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反思和评估,是我们成长的重要一环。如何有效地处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接下来是一些总结范文,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灵感。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一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2、学习课文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吸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位于我国新疆东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如今的罗布泊,却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是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题目,看看题目蕴含了什么信息?我们朗读时应用什么感情?
回答,明确:
罗布泊,原来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逝了,变成了一片荒漠。
朗读时充满痛惜、遗憾之情。
2、多媒体展示“心中的罗布泊”与“今日的罗布泊”图片。
选择其中几幅图片,要求用文中语句给它配上解说词。
3、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今昔罗布泊的特点。
讨论明确:
昔:美丽的充满生机。
今:荒凉的令人恐怖。
三、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找一找谈一谈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讨论明确:
原因:改道。
四盲。
2、多媒体出示示意图。
3、看一看悲剧延伸。
多媒体展示青海湖和月牙泉图片,直观感受它们将面临干涸之势。
4、品味语言。
引导体味文中所用的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多处用的数字所产生的效果(忧患意识,震撼人心)。
5、引导认识本文的文体特点:
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
四、拓展延伸。
1、假如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你将扮演的是湖边胡杨树的精灵,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讨论交流。
2、罗布泊的'悲剧让我们痛心疾首,青海湖和月牙泉的悲剧已经上演,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例子?请谈一下你对我们周围环境(特别是水体)保护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五、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罗布泊的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你的子孙后代或伴随着你成长的罗布泊诉说些什么呢?请将它写成一段300字的片段。
教后反思。
本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那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认识到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二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3、掌握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4、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忧患意识和痛惜之。
6、探究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
一4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罗布泊,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楼兰美女的木乃伊在这里发现;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考察时离奇失踪,至今下落不明;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徒步孤身探险时失踪……象这样的事例在这里可谓层出不穷。甚至有科学家发现,罗布泊一直在移动。罗布泊这个谜样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它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罗布泊,走近这个神秘的地方。
二、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1、理解题目。
2、走近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作为新闻,要求真实,作为文学,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3、听课文朗读,说一说你对罗布泊的有什么样的印象?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今昔罗布泊。
学生思考:1、过去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
找出文章中描写过去和今日罗布泊的语句,再分别用简短的语句来概括,然后再读一读。
2、这里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二)追溯原因。
1、罗布泊,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推测这其间的原因。
2、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科学的考察后寻得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4、与此同时,还有哪些悲剧在上演?
(三)设置情景让学生探讨并揭示文章的主题。
学生活动:角色情景对话表演。(胡杨、沙漠、人类)。
通过学生活动,归纳出文章的主题。
(四)品味语言。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了让人恐怖的荒漠,让作者感到忧患,感到痛心。请找出文章中体现作者这些感情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讨论是如何表现出这些感情的。
如: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四、拓展延伸。
2、如何才能让这些悲剧停止?请你设计一则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五、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1、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是热切的希望,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2、作业:如果你是一位百岁老人,见证了罗布泊所经历的沧桑,请你用自己的笔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三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看你的了!)。
戈()壁滩清澈()记载()万顷()。
远眺()茁()壮水泵()庇()护。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又快又准哦!)。
四、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
1、沧海桑田:
2、干涸:
3、吞噬:
五、知识迁移。
请欣赏并分析下面这篇文章!
长江水患与流域人口超载。
近几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甲向环境过度地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四
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的的。《汉书》曾这样记载它: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瑞典探险家对它一见钟情,称其为仙湖。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仙湖呢?现在这方碧水又是何种模样?这节课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检查预习。
三、忆仙湖。
穿越历史的云烟,我们来到罗布泊。映入眼帘的罗布泊有着怎样的容颜?请同学们速读4——8段,以“罗布泊……是仙湖”的形式说说昨日。
师: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罗布泊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湖。无怪乎作者独句成段,饱含感情地感叹: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在朗读方面,这句怎么处理比较好?(师生合作朗读)。
四、睹仙湖。
师:罗布泊这方碧波至今还在吗?是的,它已经消失了。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那段牛肥马壮、天生丽质的岁月。可清醒来发现一切渐行渐远了。面前的罗布泊没有了三点水,它现在是何种模样?跳读全文,以“看今日……成死滩”谈谈罗布泊的今日。
生:看今日,罗布泊鱼飞鸟尽、树倒湖干、漫天戈壁、寸草不生,一切成死滩……。
师:看今日,罗布泊徒有其名,三点水荡然无存。难怪作者再次独句成段:罗布泊消失了。读读体会一下该陈述句背后的心痛。
五、惜仙湖。
师:仙湖不仙了,三点水杳无踪迹。这种巨变的原因何在?
生:改道、四盲。“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
师:盲是什么?眼睛死了,心死了,良知死了。人类的盲目让作者无比痛心。无怪乎作者按捺不住心中的恼怒,再一次独句成段控诉人类: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三句放在一起,读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六、叹仙湖。
师: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说明不止一次。作者目光敏锐、怒不可遏!这一声控诉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朗读20——25段,标出且品味最能触动你情感的语句。(注意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
学生边读边品味,小组内部可以交流讨论。
(ppt图片为秋季最美的胡杨树和戈壁滩上枯死的胡杨树)。
七、悲剧继续上演。
生谈谈。
所以作者在篇末连用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啊。
八、救仙湖。
学生谈谈。
师:修复是漫长的,是要齐心协力的。既然江之污,即心性之污;流之枯,即精神之枯。那么人最恰当的态度,就是对自然保持敬畏和憧憬。让罗布泊们不再消失。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五
2、学习课文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吸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对比、拟人、排比等方法。
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罗布泊,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位于我国新疆东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如今的罗布泊,却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是令人感到恐怖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题目,看看题目蕴含了什么信息?我们朗读时应用什么感情?
回答,明确:
罗布泊,原来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逝了,变成了一片荒漠。
朗读时充满痛惜、遗憾之情。
2、多媒体展示“心中的罗布泊”与“今日的罗布泊”图片。
选择其中几幅图片,要求用文中语句给它配上解说词。
3、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今昔罗布泊的特点。
讨论明确:
昔:美丽的充满生机。
今:荒凉的令人恐怖。
三、合作探究。
讨论明确:
原因:改道。
四盲。
2、多媒体出示示意图。
3、看一看悲剧延伸。
多媒体展示青海湖和月牙泉图片,直观感受它们将面临干涸之势。
4、品味语言。
引导体味文中所用的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多处用的数字所产生的效果(忧患意识,震撼人心)。
5、引导认识本文的文体特点:
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
四、拓展延伸。
1、假如将本文改编成课本剧,你将扮演的是湖边胡杨树的精灵,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讨论交流。
2、罗布泊的悲剧让我们痛心疾首,青海湖和月牙泉的悲剧已经上演,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例子?请谈一下你对我们周围环境(特别是水体)保护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五、布置作业。
如果你是罗布泊的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你的子孙后代或伴随着你成长的罗布泊诉说些什么呢?请将它写成一段300字的片段。
本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了作者那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认识到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六
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的的。《汉书》曾这样记载它: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瑞典探险家对它一见钟情,称其为仙湖。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仙湖呢?现在这方碧水又是何种模样?这节课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穿越历史的云烟,我们来到罗布泊。映入眼帘的罗布泊有着怎样的容颜?请同学们速读4——8段,以“罗布泊……是仙湖”的形式说说昨日。
师: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罗布泊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湖。无怪乎作者独句成段,饱含感情地感叹: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在朗读方面,这句怎么处理比较好?(师生合作朗读)。
师:罗布泊这方碧波至今还在吗?是的,它已经消失了。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那段牛肥马壮、天生丽质的岁月。可清醒来发现一切渐行渐远了。面前的罗布泊没有了三点水,它现在是何种模样?跳读全文,以“看今日……成死滩”谈谈罗布泊的今日。
生:看今日,罗布泊鱼飞鸟尽、树倒湖干、漫天戈壁、寸草不生,一切成死滩……。
师:看今日,罗布泊徒有其名,三点水荡然无存。难怪作者再次独句成段:罗布泊消失了。读读体会一下该陈述句背后的心痛。
师:仙湖不仙了,三点水杳无踪迹。这种巨变的原因何在?
生:改道、四盲。“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
师:盲是什么?眼睛死了,心死了,良知死了。人类的盲目让作者无比痛心。无怪乎作者按捺不住心中的恼怒,再一次独句成段控诉人类: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三句放在一起,读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师: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说明不止一次。作者目光敏锐、怒不可遏!这一声控诉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朗读20——25段,标出且品味最能触动你情感的语句。(注意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
学生边读边品味,小组内部可以交流讨论。
(ppt图片为秋季最美的胡杨树和戈壁滩上枯死的胡杨树)。
生谈谈。
所以作者在篇末连用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啊。
学生谈谈。
师:修复是漫长的,是要齐心协力的。既然江之污,即心性之污;流之枯,即精神之枯。那么人最恰当的态度,就是对自然保持敬畏和憧憬。让罗布泊们不再消失。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七
作者及工作单位。
包江红__省__市成县苏元学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象地说明人类盲目无知的破坏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从而激发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深入反思。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朴素,也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告诉人们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学生们虽然初次全面学习说明文,但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接触较多,只要教师有效引导,因而理解此文不会有太大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cai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品味准确鲜明的语言。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培养概括要点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概括要点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作者、背景介绍。
3、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4、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5、总结反思,扩展延伸。
1、讲述美丽仙湖变成死湖的故事。
2、罗布泊有关过去和现在的.相关资料。
3、检查字词的积累情况,并交流预习时边读边划出疑难问题。
(昔日:“绿洲”“仙湖”今日:“沙漠”“神秘”对比)。
(2)、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因:改道、“四盲”)。
(3)、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青海湖、月牙泉)。
(4.文章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坏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目的:都来关注环境保护,因为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这篇课文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兼以拟人、排比手法的使用,展现了罗布泊过去和现在景象,然后透析了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联想到月牙泉、青海湖的颓势,进而激发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引导学生课前自读课文,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并要学会圈点勾画。
借助课文录音、图片、问题,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思考问题,领悟本文鲜明的主题。
1,由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由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课文学习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2,让学生了解罗布泊今昔巨大变化,帮助学生对本文主题更深刻的把握。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特别是重点字词音、形、意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生生、师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正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正确的环保意识。
5、教师和学生一起总总结课文,对课文知识再次整体梳理,深化课文主题,有效联系现实。
吴刚。
原因:“改道”、“四盲”
昔日:罗布泊今日:
仙湖、绿洲神秘、沙漠。
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作者感情:痛惜心情,忧患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对学生的评价,第一要参照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第二方面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的表现,而学生对课文学习中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各种素质培养应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只是导演,应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本节课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有效组织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营造出了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思考问题,合作交流,质疑探疑,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人痛心疾首。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营造课堂气氛,感性资料的触动、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振动,坚定树立保护我们环境的意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结合文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体会作者并树立自己的生态意识、忧患意识。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难点:结合文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记得在开学之初,我给同学们放过一部央视记者柴静录制的关于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那同学们能不能回忆并概括一下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用这样的句子“通过。。。。。。揭示。。。。。。。告诉我们要。。。。。。”进行概括。
2、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柴静为此片的录制做了哪些工作,付出了哪些努力?
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说的以外,我还觉得还有。。。。。。使得此片不仅在国内甚至世界都引起不小的轰动,这就是电视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所以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这种新的文体--报告文学。
二、文体知识。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特点要求真实,及时,反对虚构,注意:在及时性方面,消息、通讯是最强的,报告文学在时间上不像消息和通讯报道的都是前一天或当天的事,有时是已发生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深入调查和细致报道。文学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则是对某一事件、现象的历史渊源、经过,事件造成的后果、影响,涉及到的社会范围,将来的可能发展趋势及影响作深入调查、了解、反思,蕴含着作者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良知。
三、感知课文。
1、题目告诉我们那些基本信息?
2、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全文,可以仿照刚才我们概括《穹顶之下》的方法,用本文“通过。。。。。。。来揭示。。。。。。。告诉我们。。。。。。。”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3、我们用文中具体的内容来印证。
今:荒漠恐怖。
昔:绿洲仙湖。
原因:四盲。
同样的悲剧:
最后发出呼吁:
四、研讨写作特点:
本文是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这就是报告文学的优势所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是如何体现这种优势的:
(一)、第一个特点真实性。
1、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真实的再现眼前的所见所闻:
(二)、报告文学不仅注重真实性,还注重其文学性(形象性、抒情性)。
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的运用。
(1)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揭示罗布泊悲剧的原因,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生态保护意识,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良知。
五、拓展。
幻灯片出示罗布泊湖心的一块石碑,你也在这儿立块牌子,写上一句话来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要有生态意识。
周忠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九
作者及工作单位。
包江红xx省xx市成县苏元学校。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象地说明人类盲目无知的破坏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从而激发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深入反思。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这篇课文语言朴素,也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告诉人们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学生们虽然初次全面学习说明文,但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接触较多,只要教师有效引导,因而理解此文不会有太大困难。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cai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品味准确鲜明的语言。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培养概括要点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培养概括要点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作者、背景介绍。
3、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4、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5、总结反思,扩展延伸。
1、讲述美丽仙湖变成死湖的故事。
2、罗布泊有关过去和现在的.相关资料。
3、检查字词的积累情况,并交流预习时边读边划出疑难问题。
(昔日:“绿洲”“仙湖”今日:“沙漠”“神秘”对比)。
(2)、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因:改道、“四盲”)。
(3)、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青海湖、月牙泉)。
(4.文章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坏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目的:都来关注环境保护,因为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这篇课文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兼以拟人、排比手法的使用,展现了罗布泊过去和现在景象,然后透析了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联想到月牙泉、青海湖的颓势,进而激发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引导学生课前自读课文,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并要学会圈点勾画。
借助课文录音、图片、问题,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思考问题,领悟本文鲜明的主题。
1,由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由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课文学习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2,让学生了解罗布泊今昔巨大变化,帮助学生对本文主题更深刻的把握。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特别是重点字词音、形、意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生生、师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正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正确的环保意识。
5、教师和学生一起总总结课文,对课文知识再次整体梳理,深化课文主题,有效联系现实。
吴刚。
原因:“改道”、“四盲”
昔日:罗布泊今日:
仙湖、绿洲神秘、沙漠。
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作者感情:痛惜心情,忧患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对学生的评价,第一要参照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第二方面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的表现,而学生对课文学习中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各种素质培养应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只是导演,应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本节课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有效组织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营造出了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思考问题,合作交流,质疑探疑,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人痛心疾首。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营造课堂气氛,感性资料的触动、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振动,坚定树立保护我们环境的意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十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联系现实,思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归纳罗布泊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课时。
以歌曲《天堂》导入,回味歌声中的境界: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清清的湖水,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还有那美丽的姑娘......这的确是天堂,可是大家也许还不知道,在地球上,这样一个个美如天堂的地方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罗布泊。
1、理清字词。
2、速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罗布泊过去是怎样的?(女生完成)。
(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愿望?
明确:
(1)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2)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3)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4)对仙湖消逝的痛惜之情,作者的强烈愿望:拯救生态环境。
3、结合课文,联系现实,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由于人为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的例子。
1、曾经美丽的仙湖就这样消逝了,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绿洲,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请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和批注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阅读注释一,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呢?那报告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体裁是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是用来创造的而不是用来毁灭的,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这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爱我家园,不要让我们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泪!
1、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2、每小组办一份环保小报,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十一
3、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那是西北地区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
那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二、看题目:
1、分析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2、针对题目,你能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请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全文,要求:
1、用笔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
2、在书上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看能否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3、理出各内容在书中出现的次序。
(此问题要求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解答)。
明确:2、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罗布泊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同样的悲剧还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3、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目的。
四、请学生齐读12、13段,分析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12、13段)——造成了罗布泊的消逝深层原因是人为因素。具体体现是两次改道和四个“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将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在此处理一下文章行文的思路)。
五、本文从体裁看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本文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列举数据、叙述事实真实可靠。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
另据史书记载……。
2、感受形象性。
(1)对比手法。
集中表现在对罗布泊今昔情况进行对比。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换为“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3、体会抒情性。
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六、拓展延伸:
1、请你为“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
2、文章第23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a“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b“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七、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c从出生到20岁,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用拟人化的口吻最好。
d从20—60岁,紧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e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
f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的养育。
板书:
昔日罗布泊现在。
青海湖。
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真实形象抒情。
教后: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所以课堂多采用提问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因为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阅读较好,并且对环保问题较为关注,所以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能力差异较为显著,而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使所有学生得到练习,今后的课堂学习将会在这一方面加强。
课外拓展延伸设计较好,学生课后完成兴趣及质量较高,类似的课以后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十二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3、联系现实,思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归纳罗布泊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课时。
以歌曲《天堂》导入,回味歌声中的境界: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原,清清的湖水,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还有那美丽的姑娘......这的确是天堂,可是大家也许还不知道,在地球上,这样一个个美如天堂的地方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罗布泊。
1、理清字词。
2、速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罗布泊过去是怎样的?(女生完成)。
(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
(4)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愿望?
明确:
(1)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2)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3)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4)对仙湖消逝的痛惜之情,作者的强烈愿望:拯救生态环境。
3、结合课文,联系现实,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由于人为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的例子。
1、曾经美丽的仙湖就这样消逝了,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绿洲,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请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和批注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阅读注释一,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呢?那报告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体裁是报告文学,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是用来创造的而不是用来毁灭的,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这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爱我家园,不要让我们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泪!
1、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2、每小组办一份环保小报,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文档为doc格式。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十三
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的的。《汉书》曾这样记载它: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瑞典探险家对它一见钟情,称其为仙湖。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仙湖呢?现在这方碧水又是何种模样?这节课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检查预习。
三、忆仙湖。
穿越历史的云烟,我们来到罗布泊。映入眼帘的罗布泊有着怎样的容颜?请同学们速读4——8段,以“罗布泊……是仙湖”的形式说说昨日。
师: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罗布泊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湖。无怪乎作者独句成段,饱含感情地感叹: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在朗读方面,这句怎么处理比较好?(师生合作朗读)。
四、睹仙湖。
师:罗布泊这方碧波至今还在吗?是的,它已经消失了。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那段牛肥马壮、天生丽质的岁月。可清醒来发现一切渐行渐远了。面前的罗布泊没有了三点水,它现在是何种模样?跳读全文,以“看今日……成死滩”谈谈罗布泊的今日。
生:看今日,罗布泊鱼飞鸟尽、树倒湖干、漫天戈壁、寸草不生,一切成死滩……。
师:看今日,罗布泊徒有其名,三点水荡然无存。难怪作者再次独句成段:罗布泊消失了。读读体会一下该陈述句背后的心痛。
五、惜仙湖。
师:仙湖不仙了,三点水杳无踪迹。这种巨变的原因何在?
生:改道、四盲。“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
师:盲是什么?眼睛死了,心死了,良知死了。人类的盲目让作者无比痛心。无怪乎作者按捺不住心中的恼怒,再一次独句成段控诉人类: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三句放在一起,读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六、叹仙湖。
师: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说明不止一次。作者目光敏锐、怒不可遏!这一声控诉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朗读20——25段,标出且品味最能触动你情感的语句。(注意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
学生边读边品味,小组内部可以交流讨论。
(ppt图片为秋季最美的胡杨树和戈壁滩上枯死的胡杨树)。
七、悲剧继续上演。
生谈谈。
所以作者在篇末连用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啊。
学生谈谈。
师:修复是漫长的,是要齐心协力的。既然江之污,即心性之污;流之枯,即精神之枯。那么人最恰当的态度,就是对自然保持敬畏和憧憬。让罗布泊们不再消失。
文档为doc格式。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篇十四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重点)
2、体会作者强烈的情感,探究主旨。(难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齐读课题,
师:读了题目后,你想了解哪些问题?
生:说问题,教师归纳并顺势得出本堂课的两个教学目标
师:罗布泊曾经为什么被称作仙湖?它现在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要求:
用文中的语言,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过去的罗布泊或者现在的罗布泊。(提示:每位同学任选一种)(屏显)
师:通过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深思。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感受罗布泊的沧桑巨变。(从视觉上进一步强化)
生:欣赏图片。
师:我们从视觉上直观感受了罗布泊的变迁,让我们用朗诵的形式再次感受。(师生分角色共同朗读)
(师)在那遥远的过去,罗布泊
(女)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
(男)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女)遍地的绿色,金黄的麦浪。
(男)野鸭在湖面玩耍,(女)鱼鸥和小鸟欢娱地歌唱。
(合)真是生命绿洲,(合)更是人间仙湖。
(师)如今的罗布泊(女)不见寸草、不见飞鸟、
(男)不见溪流、一片荒漠、(合)荒凉萧瑟、神秘恐怖。
1、探究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1、生:阅读归纳,寻找原因。
2、师:归纳概括学生答案,补充盲目的解释。
明确:改道、“四盲”(板书)(盲目: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
1、师:面对人为地消逝的罗布泊,你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品读课文20—28段,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四人小组合作)
例1:“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作者将胡杨拟人化,写出了他们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并为人类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例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拟人手法,形象地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罗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与无奈”,怎不令人痛心!)
例3“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例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例5:“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拟人手法,“写出了“我们”看到罗布泊变成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这样表达,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请大家说一说怎么救?(可以小组讨论)
师总结主旨: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要尊重自然规律,要有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结束语: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罗布泊,如梦如幻的仙境已然消逝了;青海湖,像一朵正在凋零的花;月牙泉,似一颗将要陨落的明珠。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我想,此时同学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师生齐读括号句。
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罗布泊
板书:昔日:仙湖绿洲对比
今日:沙漠神秘
原因:改道四盲肖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