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备课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高一语文备课教案篇一
(一)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
(二)了解本文简练巧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色;(三)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美妙的壮丽景色,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赞颂之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课文四部分各写什么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怎样联系
分析:"一"想像大自然怎样创造
形成黄山这处胜境,实质上介绍了黄山景物的特色:云海,奇松,温泉,飞瀑,写出黄山"奇,险"的特点,给第二部分埋下伏笔,也给"三,四"作铺垫.它是全文的总起."二"分三阶段(史前,唐宋,明清以后)写黄山的登山史,呼应"一"黄山的"险",为后文写今天黄山化险为夷作反衬,表明时代不同,风景区已能为全民所享用."三"着重按游踪写登天都峰的过程,与"二"对比,形成古今,虚实相映,点明题旨:"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四"写在黄山之巅所见黄山的四大景观:云海,苍松,日出,摄身光,和"一"的"奇"紧扣.这四部分联系是很紧密的,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一,大自然安排胜境;二,不可攀登的黄山;三,幸福已属多数人;四,这是何等的公园!
(二)第二,三两部分写登山的情况,它跟黄山的特点,以及表达主题的关系.
分析:第二部分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简要历史,看似与写黄山的特点无关,实则是妙笔,几千年来很少有人登上黄山最高峰,是因为其险峻,这里侧面烘托黄山的险.第三部分写"我们"登山时的情况,正面直接写其"险",同时,也处处与第二部分比较,以突出"换了人间"之意,表达了主题.(三)如何理解本文多用短句和排偶句.
分析:本文多数单句,分句都极其简短,即使是一些比较复杂的长句,作者也顺应句子结构,将其分开成几段,以使其节奏明快,段落不分,采用类似骈体文的排偶句式,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气势.(四)本文写作特色是什么
分析:本文引证广泛,材料丰富,而文章结构却脉络分明,严谨有度.作者将丰富的材料分成几类,然后依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借抒情议论,把它们联缀成篇.联想丰富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的联想方式主要有:因果联想,如由"土地"的今天,想到"土地"的历史和未来;关系联想,如由"土地"想到"土地"上的人物和事迹;对比联想,如由剥削阶级对"土地"的掠夺,想到劳动者对"土地"的珍惜;相似联想,如由公子重耳接受土块,想到古代皇帝的封疆仪式,再想到殖民强盗强迫太平洋岛屿上的土人接受的投降仪式.如此等等.作者娴熟自如地交替运用这些联想方式,思绪飞扬,无所不至.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真阅读《黄山记》,写出每部分的内容大意,运用工具书解决词语的问题.
内容大意: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第三部分:记叙从温泉宾馆至天都峰顶的历程;第四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词语:
煞费苦心(sh4f8ik(x9n):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皖(w3n):安徽的别称.悭吝(qi1l@n):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糗(qi():干粮.卓越(zhu#yu8):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绝(zhu#ju6):超过一切,达到极点.狭仄(xi2z8):狭窄.诡奇(gu!q0):奇异.摺(折)皱(zh6zh^u):折缝.载(z3i)(沉载浮):又.(二)阅读第一部分,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它是怎样安排黄山的呢
提示:这样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了.2.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提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来衬托云海,使云海——黄山最有特色的景致的变幻莫测,令人神往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3.找出这一部分写出的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黄山的特点.
提示:"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特点是"险".4.作者写大自然对黄山的"赏赐",列举了云,松,音乐鸟,灵芝,肉芝和摄身光等,这是黄山所特有的,因而就突出了黄山风景的______.
提示:填"奇"字.从"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神奇的","稀世的","最高的效果","格外赏赐了","极罕见"等词语可见.(三)第二部分写的是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讨论以下问题.1.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提示: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2.写李白等人的诗,文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3.这一部分与全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提示
:本段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其余的人都是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4.这一部分和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
提示:承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是大自然"不肯随便地将胜景给予人类"及"封山"这一意旨的具体体现.又与第三部分"胜景已成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的现实情况相互比照.可见这部分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四)第三部分是怎样突出文章的中心的提示:(1)对比: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2)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3)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五)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的"奇"而来.可思考"奇"在何处.
提示: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黎国昌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速读测试.
1.《黄山记》选自《》,是一篇构思谋篇______的佳作.全文分四部分,写出四部分的段意:
一,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黄山的地理位置:______,成因______,范围:______,______这段介绍突出一个"______"字.3.第二自然段从几方面说明黄山的"奇"第三自然段怎样再次突出黄山的"险"文章以大自然"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人类.它封了山"作结,有什么作用
4.第二部分写数千年来人类极少能攀上黄山之巅,这段叙述有什么作用
5.阅读第三部分,按登山经过填充下表:
6.文章写登山经过时,为什么处处都写古人登山途径这样写与下文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7.第三部分中的抒情段里,哪句话是文章点题的句子
8.第四部分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以云海为主.有集中着笔之处,有时夹在其他景物之中写.作者写云海的飘泊无定,变化多端,哪些词语最富表现力作者怎样描写在风的作用下云海的千姿百态以后还有哪些句子直接描写云海
9.写黄山的松奇,突出描写在云海中______的特点.先把它放在______的条件下写它的矫健多姿.它的根______显示其______;以______比喻树冠,以______比拟
在风中的姿态.然后作者变换观察角度,从多方面去写.从峰顶______,______;从山腰______,______;翩然起舞!这松该是多奇!
10.作者关于雨后彩虹的描写真是妙极了,美极了,作者仿佛觉得可以从长虹之脚登级而上.在这飘然欲仙之时写"宝光""忽生",给人以奇异之感.摄身光究竟是什么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吗______.
测试记录:______字/分钟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作为游记文章,本文确实在构思上独出心裁,仔细分析一下本文在写法上与一般游记有什么不同
2.本文描写日出壮观时怎样抓住光影的千变万化进行生动描述的与其他有关的日出景观描写相比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导引.
1.在掌握游记一般写法的基础上,与《雨中登泰山》对比,体会本文是怎样布局谋篇而达到"自出机杼"的.
2.参照练习五提供的几段日出的描写,看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什么内容,怎样在细微观察的基础上作生动的描绘的,然后归纳各自的特点和语言风格.
(四)疑难讨论.
1.本文与其他游记写法不同.
其一,开头落笔不凡.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在记游之前写了这样两段内容,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第一部分做为全文的总起,暗写"险","奇"二字;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形成古今虚实相映之势.一二部分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的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其二,写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地去写,作者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重点描写.2.(1)《黄山记》中日出的描写突出光影的千变万化.写霞光的"紫蓝青绿";写第一道光芒的"红""鲜;写火球腾空时的"彩霞掩映";写百道光柱的"豪光四射";写琉璃宝灯高悬时的"奇异光彩"如"大放"的"焰火".
本段描绘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语势激越奔放,气势磅礴.(2)《黄山小记》中关于日出的描写,是突出颜色的倏忽千变.从"乌云镶边的衣裙"到光辉四射开来,它的颜色朱红,橙黄,淡黄……
本段语言舒徐明丽,令人心驰神往.(3)巴金在《海上日出》中则是描述日出的过程,尤其重点描述太阳冲出黑云的经过.先是"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一会儿"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这是一段朴素的叙述,在日出的叙述中隐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4)刘白羽的《日出》是在飞机上观看的,视线有远望与俯瞰相结合,突出晨光与黑夜的交替,带有浓烈的抒情色彩.在"黑沉沉浓夜"中"游动着一线微明"这便是"清冷的淡蓝色晨曦"而后那"纽带""慢慢在扩大","暗红色的光发亮了",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突然间"一道细细的抛物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向上冲".然后在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最后这"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飞跃而出"终于太阳出来了.(5)徐霞客写日出侧重着笔于云海,借云海来衬托日出的美景.(6)抓住光,色的变化,写日出的经过,简洁生动.(7)海涅的描写同(5)相似.(8)抓光和色,用比较和比喻写朝阳的特点.速读测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徐迟散文选集》自出机杼
一,从黄山胜景的布局赞叹大自然崇高卓越
二,回顾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
三,记作者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四,写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10分)
2.皖南山区火山喷发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险(10分)
3.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物
为处处悬崖绝壁增添黄山的神奇色彩(10分)
4.极力烘托一个"险"字(5分)
5.温泉宾馆人字瀑立马亭龙蟠坡半山寺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天都峰(9分)
6.文章处处都将今天的登山道路与古人登山途径作对比,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险为夷",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张本.(10分)
7."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10分)
8.飞升飘拂弥漫瞬息万变飘来拂去藏
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忽隐忽现;刚才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全部散去;云海滚滚,直拍宾馆前面的崖岸,吞没诸峰,有的成了小岛,有的游泳在雪浪花间.雪浪滔滔,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浓云四集,八方茫茫(14分)
9.溶入溶出大风呼啸盘入岩石坚贞华盖飞翔之翼翅俯视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仰视如天女亭亭而玉立薄纱轻绸露出身段(12分)
10.雨过天晴时,阳光经云雾折射形成的自然奇观.(10分)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示:
(二)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三)黄山资料.
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历代文人学者多来此游览.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海拔1810米,为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峰头远眺,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高一语文备课教案篇二
初中语文教案备写原则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写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上承课标和教材研究,下接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总的行动方案,是由备课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关节点。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编写教案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话题1教案示例(参考)——教案的格式要求
【问题与情景】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就是教案。它是教师备课期间依据教学大纲,在钻研教材和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遵循教案编写程序形成的文字材料。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教案可分为很多种。
按详略程度的不同,教案有详案、简案之分,详案接近于讲稿,不仅要写出备课的内容要点,还要写出讲解、分析部分的表述语言;简案只列明各环节、具体步骤及其内容要点,讲述语言则从略。
按其作用的不同,教案又可分为总案和分案,总案是一个课题的总的教学计划;分案是指每一课时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预习内容和要求等项内容。按照其呈现的形式分有叙述式、表格式和叙述与表格结合式的。
怎样选择教案的书写形式呢?这就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要依据课标去学习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写出贴近教材、贴近学生实际的教案。下面仅就表格式教案谈谈教案在格式上的要求。
【解析与反思】
这是一篇表格式的教学简案,纵向上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项目,横向上包括备课人、备课时间、课型、课时和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教学意图等项内容。
表格式教案法是把传统的提纲式教案写入表格的方法,把教案分为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三大类。这样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能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活动时间留给学生,从备课的角度留意师生课堂教学中活动时间的比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览表格式案例可以看到,在整个设计中都贯穿着“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这条主线,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教师和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必须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问题。为了摆正这种关系,表格式教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活动”主要用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活动”的设计,在整个教案中也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所说的“活动”不仅包括各种“动作”,同时也包括“情感”的思维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这种“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在教案中就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控制教学过程中的偏离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话题2你的教案完整吗?——教案的内容要求
【问题与情景】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二者的辨证关系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于、服从于内容,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上一个话题我们谈了教案的格式,不管什么格式的教案,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教案的内容,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案例探讨一下教案在内容方面有哪些要求,一篇完整的教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里仍以表格式教案为例谈谈教案内容的书写。
教 学 意 图
从学生的体验出发,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基础,使课堂教学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用目标带学习,学有目的。
做好学法指导,体现“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
提纲挈领,归纳分类,一目了然,为下面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动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创设学习情境,以科学地提出问题。
抓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可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
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交往互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深入探究,以形象化的感受帮助突破难点。
联想比较,整合教学资源。
抓住核心语句,深入分析主题,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做好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
延展学习空间,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1.教学目标恰当、明确,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理解旧中国黑暗的现实。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缺一不可的。案例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就把情感目标渗透到了能力目标之中,让学生在分析作品矛盾冲突的同时就看清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的悲惨和深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
2.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出现了这样的变化:
①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导入新课的凝神静听或者哼唱歌曲到分析人物的七嘴八舌的讨论再到后来的“谈国事”的议论,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案例中在合作探究的同时,指导学生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以便及时补充。
3.注重了学生的课堂互动,体现了学生在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中的教师十分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意识。
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会把学习活动变成沉重、枯燥、单调、乏味的事,本则案例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听中学(导入新课)、读中学(理清人物关系)、做中学、合作中学(了解剧情),由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气氛就显得活跃了。“活”,表面上是课堂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精神的感召。
初中语文教案编写基本要求
一、教材分析——简要概述本课在单元中教学中的地位,文章主要内容,写作思路及编者意图。
二、教学目标——简明扼要,体现三维目标,不要硬凑过程方法及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材、课标及学情,对本课重点及难点做适当解读。
四、教学准备——包括资源开发、教法学法预设、多媒体准备等。
五、教学课时
六、教学流程——参照市推行的“三五三”新授课(含精读课、略读课)、写作课教学策略,体现新课改精神,突出重点环节与内容的处理,体现出学生的多维互动。下列环节可以整合,允许有创新设计。
(一)精读课
之一:[自主学习]--[明确任务]--[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迁移]--[总结反思]
之二:[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整体感知]--[精品赏析]--[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二)略读课
之一:[明确目标]--[个性阅读]--[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三)写作课
[投放题目]--[写作指导]--[自主写作]--[合作交流]--[佳品赏析]--[反思提升]
七、布置作业——一般可以分为活动作业和书面作业,要体现分层要求。注意名著的课外阅读。
八、板书设计——简洁明快,突出重点。
九、设计思路——说明本节从哪些角度、使用哪些方法或采用怎样的次序进行,预期达到怎样的目的或取得怎样的效果,明确重点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和整体教学设计意图。
高一语文备课教案篇三
修4]5《苏轼词两首_赤壁怀古》教案3篇
执教班级:高三(5)班
研究课题:创设思维情境,开启内在情智,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设想:赏析诗词的切入点是诗词中所蕴含的优美画面和意境风格。通过可感的声像来传输教学信息,让学生由“境”入诗,知“情”而出,实现形象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迁移,焕发学生主体的创造激情。透视作者的心灵世界和作品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领会和把握,从社会和时代的广阔背景上鉴赏作品,增强鉴赏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
(播放mtv,显示多媒体画面①)
师:(在音乐声中)听着这首雄壮激越又含蓄深沉的歌曲,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三国英雄,随着滚滚长江,滔滔东去。是的,千秋江山,多少豪杰辈出;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师:(音乐结束,稍作停顿)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园地里,唐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豪放和婉约这风格迥异的两派。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则以清丽柔婉见长。要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也不乏婉约的作品。比如苏轼,他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显示多媒体画面②,画面出现苏轼像)
师:关于苏轼,同学们都很熟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就是写的苏洵、苏轼、苏辙。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在文学上却成就斐然,名垂青史。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他是北宋时代最大的一家。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他首开一派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特别是他在被贬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更如精金美玉、行云流水,历来为人所称道,也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显示多媒体画面③,由远及近推出课题及赤壁背景。)
师: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我们学习时要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显示多媒体画面④,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联想、想像能力;(3)体
会豪放词的艺术风格。)
师:苏轼有一个著名的读书方法(显示多媒体画面⑤,画面出现“„八面受敌‟读书法”几个红色大字),就是阅读一本书要反复多次,每次侧重于一个方面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使苏轼受益无穷。今天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分三个步骤学习这首词。
(显示多媒体画面⑥,学习步骤:(1)整体感知;(2)深入理解;(3)比较鉴赏。)
师:我们先进行第一步,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理清这首词的结构和脉络,听听哪些词句写得好。
生1:(朗读)
师:读得很好,可谓声情并茂。学习语文要注重朗读,特别是欣赏古典诗词,更要在吟咏之间体会其意境。朗读首先要谈准字音,读清句读;其次要读出作品的语气和风格,读出作品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体会,建立与作品相吻合的内心情感与内心视象。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
个艺术整体的?
生2:上阕写赤壁景色,是第一部分。下阕写了周瑜的风采业绩,又写了对人生的感慨,分别为第二、第三部分。连缀第一、二部分的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个过渡句,又用“遥想”转入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转入第三部分,这三部分联系自然而紧密。
师:你对这首词的思路理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生3:我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因为这一句写出了一种巨大的气势,充满力量。师:我们可以抓住哪些词语进行赏析?
生4:“乱”字突出了山崖的陡峭不平;“穿空”二字形容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写出了一种动态。师:说得好。化静为动,就更有力度了。
生5:“惊”是令人震惊的巨大的波涛。“拍”字描绘巨浪搏击江岸,使人联想到它的威力和巨响。
师:你对“拍”字领悟得很好。“惊”的繁体字是“”,本义为马因受惊而行动失常,可引申为“震动、震惊”。这句中的“惊”,同学们想想,哪一种理解更合理?
生6:前一种,把巨浪比作奔跑的马更形象生动,更能体现江水激涌的速度和气势。
师:对。同学们还记得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怎样描写富春江的急流的?
生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凶猛的浪头比奔跑的马还快。对“惊涛”我们也应该这样去理解。生8:“卷”字把滚滚惊涛汹涌而来,掀起层层白色浪花的壮
高一语文备课教案篇四
高中语文教案范例
【导言】
《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短篇名著。除了四婶、四叔、婆家人思想行动上对祥林嫂直接迫害外,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也是她终遭遗弃,无人问津的原因。当祥林嫂以再嫁再丧的身份再次来到鲁镇时,鲁镇的人没有叫她“贺六嫂”,而是依旧叫她“祥林嫂”。其声调的阴阳怪气表明世人对她再嫁的身份的否定和非难,并用“祥林嫂”这一永久的称谓对她进行精神鞭笞。本课试图以“对祥林嫂的称呼”作为突破口,挖掘作品表现的时代观念。
【实录】
师:我有个小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和名,“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生(寻找片刻):“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
师:找得很好,看到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疑问吗?
生:为什么人们不叫她自己的名字呢? 生:她没有名字,就叫“祥林嫂”。
生: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叫“祥林嫂”了。师:为什么她的丈夫叫“祥林”,她就得叫“祥林嫂”?(课堂稍有沉默。)
生:中国古代对女人有“三从四德”的要求,出嫁从夫,自然不能继续保留自己的名字。
师:说得很好。鲁镇的人们是按习惯以丈夫的名字来称呼“祥林嫂”,至于她没出嫁之前姓甚名何,人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你们说,隐藏在这个称呼背后,鲁迅先生想表达什么些什么呢?
生:旧时女子地位低下。
师:对,“祥林嫂”的称呼正揭示了旧时女子地位的低下。
关于“祥林嫂”的称呼,你们还有没有别的疑问? 生:既然人们习惯按丈夫的名字来称呼女人,为什么“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大家还叫她“祥林嫂”呢? 师:按习惯应该叫什么了? 生:贺六嫂。
师:是啊,第二次到鲁镇的时候,祥林嫂的生活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再嫁,丧夫,亡子,被逐,经历了极为凄惨的遭遇。然而鲁四老爷全家和鲁镇的人们却“仍然叫她祥林嫂”,根本不按习惯改称她“贺六嫂”呢? 生:可能是大家叫习惯了,不愿改口吧? 师:是吗?能不能从文章中找些可能性出来呢? 生:课文强调“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应该不是习惯叫“祥林嫂”这么简单。从下文不让她沾手祭祀的事情看,应该是人们根本就不想承认她改嫁这个事实,认为她改嫁是“败坏风俗”的,是“不干不净”的。
师:说得很好。祥林嫂被迫改嫁,遭遇悲惨,鲁镇的人们只给予廉价的同情,甚至不按习惯称呼她“贺六嫂”,暗示了整个鲁镇社会不承认她改嫁的态度。因此,“仍然叫她祥林嫂”这一不起眼的做法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整个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这样的祥林嫂最终被人们彻底抛弃,也就不足为奇了。„„ „„
【后记】
鲁迅作品的语言一向为人所称道,《祝福》中祥林嫂两次到鲁镇做工,前后身份有所不同,但小说中人们对她的称呼没有发生变化,这不能不引起深思。无论是什么细节,往往都有着时代的烙印,承载着时代的思想和态度。从细节入手,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介入人物角色中。本片段善于寻找巧妙的切入点,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语文课堂就有了活力和张力。
高一语文备课教案篇五
高中语文教案范文-高中语文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豪放派词的兴起发展,以及代表词人和作品
一:课程说明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豪放派词产生兴趣;了解豪放派词产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
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了解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及其作品;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知识的能力与技巧;能够掌握各类词派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对豪放派词的产生与发展有系统而具体的说明与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年级:高中一年级
优点:学习态度认真;好奇心强
缺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分析能力较弱;解题思路不清晰;
:教学重点:
识记豪放派词的代表作者及其作品;能够概述豪放派词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明确此类型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将词作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了解豪放派词人其词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豪放派词的特点及代表词作的表达方法;
二: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1.以代表词作的诵读为开始,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豪放派词的特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以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生平为例,使学生通过对人物的了解继而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自
发的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4.让学生自主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及感悟,了解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器材:教材,:时间分配:代表词作诵读及学生感受5分钟;豪放派词基本引入介绍5分钟;时代背景介绍5分钟;代表人物的生平介绍5分钟;学生自主思考豪放派词的特点并简要表达5分钟;以某一代表作者及其词作为例,进行具体鉴赏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豪放派词的鉴赏思路5分钟;学生自主鉴赏练习10分钟;解题思路及知识运用总结5分钟;学生自主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及感悟2分钟;教师总结3分钟。
()三:课程设计
:教师活动及学生活动:
教师引入话题:我们都知道,中华文明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宋词,正是其中之一,婉约派的宁静温婉,豪放派的万丈豪情,都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继承与
学习的珍贵财富,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宋词的派别之一,豪放派词。
豪放派词的词人中,苏轼无疑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我们取苏轼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诵读,诵读时请注意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诵读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学生表达诵词时的感受及所理解的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师对此进行简要评价并引入教学内容:好了,那么到底这些词人在作词时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进行豪放派词基本介绍:众所
周知,词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宋朝,但它并非起源于宋朝,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繁荣于北宋,派生于南宋。词最开始是为曲而生的,因
此词有词牌名,其实一个词牌名,就是一首曲子,因此字数都是规定的。词最开始的时候大都是描写闺房春愁,伤春悲秋的,如最开始的花间词,到五代南唐著名的词人,千古词帝李煜。我们先看他在投降时写的一首词。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可以说从这首词开始,词真正走出了闺房,由“伶工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对此的评价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在古代,士大夫的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理想,所以,当李煜把他对国家的感情表现在词中,他的词也就成了“士大夫之词”。这个转变,真正把词的地位提高了,实际上渐渐为后来的苏辛豪放派打下了基础。而词发展到宋,渐渐出现了豪放派的词,豪放词的前驱是范仲淹,北宋时期的苏轼在词史上开创性地发展了豪放词,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出了突破。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极大地继承了豪放词风,他传奇般的个人经历和家国民族大义深深地影响着他对词的创作,形成了雄浑、慷慨的豪放风格,其词注重“豪”。那么辛弃疾都有哪些豪放派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