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开题报告1000(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武术开题报告1000篇一
引言---武术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存在形态,也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积淀的产物。
研究方法:文献调查、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
思路:通过对中华武术的历史系统整理更深刻的了解武术的历史文化的精髓与意义。再对现今武术教育的整体状况做出科学的调查,得到真是的数据支持。提出观点如何能使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进入一个可持续的良好的发展状态。 参考资料:写完了在补上
总体安排进度:
20xx年 月 日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 月 日 准备完成开题报告书
20xx年 月 日 完成开题报告书
20xx年 月 日 完成论文初稿
20xx年 月 日 修改论文初稿完成定稿
20xx年 月 日 论文评审答辩
武术开题报告1000篇二
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借鉴西方竞技体育发展的模式,建立了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两大体系。然而,这两大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各自的困难。竞技武术套路的体操和舞蹈化愈演愈烈,使人难觅武术的技击本质;缺乏传统武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散打也难以普及。
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武术重新受到了重视。《武林大会》、《武林风》等节目相继播出,随后成立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也迈出了职业化的第一步。
以上几项赛事的选手格斗技术简单直接,却远没有表现出武术传说中的高超境界。这些比赛虽然还原了武术的技击本质,但也是对群众心目中武术形象的破坏。
这些年来所举办的各种武术赛事,实际上走的都是两条路,即是“打”与“不打”。我们按照西方人“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将武术分为技击和表演两部分,但是属于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确是讲究“天人合一”。
中国武术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技击术,它与国外技击运动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丰富多彩的武术套路和风格各异的拳法流派,以及武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秘性”。上海体院的邱丕相老师说过,套路是表现攻防技击的艺术体育;武术套路,既不脱离技击本质的“真”,又不执着于击打运动之“实”。 郭玉成老师也明确指出,“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揭开神秘面纱其实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
因此,对于武术赛事来说,套路表演缺少了武术的技击性,擂台实战也无法体现武术的本质特色,对于其“神秘性”也是一种破坏。
如何将实战和表演这两条路合二为一?本人在观看研究了各种技击格斗类比赛之后,认为借鉴美国的wwe赛事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w w e (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世界摔跤娱乐) 是一种表演性质很强的比赛,配有专门的编剧及播报员,跌宕起伏的剧情比电视剧还要精彩。wwe的选手都经过极其专业的训练,拥有过人的体魄,为了使比赛激烈、精彩,选手们共同排练出各种精彩的打斗动作,比赛时再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可以说wwe是一种将体育与娱乐有机结合起来的赛事。
中国武术非常适合这种模式,优美的技击动作可以编排出精彩纷呈的打斗过程,我们的武侠文化也可以提供大量跌宕起伏的剧情。武术借鉴wwe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其丰富多彩的武术套路和风格各异的拳法流派,这种亦真亦假的比赛也可以充分保留武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秘性,做到“既不脱离技击本质的真,又不执着于击打运动之实”。
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在借鉴wwe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于中国武术的全新的比赛模式。
本文对历年来研究武术传播、武术文化、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发展以及武术职业化等方面的相关文章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并对其进行综述。
1、武术传播的研究分析
本文属于武术传播研究,所参考的书籍主要是上海体院郭玉成老师的《武术传播引论》和《中国武术传播论》这两本书。
郭玉成老师在其著作《武术传播引论》中对传播学的发展现状及当前的武术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1
在《中国武术传播论》第四章“武术竞技传播论述”中对解放后我国竞技武术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第五章“武术商业传播述评”中对“散打王”、“武林风”赛事及武术节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商业武术决不能追求泛娱乐化”的观点。2
2、关于武术套路文化的研究
邱丕相《对武术套路商业化发展的探讨研究》3———套路运动美学思辨:套路是表现攻防技击的艺术体育。
邱丕相《武术套路美学初探》4:武术套路,既不脱离技击本质的“真”,又不执着于击打运动之“实”。
王岗《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5:中国武术不是纯体育,不是纯运动,也不是纯杀人术。中国武术是建立在技击的表象上,通过体现技击的内涵,追求超越外在的理想化的技击艺术。
邱丕相,闰民,戴国斌《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6:因此,套路用动作来描写格斗意象不满足于形似,而要表现出格斗的动态、气势和意境,并将格斗意象的动作“符号化”。所以,套路的演练是格斗形象的表演,而不是真打实斗,是对真打实斗的一种超越。
郭玉成《“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7: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武术(功夫)与中国文化一样重视“意境”与“完美”。武术套路技术中的许多动作只是“意想”的技击,具有“技击涵义”,但并非真实的实用技击。真打实战的格斗技术在“擂台”上可能会寥寥可数。著名武术家蔡龙云先生认为,若武术套路与散打都会,是“兼项”,并非“能打会练”或“打练结合”。
戴国斌《乌托邦:武术技击的理想》8: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将套路所描绘的技击理想或想象投射到竞技场、技击的真实场景,其情节的预设、艺术的加工处理等,顿时被随意、杂乱、实用的现实所代替;其攻防兼顾之编排、“劲”之完整、应之而扑的效果,也难以避免“荡然无存”的结局。
邱丕相,王 震《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9:中国武术,作为源于战争搏杀残酷嗜血的搏斗技术,在中国大地上演绎为一种充满哲理、伦理、艺术等光辉的套路运动形式。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民族都有其本地化的搏斗技术,中国武术无论是在运动形式上还是在价值追求上都有别于他们“致伤致残”的血性和“你死我活”的残忍。
3、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研究
戴国斌《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10:武术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婢”。 武术散打异化为拳击摔跤等其他搏击范式的“竞技场”。 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
邱丕相,马文国《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11:长期以来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成为言称博大精深的武术的两大主导品牌,而使得许多优秀的传统武术流派却“养在深闺无人识”,游离于武术发展的边缘地带。竞技武术套路愈演愈烈的体操和舞蹈化倾向让广大青少年无从探寻中国武术的格斗技击内涵;而缺乏中国文化处理和重构的散打运动虽然在业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很难在广大民众中普及,显然在简单的格斗技术之外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和支撑,无法和跆拳道、剑道等项目相比。
武术需要登上奥运舞台,但不是它的最高目标。武术进奥运,不能失去自我,迎合简单化、竞技化的要求,让武术负载的民族文化内涵越来越少。中国武术应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文化特色走向世界,展示的是“原装货”,而不是“四不象”。
4、传统武术擂台实战的研究分析
马剑,邱丕相《广义语境下武术概念的解读及定义》12:就现实武术呈现给世人的面貌看,武术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13:“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揭开神秘面纱其实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埃及金字塔等文化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神秘性”。传统武术“高深武艺”传播也具有神秘性。其“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超武艺,吸引了众多求武者“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懈追求。传统武术“明劲、暗劲、化劲”的功夫递进,也成为武界人士的习武目标。“口传”武术,不断塑造神秘。“飞檐走壁”“、点穴术”、“内功”等功夫更是让人们对武术顶礼膜拜。
郭玉成《“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14:其次,何谓“真实武林”?武术文化传播一定要真实吗?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独有的、神秘的。“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著名导演李安曾说过,文化要有差异性才有吸引力。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求武者纷至沓来。可见,“还原真实武林”的可行性与价值性需要论据。
然而,“武林大会”所推出的梅花拳等拳派的打斗比赛,使武术的神秘文化特征渐行渐远。所谓“还原真实武林”其实是对武术“神秘”文化的破坏,对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有报道显示,“武林大会”收视率稳定或直线攀升,但现实的“收视率”与武术的未来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5、关于武术职业化的研究
郝素红,樊海云《武术职业化初探》15:武术职业化是相对于“业余武术”而言的,是指武术练习者由业余向职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习武者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和体育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认识并利用其价值,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要,并且从中获取高额收入,把武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职业化使武术走向市场,运用市场杠杆调节武术职业化发展,在行业统一管理下,按市场规律操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武建伟,李义杰,王志英《传统武术职业化的思考》16:借鉴其它项目和领域关于职业化的概念,结合传统武术的特点,笔者认为传统武术职业化应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1、非业余的、受过正规训练并以传统武术为职业的专业人才。2、受市场的调节,通过市场机制体现从事传统武术运动员的价值。综合起来说,传统武术职业化就是从事传统武术的练习者或运动员由业余向职业发展,并以传统武术本质为内涵,通过市场机制充分体现运动员价值的过程,其本质也是劳务和商品化。
如果我们能够将传统武术职业化,给传统武术一个展示的舞台,体现练习传统武术的价值,给传统武术练习者建立一个价值补偿机制,无疑将会刺激、提高传统武术练习者的动机。作为职业传统武术练习者,他们将不得不提高自身水平,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就会促进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如何创建适合展示传统武术特色的职业化建制,适宜的比赛形式至关重要。
程云旺《对我国武术散打职业化改革的思考》17: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性、商业性、文化性和企业化经营是职业散打本质的特征。职业性、文化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商业性和企业化经营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据此,我们可以对职业散打的概念做如下概括;职业散打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与武术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利用高水平竞技散打比赛的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参与社会商业活动及社会文化活动,并通过散打市场,使运动员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使经营实体(俱乐部)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竞技散打运动体制。职业散打实质,是散打竞技能力潜在的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实行商业服务和武术文化服务的过程所产生的价值交换和价值转移,所谓“散打运动职业化”,就是竞技散打运动由其他体制向职业散打体制逐步过渡、转化,并最终得以完全实现的过程。
1. 郭玉成.武术传播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2. 郭玉成.中国武术传播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2
3.邱丕相.对武术套路商业化发展的探讨研究———套路运动美学思辨[j].体育学刊,2001.3.
4. 邱丕相.武术套路美学初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2.4.
5. 王岗,吴松.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7.2
6. 邱丕相,闰民,戴国斌. 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j]. 体育科学,2007.12
7. 郭玉成.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j]. 搏击·武术科学,2008.4
8. 戴国斌. 乌托邦:武术技击的理想[j].体育与科学,2005.5
9. 邱丕相,王 震. 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9
10. 戴国斌. 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4.1
11. 邱丕相,马文国. 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
12. 马剑,邱丕相. 广义语境下武术概念的解读及定义[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7
13. 郭玉成. 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
14. 郭玉成. “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j]. 搏击·武术科学,2008.4
15. 郝素红,樊海云. 武术职业化初探[j]. 搏击·武术科学,2006.4
16. 武建伟,李义杰,王志英. 传统武术职业化的思考[j]. 武术科学,2005.6
17. 程云旺. 对我国武术散打职业化改革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
: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武术传播、武术文化、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发展、武术职业化及wwe赛事等方面的信息资料和论文专著,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整理。
2.逻辑分析法
对武林大会、武林风百姓擂台、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及wwe赛事进行分析,通过对个案的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逐个分析每个要素的特点,再把所得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归纳,找出本案的核心关键,最后运用从特殊到普遍的推理方法,找出普遍存在的规律。
3.专家访谈法
拜访武术专家,与他们探讨本文的观点,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预期结果:
1、总结目前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2、找出wwe模式与武术的共同点。
3、研究武术如何借鉴wwe模式。
4、在借鉴wwe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于武术的新模式。
武术开题报告1000篇三
目前,我市初中武术教学以套路为主,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教师动作,很难掌握其中的内涵,造成许多学生对武术课渐渐失去兴趣,认为套路“实用性”不高,“花拳锈腿”,只有外部动作的加工,无内在攻防实质,实用性差,利用率低等。
且初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而相当一部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表现为不爱出力、不爱动脑、对集体漠不关心,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易分散,对武术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敷衍了事。
通过研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动作技能,掌握鉴赏武术动作和音乐的方法,培养对正确与错误动作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套路的动作要领和如何体现武术的精、气、神,了解武术的练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武术的能力,在场地小,器材少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塑造学生优美体态的过程,能通过练习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发展柔韧性,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交流,开发学生思维,体验运动乐趣,陶冶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目标使自己在练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达到“健身、调心、防身”的效果。
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积极性,使武术逐步让学生接受,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磨练意志,锻炼性格,增强自信心,发挥创造能力、提高智力,学会心理调节,稳定情绪,改善心理机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
现代武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这一现实,我们将武术定义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武术概念:武术,亦称‘武艺’、 ‘功夫’,旧称‘国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身心练习为基本手段,中华民族传承的个人防卫实践活动。狭义武术概念:武术又称武术运动,是在继承传统武艺基础上形成的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体育项目,表现为套路、对抗等多种运动形式。
本课题主要针对武术在我市初中、小学学生中对武术的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场地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便对如何实施新课程背景下武术的教学问题,进行必要的、认真的思考和制订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对策。
在阳光下、在操场上、在音乐中、在引导下,全校学生共同习武,这是何等壮观的场景?因此,校园武术并不需要高难度的动作技巧,只要动作和眼神合上音乐的节奏,能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足够了。让学生喜爱武术,有效地进行武术教与学,在此过程中,重点围绕以下四点展开研究。
1、鼓励为主,培养自信:
通过教师完整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武术并不是那么难,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多让他们进行表演,多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已,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2、启发引导,领会要诀:
武术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动作中领悟出精、气、神,结合讲解和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如图解、口诀、课件等),引导学生自主学练,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指导学生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领会和掌握动作重点。
3、优美示范,感染情绪:
在实际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基本动作,教师要通过自己规范的动作,让学生明确动作之间的差别,明白练习一定要投入。在以后的练习中,逐步改善和提高。
4、合作学练,交流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配合,使动作变成自己的“语言”,理解武术精、气、神的内涵。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练习,在交流学练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体会、领悟武术的攻防含义。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场地器材等方面入手作为调查内容,问卷调查以集体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问卷实施测试前先与各班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协调,并由本人向受测试对象简单的说明测试内容,并强调问卷是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作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独立完成问卷。
2、访谈法。通过与学生、任课教师的座谈,掌握教学现状及学生心理需要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多方面的情况,便于更准确地分析教学行为差异的形成原因。
3、文献法。认真阅读研究《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理论。
4、分析法。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从理论上来分析学生对武术学习的行为差异的成因。
5、评价法。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练习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得出结论。整理资料,及时归档。
(二)研究计划
20xx年1-3月份,提出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了解研究个体综合情况。
20xx年4-11月份,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比较、分析,使得到具有一定代表性、全面合理研究对象教与学现状的资料。为形成科学的分析研究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20xx年12月份,对研究过程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对研究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形成分析研究报告。
1、专家指导:市教科所、市区教研室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2、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予很大的支持,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和培训,提高研究的深刻性、开拓研究视野。
3、有关中小学生武术教学方面的书籍
4、不同类型学校提供武术教与学的现状资料
5、研究对象如实填写相关问卷调查表
6、研究人员充实与保障
通过为期一年的研究实验,希望我市的初中武术教学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喜爱武术,激发学习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武术开题报告1000篇四
运动训练实践
武术套路兼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和娱乐观赏四大功能,尤其是“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变化锻炼身心。但是武术套路在大众体育推广上尚不普及,为了更好的实施《全面计划》,推广武术健身,弘扬武术,本文在通过对此现象存在的武术现状及出现原因进行文献资料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措施与意见,为影响武术套路在大众体育活动中开展能更上一层楼。中国文化从春秋战国时代的辉煌一直延续至今,诸子百家,英杰辈出。各门各派互相影响、互相融和,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而武文化则是其中最璀璨的一支,武文化融和了释、道、儒、医、兵各家的精髓,从最客观的角度阐述了人的本质。以武文化为指导的哲学体系,从最根本的层面说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才能够相对妥善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这样每个人的一生才会不偏不倚、顺畅条达地度过,从而有一个相对正确的人生轨迹,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发展、欣欣向荣。
武文化指导人们如何有效进行身体的锻炼和保养,包括关节(筋骨)、呼吸、脏腑、神经、大脑、心态等。老天赐于我们机体和精神,却没有附带给我们使用说明书,中国几千年来由历代医家、武术家、养生家与思想家经过反复实践总结沉淀而留传下来的宝贵养生经验,就是我们机体和精神的使用说明书,引导我们如何生(创造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如何活(让自己的一生活得更精彩),如何悟(以包容天下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多一分豁达,少一分烦恼),我们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人的一生,无非三件事情:一是事业、二是生活、三是精神境界的领悟,而组成人生的这三件事情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身体而独立存在。因此有一个强健的体
魄和旺盛的精神状态,是人生必不可缺的首要条件。
[l]崔永胜.论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2008.12
[2]倪同云.关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策的研究.北京武术网,2009.4
[3]范海彪.当代中国武术价值功能的探讨.蚺武国际武术网,2002.10
[4]郭建平.完善武术市场机制加快武术发展步伐.湖南体育,2006.11
[5]李震,吴志宏.关于武术发展问题的研究[c],体育科技2006.12
[6]王铮.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原则.中华武术,2002.12.
[7]王嘉.弘扬民族体育搞好全民健身[g].湖南体育,2007.11
[8]王明.武术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9]关文明.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j].上海华南师范人学学报,2006.10
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在竞技体育领域,还是在全民健身运动方面,中国武术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空前的。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正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武术的奥运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即将举办,中国武术有望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武术界几代人的梦想有望成为现实;在全民健身方面,武术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健身方式。武术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运动。同时,武术的赛事频繁,民间的武术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出现了我到是很希望国家能把武术定为一门必修课!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术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遍及各省、地,历时数年,抢救了大量频临失的宝贵遗产,摸清了全国武术拳种流派的概况。据初步统计,全国范围内以武术为主要锻炼方法的人口约约计六千万,全国各种规模的武术场馆家,日常学员在六百万以上,仅河南塔沟武校的在校生就达一万三千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深深根植中国五千年生存与发展的武术从众多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迎来了她的春天。只是很短的时间,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股习武热潮,加上文化媒体的宣传,将武术天地闹得纷纷扬扬,许多武
术爱好者由武林高手和武术的崇拜,纷纷投身到习武的潮流中,短短的几年里,发展起来的武馆、武校达到一万二千多家。但这股习武热潮的确太快突然了,还没等它燃烧起来就已经熄灭。昔日观众饱满的武术比赛,现在却门庭冷落,观众寥寥无几。与八十年代相比,现在无疑是处于发展的低谷期。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传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想使中国武太真正走向世界,就非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不可。我国虽已从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开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不足。为了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的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是使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体系,大力推广武术,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向奥运会贡献的第一个体育项目。还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来大力培训武术师资,适当增加武术教学时数和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创办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武术研究等等。
本课题属于文献研究,通过对有关武术历史研究、大众武术发展现状、学校体育与大众武术的关系、武术运用等方面有关文献的检索,利用自己在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项目学习过程中对武术的认识,从而更进一步的对大众武术教育的研究做出具体阐述。
主要内容:
(一)武术套路在功能和作用;
(二)影响武术套路在大众体育中的原因分析;
(三)武术套路在大众体育中的设想
本课题属于文献研究,通过对有关武术历史研究、体育
武术发展现状、学校体育与大众武术的关系、武术运用等方面有关文献的检索,利用 自己在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项目学习过程中对武术的认识,从而更进一步的对大众武术教育的`研究做出具体阐述。
1、到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上查资料,上机60小时。
2、经费投入(上网、打印、文献传递等)。
3、教师课堂记录。
4、大众武术健身和学校推广的因素分析。
首先,关注最新体育相关信息,确定论文题目;然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拟研究题目近期动态;其次,向指导老师咨询,请求其给予并综合整理,提交文献综述;再次,提交开题报告;最后提交初稿并修订。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20xx年6月开题,研究进度分别为查找文献资料,确定毕业论文题目;阅读并分析文献资料,找出与论文题目相符的文献;收集数据整理,撰写毕业论文。
五个阶段:
20xx年5月——20xx年6月 查找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6月——20xx年6月 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参与开题答辩;
20xx年7月4日——20xx年10月20日 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
20xx年11月1日——20xx年3月20日 完成论文初稿;
20xx年4月1日——20xx年5月20日 修改毕业论文并定稿。
武术开题报告1000篇五
课题的目的意义:
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借鉴西方竞技体育发展的模式,建立了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两大体系。然而,这两大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各自的困难。竞技武术套路的体操和舞蹈化愈演愈烈,使人难觅武术的技击本质;缺乏传统武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散打也难以普及。
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武术重新受到了重视。《武林大会》、《武林风》等节目相继播出,随后成立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也迈出了职业化的第一步。
以上几项赛事的选手格斗技术简单直接,却远没有表现出武术传说中的高超境界。这些比赛虽然还原了武术的技击本质,但也是对群众心目中武术形象的破坏。
这些年来所举办的各种武术赛事,实际上走的都是两条路,即是“打”与“不打”。我们按照西方人“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将武术分为技击和表演两部分,但是属于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确是讲究“天人合一”。
中国武术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技击术,它与国外技击运动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丰富多彩的武术套路和风格各异的拳法流派,以及武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秘性”。上海体院的邱丕相老师说过,套路是表现攻防技击的艺术体育;武术套路,既不脱离技击本质的“真”,又不执着于击打运动之“实”。郭玉成老师也明确指出,“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揭开神秘面纱其实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
因此,对于武术赛事来说,套路表演缺少了武术的技击性,擂台实战也无法体现武术的本质特色,对于其“神秘性”也是一种破坏。
如何将实战和表演这两条路合二为一?本人在观看研究了各种技击格斗类比赛之后,认为借鉴美国的wwe赛事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w w e (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世界摔跤娱乐)是一种表演性质很强的比赛,配有专门的编剧及播报员,跌宕起伏的剧情比电视剧还要精彩。wwe的选手都经过极其专业的训练,拥有过人的体魄,为了使比赛激烈、精彩,选手们共同排练出各种精彩的打斗动作,比赛时再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可以说wwe是一种将体育与娱乐有机结合起来的赛事。
中国武术非常适合这种模式,优美的技击动作可以编排出精彩纷呈的打斗过程,我们的武侠文化也可以提供大量跌宕起伏的剧情。武术借鉴wwe发展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其丰富多彩的武术套路和风格各异的拳法流派,这种亦真亦假的比赛也可以充分保留武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秘性,做到“既不脱离技击本质的真,又不执着于击打运动之实”。
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在借鉴wwe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合于中国武术的全新的比赛模式。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1、武术传播的研究分析
本文属于武术传播研究,所参考的书籍主要是上海体院郭玉成老师的《武术传播引论》和《中国武术传播论》这两本书。
郭玉成老师在其著作《武术传播引论》中对传播学的发展现状及当前的武术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1
在《中国武术传播论》第四章“武术竞技传播论述”中对解放后我国竞技武术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第五章“武术商业传播述评”中对“散打王”、“武林风”赛事及武术节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商业武术决不能追求泛娱乐化”的观点。
2、关于武术套路文化的研究
邱丕相《对武术套路商业化发展的探讨研究》
3———套路运动美学思辨:套路是表现攻防技击的艺术体育。
邱丕相《武术套路美学初探》
4:武术套路,既不脱离技击本质的“真”,又不执着于击打运动之“实”。
王岗《中国武术: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
5:中国武术不是纯体育,不是纯运动,也不是纯杀人术。中国武术是建立在技击的表象上,通过体现技击的内涵,追求超越外在的理想化的技击艺术。
邱丕相,闰民,戴国斌《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
6:因此,套路用动作来描写格斗意象不满足于形似,而要表现出格斗的动态、气势和意境,并将格斗意象的动作“符号化”。所以,套路的演练是格斗形象的表演,而不是真打实斗,是对真打实斗的一种超越。
郭玉成《“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
7: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武术(功夫)与中国文化一样重视“意境”与“完美”。武术套路技术中的许多动作只是“意想”的技击,具有“技击涵义”,但并非真实的实用技击。真打实战的格斗技术在“擂台”上可能会寥寥可数。著名武术家蔡龙云先生认为,若武术套路与散打都会,是“兼项”,并非“能打会练”或“打练结合”。
戴国斌《乌托邦:武术技击的理想》
8: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将套路所描绘的技击理想或想象投射到竞技场、技击的真实场景,其情节的预设、艺术的加工处理等,顿时被随意、杂乱、实用的现实所代替;其攻防兼顾之编排、“劲”之完整、应之而扑的效果,也难以避免“荡然无存”的结局。
邱丕相,王震《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
9:中国武术,作为源于战争搏杀残酷嗜血的搏斗技术,在中国大地上演绎为一种充满哲理、伦理、艺术等光辉的套路运动形式。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民族都有其本地化的搏斗技术,中国武术无论是在运动形式上还是在价值追求上都有别于他们“致伤致残”的血性和“你死我活”的残忍。
3、竞技武术发展现状的研究
戴国斌《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
10:武术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婢”。武术散打异化为拳击摔跤等其他搏击范式的“竞技场”。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
邱丕相,马文国《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11:长期以来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成为言称博大精深的武术的两大主导品牌,而使得许多优秀的传统武术流派却“养在深闺无人识”,游离于武术发展的边缘地带。竞技武术套路愈演愈烈的体操和舞蹈化倾向让广大青少年无从探寻中国武术的格斗技击内涵;而缺乏中国文化处理和重构的散打运动虽然在业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却很难在广大民众中普及,显然在简单的格斗技术之外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和支撑,无法和跆拳道、剑道等项目相比。
武术需要登上奥运舞台,但不是它的最高目标。武术进奥运,不能失去自我,迎合简单化、竞技化的要求,让武术负载的民族文化内涵越来越少。中国武术应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文化特色走向世界,展示的是“原装货”,而不是“四不象”。
4、传统武术擂台实战的研究分析
马剑,邱丕相《广义语境下武术概念的解读及定义》
12:就现实武术呈现给世人的面貌看,武术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13:“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揭开神秘面纱其实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埃及金字塔等文化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神秘性”。传统武术“高深武艺”传播也具有神秘性。其“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超武艺,吸引了众多求武者“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不懈追求。传统武术“明劲、暗劲、化劲”的功夫递进,也成为武界人士的习武目标。“口传”武术,不断塑造神秘。“飞檐走壁”“、点穴术”、“内功”等功夫更是让人们对武术顶礼膜拜。
郭玉成《“武林大会”的文化思辨》
14:其次,何谓“真实武林”?武术文化传播一定要真实吗?武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独有的、神秘的。“神秘”是文化传播的动因之一。著名导演李安曾说过,文化要有差异性才有吸引力。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求武者纷至沓来。可见,“还原真实武林”的可行性与价值性需要论据。
然而,“武林大会”所推出的梅花拳等拳派的打斗比赛,使武术的神秘文化特征渐行渐远。所谓“还原真实武林”其实是对武术“神秘”文化的破坏,对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有报道显示,“武林大会”收视率稳定或直线攀升,但现实的“收视率”与武术的未来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5、关于武术职业化的研究
郝素红,樊海云《武术职业化初探》
15:武术职业化是相对于“业余武术”而言的,是指武术练习者由业余向职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习武者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和体育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认识并利用其价值,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需要,并且从中获取高额收入,把武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职业化使武术走向市场,运用市场杠杆调节武术职业化发展,在行业统一管理下,按市场规律操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武建伟,李义杰,王志英《传统武术职业化的思考》
16:借鉴其它项目和领域关于职业化的概念,结合传统武术的特点,笔者认为传统武术职业化应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
1、非业余的、受过正规训练并以传统武术为职业的专业人才。
2、受市场的调节,通过市场机制体现从事传统武术运动员的价值。综合起来说,传统武术职业化就是从事传统武术的练习者或运动员由业余向职业发展,并以传统武术本质为内涵,通过市场机制充分体现运动员价值的过程,其本质也是劳务和商品化。
如果我们能够将传统武术职业化,给传统武术一个展示的舞台,体现练习传统武术的价值,给传统武术练习者建立一个价值补偿机制,无疑将会刺激、提高传统武术练习者的动机。作为职业传统武术练习者,他们将不得不提高自身水平,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样就会促进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如何创建适合展示传统武术特色的职业化建制,适宜的比赛形式至关重要。
程云旺《对我国武术散打职业化改革的思考》
17: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性、商业性、文化性和企业化经营是职业散打本质的特征。职业性、文化性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商业性和企业化经营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充分条件。据此,我们可以对职业散打的概念做如下概括;职业散打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与武术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利用高水平竞技散打比赛的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参与社会商业活动及社会文化活动,并通过散打市场,使运动员获得高额经济收入,使经营实体(俱乐部)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竞技散打运动体制。职业散打实质,是散打竞技能力潜在的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实行商业服务和武术文化服务的过程所产生的价值交换和价值转移,所谓“散打运动职业化”,就是竞技散打运动由其他体制向职业散打体制逐步过渡、转化,并最终得以完全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