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大全18篇)
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也是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规划。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透过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总结的不同风格和差异化的写作技巧。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一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双分支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双分支结构》。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本为下面学习多分支结构奠定了基础,因为程序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初中的学生对程序不算熟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枯燥,难懂,但是初中的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讨论意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所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实际的操作过程,知道控件的属性以及属性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程序,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用程序进行书写,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和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熟练应用双分支条件语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page]。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从两个知识点进行入手,首先我会在多媒体演示“身份验证”的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显示的效果是否一样?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输入密码时,不会显示真正的密码,而是用*号代替,单击“确定”会显示“你好!欢迎加入!”输入不相应的密码,会显示“对不起,你的密码有误,请重试”的程序,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程序,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一个语句为条件判断语句?学生认真思考,随机回答,if后面的语句,之后我介绍“if”、“then”、“else”的含义,并讲解条件表达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本段程序的含义?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123456”成立,就执行代码行msgbox(“你好!欢迎加入!”);否则执行下一句,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问“试一试”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语句中相应的语言进行修改。而且我在讲授程序时,我会讲解用流程图表示程序会更加的清晰,菱形框表示判断操作,矩形表示计算、赋值处理操作,带箭头的直线是流程图。提出问题:分支结构的流程图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学生动手操作,并点名让学生把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含义。待学生了解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身份验证”程序的结构和相应的思路,编一个“登录”程序吗?并总结编写程序的步骤,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所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之后点名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提示,首先要知道程序的大致思路,并选用合适的属性进行编写,并总结编写程序步骤的过程为:(1)问题分析;(2)绘制窗口界面;(3)编写代码。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讲解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根据内容自己阐述程序的主要含义,提升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并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总结问题,自己得出具体结论,采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高中的学生接近成熟,采用小比赛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完成教学,我设置了巩固提升,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双分支结构编写的程序,请尝试编写?学生举出例子九点之前上班,正常;九点之后上班,迟到;分数在60分以上,合格;在60分以下,不合格。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情况复杂的语句,应该怎么编写,例如:“列车时刻表”的程序。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二
从教材看,本节课选自青岛出版社b版初中第一册第1单元第3课活动1,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学好本节课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计算机组装、软件系统组成等知识奠定基础。
(过渡: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教师还要对所教授的对象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掌握好上课的节奏。)。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但对于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及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一些硬件技术指标等还不够了解。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就能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并运用于生活实际中。
(过渡: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选择和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能说出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能复述出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增强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3、通过了解硬件系统与计算机性能的关系,体会计算机设计的严谨和精妙。
(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重点和难点。)。
我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组装,难点则是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过渡: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下面我将着重进行分析)。
(一)导入新课。
我先联系生活,以买电脑为例,提出问题:购买电脑时,需要考虑电脑的哪些要素?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主要考虑一些硬件设备的性能。接下来继续提问:计算机有哪些硬件组成?预设学生对于上述提问有积极的响应,我顺势引导学生带着学习热情学习本课。
采用谈话导入是因为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我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于新课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首先我会讲授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展示硬件系统及五大部件图,提出问题:台式计算机中有哪些硬件?硬件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不难回答出台式计算机有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等硬件。然后我再结合展示的图片,采用讲授法给学生讲解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
这里之所以用提问引导结合讲授法进行教学,是因为提问引导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增加课堂互动;教师讲授可以降低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在较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2、计算机的技术指标。
对于计算机的技术指标,我将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讲解。我会在之前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讨论两个问题: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各个技术指标主要决定计算机的什么特性?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分享答案,最后我再带学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出计算机的技术指标包括主频、字长和存储容量,并对各个指标进行具体说明。
采用小组讨论法,是因为组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讨论过程中相互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填写硬件名称。
在对硬件有一定了解之后,我会展示主机箱的硬件设备图,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根据刚刚的知识,结合我所展示的五大部件图,将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填写在对应的方框中。学生填写后我再带领学生对内容进行订正。
这个练习环节的设置,能够通过实物对应知识的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之后,我会开展一个小活动,我说出主要硬件名称,请学生指出硬件的位置。
(四)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提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等内容,学生回答后进行纠正补充。这样的总结方式能够帮助我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实践性特点,我设置的作业为让学生在8000元的预算内选择硬件设备,做出硬件选购表格。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总分式的板书,可以较好的呈现知识的层级,同时可以简洁明了地突出本课重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三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制作我的名片》一课的教学构思。我将分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说课。
本活动是科学出版社(非零起点)xxxx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信息生活》中的第二个活动。第一单元《我的信息生活》共有4个活动,分别选取了设计信息与信息技术、文字处理、网络应用、多媒体表达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使非零起点的初中学生在本单元不只是简单的重复学习,所以在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活动中还隐含了信息的收集、加工、交流与表达等信息处理流程。本活动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完整设计制作名片的活动,让学生对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来设计制作作品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七年级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学过文字处理软件,但往往是单纯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学习的,而在本项活动中,更侧重于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和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处理的完整流程。
基于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学习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名片的基本常识和设计名片的基本常识。
2、了解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名片的常用操作和技巧。
3、能够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主题。
基本目标:每个学生能制作纯文本名片。
拓展目标:能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添加背景、图片等修饰元素。
(二)过程性目标。
1、体验设计名片过程。
2、学会参照已有作品,吸收别人的设计思想,设计自己的作品。
(三)情感性目标。
1、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2、以积极的态度欣赏别人作品,培养汲取别人作品优点的意识。
3、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互评意识。
作为七年级新生刚进入中学不久,对于word软件,非零起点的学生大多都使用过。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大多是纯技术层面的学习,往往有许多学生只知道简单模仿操作,而不知道从作品的整体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适当强调规划和设计的作用,然后在制作阶段再考虑如何用技术完成规划设计。要让学生体验到,设计是作品创作的核心,好的作品源于好的设计。
而对于零起点的学生,可以快速带过规划,将重点放在制作部分,只要能完成教材中的示范作品,对word软件有基本的认识就可以了。因为word软件在后面的教材活动中还有接触。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很强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给予正确引导,多给他们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
重点:
1、名片的设计,让学生在名片设计的过程中,掌握一般的名片设计方法,并能适当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2、让学生了解制作名片的一般过程,并能合理地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制作名片。
难点:
在设计制作名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以前的盲目使用技术的状态中逐步跳出来,体会到技术为作品、技术为内容服务的思想。
1、本活动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并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形式。本活动教学是利用word制作学生名片,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并借助名片制作过程设立了3个基本任务和2个拓展任务。让学生围绕着任务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分组合作,互助探究的形式完成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的落实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和伙伴合作等方式,自我探索,顺利的掌握新知,完成任务。
本活动分两课时来完成任务,规划设计约0.5课时,制作部分约1.5课时。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本活动在网络机房中,教师利用机房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电子教室软件授课。
规划阶段:采用情景教学和学生自主的方式,发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制作阶段:要让学生体验到完整作品的制作过程,使学生的制作有目的、有条理,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技术分析,并能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作品的创作。采用多重任务分层教学,自主实践等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规划设计和制作各约0.5课时,制作部分还可以利用下1课时去完善)。
课前准备。
1、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机房、电子白板。
2、软件环境:电子教室演示软件、windows操作环境、word软件。
3、教师准备:word制作用来对比的名片草稿。
4、学生准备:自己的电子照片,网上搜索的精美名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师生互相问好!
提要求: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尝试、相互帮助。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收集签名,互相之间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还不十分了解老师吧?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样可以快速了解老师的东西,就在你们的屏幕上面。大家看看是什么?(名片)播放用word软件制作的老师名片作品。
问:观察后,你觉得名片有什么作用呢?
(名片既能了解到他人的姓名,单位、爱好,并可以用电话和他人取得联系。名片,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别人,是与他人做朋友的好帮手。)。
老师也想拥有一张能更多地了解你们的名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学习如何用word制作名片。
出示课题:《制作我的名片》。
观察、复习旧知。
观看、感受。
思考回答。
讨论交流。
思考回答。
鼓励学生。
拉近学生与课本间每周一节课的时间距离,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交流。
开学不久,老师与七年级新生还不是非常熟悉,通过名片来详细介绍老师,同时也发挥学科优势,掌握更多的学生信息。更好地搭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
新知探求。
一、分析规划名片。
为了更好地自己来制作名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名片作品,思考教材p13研究室。
1、研究老师名片的内容?
2、分析名片的版式和色彩?
师归纳:
文字要素、造型要素、颜色要素。
老师在制作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几张草稿才完成了。出示草稿1和草稿2对比。
问:为什么草稿1老师要修改?
对比草稿2和作品。
问:为什么草稿2老师还要修改?
二、制作名片。
任务1、设置名片版式。
出示3张大小不一的白纸,谁更适合用来做名片呢?为什么?
师:白纸的正面,分别是奖状(大)、请柬(中)、名片(小)。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16“加工坊”设置名片版式。
回顾名片文字要素,其中姓名最关键。
任务2、添加姓名。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20“加工坊”制作艺术字姓名并调整环绕方式。
任务3、制作其他信息。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21“加工坊”制作文本框。
三、美化名片。
如何使自己的名片更有吸引力?
任务4、给背景添加颜色变化。
任务5、添加自己照片或装饰图案。
师:
1、纸张的尺寸。
2、示范插入照片或自选图形的绘制。
3、演示图形的叠放次序。
四、评价名片。
师引导提示:从文字要素、造型要素、颜色要素三方面去评价。
再展示学生课前搜索的优秀精美名片。
别人的名片中有哪些优点?
评价时尽可能多的发掘同学优点,适当提些建议。学生的积极性就这样被鼓励了。
观察、思考回答。
姓名、电话、单位等。
横式、竖式、单面、双面。
主色调:蓝色。
辅色调:黄色。
文字要素中的姓名设计要醒目。
名片更有吸引力,整体设计美观,有图片,或有边框,字体有颜色、有背景的变化等。
观察、思考回答。
最小的一张,携带方便,节约纸张。
实践操作、小组协作。
实践操作、小组协作。
思考回答,感知整体。
认真观察,思考讨论,动手实践。
实践操作、小组协作。
学生离位,巡回欣赏、讨论、评价同学作品。感知整体。
为新课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后面的评价准备思路。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任务。
word中默认的页面是a4纸,平时许多的应用需要设置页面和页边距,如请柬、信封、贺卡、奖状等。这样设计的意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名片设计仅是手段,关键是通过名片制作,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需求,word页面是需要不同设置的”,而具体的操作学生一教就会的。另外这样的设计还起到分解难度,拓展应用。(纯粹理解word中的页面设置,对零起点学生来说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多任务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学会用积极地态度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汲取优秀元素,培养良好的评价意识。
延伸拓展。
从生活中衣服吊牌名片、树木知识名片、延伸到城市名片:
1、家乡合肥正在创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有着“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
2、作为合肥人:
每一个人都是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人人动手参与创建,个个争当文明市民。
如何使自己成为文明的合肥市民。
让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形成相应的责任感和价值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评价小结。
1、能够根据需要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名片。
2、学会欣赏、评价,学会汲取优秀作品中的优点。
根据实践操作,总结归纳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渗透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的教学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使用多元评价体系,鼓励创新。
整个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整节课突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联系生活,渗透思想德育教育。
因能力有限,时间仓促,教学设计中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四
《画龙点睛写标题》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使用word进行文本编排的操作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文本编排的能力,学习合理地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文章的图文混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生熟练的操作word为短文插入艺术字标题,掌握艺术字格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这部分内容操作性较强,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学时抓住这一点,少讲多练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浸润在充满智慧的信息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对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式样进行基本的设置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文章的样式,知道美化标题的重要性;通过自学课本,能运用艺术字的插入、移动、改变大小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字的魅力;通过对艺术字的合理使用,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
在教学中,关键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文章的整体布局,合理地使用艺术,发挥出艺术字在文章中真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教学背景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任务设计以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为切入点,对比有标题文章和无标题文章的异同,提炼标题,设计编排标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采用“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评价方式采用分组投票评价的方式进行。
1.情境创设和铺垫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本环节的教学,我刚开始准备了两个范文,一篇没有标题,另一篇加艺术字标题。
经过反复思考,在新的教学中,我对范例文档进行了修改,一是将两片文档合并在一个文档内;二是给第一篇文章加上了标题,给第二篇文章加入了图片。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打开文件的速度,又增强文章之间的对比,同时为下一课插入图片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
2.插入、美化艺术字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书上描写的步骤清楚、易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这部分内容大部分人应能完成,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学插入艺术字时,会遇到了艺术字不能移动的情况,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并没有没立即回答,而是向学生询问有没有能解决此问题的人,同时为学生指出一条解决的途径,尽可能的让学生来找出方法、答案并进行演示,教师最后再进行适当地补充。
3.作品的展示、评价。
在评价初,我让学生对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同学之互相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互评的中心必须针对学习内容,而不是他人本身。使得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够有序的开展。
通过作品初评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对学生的互评进行提炼总结梳理,通过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形成共识,明确艺术字如何设置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我最初设计巩固练习的时候,虽考虑到分层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后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将作品提交给老师后就结束本环节教学,没有对巩固练习的作品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练习的效果,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因此,我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调整,设计了第二次评价,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有缺陷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反馈学生有没有形成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再次投票评价,也使原来没有得到票的同学也有机会得到票,体会自己进步的乐趣。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变“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评价”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多元评价”,遵循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30条》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二次评价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采用学生直接互评,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发表建议的机会,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评价的面。
在首次评价中,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基础性目标作业,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肯定优秀作业,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作品,教师梳理本课的教学知识。利用二次评价,学生自主挑选作业内容和练习的量进行再练习再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了新知,同时又促进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又能体验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我这节课中我也发现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细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课程设计中希望学生能将操作技能尽量通过自学来掌握。但是在课堂上,一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是喜欢老师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我想,在今后这方面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对部分自学能力弱的学生,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
2.课中以投票方式进行评价,我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投票的过程中欣赏优秀的作品,给同学提一些作品修改的意见或建议,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在评价开始前让学生了解评价的要求和方式,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是自己好朋友的就投票。
3.学生互评的局限性。
如果每位同学都离开位置参与评价他人,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建议就没有时间来认真听了;如果一个同学同时得到两种不同的建议,也没机会一起讨论。如果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的活动范围减小,评价的效率就会提高同学之间互评更有针对性,实施同学间的讨论也更加方便。
总之,只有学生感兴趣,乐意学,开心学,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质量才会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五
一、设计理念:
1、以信息的处理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核心,塑造终身学习的价值观成为本课题的教学宏观目标。
2、学科整合,多元发展。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多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结合。
3、尊重主体,转变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5、在体验感受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和与人合作,以及在失败中找到成功,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董玉琦和解月光老师主编的《信息技术》,本节课是第七章第一节,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的能力,可以说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标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为主线进行标准的描述。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点评,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让学生会恰当的表达思想,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
2)动画幻灯片对象顺序的调整。
2、难点: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原因: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较容易出错)。
五、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等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六、学法: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创作静态幻灯片的能力,为本课打下基础。再加上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所以,我设计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互评”。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本课以介绍同桌为主线,在活动中驱动学习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由于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制作了静态的介绍同桌的幻灯片,我事先对本班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设置了动画效果,进行演示,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学习环境,设计一个介绍同桌的活动,以学生身边生活为例,借助学生之间的美好友情,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始学习。
2、协作探究、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也接受了或多或少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动画效果如何设置时,以左右相邻的共三台机器进行分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发现哪个小组中的学生已经会了,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组成员,这样可以树立学习榜样。如果没有,教师给予启发性的示范。
3、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由于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画效果的设置,所以在教学调整动画顺序时,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在小组内尝试探索,体会探索成功的惊喜。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4、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了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以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5、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课外延伸到用所学的知识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教学评价。
1、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了师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这几种方式达到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2、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六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20xx是office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获取网络上的资料;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设计模板、版式创建演示文稿。难点:模板和版式区别。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过ppt,具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对界面和窗口有一定的认识,但缺少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复杂的操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资源:《走进香港》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word是文字编辑软件,可以用来编小报、贺卡、课程表等,excel是电子表格,可用来对简单的图表数据的计算处理。还有一个软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公司在演示一个产品介绍的时候,或者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配乐和图片背景,这个软件叫做演示文稿powerpoint。
2、初步探索。
一、收集资料。
演示《走进香港》ppt文件。
请学生们观察。
教师提问:此文件内包含了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图片,文字。
教师提示:围绕主题从网上找到相关图片和文字,收集做为文件的资料。
教师演示:在google或百度找到关于香港的资料后,单击浏览器上的“文件”菜单,选择“另存为”,把整个网页保存到专用的文件夹中。
二、模板和版式。
教师再次播放《走进香港》,提示每页幻灯片中色彩一致、风格统一,美观大方。
提出“模板”和”版式”的概念。
教师演示:启动ppt,“新建演示文稿”-选择合适主题的模板-选择合适内容的版式-输入标题,制作完成封面。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课本第63页“练一练”,
a、在网上查找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包括人口、分布、语言、文字、风俗等几方面。把相关的资料保存在d:班级+姓名作业资料文件夹内。
b、制作一个介绍少数民族的演示文稿的封面,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和版式,文件保存为d:班级+。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网络中搜索资料。
制作幻灯片封面。
6、课后教师反思。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第二课时。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office20xx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20xx是office20xx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教学准备。
软件:powerpoint20xx。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
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
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
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
文件保存为d:班级+。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
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6、课后教师反思。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七
在引入过程中,教者先采用了提供了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感觉体会有底纹和没底纹的区别,认识有底纹可以让画面更美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就接着创设有效合理的问题情境,问学生是不是想学习这种制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新建,选色,上色,使用滤镜。
信息技术教学有其学习的特殊性,不得不依靠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中教者以学生为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有机的将教学难点分散,突出重点。教者在合理运用讲授法时没有进行满堂灌,而是有他独特的教学魅力,语言亲切、自然,术语规范、正确,演示时正确、熟练,不拖沓,举止稳重,给学生以信赖。
在进入取色,上色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小处入手,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停的提出问题难度,让学生找到取色上色方法,并付诸实践。
学习滤镜过过程,教者采取了和学生共同发现的过程,教者通过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实践,让他们在自由的想象天空中学习。
作业评讲时,尊重学生,让学生说,评,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不以教师的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交流的高潮。
在进行教学后,教师并没有仅仅将本课教学作为终点,而是将本课教学放入全ps学习体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伏笔。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各种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完整,过渡自然流畅。以发展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当然在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让学生认识象素、分辨率以及rgb是否要让学生学习,在此我并不完全赞同,如果真为了认识象素点,分辨率以及rgb,势必要加入新的知识点,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是无法理解的,这样有可能偏离本课学习目标,而且这些知识点在简单学习ps是不会用到的,它需要较强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基础来学习,而作为教师教的目的,更重要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个软件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方法而学习。再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尽管是五年级的学生,但个人认为这种抽象理论性强的知识还是不要提前灌输为好。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八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双分支结构》。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教学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双分支结构》。本课主要内容是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通过学习本节课本为下面学习多分支结构奠定了基础,因为程序对于初中生的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去编写程序,这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说学情。
初中的学生对程序不算熟悉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是比较枯燥,难懂,但是初中的学生有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讨论意识,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多思考,多多讨论,所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学会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大量实际的操作过程,知道控件的属性以及属性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程序,生活中的实例可以用程序进行书写,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我将分支结构的程序特点和if...then语句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将熟练应用双分支条件语句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几课的内容息息相关,通过知识的迁移,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引发新知识,为本课内容做铺垫。
[page]。
(二)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会从两个知识点进行入手,首先我会在多媒体演示“身份验证”的程序,在演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我在输入密码的时候,显示的效果是否一样?学生认真观看举手回答:输入密码时,不会显示真正的密码,而是用*号代替,单击“确定”会显示“你好!欢迎加入!”输入不相应的密码,会显示“对不起,你的密码有误,请重试”的程序,之后我会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程序,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猜测哪一个语句为条件判断语句?学生认真思考,随机回答,if后面的语句,之后我介绍“if”、“then”、“else”的含义,并讲解条件表达式,提出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本段程序的含义?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123456”成立,就执行代码行msgbox(“你好!欢迎加入!”);否则执行下一句,之后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我会提问“试一试”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把语句中相应的语言进行修改。而且我在讲授程序时,我会讲解用流程图表示程序会更加的清晰,菱形框表示判断操作,矩形表示计算、赋值处理操作,带箭头的直线是流程图。提出问题:分支结构的流程图是什么结构,请同学们画出,学生动手操作,并点名让学生把流程图画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含义。待学生了解之后,我会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仿照“身份验证”程序的结构和相应的思路,编一个“登录”程序吗?并总结编写程序的步骤,因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所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之后点名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提示,首先要知道程序的大致思路,并选用合适的属性进行编写,并总结编写程序步骤的过程为:(1)问题分析;(2)绘制窗口界面;(3)编写代码。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讲解程中的主要内容,之后学生根据内容自己阐述程序的主要含义,提升了学生地思维能力。并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探讨中总结问题,自己得出具体结论,采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浓厚,高中的学生接近成熟,采用小比赛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升。
为了完成教学,我设置了巩固提升,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双分支结构编写的程序,请尝试编写?学生举出例子九点之前上班,正常;九点之后上班,迟到;分数在60分以上,合格;在60分以下,不合格。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本节课内容,激发兴趣。
(四)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打算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补充的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
我的作业是:情况复杂的语句,应该怎么编写,例如:“列车时刻表”的程序。
七、说板书设计。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九
这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九年级第一章网页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并掌握了网页简单制作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给网页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等动态效果,使网页变得有声有色。从而完成对三峡网页的装扮、修饰、美化任务,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制作网页也成为一个附带的产物流行起来。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上网、word和powerpoint软件,还会制作简单的网页,动手能较强。初三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因此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
根据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中添加动态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美化自己的网页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网页制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及创造美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本节课应突出的重点是:在网页中添加字幕、交互式按钮,插入flash动画,插入背景音乐,综合运用素材,使自己的网页更美观。
本节课教学难点是:对素材的.更精细设置,对各个对话框的具体设置及其功能运用。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节课教学内容抽象,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十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xxx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xxx,我说课的题目是《送给好友的电子礼物——powerpoint的应用》,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本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章《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前三节学完后的综合运用,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步骤,掌握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的插入以及幻灯片的播放,能够发送电子邮件。但不能完整地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独立地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系统地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主题是《送给好友的电子礼物》。既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知识与技能】。
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电子礼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信息搜集、分析、整理、处理的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和评价的影响,使学生熟练掌握制作幻灯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他人作品正确地评价,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1、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制作出主题鲜明、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幻灯片。
1)讲授法。
2)谈论法。
3)演示法。
4)练习法。
5)读书指导法。
6)课堂讨论法。
7)实验法。
8)启发法。
9)实习法。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主导教学,同时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兴趣激励法。
分层教学法。
协作学习法。
赏识教学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采用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实践操作法。
2.寻求帮助法。
3.合作交流法。
4.问题解决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1.展示实例,激发兴趣;
2.任务驱动,自主创造;
3.欣赏作品,网上评价;
4.自主改进,送给好友;
5.归纳总结,知识整合;
在上课之前,我先了解最近这段时间,班上哪位同学要过生日。
教学环节一:展示实例,激发兴趣。
“咱们班某某同学快要过生日了,老师想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学们观看后,我问问大家:“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你想送给好友一份电子礼物吗?”回答是肯定的,我顺势导入课题:《送给好友的电子礼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导入新课,更具有亲和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求知欲望。
“电子礼物可以是什么形式呢?”同学们讨论后,我提示大家,前面我们学过一个软件,我们可以用它来制作电子礼物吗?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可以,于是我导入课题的副标题——powerpoint的应用。
接着,我就直接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入手,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任务驱动,自主创造。
教学环节二:任务驱动,自主创造。
我设计的任务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制作电子礼物,而是提示学生送一份好友喜欢的礼物。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不同基础的学生赋予不同的任务。任务规定了至少有四张幻灯片,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我给他们设计的任务是四张幻灯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多制作几张幻灯片,更加丰富地展示送给好友礼物的内容。
任务驱动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帮助,使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需要分别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制作礼物,我提供给学生五步操作法。
第一步:明确主题。主题就是送给好友一份电子礼物。
第二步:确定内容。
第三步:写出脚本。脚本包含作品的流程、每一个界面包含的对象,每一个对象的呈现形式。
第四步:组织素材。为了让学生更快地完成任务,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素材提供给同学们使用。同学们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作品需要的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分析和整理,使之符合我们的设计。
第五步:制作礼物。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遇到了问题,有以下几种求助方式:
在教材中寻求帮助;
在powerpoint的帮助菜单中寻求帮助;
在同学中寻求帮助;
向老师寻求帮助;
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我始终活动在同学们当中,及时地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地完成任务。学生搜集、分析、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高。这一教学环节,强化了知识点的落实和技能的应用。
结合本节课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和突破难点,接下来,进入到第三个教学环节:欣赏作品,网上评价。
教学环节三:欣赏作品,网上评价。
学生基本完成作品后,我将优秀的作品上传到我们学校的网站上,同学们可以自由地欣赏,同时借此了解其他同学的制作方法与技巧,达到互学互进的效果。我在学校的网站上公布了一份评价标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进行网上评价,并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建立评价标准。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对网上评价标准进行创新,也可以制定各自的评价方案。这样的评价,尊从了评价的客观性原则。
第二步,互评。对照第一步的评价标准,小组同学对网站上的作品进行评价,我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既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对他人作品正确地评价,又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第三步,自评。这一步我采用了赏识教学法。并不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反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网站上的优秀作品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优势。这样的评价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接下来,为了促进教学和落实评价的影响,进入到第四个教学环节:自主改进,送给好友。
教学环节四:自主改进,送给好友。
首先我让学生制定作品改进方案,然后自主地修改作品。特别注意让学生保持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风格。
接下来,同学们将电子礼物以不同的方式送给好友,有的同学的好友就在本班,邀请好友来欣赏;有的发e—mail,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好友;有的用mp3保存下来,准备亲自送给好友。同学之间的友谊之花在课堂绽放开来。看到同学们高兴的样子,我也感受到了教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学生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环节五:归纳总结,知识整合。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归纳总结,知识整合。学生通过制作礼物的过程,已经知道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方法,让他们用语言总结出来,更加牢固地记住了制作方法。然后,我对制作多媒体的基本方法进行小结。
最后,我展示学生中一个比较优秀的作品供大家欣赏,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这节课。
以上就是我为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设计的五个教学环节。
上完这节课后,经过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应该给学生的创新意识架建平台。
在学生制作电子礼物这一教学过程中,我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也就是“手把手”地教学。结果,学生制作出来的电子礼物和我讲解时的范例有许多相似之处,我明白了我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一个模仿的领域。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发挥,违背了现代教学的理念。
因此,后来我再上这一课时,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创造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主地创造,虽然制作所花的时间长一些,但是内容却丰富了许多,形式也多样化。这告诉我,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该从学习中得到锻炼。因此,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十一
10月21日第四节课,我前往多媒体教室听了王老师的信息公开课----获取网上信息。这次的公开课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充分体现了学本课堂的观念。在导入环节,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自己翻书寻找答案。还有分组探究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
再次,语言清晰简练。王为老师不愧是老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没有多余的废话,语言清晰简练,,用词恰当,这是我们很多新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
最后,环节设置新颖。在练习的环节,王老师让同学们自己上本学校的网页,点击教师的介绍,选择自己并感兴趣的教师资料,保存在文档。学生看见自己熟悉的人,课堂的积极性与活跃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显得更加的热闹,也通过浏览教师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
通过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也希望今后能够多听听这些优秀的教师们的公开课。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十二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艺术字。
本次说课,我将分三个单项对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对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计算机实训教学word部分的第4节内容,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输入短文、如何对文字、段落进行美化以及如何插入图片的基础上,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如何用艺术字使word文档变得更加生动漂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全面学习word和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根据计算机实训课的要求、结合课本教材,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调整艺术字并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及用法,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在能力目标方面,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目标,体会情感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学会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用艺术字美化word文档的基础,所以我将其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按钮多,学生不容易记忆掌握,所以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来编辑艺术字,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以上就是我从3个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个部分,即教学法分析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使用到的教学环境和教具分别包括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word软件,以及我制作的一份多媒体教学课件。
现在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由易到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放手让学生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在实践中感知,体现出了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实践中学,学后尝试创新的思想。
整节课,为了体现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和时间安排:
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讲授新课、任务驱动,指导实践35分钟;展示作品,归纳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课外延伸3分钟。而在这其中,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将是交叉进行,这样安排教学时间主要是为了到职业学校实训课所要求的老师精讲课学生多动手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4个环节为主线,配合本堂课的教学课件,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现。
1、复习旧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上堂课学生完成的一份较好的图文混排的作业,一方面对其表扬,曾加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鼓励大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作出更好的作品。另方面,借此复习上堂课图片的插入、移动及大小调整等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和第一个任务的提出做铺垫。
然后再展示一份在刚刚学生作业的基础上,用艺术字将其标题做部分改动的word作品。前后两个作品同时呈现在同学面前,从视觉上给学生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艺术字的美,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字的兴趣,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此时点明本节课的课题。
在成功引入课题过后,进入。
2、讲述新课。
知识点一:艺术字的插入。
我用课件打开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在上堂课作业的基础上插入艺术字并调整好它的大小位置。
老师首先用课件演示艺术字插入的操作步骤、、、、、、再大家清楚操作步骤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上堂课学习的图片插入方法与艺术字的进行类比,发现他们的相通点,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照图片的操作方法尝试地移动并改变艺术字的大小。这时台上台下同学容易引起共鸣,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演示,大家早跃跃欲试。这时,老师要求学生用刚刚所学的艺术字的插入、移动及调整大小的知识完成课件里的“任务一”。在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老师在每个机位进行巡视,对学生做个别辅导。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进行知识迁移、动手实践,自已获得并巩固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突出了教学重点)。
知识点二:艺术字编辑。
当学生们差不多做完了的时候,老师用课件打开任务二,将任务二和任务一的作品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拉了回来。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他们通过观察任务二的作品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变得更丰富、生动了。
老师这时用课件总结出三处变化,并向学生分别演示达到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方法,如何用工具栏编辑艺术字形状、字体和颜色。(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比较有代表性,目的是通过对此操作的讲解,使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的打开及按钮应用有初步认识,先弱化教学难点)。
接着就让学生在机器上动手完成任务二。学生将刚接受到的知识及时的进行实践,有一个接受-实践-感知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能力拓展。
利用一个“对号入座”的游戏调动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其他按纽的了解兴趣。
用课件展示出一个基本的艺术字样和把它“变脸“过后的几个不同形态的艺术字样。向学生介绍(指这后几个字)这几个样式的艺术字,都是用这个工具栏里的按纽“变”来的,让大家把通过完成“任务二”所具备的知识,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其它按钮进行尝试,试试找出谁“变”谁,将他们对号如座。
并鼓励他们用今天所学到知识在自己刚刚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创新,完成任务三。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自己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新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3、评价,小结。
学生大部分完成任务后,进入第三个环节-评价小结。我选三个作品在投影上展示,并让同学欣赏评价。
然后利用课件梳理知识点,揭示游戏答案,归纳“艺术字工具栏”哪个按钮是哪些功能,再次强调正确应用艺术字工具栏编辑艺术字是本堂课的难点部分。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作品展示评价让学生接受更多新的、不同的思维,在动眼观察、欣赏、评析中提高鉴赏与评价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归纳总结更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整堂课我通过第一个任务强调教学重点,通过第二个任务弱化教学难点和通过第三个任务突破难点,最后通过总结再次强调难点部分。学生在完成这由易到难的三个任务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4、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最后,进入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环节。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我把课件做成翻书的效果吸引学生欣赏几份有漂亮艺术字的word排版作品,让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上放松的同时接受启发,拓展思维,这时老师请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本课所学到的技能,在下堂实训课设计出这样一些更有创意的艺术字来,交给老师。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巩固加深本节课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进行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情境和任务驱动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重操作重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十三
1、以信息的处理过程为教学主线,以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核心,塑造终身学习的价值观成为本课题的教学宏观目标。
2、学科整合,多元发展。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多类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结合。
3、尊重主体,转变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5、在体验感受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发展个性和与人合作,以及在失败中找到成功,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董玉琦和解月光老师主编的《信息技术》,本节课是第七章第一节,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的能力,可以说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即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由此可见本节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另外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新课标以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为主线进行标准的描述。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掌握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设置的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点评,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
让学生会恰当的表达思想,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中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1、重点:1)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
2)动画幻灯片对象顺序的调整。
2、难点:自定义动画效果的设置。(原因:是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较容易出错)。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赏识教育法”等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创作静态幻灯片的能力,为本课打下基础。再加上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所以,我设计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互评”。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本课以介绍同桌为主线,在活动中驱动学习自定义动画效果设置的方法。由于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制作了静态的介绍同桌的幻灯片,我事先对本班一位同学的作品进行修改,设置了动画效果,进行演示,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学习环境,设计一个介绍同桌的活动,以学生身边生活为例,借助学生之间的美好友情,从而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始学习。
2、协作探究、因势利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普及,大部分学生在家庭中也接受了或多或少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所以在教学动画效果如何设置时,以左右相邻的共三台机器进行分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发现哪个小组中的学生已经会了,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其他组成员,这样可以树立学习榜样。如果没有,教师给予启发性的示范。
3、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由于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画效果的设置,所以在教学调整动画顺序时,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在小组内尝试探索,体会探索成功的惊喜。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
4、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了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以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5、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课外延伸到用所学的知识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本节课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了师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通过这几种方式达到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2、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十四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作补间动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flash操作的重要动画方式之一:动作补间动画,学生学完本节课内容,对于学习后面的形状补间动画的内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过渡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
具有了经验型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思维也具有片面性,容易钻牛角尖,有叛逆心理,有一定独立学习能力,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多关注学生情绪的波动,给予正确的指导。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逐帧动画,对动画制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补间动画的概念的会有一定的困难。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元件和实例。能够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动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动画的形式,初步感受补间动画的制作一般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子相册的形式,回顾过去,从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思想。
【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
【难点】关键帧的运用,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所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就设置了和生活相关的内容,既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和生活的联系。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观察是操作的基础,首先我先展示一个刚刚播放电子相册的flash源文件,学生注意观察我的场景、时间轴和属性的部分,分析我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并且让学生总结操作步骤,学生会发现,想要制作一个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需要四个步骤,1.导入图片;2.设置起始关键帧;3.创设结束关键帧;4.插入动作补间动画。
分析人物之后我会进行具体的操作,虽然操作步骤只有四步,但是每个步骤都会有操作的细节,因此我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一边演示一遍讲解,操作之前,我会让学生认真观察导入中的两幅图片的区别,并且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有哪些地方是有区别的呢?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在加工之后的图片中,增加了初升的太阳,碧绿的草地,还有天空中的大雁。我会适时总结,只要我们从下到上依次绘制草地,大雁和太阳,再把大公鸡放在背景中,就能够完成任务了。
分析任务之后我开始进行具体操作的学习。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草地的绘制。1.选择不规则的区域;2.选择羽化;3.填充绿色;4.用混合画笔工具绘画小草和大雁。完成背景中草地和大雁的操作。在演示过程中,对羽化和混合画笔这两个学生最新接触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两个新工具的意义、操作、效果。
给演示文稿增加动画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直接添加动画,一个是设置切换模式。
首先我会通过演示法进行添加动画的学习。我会演示添加动画效果的操作,并且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添加动画可以对演示文稿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操作。
2.添加演示文稿中有哪些动作效果。
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会发现演示文稿不但能够给文字添加动画,还可以给图形、图片等多种内容添加动画。同时添加演示文稿中的动画效果非常多。由于时间有限我并不能够介绍所有的动画效果,因此我设置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尝试使用一种动画效果,掌握之后,要来到讲台上演示这个动画效果,并且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动画效果的特点。通过演示,操作,交流分享学会添加动画效果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操作、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在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和操作原理之后,我将带领同学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操作步骤是为了设计出漂亮的动画而服务的,因此在讲授设计动画效果的环节,我会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电子相册只有照片的移动会不会还是太单调呢,我们能不能做出其他的效果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答案。学生会发现,利用动作补间动画还可以改变图片大小、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旋转对象。此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合作探究,集体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会设置一个比赛,让学生通过看书来学习,不但要学习操作步骤,也要设计相册效果。制作好之后,会对作品内容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在比一比赛一赛的气氛中,会更加积极的进行学习。操作完成之后,我会请学生自愿到台前来进行演示,并且让这样的小老师进行讲解。让其他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小老师的教学,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完成电子相册的设计和操作。并且让学生能够发布动画。
【设计意图】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任务来学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学习了比较多的概念,工具和操作方法,因此在小结部分,我会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在复习时我将从概念的角度,比如关键帧、起始关键帧、元件、实例。从操作的角度,比如如何做位移动画,缩放动画,旋转动画等,还要从设计的角度,细节的角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复习。将本课内容中的知识都进行全面的整理,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内容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在作业环节,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子相册,并且思考,是否能够有今天所学的内容作出相应的效果。
动作补间动画。
利用导入的图片制作动画。
改变对象的大小。
改变对象的不透明度。
旋转对象。
发布动画。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十五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快速建立秩序册》,不足之处敬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快速建立秩序册》一节是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内容,在这节课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利用各种输入技巧熟练将特征信息制作成精美的二维表格,为将来的数据处理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内容,学好此节内容为以后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各种处理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能够熟练的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二维数据表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建立该活动的秩序册,归纳电子表格的设计和处理方法,根据需求,设计出合适的电子表格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趣味运动会活动,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科学的价值观。并通过设计电子表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电子表格的输入技巧与美化方法。
难点是数据的输入技巧。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讨论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立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法——通过回顾旧知识,启发学生解答不同的输入方法及美化与修饰方法,掌握各种输入技巧与修饰技巧。
3.学法:通过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实践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手段。
利用网络教室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探索性学习。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excel、lanstarvcxp纯软件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电子学习档案袋。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启发、引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应用软件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及挖掘他们的开拓创新能力。
2.新课引入。
教师提出电子表格作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呢?
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并能迅速地处理数据。
为做好趣味运动会的报名和组织工作,根据同学们的报名参赛情况设计班级竞赛的秩序册,用电子表格形式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作品。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十六
艺术字。
本次说课,我将分三个单项对大家进行介绍,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对教材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3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计算机实训教学word部分的第4节内容,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如何使用word输入短文、如何对文字、段落进行美化以及如何插入图片的基础上,我们本节课的任务是如何用艺术字使word文档变得更加生动漂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全面学习word和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打下了基础。
根据计算机实训课的要求、结合课本教材,我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他们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会调整艺术字并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及用法,这将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
在能力目标方面,将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以及创新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目标,体会情感目标。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重点、难点部分。
学会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用艺术字美化word文档的基础,所以我将其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按钮多,学生不容易记忆掌握,所以使学生正确使用“艺术字”工具栏上的工具按钮来编辑艺术字,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以上就是我从3个角度来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个部分,即教学法分析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使用到的教学环境和教具分别包括有: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仪,word软件,以及我制作的一份多媒体教学。
课件。
现在教育理论提倡,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由易到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放手让学生应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在活动中发现,在实践中感知,体现出了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实践中学,学后尝试创新的思想。
复习旧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4分钟;讲授新课、任务驱动,指导实践35分钟;展示作品,归纳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课外延伸3分钟。而在这其中,新知识讲授与课堂实践将是交叉进行,这样安排教学时间主要是为了到职业学校实训课所要求的老师精讲课学生多动手的目的。下面我就以教学过程当中这4个环节为主线,配合本堂课的教学课件,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实现。
用课件展示上堂课学生完成的一份较好的图文混排的作业,一方面对其表扬,曾加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并鼓励大家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作出更好的作品。另方面,借此复习上堂课图片的插入、移动及大小调整等操作方法,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和第一个任务的提出做铺垫。
然后再展示一份在刚刚学生作业的基础上,用艺术字将其标题做部分改动的word作品。前后两个作品同时呈现在同学面前,从视觉上给学生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艺术字的美,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字的兴趣,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此时点明本节课的课题。
我用课件打开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在上堂课作业的基础上插入艺术字并调整好它的大小位置。
老师首先用课件演示艺术字插入的操作步骤、再大家清楚操作步骤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将上堂课学习的图片插入方法与艺术字的进行类比,发现他们的相通点,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照图片的操作方法尝试地移动并改变艺术字的大小。这时台上台下同学容易引起共鸣,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演示,大家早跃跃欲试。这时,老师要求学生用刚刚所学的艺术字的插入、移动及调整大小的知识完成课件里的“任务一”。在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时候,老师在每个机位进行巡视,对学生做个别辅导。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进行知识迁移、动手实践,自已获得并巩固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突出了教学重点)。
当学生们差不多做完了的时候,老师用课件打开任务二,将任务二和任务一的作品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拉了回来。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看法:他们通过观察任务二的作品在任务一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变得更丰富、生动了。
老师这时用课件总结出三处变化,并向学生分别演示达到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方法,如何用工具栏编辑艺术字形状、字体和颜色。(这三种效果的操作比较有代表性,目的是通过对此操作的讲解,使学生对“艺术字工具栏”的打开及按钮应用有初步认识,先弱化教学难点)。
接着就让学生在机器上动手完成任务二。学生将刚接受到的知识及时的进行实践,有一个接受-实践-感知的过程,从抽象到具体,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
用课件展示出一个基本的艺术字样和把它“变脸“过后的几个不同形态的艺术字样。向学生介绍(指这后几个字)这几个样式的艺术字,都是用这个工具栏里的按纽“变”来的,让大家把通过完成“任务二”所具备的知识,对“艺术字工具栏”的其它按钮进行尝试,试试找出谁“变”谁,将他们对号如座。
并鼓励他们用今天所学到知识在自己刚刚的作品基础上进行创新,完成任务三。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自己的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新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然后利用课件梳理知识点,揭示游戏答案,归纳“艺术字工具栏”哪个按钮是哪些功能,再次强调正确应用艺术字工具栏编辑艺术字是本堂课的难点部分。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作品展示评价让学生接受更多新的、不同的思维,在动眼观察、欣赏、评析中提高鉴赏与评价能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归纳总结更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整堂课我通过第一个任务强调教学重点,通过第二个任务弱化教学难点和通过第三个任务突破难点,最后通过总结再次强调难点部分。学生在完成这由易到难的三个任务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后,进入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环节。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我把课件做成翻书的效果吸引学生欣赏几份有漂亮艺术字的word排版作品,让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上放松的同时接受启发,拓展思维,这时老师请学生展开想象,利用本课所学到的技能,在下堂实训课设计出这样一些更有创意的艺术字来,交给老师。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巩固加深本节课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三个部分进行本次说课的全部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情境和任务驱动相融合,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动手、重操作重应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十七
今天听了王xx老师执教的《数字与信息一课》,下面就本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本课是新课程第十册数学广角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这一知识点学生是已经知道的,而数还可以用来编码,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大熟悉的,本节课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王老师本课的导入颇有新意,以屏幕中描述老师的语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诙谐幽默的表达让孩子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堂上来,牢牢抓住孩子新奇的心理特点。
王老师让孩子课前来搜集一些身份证号码,和老师的号码来比一比,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联系孩子已经知道的知识,在班上自由发挥自己的意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知道其它一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通过对身份证号码去掉或者增加后的数字和原来的数字进行比较,体现了数字的额简洁化和有意化。
教学完身份证号码后,老师设计了一个侦探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后面设计的生活中一些数字如114、119、110等等,让孩子了解了生活中数字的作用,并且延伸到邮政编码,门牌号等等,体会到生活中数字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教师的语言再精炼些,教学效果会更好。
信息技术说课稿初中篇十八
打开记事本解决三个问题:
1、打入新浪网网址。
2、打入网易免费邮箱地址。
3、
(1)电子邮件探秘——学生自己看课本内容。
(2)电子邮件地址。
三部分构成说明,特别强调@的意思。
1、有邮箱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发一个邮件并收邮件。
2、没有邮箱的看老师示范。教师示范2个不同邮箱的申请:163和sina。
3、看网页《一分钟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后把答案发给老师。
王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比较实,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找准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学生动手操练的机会——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打入新浪网网址、网易免费邮箱地址,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电子邮件地址的讲解可谓是通俗易懂,教师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解释电子邮件地址。特别解释了@的含义,即“在”的意思。
王思洁老师设计的亲身体验环节,非常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浏览网页《一分钟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后把答案发给老师,这种巧妙的课堂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致。而且,在教学中能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体现分类教学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教学中还能注重知识的拓展。
由于教师比较巧妙的教学设计,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教学中,虽顾及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但后进生的教学任务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教学时间较仓促,最好能讲讲电子邮件的网络道德。
1、用写3个问题导入课题,给了学生一个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用“谁住在哪里”来比喻电子邮箱地址很通俗易懂。
3、让有邮箱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发一个邮件并收邮件,体验了收和发邮件。然后教师对申请邮箱作了较详细的示范,这顾及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面向全体,分类教学的教育思想。在示范中,老师讲了2个不同邮箱的申请,也提到了qq邮箱,扩展了学生知识面。
4、在课堂任务设计中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收发邮件,然后给老师发邮件,给了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
5、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独到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直到最后向老师报告破案的结果使这种积极性达到高潮。
总之,本课设计精到,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均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