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通用19篇)
时间机器是一种虚构的科技设备,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挖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改进自己。看看下面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一
刘二是个非常小气又爱占便宜的人,常常借邻居东西不还,偷拿街坊东西无赖说成自己家的,久而久之街坊邻居都怕了他,见面都躲着他走。
这一天,刘二家隔壁新搬来一户人家。刘二鬼头鬼脑地趴在院墙上看,发现新邻居家的鸡笼没关好,一只母鸡跑了出来。他眼前一亮,翻过院墙跑过去抓起那只母鸡抱回自己家里。
新搬来这户人家的男人名叫王大,他很快发现自己家的鸡丢了便四处寻找。街坊偷偷告诉他被刘二抱走了,开始王大还不信,心想邻居间咋还能干这么缺德的事。可当王大将信将疑地趴在院墙上往刘二家看的时候,果然看见刘二家的鸡笼里有一只母鸡分明就是他们家的鸡。于是他气呼呼的前去索要,刘二无赖地说:“你怎么能说这只母鸡是你的,你有什么证据吗?还有为什么你家是鸡不在你家的笼子里,却跑到了我家的笼子里?”
王大被问的哑口无言,回家后和妻子说了这件事。妻子胸有成竹地说:“你别上火,咱家的鸡会回来的。”
王大轻蔑的一瞥说:“你个妇道人家能有啥能耐,打打不过,说说不过的。”
妻子听了也没生气只是边铺被边说:“赶紧睡吧!”
第二天一早上,妻子打开院门站在门口敲着盆大声叫着“咕咕……咕咕”家里的鸡都跑来吃食,隔壁院里的母鸡听见了熟悉的声音,撒怀一样往这边跑,而刘二家鸡看见新来是母鸡撒怀一样的跑,不知道发现了什么事,也跟着跑了来。
王大妻子一看目的达到了,急忙关上院门把刘二家的鸡也统统关在了自家的鸡笼里。
不一会刘二气冲冲的来要鸡,妻子堵在门口说:“你家的鸡不在你家鸡笼里,跑我家鸡笼里找什么。”
刘二一听立马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二
很古很古的时候,在天河东边的石窟里,住着一条雪白闪亮的玉龙;在天河西边的大树林里,住着一只彩色绚烂的金凤。
玉龙和金凤是两邻居,每天早晨,它们一个钻出石窟,一个飞出树林,总要打个照面才分开来,然后忙着各自的事儿去了。有一天,它俩一个在天空中飞,一个在天河里游,飞呀,游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座仙岛上。在岛上,它们发现一块亮闪闪的石头,金凤很喜欢,就对玉龙说:“玉龙玉龙,你看这块石头多好看呀!”
玉龙也很喜欢,就对金凤说:“金凤金凤,我们来把它琢磨成一颗珠子吧!”
金凤点头答应,它俩就动工了。玉龙用爪子扒,金凤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过去了,它俩真的把这块亮闪闪的石头琢磨成一颗滚圆滚圆的珠子。金凤高兴地飞到仙山上含来许多露珠儿,滴到珠子上;玉龙快活地游到天河里吸来许多清水,喷到珠子上。滴呀,喷呀,滴呀,喷呀,……慢慢地这颗珠子就变得明光闪亮的啦。
从此以后,玉龙喜欢金凤,金凤也喜欢玉龙;玉龙和金凤都喜欢它们的明珠。玉龙不愿回到天河东边的那个石窟里去了,金凤也不愿回到天河西边的那座树林去了,它俩就住在天河当中的仙岛上,日夜守护着自己的明珠。
这颗明珠真是一颗宝珠呵,珠光照到哪里,那里就树木常青,百花齐开,山明水秀,五谷丰登。
这天,王母娘娘走出宫门,一下见到这颗宝光闪耀的明珠,心里爱慕极啦。到半夜辰光,她就派一个天兵,乘玉龙和金凤睡熟的时侯,悄悄地把这颗明珠偷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欢得不得了,连看也舍不得给人家看一看,就赶忙藏到仙宫里头,一道又一道地关起九重门,锁上九道锁。
玉龙和金凤一觉醒来,发觉明珠不见啦,多么着急呀!东寻寻,西找找,玉龙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个石窟,没有找到;金凤寻遍了仙山上的每一个角落,也没有寻着。它俩伤心极了,可还是日日夜夜地到处寻找,一心想把心爱的明珠找回来。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赶到仙宫来祝寿。王母娘娘摆下盛大的“蟠桃会”来宴请众神仙。神仙们喝着美酒,吃着蟠桃,齐声祝贺王母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母娘娘见了这样,一时高兴,就对众神仙说:“各位仙长,我请大家看一颗珍贵的明珠,这真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的宝珠啊!”
说着,她就从衣带上解下九把钥匙,打开九道锁,走进九重门,到仙宫里面取出了那颗明珠,放在金盘里捧到厅堂中间。这颗明珠儿果真亮晶晶,光闪闪的,神仙们看了,都满口啧啧叫好。
这时,玉龙和金凤正在到处寻找它们的明珠呢。金凤突然发现了明珠放出的毫光,就忙着叫玉龙道:“玉龙玉龙,快来看,快来看,那不是我们的明珠放出来的毫光吗?”
玉龙从天河里钻出头来,看了一看,说道:“是呀,这一定是我们的那颗明珠了,快,快去把它找回来!”
玉龙和金凤立刻依着明珠的亮光找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宫里,那些神仙们正在伸头探脑围着明珠叫好呢。玉龙走上前去说道:“这颗明珠是我们的!”金凤跟着也说:“这颗明珠是我们的!”
王母娘娘一听火啦,冲着玉龙、金凤张口就骂:“胡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亲娘,天上的宝贝都该是我的!”
玉龙、金风一听来了气,一齐向王母娘娘说:“这颗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长的,是我俩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来的!”
王母娘娘听了,又羞又恼,伸手护住放着明珠的金盘,大声喝叫天兵天将快把玉龙和金凤赶出去。金凤见王母娘娘不讲理,扑过去就抢明珠;玉龙见王母娘娘不讲理,也冲过去抢明珠。三双手都抓住金盘,谁也不肯放松。你拉我扯,金盘一摇晃,明珠就“骨碌碌”滚下来,滚到阶沿边,从天上跌落地下去了。
玉龙和金凤见明珠往下掉,怕摔破了,急忙翻身跟下来保护。玉龙飞着,金凤舞着,它俩一忽儿在前,一忽儿在后,一忽儿在左,一忽儿在右,保护着这颗明珠,慢慢地慢慢地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这颗明珠一落地,立刻变成了晶莹碧透的西湖。玉龙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化成为一座雄伟的玉龙山来守护它;金凤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明珠,就变化成为一座青翠的凤凰山来守护它。
从此,凤凰山和玉龙山就静静地伏在西湖的旁边。直到现在,杭州还流传着这样两句古老的歌谣:
“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三
卫拉特方言传说故事。流传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讲述穷苦人想当喇嘛未果而养着千只鸡变日的故事。有一次老活佛去到穷人家时,该家的两个儿子把唯一的一个白鸡宰了招待了活佛。活佛吃过鸡肉后,将吃剩的的鸡骨头一吹变成了一千只鸡。正当两个儿子放牧着鸡群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回来了。父亲了解了情况后立即赶到活佛处要求当其徒弟喇嘛。活佛要他回去杀了两个儿子再来。父亲“照搬”后活佛叫他坐在一个洞口,并交待不准朝洞里张望。但父亲按捺不住好奇心朝洞口里张望时看见他两个儿子和儿媳妇在照看着他们的鸡。活佛见他没有当喇嘛的诚意就让他回了家。他回家后便和儿子媳妇们靠着那千只鸡过着平静的日子。
一见钟情。
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
生活。
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顾天宫戒律森严,助其下凡。临行之时又赠难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来到人间,经土地爷说合,槐荫树作媒,与董永结为夫妻。为了帮助丈夫赎身,七仙女去傅员外家做工。员外故意刁难,限她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
如成,便将董永的长工期限由三年改为百日,否则将三年改为六年。七仙女在机房燃起难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
董永做工期满后,夫妻双双愉快返家。途中,董永发现妻子已怀孕在身,赶忙去讨水为她解渴。这时,狂风骤起,空中出现天兵天将,传下玉帝圣旨,限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宫,违命则将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忍丈夫无辜受害,只得将自己的来历向董永说明,并在槐荫树上刻下“天上人间心一条”的誓言,怀着悲愤的心情,返回天庭。
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玉帝与瑶姬的女儿,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
时间。
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就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
幸福。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将织女捉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
爱情。
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和美丽的爱情,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四
传说很早以前的一年冬季。皇帝带领一班大臣巡视天下。这天他们走出城外,只见大地白雪覆盖,冰封千里,树木枝枯叶落,百花凋零。没有半点春色绿意。有位大臣匍匐在地恳请皇帝降旨说:
“百树泛绿四季青,
何分春秋与冬夏,
没花绽放万里冰,
严寒雪霜春无踪。”
皇帝听着大臣的话,看看眼前景象也觉得寒冷十分,没有一点儿春色,实在不妥。并答应了这位大臣的恳求说:“那就依照你说的办吧!让柏树泛绿,四季常青。让梅花绽放,香飘万里。”
“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位大臣呼喊后,抬头观看,顿时柏树枝生绿叶,郁郁苍苍。悬崖之上腊梅绽放,朵朵含笑。这位大臣又跪倒在地对皇帝陈说:“臣请求的是百树,指所有的树木不单单是柏树。没有花朵绽放不行,不是梅花是指所有的花儿。”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说:“是朕听错了。”皇帝思量片刻又说:“朕为一国之主,话以说出,不便改正。也只能如此了!”从此以后,每年四季柏树碧绿,永葆青春。每到冬雪之时腊梅盛开,朵朵微笑,香飘千里。
在很早以前的一个中秋节,他乡谋生的丈夫对妻子十分想念,写信说:
“秋风摇落千树花,
圆月照进万里家,
朝思暮想团圆日,
中秋异乡难偎她。”
妻子看完含泪回信,说:
“夜静望远月,
孤影愁心窝,
欲语泪滂沱,
唯有月表说。”
丈夫读后急忙赶回家,途中遇路骑马,逢氺乘船。一次不幸船翻江心,生死未卜。消息传会家中,妻子心急如焚,每天一个人站立在村口山坡上盼望丈夫回家。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妻子双眼欲穿人憔悴,面目已全非。
这天,被人从江中救起的丈夫,经过多日的恢复后,匆匆回到家中,却不见妻子的身影。忽然想到自己刚才回家经过村子附近时,恍惚看见路边山上站立一碑,相貌和妻子相差无几。转身冲出家门,疯似地向碑奔去。上前一看,只见碑上写着:
“朝暮山坡望君归,
昼夜风雨将妻吹,
不见君归誓不退,
盼君盼到死为碑。”
丈夫读着只见碑面泪水沁出,晶莹滚动,点点情深,滴滴意切。丈夫不由伸出颤抖的双手拭抚,感到碑身余温还存。丈夫悲痛万分,抱碑号啕,哭得死去活来,顷刻气绝身亡。化作一缕青烟扑入碑内。
村里的人知道这件事后,把夫妻二人的姓名刻写在这碑上,表示对这对恩爱夫妻的永久怀念。从此,人们称这碑为恩爱夫妻碑。
无锡县有个贪官胡知县,平时搜刮民脂民膏极尽能事。
一日听说钦差大人要来,胡知县吓得脸色发白。师爷说不要紧,只要有钱,皇帝来也没有关系。
话虽如此,还是得搞点政绩搪塞。师爷又献计说造桥吧,造一座桥的功劳大过造十座庙。
但是时间实在来不及,就在一条小溪上马马虎虎造了三座小石桥。
钦差大臣来了之后,胡知县请他看了三天大戏,吸了三天大烟,又送了三箱子珍宝。
钦差大臣回去后上奏皇帝胡知县造了三座大石桥,皇帝听了龙颜大悦。
胡知县升官去了,留下小溪上那三座只有三尺长的小桥,村里的老人常搀着孙儿诉说这荒.唐的故事。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五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
李时珍开好处方准备走了,病人问他:伤风病能不能吃鱼?李时珍一抬头看见病人家里挂着一条乌鳢鱼,就笑着说:用生姜煮乌鳢鱼吃无妨,只要发了汗就行。
李时珍辞别了伤风病人就到别处去诊病,等他忙了半天回到家里,刚坐在板凳上,病人的儿子就喘着粗气赶来说,他老子吃了生姜煮的乌鳢鱼后,眼眶子变大,脸色变白,舌头打结,喘气不匀。
李时珍一听急了,心想:不好,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幸好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老先生挖药回来,一听说这件事,抓起几样草药就和李时珍一起心急火燎地赶到了伤风病人家中。
李老先生也是个老中医,他让病人煎服了解毒的草药,等病情好转些再煎服治伤风病的草药,只三天工夫,病人就能起床干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李时珍问他父亲。父亲告诉他,生姜煮乌鳢鱼能使人中毒。这件事对李时珍震动很大,他一连几夜都没睡好觉,伤风病人中毒的情景总是在他的头脑里打转转。他暗下决心,为了替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中草药的药性,他一边采药行医,一边四处求拜名师。工夫不负苦心人,他后来终于成了医圣,写出了《本草纲目》。
直到现在,还有些地方不用生姜煮乌鳢鱼吃。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六
江南有个泉湾村,村里有个财主叫周家巨,村里的其他人家都是他的佃户。这周家巨仗着自己家大业大,一向作威作福,佃户们都不喜欢他。
这一年,泉湾村一带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里的人家无粮可吃,只好去周家买粮。周家巨趁机抬高了粮价,村里人买不起粮食,只得准备外出逃荒。
周家粮仓里的粮食,堆得如同小山一般。这天,周家巨习惯性地在自家的粮仓里巡视了一番,然后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亲戚去了。
在亲戚家美美地喝了一顿酒后,周家巨不紧不慢地往回赶。路过一个村庄时,他忽然发现一户人家的一家老小,正在一座大宅前抱头痛哭。他一打听才得知,那是个大户人家,刚刚一伙强盗冲进了他们的家中,不但抢光了金银,而且把粮食都抢走了。
一直到第二天傍晚,周家巨的眉头都没能舒展开来。坐立难安之际,他望起了村中人家屋顶上那时断时续的炊烟。望着望着,他的眉头忽然一展。
管家不敢多问,他称好粮食,来到周家巨的面前复命。周家巨点了点头,让管家把住在村头的刘二柱叫来,管家连忙拔腿往刘二柱家赶去。
刘二柱是周家的佃户,他见周家的管家夜里上门,料定没有什么好事,便沉着脸,暗暗小心着,跟在管家的身后,踏进了周家的大门。
周家巨见了刘二柱,便指着一堆粮食,道:“二柱,你把这些粮食拉回家去。”
刘二柱见那堆粮食足有一千斤,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道:“东家,你家粮食的价钱那么高,我可买不起啊!”
周家巨牙疼似的道:“二柱,这一千斤粮食不是卖给你的,而是借给你的,并且不要利息,等明年庄稼有了收成,你还给我这么多粮食就成了。”
刘二柱以前吃过周家巨不少苦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场便发起了愣。周家巨以为刘二柱还在犹豫,便一狠心,跺跺脚道:“这样吧二柱,我借给你一千斤粮食,明年只需还给我九百斤,那一百斤,我白送给你——这下,你总该愿意借粮了吧?”
刘二柱终于醒过神来,他虽然仍不明白周家巨为何突然发起了善心,但他知道这是好事临头了。于是,他当场写下了借据,拉走了那一千斤粮食。
望着刘二柱乐颠颠的背影,管家不解地问周家巨:“东家,您为何借了那么多的粮食给刘二柱,而且白送了一百斤?”周家巨神秘地笑了笑,然后把强盗在那个村庄里,抢光了那个大户人家的粮食一事,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道:“将粮食借出,这是我想了一天多时间,才想出来的保住粮食的最好的办法啊……”
原来,周家巨想:如果我将粮食借给村里的人家,那么即使强盗们来我家抢劫,也抢劫不到粮食,等来年村里的人家还了粮食,我家的粮仓仍然可以堆得满满的。村里有两百多户人家,每户人家借粮一千斤,便可以差不多将我家的粮食借完,虽然每户人家我白送一百斤粮食,损失了一成,但保住了九成的粮食,这个代价不算大。
听完周家巨的一番话,管家不禁频频点头,连声称赞东家的主意妙。当天夜里,管家陆续将村里的其他佃户都叫到了周家,借走了粮食。一时间,泉湾村里呈现出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原本准备外出逃荒的人家,因为家中有了粮食,所以都在村里留了下来。
粮食借出后,周家巨将家里的金银财宝全部深深地埋入了地下。做完这一切后,他的心彻底安了下来。泉湾村附近的村庄里的百姓,因为村里的大户没有借出粮食,无法活命,只得全部外出逃荒去了。
转眼过了年,二月的一天,周家巨去县城里看大戏。刚进入县城,他便看见许多人都往一个方向急走,他不解地问一位路人,那是怎么一回事?路人告诉他说,今天县衙要在法场砍一伙强盗的头,大家都想去瞧瞧热闹。周家巨顿时来了兴趣,于是随着人流,也向法场走去。
来到法场,只见场地中间跪着三十多个汉子,显然,他们便是将被砍头的强盗。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周家巨得知,那伙强盗是本县境内唯一的一伙强盗。自去年以来,他们抢过不少大户的粮食。前不久,官兵攻上山寨,杀死了大部分的强盗,并生擒了三十多名。
得知了这么一番内情,周家巨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嗡”地响了一声,顿时发起了呆,就连强盗们何时被砍了头,他都不知道。
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周家巨一口气喝下了一壶热茶,才总算缓过神来,口中喃喃道:“我亏了,我亏大了啊!抢粮的强盗被剿灭了,不会来我家抢粮了,我真的不该借出、白送那么多的粮食啊!”
周家巨喘了几口粗气,将管家叫到跟前,吩咐他去佃户们的家中看看,他们的家中还剩下多少粮食——他想把借出的粮食收回来。
管家出了门,工夫不大,他回到周家巨的面前,禀告道:“东家,佃户们借去的粮食都已吃了大半,现在让他们还粮食,他们哪里能还得上?再说,佃户们的借据上,写下的还粮的日期,都是今年庄稼收成之后呢!”
周家巨听罢管家的话,只得摆了摆手:“算了,算了!只好等庄稼有了收成之后,再让他们还粮了。”
很快到了三月,老天终于下起了雨,村里的人家开始播种起来。泉湾村附近的村庄里,由于佃户们都外出逃荒去了,还没有回来,所以那些村庄里的大户们的田地都没有人耕种,村里冷冷清清,只有泉湾村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其他村庄里的大户们,当然不愿意自己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因为那样一来,他们便收不到地租。于是,他们纷纷来到泉湾村,请佃户们种地,并把地租一降再降,可泉湾村的佃户们根本不愿意去耕种他们的田地,他们只乐意耕种周家的田地。
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的收成非常不错,佃户们不但将地租交给了周家,而且将借来的粮食、周家巨白送的粮食,全部还给了周家。卖掉大部分粮食后,周家的粮仓里,粮食仍然堆得像小山一般。而附近的村庄里的那些大户们,由于田地都荒芜着,所以他们竟然没能收到一点地租。
数着白花花的银子,望着黄澄澄的粮食,周家巨始终想不明白村里的佃户们为何只愿意耕种他周家的田地。
这天,周家巨在村里闲逛,无意中看见刘二柱正和另一位佃户在闲扯。只听刘二柱道:“去年,周东家借出、白送了粮食,才使得咱们各家老小没有饿死,也不用外出逃荒。正是冲着周东家的这份善心,咱们才愿意只耕种他家的田地。”
原来,这才是佃户们只愿意耕种周家的田地的原因,一时间,周家巨不禁感慨万千:借粮食、白送粮食,只不过是我为了避免被抢劫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没想到村里人竟会因此如此帮衬我。看来,一个人只要做了好事,就会好心有好报。
从此,周家巨不再作威作福了,并经常接济乡邻,大伙儿都说周家巨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七
1920xx年7月3日,年仅29岁的张学良向全国通电就职“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在张作霖死后一个月,顺利接手东三省的军政大权。
给张学良网罗一个团队。
一个人想成就大业,单枪匹马肯定不行,得有人帮忙。这些帮忙的人,按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团队,只有有了自己的团队,创业才成为可能。张作霖身边就有这么一个团队。
张作霖起家靠的是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一干拜把子兄弟,这些人成了张氏团队的早期人员,也是核心人员。在这个“保险队团队”的努力下,靠着几把土铳,从穷乡僻壤来到奉天这个大都市,又从奉天走向北京,走向全国,开创了威震民国的奉系,张作霖是其中的天然领袖。
可张学良呢?那可说是纯正的富二代,含着金钥匙长大。说张学良是公子哥,也没什么不妥。当别人还在学怎么骑马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要让这样的人去接班,难度不是一点点,可张作霖做到了!
张作霖明白,自己活着,大家还尊你张学良是大公子,可真等我故去了,人家会怎么待你呢!要想顺利接班,首要条件是接班人必须有自己的团队。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例子俯拾即是。李世民能顶着“杀兄弑父”的罪名顺利成为一代英主,关键是有尉迟恭、侯君集、李靖等天策府十八学士的鼎力支持;曹丕之所以能在曹操死后。
成功。
逼迫汉献帝禅让,靠的还是曹丕跟着父亲曹操南征北战培植的亲信华歆等人。自小熟知三国、隋唐演义的张作霖怎能不明白其中的诀窍。
怎样才能让张学良拥有自己的团队呢?
有枪便是草头王。要让张学良接班,就得让他掌握军权,要掌握军权就得当兵。可真要把张学良派去当个大头兵,却是不大可能的,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先例可循,你见过历史上哪个太子、阿哥从小兵干起?还不是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亲王、郡王了。这种事,只有在西方的王室贵族中才有能,比如,英国的哈里王子就被派去阿富汗打仗。
在中国人看来,让子孙从大头兵干起总不是那么一回事。直接派去当高级军官,也不是没有先例。但在奉军那种讲究资历的地方,保险队的老人们是不会买张学良账的,结果是树立不起威信,和没去一个样。最好的办法是进军校,军校毕业后再出来当军官。一来,军校可以使张学良接受初步的军事教育,知道打仗是怎么一回事;二来,为将来奉军的改头换面做准备。当时的奉军匪气十足,官兵虽然枪法准,但军队作战毕竟不是打家劫舍。
拿破仑。
曾说过:“两个马木留克兵可以对付三个法国兵,但是一百名法国骑兵就不怕一百名马木留克兵,而一千名法国骑兵则能击溃一千五百名马木留克兵。”军队作战讲究的是组织性、纪律性,而且军事技术的进步,导致军事组织结构日益复杂。让一群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去和那些德国、日本教官训练出来的军队打仗,那不是找死吗?所以,张作霖让张学良入军校也算是为将来奉系军队的壮大、发展,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做准备。
然挑的都是能识文断字的,但。
数学。
物理学对这些人来说不啻于天书。而张学良自小文化基础比较好能考第一确实不是因为他是东北王的大公子。
军校毕业后,张作霖并没有急着让张学良去当什么高官,而是“回锅”去当讲武堂的监督。本来讲武堂的最高领导人是张作霖,日常事务由教育长负责。但为了能让张学良参与到讲武堂的日常事务管理中,张作霖计上心来,特设了监督一职交给张学良。
自从有了张学良这个监督,讲武堂的事情基本上是张学良管。这样,从职务上来说,张学良与老师们是上下属关系,与学生就是师生情谊。我们常说黄埔军校是国共双方将领的摇篮,而东北讲武堂又何尝不是奉军军官的摇篮呢?张学良长期掌管东北讲武堂,对讲武堂的师生人品、才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是一个领袖人物成长的开始,也是一个接班人建立自己接班团队的基础。这一切全都在张作霖的计划之中。后来事情的发展也果如张作霖所预料的那样。随着奉军的不断扩军,大量东北讲武堂的毕业生被充实到奉军各级部队当中去。而在人事方面,张作霖又放手让张学良做主,所以像日后比较著名的东北军将领如黄显声、许庚扬、牛元峰,甚至开国上将吕正操、万毅都与张学良有师生情谊。而当时在讲武堂任教官的郭松龄、何柱国等人也恰是在此时与张学良建立了特殊的友情。
这样,张学良就以东北讲武堂的教官和毕业生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团队。
让张学良打出威信来。
如果认为张作霖仅仅让儿子当个东北讲武堂的监督就能确保日后能够接班的话,那就太小看张作霖了。老谋深算的张作霖明白,在部队中立威的关键是能打仗、会打仗、打胜仗。一个娃娃兵,没上过战场,别人是不会服你的。
于是,在儿子还没毕业时,张作霖就从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东三省巡阅使卫队旅中挑选了一个团的士兵,配属骑兵、炮兵、机关枪各一连,工兵、辎重各一排,组成一个超强的加强团让张学良率领去剿匪。剿灭几个土匪需要这么强的兵力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叫杀鸡用牛刀,保证只胜不败。张作霖的目的有二:一来给张学良树立打仗的。
自信。
心,这个自信心太重要了,你总不能让一个人刚从军校毕业就去打败仗吧?万一打败了,弄不好,张学良一辈子不敢上战场,那张作霖的精心培养不是全白费了吗?二来呢,在奉军中立威,要让奉军将士知道,虎父无犬子,我张作霖的儿子也是凭本事走到这一步的。
张学良果然不负父望,剿匪马到成功。张作霖的把兄弟、时任吉林督军的孙烈臣极为识趣地公开通电:张学良在吉林剿匪指挥得当,作战勇敢,敬请提升为卫队旅旅长。张作霖推辞了几次后,就顺水推舟任命儿子为卫队旅旅长。张学良当上旅长后,所遗团长一职就交给了军校教官郭松龄。这是张学良第一次把自己人推荐上来任职,也是打造自己班底的开始。
1920xx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奉军一溃千里。张作霖眼看局面无法收拾,马上派人让张学良丢下部队赶快跑。要是连儿子都给吴佩孚抓了去,丢人现眼不说,接班人大计可就全玩完了!可没想到,张学良在郭松龄的协助下,张弛有度,打得有板有眼,最后还是在儿子的保护下才压住阵脚。这一下,奉军的老帅们真正的刮目相看了,再也不敢小瞧这个公子哥了。但这种令人刮目相看还是有保留的。为什么?虽然打了胜仗,可谁都明白,这其中郭松龄起了很大作用,你张学良到底有没有两把刷子还不一定呢。但在不久发生的郭松龄反奉事件中,张学良的出色表现则让所有人都闭了嘴。
郭松龄举起反奉大旗后,一路势如破竹杀向奉。
天。张作霖被打得没了招,把前线的一切事务全权交给张学良处理。张学良先是组织部队抵抗,成功地把郭松龄部队阻挡在巨流河一线,然后以情感联系瓦解郭部。因为郭部的军官大多由张学良提拔,张学良在前线一喊话,这些军官大部分自动放下武器。事后,张学良又力主对这些军官既往不咎,一概重新留用。这一手极其漂亮,虽然张作霖装模作样地大骂一通,声称要对参与反奉的官兵追究责任,但他心里也明白,真追究起来,奉军还打不打仗?所以当张学良提出所有军官一律留用的主张后,张作霖也就同意了。他知道:好人让儿子做了,这些人出于感恩,将来对张学良会更加忠心!
在这件事中,张作霖及奉系的老派看到了张学良的指挥作战能力和在军队中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从此再也不敢小瞧张学良。张学良自己也说:“我真正在东北军中树立威信是在郭松龄反奉后。”从此,张学良开始独当一面,张作霖也对张学良完全放权。
后来奉军和北伐军对抗,张作霖把所属军队编成七个方面军,其中嫡系三、四方面军完全由张学良指挥。虽然最后奉军吃了败仗,退入关内,但作为主力的张学良的三、四方面军并无多大损失。在政治上,张作霖也开始让张学良适度参与。比如,张作霖退出北平,就把与蒋介石和谈的重任交给了张学良。
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历练,张学良在奉系乃至全国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人虽死恩威还在。
有自己的团队,有资历、有能力,但这并不成为能够接班的必然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各方派系的支持,特别是实力派的支持。
任何一个军政集团都不是铁板一块,大多分成形形色色的派系,奉系集团也不例外。在1920xx年,奉系大约可以分为老派和新派。老派中又可以分为以张作相、汤玉麟为首的一派和张海鹏、王永江、于芷山一派。前者跟着张作霖起家于八角台保险队,后者主要是张作霖在一次次高升的过程中加入的。虽然其中很多人也和张作霖结拜了兄弟,但毕竟属于外来者。新派主要是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陆大和东北讲武堂的土派和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洋派。土派早期以郭松龄为首,郭死后以张学良为首,洋派的首领是杨宇霆。
历史上为了争夺最高权力,统治集团各派别争得你死我活导致分崩离析的比比皆是,为何奉系集团内部各派别却能达成妥协,一致支持张学良呢?那得从各个派系的具体情况分析。
先说杨宇霆为首的洋派。杨宇霆加入奉系后深得张作霖信任,历次奉军出关作战,杨一直担任总参谋长的角色,全权策划奉军的战斗。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杨的手下,聚集了一批出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却担任奉军的关键职务,力量不可小视。但在郭松龄反奉中,杨宇霆为了一己私怨,怂恿张作霖枪毙了郭松龄,得罪了奉军中一大批军官,这些人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杨力量。所以在争夺最高权力斗争中最先被pk掉的就是杨宇霆。
再来看老派,其主要势力范围是地方行政,说白一点就是有钱。其中又以张作相等人最为重要,他们长期担任吉林、黑龙江等省的督军,势力盘根错节。按理来说,张作相是最有可能接张作霖的班。张作相长期追随张作霖,对张作霖忠心耿耿,而且一直担任奉系二把手的角色,让张作相接班是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事实上,事情也果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1920xx年6月24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发表通电推举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吉林保安司令,张学良为奉天省保安司令,万福麟为黑龙江保安司令。但张作相“坚辞不就”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之职,并建议张学良担任“此一重要职务”。
张作相为什么自己不愿意担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呢?首先,张学良子承父业继承“大统”乃当时天经地义之事;其次,张作相对张作霖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想“乘人之危”夺权;再次,新派和老派矛盾深重,如果处理不慎,容易引发内讧。洋派和土派虽然有矛盾,但在对付老派的态度上却是目标一致。老派在历次奉军出关中搂钱、占地盘,新派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却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这也是郭松龄反奉的原因之一。张作相虽然得到老派的支持,但并不容易全盘掌控奉系,弄不好满盘皆输。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相分头说服老派们支持张学良子承父业,以维护奉系。
团结。
其他老派人也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关内是蒋介石的北伐军,身边是狼子野心的关东军,局势危如累卵凭自己手中那点兵力,如果处理不好,弄不好再来一次“郭松龄反奉”,大家都一起玩完所以,他们也同意了张学良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1920xx年7月3日,夏日的阳光明媚,沈阳邮局的发报员向全国的邮局发出了一份“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电报。与此同时,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也贴出了一张同样内容的布告。落款是: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张学良。
奉天的精英们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他们有了新的领导人,一盘散沙的奉系又成了铁板一块。关东军司令部里那些虎视眈眈的军官们则恨得咬牙跺脚,本以为张作霖一死,东北肯定会因为抢班夺权出现大乱,没想到,张学良竟然异常顺利地接了班。
关东军的军官喟叹:人算不如天算,而深知内情的奉系元老们则说,有时候,天算也不如人算,雨帅(张作霖)可以瞑目了。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八
传说在一座深山老林里有一座庙。此寺庙正坐落在山腰上。
一日正是午时,空中阳光无比强烈,刺使人们不能睁大双眼。村里一个顽皮捣蛋,时常被成人门咒骂的小孩就偏偏站在烈日下仰天久望,他那对无邪的眼睛竟然眨也不眨地与空中太阳对视,而且小小的嘴角上还露出一丝甜蜜的微笑。
此乃常人也,何能久看空中的烈日?常人自不可思议,难不成他顽皮捣蛋。
在村子里,小孩的家境是最穷的,几乎是吃了上顿担心下顿的,打开锅头盖子,找不到米下锅。
哎,不说也罢。总之他家里的大人小孩都受尽了村里人的冷眼、讥讽、嘲笑和唾骂,说是他自己家懒惰才会落魄成现在的这个样子。
过了片刻,那小孩紧闭一下双眼,然后又睁开。为奇不奇,说怪不怪,人们哪会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呢?可偏偏就在他睁开双眼的那一刹那,一束深蓝色的光线从从天而降,直射在那座山的半山腰上。
小孩见到此景,自然忍不住一声狂叫,好像自己遇到了金子,自己家终于得到上天的眷顾了。
一个成人听到那小孩的尖叫声,还认为他又准备发疯了,向小孩投去恨意与讨厌的目光,嘴角冷冷地挂上一丝笑意。
“爹,”小孩一边向自己那个茅草棚的家跑去,一边兴奋且大声呐喊着自己的父亲,“爹,我看到一样奇怪的事情。”
那些隔壁邻居一听到这话,便坐在自家的屋子里“咯咯”地笑起来,议论道:“会有什么奇怪的事情让他看到呀?不就是玩泥巴抓到了蚯蚓,时常抓到蚯蚓都说自己遇到奇怪的事。”
小孩老爹听到此话也不为奇,毕竟自己昨天刚被他拿来寻开心,今天如论如何也不能再上当了。于是继续侧躺在那张木板床上,故意地呼呼大睡。
小孩进到屋子里,见到自己的老爹还在床上呼呼大睡,站在床前,伸手往自己老爹的屁股上猛力一巴掌打去。
这不打不要紧,一打,这小孩的老爹还真像是从睡梦惊醒过来一样。故意装着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坐在床沿上,瞅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嘴里细语地嘀咕着,对自己的儿子真是万般的无赖呀。
“老爹,”小孩再次拍打一下父亲的膝盖,大声地说道,“我叫你,你没听见吗?”
小孩的父亲从床上站了起来,一边朝外走去,一边说道:“小王八蛋,你又要准备做什么了?”
小孩跑到父亲的旁边,紧跟着父亲的步伐往外走。一边走,他就一边侧仰着头跟自己的父亲说道:“老爹,我刚才见到一件很奇怪的事。”
“哦,”小孩的父亲不以为然,一副极为冰冷的表情,问道,“是不是又抓到一条比昨天所抓到的那条蚯蚓要大呀?”
“哼……”
小孩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响后,便快速地往外跑去。
小孩的父亲一见,心里还真是突然又好奇起来。于是自己也加快了脚步,向小孩追去,一边在后面追着,一边问道:“小王八蛋,你要去哪里?”
“我去找那件发出光的宝物。”小孩一边跑一边回答道。
“等等我啊。”父亲在小孩的后面大叫一声。
小孩听到自己的父亲再叫自己,于是停下脚步,双手插在腰上,弯着身子,显得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
“你说是什么东西发光?”父亲走到小孩的身边,疑惑地看着小孩,问道。
“我不知道。”小孩站直身子,看着自己的父亲,回答道,“反正我见到那半山上会发出光,所以就要去看看。”
“半山?”父亲更是一惊。他真不敢相信,这次自己的儿子竟然想出了这么一个怪注意,要自己陪他上山去。
正想着放弃,可又心不甘。他只好咬紧牙关,陪着自己的儿子爬到了那座森山老林的半山腰。
这一到山腰,父亲跟儿子怎么也没有发现那个会发光的物体呀。
“小王八蛋,你又再骗我。”父亲揪着儿子的耳朵,极为气愤地说道,“这么热的天,竟然骗我陪你上山来。我呸,以后死也不相信你了。”
“哎哟,”那小孩不断滴呻吟到道,“哎哟、哎哟哟,好痛。”
小孩虽然嘴里不断滴叫着,可他的双眼却也在不停滴瞟视这四周。他还真希望能够见到那个会发光的物体,好让自己的父亲感到惊喜。他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还真瞟到了,果然在一个深坑里有一束蔚蓝色的光发出来。
“老爹,你看。”小孩喜出望外,大声地叫道,手指指向那束光线发出来的地方。
于是父亲顺着小孩的手指看去,果然见到了一束淡蓝色的光线闪来闪去的,就好像是一个人拿着一条荧光棒绕来绕去的样子。顿时父亲松开自己的手,前往发光的地方走去。
“哇,”父亲走到深坑旁边,看着坑里叫道,“一座寺庙。”
“老爹,你说要不要下去看个究竟呢?”小孩站在父亲的旁边,双手按在自己的膝盖上,弯腰驼背地盯着深坑里的寺庙,问道。
“那当然,”父亲侧头看一眼旁边的小孩,说道,“你在上面等我,我先下去,然后我在下面接你。”
“嗯。”小孩点了一下头,应道。
说完,父亲慢慢地往深坑里下去。待父亲下到深坑里后,小孩方才下去了。
那深坑不是一般的大,寺庙前是一块空地。父子两站在寺庙前的空地上,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一小一老都有着同样的感觉,就好像是自己进入了梦中。
“老爹,你看。”小孩又是一声叫道,手指指着寺庙里。
父亲听后,回头朝寺庙里看去。这一看,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了,不断地摇了摇头,眨了眨眼。
天啦,怎么可能?父亲伸手拍打了一下自己的后脑,以确认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做梦。而天真无邪的小孩早已跑去了寺庙里,拿着里面的金子、珠宝、玉石、玛瑙以及带着微笑的观音佛像,他那里懂得那些东西是值钱的呀,只是觉得好看好玩,自然拿了这样丢那样的。
“小王八蛋,别瞎碰。”父亲走到小孩的身边,语气十分情切地说了一句。
待父亲的话音在坑中一散,父子二人便同时听到一个清脆锐耳的声音说道:“你已经功德圆满。虽然自己清贫,但还是乐意助人,而且你所积下的阴功了得。所以佛祖便将一束蓝之光降临给你那聪明的儿子见到,以引你上山拿回你应得的物品。你现在就把你所想要的东西拿走吧。”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九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位仙子在南海一座仙岛上修炼,一位是孔雀神女,一位是凤凰神女。
有一天,凤凰神女往天上赴会,孔雀神女感到寂寞,便化成一只海鸥,到处游玩。她飞到一个海滨渔村,看见海滩上摆满各种供品,男女老少烧香叩头,还有人哭。一会儿,人们抬起供品,抛向海里然后各自回家。
孔雀神女觉得奇怪,想弄个明白,就变成一位渔女,自称叫孔雀,前天随双亲出海经。
捕鱼。
不幸遇上大风浪般沉人散漂流到这里无依无靠。一位好心的渔姑十分同情她便邀孔雀到她家中暂住。
路上,孔雀问及刚才海滩之事,那渔姑名叫莲花,她告诉孔雀:”最近几个月,海里多次出现一个妖怪,斗大脑袋,青面獠牙,随意兴风作浪。弄得无数渔家船沉人亡。我哥哥就在三个有前葬身鱼腹。乡亲们每逢初一、十五,摆上供品焚香,祈求渔家出海平安。”边说边流下眼泪,孔雀听后悲愤万分,暗下决心,不除妖怪誓不回仙山!
孔雀寄居莲花家中,她不单貌似天仙,心灵手巧,纺纱织网、划船、捕鱼,也样样出众;尤其是她来了之后,渔民们出海次次平安,满载而归。因此,莲花一家和村中父老、兄弟姐妹都喜爱她。
一天清早,孔雀和莲花出海捕鱼,风平浪静,孔雀暗念真言驱赶鱼群,一时鳞光闪闪,鱼虾涌跃,渔民一见齐欢呼,纷纷撒网捕捞。
突然间,天色骤变,乌云遮日,狂风大作,恶浪滔天。孔雀心知有异,纵身跃上去端,吹口仙气,把所有渔船送回海滩,随后拔出金簪宝剑,准备应战。
这里,从海里钻出一个手执长叉的狰狞怪物,气势汹汹向孔雀杀来。孔雀用剑档开长叉,抛出七彩仙绫带,刹那间化成一条火龙,把它缠住,孔雀挥手飞出宝剑,砍中它的后背,那怪物在海面翻滚一阵,便一命呜呼。孔雀神女取出乾坤照妖镜一照,原来是个鲊精,叱声“变”!刹时变成一座小山。这就是孔雀岛南侧六里许的鲊山。
孔雀返回渔村,渔民们才知道她是仙女,纷纷跪在地上向她叩头,请示她永远居留下来。
孔雀神女为了答谢乡亲们的深情,依然住在莲花家,乡亲们更加敬重她。有一天,孔雀和一起到井边汲水洗衣。忽然空中雷鸣电闪,云雾中出现一员天将,手持三尖戟,杀气腾腾地高喊:“我乃天宫护法将军,今奉玉旨特来捉拿罪神孔雀”。原来龙王闻报后,到天庭告了一状,说孔雀神女私奔人间,杀戮龙宫兵将。玉皇闻奏大怒,传旨护法将军,带领天兵前来问罪。
孔雀见是天兵,便申辩道:“我杀鲊精是为了救护沿海百姓,替天行道,这有何罪”?护法将军不容分说,抛出捆仙绳,叱令从天兵拿住孔雀。孔雀问心无愧,祭法宝抵抗,天将激怒,取出正法行刑刀,对准她的颈部和两腿各砍一刀,霎时血浆喷天,染红云霞,一会儿漫天大降血雨,护法将军大吃一惊,慌忙率领天兵回天庭去了。
凤凰神女从瑶池宴罢回山,见洞门紧闭,不见孔雀,又见满天血雨,屈指一算,泪如泉涌。她知孔雀冤死,又无可奈何,只得连忙来到南海滨,用仙拂在孔雀遗体上拂了三下,孔雀立刻化成一座岛屿,这就是孔雀岛。此后过往船只如果遇上风暴,便可靠近孔雀岛避难。后来渔民曾在岛上建一座神女庙,四时供拜,以示不忘。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
民间的故事数不胜数,除了四大民间。
爱情。
故事,还有很多具有。
教育。
意义和奇异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关于民间经典小故事你了解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经典民间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天儿子从书房里拿出一本书,说:“爸,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就是你真的知道牛奶是怎么来的吗?牛奶的背后,隐藏着奶牛的多少辛酸!”
饮用奶都来自于工厂化的养殖业。乳业流水线上的奶牛,一辈子没见过公牛,却不停地生小牛,被挤奶,奶牛甚至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小牛也见不到母亲,一生下来就母子分离,一部分小母牛被人工喂养,重复母亲的命运;一部分被卖出去当肉牛;还有一部分进了生化工厂,变成了血清、蛋白和酶!”
读完这段文字,我突然感到沉重起来。原村庄里的这对老人,拐杖已成了他们。
生活。
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他们从来不肯放弃劳作。男老人不断地编织着竹器,女老人一刻也不停地从猪圈忙活到鸡圈。他们是一家人,但我打小到大从没有看见过他们说过一句话,露出过一丝笑脸。
据说,他们早年就分居,原因不详。几十年了,虽在同一屋檐下,却形同陌路,过着井水与河水相安的生活。他们漠然地看着彼此一天天老去,在他们的表情里看不出任何悲喜,任何隐忧,仿佛,他们就是一次错误结合之后的永远不可修正。
很多人揣测过他们的生活,但谁也无法判断事实的真相。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九十高龄的女老人熬不过凛冽的寒风,她安静地离开了。在男老人的脸上,依旧探寻不到与悲伤有关的任何信息。他的胡子全白了,戴着棉帽,穿着宽大的棉衣,两只手深深地彼此相握着躲进袖子里。他眼神空洞地看着忙忙碌碌的儿子们,不问不闻的表情有点让儿孙们难过,小儿子忍不住地对他说,妈走了!他看了他一眼,依旧什么话也不说。
晚上,意外地传来男老人也过世了的消息。
两口漆黑的棺材并排地躺在一起,此刻,他们之间再没有了任何的别扭。冥冥中,似是上天的完美安排,他们的相守,终是要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得到世人的认同。他们之间的所有过往,皆被这突然的安排冲淡了,忘记曾经的隔膜,他们的一生,可以当成一段关于爱情的永恒赞歌。
明月短松处,枯草连天长,他们的坟墓并列在一起,凝重地注视着绵绵的山脉。子孙们兴奋地为他们树碑立传,墓碑上铭刻着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满目的赞誉之词。
印象最深的是,赫然书写着他们夫妻恩爱和睦、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是一个多么华丽的谎言啊,居然被庄重地刻在这里。多年以后,后来者将深信不疑,这里长眠着一对楷模夫妻。无论他们生前的德行,还是死后的效行,都值得人们歌颂和。
学习。
村庄里的人们早已忘记了他们之间曾经的别扭,但他们一定记得,这两个高寿的老人在同一天老去。这是一件值得人们津津乐道很久的美事,尤其是他们的后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一个家族曾经的造化。
尽管他们在世时彼此难容,一直以不妥协不让步的姿态相对,但就在他们同时死去的那一天,他们的子孙们就有了大胆的设想。用一种假设中的美好去代替难以言说的隐情,在铁定的结局里,所有的过程都那么不值一提。
于是,谎言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它们真实地站在那里,站成永恒的姿势。
来,每一滴牛奶,都是值得敬畏的。
这几天工地上活紧,加班加点的,可施工钻头却坏了。工头就让麻三赶紧去买,麻三于是黑灯瞎火的一个人走在城市的街道上。
麻三从骨子里不喜欢城市。城市一天到晚人来人往、车流不息的,各种各样嘈杂声让人永远不得清净。麻三刚到工地的时候曾被吵得吃不下去饭,晚上,街上的路灯照射进工棚里,麻三睡不好觉。
还是乡下好,乡下一年四季都能瞧得见月亮。一抬眼就瞅见乡野上空那比树梢高不到哪里去的月亮,就能知晓又一个月的时光过到哪了,下个月的农事可不可以提前安排了。对于庄户人家来说,月亮俨然就是一个高挂天空的大钟摆。
麻三终还是进了城。麻三不得不承认,城市里有挣不完的钱。麻三不是一个视钱如命的人。可没钱,夏季茬口的庄稼底肥、种子、农药总得买吧;没钱,下学期他家狗蛋和喜风的学费总得缴吧;没钱,他爹老肝病吃药打针的钱总得掏吧。
麻三不喜欢城市是有原因的。那年麻三刚到城市,眼花缭乱的。工友们喊他一块逛街,麻三说不去,麻三不是不想逛街,实在是身上没钱。工友们看出了麻三的心思,就说,没钱怕啥,没钱就不能逛逛大商场?俺们又不偷不抢,天王。
老子。
也管不了咱。工友们这么一说,麻三就去了,去得理直气壮。
说来也巧,麻三他们刚走到华夏商场的电梯入口的时候,一个消瘦脸男人刚将手伸进了身旁的一位中年男子的衣兜就被麻三撞见了。那扒手人模狗样的,竟然还穿着西装打着领带。麻三当时啥也没想,箭步上前就抓那消瘦脸男人。
消瘦脸男人抓到了,保安来了。
保安狠狠地上前就问麻三干这行档几年了。
你们搞错了,他才是扒手。麻三红着脸指着消瘦脸男人说。
保安狐疑,不信。麻三和工友们鼻子都气歪了。
幸亏从消瘦脸男人身上搜出了中年男人的钱包和赃款,麻三才洗脱了干系。
临走,那个保安科长还皮笑肉不笑地说,对不起啊,谁叫你们是民工呢。
从此,麻三才知道自己已经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农民工了。可麻三老是想不通,农民工咋啦,农民工吃你喝你的了,难道这个城市里的坏事都得和农民工联系到一块?麻三不仅想不通,还窝了一肚子的火。
今晚,麻三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心里想着心事。走着走着,忽然,麻三发现身后不远处有一个女人正悄悄地尾随着他。他走得快,那女人也走得快,他走得慢,那女人便也放慢了脚步。
麻三吓了一大跳,转脸斜乜那女人。只见那女人体态丰盈,迈着婀娜的步子。一看就知是这个城市里有修养的女人。
没事的时候,麻三就喜欢瞅瞅城市里女人几眼。城市里的女人就是水灵,嫩汪汪的,就像他家那片果树林里又红又大的红富士苹果般的粉嫩,怎么看怎么养眼。
麻三没读过几天的书,不懂得用啥样的词来形容城里女人的美。不过,他有一个想法,等年底回老家,他也要像模像样地带几样城里的化妆品回家,让女人秀花和女儿喜凤也好好打扮打扮。
麻三想着想着不由地竟笑了。看看自己都想哪去了,还不知身后的这个女人是干什么的呢,也许她是个盗贼、小偷、三陪小姐都有可能。几年的打工生涯使麻三懂得,城市是个大树林子,里面什么样的鸟都有。想到这,麻三不觉就有些紧张起来。
那你为啥又跟着俺,俺可是个民工。麻三多了个心眼,不无提防地直瞪那女人说。
大哥,正因为你是民工,跟着你心里才踏实些。女人一脸真诚地望着麻三,用一种嘤嘤动听的语调说。
麻三的心狂跳不止,心中异常激奋。
大妹子,你尽管放心,有俺在,他们绝不敢动你一根寒毛!麻三捋了捋袖口,胸脯拍得山响。
朦胧的夜色中,一男一女,一前一后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
此刻,麻三的心里亮堂堂的。他只有一个念头:俺是民工,俺要护送这个女人回家。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一
从前有个财迷,他告老还乡后,置了千顷良田,开了当铺,放高利贷,剥削坑害村民。可表面上装作慈善,吃斋念佛,又在大门上贴了副对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不恕我我恕人”。
村民一看,知道他又在标榜正经,便将此联改动了两三个字,变成“命即是钱钱即是命,人不害我我害人”。
老进士。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二
民国时期,山东某县的一个县长,以“倡导文明,改良风化”为名,在县城里新建了五座漂亮的公共厕所。新厕建成时,县长还要逐个剪彩,不但要鸣锣放炮,还要在每座厕所两边贴上大红对联。
按说县府都是耍笔杆儿的文人,写几副对子不是啥难事儿,可一听说是为茅厕写对子,一个个摇头叹息,表示不能胜任。县长又许下重赏,可还是无人响应。
县府的郭秘书见县长为了难,想到他一个在县中学当校长的朋友郑明之是清华学府的高才生,善写对联,便向县长主动请命。
晚上,郭秘书提了瓶好酒和一包猪头肉来到县中学,找到他那朋友。两人边喝边聊,当郑校长得知郭秘书的来意后,脸色陡变:“郭老弟,写几副对子本不是啥难事儿,可从没听过有为茅厕写对子的,这要是传了出去,还不让人笑掉大牙?不行,恕愚兄不能从命。”
郭秘书急了,连忙拉住郑校长恳求说:“郑兄,小弟在县府当差,此事对县长大人许了保票。若是郑兄不肯帮忙,恐怕小弟的差事就悬乎了。”
郑校长推不掉了,说:“罢,罢,为了你我友情,愚兄就豁出去了。”
第二天,郑校长一晚上没睡觉,苦思冥想熬到天亮,终于写好了五副从来都没写过的对联:。
从来日夜不闭户。
过往未见人拾遗。
进门须鞠躬,
过路先捂鼻。
既来想得大解脱(大便),
进站定有小便宜(小便)。
进来时个个紧张,
出去后人人从容。
来人不蹲就站,
去者非男即女。
郭秘书不负县长重望,将对联送到县长手里。县长看后大加赞赏,连夸郑校长是个人才。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三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关于一些比较经典的民间故事你会去读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从前有片大瓜田,瓜田里结了数不清的大西瓜。
一天夜里,管瓜田的罗五郎看见一个老虎从山上下来,蜕下皮,呼啦一声变成个漂亮大姑娘,然后钻进瓜田,偷那最大个的西瓜吃。
五郎偷偷看着她,心里又是喜欢又是害怕。
第二天,他把这事告诉隔壁家的阿公,阿公见多识广,教他说:“你准备一团热饭,等那大姑娘一张嘴,就塞进她口里,她吃了饭团,就会忘记她是老虎精,然后你娶她当老婆吧!”
当天晚上,老虎又变成大姑娘来偷瓜了。就在她张嘴想吃西瓜的霎那,五郎冲过去,拿热饭团往她嘴巴一塞。
吃了热饭团,姑娘就忘记了自己是老虎精,她留在瓜田里,跟五郎结了婚。五郎怕老婆还会再变回老虎,偷偷把那张老虎皮藏到神堂去。
第二年,这老虎精生了个儿子,起个名儿叫虎生。虎生十分聪明,他。
读书。
过目不忘。七岁就会写诗了,有一日天降大雪,他写了首诗,题目叫《雪》,这么说: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先生看了这首诗,拍手称赞说:“神童!神童啊!小小年纪心怀天下,关爱众生,长大后了不得啊!”
这时有个顽劣小孩,听了这个话哈哈大笑:“他有屁出息呀!先生你不知道,他娘是个老虎精,虎皮还藏在神堂里哩!”
虎生一听,把手里的书一扔,不读了,撒腿往家跑,推开门,一把抱住娘的大腿,大哭道:“娘,他们说你是老虎精,虎皮还在神堂里……”
娘一听,猛然醒悟过来,她甩开孩子,一路跑去神堂,找出那张老虎皮,“沙沙沙”一抖,马上披到身上。只得得“呼哇”一声响,虎生的娘当场变成个母老虎。那母老虎撒开四蹄跑回家,不问情由,一张嘴,把她丈夫罗五郎吃掉了,吃完丈夫它掉转头,又想吃她儿子。那会儿形势紧急,祖母顺手拿来个大箩筐,把孙子覆在里面,骂那个老虎道:“常言说,虎毒不食儿,他是你儿子啊,吃不得!”
母老虎听了,点点头,一溜烟跑上山去,再也没有回来。
由于这孩子隐藏在箩筐里得救,人们叫他箩隐。后来,他嫌箩字的竹字头笔画多,写成“罗隐”。
罗隐没了爹娘,只得跟祖母一道。
生活。
从祖母家上学堂得经过一座破庙。罗隐每走到那破庙门口,本来坐得稳稳当当的一排泥菩萨便都站起身来,朝他弯腰行礼。
罗隐觉得好玩,散学后也不回家,一个劲在庙前跑来跑去。跑到天黑了,星星和月亮都出来了,祖母出来寻他,看到泥菩萨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一个个弄得大汗淋漓,地上落了厚厚一层泥屑子,而罗隐却在那“嘻嘻哈哈”笑个不停。
祖母大吃一惊,连忙把罗隐拉回家。
回到家,祖母对罗隐说:“你明天路过庙门口,见到泥菩萨站起身时,就问他们:‘我长大后要做什么呀?’”
第二天,泥菩萨果然又站起来弯腰行礼,罗隐问他们说:“泥菩萨,我长大后要做什么呢?”
结果,一整排泥菩萨齐声回答:“做皇帝。”
祖母得知孙子长大后要做皇帝,得意得差点长出金尾巴来。到了小年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的那一天,祖母跟邻居万家的老婆子吵架,吵到气头上,说漏了嘴:“你有啥了不得?等我孙儿长大做皇帝,要杀尽你万家人!”
话说那灶君老爷年纪大,耳朵背,心里也糊涂,心想,杀尽万家人怎么得了?他赶紧上天,到玉皇大帝面前告状:“那罗隐可不能当皇帝,他要杀尽万家人哩!”玉皇大帝一听,慌了神,连夜派雷公下凡,让他拆去罗隐的龙骨。
那天半夜,屋顶上头雷声霹雳,罗隐只觉得骨头疼痛,身上好像被钢刀锯一样难受,他大声喊:“阿婆啊,有人拆我骨头哩,好痛啊!好痛!”
祖母顺手拿过个马桶盖,叫罗隐咬住:“咬紧,千万不要放松!”
雷公拆了罗隐的龙骨,给他换上一身讨饭的贱骨头。但是,由于当时罗隐紧紧咬住马桶盖,雷公怕脏,没有换他的龙牙齿和皇帝嘴巴骨。
后来就这么着,罗隐带着一身贱骨头,当上了流浪的叫花子。但是,他仍然留有一张皇帝金口,说什么应验什么。
话说那罗隐长大成人,读书不能上进,种田就禾死豆枯,去做生意么——咸鱼一遇雨水就复活逃走,卖豆鼓吧,又长出绿芽。到了穷途末路,罗隐饿得没办法,只得狠狠心,咬咬牙,出门去乞食。
第一天出门,天上正下着冷雨,他来到一座瓦窑,想要烤火取暖。但是瓦窑的灶门只有一个,如果让罗隐烤火就无法添柴了。烧瓦师傅于是过来赶他走开。罗隐骂他:“歹心的人啊!你的瓦窑一日烧不熟,两日烧不熟,三日烧不熟……”他一边走一边骂,骂到“六日烧不熟”才停了嘴。于是乎,原本一窑瓦坯只需烧一天,经罗隐的金口说了后,变为要烧七天七夜才能烧熟。
罗隐离开瓦窑,来到一个钵子窑,向烧窑师傅借火取暖。钵子窑灶门多,让他取暖不碍事,烧窑师傅就答应了。师傅看他身上穿得破烂,怪可怜的,将剩下的饭也让他吃了。罗隐非常欢喜,就对烧窖师傅说:“钵子窑只要烧一日,烧熟也好,烧不熟也可以。”后来,人们烧钵子窑真的一天就烧成了,烧不熟也不影响钵子的质量。
第二天,他游荡到一片水田,看见有个农夫正坐在田埂上,吃热腾腾的香面疙瘩。罗隐走过去讨面吃,农夫说:“只剩下这一点了,不够分给你。不如你帮我插秧,我回家去给你盛一碗面来。”
罗隐饿得急,就答应了:“好啊,快点盛来!”可是罗隐哪干得了农活啊?他歪歪歪扭扭插了几棵秧,就倒累了,喘着气坐在田头等面吃。那农夫装了面出来,见罗隐那懒散样子,很生气,骂他道:“活都不会干,哪有面条吃?”随手便把那碗香面疙瘩倒进水田。
罗隐眼见到口的香面疙瘩被倒掉,气不打一处来,说了句:“大的变牛蛭,小的变蚂蟥。”于是乎,面疙瘩变成了牛蛭,细面条变成了蚂蟥。从此,水田里就有了数不清的蚂蟥和牛蛭。
有一日,他翻过山头,走上山坡,突然有只山鸡从路旁飞起,吓了他一跳。罗隐生起气琮,骂那山鸡道:“你这连屎带毛不到三斤重的东西!”因为被罗隐骂过,山鸡总是精瘦精瘦的,重量从不超过三斤。
罗隐乞食乞到建瓯,有一天走在路上,包扎被子的绳子断了,他问耕田使牛的农夫要一根牛绳,农夫说:“我若把牛绳给你,怎么使牛呀?”罗隐说:“你把牛绳给我,使牛不用绳。”农夫就把牛绳解下给罗隐。说来也怪,虽然没有绳,牛却变得很听话,叫它向左不向右,走停自如,随心所欲。从那时起一直在现在,在建瓯一带,耕田使牛都不用牛绳。
罗隐乞食到丹阳,又累又饿,信步走进一家糕饼店,店主人送了一块杏仁饼给他,饼上有七八只小蚂蚁,店主人抱歉地说:“我店里每块糕饼上都有许多蚂蚁,客官不要嫌弃,要是糕饼店里没有蚂蚁,那该多好!”罗隐边吃边叹道:“蚂蚁不要再进糕饼店就好了!”说也奇怪,话音刚落,只见蚂蚁成群结队从架上、柜里下来,爬出店外,连半个也没留下。从此以后,丹阳的糕饼店一只蚂蚁都没有。
罗隐脚跟没线系,到处皆是家。有一回,他流浪到翔安的大嶝岛,恰好碰到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满仓的狗仔虾,活蹦乱跳的。眼馋的罗隐凑上前去道:“渔民大哥,行行好,给我一些海虾尝尝鲜。”渔民看罗隐衣衫褴褛,不想理他:“走开,走开,年纪轻轻当乞丐,还想尝海鲜?”罗隐脸涨得通红,转身离去时嘴里嘟嘟喃喃骂道:“谁要你的臭海虾?离水臭,下船臭!”说时迟,那时快,整船的海虾立马发出阵阵腥臭,刺鼻难忍,一大群金脑袋绿翅膀的苍蝇从天而降,“嗡嗡嗡……”绕着船舱打转转,挥之不去,去了又来。渔民知道罗隐皇帝嘴厉害,连忙端起自家煮好的小虾追上罗隐,请他吃虾,又赔礼道歉。罗隐吃得津津有味,点头称赞道:“闻虽臭,食还甜。”就这着么,这种“狗虾仔”成了闽南大嶝岛的特产,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离开海水马上死去,迅速发红、发臭,但煮熟了吃起来却鲜味更浓,香甜可口。
罗隐离开大嶝岛,来到翔安香山脚下,见几个樵夫在山上砍松树劈柴火,罗隐走上前去和人家攀谈。聊得高兴,顺势坐在一段松木头上,没想到松木流出松脂,牢牢地粘住了罗隐的屁股,惹得众人哈哈大笑。罗隐笑着骂道:“松柏砍头,就绝后。”樵夫一听急了,道:“松木是上好木材,怎能让它绝后?”然而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咋办呢?罗隐想了想又说:“不打紧,松籽风传千万里。”从此,只要是砍过的松树,树头很快就枯死了,可松树种籽却能随风飞舞,自然播种在山山水水间,落地生根。罗隐转过一个山头,登上了鸿渐山,又见樵夫在砍杉树。杉木的清香直沁心肺,舒服极了,罗隐就说:“杉仔砍后,要再发芽。”从此,即使是被砍后的杉树,树头又会发芽,长出许多株新树苗。如今,如果你登上香山,会看到郁郁葱葱的松树林。而鸿渐山就长满杉树,漫山遍野,散发出罗隐当年闻到过的芳香。
……。
罗隐走了数不清的地方,说了数不清的话,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了真。
有一天,罗隐走累了,饥肠如鼓响,他坐在路边歇息,看见一头又肥又壮的大水牛从面前走过,便说道:“这时日,如果能有一餐牛肉吃,该有多好。”这会儿,天上下起大雨,罗隐赶紧躲进附近的一个灰寮里。罗隐喝完葫芦里的酒,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然后他倒头便睡着了。同在灰寮避雨的,还有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认得罗隐,他不想让罗隐吃他的大水牛,就从罗隐身上摘下毛笔,捉着罗隐的手,在灰寮柱上写了一行字:“灰寮塌落,压死罗隐。”待罗隐醒来,雨已晴了,放牛娃也走了。罗隐见柱上写着一行字,信口便念:“灰寮塌落,压死罗隐。”这一念可糟啦,他皇帝口说什么应验什么,刚念完,灰寮便塌下来,把罗隐压死了。
从前有座大山,大山脚下有个村子,村子里住着一个老婆婆,她有三个外孙女儿,老大聪明能干,叫门搭儿;老二听话温柔,叫门鼻儿;小的乖巧可爱,叫炊帚骨朵儿。
有一天,老婆婆做了好多肉包子,装了满满一竹篮子,提着去看她的三个孙女儿。
那天艳阳高照,老奶奶沿着山路走呀走,不一会儿,就出了一身大汗,她在路旁边找了块大石头坐下,打算歇一会儿再往前走。
忽然吹来一阵风,小树丛传出来一阵“呼哧呼哧”的喘气声。紧接着,一只大灰狼钻出树丛,朝她走来,怪声怪气问她说:“老婆子,往哪儿去呀?”
“看俺的外孙女儿门搭儿、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去哩。”
“篮子里装的啥呀?”
“装的肉包子哩。”
“给我个包子尝尝呀。”
老婆婆急着想把大灰狼打发走,就朝它扔一个肉包子。
见肉包子飞来,大灰狼张大嘴,一口就把肉包子吞进肚子。
但是,吃完一个肉包子,大灰狼没有离开,它流着口水,又对老婆婆说:“味道不错,再给我一个吧!”
老婆婆只好又扔过去一个。
大灰狼一口吃掉第二个肉包子,还是没有离开,它问老婆婆说:“老婆婆,你三个外孙女家在哪里呀?”
“我的门搭儿、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在枣树村里哩,她们门前有一棵大枣树。”
听了这话,大灰狼站起身,龇着牙,朝老婆婆扑过去,把老婆婆吃掉了。
“肉包子好吃,人肉更好吃。”大灰狼说,“那门搭儿、门鼻儿、炊帚骨朵儿年纪小,皮肉嫩,肉汁多,不知道多好吃呢!”
大灰狼流着口水,穿上老婆婆的衣裳,提起老婆婆的竹篮子,拄起老婆婆的拐棍儿,系上老婆婆的头巾儿,朝门搭儿、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那枣树村走去。
它走一程,歇一歇,又走一程,又歇一歇。慢慢挨到天黑,狼外婆来到大枣树下,看到门边有个大石磨,它一屁股在石磨上坐下,把尾巴藏在磨石眼里,然后它捏住狼鼻,学着外婆的腔调,开始叫门:“门搭儿、门鼻儿、炊帚骨朵儿,来给外婆开门哩。”
大姐门搭儿隔着门问:“外婆,你的声音怎么这么粗?”
“外婆今天给你们做肉包子,给烟灰呛了嗓子眼。”
小妹妹炊帚骨朵儿走到门背后,正想开门,大姐门搭儿一把拉开妹妹,把脸凑近门缝看一看,大声说:“你不是俺外婆,你脸上没有黑雀斑。”
狼外婆连忙从地上抓起一把荞麦皮,往脸上一抹,脸上有了黑斑点。
它又叫门:“俺脸上有黑雀斑哩,乖孙女儿,快给外婆开门。”
二姐门鼻儿拉开妹妹,把脸凑近门缝看,看到狼外婆脸上的黑斑点,就走到门背后要开门,大姐门搭儿一把拉开她,把脸凑近门缝儿一看,大声说:“你不是俺外婆,你腿上没扎绑腿儿。”
狼外婆连忙从地上抓起两根高粱叶子,往腿上一捆:“这不是绑腿儿吗?乖孙女儿快开门!”
门鼻儿和炊帚骨朵儿隔着门缝一看,大声说:“她有黑雀斑,又有绑腿儿,就是俺外婆!外婆别着急,这就给你来开门。”
门闩一拉开,狼外婆马上走进屋里。它关上门,吹灭油灯,对三个孙女儿说:“门搭儿,门鼻儿,炊帚骨朵儿,天不早了,咱赶快睡觉吧!今晚谁跟外婆睡一头儿?”
大姐门搭儿说:“我大了,我不跟外婆睡一头儿。”
二姐门鼻儿说:“我要跟门搭儿睡一头儿。”
小妹炊帚骨朵说:“我最喜欢外婆,我要跟外婆睡一头儿。”
就这么着,炊帚骨朵跟狼外婆睡床头,门搭儿和门鼻儿睡床尾,不一会,三个小孙女儿“呼噜呼噜”睡着了。
半夜里,大姐门搭儿翻了个身,碰到个毛茸茸的狼尾巴,她吓了一跳:“外婆,你的腿为什么毛茸茸的呀?”
“我给你捎来了一团麻哩。”
过了一会儿,门搭儿听到床头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就问:“外婆,你吃啥呀,让俺也尝尝。”
“外婆夜里咳嗽,吃个胡萝卜你也眼馋吗?给,吃去吧!”说着,顺手扔过去一节。
门搭儿接过一摸,天啊,原来是一段血糊糊的小手指头。她心里马上明白了,大声对着床头喊:“外婆,我要拉尿了。”
“真是懒人屎尿多——到床底下拉吧!”
“不行啊,床底下有床神。”
“到灶边拉去!”
“不行啊,灶边有灶神。”
“那你到门背后拉去!”
“不行啊,门背后有门神哩。”
“臭丫头片子,那就到门外拉吧!”狼外婆很生气。
门搭儿披上衣裳起了身,走到门背后,拉开门闩,从门边拿了个竹背篓。她到井边拿了一条长井绳放进背篓,又到厨房抱了一罐菜籽油放进背篓,然后她背上背篓,爬上门前的大枣树。
狼外婆吃完了炊帚骨朵儿和门鼻儿,伸出爪子到床尾去摸,左摸摸,右摸摸,没有摸着门搭儿,她爬起身走出门外:“门搭儿,三更半夜,你在哪儿呢?快回到床上睡觉!”
门搭儿说:“外婆,我在枣子树上呢。”
“你在枣子树上做什么呀?”
“我在枣子树上看老鼠嫁女儿哩,红灯笼,绿宝盖,拿个绣花鞋子做花轿,老鼠在屋顶做大戏。”
狼外婆一心只想吃掉门搭儿,就说:“红灯笼,绿宝盖,拿个绣花鞋子做花轿,老鼠在屋顶嫁女儿,外婆也想看看哩!”
“外婆也想看,就爬上树来看吧!”
狼外婆搂着枣树干往上爬,门搭儿把油罐打开,让菜籽油流到树干上,菜籽油滑溜溜,狼外婆爬到一半滑了下去,它再爬一次,爬到一半,又滑下去。
那狼外婆摔得鼻青脸肿,对树上大声喊:“乖孙女儿,放你井绳下来,拉外婆一把。”
门搭儿放下长井绳,让狼外婆抓着绳子,用力往上拉,拉呀拉,拉呀拉,眼看着就要拉上树杈了,门搭儿松开井绳,只听“扑通哗啦”一声响,狼外婆重重地摔倒在地,没有声响了。
风吹枣树,枣树摇晃得很厉害,门搭儿紧紧抱住枣树杈,她一直在树上待到天亮。太阳出来,她从枣树上爬下来,看见大灰狼穿着外婆的衣裳,包着外婆的头巾,已经摔死在枣树下。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四
a>。
传说。
四川峨眉山上,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西;飞到哪里,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和尚,因为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的清规,所以人们都叫他疯和尚。有一天,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告诉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了,大家赶快搬场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疯和尚,你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当家人听了叹口气:“我们穷佃户往哪里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伙子听了哼鼻子:“别编谎话吓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顶着,我们不怕!”
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指手划脚看热闹。
疯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人信他的话,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疯和尚急得团团转。这时,他忽地听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好呀,原来有一家结婚,人进人出,热闹极了。疯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就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披巾还没有揭掉,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叫。疯和尚抢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来。一面追,一面喊:
“抓住疯和尚!”
“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他跑了!”
这一下,把全要都哄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
“出家人抢新媳妇,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疯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住前奔。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未追上他。等到太阳当头,疯和尚站住脚,不跑啦。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摇着扇了扇风凉。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却不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刮得呼呼地响。突然“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来一看,已经风停云散,太阳刚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山峰刚刚落在他们的村庄上。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疯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脚,哇哇大哭起来。疯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财主已被压死在山下了,今后你们各人种自己的田,还怕盖不起房子!”
人们被说得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疯和尚又讲话了:“别走别走,大伙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就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以会害死许多人命脉。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罗汉,就能把山镇住,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害人,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听了,一齐说好,马上就动起手来,锤的锤,凿的凿,“丁丁当当”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罗汉就凿全了,山上山下布满石龛佛像。只凿了罗汉的身躯,却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疯和尚说:“我有办法,让我来!”他不用锤了用凿,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罗汉统统都安上了眉眼。
从此,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飞到别处去,永远留在灵隐寺前面啦!因为它是从别处飞来的,所以就叫做“飞来峰”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五
敌人包围了东印度,他们说不拿到六百元钱决不撤走。于是城里就鸣锣宣告,说谁能出六百元钱就能当镇长。那时有个穷渔翁正和儿子在海边打鱼,敌人来了,掠走了他的儿子,给了父亲六百元钱。父亲拿着钱去交给了城里的要人,敌人退了,渔翁便当了镇长。接着镇里又出了告示,说有谁不称他“镇长先生”,就得处以绞刑。
那儿子又从敌人手中逃走了,他来到了一座大山的森林旁。忽然山裂开了,他走了进去,来到广阔的魔国,那儿所有的桌椅板凳都披着黑色。这时来了三位公主,全身着黑,只露出一点白色的脸蛋在外。她们叫他别害怕,说他们不会伤害他,并说他能救她们。他说他乐意效劳,只是不知该怎么做。三位公主便要求他在一年内既不能说话,又不能看她们一眼,不过他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只要她们能做到,就会尽量满足他。于是他在那住下了,过了一段时间,他提出要去他爹那儿,她们答应了,临走时让他带上一袋钱,披上他的旧罩衣,过一礼拜就得赶回来。
于是他被送上了天,眨眼间就到了东印度。他在渔翁的茅棚里找不着爹,便问人那位穷渔翁可能在哪儿,人家告诉他不能那样称呼,否则就得上绞架。他来到他爹的跟前,说:“渔翁,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他爹说:“你可不要那样大呼小叫的,假如让城里的要人听见了,就会被送上绞架。”可他却不肯改口,于是被带向了绞架。他到了那儿时说:“哦!老爷们,让我去我爹的渔棚一下吧!”然后他披上了他的旧罩衫,回到了要人们的跟前,说:“现在你们瞧瞧吧,难道我不是那穷渔翁的儿子吗?我从前就是穿着这件衣服给我爹娘挣衣食的。”这时他爹认出了他,请他原谅,并把他领回了家。搂着儿子向他讲述了发生的一切:自己是如何走进大山中的森林,然后大山裂开,他走进了一个魔国,那儿一切都是黑色的,后来了三位公主,也是全身着黑,只露出一张小白脸。她们又怎样让自己别害怕,并说自己能救她们。听到这儿他娘说这恐怕不好,他得带根圣烛去,并在她们脸上滴上几滴溶烛。
他又回去了,心里布满了惧怕。趁三位公主仍在睡觉,他在她们脸上滴上溶化了的蜡烛,她们便都白了一半。三位公主马上跳起来,说:“你这该死的狗东西,我们不报此仇,誓不罢休!现在世上再也无人能救我们了;我们还有三个兄弟,他们仍被七根铁链铐着,到时他们会把你撕得粉碎的。”接着一声嘶心的尖叫声响彻整个魔国的上空,他从窗口一跃而出了,可惜跌断了腿。宫殿再次陷入地下,山缝合拢,从此便无人知晓它在何方了。
br/>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六
好久没人叫石老玉去刻墓碑了。
石老玉坐在自家泥土房前,浪里八叉地躺在一把春天的竹藤椅里,默默地看着家门口的那蔸老柳树落了三次叶子,又长青了三次叶子。他闲得太久,双手患了一种病,经常莫名地痒着,似乎被下了无数只蛊,挠无处挠,搔无处搔,十分难受。一想到那些平时喊他做“碑王叔”的亲戚朋友“临阵反戈”,他整个身子就会因难过和气愤而抖个不停,仿佛患了脑血栓。
这是让石老玉抑郁的三年,他每天几乎只关心一件事,就是死人。附近村落只要有人过世,石老玉就会像被施了魔咒一样,背着那个丁零当啷响了几十年、已经脏得看不见布料的白布袋,一路小跑地赶过去,希望能赶在死者的家属雕刻墓碑之前到达,把刻碑的活路揽下来。然而他一次次失望而归。自从三年前百旺街上开了一家电脑刻碑店之后,石老玉的生意基本就终结了。几乎所有的家属在亲人去世之前几周,就拟好了碑文,在电脑刻碑店那里打字、校对、排版完成,只等着亲人这边一咽气,那边立马填写死亡日期然后电脑刻碑,不到一个小时,一块工整漂亮的墓碑就完成了,极其神速。
“这是对传统的蔑视,是对死者的大不敬,是要遭诅咒的。”石老玉见电脑刻碑一次,就会骂骂咧咧一次。然而现在的人心浮气躁,贪图简便,老规矩越来越不放眼里了,亲人今天半夜刚死,第二天下午就迫不及待出殡了,再也没有人像过去一样,舍得花上一两天的。
时间。
去等石老玉精雕细刻一块石碑。
石老玉自知赶不上电脑的速度,他心里除了憋屈,还有无奈。毕竟自己不是神算子,他不能掐指算出哪里要死人,也不知道哪个人会突然死去,需要立一块手工雕刻的墓碑,他因此常常错过机会。有一次他打听到邻村有一个老头病重,即将断气,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往那家跑,跟老头的儿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目的只是为了把刻碑的活儿揽下来。他说得声情并茂,头头是道,连自己都感动得差点落泪。最后他像是已经十拿九稳地对老头的儿子说:“电脑刻碑要花两百多块,看在你是孝顺儿子的分上,我刻一块碑只收你五十块钱。哈,就这么定啦!”
老头的儿子说:“我爸他还没死呢。”
石老玉马上点头,说:“行,那再少五块,四十五,不能再少了。”
老头的儿子说:“我说我爸他还没死呢!”
石老玉依然点头,说:“行行行,四十块如何?四十块刻一块碑,你赚翻了!”
老头的儿子从门边操起一根扁担,石老玉一看那架势要真打人,赶忙转身往外跑,边跑边回头喊:“实在不行,我可以免费,你管一餐酒饭就行……”
这单生意,后来自然又吹了。
没有墓碑可刻的石老玉每天早上一定到村头的墓花岭上去走走看看,中午就浪里八叉地躺在自家门前的竹藤椅上,眼睛似眯非眯,随时注意走过村上的每一个人,到了傍晚再到墓花岭上转一圈,看看没有什么异常,才回家煮饭休息。他的这个习惯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墓花岭相当于北京的八宝山,那里躺着的大都是他熟悉的人。岭上林林总总一百多块墓碑,有一大半是石老玉的作品。从十四岁雕刻第一块墓碑开始,此后五十多年,方圆十里就没有人能撼动他“刻碑王”的地位。石老玉刻的墓碑,碑文整齐,书法老辣,刻痕深邃,极具观赏性。大家都说石老玉雕刻的墓碑是艺术品,也愿意请他去雕刻墓碑。那时的石老玉可牛了,办丧事的人家到处凄凄凉凉,只有石老玉刻碑的地方人多热闹。大家围着他看,有如现在的歌迷围着明星一样。他很有成就感。每次刻碑,他都要用尺子和铅笔打好格子,然后用毛笔在格子上写字,之后再一笔一画地精雕细刻,不管死的人是谁,他都一样细致卖力,从不马虎。
“死人都是平等的。”这是石老玉的口头禅。
当所有的碑文雕刻完毕,他最后一定会含起一口酒,闭上眼默念一下,然后猛地把嘴里的酒喷向墓碑,喊一声:“开眼啦!”
到此,刻碑完毕。
听他这么一比方,问的人才哦一声,恍然大悟的样子。
“这墓碑和人是一样的,人没有魂就会死掉,墓碑没有魂也会烂掉。那些黑乎乎的墓碑,就是没有魂的墓碑,所以才发霉,看不清碑文。有魂的墓碑,就是经历千年的风雨,也一样光亮如新。有了这样一块有魂的墓碑,祖宗才能保佑自己的子孙升官发财平安长寿。”众人觉得石老玉讲得蛮在理,也不住地点头赞同。在众人的啧啧称赞声中,石老玉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又拔高一节。
唉,好时光已经不再,如今走在墓花岭上,石老玉一点成就感也没有了。他只有恼怒。在他雕刻的墓碑林中,一些又大又豪华的电脑刻碑堂而皇之地挤了进来,破坏了整个碑林的和谐。这就像一幅高雅的艺术品,突然用电脑字体在上面落款一样,怎能不叫他气愤和恼怒?更让他气愤和绝望的是,一些电脑刻碑还在暗中取代他的人工刻碑,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就在不久前,他的堂侄就跟他闹翻了脸,原因是堂侄要把他雕刻的人生第一块碑撤换掉,换上电脑雕刻的大理石墓碑。堂侄的理由是墓碑上有个地方刻错了,影响了墓碑的整体美观。
那块碑可是石老玉的“处子秀”,立在石老玉祖父的坟墓前。石老玉是家族里那一代人中唯一的。
读书。
人,还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深得身为前清举人的祖父的宠爱。祖父的死对他打击很大,刻碑的时候由于情绪一时失控,他刻错了一个字,尽管后来用锉刀锉掉重刻,但错痕明显。他当初没有另外刻碑,是觉得缺憾也是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王羲之的《兰亭序》涂涂画画,但并不影响它成为天下第一行书。再说整个碑文近百个字,错一个字又有何要紧?他知道堂侄要换墓碑,真正原因不是因为那个错字,而是嫌隙那块碑太老土,不比得人家电脑刻碑的大气洋气土豪气。堂侄这几年靠买地下六合彩赚了一大笔钱,认为是曾祖保佑自己,所以一定要换一块大气的墓碑以表。
感恩。
这块碑对石老玉来说意义非凡,他决定誓死捍卫这块碑。他跟堂侄抖了狠话,说谁敢动那块碑,他立马找他拼命。堂侄是个烂仔头,懒得跟一个老渣渣、无儿无女的固执老头理论,自顾掏了一大笔钱到电脑刻碑店那里拉回了一块刻好的大理石墓碑,只等着找个良辰吉日重新立碑。
堂侄低估了石老玉护碑的决心,他几次要换碑,都被石老玉。
成功。
阻拦。有一次他找了几个人把石老玉死抱墓碑不放的手掰开,然后摁在地上,想强行换碑,石老玉说你敢松动一下墓碑,我立马咬舌自尽给你看。石老玉说到做到,堂侄刚伸手去摸石碑,石老玉的嘴角就冒出了血。堂侄不想闹出人命,只好把换碑的事情暂时搁置。不过他也发了狠话,说我看你还能活几年,等你死了我再换。石老玉含着一口鲜血回应,我死了,谁要是敢换这块碑,我的鬼魂就死缠着他不放。叔侄二人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尽管堂侄暂时不会换碑,但石老玉依然不是很放心,于是每天都到墓花岭上去走一下,走久了,就走成了习惯。
三年没有墓碑可刻的石老玉,患了抑郁症。除了必要的走动,比如去墓花岭看看墓碑、到死者家里去“揽”明知不可能揽到的活计外,大部分时间就耗在那把家门前的竹藤椅上了,什么也不做,也不想做。他老了,一生没有娶妻生子,晚年的寂寞开始如同墓室上的杂草四处生长,本希望能将深爱的刻碑工作干到咽气的那一天,但时代跟他做了对。他唉唉地叹着气,内心里正在鼓足勇气,好做一个他极不情愿做的决定:如果今春结束时,没有人请他刻碑,那他就永久“封刀”了。
就在萌生“封刀”想法不久的一天晚上,有一个人找到了石老玉,想让他帮刻一块墓碑。
有人来求碑,理应让他感到高兴才是,但他高兴不起来,因为来求碑的人是村里的疯子卢彦柏。卢彦柏平时疯疯癫癫,神经不正常,经常被人戏弄。他被人骗吃过“黄金屎”(婴儿屎)、生牛鞭和马尿,有时还脱光了身子在臭水塘里洗澡,疯得让人厌恶。卢彦柏经常裹着一条毛毯,在村里到处转悠,嘴里喊着别人教给他的话:“好消息,好消息,今天晚上百旺路口那里免费放电影哦,电影叫《蚊帐里的骑兵》,非常好看哦不看会后悔看了会尿胀哦——”他一天到晚就替那些居心不良的村民传播一些下流的想法。
石老玉本来对疯子卢彦柏就看不上眼,觉得他疯是没有错的,但疯得这样下流就有点没有道理了。一个下流的疯子来求他刻碑,他觉得被疯子侮辱了。他拿出一根木棍,一边驱赶疯子卢彦柏,一边喊:“一个下流的疯子,死了也不配有一块墓碑。走一边去!”然而疯子卢彦柏这次没有被吓走,而是和他嘻嘻哈哈地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他嬉皮笑脸地说:“老玉叔,你来抓我呀,抓到我我帮你扛三天柴火。”石老玉不一下就气喘吁吁了,他不得不拄着棍子,站住,隔着竹藤椅说:“亏你还认得我是老玉叔,我以为你患的是失心疯呢。——但你别指望我给你刻碑,我从来不给活人刻碑,这不符合规矩——何况你还是一个下流的疯活人!”
疯子卢彦柏就垂着涎笑,说:“不是刻我的碑,是刻别人的碑,他死了,已经埋在岭上了。”石老玉就骂:“你这个死疯子,你以为我像你一样是癫子啊,村里死个人那么大的事情,还能瞒得过我?”疯子卢彦柏就嘻嘻哈哈地靠近来,拉着他的手就往墓花岭上走,力气好大,把石老玉拉得踉踉跄跄的。
石老玉被他拉到岭上,竟然真的有一个新坟,只是没有做好,看去更像一个新土堆。
石老玉问:“里面埋着谁?”
疯子卢彦柏说:“不知道。”
石老玉说:“你见谁来埋的?”
疯子卢彦柏说:“是我埋的。”
石老玉就发火,说:“你埋的是谁自己都不知道?”
疯子卢彦柏说:“不知道。”
石老玉呵斥起来:“是你杀了人埋到这里的?”
疯子卢彦柏说:“不不不是,是阿庆叔叫我扛来埋的,还给了我十块钱。”
卢彦柏说的阿庆叔应该是村长石老庆。石老玉说:“你挖开坟墓,我要看看是谁死了。”
疯子卢彦柏说:“你也要给钱,不给我不挖。”
石老玉说:“给给给,我给十一块,比阿庆叔多一块,你快挖。”
疯子卢彦柏用手挖坟墓,挖了一下,突然高兴地叫起来:“原来我的毛毯被你这个死人拿去盖了,害我找不到。”石老玉一看,果然,死人裹着卢彦柏的那条毛毯。就在卢彦柏扯出毛毯的时候,死人的脸也露出来了。是张陌生的脸。再细看,依稀觉得像是不久前来过村里两三次的一个病恹恹的流浪乞丐。可能是病死在村里了,石老庆雇疯子卢彦柏把他扛来埋的。
两人又把土填上了,疯子卢彦柏裹着那条死人裹过的毛毯跟在石老玉后面走回村。
石老玉说:“你什么把自己的毛毯给他披上了?”
疯子卢彦柏说:“他冷。”
石老玉说:“死人都冷。”
疯子卢彦柏说:“裹了毛毯就不冷了。我现在就不冷。”
石老玉说:“就冲你这句话,我答应为那个乞丐刻一块碑。”
疯子卢彦柏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皱的十块钱递给石老玉,说:“那我就把这钱给你了,这样你可以去看电影《蚊帐里的骑兵》了。”
石老玉就苦笑,说:“没有这部电影,他们骗你玩呢。我不要你的钱,我免费为他刻一块碑。”
石老玉刻碑的时候,疯子卢彦柏在旁边很安静地看。石老玉一边细心地刻碑,一边对疯子说话。明知道疯子听不懂,但他还是要说,因为全村已经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说话了,他的话说了几十年了,大家的耳朵都生老茧了。
石老玉说:“刻碑就像。
做人。
要扎扎实实不能敷衍马虎要对死者怀着尊敬的心情。只有碑文刻得扎实了死的人才死得扎实才会死得瞑目上得天堂。”
卢彦柏聚精会神地看石老玉刻碑,沉默许久之后突然冒出一句:“老玉叔你给我刻块碑吧。”
石老玉只当他是疯话,说:“你还年轻,不能刻碑石,那样会折寿。”
卢彦柏说:“那我死的时候,你给我刻块碑,怎么样,我给你钱。”
石老玉说:“谢谢你了,现在全世界只有你这个疯子还肯要我刻的碑。”停了一下,又叹口气说:“好吧,我还是决定帮你刻一块墓碑吧,免得你这个疯子死的时候没有一块碑,那些势利的人,不会为你掏钱用电脑刻一块昂贵的墓碑的。我不是要咒你折寿,是因为我越来越老了,手越来越没有劲了,担心再过一年,我就刻不动碑了。等哪天我刻完自己的碑,我就刻你的碑,我比你老嘛,肯定要死在你前面,这也算合了规矩。”
墓碑刻好了,疯子卢彦柏伸出一根手指,跟着墓碑上碑文的笔画凹槽移动,边问:“你都写的什么,说我听听,老玉叔。”
石老玉端详着坟墓上那五个大字,满意地点着头说:“这上面写着五个字:无名者之墓。”
石老玉让疯子卢彦柏扛着无名者的墓碑去岭上立了,他还烧了几炷香火,为死者念叨了一通悼词。回来的路上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他跟卢彦柏说:“柏疯子,你要让我帮你刻碑,你得帮我做件事情。”
石老玉有一段时间没有到墓花岭上去走动了,这让他的堂侄看到了换碑的希望。有一天下午,石老玉堂侄确定石老玉没有出门,门前的那张竹藤椅是空着的,他匆匆忙忙开了那辆后推农用车,拉着那块曾祖的大理石电脑刻碑就上了墓花岭。然而就在他卸下墓碑要去换掉旧墓碑时,一个人拿着一把生锈的柴刀从墓地旁霍地站了起来,说:“哪个乱动这块碑,我就砍死谁。”
石老玉堂侄一看,是疯子卢彦柏。他再往曾祖父的墓旁看,才发现有一个用竹子搭建起来的茅草棚,疯子卢彦柏就住在里面,替石老玉守碑。
石老玉堂侄再烂仔头,也拗不过一个固执的疯子,只好悻悻而归。
夏天来临,石老玉雕刻自己的墓碑已经接近尾声。还差一个落款就结束了,他已经做好接下来要替疯子卢彦柏刻碑的准备了。恰在此时疯子卢彦柏却出事了。
那天中午石老玉没有见到疯子卢彦柏回来吃饭,以为他睡过笼了,于是装了一大碗饭,到墓花岭上给疯子卢彦柏送去。岭上很静,只有风在四处游走,连知了也没有一点声息。石老玉走到茅草棚前,看见卢彦柏果然弓着腰在棚里睡觉。他喊了两声,没有应答。他走过去扯了一下盖在卢彦柏身上的毛毯,发现卢彦柏一脸黝黑,身体僵硬,竟然死了。石老玉吓了一跳,细心查看才知道,疯子卢彦柏被毒蛇咬死了。
卢彦柏的死让石老玉又悲伤又内疚。他觉得卢彦柏是为他而死的,一是他答应为他刻碑,这乱了他的规矩,让卢彦柏折了寿,二是他让卢彦柏去替他守碑,才被毒蛇咬死的。他应该为他的死负责。他出钱买了棺材,还为卢彦柏买了一套干净的衣服换上。他把卢彦柏那件常披在身上的破毛毯洗干净了,入殓的时候把毛毯盖在卢彦柏的身上。他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精心雕刻了卢彦柏的墓碑。来帮忙下葬和看热闹的人们很吃惊,因为他们看到卢彦柏的新坟前立着一块大大的石碑,上面是八个沾着泪渍的大楷字:好疯子卢彦柏之墓。
疯子卢彦柏的死让石老玉一夜之间衰老了很多,他把自己关在自家的泥瓦房里,足不出户,任由那把竹藤椅在夏天的阳光下寂寞地暴晒着。趁着这个时机,村里很多人家纷纷把石老玉手工雕刻的石碑换成了电脑刻碑。他们随意地把石老玉雕刻的石碑丢弃在荒岭上,懒得运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再经过墓花岭时,却发现那些丢弃的石碑不知道被谁扛走,神秘地失踪了。大家暗中查访,也弄不清楚那些石碑的去向,一时间被当成灵异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石老玉的堂侄换掉的那块石老玉的处子碑,也不见了。他记得自己在换碑的时候,那块碑因掉在地上缺了一角。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两个多月不见自己的堂叔石老玉了,担心他是不是死在家里面了,于是决定去看看。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七
古时候有位家里很穷的孩子,拜当时一位有名的学者为师,学习做学问。
可是孩子来了几天,学者只教他做一些农活,却不教他怎么做学问,孩子不免有些心急。他看见学者的书房有很多书,就偷偷地拿了一本读了起来。
学者见孩子不做农活拿着本书念念有词,于是走过去问:“你拿着书本想学到什么?”
孩子说:“我想成学者。”
“成为学者之后哪?”
“我想像老师一样出名。”
学者拿过孩子手里的书,当着孩子的面撕碎扔在灶下点着火。
孩子大惊问道:“老师,你烧书干嘛呀?”
学者说:“我引火做饭啊。”
孩子:“做饭怎么能烧书呢?”
学者说:“没有纸引不着火,没有火就做不成饭,人不吃饭怎么能做学问,怎么能出名呢?”
孩子沉默,不知道怎么回答。
学者又说:“你想学学问,这很好,可是在学学问之前,你应该先学习生存之道。做学问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摸索学习。如果你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这个上面,那么你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要怎么解决?”
孩子听了学者的教诲,心甘情愿去干农活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八
有一回,阿凡提路过一家饭馆,见一群人围着饭馆吵吵嚷嚷,阿凡提挤进人群一看,看到饭馆老板正揪住一个流浪汉,狠命地揍他。
阿凡提拉住饭店老板,问他:“你干嘛打他呀?”
饭店老板气势汹汹说道:“阿凡提,你来评评理:这穷鬼在我门前足足站了一个钟头了,我问他在干嘛,他说在闻饭香。我说你闻我的饭香,你要付十个铜板。没想到这穷鬼转身逃跑——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他不付钱,别想离开这里!”
“你说得有道理。”阿凡提说,“我说呢,他确实应该为饭香付钱。”
那流浪汉跺脚叫起来:“可是我一个钱也没有啊!”
“这好办,我来帮你付。”阿凡提取出自己的钱袋,钱袋叮当响,里面满满的都是钱。
饭店老板眉开眼笑,立即伸手来拿。
“且慢。”阿凡提左手揪住他的耳朵,右手举起钱袋,在他耳朵旁晃了几下,“你听,里面满满都是钱,你听到钱响吗?”
“听到了,听到了,快把钱给我吧!”
“我已经帮他付帐了——他闻了你的饭响,你听了我的钱响,这帐就这么清了。”
说完,阿凡提带上那流浪汉,朝前走了。
有个小孩问阿凡提说:“阿凡提,今夜的新月亮出来了,昨夜的老月亮哪去了呢?”
阿凡提朝天空看了看,回答说:“新月亮出来以后,那老月亮呀,天帝就切碎它做星星啦!”
3搬家。
一天夜里,一伙贼偷偷跑进阿凡提家,悄悄将屋里值钱的家什收拾打包,然后一股脑搬起来往外走。
那伙贼刚走出屋院,阿凡提两手提着贼拣剩的东西,紧跟在贼身后跑出来。贼看见他,很诧异:“阿凡提,这么晚了,你去哪呀?”
“我早在这里住得不耐烦了,只是这阵没驴少马,没法搬家,现在借大伙的光,可总算搬成啦。”
4泥坑驴。
一天,天正下大雨,阿凡提赶着他的驴子,艰难地走在路上。
道路积着深水,水里全是泥浆,驴背上又驮着重物,走着走着,那驴子脚下一滑,摔倒在一个泥坑里。
阿凡提绕着泥水坑大声吆喝,驴子不起来;阿凡提走到驴前面拉驴绳子,驴子不起来;阿凡提走去驴后面拉驴尾巴,但那驴子还是一动不动不起身。
阿凡提对驴子说:“老兄,快起来呀,继续往前走呀,再这样子,我老婆给我舀下的肉汤就要凉了呀!”
驴子扇扇耳朵,不听他的。
阿凡提便提起棍子,朝驴打去。
做人。
要仁慈!神不是说过吗,驴子也是我们的兄弟。来人啊,像阿凡提打驴子一样,打他一顿,让他尝尝棍子的味道。”
国王的随从一拥而上,把阿凡提按倒在地,狠狠打了几十棍。
挨完打,阿凡提从地上爬起身,他对泥坑的驴子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啊,驴子阁下,原谅我有眼无珠,我不知道你是国王的同胞兄弟!”
5鹅汤。
阿凡提身体不舒服,去找大夫看病,大夫说:“你这个病很好治,喝些鹅汤就会好。”
阿凡提家里穷,哪有钱买鹅呢?所以他拿了根长棍就朝大湖走去。
远远看到湖里有一群鹅,阿凡提拔腿朝那鹅群跑过去。可是他跑到湖这边,鹅就游到湖那边;他掉转头跑往湖那边,鹅却又游回湖这边。
阿凡提遗憾地在湖边坐下来,拿出自己带来的馒头,蘸着湖水吃。
这时湖边走过来一个牧鹅人,问他道:“阿凡提,你干嘛呢?”
“我正蘸着鹅汤吃馒头哪!”
6锅生娃。
阿凡提有个邻居,是个放高利贷的家伙,有一天他来敲门,对阿凡提说:“我家锅穿洞了,借你家锅用用。”
“现在不能借给你哇!”阿凡提说,“我家锅正生娃娃哪!”
那放高利贷的家伙吃惊极了:“哎,阿凡提,你不是开玩笑吧,铜锅怎么能生娃娃?”
阿凡提说:“你家的铜钱能天天生小钱,我家的铜锅今天生些小锅,有啥稀奇?”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经典民间小故事300字篇十九
有个秀才想买一匹马,骑着进京赶考。来到集市,一个马主迎上前说:“相公,我这匹马是千里驹,一口气能跑千里。”
秀才一听,便对马主说:“京城离此九百里,你的马一口气却跑千里,那一百里路难道让我走回来吗?”
有一富翁,儿子愚笨,花大钱请了一位名师教儿子念书。一年过去了,富翁询问儿子的。
学习。
情况,名师说道:“七窍通了六窍。”富翁很是高兴,付了学费让名师回家过年。
家里来了客人,富翁总用名师的话来夸儿子,终于有位来客惊叹道:“一窍未通啊!”
有一个男人非常不善于说话。一天邻居生了个儿子,大家都去祝贺,他也去了。主人一见他来了,生怕他说漏了嘴,赶紧让他进屋喝酒吃肉。他也知道自己嘴不好,就低头光吃东西不作声。直到吃完了,他才对大家说:“你们都能证明吧,我今天可什么也没说,这个孩子要是死了,可别怨我。”
张三到李四家闲坐,见桌面上有滩水;便蘸着在桌面上随便写了“我要当皇帝”五个字。李四一见,如获至主,赶忙扛上桌子到县衙告发张三谋反,想讨个重赏。谁知道到县衙后,桌面上的字早被风吹干,字迹全无。县官问他干啥来了,李四只好苦笑着说:“家中祖传楠木桌子一张,特扛来孝敬老爷。”
三位老妇人聊到了她们的。
生活。
一位说:“我现在有一个毛病有时打开冰箱后忘记了自己到底是来拿东西还是刚刚把东西放了进去。”
“那没什么,”另一位说,“我的毛病是站在楼梯上,忘记了自己是要上楼还是下楼。”第三位说:“谢天谢地,我没有这样的毛病。”说着她用指节敲着桌面,发出清脆的敲击声。
“啊!有人敲门!”她惊叫道。
过去,有个叫刘大的人,家里很富有。当时有钱可买官做,刘大就花钱买了个官当。
上任以后,去谒见上司。上司问道:“你管辖的那个地方,风土怎样?”
刘大说:“我们那儿并无大风,尘土就更少了。”
上司问:“春花怎样?”
刘大答:“今年春天的棉花每斤二百八。”
上司问:“百姓怎样?”
刘大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有不少。”
上司有些生气,说道:“我问的是黎庶。”
刘大说:“梨树很多,结果子却是很少。”
上司火了:“我不是问什么梨杏,我问的是小民!”
刘大忙站起来说:“是,大人!我的小名叫狗子。”
飞机起飞后,一位空中小姐给旅客发口香糖。“你太客气了,这口香糖干什么用?”一位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问。
“为了使你的耳朵不嗡嗡作响,先生。”
飞机着陆后,这位先生对空中小姐说:“这口香糖真管事!现在你能帮我把它从耳朵里取出来吗?”
务农的叔叔进城来度假,初次到天象馆参观。他很起劲地对我说:“起初我看到那天幕和四周的小屋,好像我们坐在市中心广场看天一样。不多时,天色渐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弯弯的月亮出来了。说实话,我从来没见过比那个更逼真的月亮。天色又渐渐地更黑了。后来变成漆黑一片。群星出现,不瞒你说,和我所见过不知多少次的真星无异。”他摇摇头,似乎对眼前的奇景,惊异得说不出话。
我于是问他:“后来怎样?”
他如梦初醒地回答:“后来我就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