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劝学教学设计教案(大全10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考虑教学的连续性和逻辑性,确保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教案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创新教学教案范文,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3.品析人物语言,概括人物性格,学习孙权、吕蒙坚持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并会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难点:品析人物语言,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表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吟唱,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唱起这首歌,大家都知道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而说到三国,我们不禁会想起一批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人才辈出,孙权即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为什么呢?孙权作为帝王,他是如何劝下属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略知作品。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请一位学生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明确:《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作者是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听名家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概情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答疑解惑。
(三)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全班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请同学说一说对孙权和吕蒙对话的理解,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读出来。
3.请两位同学模仿表演孙权和吕蒙,表演出其神态和语气的变化,其他学生在旁体味。
4.同学评价这两位同学表演如何。小组讨论应该从语气语言等方面有哪些改进。
明确:孙权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5.吕蒙对孙权劝学一事的态度如何?有何变化?结果如何?
明确:吕蒙刚开始是拒绝的,后来同意了。经过一段时间,吕蒙大有长进。
6.从哪儿看出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从鲁肃的评价中看出来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
7.孙、吕蒙二人的对话和吕、鲁二人的对话语气有何不同?
明确:孙、吕二人是君臣关系,语气严肃郑重。吕、鲁二人是同事关系,语气诙谐幽默。
(四)学习成语,巩固拓展。
文中有两个成语,请同学们找出来,说一说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并造一个句子。
(明确: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孙权作为帝王,苦劝下属吕蒙学习的一面。也知道了一个人无论多么忙,多么学识多么少,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大家学完后,有什么样的领悟呢?请大家自由地谈谈。(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体会。)。
好,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课下,请同学们试着把本文背下来,并找一篇同样是努力学习,改变人生的文章读一读,下节课同学们分享。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作者/会员名〗xuping800。
〖email〗xuping800@。
劝学。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意。
3、把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手法并学习使用;理解全文以喻代议、正反反复论证的手法。
4、领会文章主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从茹毛饮血、洞居穴藏的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不断积累的知识。这就要我们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知识改变命运,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而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人在学习中从蒙昧走向智慧,从孤陋寡闻走向博学多才,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成为有教养的'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荀子的《劝学》一起来感受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方法。
2、作者介绍。
(1)荀子(约bc298---bc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2)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虽然是先秦儒家学派,但也受到(3)各家思想的影响,成为先秦中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4)他反对迷信,主张既要顺乎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5)他主张性恶论。(孟子:性善论)。
(6)他在政治上主张用礼、法和术来维护社会秩序。他的学说对以后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新课推进:
1、正确朗读。(听录音,明确朗读节奏,正音)。
(1)重点词语:中砺参省螯跬锲镂臾。
(2)通假字:--糅有--又知--智暴--曝生--性。
2、把握文章大概含义。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分论点: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
(2)文章用了大量比喻和对比手法,分别举一个例子。
3、通过多种方法翻译句子,理解全文。(注意翻译准确,具体略)。
4、重点分析论证方法。
第一段:
(1)第一段中那些句子是表明作者观点的?
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在“学不可以已”后面作者一共用了几个设喻?比喻意义是什么?他们是直接用来论证第一句话的吗?(三组;学习有用。说明最后一句)。
(3)那么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有什么关系呢?(结句是用来阐述首句的。正是因为知明而行无过必须做到博学而日参省,所以学不可以已,否则就无法成为“君子”。
(4)我们写文章很忌讳烦琐罗嗦,你认为用三组比喻来说明同一个问题是否犯了这一写作大忌呢?(这三组比喻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的。)。
(5)由此我们知道了学习的意义是:学习可以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第二段:(以学生分析为主)。
(1)找出设喻的句子,分析作用。
而望--登高之博见--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
假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
论证方法:比喻、对比方法说明要善于假借外物可以弥补不足。利用外物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说明了学习的作用,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
第三段:
1、找出设喻,将内容分组并分组讨论其作用:
积累(1)积土、积水--积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坚持(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专一(3)蚓无……用心一也;蟹六……用心躁也。
2、本段主旨:学习的方法就是注意积累,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同时还要专一。
三、总结。(讨论本文比喻论证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1、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现象设喻,可以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2、设喻的形式多样。有正面的、正反对比的和反复设喻。
3、设喻和讲理紧密结合。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通过学生用现代语再现故事,揣摩文中对话描写,品味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4)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异同,深入了解作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
【教学设想】。
1、以“朗读--译度--思度--演度”逐步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2、比较阅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了历史,而且不少同学也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我们知道,三国是个战乱的年代,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能说出几个三国人物的名字吗?(通过学生回答引入正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与感知。
1、朗读课文,准确认读。
(1)示范朗读--配乐朗诵(录音)。
(2)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结成四人小组,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2)翻译竞赛。规则:全班分为四大组,底分各为100分,竞赛分为2轮进行。
第一轮:翻译课文。各组各选一名代表,口头翻译课文。把课文分为四部分,每组代表各翻译一部分,错一处扣5分,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轮:认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显示去掉标点符号的课文,由各组各读一个部分,错一处扣10分,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质疑:(大屏幕显示)。
1)提问:题目《孙权劝学》,哪孙权到底劝谁学习?
2)提问:孙权是怎么劝学的?该怎么读?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读出孙权对吕蒙的严格要求,显出君主的身份,读出领导对下级的亲切关心和期望。)。
--“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3)提问:吕蒙接受劝告吗?
4)提问:阿蒙读什么书?(想象)。
5)提问:怎么读书?请以阿蒙读书为题,按“(的'阿蒙)”形式进行口头创作,补充出阿蒙学习的故事,填补文章的空白。
6)提问:阿蒙学习的结果怎么样?该怎么读?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4、演读课文。
请四个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用现代语言分角色讲故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对话的语气和心理,同学们共同评议。
四、反思与探究:
2、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古人在学习上还有哪些说法值得借鉴?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
教师总结:总之:知识能够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
五、拓展与延伸:(大屏幕显示)。
成语竞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六、总结:
总结:跨越千百年的时空,古人劝学的声音还在我们耳边回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让我们牢记古人的教训,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吧。
七、作业:(大屏幕显示)。
1、课后大家熟读课文,让它成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1.积累“当涂掌事”“但”“涉猎”“刮目相待”“何”等文言词语的含义。
2.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3.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圈划,理解孙权劝学的过程,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难点:了解“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写作意图。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3分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思考:文中是谁劝谁?他们的身份分别是什么?用笔在文章中划一划。
明确:孙权劝吕蒙学习。“权谓吕蒙曰”,积累“谓”的含义“对说”。
孙权是君王,从他对吕蒙的称呼“卿”和自称“孤”可以看出。(“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古时君对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孤:君王自称。
吕蒙是一名臣子、武将。孙权对吕蒙的称呼“卿”看出他是一名臣子,从“辞以军中多务”看出他掌管的是军队,是一名武将。
《孙权劝学》是作为君王的孙权劝作为臣子的吕蒙去读书。
2.那孙权因什么而劝(武将)吕蒙读书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文章,圈划一下。
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即“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不仅仅是武将了,还要协助孙权管理政事,所以一定要学习了。(请学生再读一遍)。
追问1:这句话该怎么读?
明确:双重否定,肯定语气,有股不容置疑的国君的威严。“!”表示情感强烈。
追问2:那吕蒙去读书了吗?没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推托了。可见,想要劝服吕蒙读书,是一件难事儿。
3.那孙权是怎么劝的?圈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追问1: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自己说一说。不理解的词圈出来,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应当广泛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军中事务多,哪个像我?我常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追问2:孙权是从哪些方面来劝他的?(孙权得有充分的理由)。
明确:明确告诉吕蒙读书的目的是增长才干(目标);吕蒙读书是有时间的,是有可能性的(条件);现身说法,告诉吕蒙读书是有效果的(预期效果)。
追问3:老师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改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当涉猎,见往事。”哪个更好?(从孙权劝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明确:原句好。先找出区别。改句少了“邪”“但”“耳”这些语气词。原句语气比较舒缓,委婉、亲切、诚恳地告诉吕蒙劝他学习目的是让他增长才干,孙权想让吕蒙心悦诚服,而不是用权力来压制他去学习。同时感受到孙权作为君主的那种大气、圣明。
明确:不能。如果调换的话,会与吕蒙争锋相对;原文的写法,能避免矛盾。另外,先要解决吕蒙思想上的误区:以为孙权劝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成为博士。
4.“劝”的效果怎么样?从哪里看出?
明确:效果不错。“蒙乃始就学。”
鲁肃过寻阳,“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年龄比吕蒙长、权职比吕蒙高,听了吕蒙议论后情不自禁地赞美吕蒙,可见,吕蒙经过学习,才略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于是决定“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与他深交,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5.教师小结:本文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他从读书的目标、条件和预期效果这三方面来劝说吕蒙。后来,吕蒙泛览群书后,才略上有了惊人的进步,从一个将才成为了像鲁肃一样的帅才。吕蒙取得的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多亏了孙权的劝说。
(三)再读感悟。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把整篇文章一起读一读。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和鲁肃,其他同学旁白。
2.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从往事中借鉴,对治理世道有辅助作用),命名为《资治通鉴》,主要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4.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四)作业布置。
2.改写《孙权劝学》,3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资治通鉴》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邬雪娇。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说《孙权劝学》这篇课文的教法。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4、说教学过程5、说教学理念。
首先,说说教材。《孙权劝学》选自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单元重点是熟悉常用的文言词语,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作为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是一篇让学生增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阅读能力的好文章。本文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要注重学习,善于提高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精品之作。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弄清文意,熟读课文,当堂背诵。3、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2、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故事内涵,汲取有益启示,培养虚心接受正确意见,不断追求进步,努力读书学习的精神。
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重视字词的训练和朗读的培养,这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熟读成诵,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理解故事内涵。教学难点为: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由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采用的主要教法为: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资源教育法及想象体验法等作为辅助教法。总的来说,“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注重朗读,以读会意,可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孙权劝学》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故事(全篇只有119个字),且故事性强,文言词句方面的障碍少,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了以下学法:
1、朗读理解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质疑提问法。
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引出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又顺势而导的引出吕蒙,启发学生思考:为何吕蒙由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待”?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读准字音,整体感知。学生初读、听配音朗读、赏教师背读、学生齐读等形式多样,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学生获得对文章最初的印象和认识,能做到读准字音,读出挫顿。教师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四、品读:读出语气,质疑探究。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被充分激发。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把握了重点语句的朗读要求。教师抓住契机调动学生进行探究,不可轻易放过。在此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着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拿腔拿调地读,读出古韵古味。
五、悟读:读出情味,拓展延伸。学生扮演孙权、吕蒙、鲁肃,模仿三人的口吻、情态、语气、身份、地位等进行角色朗读,通过揣摩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边演读,边细细品味,在自主的体验探究中轻松的突破了本课重点,学习并掌握了富有情趣的对话描写。
文中有多处留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教师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并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吕蒙的变化,孙权的善劝,鲁肃的爱才,给你怎样的启示?”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想着力探求一种新的文言文教学思路:即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究竟应该怎么教?我的理解和做法是: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十六字方针。“吟诵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点,让“读”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兴趣,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注重基础”,即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扫清字词障碍,增强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当古汉语来教,而把文言文当美文来学,让学生增强文学鉴赏能力。“适当运用”,即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人物性格等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推理,进行扩写、补写等,进行再创作活动。
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用欣赏的眼光予以学生鼓励和肯定,我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与成长。
基于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对《孙权劝学》的解读,我不揣冒昧,填词一阙,与诸君共勉--《减字木兰花》江东旧梦,士孕三秋飞彩凤。抱乘明公,里社陈平赫赫功。大河才舞,聚墨齐书兰蕙圃。始唤蒙吴,虎踞龙盘锦绣图。
谢谢各位专家的指导!
侯晓旭。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从杰出人物(如闻一多)读书故事说起,指出读书对于人(包括杰出人物)的成长、发展和完善实在是不可或缺的,引出《孙权劝学》。
学生自读题解,划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
〖整体感悟。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正音、正字。
2、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学生四人小组对照注解翻译课文,并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初(起初,开始)谓(告诉,规劝)岂(难道)。
邪(通“耶”,可译为“吗”,表反问。)掌(掌管、处理)。
但(只)就(从事,做一)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若(哪一个比……更……。)遂(于是,就)。
4、学生上黑板解释重点字词,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课文翻译,教师指正。
二、复述课文内容。
1、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2、概括本文的`基本内容。
交流明确:吕蒙接受孙权的规劝,读书之后迅速长进。
品味探究:
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题目是“孙权劝学”,孙权是怎样劝学的,其结果怎样?课文怎样表现?
2、孙权是否是课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2、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这一点。
主要人物是吕蒙。描述吕蒙最精彩出是鲁肃与吕蒙的对话部分。
鲁肃惊叹吕蒙长进迅速,在赞美中含有打趣的意味,表现两人关系的亲近。
吕蒙为自己的长进而自豪,敬重鲁肃却不乏调侃之意,也表现了两人关系的亲密。
司马光主要用对话表现人物形象,描写富于个性,情味深远,耐人寻味。
3、请两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巩固拓展:
4、背诵课文。
5、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与《伤仲永》进行对比,说说自己的看法。
评议总结:
自结课堂学习收获,自评课堂学习表现。
作业:
默写课文。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一)语文训练。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的含义。
2、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积累词、句。
(二)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的2。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小飞娥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作者通过这些平常小事,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强烈的呼喊“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课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是逐步深入的,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思考的是怎样对待生命,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的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第二层思考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和病死;第三层思考的是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飞娥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本来是平常小事,杏林子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你想和他一起感悟吗?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生命,生命》。(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义。
1、学生快速度课文,自行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
(查字典,看注释,问老师、同学)。
2、集体交流。
骚扰:使人不安宁,扰乱。
茁壮:强壮、健壮。
糟蹋:浪费和损坏。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辜负: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
昂然挺立:挺胸无所畏惧的样子。挺立,直立。昂然,仰头。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3、学生自渎带有生字词的句子,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4、学生写词语。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感知文中的故事情节。
2、抽学生朗读。
(如何评价一人的朗读?流利、感情、速度、停顿)。
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3、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2、朗读比赛。
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后同学们把生字新词读书写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读一篇文章、一段文字,要善于抓住主题或关键词,这样就抓住了中心。
2、学生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的主题词,集体交流。
(小飞娥)生之欲望。
(香瓜子)生命力。
(心跳)生命。
3、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引出的思考。
小飞娥:生之欲望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4、说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抽学生回答,及时给予肯定。)。
5、课文大家已经细心的读过了,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文章的内容,你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请你提出来,让同学们帮你解决。
6、自主、合作、探究。
老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a、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b、请联系作者自己,感悟作者为什么强烈地呼唤“生命,生命”
c、文中的三个事例蕴含的意识,分别侧重于哪一方面?
(结合板书讨论)。
三、课堂练习。
品味文中语言,体会其作用。(投影)。
a、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提示: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而它的萌芽需要“冲破坚硬的外壳”,但它还是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
b、三个事例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提示:由此可见,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小小的虫子如此,人当然就更不用说了。)。
c、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提示: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第二点思考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去对待人的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又进一层,是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
3、小结、质疑与研讨的经验。
4、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
(1)一只()不停地在()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2)()在()小憩。
(3)()令我震惊。
(4)()昂然挺立。
(5)足以擎天撼地。
(6)我可以(),也可以()。
(7)我应许()。
(8)()遇祸遇福,或喜或忧。
5、阅读、比较。
阅读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同课文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的第一事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中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学生根据个人爱好作业不同选择。
三、课堂小结、作业。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要勇敢的活下去。12岁就患了重病的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仍忍住病痛,强烈地呼唤“生命,生命”。和杏林子的重病相比,我们双耳的残疾又有什么呢?希望同学们能从今天的学习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做生活的强者,奏出生命的最强音。
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才能使人生更有意义?
2、文中作者从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你能再从生活中举一两个类似的事件吗?
3、熟读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有能力的同学背下来。
板书设计:
2、生命,生命。
事例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大意。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11日第3周)第1课时(总第7课时)。
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和手段。
错误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诗歌的艺术特色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诵读法。
赏析法。
一、导人新课。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两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朗读诗歌。
二、总体把握(师生活动:学生诵读-教师简介)。
1、诗歌内容。
明确:见《教师用书》。
2、诗歌特色。
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主要有:(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台湾而坚持中华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4)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二、具体赏析(师生活动:提问-讨论-分析)。
1、“错误”
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讨论明确;大致有:(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1)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3、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
四、再读诗歌。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试将本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3、课后练习一。
劝学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的生动感人、广为流传的事迹。《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