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题题目 语文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教学设计题题目 语文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篇一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
3、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4、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
5、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学用结合。
6、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各科教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9、创设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0、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1、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14、课标实施建议中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15、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6、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基本概念题
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3、识字教学在语文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4、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5、《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6、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7、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8、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9、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10、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11、对于写人的作文,应让学生注意哪些方面?
1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13、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四、观点论述题
1、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4、《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
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
3、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际交际的片断。
4、《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词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
5、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6、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7、请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附] 部分参考答案和教例:
简答题
4、你是怎样看待识字教学中的复现的? 儿童识字,认的多,忘得也快。因此,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运用中巩固识字。而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与学生多次见面,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可以把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7、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与阅读有很大的不同。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书、读文章,是个体的行为。而阅读教学是在学校里课堂上发生的事情。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功利目的。除了促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一些文章书籍,还要有意识地通过阅读,陶冶教化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知识——语文的、自然的、科学的、社会的、人文的......还要通过阅读,使学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好的习惯。——阅读教学除了“阅读”的自然功能之外,在客观上被附加上了许多的其它。这是阅读教学与阅读的根本区别。
11、对于写人的作文,应让学生注意哪些方面?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⒈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⒉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⒊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⒋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⒌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⒍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观点论述题
1、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⑴不要把“情境图”当作“看图说话”来教
情境图” 是教师教学时引出字母,导出正确读音的一种凭借,这样不仅方便教学,还能使学生知道,汉语拼音的字母(也包括音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存在于我们日常的语言之中。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图”激活儿童的生活经验,并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来学拼音;“情境图”不是“看图说话”教材,没有必要用它来进行说话训练。如果利用“情境图”大做“说话训练”的文章,那就与教材的编写意图相去甚远,且得不偿失。⑵要正确使用“语境歌”
“语境歌”是让学生用来巩固字母的认读成果的,使用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有些老师在一开始学生还没有认读字母的时候就“唱”上了,这样就没有真正发挥“语境歌”的最佳效用,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⑶要把握好拼音抄写的量
有些老师教“汉语拼音”时,让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来抄写,我们认为这没有必要。“汉语拼音”是个工具,是根拐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帮助“认、读”。因此,我们应该在读准上多下功夫,至于写要适当,不要片面追求书写的漂亮、入体,做到“正确书写”就可以了。
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有区别的。听说训练常常是单方面的,主要是能听清内容并抓住要点复述出来,多以“独白”的形式存在。而口语交际是特定情境中听说双方言语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 常以“对话”的篇2:2014招教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招教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4、(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5、(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6、(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7、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8、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9、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10、(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课堂即时评价
【答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3、探究学习【答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4、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答案】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优点是叙写方便。(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参考答案】 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提出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转变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
4、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参考答案】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3)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4)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参考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3、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请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 性化阅读。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
4、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理解,合理利用。(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4)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合作学习: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合理分组是前提,规范合作行为是保证。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第三是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篇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14、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3、课堂即时评价p41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简答题
1、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答: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提出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转变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p14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p15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5、“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p29 答:(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优点是叙写方便。
(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p5 答: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
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p55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根本没有产生与合作。第二,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不考虑合作的时机,信手拈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p1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 个问题?p29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3、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答: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理解,合理利用。
(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4)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合作学习: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合理分组是前提,规范合作行为是保证。(简答题7)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第三是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4、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p50—54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5、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请谈谈你的观点。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五、教学设计题
1、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音、形、义三者结合)p10 答题要点:音、形、义三部分综合考虑,左的字音难点、左右字形的比较、左右方位的辨析、词语的积累等。
2、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p22 答题要点:教学过程的展开要强调实践性,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强调自由性,学习的组织要强调合作性,学习活动要发挥创造性;重实践、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
基本流程:(1)谈话导入,明确目标;(2)围绕目标,收集资料;(3)学生分组,交流资料(相关奥运的知识、图片等);(3)确定主题,分组准备(小组讨论汇报的形式、选用的内容,分工完成设计、图片处理、文字编辑等工作);(4)小组汇报,师生评议;(5)全班展示,畅谈感想。
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p25 答题要点: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日常生活和语言积累为素材,将课文的学习和学生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读写结合的形式:续写(《凡卡》:凡卡把信寄出后,会发生什么?)、仿写(《四季》、《春雨的色彩》)、扩写(《燕子专列》:“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炎车站”,假如你是瑞士政府的发言人,你会怎样呼吁大家?)、改写(古诗比较多,《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补写(《纸船和风筝》:小熊和松鼠吵架后,在等待和好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事?)等方法。
六、案例分析题
1、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
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
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
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
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
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
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
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
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
答题要点:(1)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2)珍视学生的独特感爱,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
2、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这两种设计都重视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都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不同的是设计一:教师先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学生自己准备造句,然后指名交流。这样,学生参与面大大减少,学习方式较单一,只有极少数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设计二: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主动发展,注意将大化小,把大班化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实现教学面向全体。课堂教学中,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同学独立完成需要自己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交流;对同学发言和学习结果进行评议、质疑、讨论、补正,对每个同学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信息汇总和整理,向老师反馈。这样全体学生语言的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
3、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题要点:
传统作文:(1)命题或半命题,内容脱离生活实际。(2)作文要求过高,过于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学生受到过多的束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案例:(1)作文内容帖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2)重视写作前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空间。(3)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评析: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
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启示: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篇4:2014招教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招教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
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4、(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5、(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6、(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7、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8、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9、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10、(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课堂即时评价
【答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质性评价,称为“课堂即时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
3、探究学习
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4、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5、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答案】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优点是叙写方便。(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参考答案】
新课程强调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角色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新课程提出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转变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
4、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参考答案】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3)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4)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参考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3、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请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4、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具体阐述。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理解,合理利用。(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4)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合作学习:
(1)把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课中,当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等等,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作好充分的准备,担负着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
(2)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合理分组是前提,规范合作行为是保证。
(3)形成“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第三是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内蒙分校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呼伦贝尔南路东达广场702室
篇5: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设计题题目 语文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篇二
篇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3、课堂即时评价p41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简答题
1、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2、《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p14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3、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p15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4、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
5、“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p29 答:(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
(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
6、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p5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
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
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p55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根本没有产生与合作。第二,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学习的时间没有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不考虑合作的时机,信手拈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p1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个问题?p29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
答: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
(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
如合作学习: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
篇2:2014招教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招教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答案】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2、课堂即时评价
3、探究学习【答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4、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答案】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2、“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区别: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标题。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出现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明显词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都把二维或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2)相同点: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他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4、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参考答案】
(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4)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
四、观点论述题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参考答案】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3、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
【参考答案】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性化阅读。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成了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
(2)注重方法的指导。(3)加强过程的引导。
如合作学习: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就要做认真的准备,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从而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
课堂氛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不仅仅只是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其次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篇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答案(2)
一、填空题
2、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 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
二、基本概念题(1-6)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2、自主学习——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4、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5、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
6、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习试题答案(1)
一、填空题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p1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
2、探究学习p5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3、课堂即时评价p41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p50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5、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p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设计题题目 语文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篇三
教学设计题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1 题,共 15 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一节课的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品德与社会》编排了“成长的快乐和烦恼”主题单元,其中一节是《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主要内容如下:
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挫折和失败。比如体育比赛失败了;一个愿望未能实现;做事情收到了批评。挫折和失败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经历。美国一位著名的电影演员,在他最初的尝试做电影演员时,曾遭到了无数次的拒绝,但他不气馁。因为他知道,失败是有一定原因的。每一次被拒绝,他就认真的反省,在寻求机会,后来他又尝试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在恳求当演员。在他遭到多次拒绝后,以为曾拒绝了他 20 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演好,但你的精神让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不过先拍一集,让你当主角,如果效果不好,你从此就断了这个念头吧。”幸运之神终于对他露出了笑脸。他成功,并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的收视纪录!
学生情况:教学对象为某农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班级人数为 45 人。设计要求:1.请写出本科的教学目标 2.请写出本课的教学方法 3.请简述本课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例:
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和挫折,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现实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并能够认识挫折与失败对以后成长生活带来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教学难点】理解挫折与失败对成长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快乐与烦恼,那大家能不能各自说说,从中你们又学到了什么?”。
学生作答,教师引入课题——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
二、探究新知
共同欣赏《贝多芬》视频,从感性上加深学生对失败挫折的感悟。学生欣赏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观赏感悟。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所搜集挫折与失败的相关素材,并结合自己的资料进行解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作答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学生展示美国著名演员多次遭遇拒绝后,扔坚持自己梦想的案例,共同得到结论: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不同的挫折与失败,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能够不断激励我们的成长。
三、拓展延伸
教师创设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境,请学生利用今天所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各事件。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请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收获。【板书设计】
挫折和失败是成长所需要的成长 失败+ 挫折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1、教学材料:八年级思想品德《诚信的智慧》。
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诚信的要求是确定的,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往往相互关联且常常发生冲突。面对这一两难选择,我们该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应当恪守诚实的品德;另一方面,尊重隐私又是待人坦诚的前提,是维持良好关系、良好沟通的基础。尊重他人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其公开,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应有的品德。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要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多变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也不是直线式的。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诚信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诚信的核心是善。尽管诚信问题上有各种复杂情况,但只要我们正确理解诚信,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永不自欺,我们就能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诚信的智慧》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在辨别是非的过程中,明确应该怎样做,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3、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明确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形成稳定的诚信道德情操。
【教学难点】 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与学习当中,可能说过一些“谎言”,大家说一说。
二、新授
1、学生出示课下做的诚信调查,自由讨论:谎言的根源与危害。在某些情况下,说谎似乎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比如,谎言可以制造虚假的面子,骗取利益,掩盖过错,避免惩罚等等。
2、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撒谎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讲解:如果说谎成了习惯,改起来就难了。如果在别人眼里,信用已经受损,要修补也不容易。一个人要培养自己诚实的品德,说谎的口子是开不得的。那么,讲承诺有什么重要性?
诚实就要讲究信用。“人无信则不立”。诚实守信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应该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
3、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
诚实要求一个人说话应该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然而在社会生活也要求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对象面前适当的说真实的话。这就意味着做人既需要老实,还需要智慧。
教师归纳:诚实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同时也应尊重他人的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和尊重他人隐私的义务。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善意的目的,需要对真实加以掩饰。这种掩饰是为了别人,而不损害社会上其他人的利益。这种做法就是出于对别人的关怀、体贴、安慰的目的,是美德的表现。
三、拓展延伸
人生就像一颗树,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开花,会结果,学生自己课后制作一颗诚信树,要求诚信树上要有诚信、尊重等花朵。
四、课堂小结
坚守诚信的绿洲,通过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讲解,教育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生活中的不诚实行为,并且以诚信为本,踏实做人,尊重他人、为学要严,为人要正,做一个拥有诚信的智慧、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人。
【板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题题目 语文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篇四
1、阅读这段话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2、请为拼音“z c s”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3、1.答:教学方案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
重点句举例:
(1)、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a、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b、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c、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2)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a、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b、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c、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d、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愿意读的站起来。)学生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1、猜字迷:“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住里藏。(高)
2、背顺口留:“来”“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来)答:(1)、“归类分析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懂得了区别同音字、形近字、近义词的规律,而且都能有条理地把分析比较的结果表达得清清楚楚(2)、要培养学生边写边想边记的习惯。
3、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
答:活动过程设计如下:
(一)、介绍活动目的,简要了解活动的过程安排
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的目的: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并且把自己获得的有关知识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编辑,我们分组完成一份小报(图文混排),并且将自己的成果放到因特网上与别人共享。让世人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二)、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小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标。
1、学生观看教师的作品。
2、共同讨论分析教师范例的特点。
教师范例的主题是什么?文章内容是否与主题有关?
整个小报采用了怎样的布局样式?
图片是否符合主题思想?……
(三)、将学生分组,(四)、资料汇总、分析,初步制作
1、了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到多少“北京奥运”的文字知识和图片。以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
a、你知道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个理念是什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b、你知道北京申奥宣传口号是什么?(新北京新奥运)
c、你知道北京申办奥运会徽的含义吗?(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d、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有哪些?(田径、赛艇、棒球、自行车、游泳、拳击、排球……)
e、你还知道了北京奥运的哪些常识?
2、请学生说说:你对“北京奥运”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奥运历史、中国历届金牌数、吉祥物、会徽、火炬、奥运建筑、绿色奥运……)
3、有关“北京奥运”的知流,确立主题。
4、根据各自确立的主题,采用筛选法,保留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5、将各小组的其它资料共享,使其他小组能从别人的资料库中获取有用的资源。
6、有些文字资料,内容较长,而我们小报的版面有限,所以请同学进行分析概括,精选出最主要的内容备用。
7、各组各自分工,设计小报版面样式、色彩搭配、内容剪辑,图片插入(须考虑图片是否切合主题、插入的地方、大小……)
8、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完成小报的文稿编辑工作 评价要点:
(1)目标全面;(2)重视兴趣激发;(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指导得法。(每点3分)
4、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教学设计思路】
在拼音教学的课堂上,以游戏、儿歌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孩子的智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已学过的声母。
2、卡片认读音节:yi、wu、yu,它们叫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二、提出教学目标
(出示小朋友、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们欢迎不欢迎?
三、教学声母 z、c、s 的读音和字形 1、教学声母 z:
⑴ 看图说话引出 z: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冬冬在黑板上写字。)
“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z”,板书 z。⑵ 教学 z 的发音:
示范发音。注意发音时牙齿不能舌尖咬住。(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⑶ 顺口溜记形:冬冬写字 z z z,像个2字 z z z。2、教学声母 c:
⑴ 看图说话引出 c:图上画着什么?(一只蜷着身子的小刺猬。)刺猬的“刺”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c”,板书 c。⑵ 教学 c 的发音。
示范发音 z 和 c,说说有什么不同?(z 要用力,要送气。)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⑶ 顺口溜记形:小小刺猬 c c c,半个圆圈 c c c。3、教学声母 s:
⑴ 看图说话引出 s:图上画着什么?(一只蚕宝宝正在吐丝。)吐丝的“丝”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s”,板书s。⑵ 教学 s 的发音。(教师领读,学生模仿。)⑶ 顺口溜记形:蚕儿吐丝 s s s,半个8字 s s s。
四、课中操 冬冬,爱写 zì, 写个2字像个 z, 小 cì 猬,长满 cì,cì 个红果回家吃。
五、教学 zi、ci、si 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zi、ci、si,找一找这三个音节在字形上的规律。(z、c、s 后面都跟着 i)告诉学生:zi、ci、si 是整体认读音节,这里的 i 不能念 i,不是 z c s 与 i 相拼。声母 z、c、s 要读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要读得响亮些,长些。2、出示:z—zi、c—ci、s—si,对比读。3、练习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4、游戏:
“比谁反应快”,教师任意点。
六、巩固练习
教学设计应体现如下要点:(1)准确把握拼音教学的“标高”;(2)采用直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3)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4)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认读实践的有效性。(各3分)
5、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我发现了……》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自己的新发现,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重点难点:启发学生说清楚发现了什么事情,写明白发现的全过程及受到的启发。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开启“百宝知识卡”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百宝知识卡,希望大家喜 欢!
2.幻灯出示:百宝知识卡 写作歌:
写作之前要审题,明确要求再动笔;开头结尾概括写,事情经过写具体;多问几个怎 么样,事情情节描详细;学会点题明中心,题目内容紧联系。好词:新奇 苦思冥想 五体投地 见多识广 博览群书 恍然大悟 奥秘 大开眼界 如愿以偿 真相大白 心悦诚服 心花怒放 法宝 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变幻莫测 绞尽脑汁 神采飞扬 佳句:
a.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
b.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c.人要想有所发明,必须从小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问题。d.多思多问是发明的创造的前提,开动脑筋,我们准行。e.相信科学,科学能破解生活中的秘密。
f.我们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技术的主人。
3.同学们,你们的大脑就是一个“百宝箱”,装满了丰富的知识,希望老师送给你们的 礼物对你们写作有所帮助。你们平时在百宝箱里装了许多好词、佳句、成语、谚语、名言警句、歇后语等,能不能选一些送给老师和同学呢? 4.学生送好词、佳句、成语、谚语、名言警句、歇后语……
5.大家都注意了知识的积累,真不错!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希望大家能把它们运 用到写作中去。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抛出粉笔问学生,同学们,这支粉笔为什么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下落呢? 生:因为地球有引力。师:这是谁发现的? 生:牛顿。
师:看看牛顿是怎么发现万有引力的。
2.观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的课件。
3.导入语:是啊!多少人用他们独具的慧眼,观察生活,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成功啊!阿基米德在洗澡时从洗澡盆中发现了浮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发明了蒸汽机……发现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本领,谁掌握了这项本领,谁就能成为成功的人。正值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你们独特的,有趣的发现,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吗?我们来学习积累运用六的习作。
三、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1. 哪个同学帮老师读一读积累运用六的习作的要求?读后大家思考: 1)你读懂了什么? 2)这次习作写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呢?把题目补充完整后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3.记事的文章要写清楚事情的哪几个方面? 4.分小组讨论,填写下表。(幻灯出示)5.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汇报交流上表。
小结: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新鲜事儿,有生活中的,有学习中的,有制作小物品的,有做游戏时的发现……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师为你们的新奇发现喝彩!
四、示范实验,揭示秘密
1.老师也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电影、电视中经常见到的地下党员传递战争机密,明明是一张洁白无瑕的纸,到了地下党人的手里却视若珍宝,拿回家中往脸盆中一放,机密文件就出来了,这个秘密吸引了老师,老师经过仔细分析、思考、查找资料,终于破解了这个秘密,今天老师就让你们当一回侦察员来探究其中的奥秘,你们要擦亮眼睛,仔细观察,想一想看完实验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实验经过:教师手拿一张白纸,让学生观察后,放入含有碘的水盆中,纸上奇迹般地显出了字迹。
3.看完实验,你们有什么样疑问或想法吗? 4.生质疑,说想法。
5.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又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向科学家的理想又迈进了一步,究竟什么原因让白纸显出字来呢?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听听老师的谜底:原来老师事先在白纸上用淀粉水(莲子粉、葛粉、红薯粉)写了字,字干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这盆水中老师放了碘,淀粉写的字一遇到碘就变成了蓝色,字也就显现出来了。大家现在该明白地下党员传递战争机密的奥秘了吧!那么你们从这个实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6.学生说受到的启发。7.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小结:是啊!科学让我们受益无穷!我们从实验中明白了道理,那么怎么把新奇的发现写出来呢?请听老师的范文。
五、范文录音,共同欣赏
六、自主习作,因材施教 1. 同学们刚才不是说了那么多新奇的发现吗?你们能用多彩的笔把它写下来吗?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
2.学生习作,教师适时点拨。3.朗读写好的习作,展示成果。
七、结束语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仔细观察事物,勤于思考问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写出更多灿烂绚丽的篇章。评价要点:(1)重视兴趣激发;(2)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自由表达的空间;(3)教师指导具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4)交流展示充分,评价方式多样化。(每点3分)
6、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1、师:你想读读《风》这首小诗吗?那就看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古诗《风》),小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
2、生自由读诗。
3、用喜欢的方式学生字。
4、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5、学生全班交流。
6、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出示投影片——单独列出的生字)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
7、交流
8、师:这些字我们都认会了,那我们就小组合作着读读这些字吧。请各小组的一号小组长起立。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小组同学读一读呢?预设:生1:我们想用抢答的方法,我拿出一张字卡让他们读,看谁读得最快。生2:我想让他们齐读,这样每个人都读得到。生3:我觉得拿出一张字卡,让每个人都读一遍这个方法最好。……
9、师:你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就赶快行动吧。比比哪个组长最负责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小组合作识字。
10、师:你们看,这些字宝宝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它们淘气地躲在小动物的身后,你能根据它露出来的那部分猜一猜,这是课文中的哪个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猜字游戏)
11、师:和我们做过游戏,这些字宝宝被风吹回到了我们的小诗中,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
12、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听众并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字音是否准确。
13、师:刚才,孩子们学得真认真。我想奖励同学们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宝贵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当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周围的景物是怎么变化的? 评价要点:
(1)有指导阅读感悟的设计;(2)有引导发现表达规律的环节;(3)有自由表达的空间;(4)有交流评议的指导;(每点2分)(5)读与写能有机整合,互相交融。(4分)
7、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
(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3)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
(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
(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
(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答案
(一):(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作为阅读教学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阅读课上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探究问题、揭示规律、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同时,阅读课上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听说的态度以及说话的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新“大纲”强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下面谈谈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一、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
学生将以怎样的一种心态进入课堂学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恰当的课前交流能有效地融洽师生关系,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昂奋的情绪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情感基础。如教学《春风吹》,上课了,我和学生亲切地交谈: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它们分别是什么?
生:一年有四个季节。它们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师:你们能连起来完整地说一句话吗?
生: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师:说得好,既完整又简洁。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
师生之间的简短交流,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用不同的句子表达同一个意思,另一个方面指导了学生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体现了低年级口语训练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春天的美景就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但是,导入教学要根据课文内容而定,必须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也就是说,设计要新颖,符合小学生口味,能紧紧地抓牢学生的心,才更好地把学生带进课堂。
二、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
一篇文章的重点句段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之处。作者往往在这些重点句段中,实现文章的中心,寄寓浓郁的情感,蕴涵深刻的哲理等。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句段,设置口语交际,让学生深入而细致地思考,合理而大胆地想象,自由而充分地倾吐,无疑对全文的理解会起到提纲擎领的效果。现使用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已经有较多故事性的课文,篇幅长,如果逐段逐段讲解,不仅花费的时间多,而且学生会感到厌烦,难以集中精神学习。因此,抓重点句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好办法。重点句段的教学,我采取了以下的步骤:
1、在初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如三年级《检阅》一课重点句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2、重点句段(朗读——设疑——思考——讨论——汇报)
读完后师:当时他是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兴奋、高兴......(读)
师:是啊,透过这样的一个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走得这么整齐。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在训练的时候一次次摔倒,但又一次次地爬起来继续练。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强、自信、勇敢。
......3、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三、抓填补练习进行口语交际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的重点是字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词汇积累少,语言不规范,因此在教学中设计词语填空、补充句子等练习,抛砖引玉,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说的训练效益。新教材本身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大部分课后练习都编有“读句子”或“读句子,说句子”一类的题目,要求学生读读和仿说的句子,多数是从课文中选取出来的佳句,这项练习便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把板书设计成图表、句子填充等形式,如《小猴子下山》的板书:
小猴子 来到什么地方 看见什么
长得怎样它怎样做
我们把板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想——说——填——评,相互合作交流,人人说,大胆说,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种轻松自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放飞,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无疑得到了提高。
四、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在结尾之处,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司马光》一课的结尾,我结合课后第四题的练习,让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学完了《小猴子下山》,我让学生讨论:假如你遇到这只小猴子,你想对它说什么?学生在畅谈中加强了口语交际的训练,从中受到启发。
口语交际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训练,我们要善于捕捉口语交际的最佳训练点,使阅读课上的口语交际既符合阅读教学的特色,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7、请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赠汪伦》
1、读诗歌。
2、看课文情境投影。
3、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a想象并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b画一幅赠别的画。c配乐朗读诗歌。
4、读两首赠别的诗。
10、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我发现了新开的商店》
目标:感受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学会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过程:
一、审清题意
写一家“商店”,而且是“新开的”店的位置,类别。
二、指导观察
1、整个小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仔细看看小店的布置、商品、营业员。
三、课上交流你观察的小店
四、口头交流,教师同学帮助评改
五、撰写成文,交流纠正
六、小结:
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发现就能发现生活中都是美的。
8、请任选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 《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奏里的事物的变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感悟春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出示课题时教学“醒”?。
(2)结合课文,出现“春雷、洗澡、柳枝、软了、梳头、柳梢、绿了、玩耍”等词。
2、生字识记
(1)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记忆生字。(2)生字巩固。
3、写字指导
二、朗读感悟
1、通过不同的朗读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2、指导朗读方法
3、抓住重点字词句感悟诗歌 (1)“柳树醒了”什么意思?(2)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3)“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三、实践活动
1、课堂活动
仿照课文编诗句。
春天跟 说话了。说着说着。
2、课外活动
“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到户外寻找春天,说一说并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
9、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一个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片断 《菜园里》识字教学设计片断
一、揭题
课前:老师在教室四周摆上许多蔬菜。
师:我们来到了“菜园”你们想认识它们吗?想和它们打招呼吗?
二、生字词教学:
1、带领学生亲自去看、摸、闻各种蔬菜,拿卡片读一读相应的蔬菜名。
2、师拿出蔬菜,学生举卡片(蔬菜名)师校对读音:南nan 茄子qie zi
3、巩固生字
5、刚才认识了那么多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 (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生
1、南瓜身上有刺。
2、南瓜是黄色的,圆形的,皮很硬。
3、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还有一股清香味。
10、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长城》
1、课前请同学们自己上网查有关“长城”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等相关介绍。
2、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查找结果。
3、出示本段话:
1、自由读本段,说说和你查到的资料是否吻合。2多媒体演示“长城”的图片资料。
3、用一个词来概括“长城”。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 a)反复诵读,提醒“诵读”时应用怎样的语气。b)背诵本段话。
c)模仿本段: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有特色的“建筑物”。如《家乡的鸡公桥》。
语文教学设计题题目 语文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篇五
教学设计题模板
问题一:写作特点
写景:全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的优美景色,让人如临其境。(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大量(叠词、成语、短句)的使用显示出(清新、雅致、通俗、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写人:全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通过对人物(动作、外貌、语言、表情)等生动细致的描写,将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语言风格(朴素、平实、幽默、活泼)。
问题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准确书写……等生字;重点掌握……等词语;(中)(认识.....几个生字,读准.....等多音字)(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复述背诵优美的句子;简单说出……的含义;理解……等重点句子的意义;仿写优美句子。(高)2.过程与方法目标写景: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验与人合作的过程和.......的景色之优美。写人:通过分角色合作阅读的方式,体会(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的描写,体验与人合作的过程和......的人格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记人记事: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的阅读,体会……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懂得以此为榜样(赞赏、感激、体谅、关心)别人。写景抒情: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受.....的美丽景色和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内心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环保意识。
问题三之一:课程导入的设计
视听导入法:综合利用多媒体,用精心编辑的图像资料导入课堂。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风景胜地,你可能去过很多地方,但是由于(时间、历史、科技)的原因,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没有去过......。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课文来游览......最(美丽的、奇幻的、神秘的)风景——.......。现在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的旅行团马上就要出发了。设计理由: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语文教学适宜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情境,以”旅行团“的形式结合课文带领学生观看图像资料既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如入文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问题三之二:新堂朗读环节的设计
一、初读课文,真题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 同桌之间相互用手指读…..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2)集体反馈: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重点强调“............”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随机请同学开火车读一读,每个人读一段,其他人认真听,边听边思考。(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在.....里,你都看到了什么?(d1 d2 d3)除了这些你们还看到什么了?(d4 d5 d6)
二、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受“........” 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词语画下来,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反馈。
2、重点体、美读优美的句子: 学生挑选出优美的句子朗读,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感悟课文的内容。
3、表演朗读 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师生互动演一演课文中的情境。
问题三之三:课后习题设计及理由
1、让学生自己查字典,了解课文中“....”等生词的含义及用法,并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课文。意图:课文中的生字会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用“....”等词语造句意图:通过造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锻炼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生词进行简单的写话。
3、让学生寻找关于“....”的相关资料,并且在下次课前分享给大家意图:通过搜集其他关于“....”的相关知识,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搜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问题三之四: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多媒体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学:......二、看图感受...的美(心理)并学习识字 1.看图认识并朗读词语师:....学:......2.学习生字(1)找出音难字:师:....学:......;(2)找出形难字并分析形难字的书写特点;(3)去掉生字的读音,打乱顺序读生字
三、书写生字(1)读一读,口头扩词;(2)教师范写,学生评价;(3)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课堂小结1.学生课后重温课上所学词语、生字;2.生字书写练习,生字扩充练习,给家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问题三之五:课堂提问设计及理由
问题1:通过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词回答,为什么......?理由: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找出文章的关键字词理解文章的关键信息。
问题2:精细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并分析原因回答......?理由:通过文章精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
问题3: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描写...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做呢?理由:通过提问学生的看法,发掘学生的文学创作的潜力和兴趣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意识。
问题三之六:板书设计及理由
板书是教师要在黑板上配合讲授,运用文字、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不用记)板书:
理由:这样设计板书,能够起到更好的(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如此设计板书,不仅(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机合适),而且能够有效地与讲课的内容和进度相配合。
语文教学设计题题目 语文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篇六
2011下
(1)简要分析该文本写作特点:
26.(1)该文本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叙述了一个村庄环境变化的过程,文章采用对比 的表现手法,用简洁质朴的语言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作者对小村庄环境变化的遗 憾,警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2012下
(1)请分析文本景物描写特点:
26.(1)作者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描绘了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抓住了不同季节 景物独有的特点,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郁繁盛,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安静宁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喜爱之情。
2013上
(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1)课文向读者介绍了景色奇特的黄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 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的教育,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2014上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6.(1)答:《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 景。作者以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 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 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主要 的写作特点是寓情于景,通过不同时期的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1.
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具体而言,2011下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教材要求。
课程标准是根据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际制定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教材要求,这不仅是要落实教材编写意图,而且 是完成教学任务,克服教学目标虚化的基本保证。根据本篇课文,其教学目标应是: ①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②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进一步读得有感情; ③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小村庄的故事;
④讨论小村庄发生的悲剧是天灾还是人祸,树立环保意识。
2012下
(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
(2)【教学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挡、献、刮”,初步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 的迎让规律。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记忆背诵喜欢的段 落。
③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⑤练习写家乡的一处景物,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教学重点】
①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了解小兴安岭的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②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③学习作者抓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013上
(2)若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2)
1、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看图、朗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014上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2)答: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可将本文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011下(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①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②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 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 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 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 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 没有了一一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012下(3)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3)【教学环节】 ①导评谈话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手段:教师叙述。
步骤、方法:板书课题、读题,引出谈话。
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 博,资源丰富。在语文课上,我们曾经观赏景色奇丽的五彩池,游览过物产丰富 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再一起到小兴安岭欣赏那里一年四季美丽的风光。②初读全文
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本文内容。教学手段:师生合读。
步骤、方法: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对小兴安岭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讨论明确:小兴安岭很美丽,有许许多多宝物。③寻找四季景色特殊的关
目的:知道小兴安岭的美是有季节特色的。
教学方法:以“春天美”为例,教给学生审美方法。然后,学生自学、讨论,读 懂其他三个季节的美。
教学手段:采用放录像、投影片,让学生讨论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看录像——春天美。第二步:默读画批——春天什么景物美?分析这些景物怎么美,是通过哪些词语 表达的?思考景物美与树木美有什么联系? 第三步:引导学生读讲义,相机引导。
第四步:小结审美学法,用投影片出示——什么美(标划景物);怎么美(分析语 句);整体美(联系树木)。
第五步:运用以上学法自学“夏、秋、冬”几节,先看有关录像,再学习、讨论 相关季节景色描写。
第六步:全班交流学习体会。第七步:小结四季美景的特点。④教学总结
目的:使学生知道关也是不断发展、充实的,美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教学手段:学生朗读感受,教师总结升华。
步骤、方法:全班齐读开头与结尾,四人分读“春、夏、秋、冬”,四人合读第 二小节。
布置作业:用学到的词语和描写方法描写家乡的景色。
结语:小兴安岭这个宝库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开发利用它,并且不断地建设,充实 它,使这个大花园随着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美丽。
2013上(3)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写话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3)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 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 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学生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
2、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 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3、学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 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 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 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 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 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 读读这句话吧!(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 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试一试老 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 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子?它好象在对天 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请学生读最后一段.
7、还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
32 欣瑞教育内部资料,禁止传播,违者必究
什么样的?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 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
9、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0、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1、检查背诵。
三、结课
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 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__
2014上(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3)结合教学目标,可采用谈话导入的方法:
课程开始后,教师可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 欢旅游吗,请把你们去过的地方指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吧„„在同学介绍完自己 去过的地方后,教师可说: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旅游,欣赏一 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从而导入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轻松有趣,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唤起学生的日常经验和 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程打下基础
2012上
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参考设计】《新年心语》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教学内容:设计制作一份新年贺 卡并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教学目的:
1.在新年到来之际。尝试着给自己的亲友、老师或同学送上一份新年的祝福、感激或劝勉等。2.在自主探究的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情感,感受人情之美,进一步体验 人间真情。
3.培养美术、写话、电脑等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现有资源自主探究,培养搜集、处理资料,创造性地使用资源.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课前准备:美术课上制作完成“新年心语”贺年卡的封面。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2006 年的元旦近在眼前.新的一年又将开始。同学们都希望通过做贺 卡来表达大家对亲朋好友的新年祝愿.为了帮助大家实现这一心愿,我们进行了 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并取名为“新年心语”。谁来说说什么是“心语”?(发自 内心的、有真情实感的话)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制作贺卡封面:第二阶段是在贺 卡上写心语、送贺卡。
(二)欣赏制作贺卡封面上一节美术课上我们一起制作完成了贺卡的封面.先来欣 赏一下!(三)撰写制作贺卡同学们制作得都很好,但要使它成为一件精美的礼物 送给别人,我们还需要在这上面写下满含真情祝愿的话语。怎么写呢?请看!1.初步感知“心语”。(1)出示范例。(2)阅读讨论。
大家读一读,想一想:这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写的?都写了些什么?逐一讨论问题,然后指名读。
师:当新年的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学生送来了新年的祝福,哎呀!我突然觉得 一年来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我很高兴,因为学生懂事了,他们做了一件多么有 意义的事情啊!大家看,这当中哪些句子特别感人,你想再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 读一读,读出感情。
(3)今年哪些同学已经收到了贺卡?请到前面来,读一读,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 乐。(三人)①你收到贺卡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你有什么想法呢?生:送贺卡给对方
师:对!收到贺卡的同学就要及时祝福对方,我们应该互相祝福,彼此勉励,在 交往中增进友谊.共同进步。③大家都想这样做吗? 2.说心语。
(1)谁来说说,你打算祝福谁?为什么?(2)学生说“心语”,师生评议。(3)写心语。
人间最美好、最高尚的就是一个“情”字,亲情、友情、师生情让我们的生活充 满爱。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好,请大家把心中的话儿在草稿纸上写下来!(1)明确要求:①以书信的格式写;②写上真心的感激与祝愿。(2)学生开始写作、讨论,教师巡视。(3)老师选一“心语”输入电脑。
(4)呈现评议、修改电脑中的“心语”,(5)学生修改、誊写、美化。(四)展示评议后随机送卡祝贺展示贺卡——生读——师生评——送出 1.指名展示介绍自己的贺卡. 2.赠送贺卡。互相祝贺。
24 欣瑞教育内部资料,禁止传播,违者必究
(1)当众赠送。(引导进行口语交际、礼仪教育)哪些人的贺卡是送给本班同学的? 把你的同学请到前面来。明确送贺卡的要求。有礼貌;态度大方;说清楚。(2)个别赠送。同学们的贺卡五彩缤纷,祝福的话语也各不相同,大家送去的是 心里话,是友情.是爱心。(3)回家赠送。(4)邮寄。
(5)发电子邮件。老师这儿还有一份电子贺卡,但怎样赠送出去呢? 师:就在这一声声的祝贺中。同学之间增进了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五)总结延展新年到来之际,我们做贺卡、送贺卡,初步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语文教学设计题题目 语文教学设计题的答题技巧篇七
教学设计题
1、请为拼音“z c 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出示小朋友、小刺猬、蚕宝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中来了3位客人,他们是冬冬、小刺猬和蚕宝宝,他们来和我们一块儿学习,我们欢迎不欢迎?
教学声母z c s的读音和字形。
(1)看图说话引出z: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z”.教学z的发音。示范发音。注意发音时牙齿不能舌尖咬住。顺口溜记形:冬冬写字z z z,像个2字z z z。
(2)看图说话引出c:图上画着什么? 刺猬的“刺”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c”.教学c的发音。示范发音z和c,说说有什么不同?(z要用力,要送气。)
顺口溜记形:小小刺猬c c c,半个圆圈c c c。
(3)看图说话引出s:图上画着什么?
吐丝的“丝”字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s”,教学s的发音。(教师领读,学生模仿。)顺口溜记形:蚕儿吐丝s s s,半个8字s s s。
2、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1)、我们来认识一对孪生兄弟,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3、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的片断。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
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
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
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4、《一夜的工作》一课中对于“极其简单”一词的品悟,你可以如何设计?师:(巡视)同学们,请自读课文若有让你为之一颤的文字,请在句子上做些记号。找出来还不够,你得细细地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光在心里品还不够,还得在书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师(巡视)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的朗读,读你找到的、品过的句子。
(生自主读书
3、4分钟)
师:停,总理的这一夜,读着读着,我们的心都为之一颤,是吗?请你读你的句子。
生1:“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师:读着读着,你为什么为之一颤?
生1:因为……简单
师:假如你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想用哪个词?
生1:极其简单
师:请你再读,把“极其简单”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好,齐读,体会体会“极其简单”的这四个字
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是的,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的房子曾经是谁住过的地方?也可以猜猜。
生猜:(毛泽东、末代皇帝溥仪)
师:你说得没错,这个人比溥仪更大。这是清朝摄政王载亨住过的房子,摄政王就是……摄政王的宫殿,可能会有哪些陈设?
生说:(古董、无价之宝、西洋沙发、黄金美玉珍宝、奇花异草,山水盆景)
师:这是……曾经是那么昂贵的陈设,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成为我们总理
居住的房子,读下去——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岁月……曾经有那样多的奇珍异宝、家具,如今成了总理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同志们,同学们,“极其简单”真的简单吗?
生:简单
师:对,陈设是简单,但对总理来说简单吗?不简单,不简单是什么?
师: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是谁住的吗?周总理是堂堂一个总理,他有……的权利,有……的权利。对于总理办公的地方,它应该有什么?
生说:(沙发、字画、文房四宝、很大的办公桌)、师:你觉得太小了,甚至堆不下更多的文件。对吗?
师:现在这座房子成了总理办公的地方,但室内——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本来……沙发、办公桌,……总理本应该……但现在——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什么不简单?
生:周总理这个人
生:品质不简单
生:性格不简单
生:精神不简单
师:精神不简单吗!说得多好!当你读这句话时,……
师: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这句子的?
生:敬佩
生:崇高
生:佩服
师:来,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这样看似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的句子还有吗?
生:“花生米的颗数并不多,……增加了份量”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极不简单?
生:总理吃夜宵就只吃几颗花生米……
师:你又怎样看是极其不简单的?
师:喝这杯茶的是谁?吃花生米的是谁?他是怎样的情况吃这点东西?所以你体会到总理的不简单。
生:齐读师:真好,是啊!总理的简朴的生活让我们感动。
5、请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赠汪伦》
1、读诗歌。
2、看课文情境投影。
3、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a想象并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b画一幅赠别的画。c配乐朗读诗歌。
4、读两首赠别的诗。
6、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我发现了新开的商店》目标:感受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学会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过程:
一、审清题意写一家“商店”,而且是“新开的”店的位置,类别。
二、指导观察
1、整个小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仔细看看小店的布置、商品、营业员。
三、课上交流你观察的小店
四、口头交流,教师同学帮助评改
五、撰写成文,交流纠正
六、小结: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用心发现就能发现生活中都是美的。
7、请任选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柳树醒了》教学目标:
1、能发现奏里的事物的变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感悟春天的美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1)出示课题时教学“醒”?。(2)结合课文,出现“春雷、洗澡、柳枝、软了、梳头、柳梢、绿了、玩耍”等词。
2、生字识记(1)利用偏旁、部件,新旧字联系记忆生字。(2)生字巩固。
3、写字指导
二、朗读感悟
1、通过不同的朗读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
2、指导朗读方法
3、抓住重点字词句感悟诗歌(1)“柳树醒了”什么意思?(2)从哪里知道“柳树醒了”?(3)“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三、实践活动
1、课堂活动仿照课文编诗句。春天跟 说话了。说着说着。
2、课外活动 “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到户外寻找春天,说一说并画一画你眼中的春天。
8、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一个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片断《菜园里》识字教学设计片断
一、揭题课前:老师在教室四周摆上许多蔬菜。师:我们来到了“菜园”你们想认识它们吗?想和它们打招呼吗?
二、生字词教学:
1、带领学生亲自去看、摸、闻各种蔬菜,拿卡片读一读相应的蔬菜名。
2、师拿出蔬菜,学生举卡片(蔬菜名)师校对读音:南nan 茄子qie zi
3、巩固生字
5、刚才认识了那么多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
(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生
1、南瓜身上有刺。
2、南瓜是黄色的,圆形的,皮很硬。
3、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还有一股清香味。
9、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识字”与“写字”相结合1、猜字迷:“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住里藏。(高)
2、背顺口留:“来”“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
10、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奥运——北京》综合实践活动片断
1、看:学生查看有关“北京”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奥运”的。
2、说:把查看到的资料在班级中交流。
3、画画画你心中的奥运。
4、写:写写我为奥运献计献策。
11、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长城》
1、课前请同学们自己上网查有关“长城”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等相关介绍。
2、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查找结果。
3、出示本段话:(1)自由读本段,说说和你查到的资料是否吻合。(2)多媒体演示“长城”的图片资料。(3)用一个词来概括“长城”。(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5)反复诵读,提醒“诵读”时应用怎样的语气。(6)背诵本段话。(7)模仿本段:用一段话写一写家乡有特色的“建筑物”。如《家乡的鸡公桥》。
1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3)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小白兔与小灰兔》
1、(讨论)师:小白兔与小灰兔,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
2、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1)喜欢小白兔,他很关心别人,很聪明。(2)喜欢小灰兔,他和小白兔一起帮山羊收白菜,说明他能助人为乐。(3)反对(2)的观点说:小灰兔很懒。(4)他因为不懂“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我想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会马上改正的。我要讲个(小灰兔种菜)的故事给小朋友们听。
3、角色表演《小白兔与小灰兔》
4、续编故事《小灰兔种菜》
1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四季》
1、师:一年四季多奇妙,她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2、交流:生:(1)用画的方式来表达 (2)用唱的方式来表达(3)背古诗的方式来表达
3、读文悟文(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
4、仿课文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季节(1)古诗(2)儿歌(3)小散文
14、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识字4》
一、看图谈话,引出所学生字
1、观察彩图,说说图上有什么呢?它们在干什么呢?(展、运、网、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蝌蚪、蜘蛛)
二、朗读感悟
1、自由试读识字儿歌
2、读
出带有生字的句子,结合句子学习生字(蚂蚁、前、空、房、网)
3、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带“虫”字旁的字;用基本字加偏旁编儿歌的方法记生字。
4、同桌交流记生字的好方法
5、男、女比赛表演,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
三、配合动作表演读,并背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五、展示活动
1、我会认:(本课生字)
2、结合课文自编儿歌
15、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随文识字《所见》
一、看图激趣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所、牧童、捕、闭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意。鸣蝉
3、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结合画面理解诗意
2、交流学习
3、学生自由读诗歌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五、书写生字
六、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评析:该教学片段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本片段中的教师让学生先讨论校园早晨的特点,并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后在进行合作,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有培养了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2、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想象,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总-分-总”的表达方法。(2)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3)着重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试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评析:该教师采用了“交融式”的目标叙写方法。在目标1中,“展开”、“掌握”、“运用”,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维度;“理解”、“了解”、“学会”表现“知识与能力”的维度。此目标可属于“二维整合性目标”。再看目标2中的“通过……感受”体现“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激发……情感”则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叙写清晰明确,体现了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同时也加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3、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评析:该教学片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多元感悟,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感受,但忽略了该论题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阅读教学以
一、二个有争议的论题作为研读专题,让学生深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寻找依据,并运用口头语言以说服或驳倒对方的观点,这种研究性阅读确实具有训练学生思维及表达能力的作用。但教师应在此过程中做好引导与点拨,以防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游离于文本之外。如果这种辩论将课文所赋予的价值取向丢弃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但应以不违背文本与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4、《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说话较多。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能较快说出。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我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生说。“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生说。“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我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 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简单评析。评析:在该教学片段中该教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想象讨论得出“知恩图报”这一结论,没想到事与愿违,学生觉得这个商人该打。显然该教师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忽略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做非但没有提升课文的意义,反而冲淡了文本本身的思想主题。在我们的体验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氛围,而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出现以上的问题并不是学习方式本身的错,而是许多教师没有对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探究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更重要的是做到适时的过程引导。
5、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师:掷地有声!(掌声)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师:诗一般的语言。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评析: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在本教学片段中该教师就采用了这种评价方式。我们能从他的评价语言当中感受到他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同样也能感受到该教师的智慧与幽默。在面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时,该教师并不忙着否定,而是引领其思考并巧妙的加以改正。这样的评价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不仅肯定了学生富有创意、富有个性的思考方式,又给全体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了课文的第一
句话:“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落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这一句话,窦老师提示道,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很有趣,请大家找一找!片刻,学生找到了“一片片”这个词。窦老师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词,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这就是„一片片‟的树叶吗?”学生回答说:“不是。”窦老师转身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树叶,问大家:“那么是两片喽?”“不是两片,„一片片‟是指好多好多片树叶!是指许多片树叶!”学生回答。“那应该怎样读这个词?”窦老师问。于是,学生轻轻地读起来“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窦老师启发着。一会儿,窦老师请学生起来读这一句话。生1:(读得很流利,但不够有感情)师:这是你的感受,很好!(又请一位学生来读)生2:(读得很有感情,在读“落”和“一片片”的时候放慢了速度,加重了语气)师:(肯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后,问大家)你们想想,树叶是怎样往下落的?生3:慢慢地、一片一片地往下落。(边说边加上优美舒展的动作)师:这落叶多美啊!飘飘洒洒…… 生4:(不由自主地接了上去)随风舞动…… 师:很有诗意啊!(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师:还有想说的吗?生5:树叶慢慢地飘落下来…… 师:(边说边做动作)就这样,落叶像小蝴蝶、像小蜻蜓,多快乐啊!大家快读啊,现在,你就是小蝴蝶、小蜻蜓,轻轻地落下来了……(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课文,教室里气氛很热烈)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段的教学。评析:在上述案例中我们看到了灵动的生命课堂。叶澜教授说过,学语文就要把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变成孩子能看得见能够理解的东西。在上述案例中窦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能力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一片片”这一个词,一连问了好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且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一片”与“一片片”的区别。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并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边表演边朗读,使学生真正做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景语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使学生的语感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这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评析: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具有省略的,应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当前教改的热门方向。在该案例中教师将语文课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表演、画画、歌曲等综合性、动态性的语文活动中丰富体验。但在学科整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度”的问题,如果学科渗透无度,就会使语文课迷失本性,异化本质,变成“四不像”了。如上述教学设计中如果学生在对古诗意境理解不深,且没有任何体验的情况下能进行贴切的表演吗?这种看似自主、开放的教学方式真能取得实效吗?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得有一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评析:在本教学片段中,该教师注重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这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体现了学生的多元
感悟,但忽略了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是否一致。教师只要学生给的答案与众不同,就一味地给予表扬及肯定。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还有可能导致学生只追求答案的“标新立异”,以博得老师的赞赏。这种体验学习将课文所赋予的价值取向丢弃了,得不偿失。对于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与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9、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生:贴在下边好!生:贴在题目旁边。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评析:上述教学片段中该教师虽然力求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但却导致了 “华而不实”的后果。《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涨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在上述片段的识字游戏中,这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抢摘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抢摘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10、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分析:第二位老师设计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造句变成了生动有趣的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更容易摆脱学着别人造句,甚至一味地抄袭背诵别人的造句,从而迸发出自己的思维火花。
11、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师:这是个好办法。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分析:该教师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充分鼓励学生识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运用了结合生活、写一写、加一加、换偏旁等识字方法使他们对“菜”的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对于学生不同的识字方法,教师应给出不同的评价,鼓励学生选择方法最优化。特别是第五‟第六‟第七位学生的发言缺少思维含量,不利于记住生字。
12、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画展的愿望。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
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把话说完整,把图画的内容说清楚。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为了本组的画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分析: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话题本身和低段儿童的特点,采用灵活多边的恶性市组织口语交际活动,即在“举办画展”的大情境统领下,先后设计了小组合作说画、评画,教师示范说画、评画,想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说画评画,说服同学说画评画,小记者采访等多个回合的交际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交际主体身份也个不相同:小组交流时是组员的伙伴,教师示范时是学生,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时是评委,采访获奖同学时是小记者。在教学中,始终要求交际对象认真倾听,并能就自己的理解对交际主体所展示的交际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交际主体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灵活应答。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优化交际效果,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13、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分析:该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没有把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简单地罗列,而是每一个目标中都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交融在一起。在目标1中,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在目标2中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发展语言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的维度;在目标3中,在读中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维度,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体高。“抓、反复揣摩、体会、通过活动、发展、在读中、共鸣”等词不但使我们明白教学目标设计时,刻画动词遇用语用词的重要性,还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三维目标”的完美融合。
14、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生:大侠!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生:大款!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生:大厨!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生:大腕!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生:大师!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分析:理解词义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利用近义词、反义词理解词义。比如“大贤”这个词语,可先问学生“贤”是什么意思,“大贤”又是什么意思。而该教师却改变了师“授”生“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利用同类词让学生在理解词义时举一反三。从大侠、大款、大厨、大师的词义中自主探究出“大贤”的含义,别具匠心。毕竟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其意义来源于生活,这为我们联系生活理解词义提供了基础。
15、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分析: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教学中十分常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容易被禁锢。其实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想象和感悟,已经引起了丰富的想象和美感,只是联想与言语间像隔了一层窗户纸。该教师运用示范说,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使学生的言语被激活了。该教师对教材的空白处作这样的处理体现了他对教材独到的体验。其实,每一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都应倾其所能进行二度创作,即怎样以此为例,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优秀文化的热爱,挖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潜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1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生:(大声齐)学会了!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生:好!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分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传统的习作教学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学生往往会抄袭作文、背诵作文,乃至是胡编滥造,使得习作缺少学生真实的体验。而该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投入现实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愿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
17、请点评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 生:老师,“刂”旁藏在“到”的右边,“秋一来到”的“到”。
生:“到”字读音与右边“刂”旁读音相似。
生:“冫”旁藏在“凉”字左边,“凉快”的“凉”。
生: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凉风、凉气。
生:“彳”旁藏在“往”字左边,“向往”的“往”,我很向往飞上月球拍张照。生:我听姥姥说,旧社
会有很多地主欺负老百姓,“往”字边表示很多人,右边表示地主。
生:“排”字带“扌”旁,排队需要伸手,与手的动作有关。
生:老师,我还觉得右边像小朋友在排队,两竖是操场,两边三横是三排小朋友。我们海鹰小队可以演示这个“排”字。
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树”,“木”加“对”就是树,果树、桃树。
生:我还想到敌人“又”进“村”子里就是“树”,梨树。
生:“丛”去掉横就是“从”。
生:两个小人手牵手也是从。
生:小时候姥姥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啊……”。
生:“会”字我有好办法记住,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就是开会的“会”,开会的人像天上的云那么多。分析:首先,该教师以“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他们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其次,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理解生字,从生字的偏旁、字形中揣摩生字的读音和意思,鼓励识字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学生这些灵动的表现却不见教师鼓励或赞赏的评价,这不免让人觉得遗憾。
18、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生:喜欢。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生:没有。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生:好。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生看画面)师:景色美不美?生:美。(异口同声地说)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生读)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分析:在设计这堂课时,可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领略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然后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展现蝴蝶谷美丽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该老师的设计没有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以至于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老师采用先看画面再读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理解文字,欣赏迷人的蝴蝶谷,学生的回答使课堂表面上呈现一片热闹景象,但实际上,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感悟,在情感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紧接着多媒体显示的这幅画面又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这幅画面上,学生的想象力没有放飞出去,没有深切体会到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在学生头脑中未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