由纷说)。
师:多么美妙的歌声啊,看婆婆听着听着,开心地笑了,她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想起童年那些欢乐的事情,比如……(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同时,播放课件,创设情景。
生主动读。
(2)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仿佛置看到了那流淌的清波,想起了童年难忘的欢乐(板书)让我也加入你们吧,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合作读)。
(3)师:如果你是蝈蝈,你最想用歌声把婆婆带去哪里?
生自由说,然后出示课件:歌声( ),歌声( )。生伴着优美的音乐,自由想象写下来。
(4)展示读,评价读。
5、学习第四小节。
(1)过渡:所以说,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课件出示第四小节)。
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关心别人,善良的孩子;关爱他人,有爱心)。
师引导思考:那么这个孩子送给盲婆婆的仅仅是一只蝈蝈吗?还会是什么?
生:温暖、幸福、快乐……。
(4)拓展课题,升华主题:所以,课题也可以说是:送给盲婆婆的温暖、幸福、快乐(老师板书这些字)。
(5)师小结:“咯咯、咯咯……”这只蝈蝈不停地唱着不断给婆婆带来快乐,你想送给婆婆什么呢?(生自由纷说)。
三、拓展:
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让老师不由想起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还能说出这样关于“乐于助人”的谚语吗?(生说完后,出示谚语,齐读)。
四、总结、升华:
师:读了这些谚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谈感受。
师:是啊,就像有首歌里唱的,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们自己;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美化板书:画一双手,意义在于用双手美化这个世界)。
五、课后小留言。
-----伸出双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再把这件事情有条理地写下来。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盲。喜。
2、通。读懂,读好课文。
3、通过多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好课文,激起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多媒体。卡片。一个鸟笼,一块毛巾。
主要板书计划:多媒体。
作业设计安排:1抄写生字。
2口头填空:歌声会(),看到或想到()。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通。
1、看图。
图1:图上画了什么?拿着什么?神情怎样?
图2:图上画了什么?在干什么?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幅图的?(听录音)。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检查(出示生字词)。
盲婆婆喜滋滋乐呵呵邻居代替您田野童年流淌难忘咯咯。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5、把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6、课文有几小节,分节指名读。
三。精读课文,读懂。
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
2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喜滋滋。乐呵呵)。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谁这么开心?读的时候怎样?你能把它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3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齐读。
4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为什么这样开心?
过渡: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会说些什么?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会唱歌”“您”
3齐读。
第三小节。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什么?
“为什么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过渡:歌声会使盲婆婆置身于原野之中,见到田野里的一切,把她带回......
她听着,想着充满了欢乐,你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哪儿读得特别好?
4、齐读。
5、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填空)。
歌声会(),看到()。
歌声会(),想到()。
学习第四小节。
1、听蝈蝈在唱歌了,它是怎样常的?唱得怎样?
2、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蝈蝈在不停地叫,他给盲婆婆带来了欢乐很多很多)。
3、齐读。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表演(自背自演,上台表演)。
3、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身患残疾的老人,你准备怎么做?
五、教学生字。
盲:(1)这个字你是怎样记的?
(2)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3)让学生说说。
喜:(1)说说你是怎样识记的?(部首“士”字头)。
(2)找出横中线上的笔画?找出最宽的笔画。
回忆写字姿势儿歌。
学生练写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八
教材分析: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第五课)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体悟“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她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好心灵,让学生从中体会人间真爱,陶冶心灵。
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的学习。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的叙事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尽量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涵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采用读悟教学法和想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在想象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体会诗歌的语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之美。
教学流程:
一、紧扣课题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轮流读诗歌,检查初读情况。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共同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三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这三分钟的感受。
(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精华所在,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文进一步学习做下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欲望。)。
二、以读激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1、学习第一节,“我”捉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
4、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5、“我”面对这样一只爱不释手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
6、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你用自己理解的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此环节设计欣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喜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表达了“我”对盲婆婆的同情、关心、帮助,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课件。
一、复习回顾
1、复习生字。
一生领读,其余学习跟读。
2、复习词语。
(出示课件:词语)你能读好它们吗?
开火车读。
二、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课题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是什么?(送)
2、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呢?(生: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婆婆唱歌)
那我不上学的时候会给婆婆唱什么歌呢?谁能替他唱一唱?(齐唱一首歌)
3、这样是一只怎样的蝈蝈?(出示课件:美丽、会唱歌)
4、指导朗读。(用几句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大家读、教师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捉回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乐呵呵)
2、我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喜滋滋)
3、这两个词都表示心情怎样?你还知道那些表示心情高兴的词语?(笑逐颜开,欢天喜地,乐淘淘,欣喜若狂)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听到了什么?有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听到小溪流淌的叮咚声——————
(看到美丽的田野,看到美丽的校园,看到美丽的公园——————
2、是啊,歌声会领您走进—— 看到小溪——
歌声会把您带回—— 想起往日——
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导朗读。
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4、同桌合作
歌声还会带领盲婆婆到那里去呢?
用“歌声会……歌声会……”说下去,同桌讨论,看谁说的最精彩!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闭上我们的小眼睛,听!(课件出示蝈蝈叫声图)
2、刚才听到什么了?(蝈蝈的叫声)
3、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4、您听——(咯咯,咯咯,咯咯——————)
5、省略号表示什么?(蝈蝈一直在唱歌)
6、指导读好:“咯咯,咯咯,咯咯——————”声音由重到轻。
三、通读课文,体会感情
故事学完了,那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生: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关心别人的孩子。
生:我是一个尊敬老人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也有做这样的好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尤其是对残疾人,更要献出一份爱心。
(生开始了行动——————)
师:现在来说说你们的体会吧!
生:走路不方便,搞不清方向。
生:看不见,不敢向前走。
生:老师撞到桌子。
生:很难过,什么也看不到。
生:很害怕。
——————
生:需要拐杖,需要帮助,需要眼睛,需要领路人,需要亲人——————
师: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及时伸出援手,这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表示的。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语言中的爱化为你们的行动吗?(能)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十
2 口头填空:歌声会( ),看到或想到( )。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通
1、看图
图1:图上画了什么?拿着什么?神情怎样?
图2:图上画了什么?在干什么?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幅图的?(听录音)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检查(出示生字词)
盲婆婆喜滋滋乐呵呵邻居代替您田野童年流淌难忘咯咯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5、把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6、课文有几小节,分节指名读
三。精读课文,读懂
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
2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喜滋滋。乐呵呵)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谁这么开心?读的时候怎样?你能把它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3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齐读
4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为什么这样开心?
过渡: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会说些什么?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会唱歌" "您"
3齐读
第三小节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什么?
"为什么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过渡:歌声会使盲婆婆置身于原野之中,见到田野里的一切,把她带回......
她听着,想着充满了欢乐,你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哪儿读得特别好?
4、齐读
5、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填空)
歌声会( ),看到( )。
歌声会( ),想到( )。
学习第四小节
1、听蝈蝈在唱歌了,它是怎样常的?唱得怎样?
2、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蝈蝈在不停地叫,他给盲婆婆带来了欢乐很多很多)
3、齐读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表演(自背自演,上台表演)
3、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身患残疾的老人,你准备怎么做?
五、教学生字
盲:(1)这个字你是怎样记的?
(2)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3)让学生说说
喜:(1)说说你是怎样识记的?(部首"士"字头)
(2)找出横中线上的笔画?找出最宽的笔画
回忆写字姿势儿歌
学生练写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十一
1、 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
3、学会本课的生字。
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
体会诗歌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1、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师:再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里的“盲”是什么意思?(指名答)
3、说说你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指名试说)
4、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非常孤独。孤单。她一个人住在……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很开心)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
5、今天,盲婆婆的确是非常开心,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告诉老师。
1、自读,指名答。
2、难怪她今天这么开心。(贴图片)小朋友是怎么样送蝈蝈给盲婆婆的?再读第一自然段。
3、出示句子: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和书上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6、师:今天是高兴地送蝈蝈的,你的脸上要笑容可掬。我怎么看不到同学们的笑容呢?是舍不得吧?再来一遍。生齐读。
3、师: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掂记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
1、师: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读。指名说
2、师: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3、蝈蝈的歌声会令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
冬天会干什么?夏天呢?多么欢乐的童年啊!谁来读?
4、老师这里有个题目,你会说得更好吗?( 出示: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
5、师:听着蝈蝈的歌声,这时候她感到(贴出小卡片开心)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生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读最后一段。
2、师: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为什么这里要用省略号呢?
3、师: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像谁在笑?(蝈蝈、盲婆婆、小朋友)他们为什么在笑。
4、齐读这一小节
1、齐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说说你平时生活中的有关关心残疾人的见闻。
今天的作业就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身边的人献出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十二
2、通。读懂,读好课文。
3、通过多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向。
多媒体。
作业设计安排:1抄写生字。
2口头填空:歌声会(),看到或想到()。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习了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通。
1、看图。
图1:图上画了什么?拿着什么?神情怎样?
图2:图上画了什么?在干什么?
2、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幅图的?(听录音)。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4、检查(出示生字词)。
盲婆婆喜滋滋乐呵呵邻居代替您田野童年流淌难忘咯咯。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5、把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6、课文有几小节,分节指名读。
三。精读课文,读懂。
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
2找出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喜滋滋。乐呵呵)。
这两个词表示什么意思?谁这么开心?读的时候怎样?你能把它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3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带着高兴的心情把句子读好,齐读。
4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为什么这样开心?
过渡:小朋友把蝈蝈送给盲婆婆,他会说些什么?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会唱歌""您"。
3齐读。
第三小节。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
理解:"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什么?
"为什么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过渡:歌声会使盲婆婆置身于原野之中,见到田野里的一切,把她带回......
她听着,想着充满了欢乐,你能把这种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3、指名读评价,哪儿读得特别好?
4、齐读。
5、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填空)。
歌声会(),看到()。
歌声会(),想到()。
学习第四小节。
1、听蝈蝈在唱歌了,它是怎样常的?唱得怎样?
2、最后用了省略号(说明蝈蝈在不停地叫,他给盲婆婆带来了欢乐很多很多)。
3、齐读。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表演(自背自演,上台表演)。
3、假如在我们身边有一位行动不便,身患残疾的老人,你准备怎么做?
五、教学生字。
盲:(1)这个字你是怎样记的?
(2)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3)让学生说说。
喜:(1)说说你是怎样识记的?(部首"士"字头)。
(2)找出横中线上的笔画?找出最宽的笔画。
回忆写字姿势儿歌。
学生练写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篇十三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第三册第五课)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体悟“我”送蝈蝈的用意:在我上学时让她替“我”为盲婆婆唱歌,让盲婆婆从蝈蝈的歌声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回想童年时光的欢乐,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美好心灵,让学生从中体会人间真爱,陶冶心灵。
本文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词语的学习。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这是一首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的叙事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尽量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既抓“送蝈蝈”的叙事线,又抓“献爱心”的情感线,深入理解诗歌涵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读中陶冶美好的心灵。本节课的设计我主要采用读悟教学法和想象教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在想象说话中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体会诗歌的语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蕴含的情感之美。
一、紧扣课题 激趣导入
1、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轮流读诗歌,检查初读情况。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师生共同理解“盲婆婆”这个词。重点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三分钟,处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这三分钟的感受。
(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诗歌精华所在,极富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在课题中抓住一个“盲”字,为学生留足时间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为下文进一步学习做下对比铺垫。读课题后设疑,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欲望。)
二、以读激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1、学习第一节,“我”捉到了一只怎样的蝈蝈?指名读第一节。
2、多媒体展示蝈蝈的实物图,播放蝈蝈的叫声,让学生感受蝈蝈的可爱。
3、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我”对蝈蝈的喜爱之情?(乐呵呵、喜滋滋)
4、指导积累abb式词语。
5、“我”面对这样一只爱不释手的蝈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
6、此时“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你用自己理解的读的方式表达出来。指导读出词语“乐呵呵”、“喜滋滋”的语气。(自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此环节设计欣赏蝈蝈的外形、叫声,说明我对蝈蝈的喜爱,而“我”又转送给了盲婆婆,表达了“我”对盲婆婆的同情、关心、帮助,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我”的美好心灵。abb式词语的积累,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