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潼关的文章主旨优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潼关县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东端、秦晋豫三省交界之处,素有秦地东大门之称。潼关一带,商谓桃林,周称渭芮,春秋为桃林塞,秦属宁秦县。汉高祖五年,始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渭河水运和船库,后更名为船司空县。王莽始建国元年(9),更名船利县,东汉复命船司空县。东汉后,名称、归属多变。明洪武七年(1374),朝廷设潼关守御千户所,九年(1376),设潼关卫。清雍正二年(1724),撤潼关卫,五年(1727),设潼关县。乾隆十三年(1748),改设潼关厅。民国二年(1913),废厅设潼关县。民国三十年(1941),潼关与华阴划界,民国三十三年(1944),潼关县与河南阌乡县划界,至此,潼关县区域范围才固定下来。1958年12月,潼关县改名潼关人民公社,属渭南县管辖。1961年4月,改设潼关区工委,为渭南县派出机构。1961年8月,恢复潼关县建制,此后,名称和隶属关系至今未变。
潼关,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夸父倒下的地方。《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即桃林,潼关别名桃林大概与夸父逐日的传说有不解之缘。杜甫《潼关吏》中“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的诗句,写的就是唐代发生在潼关一带的安禄山与哥舒翰之战的结果。给潼关增添古老色彩的还有人类的始祖女娲。相传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从天庭来到凡间。当她云游到黄河急弯处,看到这里的美景时,遂产生了眷恋之意。于是,她决定用自己的神力抟土造人。女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昼夜不停地劳作,耗尽最后一丝气力,倒在了黄河岸边。弥留之际,她嘱咐子孙,死后将她葬在劳作了一生的黄河岸边。子孙们遵照母后的遗嘱,将其葬在黄河北岸。女娲姓风,故称其墓为风陵。风陵附近的渡口为风陵渡。“风陵晓渡”,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潼关八景之一。后人为了纪念女娲,在传说中女娲创造生灵时宿居的潼关东山上,建起了女娲祠,在女娲于东山上观河赏景之地,建起了观河宫、望河楼,并把东山称为女娲山。
潼关以关得名。据《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又据《潼关卫志》载:“潼关先名冲关,言黄河自龙门冲华山而东也。后因关西一里有潼水改名潼关。” 潼关为天下名关,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南依巍巍秦岭,北临滔滔黄河,秦岭、黄河之间是南北走向、深百米、长30余里的天堑壕沟—禁沟,禁沟之上,有十二连城护卫,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春秋时期,已在此部署兵力、据隘而守。据史料记载,潼关的关始建于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曾经历了“三度建关、两度迁徙”。潼关关城为唐天授二年(691)以后所建。此后,各朝各代都对唐潼关城进行加固、修葺、增建甚至大规模扩建,使关城更加坚固、完善、美观。潼关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关隘重地,古人笔下的“百二重关” “三秦锁钥” “四镇咽喉”是雄险潼关的代名词。唐代杜甫“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和崔颢“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的诗句是描写潼关险要的著名诗句。明代著名的旅游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去西岳华山途中经过潼关时,也记录了“山河表里潼关路”的艰险:“二月晦,入潼关……黄河从朔漠南下,至潼关,折而东。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锁之。”唐以后苦心经营了1000多年的古潼关,从抗战到文革,仅30多年时间,经过日寇隔河炮击、空中轰炸,民众响应政府号召忍痛搬迁拆城,文革毁掉西城门楼三次厄运,就几乎消失殆尽,留给后人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无限的遗憾。
潼关是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之间的屏障,自兴建后,周边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设潼关卫,为军事指挥机构,所辖范围很大,“关门固,则全秦固,全秦固则京畿固”是对其战略地位的精辟概括。据史料记载,历史上发生在潼关的左右国家局势的战争达百余次,曹操与马超之战、安禄山与哥舒翰之战、黄巢潼关之战、李自成南塬大战等闻名古今。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华北,山西南大门运城沦陷,日军妄图攻破潼关进而攻占大西北,英勇顽强的潼关军民依靠天堑黄河和坚固的关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保卫了大西北,在中华民族的抗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潼关作为古关,千百年来,文人武士、迁客骚人路过于此,或惊其天险,或观其美景、触景生情凭古咏今,感怀万千,留下了大量咏潼关的诗文,杜甫的《潼关吏》、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便是其中的名篇。潼关作为古战场,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如曹操、哥舒翰、黄巢、李自成等都在此留下了征战的足迹和不朽的故事。厚重的黄河文化、关隘文化、战争文化,使得潼关的黄河老腔、古战船、踩高跷、背芯子表演成为“一绝”,名闻遐迩,黄河老腔、古战船频频在首都北京亮相。潼关特色美食如肉夹馍、鸭片汤、潼关酱笋等因李世民、慈禧太后、鲁迅等人美名远扬,尤其是潼关肉夹馍连锁店在全国大中城市均有设立,各类经营店面累计达3000多家。潼关民营企业潼蘇祥食业有限公司的产品成功出口美国洛杉矶,突破了陕西肉夹馍出口和潼关县外贸出口零的纪录。
潼关山环水绕,地形地貌独特。南部秦岭山地,不仅有诱人的自然风光,更有举国闻名的“聚宝盆”。靠山吃山的潼关人,依托得天独厚的金矿资源,大力发展黄金产业,很快跻身全国产金大县行列,2005年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华夏金城”称号。中部,是土层深厚的黄土台塬,由于海拔高、处在秦岭与黄渭河谷之间,风多而疾,空气清新,夏夜轻风拂面,格外凉爽。北部,是黄渭河谷,黄渭洛三河在这里交汇,是观河赏景的好地方。
潼关风力资源得天独厚,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之说。近年来,围绕绿色发展,潼关积极引进风电项目。2017年6月,总投资5.86亿元的中广核陕西潼关风电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是渭南市第一个风电项目,设计安装38台2.0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建成后,在机组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每小时可发电7.6万度,年发电约1.4亿度,实现产值约8800万元,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万吨。2017年11月,另一家企业投资的华润新能源潼关港口50兆瓦风电项目也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05亿元,拟安装25台2.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50兆瓦,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电量约1亿度,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排放约8万吨。目前,两家风电项目已建成并网发电。在潼关中部塬区,自西向东,从潼华交界到陕豫交界,一座座银色风塔高耸在台塬上、沟壑边。据了解,每座风塔高85米,风轮由三扇叶片和发电机构成,每扇叶片高达56.5米,重达12.4吨,发电机重达49.6吨。一座风塔实质上就是一座建在空中的小型发电厂。三叶风轮匀速转动,发出的轰鸣声如飞机起降,震耳欲聋,形成了关中平原一道奇特的风景。
由于潼关有丰富而稳定的风力资源,并适宜于竞技风筝放飞,因而被省体育局授予“陕西省风筝放飞基地”,山东潍坊国际风筝会也把潼关定为“潍坊国际风筝会西北地区分赛场”。2017—2019连续三年,中国渭南黄河金三角协作区风筝大赛在潼关举行,吸引了周边数以万计的群众和风筝爱好者来此观赏,品味多姿多彩、美轮美奂的风筝盛宴。
潼关有山地、沟壑、河谷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有古关、古渡、古战场等众多的历史遗迹,境内文物古迹繁多,旅游资源丰富。秦岭七十二峪七条峪道在潼关,善车峪的景色有口皆碑。在善车峪口,政府依托当地山水园林、文物古迹、战场遗存等独特资源,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红色教育等紧密结合,打造善车口乡村旅游示范村。西潼峪的关南名胜白云山(佛头山)久负盛名,即将建成的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集矿业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地质科普教育、现代金矿业工艺展示等于一体,开园后将成为满足游客猎奇心理的好去处。太要镇秦王寨社区累计投资达8000余万元的马趵泉景区,占地120多亩,2019年底,该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景区。2020年8月,秦王寨社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近年来,随着 “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潼关全域旅游初见成效,县城的金银首饰城和酱菜博物馆游客源源不绝,城北的岳渎景区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栈道游人如织,北部渭河南岸的杨震廉政博物馆影响日益扩大,黄河岸边的古城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30亿元的东山景区初具规模,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黄河风景区、古渡坊景区已成为外地游客心驰神往的地方,黄河金三角旅游风景区依托全长5.31公里的黄河七里村防汛工程,经过年复一年的建设、完善,2006年8月,已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潼关是陕西唯一同时承载秦岭、黄河两大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的县份,山水潼关实至名归。近年来,潼关按照“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发展,积极实施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以打好“蓝天、 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为目标,狠抓秦岭生态环境整治,积极实施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项目,开展河湖“清四乱”和保护母亲河行动。在产业发展上,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产等新兴工业,重点发展花椒、软籽石榴、种鸭养殖等特色农业,目前,全县花椒挂果面积达13万亩,10个现代产业园软籽石榴面积已达到3.14万亩,预计产值1.5亿元以上,种鸭存栏30余万套。大力发展肉夹馍连锁经营,进一步提升潼关肉夹馍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扩大金银饰品贸易规模,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突出抓好秦东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加快东山景区建设,加强文物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搞好黄渭河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完善沿岸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间路止潼关险,这是对冷兵器时代潼关交通的真实写真照。但现代,随着陇海铁路和老西潼公路的建成通车,“潼关难越”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善。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潼关境内的交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各镇、各村(社区)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县外交通更是四通八达,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南同蒲铁路通过潼关与陇海铁路相接,打通了西北和华北的连接线;1994年11月,连接秦晋的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实现了天堑变通途,彻底结束了黄河摆渡的历史。2005年,跨越秦岭的潼洛公路贯通,打通了晋南经过潼关到达陕南的捷径。横贯东西的310国道、北赤路、连霍高速公路,为潼关通往渭南、西安和山西、河南方向提供了便利,尤其是310国道上列斜沟大桥、洪水沟大桥和禁沟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车行潼关途中盘旋翻沟的历史,极大地节省了时间,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潼关交通的便利,还表现在铁路客运方面。潼关火车站,虽然是陇海铁路线上一个等级最低的火车站,但每天东去西往的停靠列车达10多趟,除本地乘客外,晋南、豫西等地的乘客也常在这里上车、下车,形成了车站虽小但人流量却异常的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有时车到潼关,乘客一下车,出现了多节车厢空空荡荡的情形。可以设想,随着西安至潼关城际铁路的实施,潼关到达省城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届时,潼关的人气将会更旺!
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发现的南寨子、张家湾两处仰韶文化遗址,证实了五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活。据史书记载,潼关商代就有了正式的称谓—桃林。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才辈出。“关西夫子” “四知先生”杨震就生于斯、葬于斯。他教书育人20余年桃李满天下,他官至太尉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美名垂青史。《后汉书 杨震列传》记载:杨震由荆州刺史升迁东莱(今山东省东部)太守赴任途中,路过昌邑县(今山东省金乡县),昌邑县令王密闻知即前去拜谒恩人(杨震在担任荆州刺史时曾举荐王密为茂才)。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寥寥数语,就把杨震暮夜却金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原因介绍得清清楚楚,把两人的对话描写得个性鲜明,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把结局也交代得清清楚楚。为了深入挖掘杨震廉政文化,2011年,杨震廉政博物馆建成开园迎客,后被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教育基地,2017年1月6日,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讲述了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杨震以“清白吏”严以律己,“不受私谒”,他的子孙,也英贤辈出,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留下了著名的“四世三公”的千古佳话。此外,东汉时期,潼关还出了一位宰相级的人物——刘宽,他多学博才、体恤民情、待人宽厚,还牛的故事妇孺皆知,后人为纪念他,将其出生地取名还牛堡。
在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早年留学法国,接受了孙中三民主革命思想并加入同盟会的潼关人李仲三,在辛亥革命光复西安的战斗中,功勋卓著。西安光复后,又率领部队入京,与其他仁人志士一道,驱逐宣统皇帝出宫,被誉为“民主革命斗士”。献身祖国石油业的专家杨伟,为东汉太尉杨震之后裔。1925年北京清华学堂毕业不久,赴美就读于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1930年获美国化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国家石油建设,为新中国石油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当今,乐于奉献的村医刘永生,被誉为“三秦楷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荣获最美劳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最具影响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前不久(9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潼关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二级警长、潼关县公安检查站站长、56岁的张宝富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表彰。
潼关特殊的军事防御功能和地处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使这个地方“兵家”的后裔们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从潼关走出的文人—曾担任过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艺术系主任的梁建邦教授,情系家乡,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挖掘整理潼关地域文史资料,弘扬潼关关河文化和军事文化,在古潼关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退休大夫杨必智医师,是潼关有名的文化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讴歌潼关,还注重发掘、考证潼关历史,所著的《你不知道的潼关》一书,对读者认识潼关过去的辉煌、当今的魅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退休干部李文佑先生,热爱家乡,先以视频的形式逐章逐节谝潼关,语言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后来,他对讲稿进行了一番整理,出版了洋洋40余万言的《文佑谝潼关》,堪称了解潼关前世今生的百科全书。退休教师、年逾古稀的王焕民老师,退而不休,在义务完成了20余万字的《寺底村志》编写后,赋诗作文,传播正能量,培养诗曲爱好者,为社会奉献着余热。潼关摄影达人屈伟力,大学毕业后去深圳等地创业,前些年回到家乡搞起了专业摄影。他把镜头瞄准“三农”,近年来,拍摄了大量反映潼关农村新貌、农业丰收、农民辛勤劳作的艺术作品,特别是通过镜头,把潼关软籽石榴丰收的场景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了潼关软籽石榴的大力宣传者和形象代言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粉丝的好评。县文联党组书记李宏弟、县诗词曲联协会会长李晓波两位同志,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精诚团结,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带领潼关的诗曲创作队伍,不断提高作品质量,使潼关的诗曲创作,尤其是散曲创作,冲出潼关,走向全国,潼关县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散曲之乡、中华散曲之乡称号……此外,不论是出生在屯营堡寨的潼关籍文人还是生活、工作在潼关的外来文人,普遍都有一种爱潼关的情结,别的不说,仅从他们出版的作品名称如《关河二月花》《风起关河》《古关风韵》《潼关风云》等就足以证明这一观点。
潼关县是八百里秦川人口最少的小县,但小县有小县的优势。近年来,潼关县按照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举全县之力,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扶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全县建档立卡的5031户15958人,已脱贫4687户15479人,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今年剩余的343户478人已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按现行标准将实现脱贫。以免费为品牌的民生工程惠及城乡群众,农村免费有线电视、免费校车,城区免费公交、保洁员免费早餐,全域旅游景区免费门票,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特别是运行了六年之久的城区免费公交,令这里的居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近些年,潼关人以“小县也能有作为”的雄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先后荣获了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社区建设先进县、国家级信访工作“三无”县、中国最美山水生态旅游名县、中华散曲之乡、全国围棋之乡和陕西省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2019年平安县、信访工作先进县等殊荣。目前,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华夏金城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对此,新华社记者曾以《陕西潼关的“红背心”志愿者暖民心》进行了深度报道……
华夏金城,山水潼关。您要是对潼关有兴趣,不妨在春日或深秋来潼关游览,领略“黄金黄河黄土地、古关古渡古战场”的神奇和秀美;参观地处四知村的杨震廉政博物馆,建在古城东山景区的潼关博物馆,设在古渡坊景区的潼关交通博物馆,坐落在县城的潼关酱菜博物馆,感受廉政文化、关隘文化、交通文化和酱菜文化的深远和厚重;品尝享誉全国的潼关肉夹馍,名闻遐迩的潼关酱笋,慈禧赐名的潼关鸭片汤,体验潼关美味的独特魅力。您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潼关的话,不妨看看抗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兵出潼关》,读一读县政协编印的《雄关铸魂》《潼关古诗词选注》《潼关历代战争纪事》《潼关移民档案》《潼关之最》等文史资料。读罢,您一定会在心目中对潼关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