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优质10篇)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总结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不能夸大和缩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出完美的总结,我整理了一些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充饥争论不休评理。
可惜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这个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你能用上这些词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1)学生同桌练一练。
(2)指名讲。
3、过渡:
那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看课文,听录音,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
二、精读训练第一部分。
师述: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呢?出示句子。
(出示:谁能找准“然”的解释)。
2、小结:
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过渡: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你能找准“休”字的解释吗?
4、引读第4、5自然段。
(2)当他俩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读:“大雁早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理解:无影无踪齐读句子。
(3)当兄弟俩发现大雁不见踪影后,会说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像得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大家来练一练。
(1)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2)学生上台表演。
(3)学生评价。
6、过渡:同学们演得真不错,故事听到这儿,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训练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讨论感想。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3、师述: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别请4名学生朗读句子,从中弄清:
(1)他们“笨”在哪儿?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他们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4)与其这样下去,还不如……(学生自由说)。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味品味。
5、谁能告诉大家,这儿最后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师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从这个故事引发的这些感想,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出示: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学生齐读。
赞许。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2、最后,让我们再一起分角色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好吗?老师就是文中的盛老师,你们当然就是同学们,开始!
五、布置:
作业 课后4。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品味文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兄弟俩争论部分的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争论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那在讲之前,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同学们要认真读,用心记,待会有快速抢答的游戏等着大家。
3、小结过渡:正因为兄弟俩想要的吃法不一样,因此他们才----争论。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他们正在争论呢?(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故事部分。
这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俩的争论,他们是如何争论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3小节,放声读一读兄弟俩的对话。
(ppt第一次对话)。
1、读好第一次对话,体会观点和语气。
师:从兄弟俩的第一次对话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他们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他们的语气也不一样)。
师:争论开始了吗?(开始了)。
师:虽然他们都只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争论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这时个争论得不那激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对话该怎么读?(语气要平和一些)。
学生齐读第一次对话。
2、读好第二次对话,体会语气的变化。
接下来他们又是如何争论的呢?
生读对话。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哥哥还是心平气和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吗?
生再读哥的话。
师:与第一次比,他们的争论有变化吗?说说你的发现。(他们的语气不一样了。这一次哥哥是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师:请你读读哥哥的话。
师:你觉得哪句话最能体现哥的不以为然。(你这话不对)。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哥哥的不以为然呢?
师:看来,不以为然的意思就是——(不认为是对的)你们说的没错,那么。
师:考考大家,“不以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ppt。
听得出来,哥哥有些生气了,弟弟听了哥哥的话,怎么样?(很不服气)。
这次的争论兄弟俩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生气。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次的争论。(齐读)。
3、分角色朗读。
愿意来做一回哥哥和弟弟争论一下吗?
同桌互练。点名分角色朗读。
4、师生分角色再读,体悟“争论不休”。
师生合读文中兄弟俩的对话,读完原文后,加上自己想象的语言表演“争论不休”。
兄弟像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没完没了,争个不停,这就叫(争论不休)。
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ppt。
5、理解“两全其美”及故事的结果。
师:幸好有位老人经过。他们才暂时停止了争论。
点名读第4节。
师: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
师: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节中也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全其美”这个词,请读出来。
生:兄弟俩都很满意,谁也不再说什么。
师:当他俩都很满意,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争论不休”的结果。
三、自由评论,悟道理。
师:大雁飞得无影无踪,这个结果是兄弟俩想要的吗?
他们错在哪里?(生自由评论)。
师:是呀,如果抓住的时机,先把大雁射下来,兄弟俩就不会后悔了。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不能因为争论而错失良机。(相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1、读学生对话,加深理解。
师:听了盛老师的故事,她的学生也纷纷发表了感想,我们来读读。
ppt。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师:只有这四位同学发言吗?(还有很多感想被作者省略了)。
师:发现了这个省略号与以往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是呀,标志整段文字或大片语言的省略我们就用12个点的省略号。
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发言,而且每个都说得这么好呀?(因为同学们聪明,爱动脑筋……)。
因此盛老师聚精会神的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其实王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也非常聪明可爱,所以老师也像你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2、积累名言。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觉得机会就像大雁,一转眼就飞走了,你认为机会像什么?(生畅谈)。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老师这有两句话,我觉得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希望你们能记住。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当机会向你微笑时,赶快拥抱她。
自由读。
师:好的东西应该积累下来,能用一分钟的时间记住吗?
点名反馈。
四、小结。
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两句话,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五、作业布置。
回忆你与别人曾经争论,或你看到的别人争论的场面,用一个片断写下来。
板书设计:
吃大雁。
哥哥老人弟弟。
煮半煮半烤烤。
抓住机会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
板书:辩,通过查字典,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你为什么事情与人争论过,结果怎样?
2、板题揭题。
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故事。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交流。
过渡: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要将故事读通,还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
2、同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
火烤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关键聚精会神。
赞许。
味道充饥浪费满意不以为然时机争论不休。
煮烟熏火燎。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评价)。
4、感知故事内容。
(1)读盛老师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地结果。
(2)交流。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提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与别人争论时的心情,同时注意提示语中的词语,练习感情朗读。
2、交流:兄弟俩争论时各自内心是怎样的?
都想着自己的做法好吃,谁也不让谁。同桌再练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小结: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为如何吃而争论不休,还找来一位老人评理,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
四、指导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重点指导:“嫩”“聚”;提醒“赞”的最后一笔。
3、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练习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故事,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该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谁能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提示: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
(尽量用书中的语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感悟道理。
(一)、读文中的感想。
1、同学们听了盛老师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故事中的“抓住时机”是指什么?
“先做起来”是指什么?交流。
3、“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交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交流。
5、认识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省略了同学们的其他感想。书写形式:表示整段的省略。
6、小结:兄弟两个因无谓的争论而错失良机,后悔莫及。像这样的故事有许多。
三、拓展阅读。
2、交流:你想说什么?
3、小结: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四、读写结合。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感想呢??”老师笑眯眯地问大家。
请你接着这句话,以对话的形式,写出大家发言的情景。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读写作业。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四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件、录音。
两课时。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文章。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
1、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的是否正确。
4、理解课文的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中带点的字,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了什么是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两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2)。
(3)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看插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出示:“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指导要领:第二句要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第三局要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指名读、分角色读)。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齐读)。
(出示:争论不休: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他们找谁评理,老人建议说——(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当他们俩都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大雁早已飞的无影无踪了。”
5、师讲盛老师讲的故事。
学生看课件: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指学生填写。)。
2、齐读这段话。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适当评价,并引出书中同学们的想法。(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出示:“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句话。
把这四句话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5、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得出结论。
出示并引导齐读: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6:读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与“赞许”的意思。指导朗读。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
(齐读)。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课型:阅读课。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
2、质疑。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说说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再读全文。
3、讨论交流。
四、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4、评议。
(1)有没有读出感情。
(2)评这一结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俩错在哪里。
五、小结这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运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识自主探究兄弟俩失在哪里。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六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习本课的“烤、辩”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
(一)导入。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故事中是谁和谁争论?他们又是为什么事儿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呢?快让我们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相机识字。
1.(出示读书要求)大声读课文吧,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生读,师巡视指导。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同学们响亮的读书声告诉我,你们读得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11,12)出示(143页),这里有个特殊的标点符号(12个点),出示《标点符号用法》,指名读。(错的改一下。)。
(1)现在让我们开始读课文吧!盛老师开始讲故事喽!故事从哪儿开始的呢?第2节。(板书:讲故事)。
(3)第3段。a指名读。纠音“烟熏火燎”“皮香肉嫩”。b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烟熏火燎”的场景吗?你吃过什么“皮香肉嫩”的东西吗?c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我们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了——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板贴:联系生活)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开火车读。)。
把词语送到句子里,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两句话。
教师小结: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在为大雁该怎么吃而争论。
(4)练习朗读对话,相机学习生字。
a出示插图。这就是故事中的兄弟俩。猜猜谁是哥哥?谁是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b看着图说一说,什么是“煮”,什么是“烤”?(点:这下面的四点也是表示火的意思。)“烤”和“煮”都是一种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烹饪方式?(蒸、煎、炒、焖、煨、炸)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看看偏旁我们就能猜出这个字的意思了。贴:看偏旁)。
c兄弟俩是怎样争的呢?同桌一人一句分角色读。
d指名读。评价:他们“争”得怎样?
e弟弟说烤着吃,哥哥赞同吗?认为这样对吗?“不赞同,不认为是对的,就是——不以为然(对),你瞧,多读读课文还能理解词语的方法呢!板贴:这就叫——联系上下文。哥哥不仅不同意,还“大声争辩”,(出示争辩)看看这个“辩”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辩”字)“辩”字的兄弟姐妹可真多!(辨,瓣,辫),老师教大家一首儿歌,区别他们可容易啦!(出示儿歌)。
g理解了争辩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就更有意思了,自由轻声地练一练,指名一同学。
h师生合作争论。(我是哥哥,我说煮着吃,你得听我的。不是说要尊老吗,就应该煮着吃。)。
(出示老人的话):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老人要兄弟俩把大雁剖开: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一生做动作。教师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学生齐读。
(6)第5段。可是这两全其美的办法还有用吗?指名读,结果怎样?(无影无踪|一无所获)。
兄弟俩本想,却为,后来,
结果。
(8)那么,6-12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一位同学当老师,4位同学当学生,其他同学读旁白,我们合作着读。
a第6段。第7段。b第8段。第9段。第10段。
c第12段。老师发现刚才这位同学读书时,全班同学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呢。(1)“聚精会神”(出示卡片)开火车读。(2)指导写“聚”(下面是“众”的变形,有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也就是许多人聚在一起,这里是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生书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3)你们写字时这种投入的状态,就叫——聚精会神。(4)你能给它找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写在它的旁边哦!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办法哦!(板贴:找近义词)。
看到你们写得这么认真,老师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们,(出示:赞)你能给它编个小口诀记住它吗?你来提醒大家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第一个“先”字的竖弯钩要改成竖提。
把两个生词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第12段。
(9)小结:6-12段写了什么呢?(板书:谈感想)。
(三)课堂小结,学习生字。
2.(出示本课的生字)这篇课文还有几个生字还没写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笨”(前鼻音)这是批评人的话,平时可不能轻易用哦!
“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等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法,并分角色朗读。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悟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课前,同学们对课文已做好充分的预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争论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展示读词并借用一下词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打猎为生射雁充饥煮烤争论不休。
老人评理两全其美抬头一看无影无踪。
二、品读课文,指导读好对话。(第三小节)。
1、渗透朗读对话的方法。
预设:生1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生2要把文字读准、读对,把课文读流利了才能读好对话。
生3一边读一边想象兄弟俩争论的场面。
生4读好语气。师问:兄弟俩的语气相同吗?生:不同。
2、训练。
(1)请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的第三小节。用直线标哥哥的话,用曲线标弟弟的话,看他们共有几次对话?(2次)。
(2)同桌两人一人做哥,一人做弟,分角色练读一遍第一次对话。
3、展示指导读书预设效果。
(1)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读谁像谁。
生1组:读第一次对话。若没有读好。
教师及时指导,告诉同学们,读哥哥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哥哥,读弟弟的话时就把自己当成弟弟。做到读谁像谁。
教师及时范读,大家都像老师这样来练一练第一次对话。
再找生1组同学读一读,进步了,读出了兄弟俩争论时的不同的语气。(及时表扬)。
教师小结:真好,听了这位哥哥和这位弟弟的争论,好像是真的一样,同学们感觉怎样?掌声相送。
(2)指导读好第二次对话:关注提示语。
生2组:读第二次对话。
师:他们读的怎样?(有点争论的语气)大家注意观察这次对话中,哥哥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的?谁发现哪个词描写了哥哥说话时的语气?(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那弟弟又怎样?(很不服气)。
咱们让他们再争论一次好吗?生2组再次争论更激烈,进步了。(掌声)。
师:真好,我发现咱三一班的同学,特别会观察,越来越会读书了。就像这样读对话时,注意了像“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这样的提示语,再结合插图,就读好人物对话。读出了人物不同的语气。
(4)同桌2人分角色练一遍。
师:看看哪两位同学,能像刚才那组同学读的一样好,甚至能超过他们?
(5)充分展示:指名两组同学来读第二次对话。
师总结方法:你们真棒,此刻,赵老师最想做的是为你们竖起大拇指,你们学会了读对话时,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读书方法。要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一就要把自己当成那个人物,二要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三要学会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变化。这些你们都做到了。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下面咱们一起来合作,完整的读这段话。
4、师生合作,读第三小结。男生:哥哥女生:弟弟师:旁白。
三、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指名读4、5段。
3、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及时点评并表扬。
4、那么,盛老师班上的同学有怎样的感想?指4名同学读一读。
随机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5、学习双省略号的用法。
师:为什么用两个省略号?生先说——师总结:省略一段文字,希望同学们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6、此时,盛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话是怎样做的?齐读最后一段。
生:同学们说的感想非常好。(预设)生:同学们认真专心地听课。
生: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不要只顾着争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7、师小结:同学们的感悟十分深刻,理解的非常正确,赵老师也要向大家投去赞许的目光,还要为大家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会感悟、会学习的孩子!
四、送名言。
1、总结板书: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争论的故事》,从中明白了做事要——抓住时机,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下面老师要送给大家几句名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想一想,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2、送名言。
人生成功的秘诀是当好机会来临时,立刻抓住它。
——狄斯累利。
良机只有一次,一旦错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勃朗宁。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尔扎克。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你看那个最容易写错提醒大家。
烤评剖辩嫩键笨聚赞。
2、教师范写(辩聚)——生描红——练习写2个(表扬:握姿、坐姿,对照课本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展示。
3、总结:同学们,书读的好,字也写的漂亮。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坚持每天下去,你一定会写的越来越好,甚至会成为中国的书法家的!加油!
六、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把《争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其实,生活中像这样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去书籍或网络上查阅。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毛遂自荐、的麦穗等故事。读后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读出不同的语气辩聚。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八
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
板书:辩,通过查字典,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现实生活中你为什么事情与人争论过,结果怎样?
2、板题揭题。
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争论的故事,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故事。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交流。
过渡: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要将故事读通,还要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
2、同桌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1)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
火烤皮香肉嫩评理剖开真笨关键聚精会神。
赞许。
味道充饥浪费满意不以为然时机争论不休。
煮烟熏火燎。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评价)。
4、感知故事内容。
(1)读盛老师讲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经过。
故事地结果。
(2)交流。
三、再读课文,读好对话。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提示: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你与别人争论时的心情,同时注意提示语中的词语,练习感情朗读。
2、交流:兄弟俩争论时各自内心是怎样的?
都想着自己的做法好吃,谁也不让谁。同桌再练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小结:兄弟俩想射下一只大雁充饥,为如何吃而争论不休,还找来一位老人评理,结果大雁早已飞走了。
四、指导写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重点指导:“嫩”“聚”;提醒“赞”的最后一笔。
3、描红。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练习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故事,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该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谁能讲一讲盛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提示: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
(尽量用书中的语言。)。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感悟道理。
(一)、读文中的感想。
1、同学们听了盛老师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故事中的“抓住时机”是指什么?
“先做起来”是指什么?交流。
3、“赞许”是什么意思?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交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交流。
5、认识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省略了同学们的其他感想。书写形式:表示整段的省略。
6、小结:兄弟两个因无谓的争论而错失良机,后悔莫及。像这样的故事有许多。
三、拓展阅读。
1、出示故事阅读《二叔公讲的故事》《最大的麦穗》。
2、交流:你想说什么?
3、小结:看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
四、读写结合。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还有什么感想呢??”老师笑眯眯地问大家。
请你接着这句话,以对话的形式,写出大家发言的情景。
五、作业设计。
完成读写作业。
善于抓住时机不浪费时间。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九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讲讲故事的情节。领悟故事所蕴涵的“做事要抓住时机”的道理。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小黑板,屏幕幻灯片。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上,老师先要和大家一通走近一个有趣的故事中。
(放动画,教师讲故事)。
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
交流感想。
过渡:有一位盛老师也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她的学生听,我们来看看她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感想。
1。学生自由读课文6-12小节。
2。拼读词语真笨抓住关键赞许。
3。再读,说说你同意哪个想法?为什么?
相机出示小黑板,理解内容。
并且读好句子。
4。还有其他意见吗?结合省略号理解。
5。在这些意见中,哪条总结的比较好?再读一读。
师:因为同学们回答的好,所以盛老师听的——(聚精会神),并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赞许是什么意思?
盛老师为什么不时的.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这个故事真有意思,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近故事中,近距离的来接触一下这争论的兄弟俩。
1。自由读课文1-5。
2。读读新词火烤评理剖开。
3。再读课文这一部分,讲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弟弟的想法是(),理由是()。
5。文中有个词语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是——(争论不休),给休字找找合理的解释。
休:休息。
停止。
表示禁止。
6。既然是争论不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体现争论的激烈语气,试试。
找出提示语,理解不以为然,找出然字的合理解释。
然:对。
这样。
表示尾词。
7。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
8。听录音,再读。
9。教师引读文章的4。5自然段。
他们争论不休,决定——。
当他们对解决方法感到满意是时候,想去射大雁,结果——。
那兄弟俩会说些什么呢?
10。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同时展开想像,续说故事。
教师适当指导,评议。
11。齐读这个故事,体会不同的语气变化。
师:面对争论不休的兄弟俩,我们真想说一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先做起来!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当引导举例。
师: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故事中得到启发,那就是——做事要抓住时机(板书)。
同时老师还有几句话要送给你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
齐读这三句话,结束本课。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篇十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感想的形式,揭示了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的道理。结合本课文本重在说理、感悟的特点,我用幻灯片制作了比较简单的课件,一来减少了小黑板操作的麻烦,二来重点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读故事,感悟故事中的道理,交流自己的体会上来。避免了过于复杂、花哨的课件对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幻灯片。
1、情境导入阶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谈话导入。
激发学生读故事,感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的兴趣。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阶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检查预习。
学生汇报,交流。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多媒体出示生词。
1请学生读生词。
2请学生说说在预习的过程中,认为哪个字在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3根据学生的汇报,指导写“赞”和“烤”
4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读生词。
2汇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
3写字。
4读书。
检查学生生词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阶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理清课文脉络。
1自己默读课文中写故事的部分,想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默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为下面选词说故事做准备。
多媒体出示一组词语:用上“充饥、争论不休、评理、可惜、两全其美、无影无踪”这些词说说这个故事。
1自己小声说。
2全班汇报。
让学生抓住故事主线,从整体上了解故事内容。
4、学习故事,领悟道理阶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学习故事。
为了如何吃大雁,兄弟俩争论了起来,请大家把兄弟俩的对话用“——”画出来,读一读,注意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有提示语的地方,注意读出提示语中的语气,没有提示语的地方,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自己加上人物的表情或神态。)。
1学生自己读书。
2同座位分角色读。
在诵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以读促讲,为理解第二部分课文打下基础。
学习故事。
多媒体出示兄弟俩的对话。
1指导理解“不以为然”
2指导读出“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
3争论到这儿就停止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对“争论不休”的“休”的理解)。
4他们找来老人评理,老人是怎样说的呢?这个建议双方都很满意,就叫做——(引导学生理解“两全其美”)。
3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生、教师评价、交流。
(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读得不好,自己觉得应该怎么读。)。
在诵读中感悟故事中蕴涵的深刻道理,以读促讲,为理解第二部分课文打下基础。
学习故事。
兄弟俩很满意,再去射大雁时,大雁不见了踪影,想象一下,此时,兄弟俩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
多媒体出示:
哥哥()说:——————————————。
弟弟()说:——————————————。
你如果就站在他们旁边,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
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填写。
2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展开想象,借兄弟俩的对话,揭示故事蕴涵的道理。
5、课后延伸阶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课后延伸。
如果时间倒流,兄弟俩又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留个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下节课我来听听大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