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合唱课教学总结 合唱班学期总结(七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合唱课教学总结 合唱班学期总结篇一
摘 要: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受人们喜爱,其中合唱的重要性正被人们认识到,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却不是这样,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小学合唱教学,通过对本校和周边的农村小学合唱教学现状作了长达两年的调查,针对这样的现状,农村小学音乐老师怎样注入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上好合唱课作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教学将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合唱教学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合唱教学;问题; 策略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合唱课开设情况。在调查中,令人心喜的是,无论是中心校,还是完小,三——六年级全部开全了音乐课,并能按上级要求开足课时但由于种种原因,音乐课并不是主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教师和家长普遍对音乐教育认识不足,误以为学习音乐是不良行为,学好数、理、化才是正道。所以,对音乐教学的开展,他们往往持否定态度。
(二)农村小学师资特点。从调查中我发现,中心校和个别完小有音乐专职老师让开设音乐合唱成为可能。
(三)农村小学音乐学科的地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认为音乐课合唱无关紧要(第一平台为语文、数学、英语),中、高考中没有音乐科目考项,农村小学合唱因此不好发展。
二、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水平不一
合唱歌曲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技能和技巧。在日常音乐教学中,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合唱能力、歌唱水平和习惯相差参差不齐,因而合唱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对合唱歌曲的认识不足
学生整体合唱观念薄弱,对声部和谐的体会不足,没有成功经验,因而提不起来兴趣。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学会了两声部旋律,而一合唱,音效就很差,常常出现攀比声部,不懂协作的现象。而教师往往又缺乏信心。在教学中,往往会采取拼凑的方法处理合唱歌曲,教法机械,学生感到枯燥,没有创意。
三、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应采取的策略
(一)教师应应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
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团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因而有人将指挥誉为合唱团的灵魂。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即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唱者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练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点”到情绪,不去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唤气点以及预示等。“美”即指挥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美观大方且有观赏性。起拍:起拍的预备动作是一个虚拍,这个虚拍是音乐开始的前一拍的图示,是精确的给演唱者开始演唱的呼吸口,统一:吸气———张口———演唱。“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拍是指挥音乐开始前的预备动作,这动作是最能抓住和影响听众的情绪,而能够引起这些情绪的力量是音乐艺术表现所追求的最佳效果。收拍:就如话讲完了,故事讲完了。无论是激烈的、热情的、柔和的、宁静的或神秘的,等待的是指挥用手势鲜明地交代清楚,给观众完美的结束感,收拍是作品演艺成功与完美的关键所在。
(二)教师应具备驾驭作品的能力
一个好的合唱指挥者除了指挥技巧要熟练掌握之外,敏锐的听觉、准确的速度感和节奏感、对音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鉴赏力以及具有阅读、研究总谱、处理合唱作品和排练合唱团的能力。此外,指挥者在合唱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广泛地汲取包括文学、美学、历史、民俗等,以及其它姊妹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知识,使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还应具备驾驭作品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高,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兴趣,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同一首歌曲,让他们体会其中的强大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也可以根据合唱的发展情况介绍一些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而后让学生观摩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听力,让他们体会和声的美感及合唱的魅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农村小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较差,识谱能力几乎没有,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师在教学时应有足够的耐心,分阶段教学。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简谱和线谱同时教学的教学形式,分步骤学习,让学生先唱简单歌曲,而后填唱歌谱,把音高概念在学生脑海中进一步强化,调动他们对识谱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欢快的氛围中教学,注重合唱教学方法
在开展合唱教学之前,应采取一定方式让学生充分放松,例如为了做好唱歌的准备,让学生排成一排互相捶打敲击,这样可以很好地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把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在轻声唱歌时,注意音乐的节奏、音色和声部的相互和谐,让学生能够有控制地唱出富有真情的歌曲。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让他们经常做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四、结语
音乐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它很重要。合唱是小学校园活动的重要艺术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培养,集体意识和音乐情感的形成,还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团结协作能力。我们的农村一线音乐教师要倍加努力,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教学,保证农村小学的合唱教育良好发展。全面发展学生音乐素质。
合唱课教学总结 合唱班学期总结篇二
合唱教学的心得体会与合唱教学中伴奏的重要性浅谈
一、分部练习要讲究技巧
在课堂上进行二部视唱,一定要避免集中练好一个声部再去练唱另一声部,这样在听觉上没有和声效果,在时间上又形成了另一声部的空隙,既调动不了学生的主动性,还会造成课堂的混乱,影响教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可以先帮助两个声部各练唱一次,然后再帮助第一声部练唱,要求学生轻唱,教师弹奏第一声部的主旋律,演唱第二声部曲调,第二声部的学生随教师默唱,当帮助第二声部练唱时,由于第二声部一般都低于第一声部,教师可仍帮助他们演唱,而伴奏却要突出两个声部,以便第一声部也继续得到帮助而轻声练唱。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难点,突出训练。
二、发挥钢琴伴奏的作用
二声部视唱的范唱首先充分展示两个声部,给学生以双声部的和声概念,可以两声部同时弹奏,和声织体要求清晰、形象,也可以弹奏突出一个声部。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或曲调和声简单,旋律流畅,学唱一开始就可要求学生两声部同时轻唱,稍熟悉后就停止伴奏。无伴奏的练习也是提高合唱技巧的有效方法,能锻炼学生的音准,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同时也便于教师聆听训练效果。遇到音程跳跃大、节奏不规整、变化音出现等情况,再适当用钢琴伴奏提示。练唱过程中如出现某一声部跟不上,教师可用伴奏加强这一声部,帮助这些学生度过难关,达到声音的均衡统一。
三、练唱方式力求多样化
刚接触二声部视唱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视唱花的时间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可能事半功倍。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没唱的学生也就有机会聆听演唱效果,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把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听听,找出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不断提高。总之,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投身其中,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贡献力量。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功能与作用,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钢琴与合唱的关系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经历三百多年的演化与发展之后,其艺术表现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随着钢琴制造的不断完善,它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来,而合唱艺术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拓展更为广阔的表现领域。这样在古典派后期,为合唱加入伴奏,便是作曲家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段。这主要是因为钢琴具有独特的表现力,演奏者单独就可以完成多声部音乐的艺术表现。把钢琴与合唱相结合,不但可以发挥乐器的演奏技巧与表现的巨大可能性,而且也使合唱找到了新颖、广阔的艺术表现天地,形成两者紧密结合、相依共存的有机整体。
二、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一般功能与作用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常见的功能与作用大致有三种情况:和声织体的衬托功能与作用;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功能与作用;主题并置对比的功能与作用。
1.和声织体的衬托功能与作用
和声具有形象意义,它的各种材料的组合形成不同的音响效果,以此来体现不同的思想情感与意境。在音乐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和声的这种作用常常用于塑造音乐形象、描绘情景等。但是和声的材料必定是有限的,怎样在有限的和声情况下来提高音乐表现,这就必须用不同的织体写法来加以补充、完善,所以和声织体的写法对于音乐形象的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现有合唱作品中经常有这方面的范例,这些手法可能有几种方式存在,即柱立式和声进行;节奏性和声进行;分解和弦的和声进行;音型化的和声进行。
(1)柱立式和声进行的伴奏手法,是合唱中常用手段之一。由于这种写法使合唱的效果更加丰满,宛如美术中的雕塑,使合唱与伴奏在节奏上形成同步进行,故音响浑厚、丰满。其特点是节奏一致,和弦常用密集位置,造成结实有力的效果。如舒曼的混声四部合唱《茨岗》中第29小节开始的中段,就是采用这种手法写成;王西麟为民歌《草原情歌》所编配的合唱中,从开始共20多小节的钢琴伴奏的写作,也是采用这种手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德国的众赞歌中,也有这种手法的使用。
(2)节奏性和声进行的伴奏手法,是用节奏型与和声相结合的方法,形成节奏性的和声进行。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乐曲的特定体裁、风格与内容。但这种手法容易使音乐单调枯燥,所以一般在曲式的不同地方,多进行一些转换。例如:刘炽创作的大型混声四部合唱《祖国颂》第46小节开始有12小节就是用此类手法处理的;李遇秋为《长征组歌》中“四渡赤水出奇兵”所编配的钢琴伴奏,从31小节开始共有6小节使用此类处理法;瞿希贤为《乌苏里船歌》编配的合唱钢琴伴奏中“赫哲人走上幸福路”处共有7小节用此类方法处理;陈田鹤作曲的混声四部合唱《森林啊,绿色的海洋》中的第109小节开始也有四小节采用此类写法。
(3)分解和弦的和声进行。钢琴是一种灵活的键盘乐器,发音比较短促,因此演奏快速的音型分解和弦是它的一大特长。针对这一情况,将纵向的和声进行转化为横向的和声进行(分解和弦),并灵活地加入一些和弦外音来增加声部的流动性,这种处理方法可使和声具有旋律因素。此类写法的作品很多,英国作曲家a·埃尔加作曲、j·波德尔编写的四部混声合唱《雪花》中,从第51小节开始直到第61小节的处理所采用的此种手法最为典型;日本作曲家成田为三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海滨之歌》也运用了分解和弦的和声进行;还有中国作曲家利用现有民歌改编的合唱,很多都采用了此类手法,如陕北民歌风格的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刘烽曲、张朝配伴奏),从18小节开始到35小节也用此手法写成。
(4)音型化的和声进行,这是一种由一定的音型同和声进行相结合而成的方法。在这种音型化和声进行中,有时也有音调。这种手法既有和声的特征,又有节奏的特征,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能够表现出不同内容、形象、风格、体裁等特点,因此,这种方法常常在合唱钢琴伴奏中使用。如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其中的混声四部合唱《波西米亚人之舞》的伴奏就是典型的用音型化的和声创作的,非常成功,体现了这部歌剧的异国情调;再如由意大利作曲家丹查创作的歌曲《缆车》,经中国指挥家胡咏言编为合唱曲的钢琴伴奏,也大量采用这种手法。
2.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功能与作用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处理方法,在合唱、重唱等音乐创作中经常采用,但一般是用于整部作品中的一个段落,这个段落要求与主调音乐风格形成对比,音乐一般比较抒情,形成一种复调音乐风格特征。在具体写作上经常是钢琴伴奏与合唱人声之间形成相互呼应、补充、对比,既要使钢琴衬托声部与合唱的主旋律形成统一的整体,又要使各声部之间主次分明。从总的写作技巧来看,有两种情况经常使用:一是在和声的基础上加强钢琴伴奏的旋律性;二是强调钢琴伴奏线条独立性作用的复调写作方法。
(1)在和声的基础上加强钢琴伴奏的旋律性的写作,是为了强调和声背景上的各声部的独立性。由于这种方法在总的节拍上还能形成和弦的结构,因此伴奏声部与合唱人声的对比不是很大,经常用背景声部来衬托主旋律。例如,在英国作曲家埃德华·埃尔加的混声四部合唱《雪花》中的第30小节处,共有四小节采用这种手法;在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作曲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中的合唱《为什么不尽情欢乐》,从第97小节开始共有57小节采用这种手法创作;作曲家张敦智的混声四部合唱《森林的黎明》中,从34小节开始的钢琴伴奏有四小节也是采用此类手法;中国早期作曲家郑志声的交响大合唱《满江红》中,从第30小节开始,共有5小节采用此类手法。
(2)强调钢琴伴奏线条独立性作用的复调写作方法。一般情况,伴奏声部是在主旋律先奏出后再加入,并形成所谓的“副旋律”衬托声部。而强调钢琴伴奏线条独立性作用的复调写作方法,一般在合唱中的局部段落使用,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处理方法。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由作曲家田丰根据毛泽东诗词谱写的大合唱《忆秦娥·娄山关》中,从第114小节开始共10小节就是采用这类方法;作曲家陆在易所创作的女高音独唱与混声合唱《雨后彩虹》中,结尾处110小节用了这种手法。
3.主题并置对比的功能与作用这种手法一般是合唱部分演唱一个主旋律,而伴奏在合唱的下方,直接陈述一个主题,在纵的方面形成同时进行的局面,具有戏剧性效果。例如:前面我们曾提到的德国作曲家舒曼的混声四部合唱《茨岗》中,第37小节开始共有8小节使用了这种写法。这种写法在合唱作品中还有很多,尤其是歌剧中的合唱就更多。
三、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在合唱作品钢琴伴奏写作中,除了我们上面谈到的一些常见手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手法也被作曲家经常使用。这些手法在音乐表现上有着特殊作用,它的使用大大地丰富了合唱的表现力。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两种手法,即色彩重叠与声部的带状进行。
1.色彩重叠:这是较复杂的多声部音乐写作手法之一,是利用不同音区的色彩变化,形成不同音区的八度重叠,使音响增加新的色彩,同时也带来不同音区的密集与开放,使音响产生丰富的变化。例如:作曲家张敦智创作的四部混声合唱《森林的黎明》中,从160小节开始,共有10小节采用这种手法;张寒晖创作的歌曲、由瞿希贤编配的合唱《松花江上》,在第49小节开始也有15小节应用了色彩重叠手法。
2.声部的带状进行:在钢琴伴奏中有时和声功能关系被减弱,而旋律的意义被提高,甚至把和声功能关系排挤到次要地位,而以特殊的旋律进行替代。这里所谓的旋律进行,是采用一些音程相同或变化不大的和音的平行进行,这种链锁性的进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粗厚的线条,恰似一条带子,因此被称为带状进行。这种旋律带可以由双音组成,通常是三度或六度(也有四度、五度),有时也由三个音或更多的音组成,经常采用六和弦的进行,四六和弦的平行进行也可见到。这种带状进行作为一个粗厚的旋律线,它本身是复杂的单色彩线条,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格特征,因此也常应用在各种风格的合唱作品中。例如:孟宪斌创作的男、女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中国春潮》,第11、12小节,第15、16小节,采用声部带状进行作为过门片断;作为重要手法在合唱钢琴伴奏中应用的还有王西鳞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闹花灯》;在施光南创作的女高音独唱及混声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的钢琴伴奏中,也大量采用了平行四度的声部带状进行。从大量的合唱作品分析可以看到这种手法在钢琴伴奏中已成为常用的色彩点缀、乐句过门和情绪转换的手段。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述,使我们看到了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这些功能与作用不但丰富了合唱艺术的表现力,同时也拓宽了合唱艺术的表现范围,我国早期作曲家赵元任创作的大型合唱《海韵》就是最好的一个例证。这首具有清唱剧风格的大型合唱,音乐形象生动,结构严谨,作品由一个引子、五个段落和结尾构成,并且分别用不同的音色变化来代表特定人物用女高音代表少女,用合唱代表旁观者,用钢琴伴奏代表大海。钢琴伴奏在这里不是处于从属地位,而是由背景进入前景,并随着情节的变化而改变,同时也赋予了整部合唱以戏剧性。这种独立的表现作用,提高了钢琴在合唱中的地位,丰富了合唱的艺术表现力。可惜像赵元任创作的这样优秀的合唱作品还不是很多,这就促使我们要在合唱创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通过各种手段来丰富合唱艺术的表现力,充分发挥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功能与作用,这也是本人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
合唱课教学总结 合唱班学期总结篇三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选修2课程《合唱与指挥》
合唱指挥课程现有学员35名,共分为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四个声部,学习合唱曲目两首:《彩云追月》《最亲爱的人》,培养指挥学员一名,钢琴伴奏一名。现对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的教学经验做以陈述。
一、在教学授课方面,秉承兴趣为主,着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合唱指挥选修课作为众多兴趣课程中的其中一类,调节学习生活紧张节奏,环节学习压力有着重要作用,其次在培养合唱声部人员互相配合的同时使学生从中学得团队协作精神的可贵,也培养了学生除了在艺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音乐艺术技能。对每一节课掌握的知识点由兴趣逐步产生爱好,有爱好衍生为技能的培养宗旨是合唱指挥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在学生学习课程方面,以教师作简要曲目陈述,学生自学为主。
主要过程:由四位声部长负责,监督每个声部学员自练曲目基本声部,再由教师指出曲目中需要注意特殊处理的小节和各音,最后由指挥学员指挥,完成整件作品。过程当中教师对钢琴伴奏和指挥学生做个别辅导,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在总的排练中教师给于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和明确的指示。
三、在教学反思方面,以每节课最终排练时发现的问题做最后陈述,以学生自学时遇到的问题做个例辅导,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如:对《彩云追月》中弱声部“啊”字的起式,应当给予前半拍示意,后半拍进早的演奏准则。男中音声部演奏伴奏部分前,应当做首要练习,并与旋律声部做好配合(音量须弱)等。
总的来说,合唱指挥课程在短短的为期半个学期的开展过程当中,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总体上属于中上水平,提出表扬的是合唱团团长、副团长以及钢琴伴奏和各个声部的负责人员。
最后,教师的自我评定及未来设想。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音乐教育专业开设《合唱与指挥》课以来,得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学到了一门很实用的音乐艺术技能。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中,这项技能拿得出、用得上、打得响,在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扩展活动领域,增强工作影响力、成就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合唱指挥艺术社会性的普及与提高;在群众性合唱活动的开展、骨感培养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可以说:把《合唱与指挥》定为音乐教育专业的评价是不嫌过分的。当然,与这门课程在音乐专业教学架构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与学生们未来工作所面临的更高要求相比,又还存在着不少颇待解决的问题。但根据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及未来趋势来看,学校合唱指挥课程将会是大放光彩,一片光明的。
合唱课教学总结 合唱班学期总结篇四
2009---2010学年合唱兴趣小组总结 博兴实验中学 曹倩倩
我们的校合唱队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和努力,合唱队员们在老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队员们都能用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来进行演唱、合唱。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组建的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另外还及时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工作可以说是紧锣密鼓的进行。这样的操作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童声合唱队的训练
在每一次进入正式的合唱训练前,我们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1. 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①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②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三、合唱训练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这一次训练我们选了两首歌曲,一是《萤火虫》一是《七子之歌》。在合唱训练中我们一般采用视唱法,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识谱练唱方式讲究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2.歌曲的艺术处理
两首合唱曲队员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我们及时的作了艺术处理。经过处理合唱队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队员都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我们在合唱训练中坚持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让学生在各个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经过老师和队员的努力、合作,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为本次的学校艺术节添转加瓦。在下个阶段的训练工作里,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合唱队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合唱队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积极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有表情地歌唱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以发展更多的队员,壮大我们的合唱队伍!2010 年1月
2009---2010学年合唱兴趣小组总结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者、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贯彻这个方针,仅依靠学校第一课堂是无法全部做到的,这就必须辅之于第二课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更提出了:中小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开展素质教育,搞好兴趣小组是十分必要的。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人才应是复合型而不是单一的,是知识面广、动手力强而不是孤陋寡闻只会死读书的人,要培养新型人才,必须将第一课堂与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兴趣小组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即第一课堂以外的校内外的其他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是第一课堂的拓宽和延伸,是第一课堂重要的补充。现将我校的合唱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如下:
一、活动原则
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活动;坚持自愿与鼓励、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形式丰富多样,要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
二、活动内容。
本兴趣小组由1至4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组织成的。共有80名学生。其中低段的学生占多数。基于此种情况,我主要对他们进行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歌唱方法训练,组织合唱队的同学排练了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
2、通过校园音响系统,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曲、艺术欣赏知识和方法等富有儿童特色的艺术欣赏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三、活动效果
1、练习了唱歌。通过他们个人、小组、集体的方式上台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经过几次训练,学生们变得比以前大胆多了,提高了表
演能力。
2、进行了简单的识谱教学,学生很想自己能够识谱唱歌,学习时积极性较高,通过几个月的教学,一部分学生基本上能识唱一些最
简单的乐谱。
3、教学了四二拍的节奏,教学时,选用了低年级教材上的一些旋律节奏来进行教学,用双手来击拍子,对掌表示强拍,手指头点手心表示弱拍的方式进行。学生喜欢这种用口用手的方式,经过多次训练,他们基本上都能正确掌握四二拍的节奏。
4、学生认识了休止符。认识了四二拍的指挥。
5、小组同学掌握了音乐的许多概念,熟悉了音乐语言,并会在学习过程中应用音乐语言。加强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表叙能力和记忆
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6、通过排练《四渡赤水出奇兵》,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气息歌唱和有感
情的歌唱。
四、活动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在艺术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5月份我校在全镇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获得第一名,6月底代表镇教委参加镇政府举办的“庆
七、一”文艺汇演,并获得第一名。
总之,本期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今后将继续开展此类的第二课堂,推行落实素质教育。
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声乐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唱作为声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小学音乐课内与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发展,在学校里进行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期,我校合唱兴趣小组的培训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我在这次合唱兴趣小组的培训中担任指导培训教师,每周两次定时训练,学生都是兴趣十足,也从合唱训练中得到了系统的、科学的学习和训练。以下就是我对本学期合唱兴趣小组培训的总结。
一:合唱要会“学”
刚接触合唱的学生都不懂合唱艺术的真正艺术内涵,都以为合唱是大家在一起大声的唱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合唱是一门多声部的艺术,两个声部或者两个声部以上在一起的演唱才叫合唱,所以要让学生先学真正的学到什么是合唱的艺术。可以采用让学生听一些典型的、耳熟能详的合唱曲,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
二:合唱要会“唱”
学生认为唱歌就是听着音乐放声唱出来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演唱方式不仅对学生的嗓音有破坏作用,对整个合唱队的合唱效果也起着很大的破坏作用。真正的“唱”是要求每个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大而不咋,小而不没,能用自己的嗓音条件和技能控制好自己的声音,学会“唱”,不用“喊”,最终为合唱的整体效果服务。
三:合唱要会“听”
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要“唱”好,还要培养学生会“听”好。聆听在合唱中也很重要,合唱时一门多声部的声乐艺术,一个好的合唱队员除了能唱好自己的声部以外,还能够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旋律,并与之协和的配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觉和音准方面得到加强和巩固,训练学生的音高。
四:合唱要会“和”
合唱是一种集体艺术,是一种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集体服从指挥、指挥服从音乐的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也是一种讲究群体的统一音色、协调均衡唱歌的艺术,它要求各个声部在音准、音色、音量、吐字、情感等方面做到统
一、和谐,所以合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在小学的合唱训练中,由于小学生的音高等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巩固,这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每一位参与合唱的学生共同努力,熏陶每个人在音乐中的素养,学会去追求完美的整体效应,从而达到创造性和纪律性辩证统一的目的。
当前合唱艺术的地位在日益增长、影响在日益深刻,它在音乐的文化生活中以一个艺术科学出现,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思想上都正在往更加科学、更加成熟的方面迈进,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让合唱艺术的魅力之波永远荡漾在艺术世界的天空中„ „
本期合唱兴趣小组的教学目标是:活跃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训练学生在合唱演唱中的配合默契,声音统一,有创造性的演唱好歌曲的音乐形象。
合唱兴趣小组从开学第三周起到现在以进行的六次活动,小组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唱歌的能力很不均匀,很多同学没有接触过合唱,在每一次的声音训练中,我要求学生端正坐姿,放松肩、胸、以及脖子,力争寻找兴奋点,以愉悦的心情投入歌唱的练习,在练声时有意识的加强呼吸训练,让学生细心地体会歌唱时的气息要比讲话要深得多,能在气息支持下平稳的、均匀连贯的呼出。学习合唱歌曲《最美丽》,学习了四次,每一次学习有一个难点的突破,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这首歌曲歌曲旋律的流畅美,词曲结合的谐和美,学生演唱很自然。
合唱课教学总结 合唱班学期总结篇五
社区居民合唱班教学总结
一、课程时间
7月19日——8月22日,每周上一节、每节一小时
二、学生人数:14人
三、歌曲学习
《难忘今宵》、《珊瑚颂》
四、教学总结
合唱班开设了3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不仅看到了大家的成长,也促进了我个人的成长。针对居民教学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进行以下改进或提升:
1、基本功训练
(1)呼吸训练:要求学员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经过练习,让学员逐步感觉气息的支持,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注意咬字吐字进行练习,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2、合唱训练
训练中,采用视唱法。指导学员分声部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员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用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的风格和特点。让学员在各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3、兴趣教学,以此调动居民的学习兴趣
居民教学应以兴趣引导,示范、演示为主的教学方式,先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然后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步学习。
4、加强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居民音乐修养
对于经典的红歌、民歌,培养学员的鉴赏能力,感知声乐的美妙,以及音乐带来的美的感受。
总之,在社区的大力配合下,合唱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下个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将会投入更大的热情,把合唱的训练工作做得更好,把合唱班的水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合唱课教学总结 合唱班学期总结篇六
《茉莉花》综合教学 第二课时 合唱教学《茉莉花》
[执教教师] 上海市侨光中学 薛嘉乐 [执教时间] 2015年12月15日 [执教班级] 六年级(3)班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唱《茉莉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体验、合作、综合等教学方法,对合唱 《茉莉花》起到层次性铺垫。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合唱《茉 莉花》。
二、教学重点
力求各声部通过音色、力度、乐句等处理要求,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合唱《茉莉花》。
三、教学难点
三度音程、轮唱乐句部分各声部旋律的相对独立性(层次)和整体协调性,力求做到声部之间和声的平衡。
四、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欣赏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茉莉花》视频,引出课题:合唱教学《茉莉花》。
2、气息、声音训练
根据《茉莉花》d大调的音区,利用7 .2 3 #4 6 7 2这几个音通过“听、唱、练”进行气息和发声训练,对之后合唱《茉莉花》做好铺垫。
3、合唱教学过程:
(1)听教师范唱低声部旋律,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整体轮廓有一个整体印象。
(2)学生跟着教师用lu来模唱低声部旋律。
(3)学生跟着教师用唱名来视唱低声部旋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低声部旋律音高、节奏的把握。
(4)教师进行分组,确立高、低声部,让低声部同学完整用唱名视唱低声部旋律;高声部同学内心哼唱第一课时所学习的高声部旋律。
(5)分乐句进行二声部学唱。特别三度音程、轮唱乐句部分为本课难点,在音准、节奏上重点加以练习。
(6)完整用唱名进行合唱练习,要注意突出旋律声部,平衡声部和声,清楚各声部进出、强弱关系等。
(7)配上歌词合唱,解决咬字吐字,呼吸分句和发声方法等问题。(8)歌曲艺术加工,生动准确地塑造和表现艺术形象。
五、拓展欣赏
欣赏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合唱团《我心歌唱》和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合唱团《唱支山歌给党听》,提升学生对合唱这种表演艺术的热爱。
六、师生共同小结
合唱课教学总结 合唱班学期总结篇七
让合唱教学扎根在中学音乐课堂的土壤
——中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之我见
摘要: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对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合唱歌曲教学资源并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在教学时只教一个声部,合唱成了齐唱,有的干脆就跳过去不教了。为此,笔者总结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关键字: 合作 交流 立体听觉 多维训练 外力辅助
在音乐教育中,合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高尚情操都有重大的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合唱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所重视。当前的中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不少流传久远的经典合唱歌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合唱歌曲却不受重视。这主要是我们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合唱歌曲编排得比较零散,以及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法体系不够系统化。怎样开展好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体验及认识。
一、培养“合唱”听觉
1、在比较中聆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个人的聆听尤为重要。教师在让学生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二声部的表现力较一声部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通过对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充分感受二声部合唱歌曲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渴望听到合唱美好的声音,从而产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欲望。
2、建立“立体”听觉
敏锐的听觉是唱好合唱的前提。二声部合唱时,“耳朵”比“嘴巴”更有用,“耳朵”就是自己歌唱的“向导”。因此,要多在欣赏聆听中营造多声部氛围,在熟悉掌握一个声部的旋律之后,学会慢慢捕捉隐藏在仍有熟悉声部“干扰”的二声部合唱内部的另一个声部的旋律。
二、架构“多维”训练
刚接触二声部歌曲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所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练唱花得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可能事倍功半。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展开班级合唱的有效教学。
1、先入为主
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因为第一声部本身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第二声部的旋律感又不强。二声部合唱歌曲《晚风》,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之初就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曲。这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 1
促使学生更好地唱好二声部合唱。
2、听唱结合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就不宜再过多的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在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老师亦可以运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老师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既各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合唱演唱水平。
3、用轮唱做过渡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轮唱中把握自己的声部的节奏,保持各声部旋律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
4、轻声歌唱
不管是在合唱教学中,还是在音乐课堂上,都要让学生养成轻声歌唱的好习惯。记得第一次教学生们二声部的歌曲时,有很多同学在两个声部合唱时,都会捂住耳朵,大声演唱自己的声部。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因为不想受另外声部的影响。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因为你捂住自己耳朵的同时,你就完全没有的音准的概念。在合唱中一定要注意合作,要在倾听别的声部的同时,找到自己所要唱的音。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音准。所以要学生轻声歌唱,在歌唱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倾听。
无论是那种演唱方式进行合唱,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节拍整齐,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和谐,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
三、恰当“外力”辅助
1、利用器乐辅助教学
在教唱二声部的合唱时,由于学生还不能够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乐器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
2、利用分角色演唱辅助教学
二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
3、运用柯达伊手势辅助教学
柯达伊手势是在三年级教歌谱时同时和我们见面的。到四年级教学歌谱时,孩子们有时视谱反映不过来时只要你一个手势,孩子们就知道了,这时你就会发现老师的一个手势是多么的实用。在合唱中,教师用柯达伊手势法引导,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找准音程的音高,以达到和谐的和声效果。
4、基于伴奏的变化来辅助合唱
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对合唱歌曲进行分析,根据歌曲调式及本身的旋律走向确定和声进行;根据歌曲情绪确定织体音型;在把握住作品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技能水平进行编配伴奏。为了对学生的歌唱起到融合、烘托,更好的表现音乐,教师要把钢琴伴奏的和声、力度、音色、呼吸等要素根据歌曲处理的要求进行调节和控制,努力把钢琴伴奏与合唱融合到最佳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声音,音乐的情绪以及歌曲的表现力等方面加以提高和处理的时候,可以在过渡句、高潮部分进行加花、华彩等处理。音乐的律动以及歌唱与伴奏融合在一起的音乐美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当然,为了巩固二声部合唱的旋律稳定性,还可以使钢琴的伴奏采用无旋律伴奏,让学生的声部在和声色彩中稳步地行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和声的美妙,让学生感受到合唱歌曲的美。
总之,要想把中学生的合唱教学继续深入,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思想和 较强的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这 样才不会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合唱教学是一门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研究,不断探索,让学生们在合唱艺术中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合唱教学扎根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土壤!
【参考文献及资料】
①《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沈湘 著 上海音乐出版社 ②《音乐课程标准》 ③《中国音乐教育》 ④《中小学音乐教育》
⑤《音乐教学实施指南》朱名燕著
⑥《合唱的优化教学和形式多样化诌议》[j].李晓红.艺术探究.2007.⑦《浅谈合唱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戏文[j] 施淑静..2005.(03)⑧《浅析中小学童声合唱训练》.朱梅梅.甘肃教育.2006.(14)⑨《音乐听觉训练》,蒋维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