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结束语(六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结束语篇一
人文主题:《济南的冬天》是部编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主题是“四季美景”,由一组描写景物的优美诗文组成,学生在美景、美情、美言中,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晴”的特点,用温婉的语言,融情于景的写法,给读者“温情”的感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语文要素之一:朗读。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本课的重点是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语文要素之二:赏景。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情景,获得情感体验。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济南的冬天》要品味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唤起对事物的细微感觉。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同时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品读”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赏析文中之景。
2.品读,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创意】
本文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因此,本课的主要教学板块:抓住“温晴”,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中之景;抓住“温情”,品味精美语言,体会笔下之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融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欣赏法。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2.关键词教学法。围绕“温晴”和“温情”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济南冬天之美,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立足学生的学情及选用的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说说主要的教学步骤及策略意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老舍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济南的冬天》。
(策略意图:用老舍先生的话及描写济南的诗句导入新课,意图将厚实的知识储备用精当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开课直奔正题,初步感知老舍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赏析文中之景。(铺垫一)
师: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问题: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词语提示:宝地、理想的境界、温晴、慈善、有山有水)
2.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像小山摇篮图(暖城)、雪后初晴图、淡雅水墨画(暖山)、空灵水晶图(冒热气的水)(屏幕)
小结:从全文看,作者的笔触由暖阳、暖城、暖山,到不结冰的水,所表现的都是温暖晴和。
(策略意图:让学生活动方式具体: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让活动内容明确:围绕“温晴”一词整体感知冬天的特点;让活动难度适中:用济南的冬天像……,来欣赏景物之美。这一板块的设计,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了内容上的铺垫。)
过渡语:以上我们欣赏了济南“温晴”的冬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老师来介绍老舍与济南的情缘。(铺垫二)
师:1930年7月,老舍受邀来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在济南生活的四年多时间里,他陶醉于济南秀美安适的风光山水,倾情于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他用温情诗意的笔触描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景致……。
链接材料:
“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舒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吊济南》
(策略意图:用老舍与济南的情缘介绍,使学生体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下一下教学环节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三、品读,体会笔下之情
师:找出语句、做好批注、标出重音和停连、动情朗读,你从哪些句中读出了老舍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老舍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的呢?
批注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济南城小山的喜爱之情。“小摇篮”“安静不动地低声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饱含喜爱之情。
重音、停连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停连,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策略意图:示例就是“授之于渔”。用具体的示例,教学生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朗读中重音和停连的规律和方法。师生的合作,让后面的小组合作有章可循。)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三幅图的批注和朗读。
学生找到的“温情”语句可能有: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真”字,一个“算”字,直接赞美济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个“妙”字,再加上用“最”字修饰,喜爱之情显露至极。
“那些小山太秀气了!”一个“秀气”,再加上“太”,我读出了老舍先生的怜爱之情。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小”字体现出了爱惜,“名手”再次赞美。
(策略意图:品读是本课的重头戏。批注指导,让学生学会品味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技巧;朗读指导,让学生诵读含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直抒胸臆或笔下有情的写作风格。)
老舍自从踏上济南这块土地,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座中古老城。正如他自己所述:“济南的每一角落,似乎都存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美,同学们还学了抓住关键语句,用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方法去欣赏美。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以赞美与喜爱之情,朗读课文的部分美句,再次感受济南的“温晴”与老舍的“温情”吧。
齐颂: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策略意图:提取文中的精妙语句,组成一篇精美的小短文,在诵读中感受济南的“温晴”与老舍的“温情”,可谓余味犹存。)
这是一节精心设计、精彩迭出的展示课。它将朗读与欣赏巧妙结合,做到了在读赏美景、品美言的活动中体悟美情。
练习朗读,美在情感。
余映潮老师说:朗读是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也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老师的指导“手法精美,过程生动”。听,“特别”一词重音突现,情感凸显,读出济南城内的温暖、温柔。老师的指导“有引有读,形式活波”。听,教师在指导比较停顿与不停顿的区别;学生试读,再齐读。老师的指导“小步轻迈,层次细腻”。听,先读好重音,再练习停连,读出了节奏变化之美,读出了旋律起伏之美,读出了情感丰富之美。
文句撷英,妙在创意。
创意一:老师设计了“济南的冬天像……”的活动,切入点的选择巧妙。这个活动是对文章整体意境的把握。学生很容易地找出了“摇篮”“画”“蓝水晶”三个比喻,为他们进一步品读的做好了铺垫。
创意二:语言赏析先引后放。老师的批注指导给学生指明了角度和方法,主问题设计的话题宽泛。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比喻句的品析;重点字词“顶”“镶”等的品析。这一创意设计,层层深入,学生拾级而上,步步登高,学生的思维在激动中亢奋,巧掀高潮。
创意三:结束时,老师撷取文中词句,组合成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这一活动,妙在“一箭双雕”,既回顾课文内容的重点,又升华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切实地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节课既有知识的储备,又有动情的指导;既有诗意的讲析,又有微文的呈现;既有“直奔正题”的开课,又有“余味犹存”的收束。使人欣赏到了《济南的冬天》一文中景物的“温晴”美和作者的“温情”美。
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语文的阅读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还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更是我今后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方向。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结束语篇二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老舍。本文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城、人等,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本文角度独特,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的写景类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
根据本文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点,考虑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语文新课改的主要精神,我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等生词,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2.通过反复朗读与品词析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3.通过品味济南的冬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本课教学的重点:朗读欣赏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进行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会作者情境交融的表现手法。
1.主要教法是朗读感悟和“以学定教”。
2.主要的学法是:“找-读-议-品-写”的五步学习法。
老师们,因为时间关系,下面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上述的教材简析、目标设定、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预习检测,整体感知;3.自主质疑,以学定教;4.合作探究,深化要点;5.检测反馈,训练提升;6.总结全课,指导预习。下面我分步来讲讲:
×××老师说:良好的情境,有益于学生的感受,有益于学生的想象,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课的开始,我将用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一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济南,感受冬天的风景。
1.我将设计一组有关重点字词的基础题,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重点字词有——)
2.通过自由读和指名读的方式组织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在通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圈画有关济南的冬天的景物词语来理清课文的脉络。
我打算利用学生个人自主质疑的方式,定向本课学习的要点,实现“以学定教”的理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展开对济南冬天的描写的?
2.作者在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说……
这些问题将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以教学第一自然段为例,我打算通过“找-读-议-品-写”这五步来和学生一起学习。
1.找,就是找找文中描写济南冬天山、水等生动语句,把它们圈画出来。
2.读,就是通过指名读、比赛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阅读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例如,读好——)
3.议,就是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分析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分析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生教生,兵带兵”,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
4.品,就是品语言,品意蕴,学习作者的方法。抓住文中的“……”进行深入品读。
5.写,就是请学生在最有感触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几个部分,我也会按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适时补充一则阅读教材《冬之韵》,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谈谈作者笔下的冬天与老舍笔下的冬天的异同点。
2.我将从《当堂反馈》中选择一组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检测。
3.根据情况,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反馈。
在简单的课堂总结后,提出下一课预习的要点。
老师们,我想通过上述六个环节的课堂教学,初步能够达成我所预设的三维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结束语篇三
<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1、 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合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的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景中有情 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结束语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二)学情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重在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过程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将本文的重点放在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上,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
1.根据语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通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扩大教学容量。
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和学生一起欣赏燕京一带冬天雪花,感受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云南的冬天。引出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五、时间安排
导入3分钟
讲授新课
30分钟
归纳总结
2分钟
写作练习
5分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画面
温晴 温情 温情的人物 温情的语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结束语篇五
1、 课文解读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济南的冬天》出自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之手,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情这一主线,选取了紧扣着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表达了作者的济南冬天的由衷赞美。本文的语言清新自然、朴实亲切,其中的比喻拟人,形神兼备,充分彰显了老舍先生语言大师的风范。
《济南的冬天》编排在七上第三单元的第2课。“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作适当的摘录”是这一单元的总的教学目的。结合单元设计意图和本文的特点,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学情分析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确定。
七年级新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加之在前一课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对于写景类散文的阅读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但对精美语言的品味分析的方法和能力上还稚嫩欠缺。对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掌握有难度。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突出重点的策略是反复朗读,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以习惯养成法、情景创设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替换比较法等进行教学。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扩大教学容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激之以趣,导之以情,授之以法,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课本与生活里走个来回。”
1.听读感悟法2.圈点批注法3.画面再现法4.鉴赏品味法5.合作探究法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以审美为突破口,把整个教学的主体部分设计为三大板块,即课文品读三部曲: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把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在每一环节中。
师:音乐班得瑞《初雪》。春夏秋冬四季优美图片。
师生:1.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2.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征。
(指导学生查阅作家作品及文本背景资料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获得思想与感情的共鸣。)
㈠ 情境导入
我先以几幅画带学生走进祖国的大好河山,春景图、夏景图、秋景图、冬景图,每个季节选一幅画,让学生看画说诗句。说完了一年的春、夏、秋,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的冬。借此引入冬天,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却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由此导出课题。
㈡ 初读课文,发现美。
1、先让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对学生的朗读给与适当的指导,纠正字音,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
2、老师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安静的闭上眼睛听,把听到的文字内容转换成画面。让学生犹如欣赏一幅淡淡的唐代山水画,又好像自己在景中游览。
3、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特点主要选取了哪两个方面的景物来写?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洁的文字给图命名。(板书:温晴;小山摇篮图、雪后初晴图、空灵水晶图)
4、你最喜欢哪个画面,请你大声的读一读。
㈢ 品读课文,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首先,抽取两生朗读读课文第三节和第五节,其他学生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
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这些流程很容易让学生抓住文本中重要的词句主动品析,如:顶、镶、卧等词语,又如“穿上带水纹的花衣”、“好像日本看护妇”等句子,都是为解决重难点埋下伏笔,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替换比较法赏析 例举示范】
最后,我会顺势提出问题:这些景物描写扣住了温情这一总特点吗?
2、体验情感美:
设疑激思:为什么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这样美?
引导学生找出流露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3、学生朗读展示,配上背景音乐《雪绒花》,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读出形象,读出意蕴,读出情趣,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情感美。(板书:赞美)
㈣ 积累反馈,创造美。
1、 写作。如果你喜欢写作,请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下来,注意借鉴本文的写法: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 、绘画。如果你喜欢画画,就画出你大脑中的济南冬景。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完成。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创造性地反馈。)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结束语篇六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我将本着“生先于师”“先生后师”的教育理念,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发现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提高他们的感受力。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要求是能品味和赏析优美的语言,能欣赏和积累精彩的语段。《济南的冬天》老舍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本文特别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有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和特别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语言,如本文中多次用到“小”字,“小山”“小雪”“小山村”等。
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学生。初一的学生这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初中生活,适应了初中的学习方式,具备了一定的体悟和感受力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散文的鉴赏分析的方法,这对本文的学习很有帮助,但是领会本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生能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的方法;
b、学生能掌握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学生能通过朗读法、评点法、合作研究法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学生能体味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
b、学生能树立起对自己的家乡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情,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则是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对于这堂课的导入我先以简洁的话语提起北国的冬天,北国之冬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却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是哪那?它的景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来看一看吧。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这样的导入比较能够激起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能更快的进入到本文的学习中。
(1)第一个环节: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限定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随机点两三名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指正补充。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原因,以提升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2)第二环节接下来就是透过对精彩语段的精读,来使学生能掌握本文的重点突破本文的难点。主要采用朗读法、评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评点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段,分析其妙处。而后小组间可就生成的意见进行交流讨论,在整合后发言。
比如就文中的“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这样亲切字眼的选用也体现了老舍的喜爱之情。
设题意图:让学生先读,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语句,就能使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又能够使学生生成自己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与感受力。这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3)透过对精彩语段的赏析,学生理解了老舍的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我将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要求是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写一下身边的校园和家乡。
设题意图:这样既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是对写作能力的一种训练,又能以写促情,抒发学生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4)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的见解都要积极的评价,,这一环节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下一课时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