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大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人大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篇一
第五小学
近年来我校面对兄弟学校的强势发展,发奋图强,不甘示弱,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开展“惜时增效,轻负高效”工作,几年来我校在学习外地教学经验后,立足校情、师情、生情,本着“变中求动”的原则,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坚定不移地搞课改。自启动新课程以来,我校遵循《课程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教育局《语文定向教学》和《六步实效教学流程》为准则,建立新的四课型,构建新的课堂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切实推进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经过不懈地努力,我校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全教会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描绘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蓝图,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可以说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任务。
(一)提高认识,形成学习宣传热潮。
在全教会刚刚结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工作部署,在7月24日上午学校领导班子会议,大家共同学习了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接着下午就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学习落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动员大会。会上专职副书记李雪秋同志作了专题讲座,同时领导班子成员率先作学习体会中心发言,并结合分管工作,贯彻落
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二)突出学习重点,确保学习时效。
我校要求全体教职工在全面通读《纲要》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序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义务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七个部分内容。在学习活动中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与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际相结合,进一步研究“理科六步实效教学流程”和“语文定向教学系统”,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满腔热忱地关爱每一名学生成长。
(三)认真组织参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1.开展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各级部组织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写好后上传到县教育论坛。
2.建立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网上专贴。全体教师可以交流学习信息,为教师全面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提供网上平台,及时反映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活动情况。
3.开展《教育规划纲要》知识竞赛活动。为检验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效果,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联合举行的知识竞赛活动。竞赛试题刊登在中国教育报2010年9
月29日第二版,中国教师报、教育部门户网站和腾讯网上。参赛者可选择报纸答题或网络答题任一种方式参与竞赛。答卷提交阶段为9月28日至10月25日,竞赛结果将于10月底揭晓,届时市教育局将对获奖个人和优秀组织单位予以表彰。
4.开展“教育改革发展之我见”活动。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员工为本地本校的发展献计献策,集思广益,集中民智,以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措施,破解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我校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更加符合《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把此次纳入教师考核之中,对提供的建议学校采纳的给与适当的加分。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双线策略。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持续开展,必须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为了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我校在教学管理体制上做了大胆的改革。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为重点,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机制,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强化环节检查与过程管理,尝试双线管理策略。
1.明线管理。
我校改革创新,实施了“级部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让每个基层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管理任务,他们可以自行决策,自定目标,灵动地解决复杂的具体问题。学校设定用于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考核奖金,对“级部”的教职工按《级部考核操作办法》进行整体考核。级部管理将学年管理、学科管理和学段管理融为一体,实行“板块式管理”方式,走学科实体化之路。实施后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学校管理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和谐、内涵的发展。
2.暗线管理。
实施民主管理,追求教育无痕。尝试把学生由纯粹的“监管对象”变成管理者,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我们把班级管理权下放给学生,利用班级自制管理,实施班长轮换制,值周生轮换制,通过校园广播和“48个生活细节”的渗透教育等逐步达到校园“六有六无”,即待人有礼貌,出入有秩序,上操有激情,路队有规矩,卫生有档次,学习有收获,校园无吵闹,考试无作弊,集会无喧哗,人人无违纪,公物无损坏,校园无浪费。几年来学生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素质等逐渐形成,这些都是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悄然养成的。
(二)打造教师团队,提升高效教学整体实力。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学校向前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现有教师55人,其中30岁以内有2人,31—40岁27人,41—50岁21人,50岁以上5人。平均年龄在42岁以上,面对这样一群年龄偏大的教师队伍,教学整体实力不强,阻碍了高效教学的推进。为此在业务上,要求教师“以德正其身,以才称其职,以言明理,以学促其变,以研导其思,以笔成其文。“大力推进”优质、高效、减负、强能的教科研工程。使教师尽快由经验型向教研型,科研型教师转变,由胜任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实施梯队培养,促进专业发展。
新课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需要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我校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政策,建立学校的名师教师队伍,形成“名师效应”,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我校在经费很紧张的情况下,派出多人次到外学习,尽量让教师多渠道汲取营养,提高水平,并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回家后及时将新精神新理念传达给其他教师,这样扩大了培训面,努力使每个
教师都有收获。此外,我们也号召老师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研修,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加强梯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开展 “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这种“导师制”,由骨干教师对新教师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帮助指导,以老带新,帮助新教师迅速成长。采用新教师的“公开课”“优质课”、年轻教师的“随堂课”、老教师的“经典课”,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每种课型都在教研组内进行详细的评课议课,使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几年来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每位教师的理论水平都有所提高,能将吸收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培新帮带”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
2.实施分层培训,促进整体提高。
根据教师驾驭课改的能力及课改运行情况,对课改意识强,但摸不着门路的教师侧重“实战式”培训,我们通过同课异构、经典课例等引领这部分教师走进课改;骨干教师则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让他们一边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一边尝试、一边总结、一边完善,不断的总结、积累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为课改相对滞后的教师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帮助其克服课改的为难情绪,积极参与课改。通过分层次培训和跟踪指导,由点及面,整体推进课堂效率。
3.丰富教研活动,促进专项成长。
根据我校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教师的发展需要,我们采用课改论坛、教师沙龙、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校本教研形式,营造教师研修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营造民主氛围,构建生态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践新课程说、讲、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过关课验收课活动,以及教学设计大赛,开设校园公共课堂,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教研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进程,学校还积极开展各类比赛,如:基
本功方面的钢笔字、粉笔字、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说讲评以及各种形式的赛课活动等等,以教科研活动带动教师主动研究教学。骨干教师通过上教学观摩课,推动全校教师投身到新课改活动中来,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五项全能”竞赛活动,把他们推出去参加县、市、省级的学科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组织开展教学后记交流、个案交流、课例反思等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我们还积极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进修校组织的教学开放月和资源库的建设活动等等,活动中我们就当前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的专项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三)改变常规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几年来,我们依据《课程标准》,构建了新的教学体系,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舞台。
1.改变备课方式,彰显集体智慧。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个人备课形式为集体备课方式,通过群策群力来促进教师间教学方法的交流。实现了教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备课制度,形成操作规范。集体备课主要遵循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提升生命质量。因此教师无论是个人出备,集体研备,还是最后的实备(结合本班实际),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学和方法。
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校内教学水平不均的问题。同时为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立足课堂,深化教学改革。
结合我县“语文定向”和“六步实效”,我校把语文数学学科分为下面四
种课型,既:语文的字词课、语言课、思维课、作文专项课。数学的学案导学课以、常态课、合作考试课及定向反思课。通过教师研讨交流制定出各课型的操作建议,这样对于刚步入课改的教师有章可循。
课堂上我校突出以“学生发展”的理念,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做到学好教材,超越教材。
字词课由课内学习引申到课外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会认、会写、会讲会用的目标。语言课教师借助文本首先训练学生的流畅性,通过多种形式读文,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语感,让语言流畅性达到最高的境界——读出味道来。不同体裁读出不同的味道。除此之外通过有效的载体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逻辑能力等等。思维课借助课内外文章或绘本读物、生活场景、自然现象等等作为思维课的载体,实现培养思维的目标,而且思维必须借助阅读、写作、绘画等等多种手段来达成的,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课分为常规作文和专项作文。我校结合校情在3-5年开设了作文专项训练课。我们通过学案的形式,让枯燥的训练变成活泼有趣的训练,其中包括:审题、拟题、构思、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等一系列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能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从量的角度拓展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内容,从质的角度去提升识字、阅读、写作的品味。就这样实现了“掌握字词、锤炼语言、培养思维、学会写作”的教学总体目标。
学案导学课,真正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向,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空;合作考试课是研究性学习与考试的有机整合,是在学生经过一个知识学习周期之后,运用因学设考、开卷考试、合作答题和小组竞标的方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度学习,浓度消化,灵活运用,是确保学习实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关注了教
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学会”向学生“会学”的转变,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向学生“合作”学习的转变,关注知识积累向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的转变,关注了常态考试向消化性考试转变,关注教师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定向反思课是以学生反思为主体,通过学生对疑难问题、原理方法、思维方式的反思,使师生都能掌握知识、获得方法,拓展思维,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反思向思维领域反思的转变,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积极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科学对接。
几年下来效果显著。我校学生在全国万校作文大赛中多人获奖,同时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学生的作品先后在提前读写报上发表,在我县小作家杯作文竞赛获奖名单中屡屡见到我校学生的名字。在市、县演讲比赛中我校张文玥、田文文郝欣欣同学中获得金奖。并一举蝉联了县演讲比赛前三名的好成绩。今年在经典诗文大赛中我校的一首《春江花月夜》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阅读大赛、写字比赛中都能看到我校的骄子„„
(四)走班制教学,另辟教学蹊径
随着我县基础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社会对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现有的小学班级授课制与教学形式已渐渐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分层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校近几年来开始在高年级试行。分层走班制就是按不同学科,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分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而传统的行政班保持不变。走班,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给学生两次调整层次的机会。几年来,我们在四五年级的分层教学实验中,我们感到分层教学对学生来说,增强了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按自己的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受。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体会到了学习成功后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对教师来说,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学习的机会,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的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走班分层教学的实施,还为学困生转化,搭建了较好的平台,解决了学困生转化难的问题。
(五)研发校本教材,辅助教学
为了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还配合编写了校本教材。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通过研究学习,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激发儿童探索兴趣,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在学习中学会沟通与分享、合作与竞争,使师生在课程开发中共同成长”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我们立足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做到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
我们把四五年级的部分识字任务,按照年级分别编排到了一---三的各学段,研究编写了《语文增识、增写字》校本教材,此教材的研发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选取了一些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儿童喜闻乐见的、富有童趣的短文并附以课后习题,编写成了校本教材《阅读之窗》,并把它纳入课堂教学中,此教材的实施,加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我校结合科研课题《扩展教材,增加训练点的研究》,编写了《作文天地》,以扩大学生写作的训练点,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我们编写了《铅笔字楷书练习册》,前边有楷书基础训练和各种笔画指导,后有各种字型的分类范写练习。
学校在教学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了心理健康课、硬笔书法课、软笔书法课和太极课等等学科,使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心情下愉悦地学习,同时通过书法课来提升孩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孩子书写的能力。
(六)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1.成立红领巾艺术团,创特色学校,走特色之路,育特长之人。 特色,是立校之本。多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广播操比赛”“踢毽子比赛”“太极比赛”等等,在全校掀起了人人健身,锻炼身体的热潮;同时通过红领巾艺术团的成立,加大了孩子们特长的培养。我校有:舞蹈团、钢琴团、竹笛团、合唱团等十几个艺术特长团。特长团为孩子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去年的绥棱之夏------广场文艺演出中,我校中学的演出专场,受到了社会各届的好评。
2.打造书香校园,创良好的学习氛围。
书香校园”的口号一提出,我校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坚持每天利用早晨开展经典诵读,利用午间进行自由阅读,利用阅读指导课进行读书指导。每学期都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并踏实开展读书活动,逐步做到了在读书的时间、内容、制度、阵地、活动五个方面的“五个保证”。鼓励学生在家读书,保证每天读书三十分钟以上;分年级提出诵读的重点,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为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保证了读书的内容;学校橱窗定期展出了学生读书征文和心得体会,班级黑板报开辟了读书园地,让学生自编“读书手抄报”等等,使学生读书展示和交流活动有了有效阵地的保证。同时学校明确提出了“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书成为精神的伴侣,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须”的响亮口号。在此基础上,我校开展了各种“演讲比赛”“写字比赛”“古诗文背诵”“读书汇报课”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们在一次次的阅读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受到精神的洗礼和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另外,我们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读书的益处,鼓励家长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努力实现“亲子共读 ”。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开设课前三分钟,形成特色课堂教学。
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语文课背古典诗文或演讲,数学进行口算训练,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前进行听说单词训练,三至五年级进行单词听说读写训练。学而时习,通过这样的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无论在古诗词或演讲方面还是英语积累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在口算和估算能力方面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孩子们综合素养的一次拉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校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各种竞赛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校选手每一次都是脱颖而出,显示出了我们的能力与水平。虽然我们来自西部,但是我们并不示弱,我们依然有能力和大校强校一争天下。由于工作突出我校盛群、李宏霞、王丹丹、尹宏林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县级教学能手,教研能手等,盛群和李宏霞两位老师被聘为市县级兼职教研员。王淑英、常虹、丁峥嵘等十几名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有十几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省、市、县级优秀教师。先后涌现出省级骨干教师三名,市级骨干教师五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八名。多名教师的教学设计被评为市级优质课。还有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课程改革让我们一同走过了迷茫与困惑,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也体味到了收获的喜悦,它带给我们许多思考与感悟。新课程实施所带来的新变化让我校的师生有了种全新的体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敏
锐、更智慧的视角,审视今天和未来,分析成功与失败,在总结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让我们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载着执着的信念,满怀激情地继续走在课改之路上,只要我们脚步是坚实的,步履是稳健的,教学改革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人大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篇二
呼玛县人大常委会深化我县 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要求,依据省委、地委和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实施意见,为扎实有序推进我县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积极做好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发挥人大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职能作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地委、县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我县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
二、目标任务
总任务是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具体任务有8个方面:
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在人大工作中,要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结合我县实际,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不断探索人大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人
1 大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创新。
时限:长期 责任单位:人大综合办
2.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县人大常委会要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加强对所选举、任命的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每年可以选择部分重点部门,结合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该部门负责同志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时限:年末 责任单位:人大综合办
3.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人大常委会要根据县委关于加强“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监管的意见,及时制定县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界定重大事项范围,严格规范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流程,及时审议和讨论重大事项并作出决议、决定。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切实把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执行有机结合起来,使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及时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有效地促进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一府两院”应当根据相关制度要求,主动就重大事项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要围绕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开展好备案审查工作。做到及时审查、及时备案、及时上报省人大。要加大对“一府两院”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力度,做到程序合法、内容合2 法。
时限:县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制定《呼玛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
责任单位:人大法制办
4.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完善部门预算审查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力度,建立并完善部门预算审查机制,使预算审查监督逐步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不断延伸部门决算审查监督,每年选择2-3个资金使用量大的单位部门,采取借助委托审计部门、邀请审计财政专业人员等形式开展审查,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财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能够科学编制预算决算,依法执行预算决算,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要健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人员。要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审查监督工作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时限:年底前 责任单位:人大预算审查办
5.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扩大基层代表比例,提高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度。要健全代表工作制度,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强县人大常委会同代表联系。主任会议组成人员要通过走访、电话、信函等方式,加强同直接联系代表的交流;在开展执法检查、调查研究和视察时,邀请直接联系的代表参加相关活动。建立常委会
3 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加强同基层县人大代表的联系。完善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机制,努力让来自基层的县人大代表在五年任期内都能列席一次常委会会议,邀请更多代表参加执法检查、立法调研等活动。二是进一步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代表联络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平台,改进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工作。三是开展代表专题学习培训,让来自基层的县人大代表在五年任期内每年都能接受一次学习培训。
认真贯彻执行新修改的《选举法》,降低公务员代表比例,扩大基层代表比例,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及妇女代表的比例。
时限:年底 责任单位:人大人事办
6.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为更好的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代表的联系,努力为代表履职服好务。县人大常委会应成立代表联络处,进一步密切与代表联系,加强代表工作。
要积极构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代表信箱,畅通联系渠道,促进代表知情知政,督促代表密切同原选举单位的联系,自觉接受选民监督。要进一步发挥代表小组作用,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和交流。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组织代表向选民解难答疑,听取选民对代表的意见,进一步激发代表工作的活力,不断
4 提升我县代表工作水平。
时限:年底 责任单位:人大人事办
7.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法定监督形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要围绕国民经济计划、财政预决算等重点工作,加大监督力度。通过召开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促进“一府两院”重点工作的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要围绕每次常委会确定的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审议质量。县人大要加大跟踪督办力度,确保监督事项取得实实在在成果。
要围绕我县经济转型和改革发展以及民生等重点问题开展调研、执法检查和视察。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真正沉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要采取听专项工作报告和实地查看相结合;召开座谈会与发放征求意见表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询问和质询相结合等办法,开展好调研、执法检查和视察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县委决策提供依据。
时限:年底 责任单位:人大经科文卫办
8.修订呼玛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相关制度。此议事规则是1988年制定的,在2000年和2006年进行了两次修订。经过几年实践,议事规则中的有关内容已不适应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发展
5 的实际。同时,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对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高人大工作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因此,为进一步保障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更好地提高县人大常委会会议事质量和工作绩效,回应社会关切,有必要对现行的议事规则进行修订。
时限:年内完成 责任单位:人大法制办
三、方法步骤
1.认真学习领会县委全面深化改革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切实增强了干部和职工对全面深化我县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为推动我县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加强调查研究。深化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要结合实际,加强调研,进一步明确改革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县人大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提升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3.积极谋划人大改革工作思路。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依据省委、地委、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制定我县深化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积极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人大改革工作领导,成立
6 以杨理顺副主任为组长,佘庆伟、赵景学、于占明副主任为副组长,各办主任、副主任为成员的人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为改革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人大深化改革工作汇报发言篇三
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全面反映全市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经认真了解掌握各领域改革进度,现将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2015年度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制定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分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4‟1号),明确了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步骤、重点任务。制定和印发了《贯彻实施责任分工方案》(党办发„2014‟41号),确定了6大块、23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协调单位、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各专项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指导和督促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了本专项小组承担的改革工作方案。市改革办制定了《市2015年度深化改革任务及推进计划表》,确定了7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市32个主要牵头单位制定了深化改革推进任务表,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计划,为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3.调查摸底重点改革进度。协调各部门报送了2011年以来承担全国、自治区改革试点和全市性重大改革事项进展情况,收集了近三年来我市已经出台的改革规划、方案、政策、办法、制度等资料,为做好重点事项备案、评估重点改革实效、深入谋划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依据。
4.开展重点改革事项调研。各专项小组及相关部门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为推进重点改革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重点、提出对策提供了参考。
(二)行政体制改革
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编办牵头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讨论修改,提出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已按规定报市委、自治区逐级审批。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补充规定》(党办发„2014‟17号),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对市属105家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逐项进行梳理,初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等类别,为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促进市光明中学国家试点、市中医院自治区试点工作,已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为全市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改革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一县两区146家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已经完成了大武口区26家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工作,其他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较快。围绕审批事项(项目)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实现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四减少”和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两提高”的改革目标,部门联动,多策并举,精简、合并、优化行政审批。一是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查。印发了《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233项。制定了《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党发„2014‟11号)等十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采用取消、下放、合并和调整管理方式等措施,积极推动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和优化。二是减少项目前置审批备案程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步拟定了我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力争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初步制定了《企业投资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正在细化《优化前置手续办理流程及时限表》。在网门户网站开设了“在线政务大厅”平台,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行政审批督查督办平台等软件功能,6月底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智慧政务网上办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开始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审批事项在网上直接受理办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初步拟定《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初稿),清单初步列出了限制类14种205项、淘汰类14种228项、落后产品9种114项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和领域,逐步将投资由“严进宽管”审批制转变为“宽进严管”备案制。四是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市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与收费标准,对两个辖区和市属10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重新申报和发放行政收费许可证,注销了15项商品价格和收费管理文件,保留了144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项目,在39项临时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取消收费项目20项,将19项“自愿有偿”项目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五是进一步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对全市73家中介服务组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逐一进行审核,重新核发了《服务价格备案登记证》,严格落实自治区减免标准,对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费、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环境影响咨询等12项收费项目全部降低了收费标准,对监理、招标服务类和测绘、检验、评估咨询服务类等42项属于市场竞争和协商确定收费价格的项目予以保留,工业企业涉及的共同性项目评估报告以开发区及园区为单位统一编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机制。围绕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编制了《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配套方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已启动,《惠农区西河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编制了《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及《市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三个专项方案,《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委托专业机构启动调研和编制工作,《关于支持陆港经济区发展若干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厅局。围绕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实《市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2015年重点实施29个试验区重点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个,完成投资10.8亿元。制定和印发了《市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引进、储备、推进、建设、考评奖惩科学化。
2.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3‟1号)和《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事权下放的意见》,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下放事权为重点,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惠农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了开发区工作机构,调整核定了人员编制,下放干部人事、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9大类24项市级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明确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市、惠农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3.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印发了《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党发﹝2014﹞13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党办发﹝2014﹞38号)两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市保安公司、童龙公司、沙湖机场公司等7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工作,完成了沙湖机场、童龙公司等企业股权划转,做好了九柱集团生活垃圾填埋厂财产清查、资产清单、产权划转等准备工作及市环保研究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工作。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修订了《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础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基础,初步拟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改组)方案。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了广西柳州化工与市环星海湖开发公司产权转让《方案》。
4.多策并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市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单位绩效自评”制度,公开201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报告及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民生支出预算,市直66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二是改进行政成本控制方式。强化以“三公经费”为重点的行政成本支出监管,修订了《市本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暂行)》,制定了《市本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一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加强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11项指标。1—5月份,全市党政机关行政运行支出同比下降38.99%,其中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日常办公费分别同比下降70.34%、42.99%、25.97%、38.17%。三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制定了《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指导目录。四是建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出台了《市本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业金融考核办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有效利用自治区财政厅间歇性资金4.5亿元。
5.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平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率、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和农民房屋确权登记率均达到100%,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7.2%和96%,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惠农区红果子镇等9个自治区试点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在全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颁证率分别达到86%、83%。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及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国家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深入,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规模生产经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农民土地和房屋产权自愿退出转让三项机制,探索开展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和以地养老、以权养老两项试点,已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4100多笔,发放贷款1.6亿元;办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650多笔,交易金额5700万元;退出转让宅基地和房屋农户720户,退出转让耕地3600多亩。惠农区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试运行,现呈报自治区金融办待批,正探索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和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与银行对接采取担保加确权合同抵押的方式提高贷款额度,发放农业贷款160余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对23个试点村集体“三资”及债权、债务等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制定并修订完善了《平罗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农民对集体“三资”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继承权机制。惠农区对38个村集体“三资”进行了清产核资,实行村级“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加强对集体“三资”处置行为的监督。
(四)社会事业改革
1.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党发„2012‟28号)和《市实施“两名三提高”工程方案》,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以县区为主每年按10%比例实行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市、县(区)两级政府制定每年10%自治区、市级骨干教师到偏远落后学校支教。健全教师职称评聘分离机制,研究制定了《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实施方案》,探索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了《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试行)》,细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报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审核评估细则》,扶持发展以学前和普通高中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探索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办法,提高了新建公办幼儿园经费补助标准。整合宁夏煤炭工业学校、西北煤机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组建联合学院。
2.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的设置和调整办法,初步起草了《市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工作,初步拿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名额分配方案,待市政府研究审核后步实施。
3.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属医院已打破编制界限,全部实现同工同酬;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探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在市中医医院2013年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员岗位竞聘方案》、《外聘职工收入分配方案》及奖惩办法等制度性规定。将平罗县定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4.健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一是开展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成硬件设备安装及门户网站建设,形成“同人同城同库同网”,基本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就业服务全程自动化、网络化和一点登陆全市查询。二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着手成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年度服务机构诚信状况评估,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三是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服务实施意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创业孵化园优惠政策,完成了26个项目的征集、评审和入驻。四是实施职业培训示范创建工程。制定了《市鉴定中心建设方案》,成立了筹备工作协调工作小组,统筹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立鉴定资源共享、鉴定信息互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订单、培训机构让利、个人适度缴费”的培训机制。
5.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大病保险救助制度。出台了《关于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增门诊大病有关规定的通知》,增加了4个城乡居民门诊大病病种,提高了城乡居民在基层卫生院住院报销和肾透析等20种门诊大病报销比例,已累计兑现赔付1129人次,赔付金额724.8万元,共有821户家庭受益。二是改进医保监控机制。制定了《医保基金控费管理若干规定》和《市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人头包干结算标准》,完善协议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协议管理制度、住院病历二级审核制度、医保用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监控制度、医保医师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制度等八项制度,促进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履约、自觉控费。三是完善就医转院和跨地区就医结算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与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连通了医保结算系统,解决了7000多名在银川居住的籍离退休人员就医即时结算难题,方便了市参保患者区内就医。四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草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筛选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26个,利用农村闲置村部、学校,新建、改建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争取民政部批准建设市失能失智护理院项目,市永峰养老院一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五是做好低保提标扩面。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城镇居民低保提高到3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最初的每年420元调整到1930元。六是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管机制。制定了《市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管理办法》、《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办法》、市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具体事项正在实施。七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政策。立足于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惠及面,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最高贷款年限由25年调整到30年,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范围由9种扩大到15种,实行父母与子女间联动使用住房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贷款,对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30%(含)以上的低收入家庭可凭证明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将机关事业单位支付工资、且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三个月以上的职工纳入缴存范围。
(五)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清理社区创建达标、考核评比,梳理各部门组织或批准的创评活动共有26项,其中保留24项,撤销2项。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社会组织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一律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实行由市、县区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对社会组织的分支机构不再进行登记审批,异地商会、非公募基金会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市、县区民政局。
2.健全完善依法治理机制。一是在党政机关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制定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定期服务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顾问律师工作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政府法律顾问团的职责定位,进一步规范法律顾问行为。二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三是健全完善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机制。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强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涉法涉诉信访接访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法律顾问服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值班律师受理分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联调联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联合接访。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将市、县(区)信访任务较重的职能部门接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3.改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了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与社区服务两项档案制度,制定了《市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管理办法》,先后为4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了定位手机,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漏管。改进农民工资支付方式,严格执行“月支付、季结算”制度,在13家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直接支付工作,办理农民工工资卡3000余张。完善劳动监察与行政司法的联动机制,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五)文化体制改革
1.整合组建新闻传媒集团。整合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网络信息中心3家市属新闻单位,对现有人员、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清产核资,组建了新闻传媒集团,目前三家单位已实行集中办公。建立重大新闻宣传报道媒体联动制度,在网首页建立《日报》电子版,网取消时政新闻采写,时政记者岗位转型,时政新闻统一采用日报稿件,实现一稿多用,促进报网融合。在网设立网络广播电台专栏,实现网上收听广播电台。
2.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组织实施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选调基层优秀文艺节目进城市、进社区、进企业,扩大城乡文化交流演出。建立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下派的36名文化辅导员协助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建文化活动团体,引导居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将加强“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增强服务、组织落实,在服务供给、人才培训等方面努力实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欣赏、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同时,享受“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便利和“流动文化服务”愉悦身心的快乐,实现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流动服务、电影下乡、信息共享等工作有序组织实施。
3.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制定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建设市图书馆数字化系统改造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大武口区文图两馆达标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建设、47个社区19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配置及挂牌工程等7项重点建设项目,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五)党的建设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组织工作机制。制定了《市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制定了2014——2018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市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新任职副处级干部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管理办法》的制度,建立全市处、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库。建立干部“干事档案”核查公示和组织部门“双向约谈、深入走访”制度,形成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查机制和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在大武口区开展“智慧党建”试点工作,在惠农区开展机关干部到社区报到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制度,成立了市大学生村官促进会。改进干部培训机制,落实《市选派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员暂行办法》(党办发„2013‟89号),进一步健全完善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机制。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发„2013‟42号),推进市县党校改革,撤销大武口区委党校和惠农区委党校,原工作人员和编制由各县区消化,干部培训工作由市委党校承担;平罗县委党校挂市委党校分校牌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2.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公开述廉制度,制定出台了《市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公开述廉制度(试行)》,在全区率先启动了领导干部在纪委全委会上公开述廉工作。调整市反腐败案件查办协调领导小组成员,修订完善了工作规则,建立了重要信访举报情况、重大案件线索分级移送、处分问责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各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加大对县区和部门纪委(纪检组)查办案件的指导和考核,重要案件坚持下查一级,防止压案不查、瞒案不报和查案不力等现象,先后严肃查处了三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3.健全完善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市人大围绕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使代表依法履行职权,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制定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建议督办办法》。市政协制定了政协领导直接联系委员工作制度、政协委员联络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围绕建立党政府和政协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制度,制定了《市政协2015年度协商计划》,确定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协商课题,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积极促进常委会协商、主席会协商、字正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多层次广泛协商,目前已完成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技改资金、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等课题调研,以咨政形式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协商。
二、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等待中央、自治区出台改革决策政策和报批事项。中央、自治区相继召开了2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但目前相关文件和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我市各县区、各部门担心“抢跑”与中央、自治区改革要求不相符,同时也期望参照中央、自治区改革“蓝本”制定相关规划、政策;一些改革《方案》、《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部门,但一直未下批复,影响改革事项的实施。
(二)部分改革事项研究不够深入、《方案》不够完善。目前,对一些本市能自主改革的事项,相关部门已草拟了《方案》或《意见》,但由于政策依据不够充分、改革措施可行性不强等因素,有的一直在反复修改,有的未能提交会议研究,影响改革进度。
(三)部分单位对承担的改革事项重视不够、推动乏力。一些单位没有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工作创新等方面研究思考改革,把抓好常规工作当做推进改革,抓不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事项,市委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没有有效落实。
(四)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深化改革事项多、任务重,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人力、精力有限,对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的改革事项不完全熟悉,推进改革主要依靠承担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对于跨部门的改革事项,相关单位还缺乏深入沟通,分工负责、协力推进机制还不到位。部分单位牵头责任意识不强,协调配合单位不主动,使改革事项各部门、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各环节之间的进度不平衡,缺乏整体推进的协调性。
三、下半年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一)强化领导小组决策职能。组织召开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完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议事机制,健全深化改革事项会议研究、资料备案、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制度,强化深化改革的决策研究和指导落实职能。
(二)开展重点改革事项研究。领导小组各成员、个专项小组及各责任单位要及时研究国家、自治区深化改革决策和政策,围绕全市重大改革事项,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三)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制定《市2015年深化改革任务和推进计划》,指导各专项组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好各领域改革工作。各专项小组要强化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职责,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进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2104年71项重点任务,梳理确定重点改革事项和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四)加强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建立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促进各县区、各部门切实抓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市改革办每月对深化改革工作进行统计汇总,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和通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加强与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各专项小组办公室协调,联合开展改革专项工作督查,推动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五)扩大深化改革政策宣传。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宣传改革政策,宣传改革成功经验和典型,发布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改革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加强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的协调,及时全市掌握各类改革动态,积极编写《改革动态》,关注改革热点,发掘改革亮点,反映改革成效,总结改革经验,激发和引导全市各领域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与自治区改革办的协调,争取在自治区改革相关平台上更多反映市深化改革的动态、做法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