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一劳动奖章 事迹材料(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一劳动奖章 事迹材料篇一
人物名片:郭志煌,中共党员,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党支部书记,泉州市劳动模范、泉州工匠、泉州市技能大师。作为永春漆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志煌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500多年历史的漆篮制作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建立匠艺传承工作室,培育青年学徒,发展漆篮制作产业,实施产业扶贫,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致富。
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和原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有3个自然村落,5个村民小组。作为劳模、村支书,郭志煌立足村情,带领村两委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施策、精准脱贫。
如今,龙水村早已从基础设施欠缺,传统漆篮产业发展凋敝,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空壳村”、贫困村,蜕变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发展漆篮产业,开启富民引擎
龙水村土地贫瘠,当地人以种植毛竹为生,并将竹艺与漆艺融为一体,创造出了漆篮工艺。一个漆篮从制作到成品总共有一百多道工序,每个艺人负责一个工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龙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漆篮。生于漆篮制作世家的郭志煌,十二三岁就开始接触漆篮。但由于缺乏技艺创新和市场开拓,到了八十年代末,漆篮开始没落,郭志煌也只得另谋出路,到外地从事古眠床、古大厝和庙宇的上漆工作。
虽然长年在外打拼,可他一直心系漆篮的继承和发展。2012年,已在深圳闯出一片天地的郭志煌决定回村发展漆篮工艺。他认为,要想将它做大做强,就要完成漆篮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转变。他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整合村里技术精湛的手艺人设计产品。在郭志煌的带领下,漆篮制作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理念,产品受到客户好评。
2014年,他们还获得了国家级中华老字号始创产品金奖。
同时,郭志煌发挥漆篮技艺上的专长,做好传帮带,每年组织4期漆篮技术培训班,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免费培训对象。还通过组织手工艺人参加省市漆艺大师、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形成了漆篮产业人才梯队。
为把漆篮打造成惠及全村的富民产业,在郭志煌的努力下,龙水漆篮工艺公司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与泉州师院等高校合作对接设立大师工作室,研发漆篮高端新品,让传统漆篮更加时尚、大气,成为人们收藏的时尚工艺品。
此外,大师工作室还开发一些相对简单实用的漆篮竹编制品,积极占领日用品市场,延伸产业链条。紧跟时代步伐,开通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在永春县城、泉州新门街设立展示展销馆,在村中心区建设永春漆篮历史文化展馆、漆篮精品展销馆、竹编馆。
目前,全村从事与漆篮产业相关的人员从20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的一半以上,产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从17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550万元,增长223.5%;从事漆篮产业的农户,每户每年均增收6000多元。龙水漆篮还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正在向全国非遗冲刺。
实施精准帮扶,既扶贫又扶志
龙水村距离永春县城16公里,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度加快,村里部分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份子。如何进一步扩大扶贫范畴,让更多的困难农民工及其子女感受到党政和工会的关怀?在服务职工脱困解困的道路上,郭志煌与村两委逐户排查、摸底,确定了22户脱贫解困对象,并制定龙水村持贫开发工作方案,确定了“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致贫致困原因,郭志煌将该村贫困户分为“4种类型”。其中,病残致贫型15户(因家庭成员患大病或残疾致贫),短时贫困型2 户(因供子女上学,经济困难),无力发展型3户(缺少发展资金、技术或创业失败致贫),孤寡老幼型2户(老幼家庭,缺少主劳力)。
通过“治穷治懒”双管齐下,创新漆篮产业引领与设立扶贫基金兜底相结合的思路,郭志煌带领全村采取“四个一”措施,即一笔启动资金、一个发展项目、一套发展技术、一个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帮扶。
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给予一定的发展启动资金,帮助其参加技艺培训,实现就业、鼓励创业,努力做到贫困户“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对确实没有发展能力的个别困难户,争取纳入低保政策予以兜底扶助;安排帮扶责任人,落实结对帮扶制度,在市、县工会的牵线下,将子女就学、升学困难的贫困户纳入“金秋助学”活动。同时,引导龙水村华侨和社会贤达参与扶贫事业,设立并筹集扶贫开发基金30万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2户孤寡老幼型贫困户的基金兜底扶助。
截至目前,该村22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脱困。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
基础设施落后是阻碍龙水村发展的“硬伤”,为了去除这道“疤”,郭志煌多方沟通联系,争取发展项目,让昔日的落后村换上了新颜。
该村聘请专业规划设计研究单位,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新开通楼草线角落公路683米,完成环村道路提级改造1.5公里,完成环村道路提级改造1.5公里,建设双向两车道水泥路,极大改善了龙水村交通条件。此外,实施仙龙新道及周边景观工程,于道路两侧添置景观路灯,种植香樟、罗汉松等名贵花卉树木,建成漆篮雕塑、漆画墙和景观池等小品景观,让龙水村整体设施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为真正做到“药到病除”,在郭志煌带领下,龙水村瞄准直接关乎群众福祉的民生设施发力。通过实施光伏发电并网项目、解决全村用电问题;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5户饮水难题;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1.2公里,恢复灌溉面积125亩。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村中心广场、农民休闲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整治电力通讯线路,让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提升。同时,龙水村还引进社会资本将古厝改造成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此外,协调统一民房外观,建成集农业生产、自由采摘、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据悉,该村人均收入年年攀升,从2014年的8400多元,提升至2019年的1.5万多元。如今的龙水村,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有独具一格、蕴含深厚的漆篮产业文化,还有优美舒适的乡村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玩。
郭志煌表示,接下来,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作用,带领村民深化产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一个不落奔小康。(李亮 郑靖锟)
五一劳动奖章 事迹材料篇二
劳动模范田野先进事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勇挑重担,带领企业出困境
2003年,田野同志担任中国十九冶总经理后,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建章立制,破釜沉舟进行机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主辅分离、实施一江八点的“大营销”战略,很快将一个人员大量窝工、亏损4500多万元、拖欠职工工资1662万元、欠缴职工“三金”2850万元、具有700多户困难职工家庭的特困企业带出了困境。2005年,中国十九冶实现利润532.8万元,偿还历史旧帐6809万元,上缴国家税金7176.3万元,首次扭亏为赢。
砥砺前行,一心一意谋发展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2006年以来,田野同志带领班子成员制定了中国十九冶“二五”、“三五”两个五年规划,引领企业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实施“双精管理”、“人才强企”、“科技发展”、“北上东进”、“西部市场核心”和“西部铁军”品牌六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由2003年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亏损4500多万元,发展成为2014年营业收入和市场签约双超百亿元、利润超2亿元、具有冶建和房建总承包双特级资质的创新型施工总承包企业集团。
目前,中国十九冶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9个区域分公司、3个国际工程分公司为据点,向全国辐射,向海外发展”的市场格局;承建了世界一流、亚洲首条百米长轨——攀钢万能轧机生产线、创造中国高炉建设多项第一的邯钢2000m3高炉推移、三次刷新世界纪录的武钢3200m3高炉、荣获鲁班奖的东汽汉旺生产基地灾后易地重建等无数精品工程,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拥有中高级职称1095人、全国冶金行业和工程建设高级专家及优秀项目经理近100名、建造师等各类注册职业资格人员790人、高技能人才1280余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技术能手9人;获得有效专利321项(其中发明专利52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46项,取得国家级工法6项,主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0项,承揽国家级科研任务1项;形成了文化与品牌“双核”驱动模式的“西部铁军”企业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查找“十大思想病”、整治“庸懒散浮拖”等活动,加强了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国十九冶党委多次被评为“中央企业先进党组织”、“中冶集团四好领导班子”。
构建和谐,凝心聚力促发展
在抓好发展的同时,田野同志牢记党的宗旨,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维护和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3年以来,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十九冶顺利完成了公安、教育的移交;稳妥解决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军转干部稳定、大集体职工超龄参保、教师调整待遇等社会问题;偿还历史旧账5934万元;投入1500万元对攀枝花12800多户十九冶职工家庭进行煤气、电网改造;投入1366万元改建和新建了15个离退休管理站、24处活动中心;投入700多万从根本上改变了十九冶攀枝花江北生活区的生活环境;先后建成攀枝花东风新村、东风景秀、枣子坪新村、中冶金沙等经济适用房小区,解决了三千多户职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党员、困难劳模、困难职工送慰问金600多万元;开展困难帮扶、寒窗助学、送温暖等活动共计500多万元。
为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先后举办了“中国十九冶,辉煌四十年”庆祝活动、“中冶实久从这里开始”文艺晚会、中国十九冶实现“双百亿”庆祝活动、第十三、十四届职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011年,中国十九冶被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田野同志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勇担责任,彰显央企新风范
铁肩担道义,尽显央企风范。
中国十九冶先后经历了汶川大地震、攀枝花8.30地震以及越南“5.14”暴力事件的严峻考验。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十九冶职工在田野同志的带领下,用团结和勇敢擎起了西部铁军大旗,用关爱和坚强担起了央企责任,用铁骨和柔情谱写了生命壮歌。
在灾后重建中,中国十九冶承担的总价超过13亿元的东汽、都江堰崇义立交桥等灾后重建工程,受到中央、省市、中冶集团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中国十九冶都江堰疗养院和工业开发分公司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都江堰疗养院党总支被评为“中央企业2008年度抗震救灾先进党组织”。2010年12月,田野同志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
在成都二环高速路项目建设中,田野同志亲自主持召开48次现场例会,组织优势资源,科技创新、科学组织,昼夜拼抢,在8个标段中创造了16个第一,仅用十个月完成任务。
越南“5.14”暴力反华事件发生后,田野同志第一时间赴越南看望身处险境的职工,不畏惧,不慌乱,有序组织职工撤回中国。为了履行合同约定,践行对总包业主的承诺,有序组织人员及时复工,维护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中国十九冶将在田野同志的带领下,以巨人的步伐,意气风发,昂首阔步于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的新征途,谱写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五一劳动奖章 事迹材料篇三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非凡业绩
---劳动模范张绍勇先进事迹
在重庆的各条主干道上,在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之间,每天都有一道道橘黄色的靓丽风景线穿行其中,那是中冶建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送商用混凝土。靓丽的风景线中,有一个极平凡而又极闪亮的星,那是张绍勇驾驶的103号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爱车模范”与他的车
张绍勇于2007年进入混凝土公司,他首先驾驶的是自编号25号搅拌运输车。25号车是自2000年混凝土公司成立开始就为公司服役的老车。使用了近7年的25号车,车辆老化,设备隐患较大,车辆清洁差。到岗接到25号车后,张绍勇坚持每天早到一点、多检查一下、多清洁一下,减少设备隐患,提升设备清洁靓丽度。对待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张绍勇勤查细看,防患未然。常年的驾驶生涯,让张绍勇积累了许多保养车辆的好经验,他养成了每次出车返回搅拌机楼装载混凝土就绕车辆转一圈的习惯,仔细检查车辆,看车是否漏油、滴水,轮胎胎压是否正常,听罐体运转是否有异响,摸轮毂等部位温度是否正常……25号老车在张绍勇的精心调理下焕发了新的活力。调整到43号、86号、103号车时,他总能提升所驾车辆的车况与运载效率,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单方油耗、单方综合运输成本总能在同比环比中排在第一。
“车子是公司的脸面,也是我自己的脸面,整洁的仪表是必须的。”“罐车是我们工作的工具,就像战士的枪,不爱惜保养好,临时出故障,影响工作效率不说,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爱车、护车、懂车,是我们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张绍勇说。
娴熟的技能、对设备的爱护,让他所操作的设备每季度都被评为公司的红旗设备,年年被评为公司的标兵设备。“爱车模范”更是同事们送给张绍勇的“雅号”。
“我是党员我是兵”
张绍勇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名退伍军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带头;我是一个兵,服从是天职。”张绍勇坚决服从安排,坚决按操作规程作业。来到混凝土公司工作8年,张绍勇从未因为超速、违章而受过一次处罚;在每年公司定期查询gps系统中,也没有一次超速记录。有新工地需要供应混凝土,江北站总是让张绍勇负责运送新工地的第一趟混凝土,他会详细记录运输路线上道路交通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以及施工现场的注意事项,并将所罗列的事项一一讲给其他同事听。路况变化,需要临时改变运输线路,张绍勇也会及时向站上反馈道路情况,及时汇报现场信息。
记得有次深夜,泵送现场混凝土输送管道堵管,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出现断桩的严重事故,而现场工地地处偏远无法及时与站点联系,是张绍勇及时送回了现场信息帮助技术员及时处理了堵管问题,避免了断桩事故。这只是张绍勇为公司避免许多损失中的一件事。
“生命没有后悔药,违章的后果必然是自己受罪、家人流泪、企业受累。”张绍勇行车至今已安全行驶超过百万公里,真正体现了军旅风范和共产党员的本色。
履职尽职 尽职尽力
“履职尽职、尽职尽力”是张绍勇对待工作的标准和规范。“为企业工作,实现企业发展是我的本职。公司发展,我们都荣耀;企业衰败了,最终吃亏的是我们员工。”张绍勇说。
面对表扬和荣誉,张绍勇总是说:作为一名驾驶员,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量,是自己的本份。问及张绍勇是什么支持他在平凡的驾驶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他也仅仅用“履职尽职、尽职尽力”简单的8个字作答。这是一名普通员工对自己的“八字禅”。
今年3月,刚做完肾结石排石手术的张绍勇,扩张尿道排石的医疗管还未取出,因工作繁忙,不顾领导、同事的多次劝阻,坚持回到工作岗位。他说:“公司忙,我躺在病床上着急,加上身体也恢复了,还是坐在驾驶室里踏实。”就这样,张绍勇又继续奋战在搅拌站与施工现场间。
从农民工到城市主人翁
张绍勇是一名“农民合同工”,他一直为自己的农民身份而骄傲,他时常说“要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现在的政策好,让我们农合工体会到了主人翁的地位”。张绍勇作为国有企业中冶建工的一员,他不仅感受到了城市主人翁的地位,还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精神,力求更多更快更好地为重庆市政民生工程做贡献。2009年至2014年,作为一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驾驶员,其混凝土运输车数,运输混凝土量始终位列公司前茅。六年中,他三次荣膺运量冠军,两次获得运输亚军。2014年全年运送混凝土2598车,运送混凝土14000多立方米。六年来,他立足驾驶员岗位,已运输混凝土100000立方米,为重庆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康庄美地、民心佳园、城西佳园、康居西城、和韵佳园,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嘉悦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嘉陵江红岩村大桥,重庆轻轨一、二、三、五、六、十号线、环线等重点市政民心工程提供了优质混凝土,确保了施工进度,充分发扬了城市主人翁精神,为重庆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平凡工作铸就非凡人生
通过立足本职发挥好主人翁作用,立足本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协助班长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蓝天环保做好环保卫士,张绍勇受到公司以及上级的充分肯定。2012年,张绍勇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马正其,在重庆市国资系统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时说:“中冶建工集团混凝土公司搅拌运输车驾驶员张绍勇同志,连续获得混凝土运量冠军,三年累计安全行驶33万公里,运输混凝土5万立方米,以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了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张绍勇同志为代表的这样一批人,是推动国有企业蓬勃发展的有功之臣,他们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先进性的体现者,他们的事迹令人感佩、催人奋进”。
2015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张绍勇,现在依然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依然将自己视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崇尚勤奋劳动和诚实劳动,相信劳动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劳动,他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同事的尊重,社会的肯定;通过劳动,他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对劳动他心存感激,是劳动托起了张绍勇和像张绍勇一样的广大劳动者的中国梦,是劳动让张绍勇在他的本职工作中、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五一劳动奖章 事迹材料篇四
卢边芳:“我就爱给自己‘找麻烦’”
“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广东省总工会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圳国瓷永丰源瓷业有限公司花纸部副部长卢边芳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从业19年来,她研发新画面、配方2万个,参与完成国家任务4项、国宴任务13 项,2019年更是突破专色38色次印刷(正常专色印刷2-12色次),革新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因颜色太多陶瓷无法实现的技术。
2001年她从老家河南来到深圳,从最初的基层花纸收纸员,到半自动机长,再到公司花纸部副部长,卢边芳不断钻研技术、提升技能。今年,卢边芳被广东省总工会推选为广东省先进女职工个人,并拟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时不时给自己找点麻烦
时不时给自己找点“麻烦”,增加挑战,似乎成了她工作的常态。在任半自动机长期间,一有休息时间她就到公司晒版部、磨料室、包装部、打样室去帮忙、学习,长此以往一个人就能掌握并独立完成4个部门任意技术工作。
透过她研制出的浮雕白工艺,更可以看得出这位市级劳模的坚持和执着。2015年,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院长刘波设计系列瓷器礼品赠送给西藏人民。国瓷永丰源作为生产厂家,卢边芳就是这项“国家任务”的工艺负责人。刘波对这套瓷器提出了严格要求,除了底部露白,其他部分做单金,单金加凸台能体现浮雕的效果。卢边芳就针对要求从更高工艺层面再提出多种优化方案,最终设计敲定为浮雕金加浮雕白。
在陶瓷印刷行业,浮雕金其实是相对平常的生产工艺,而浮雕白却是整个陶瓷花纸界一直未能攻克的难题。浮雕白如何实现,面对这样一道难题,卢边芳便一头扎进了实验室。第一次添加颜色,失败;第二次使用新材料,失败;第三次,第四次……终于,四天后成功研制出满意的浮雕效果——浮雕白烤完后能让视觉呈现出球面体,解决了外高上胶过不去的问题,弥补了行业浮雕白的不足,更是圆满完成此次任务。
不断创新技术、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2016年,卢边芳紧急受命接手了杭州g20峰会夫人宴用瓷项目,产品由中央美院的黄春茂主导设计,主题以杭州西湖水的颜色为基调,加上中国传统国画加形意的福禄寿。新的挑战来了,传统装饰工艺很难完美地展现这套作品的意境。
卢边芳便根据自己多年的积累、总结,将色釉分离技术、釉中金技术、浮雕金技术、釉中彩技术多个行业现金技术和创新技术结合运用。其中,“夫人瓷”使用的镁质强化瓷本身具有高白度、高透光度的特点,而镁质强化瓷釉下颜色技术运用,把新的色釉分离技术运用到镁质强化瓷上,将市面上普遍的画面美感度较差的镁质强化瓷白胎加花纸的单一装饰手法进行改进,从而使陶瓷画面更加润泽和灵动。同时,也解决了行业釉下晕色的难题,瓷器釉上“西湖蓝” 色泽更加明快、立体逼真、健康环保。卢边芳调制的蓝色被行业称为“夫人蓝”,近两年来一直是陶瓷行业的爆款色,甚至影响到服装、包装等其他行业,为国家增加税收近两千万,为企业新增就业人数350人。
作为技术带头人的卢边芳还带领团队共同发明、改进创新,研发出新金属色,浮雕假金新工艺、解决了电光膏色差异问题。独创的釉中金装饰技术,使只能烤760度-810度的陶瓷金温度上升至900度以上,大大提高陶瓷金的耐磨性和抗氧化性。
在不断提升技能、带领团队共同进步的同时,卢边芳已成功培养出一名初级配色师,两名助理配色师。此外,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她还义务为留守儿童、在校学生、社区义工、四点半课堂学生传播陶瓷文化,已授课达200多课时。她用行动弘扬劳模精神,彰显时代内涵,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一劳动奖章 事迹材料篇五
劳模事迹通讯稿
中新网宁波4月9日电(记者 林波)“直到周医生的丈夫回到她身边,夫妻俩开始正常上下班,我才‘退休’。”尽管为浙江省宁波市医护人员提供出行服务的“爱心车队”已于近日“下线”,但全国劳模、夏慧星文明车队队长夏慧星仍坚持接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主任医师周丽上下班。
从2月初至今,夏慧星的这份特别守护已坚持了两个月。
4月9日,周丽告诉记者,他和丈夫董绉绉都是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的医生,不会开车的她平时都搭丈夫的车一起上下班,“董绉绉去驰援武汉,宁波的公共交通也暂时停运,所以我遇到了交通问题。”
由于大部分公共交通暂停运营,2月6日起,在宁波市公路运输中心的组织下,专门为宁波全市医护人员提供出行服务的“爱心车队”火线组建成立,共有17个品牌出租车队,2支网约车车队,208辆出租车、网约车参加。
夏慧星便是首批报名的出租车驾驶员。
“面对疫情,我也会害怕,但不能因为害怕而退缩。”2月6日报名后,夏慧星回到家中提出让妻子去儿子家住几天,“这一个月里,我就自己买菜做饭,独自生活。”
“第一次打电话预约车辆便遇到了夏师傅。”周丽表示,在了解到她的丈夫去驰援武汉后,夏慧星便提出结对接送她,“夏师傅特别热情,和我说有事或外出都可以给他打电话。”
于是,早上7时,夏慧星便在周丽的小区接她上班;16时30分,他又在医院停车场接她下班。而其余的时间,他保持待命状态,有接送任务便会立马出车,“多的时候一天有10余趟,少的时候就2趟。”
“她的丈夫去驰援武汉,是真正的英雄,但像周医生一样坚守岗位的医务人员同样也值得钦佩。”夏慧星坦承,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服务是他作为一名出租车驾驶员应有的担当。
“感谢夏师傅的接送,也感谢他的耐心等待。”周丽表示,有时候遇到门诊病人较多时,夏慧星从不打电话催促,选择默默在停车场等待,“一次门诊病人较多,结束时已经晚上6时,夏师傅就在停车场等了2小时。”
3月26日,随着疫情防控趋于稳定,“爱心车队”正式“下线”。在50天的时间内,“爱心车队”的“逆行者”勇往直前,24小时日夜在线,一共为2776次医护人员提供了紧急出行服务,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宁波这座大爱之城增添一抹亮色。
尽管爱心接送活动结束了,但夏慧星却仍坚守着这个接送任务,“等她丈夫回到她身边才会结束接送。”
“其实董绉绉已经于4月初回来,在象山休养,但夏师傅怕我出行不便,仍然坚持接送我上下班。”周丽表示,这份“情”她也曾想在物质上以示感谢,但都被夏慧星拒绝了,“夏师傅是免费接送我们医务人员,曾想给夏师傅一些金钱上的补偿,但下车后钱被他毫不犹豫地‘扔’了出来。”
以夏慧星名字命名的“夏慧星文明车队”于2006年5月成立,十多年来,他带领队员行驶在甬城大街小巷,奉献爱心。
每年除夕,他们坚守火车站免费接送最后一班火车到甬旅客;每年春天,他们积极投入宁波市盲人旅游节公益活动,陪伴盲人“触摸”春天;每年重阳节,他们带着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去看看新宁波、逛逛新农村;每年春运时节,他们起早贪黑奔赴机场、火车站,迎来送往每一位新老宁波人……从事出租汽车驾驶员行业的20余年来,夏慧星和他的车队坚持“一路行车一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