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陈颖爱心陪伴读后感(五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肖陈颖爱心陪伴读后感篇一
我校组织学习了肖陈颖老师在马来西亚师资培训中的课程——爱心伴孩子成长,学习弟子规活动,肖陈颖老师的课让我深受启发,对我自己的心境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
看讲座时,看到如此年轻的肖陈颖老师,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不是一位年纪大些的教师讲课呢?年纪大的教师应该更有经验啊,如此年轻的她一定有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吧,在听课过程中,我带着谦虚的态度听完了讲座,肖老师体态优美,语言流畅,讲话速度比起一般语速要慢些,却显得更加稳重,脸上始终面带笑容,让听课的人心里很舒服,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这样上课,面带笑容,学生一定也会感觉上课是种享受吧!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学习弟子规对管理班级有一定的帮助,而弟子规通过肖陈颖老师的课讲解出来,显得更加通俗易懂,她把弟子规和管理班级的方法结合到了一起,上个学期学校就组织了弟子规和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如果说上学期的诵读活动学生学习的过程,那么肖陈颖老师所做的就是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和自我心境的提升,无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都颇有用处,弟子规要落到实处。
学生问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肖陈颖老师的回答很简单,却引人深思,因为学习弟子规之后能让你笑出来。肖老师给学生举了个例子:同学们现在笑不出来。为什么笑不出来?在家里不孝顺父母,每天跟父母冲突,能笑得出来吗?在学校不恭敬老师,惹老师生气;跟同学打架,每天制造矛盾笑得出来吗?走路跌跌撞撞,东西乱放,每天都找不到,找不到东西常常浪费自己的时间,笑得出来吗?跟同学、跟朋友之间说话不守信用,你笑得出来吗?肖老师说《弟子规》就是教孝的教育。因为它讲「入则孝」,告诉人们如何孝顺父母,在家里你如何笑得出来;「出则弟」,告诉学生在学校如何跟同学相处,教学生在学校怎样能笑得出来。接着「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学文」,全部都是教人们怎样生活,怎样过幸福的日子。所以《弟子规》能够让我们的学生,越学越快乐。而教育也在此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真所谓经典浸润人生。
其实,在我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在班级的管理中,一直在考虑,如何能让一个班级的班风正,因为班风正,才能进而做到学风正,同学们之间才会团结友爱,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进行,在接了新的内初班后,我也一直兢兢业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一直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在管班的时候,也告诉学生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走,注意树立班级的正义之风,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在听了这几天的讲座后,发现肖老师的观点和我的一样,是非判断力很重要。她在平时的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力,孝心,羞耻心和恭敬心。
肖老师在课程培训中说,评价一个人的学问,看他有没有这四种心境。看一个人学问的高低,是看他的孝心是在提升,还是在下堕?看他的羞耻心有没有提升?看他的恭敬心有没有时时在提升?还要看他的是非判断力有没有在提升?
是非心是人内在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评价的体系,是非心是道德认识的主要成分。孟子道:“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现在很多中学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做错了事,很多同学会感觉到无所谓,甚至跟风,那么这个班的情况只能越来越差,但是,如果当学生做错事,同学们都能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帮助其改过,否定他的这种行为,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对其嗤之以鼻,不给他市场,那么这种不好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班风也会正。这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是非心。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要引导学生明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是非之心。
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力求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在学生的行为上,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逐渐让班级形成一种能够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通过形成班级正确向上的舆论氛围来强化学生的是非观的。
其实这些想法很早以前就有了,也是一直这么做的,只是一直没有把这种想法系统化,书面化,现在想想现在做还来得及。在学习完讲座后,这几天的教学中,我就一直在通过各种方法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像以往一样,在班会课,教学中,课上课下,教室、宿舍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当学生的心境有所提高的时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就会有所收获,我告诉学生要不断的反省自己,通过检验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了解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赢得进步。告诉学生今天的自己要战胜昨天的自己,不和别人比,只要每天都有进步,那么就会有大的进步。在新开学的第一天班会中,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榜样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说认真的、勤奋的、关心帮助同学的、文明礼貌的、尊重老师的、知错能改的、严格要求自己的、乐于为集体无私奉献的等等,接着学生自己评选出班级中这样的同学,我立刻给予表扬和鼓励,同学们都振奋精神,这些榜样就是同学们学习的目标,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这些同学受到欢迎的原因,而后我问学生那么哪些行为是不好的行为呢?哪些是我们应该改正的行为?同学们大胆发言,谈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总结,同学的是非观念得到提升,我们班会越来越好,如果每个人都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有正确的是非心,我相信我们会养成越来越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战胜自己,敢于面对不好的行为习惯,让今天比昨天好,争取人人都当文明标兵,好行为标兵,好习惯标兵。当学生有了不好的行为时,自己产生出羞耻之心,面对父母、老师、长辈的时候能够有恭敬之心。
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让弟子规在班级管理中落到实处。
肖陈颖爱心陪伴读后感篇二
,爱心伴孩子们成长肖陈颖
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大家请坐。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四川的成都,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在这几天跟有些老师交流,很多老师说有听过这个地名。我在去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学习以前,一直是个小学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在去庐江以前教学有六年的时间。在这次来马来西亚,也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因为这样的原因来马来西亚,所以这一次是我第一次来,也是我第一次走出中国,谢谢。我在十五号的早上从中国的山东出发,在我离开山东的时候,那天早上的气温是零下五度。我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感受过零下五度的这种温度?我当时走到路上,小河已经全部结冰了。后来就乘飞机到了广州就是二十多度,然后再到马来西亚,就感觉一天就从冬天走到了夏天。
我那天出发的时候,有个很深刻的感受,早上五点半我们就起来,因为要很早出发。我到楼下的时候,发现我们中心的很多老师等在楼下,等着来送我。因为他们说,我们中心要把你嫁到马来西亚去,你要远嫁重洋,我们娘家的亲人要来送一送,所以就感觉到很有意思。我当时走到餐厅也觉得非常的感动,因为前一天,我们的老师就给我包了很多饺子。他们说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饺子吃,说你要多吃一点。所以「多吃一点」这几个字,这几天就在耳边回响。到了马来西亚,我感觉我每天都在吃,从早上一直吃到晚上,吃得我觉得已经长胖了不少。所以感觉并没有离开家,只是觉得从一个家来到另一个家。
我们不得不想起来,到底什么是家?请问各位长辈,什么是家?我以前觉得,我的家就只在我的一个小小的家庭里面,有爸爸和妈妈。但是随着学习传统文化,让我愈来愈体会到,有爱的地方就是家。所有的我们这些老师,都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我来到马来西亚,一点都没有感觉是在外国。因为每张脸都笑得这么真诚,每位老师都是那样的亲切。所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愈来愈体会到的,就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就是在让我们感受,周围所有的朋友、所有的长辈,他们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进而让我们有能力去回报,这些有血缘关系也好,没有血缘关系也好,这样的人都是亲人,回报这些亲人。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爱心伴孩子成长」。其实我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说是讲课,因为我是个比较年轻的小学老师,说经验也不能讲很丰富。但是觉得很幸运能够遇到圣贤的教导,能够遇到传统文化,所以在自己学习的过程很受益。这样的受益就要和长辈,和我们很多的老师,还有同仁要会报、要分享。所以今天这个课题,让我想起我自己的老师,我想我们在座的,我听说都是小学老师。我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印象深刻的老师都是谁?留在我们记忆当中的这些影像,都是些什么?可能不是当时的那一道题,而是当时这个老师讲题时候的态度,和他的笑容,甚至一个手势,可能都留在我们心里。让我想起我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这个数学老师姓秦,叫秦老师。
那她给我们上第一堂课,就留给我们一个好习惯,直到现在,我所有的初中的同学都有个习惯,就是在用作业本的时候,第一页纸都要把它变成空白的,不写,从第二页开始写。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有这样的习惯?当时这个老师她给我们发新本子的时候,就跟我们讲,把第一页空出来,我们都觉得很奇怪。老师就说,这一页空白的纸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一个学生走到老师面前,就像一张白纸。而以后所有的知识也好,技能也好,还是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老师教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后来再翻开作业本,每次打开,看到这第一页的白纸,就让我们生起对老师的这分感恩之心。这个习惯,我们的同学一直保留到现在,而每次这张白纸还会提醒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谦虚,时时让自己归零,向周围所有的人学习。
当时我记得秦老师还有些行为,也让我们非常的感动。比如说在我的记忆当中,这位老师几乎没有批评过同学。她教数学,当时班上有些同学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老师很想给他补习,但是她又怕单独给这些同学补习,会造成这些孩子心理的压力。所以她就想了个办法,我记得在初三的时候,每到周末(我们的周末是星期五),这个老师就会对全班同学发出邀请,说愿意到我家作客的同学,都可以今天晚上跟我回家,我们班上就有十几个同学去老师家。老师向全班邀请,在私下里对这些需要补习的同学发出邀请,就有这些需要补习的孩子,还有些成绩中等的,也有些成绩很优秀的孩子都去,这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小朋友,就不会有压力。后来我们到了老师家里,我记得老师的先生就给我们煮粥,拿了一个大锅,煮了一大锅粥,分给我们同学吃。老师的女儿就洗菜,我们的同学就帮着去摘菜。吃饭的时候这个桌子还不够坐,把这个门板卸下来,放到两个凳子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现在想起这种场景都觉得这种生活,这种学习很有意义。过后老师再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给我们出题让我们做。那在这样子单独辅导,老师却从来没有收过任何的费用。
我记得有一天我的母亲,带着一条丝巾,还有水果去看望老师。我就看到在门口,秦老师跟我的母亲就在那里推拖,她说不收。当时我就在想,一条丝巾也算不了什么,老师收下也是应该的,为什么老师不收?直到现在,我才能够有一点点的体会,丝巾虽小,但是却代表的是老师的一个态度。她要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她对我们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她对我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代价,不需要交换的。后来她把这个水果收下来,转身就分给了我们同学吃。直到后来我们同学都长大了,我的很多同学结婚的时候,他们都回到这个学校里,去找这位老师来做他的证婚人。所以常常这位老师的邻居都很羡慕她,说妳虽然只有两个女儿,但是感觉到,妳的孩子怎么这么多。为什么老师的孩子会有这么多?因为老师以一颗母亲的心来对待我们,所以虽然已经离很久了,但是我现在想起来,仍然非常的感念这位老师。
后来我也就当上了一名小学的老师,当我踏上讲台之前,我也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老师。我去到学校,就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我想请问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好不好教?我看到有的老师会心一笑。我以为很好教,因为那个学校初出茅芦,也不懂,我就每天面带微笑,我发现笑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变成了怒目金刚。因为一对他们很好,他们就骑到我的头上来,我每天就非常的劳累。因为我每天对他们威逼也好,利诱也好,甚至大吼大叫,那都只有一时的效果而已。比如说上课,他们一闹,我就像救火队员一样,这边压下去,那边又冒起来,所以每天自己很累。我还在心里想,因为我曾经听到说,有的老师被学生气哭了,我当时就想,我可坚决不能让他们气哭了,所以我就每天绷着个脸,很凶的样子,我以为这样就是有威信。直到后来学了传统文化,才了解到威信有三种,一种是暴察之威,一种是狂妄之威,还有一种是道德之威。「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唯有「道德之威成乎安强」。什么是暴察之威?就是脾气很大,自己不做,每天像个警察盯着孩子看。孩子不对,就发脾气,仍然不听就发更大的脾气,所以这个团体会愈来愈危弱。其实不光是治理一个班级,所有的团体都一样。我记得当时在庐江有位企业的总经理,一个企业家他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让他的企业起死回生了。他就到讲台上去分享,他说以前比如说,公司里的员工,像吃饭的时候,他自己就跟员工吃的不一样,让厨师专门给他做,只要不合口味,他说我就冲过去,把厨师骂一顿,并且跟他讲说你怎么样?想被辞退!这个厨师就很紧张。他说他的公司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盯着员工干活,只要他不盯着,员工就偷懒。甚至是就在背后,只要是不被你逮到,就很庆幸,公司就愈来愈危弱。到后来他学了传统文化以后,这个老总也非常积极,回去给他们公司所有的员工鞠躬,甚至早上第一个到公司。他说以前打考勤,仍然有人迟到,现在没有人迟到。他们所有的领导都是比员工更早到公司,并且站在门口迎接每位员工来上班,见到员工全部九十度鞠躬。他说现在他公司的业绩也愈来愈好,而且员工也都不用管。他说现在我很放心到处走,员工一定不会有问题。那一天我也很反省,在我们带班教孩子,也是一样。当时我为什么会那么累?自己脾气很大,像个警察,自己不做,每天还盯着孩子看。结果孩子也是当着我一个样,背着我就另外一个样,所以这种威信并不是真正的威。直到后来才知道,真正要树立老师的威信,没有那么难,就是以身作则而已。我们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我们的孩子对老师才会有信任。我在上班以后也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师,当时我也不会教学,这位老师是个长辈引荐给我。他说这位老师是中国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也是全中国当时评了十家特级教师,这个老师很年轻就有很多的头衔。所以我也很紧张,就约好时间去拜见老师。
当时是去请教一堂课,我不知道我们马来西亚,有没有上公开课的这样的惯例?没有。我们在中国有常常会上叫观摩课,或者叫公开课,就是请很多老师来看你上这堂课。我当时为了去请教一堂课,我就带着课本就去了,坐在那里忐忑不安。因为这位老师还是一位,当时我们成都市最好的小学的校长。我去到那里老师正在开会,我没有想到他见到我第一句话,他跟我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当时就觉得很感动,因为我只是很年轻的一个教师,而他已经有相当的经验,我等一等那是应该的,但是他却给我道歉。之后他说的每句话,他跟我讲,他都是以商量的口气,他说我的看法是这样,你再斟酌一下。所以我才感觉到真正有学问的人,我们讲「学问深时意气平」,他会愈平和,会愈谦虚,他的学问其实会愈高。
当时我去问老师上课怎么上,老师就问我,你上这堂课,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提前备课的习惯?要备课。会不会写教学目标?我们也是要写。我以前写的目标都是要学会几个字、会写几个字、课文要读通,哪些地方要读得有感情,我都是这样写的。我就把这些会报给老师,但是老师把那个本子一放,他仍然问我,这些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我们要认清楚学会一篇文章以后,到底为什么?那我当时就愣住了,因为我没有去思考过,学会一篇文以后到底是为什么。老师就跟我讲,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我当时一听,觉得这个话好像是离我太远,因为我想我是教语文的,不就是教孩子读书、写字吗?听、说、读、写就是这些,我怎么能够为他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老师跟我讲,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我当时就很震撼。所以在学习了两年传统文化以后,对这句话才有一点点的认知和体会。所以不得不让我静下心来,再一次的思考,到底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我曾经问过我们班的同学,有一次我去教学,班上的孩子就问我,因为我去那个学校,前期一直在讲如何上课的态度,就没有把语文书翻开。这些同学就说,老师,你怎么来了两天还没有上语文课?我当时就问他,请问你什么是语文?我不知道马来西亚是称叫什么课程?我当时就跟他讲语文,语是语言,就是教我们说话;文是文字,教我们写字。说话是学习口头的表达,学会与人用口头来沟通,写字是要学会书面的沟通。人与人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吵架,为了制造矛盾?不是,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的和谐相处。所以那天我就问了全班同学,是个四年级的班级,我问他们,请问各位同学,你们为什么来上学?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问过我们的同学?有老师点头。我发现他们就愣在那里,全班有七十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人回答。有个孩子就说,妈妈让我上学,我就上学。有个孩子说上学为了找个好工作。好,我又问他,那为什么要找个好工作?他说找个好工作可以赚钱。我又问他为什么要赚钱?他说赚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后来我又问他,怎样的工作才是个好工作?所以这些问题一问出来,孩子都愣了,愣在那里。
所以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当时我们有个家长在学习《弟子规》,带着孩子一起学,他的孩子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有一天这个妈妈带着他的儿子,来到了一个超级市场买东西,就遇到了一位母亲的朋友,这个叔叔就跟她的儿子开玩笑,就说你怎么还不去上学?小朋友觉得很奇怪,他马上就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要上学?叔叔脱口而出,上学为了赚大钱。这样一句话出来,他的母亲因为有学《弟子规》非常的紧张,立刻就跟这个叔叔示意不要再讲,她就蹲下身子跟他的儿子讲,孩子,上学不是为了赚钱,上学为了学本领,为什么要学本领?学会了本领可以服务大众。比如说刚才有位卖包子的叔叔,我们去买他的包子,他有什么本领?他会做包子,所以他可以用这样的本领来服务大家。我们去买了包子,我们可以怎么来感谢这个叔叔?可不可以把你的洋娃娃送给他?小朋友说送给叔叔,可能叔叔不需要。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就把钱给叔叔,让他去买他需要的东西,这是上学的目的。所以我们古人讲「读书志在圣贤」,但是现在很多人读书志在赚钱,我们去体会觉得这个差距差得太远了。
在这个古典里面有句话叫「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它讲社会和国家是互助的,这样的一个结构,不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当时有个母亲带着他的儿子,也是学《弟子规》,他们小区都有保安的叔叔。当时她就带着她的儿子路过保安亭,她就跟儿子说,孩子,跟保安叔叔鞠躬。儿子说他是来看大门的,我干嘛要给他鞠躬?这个母亲就立刻跟孩子讲,上到国家主席,下到保安以及清扫街道的清洁工人,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做怎样的一件事?服务大众,都在为大家付出和服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么有安定的环境?没有清扫街道的阿姨,我们怎么有清洁的马路?我们都应该对他们抱以同样的感恩,只是他们的分工不一样而已,但是他们的付出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恭敬和感恩,也应该是一样的。这个母亲这样一教,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待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种平等的、恭敬的心境。
当时我跟小朋友讲,我们读书的目的也是一样,读书不是为了要让自己,好像可以过上非常享乐的日子,而是我们学会了本领服务大众。在中国还有个故事,在中国几千年前,也是一个圣哲人叫老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老子他很有智慧。有一次老子要出海关,要出关,当时这个海关官员就想到老子很有智慧,就想请教老子一个问题。海关的官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这个很老实听话,反应不是特别快,比较木讷;小儿子聪明伶俐。这个官员就问老子,你能不能够帮我看一看,等我老了以后,我要靠哪个儿子?老子就说那好,把你的儿子叫过来。这个官员就把两个儿子叫到老子面前,老子就从兜里掏出了一把钱放到桌上,就跟这两个儿子说,你们俩谁去打爸爸一下,这个钱就是你的。这个大儿子一听,他根本没有听到说钱是我的,他只听到要打爸爸一下,他想那怎么可以,爸爸对我这么养育付出,我怎么可以去打爸爸?
但是小儿子他就想,我打爸爸一下,爸爸也没有任何的损伤,父亲又没有损失,我又能赚到钱,何乐不为?于是就冲过去打了爸爸一下,抱着钱就跑掉。老子就对官员讲,你知道了要靠哪个儿子吗?请问我们各位老师,他老了以后,要靠哪个儿子?要靠大儿子。曾经我们跟很多家长讲这个故事,接下来就问家长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这个官员要靠大儿子,但是现在我们都在朝哪个方向,在培养我们的孩子?可能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老实木讷,心里还会非常的不高兴。还在想你看人家隔壁家的儿子,聪明伶俐,脑子还会转弯,你都一根筋都没有办法动。过了几十年以后,果然就像老子预计的一样,大儿子一直守在父亲的身边,每天孝养父母。但是这个小儿子,也像他小时候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一样,他很会做生意,很会打算盘,所以他就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赚了很多钱。有一天这个海关的官员得了重病,他已经感觉他的生命快要完结了,所以找人带信给他的小儿子,希望他的小儿子回来见他最后一面。
小儿子接到这封信以后,第一个念头也想回去看看父亲。但是因为他很会算计,接下来他就开始算,这样符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他算我回去看我的爸爸,第一我不是医生,回去以后对我父亲的病也于事无补。第二我回去的路上要耽误多少时间,让我少赚多少钱。他想第三不仅少赚钱,路上来回还要路费,那不仅不进钱还要出钱。一算结果还一样,爸爸还是会走,那我不回去也是一样的,直到最后小儿子没有回家。所以我们就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两个孩子到底哪个孩子的人生更有意义?大儿子可能没有赚很多的钱,他可能就在这个小地方陪着他的父亲,每天孝养父母,团结邻里。每天当他有孩子的时候,他尽自己父亲的本分,尽自己先生的本分对太太好,教导儿子,每天过得很踏实。小儿子他赚了很多钱,但是我们思考一下,等他的儿子长大,他老了以后,他会有怎样的结局?他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这种心境。
所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一直都在体会,到底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们讲要为孩子的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什么是幸福?我们自己幸福吗?我曾经问了我们身边的老师,我问他你觉得幸福吗?他说我很幸福。我问他你为什么觉得很幸福?当时有个老师就跟我讲,我每天下班,哪怕我加班很晚,我回家了,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就看到我的先生,一定都在路口等着我回家,她说那个时候我感觉很温暖而很幸福。当我和先生一起走到家里,往家走的时候,看到我的家里灯一定是亮的,她说我的婆婆正在给我们准备晚餐,这个时候我感觉很幸福。
我后来又去问另外一个老师,他也跟我讲,他也很幸福。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每次我回到家里见到母亲,母亲都会告诉我说,亲戚聚会的时候,所有亲戚都讲,你真是好福气,儿子不用你操心。他说这个时候我能感受到,母亲的那分安慰和喜悦,他讲虽然我没有赚很多钱给妈妈,但是这个时候我知道我的母亲很幸福,所以我也很幸福。他说还有我的弟弟从同学家回来,从初中的时候就跟哥哥讲,「哥哥,我到很多同学家里去作客,没有哪个家里这些兄弟相处,有我跟你这样亲密的,我们兄弟俩都不吵架。」他说这个时候我做为一个哥哥,我感到无比的安慰和幸福。他的这些回答,让我重新来体会到底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我们在沿着自己做人的本分去做,我们的内心就会生起无限的喜悦。
我又想起一个故事,当时有个老师去讲课,一讲完下面这些员工就跟老师说,你们每天这样子讲课又不收钱,我觉得你们一定很苦。这个老师说难道我脸色不好看吗?这个员工就讲,不是的。我给你讲个故事,你看中国人讲「克己复礼」,你看克制自己,那多苦!他就讲了个故事,曾经有一对夫妇,先生喜欢吃鸡蛋白,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得懂?那个鸡蛋有两层,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和老太太。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到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
当时员工就跟我们的老师讲,你看中国人有多苦!都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要是我,我就直接跟我的太太说,我喜欢吃蛋白,把蛋白留给我吃;妳喜欢吃蛋黄,留给妳吃。那不是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欢东西吗?我不知道各位老师听了这个故事,觉得这对夫妇过得很苦,还是很乐?是觉得很苦,还是会觉得很幸福?所以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员工他会觉得很苦,因为他没有去体会过为对方着想,以及对方为你着想的那种幸福的感觉,他从来没有去体会过。所以当时我们就跟他讲,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吃到了蛋白和蛋黄那种乐乐多久?那不过就是一时的嘴巴对舌头的满足而已。但是我们一回想起来,这一对老年夫妇一起携手走过几十年,发现对方原来时时都为自己着想,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所以中国人的幸福,那是心与心的交流,那是时时感念别人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以及时时我们自己去关爱周围的人,这种幸福哪里是吃到一块蛋白和蛋黄,欲望暂时的满足能够比拟的?我们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愈来愈感受到幸福与我们的心境有关,与我们的思想观念有关。我们要真正把幸福带给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要先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让我们想起,当时有个老师问了我三个问题,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每天有没有去感受过,周围的人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我们的每天在每个细节当中,有没有感受到幸福?在我们每天成长,每天工作,人生一步一步走向晚年的过程当中,有没有积累我们自己的德行?我们回报了多少关心我们的人?当时我听到这些问题,我还有点听不太懂,直到现在学了两年了,才愈来愈感受到真是这样。每天都有多少人在关怀我们,但是以前自己却看不到,因为自己的心很麻木,觉得所有的人对我的关怀是应该的。
让我想起我们的孩子,现在他们过得幸福吗?曾经看到了个报导,这个报导上写到,现在的孩子不快乐。我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孩子快不快乐?曾经我听到,我们有个幼儿园的老师他讲,当时有个老人家就在那里愁眉苦脸的,跟这个老师说,我的孙女现在都笑不出来,你看我的童年很快乐,但是我的孙女儿却这么小就笑不出来。老师就问他,你的孙女儿多大?他说十二岁了。这个老师一笑,你的孙女儿十二岁笑不出来,有什么好奇怪的?我的学生幼儿园的,才三岁就已经笑不出来。当时我们一听觉得很惊讶,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当他童年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感受到快乐,他长大以后能快乐吗?所以不得不让我们去找原因,孩子不快乐是结果,原因到底在哪里? 让我想起当时我去听一堂课,一堂《弟子规》的课,老师教的是一些六岁到九岁的这些孩子,当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问所有同学说,「请问各位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一个六岁的小姑娘站起来,她说「老师,走到哪里就守哪里的规矩,我觉得很快乐。」我当时一听觉得很奇怪,因为我觉得,守规矩就像把手都绑起来,怎么会快乐?直到学习了两年,才让我静静的去体会这句话。如果一个孩子我们来设想一下,他不守规矩,他能快乐吗?比如说他在家里骄横、跋扈惯了,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当他到了学校,他要同学的玩具,同学不给他,他一定要,就会跟同学怎么样?两个人一定会抢起来,他可能会打得鼻青脸肿,他可能每天都在这样过。
我们在想班级有班级的规矩,比如说上课不可以随便讲话,不可以四处走动,那这个孩子说,「我就偏不守规矩,我要走来走去。」可能下课老师就会找他谈话,那他每天会快乐吗?这个孩子长大了,如果进入了一个公司、一个团体,他自己想我要有个性,我干嘛要跟你们一起相处?结果这个孩子和公司所有的员工格格不入。比如说他早上故意迟到,我就是不守规矩,那可能没多久老板就会把他开除,不需要这样的员工。这样的孩子他从小到大会四处碰壁。如果他守规矩,比如说这个孩子,他走到班级守班级的规矩,他上课就听老师的话,安心的上课,认真完成作业,下课也遵守和睦相处的规矩。当他在上班以后到了公司里多观察,看看公司都有哪些好习惯,他就很快的能够融入一个团体。我们去想一想,这样他,真正的能够轻松和快乐。
曾经有两个大学毕业生,到了一个公司应聘,她们学历都还不错,两个女孩。当时这个公司的领导就想着,年轻的员工要带出去,一起去招待客人,要历炼一下他们为别人服务的能力。这两个女孩子是湖南人,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了不了解湖南人喜欢吃怎样的菜?她们喜欢吃辣椒。当时公司请客人吃饭,请的客人是广东人,广东人喜欢吃怎样的菜?比较清淡或者比较带甜味的菜。我们要请客人吃饭,要点谁喜欢吃的菜?我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但是这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却真的不知道。她们到了圆桌上,就开始跟客人一起吃饭,领导就点了广东人喜欢吃的菜。吃到一半,这两个湖南的女孩子就非常的不满意,在餐桌上就议论起来,就在那里说没有菜可以吃。领导觉得很没面子,就专门给她们点了一盘有辣椒的菜,菜一端上桌子首先给谁吃?那这个桌子一定会转到客人面前,让客人先吃。
但是这两个女孩一看,终于有一道菜自己喜欢的,客人拿着筷子正准备去挟,还没有挟起来,她们就把桌子一下子转到自己面前,就认着那个菜吃,领导又把菜转过去,她们又把它转过来。结果这餐饭吃完了,吃得老总满脸通红,下来以后就跟这两个女孩子讲,你们觉得这餐饭吃得怎么样?这两个女孩一点都没有感觉,就回答说幸亏最后有一道菜,我们还比较满意。她们有没有感觉自己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当下自己是怎样的角色。然后领导就跟她们讲说,妳们难道不知道上了菜,要先客人吃吗?这两个孩子说是这样吗?我从小到大家里吃饭,都是我第一个吃。我从小到大妈妈都会问我,女儿妳喜欢吃什么?我都做给你吃。
所以我们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没有学习,即使他大学毕业,他不懂得与人相处的规矩,他可能会碰壁,他可能会造成很多人的困扰,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但是相反,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的这种典籍,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规矩,从餐桌上就开始教。比如说有一部经典,它就写得很清楚,吃饭的时候要怎样吃。它当时就写到这个孩子跟父母一起吃饭,第一要自己摆桌子,要学会摆桌子,把这个菜、碗盘都摆好。第二它讲到父母亲在吃饭,孩子要学会观察,观察什么?它说要去看妈妈爸爸喜欢吃的菜。怎样才是喜欢吃的菜?挟得比较频繁的菜,老去挟那个菜,那个菜就是爸爸妈妈喜欢的菜,那喜欢的菜就要把这个菜放到父母的面前。还要去观察父母的碗里面没有饭了,要马上起来添饭。后来我跟很多小朋友讲,因为每次我到班上,我第一堂课我都会跟小朋友讲,我说肖老师很会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请问我们各位老师,怎样的孩子最聪明?我们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曾经有个家长,他的儿子很活泼,那怎样才是活泼?在机场大吼大叫。在这种公众场合就在那个拿着那些宣传单,迭飞机到处飞,然后在这个整个机场的大厅里大吼大叫,所有的人都看着他。他旁边一个阿姨就说,你的儿子真活泼,活泼的孩子,好动的孩子很聪明。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真正的活泼吗?这叫没有家教,没有规矩,把父母的脸都丢尽了,父母还不知道。后来我跟小朋友也讲什么是真正的聪明?聪明是不是你会做数学题?会考一百分那叫聪明吗?后来我就跟小朋友写到「聪」,对不起,我写的简体字,能不能看得懂?聪和明,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讲到「君子有九思」,有九个思惟的方式和态度。其中两个就是「听思聪」和「视思明」,什么意思?就是会听、会看,耳聪目明。那怎样的孩子才是耳聪目明?比如说别人一句话,你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你要会看,看到别人的需要,并且进一步的去帮助对方。
当时我在带班的时候,我就跟孩子讲到聪明,我就跟他们举例子,比如你的同桌打了个喷嚏,你听出个什么?他说我听出他可能要感冒了。那我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他说我可以给他拿药。我说是,那当下可以做什么?可以立刻递上一条纸巾,这就是聪明,因为你会听并且你会做。那正在讲到这里,当时我的黑板就写满了,我没有找到黑板擦,我当时就正好问小朋友,请问黑板擦在哪里?这全班的孩子就一愣。我就正好问他们,从老师这句话你听出了什么?然后孩子们就说,我听出了老师想擦黑板。我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就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找黑板擦。
我就继续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有小朋友就说了,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我连问三遍没有一个孩子行动,他们就坐在底下。我问他们可以做什么?孩子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我问一遍,他们回答一遍,反正我就一直面对他们微笑,仍然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把那个「做」说得很用力。终于在问到第四遍的时候,有个男孩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在地上捡起黑板擦,把黑板擦干净了。我当时就跟全班同学讲,这才叫聪明,聪明绝对不是落在嘴巴上。所以我就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孩子,他的学习都是停留在嘴上,停留在试卷上,但是很少能落实在生活中。那些道理他都懂,甚至讲起来的时候比老师还能讲,但是他就是不做。
如果我们考试问小朋友说,看到红灯你要怎样?他会说红灯停,绿灯行,他都能够在卷子上答出来。但是生活当中遇到红灯,看到左右没人,可能他就过去了。所以现在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教学和生活脱节,所以教出《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句话都不做,不力行,但学文,就是只知道学习考试,用嘴巴磨嘴皮子。长浮华,成何人,这些孩子一个个都能言善辩,但是做到的却微乎其微。所以当时也让我觉很有意思,觉得这些孩子,自从这个小朋友动起来以后,我发现班上的小朋友,就开始变得真正的愈来愈聪明。比如说我到了学校,本来这些孩子没有习惯帮老师抱本子,帮老师拿东西。我当时我就抱着一迭作业本,要回办公室,抱起来,我就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老师抱了这么多本子,你们看出了什么?你们能不能帮着做些事情?有孩子就会过来帮老师抱本子,慢慢就会养成一个好习惯。
后来我到学校刚刚进校门,我们班的同学在二楼看到我,就会有五、六个同学冲下来,把我的这些包、这些作业本,几个人全部就抢过去,就帮我拿到办公室。我们点点滴滴的启发孩子,他其实做得很快乐,比如说老师在咳嗽,你可以做什么?听到老师咳嗽了,孩子可以做什么?他说可以给老师倒一杯水,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教孩子如何倒水。后来我到学校,我就感觉很自在,就让我想起最早在刚刚带班的时候,我有一次下课的时候,那几个小朋友帮着我,抱着书本回办公室,有个男孩就高声的叫了一声说,「起驾回宫」。就感觉到一个老师在孩子心目当中,这个地位非常重要,被侍侯得好像一个皇太后一样。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这种想法,只是希望我们要成就一个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让他们真正的学会在生活当中的灵活度。
曾经我在深圳上班,当时有个校长就跟我们全体老师讲了一件事,他说那一天他也是刚刚招聘了一个大学生,有一个学校来参观。他就跟这个大学生说,去倒一杯水来给客人。这个指令难不难?这个大学生就去倒水了,很久没有倒过来,过了一会儿来了,没有水,给校长说对不起,校长,隔壁的门锁了。校长说你再到隔壁去,隔壁的隔壁去找一下有没有杯子和水。这个大学生又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还是没有倒过来,说校长,这个办公室没有杯子。然后校长说,你可不可以找个老师倒杯水来?这个大学生又出去了,过了很久又回来,跟校长说对不起,校长,我没有看到其它的老师。校长就说,一个大学生一杯水都倒不来,我如果把这个老师要到我的学校,可能是我的负担。所以如果是实习的话,他可能就会把他辞退,不会再要他。
所以让我们感受到,现在学校培养了很多的毕业生,但是公司觉得缺人才,找不到人。原因到底在哪里?不是缺高学历的人才,不是缺会考试的人才。而是缺真正会灵活的处理每件事情,会做人、会做事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就感觉到,一个孩子真正的有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活泼。曾经有家长问我们说,你们把孩子教《弟子规》会不会教傻了?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家长,你看学那么多规矩,还敬礼,这个会不会傻乎乎的?当时我们就跟他讲,我们的孩子看到你要进门,他会给你拎一双拖鞋;看到你坐下来累了,他会到背后给你捶捶背;看到你渴了,会立刻送一杯水,这孩子会傻吗?绝对不会傻,而是真正的活泼,真正的聪明。所以在这整个教学的过程,让我感受到的就是在学《弟子规》的过程,孩子学得很快乐,而且愈学脑子愈灵活。我当时在教学的过程,就正好有个机会去到中国的山东,山东有个回族小学,这个学校全是回族的孩子。这个学校当时的校长请我们的老师去教学,为什么?他当时到庐江去听课,听完了以后,他觉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带回学校,去教他的学生。这个学校是什么状况?所有的孩子一共才一百左右的学生,但是没有老师愿意去教。为什么?因为学校常常会有暴力和冲突,每天学生都会打架。而且有的老师就讲,我情愿没工作,我也不会去那里。那些学生不仅互相打架,甚至还欺负老师,转过背,就在老师的背上贴上大字,老师都不愿意去那里受气。这个学校的校长说他去了以后,孩子有些变化,甚至这个地区对学校孩子的成绩,不做任何要求。因为他们说老师能够在那里坚持一年,就不得了了,能坚持一年让孩子不打架,你不要说教课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一来请我们去上课,因为校长很真诚,老师就派我去,我当时一想要去到这样的地方,我也很忐忑。我是十一月一日到了民族小学,因为十一月二十七日庐江有课,我就离开了,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这些孩子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这里我也带了一封信来,可以给各位老师读一下。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他在学习了《弟子规》,我们每天就只是用了一堂课的时间,来讲《弟子规》,其它的课程照常上课。那这个孩子他就写成这样一封信。他讲敬爱的肖老师,您好,近来身体好吗?已经十多天没有见到您了,我非常想念您。因为自从您来了以后,我们学校变了,我们也变了,变得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在家也知道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姊妹了,家庭非常和睦。老师,这一切都是您教育的功劳,记得您是十一月一日来的,是您把圣贤的经典《弟子规》,至圣先师的教诲精心的传授给我们。把我从无底的深渊中拉了回来,您的教诲,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使我做事恭敬,每件事都做得很好。
在您的教导下,我们学校变了,以前校园里垃圾很多,还经常出现打架、骂人的现象,现在跟以前可大不一样。我们同学主动的扫地、捡垃圾,校园变干净。而且大家能够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不打架了,也不骂人了,还对老师特别恭敬,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这个可喜的变化,都是您教育的结果,老师,在您的教导下,我们也变了。以前没有学《弟子规》这本圣贤的经典,不知道孝顺父母,总是让父母担心。父母一让我干活,我就哀声叹气不愿意去,有时还和父母顶嘴,不尊重父母。所谓「人不学,不知道」,老师,通过您,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因为我跟小朋友做比喻,我跟他们讲这些坏习惯,就像一包一包的垃圾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每天抱着这些垃圾吃饭,抱着垃圾睡觉,自己还不知道,所以要赶快扔掉。这个孩子就写,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现在我把垃圾扔掉了,我按照您讲的去做,父母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同时也养成了爱干家务的好习惯,每天我坚持做扫地、刷碗、烧火,还有迭被子,干活使我很快乐。因为只有我多干点,父母就可以少干一点,就可以让父母休息一下。
我也不和父母顶嘴了,而且非常孝顺,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您教育的功劳。老师,在家里我不仅孝顺父母,而且团结兄弟姊妹,现在我的家非常和睦,和睦的原因是您的教导我清清楚楚的记着。以前我和哥哥经常打架,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就是因为一个苹果、一块糖,我们两个人打得很激烈,虽然我们只是身上痛,却不知道妈妈痛在心里。现在我的家里一团和气,妈妈非常喜欢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和哥哥也不打架,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真正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老师,这些都是听了您的教导。老师您还记得吗?是您看我们不吃早餐,只吃方便面,是您告诉我方便面有致癌物质,吃了以后会得肝病,我现在已经不吃方便面。您不仅让我免除了肝病,还让我学会了做饭,早上我很早起来做饭,我吃,父母也吃,这样让我又孝顺父母,又学会本领,真是一举两得!老师,我想您人虽然走了,在您的教导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会使我受益一生的。我一定会用我的行动,来报答您的教育之恩。这是山东庆云县羊庄子,民族希望小学的一个杨浩同学,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写的一封信。谢谢各位老师。
我当时看到的时候我很感动,当时是这个校长把这些信像掏宝贝一样的,从他兜里拿出来。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学生,能够写这样长的信。这个校长讲,以前提起写作文,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写超过一页,一般他说就是几句话。他没想到这次,一写写了整整四页,他说而且这些孩子以前写信没有像这样,就是写字没有像这样工工整整的写。但是这次所有的孩子给你写的信,那个字都是空前的好,都是认真,非常恭敬的在写。而且甚至我看到的是,全校当时有一个孩子非常调皮,他也给我写一封信,他说老师,只要你赶快回来,我都听你的,我也不打架,也不骂人。而且我在这信当中,看到孩子不停的提到一句话,老师,都是因为你的教导。
其实我自己感觉到很惭愧,因为这些教导不是我的,我也是向老师学习,我才会有这样的体会,才能够把这些好的经典带给孩子。所以当时有些长者就问我,你是怎样做到?这些孩子以前是这样的调皮、难教,为什么不到一个月,他们有这样的变化?所以让我在推广经典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体会最深刻的,就是没有孩子教不好,真是这样,每个孩子一定可以教好。孩子现在有些不好的习惯,原因是什么?其实真是这样「人不学,不知道」,因为从小没有去跟这些孩子讲过,你应该怎么做人,没有人讲过。所以曾经在这个民族学校,六年级发生一件事情,当时这个六年级的班上就闹得很严重。是怎样?有个班长,六年级有个女班长是当了好几年,五年都是这个孩子当班长。
这个孩子班长当了五年就自我膨胀,所以就弄权一时,凄凉万古。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她也是属于这种暴察之威,同学都要听她的,不听她的,她就会找她的哥哥去打这个同学。所以同学就很难过,终于五年级的时候,这些同学就省悟了,你凭什么管我们,他们就要改选。改选班长,一改选就把前任班长就孤立起来,一孤立,这个班长又很难过,所以当时这个班上就闹得很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他们班主任,还有老师怎么处理?就把这些孩子拉到面前来,每个人骂一顿,然后说你也有错,你也有错,这些小朋友哭着就出去了。
我后来就在想原因到底在哪里?孩子他犯错误,原因是他不知道要怎样做。比如说我们现在班上的一个班长,他了不了解他的职责是什么?我不太清楚马来西亚是不是也叫班长?也叫班长。他知不知道他的职责是什么?我记得我每次也会跟全班同学在选班长之前,我跟他们讲一个故事。在我读师范的时候,当时第一天去学校报到,这个桌椅都布满了灰尘,那当时我们就拿出一张纸巾,就把桌子擦一下,椅子也擦一下,那擦多少?擦到刚好我能坐下去,我不会擦多一块,给别人擦,那我就坐下来。这个时候有个女同学,因为那个时候互相都不认识,有个女同学打了一盆水,拿了毛巾从第一排开始擦桌子,不管有人、没人坐,她都把它擦干净,擦到我们面前还给我微微一笑。很快一个星期以后要选班长,我就问他们,谁当选了?这个女孩真的是当选了,而且当时全班除了她自己,所有的人都选她。因为一个星期以后,大家认识的都只有她一个人,她随时都来帮助我们干活,有了任何困难,她都会来帮我们做。
所以我跟孩子讲,班长不是权力的象征,他不是权力的象征,不是去管同学的。班长是做什么?第一个班长是服务的,是为所有的同学服务的,这是一个领导者的心境。第二个班长是做榜样的,你首先自己你要带头做好所有的工作,这是班长的职责。绝对不是我当了班长,我就用这个权力去管同学,不是这样。所以我发现这个孩子不会当班长的原因,不是她不愿意学好,而是没有人告诉她,班长的意义在哪里。所以那一天我就带着全班同学,开始找我们的定位到底有哪些?我就跟他们讲,在家里是哪些角色?孩子说在家里我是儿子、女儿,我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我都把它全部列在黑板上,那在学校又是什么角色?他说在学校我是学生,我是同学,我是学长,我是学弟。在班级可能我是个科代表,我是个班长,或者我是个小组长,把这些角色都给它列出来,再一个一个的讲给同学听,每个角色要怎样去做,你才符合这个标准。所以在这个过程我才发现孩子都听得很专注,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你要怎样当个儿子。
我们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有意思,我们都以为孩子他应该知道,自己怎么来当儿子。但是我们思考一下,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没有教过孩子,你要怎样来做个儿子,才是个合格的儿子,他好像不太知道。甚至我们的爸爸,我们以前常常跟一些家长交流,比如说开车要有驾驶执照,我们去上公司,要有这些专业技能的凭证。但是我们把孩子生出来以后,父母就无证上岗了,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也不需要任何的凭证就上岗了。但是父母是不是都知道,自己要怎样来做个母亲,怎样来做个父亲?可能还不太清楚。所以当时我们就跟小朋友给它列出来,点点滴滴的教他,你应该怎样做。发现这些孩子不是不愿意学,他们学得很快乐,所以立刻学校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当时我总结了一下,这些变化到底都是有哪些方面,我们到这个学校,第一星期都开始讲孝道,所以我感受到教孩子,真的没有那么难。老祖宗给我们的方法真的是最彻底的,「百善孝为先」,给孩子讲孝道,孩子的心就整个都柔软下来。所以第一个星期,我们到了学校,每天都讲孝道,跟孩子讲父母的恩德,我们才发现没有讲以前孩子真的不懂。
所以有很多同学当时就讲,老师,不讲孝,我们真的不知道妈妈原来付出了这么多。所以要让孩子先知恩,我们跟孩子讲当我们很小的时候,当我们学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一步一步扶着我们蹒跚学步。现在我们的爷爷奶奶,可能他们年纪大了,他们走路会缓慢,我们有没有耐心也扶着爷爷奶奶慢慢的走?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耐心的教我们走路一样。也跟孩子讲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在我们的床前「昼夜侍,不离床」?所以现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可能他们生病了,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回报?当我们还不会拿筷子吃饭的时候,母亲是怎样一口一口喂我们吃。所以现在爷爷奶奶老了,他们可能两手颤抖,拿不起碗筷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耐心也给爷爷奶奶喂饭?我们把这个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告诉他们,那孩子他们都很感动,而且在这个过程,就开始慢慢的把浮躁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
所以在中国经典里面,孔夫子的学生,孟夫子讲了一句话,「人有四端」,我们教孩子首先教他做人,首先要有做人的这样的一个心境,所以孟夫子讲,一个人他的特征是什么?有四种心境。第一个就是「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我们掌声谢谢这位老师。「恻隐之心,人之端也」,一个人首先他要有仁爱的心,仁爱的原点也在孝道,也在孝顺。当时我在教这些小朋友,他们孝心一起来每天就会写日记,我在想这个日记是个很好的方式,跟孩子做沟通。因为我曾经在一个学校,在这个民族学校之前,去另一个小学也去代课,代了四个月,那个班级有七十四个孩子。我不知道马来西亚的班级,一班有多少个小朋友?七十四个孩子,我站上讲台看到的全是眼睛,很多。我想我如何能够去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我只能通过一个途径去跟孩子做交流,所以后来我就让他们写日记。很多老师当时就问我说,我们班也写日记,但是孩子的日记都是用抄的,去把作文书翻一篇就抄给我。你怎么让孩子写真话给你?
后来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会去抄日记?可能我们在赞叹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讲了说这个好辞、好句用得很多,华丽的辞藻用了很多。这样一赞叹,孩子就想老师喜欢这样的日记,我就要迎合老师的口味,去抄一篇给我。所以当时在孩子的日记,我就没有任何要求,我跟所有同学讲,日记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说真话,你说你的心里话。我这样讲,孩子不一定一开始会很信任你,我当时跟他们讲,比如说这个日记绝对不是完成任务,不是应付老师,你要应付我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我就跟他们讲,你没有写的,你就跟我写一句话说,老师,今天我没有写的,都可以,但是你要写真话。所以在这个过程慢慢的很多孩子,就开始写出他的心里话,通过日记就可以对孩子做一些引导。所以当时我们在讲到「恻隐之心,人之端也」,很多孩子孝心一开,他就会写。当时有个姊姊她就写到,今天我正在写作业,我突然想起来要给妈妈铺被子,我就走过去到卧室正准备铺,一看被子已经铺好了。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走进来,说「姊姊,每天都是你帮妈妈铺,今天我来做。」那弟弟铺了,我就继续写作业,作业写完,我想起来要给妈妈洗脚,当我走进客厅,准备给妈妈洗脚,一看弟弟正在给妈妈洗,我的弟弟又比我先了一步,我就走过去,弟弟洗一只脚,我洗另一只脚。大家想象一下她的母亲会有怎样的面容?一定笑得合不拢嘴。那这些孩子没学《弟子规》以前,不是这样的,两姊弟常常吵架。所以我们就感受到一讲,孩子都会去做,而他一做,我们把他的日记拿出来全班一读,就是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一读完以后,这段时间日记很多孩子都写,他们给妈妈洗脚,或者铺被子。
有一段时间也很有趣,因为我们孟夫子讲「亲亲而仁民」,就是一个人如果孝心开了,他会去把这个孝心拓展到爱周围的人,进而更拓展到爱护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物品,他都会去爱护,因为这个心境根本都在一个孝心。当时这些小朋友很有意思,我就看到有一天有个小孩他就写,今天我在路上看到一只小鸟,从巢里面跌下来摔死了,我想人死要入土为安,鸟死了也要入土为安,我就把小鸟埋了起来。我给牠埋了起来,我还给牠立了一个墓,写上小鸟之墓,我还在墓旁边默哀三分钟。因为「丧三年,常悲咽」,他说父母死要守丧三年,小鸟去世我给牠默哀三分钟。而且孩子在做这个时候,他是很认真的,他说小鸟死了,牠的妈妈会有多难过!所以他那种心境,他体会到自己父母对他的爱,他会觉得万事万物都会对它非常的关爱。所以他会用这种同理的心,去亲亲到「仁民而爱物」。
当时还有一次我们班在上课的时候,当时这个小朋友在闹,我叫了两声,那个声音被他们淹没了,所以我就拿着鞭子敲那个讲桌,我就使劲儿的敲了一下。晚上就有同学写日记,他把日记写出来就跟我说,老师今天你敲讲桌的时候声音很响,我想讲桌一定很疼。我当时一听要不要给讲桌道歉?所以我觉得面子也很不容易放下,但是一想我要做好榜样。第二天我就面无表情故做镇定,跟所有小朋友说,老师没有做对,所以要给讲桌道歉,给讲桌鞠了一躬,说对不起。因为我是这样要求孩子的,我跟他们说你使劲拍桌子都不可以,那我自己要先做,虽然做得不情愿,但是却发现孩子仍然很受感动。第二天那个日记就有孩子写,老师,你敲讲桌原因还是怪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的上课,才让你对这个讲桌这样使劲儿敲,原因都在我们这里,老师还去给讲桌道歉,应该我们给它道歉。所以就感觉这些孩子他的心,愈来愈柔软,愈来愈细。
在这个日记当中也很有意思,这些小朋友,当时我在带这个班级,有八个金刚。我不知道各位老师,能不能理解八个金刚的含义?我看很多老师都在点头。这八个金刚以前常常每天都打架,打到什么程度?当时我带他们是四年级,这些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冲到六年级的教室跟别人打。我后来在想为什么他们去打架?这是结果,要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所以后来我在想,一个人的思想会决定他的行为,我们从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去推断他的思想。这些孩子打架乐此不疲,而且我当时看到一些同学,谈起我们班的大金刚,满脸那种羡慕的神情,一脸的崇拜,谈起来觉得很厉害,就是用大拇指,像英雄一样。所以那天我抽了一节课的时间,跟小朋友讲什么是英雄。这些孩子我们思考一下,所有的同学都认为什么是英雄?我们的同学认为什么样的人会是英雄?他们会认为打架厉害的人是英雄。这个观念是谁教给他的?我们的父母有没有跟他说,你看隔壁的叔叔那么会打架,多厉害,有没有这样教过?好像没有。但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他是在哪里学的?
可能很多是从电视,甚至有的动画片,塑造了英雄的形象,都是打败了很多的人,然后自己又一个人跑出来。所以这些孩子,认为这样子的人是英雄。那我当时就跟这些小朋友讲,有一个人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全世界有一个人却永远战胜不了,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他自己。怎样来理解?我跟小朋友讲,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所以我跟小朋友讲,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比如说你今天想打人,你把拳头伸出去,你已经不是英雄了,因为打人是不好的。如果你能忍住不打,你反而是英雄,因为你忍住了自己的坏习惯。所以那一天有个同学他就写日记,「今天我的同桌来骂我,我正想出手去打他,我突然想到老师讲的话。」
因为当时我跟他们讲,有一个法宝可以让你成为英雄,什么法宝?只有一个字,就是要忍。我就问他们忍无可忍要怎样?他们说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我当时就跟他们讲忍无可忍,还要再忍才是英雄。因为你忍不住,你就被坏习惯控制了,你已经是它的奴隶了,怎么还是英雄?当时这个小朋友他就讲,我正想打他,但是我突然想到老师讲的话,要忍人所不能忍,不能忍的时候还要能忍,我就把手收回来。于是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我当了一回真正的英雄。当时我把这篇日记也在全班读给大家听,结果「见人善,即思齐」,让同学们都相观而善,互相去学习别人的长处。那段时间果然班上的刑事案件就急遽下降,本来以前都忙于去当判官,每天都在那里审理案件,每天升堂开庭。后来这个明显打架愈来愈少,因为他们都开始转念,思想观念一转,行为就开始转变。因为他们都想当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就是忍住自己,而不是去打败别人。
因为我跟他们讲,你打败别人的同时,败得最惨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坏习惯的奴隶,你已经不是英雄了。我们大大的去赞扬,这些忍住自己坏习惯的孩子,我们这种评价就会给全班导向,当时班上的气氛就变得很融合。所以我才知道小朋友很多的问题出现,都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好的这些教育。当时有个小朋友他还来跟我讲到,因为我们讲「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我记得当时我们班上,打架最厉害的一个孩子,那个孩子他本来每天的心思,都在打架上面。当我们把仁爱的心、孝顺的心传递开以后,我就常常在办公室会遇到这些孩子,在街上捡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到小鸟就拿过来,拿到我这里,让我给牠养。
我们教室里曾经出现着,小朋友在听课,这个狗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散步,这些小朋友也觉得很自在。因为我跟他们讲,这个狗是在考验你们上课专不专心,你愈专心就给小狗也就做很好的榜样。那个上课比其它的时候更专注,没有孩子去开小差。当时有一只小狗,小朋友在一条阴沟里面捡到一只狗,当时全部的小朋友就去把这个狗,先用热水洗了一个澡,洗完澡他们又去找了个盒子用稻草铺起来,再把牠送到办公室。一下课,我就发现很有趣的现象,班上最调皮的这些孩子,就是以前下课就去打闹的这些小朋友,反而现在一下课,就到办公室来看望这只狗,就围在那里。而且我看到是最调皮的孩子,把自己的牛奶拿过来,一滴一滴的喂这只小狗吃。我当时看了就很感动,就感受到不是孩子不好教,真是这样。当他打架的时候,是他没有感受过仁爱的那种平静的喜悦,他没有感受过。当他这种仁爱心唤醒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非常柔和的,这样子的一个孩子在我们面前。
曾经还有个小朋友,他捡了一只鸟过来给我,那只鸟刚刚从蛋里孵出来,就从巢里掉下来。因为我们讲要仁爱,我们自己一定是以身作则,所以那只鸟我放到办公室,牠就到处扑牠的翅膀,翅膀没有长满了又飞不起来,牠一扑就会从桌子掉到地上,我又怕其它人踩到牠。我要上课了,我就只能把牠捧在手上,那一堂课我就捧着这只鸟,上了一堂课,这个鸟还时不时叫一声,我就感觉到原来上课也是可以这么快乐。上完这堂课,我就把这只鸟,问全班哪位同学可以认养。班上就有个孩子,成绩很不好的一个孩子,就主动来说他要养。我就把这只鸟递给他,捧给他,正好我就想起来,这个孩子每天写日记,都写同样的一句话,每天都这样,已经写了一个多月了。他怎么写?他说早上我吃了早饭,高高兴兴的上学了;中午,我高高兴兴的回家。每天都这样写,没有任何改变。
正好这个时候我把小鸟给他,我就跟他讲,你能不能每天记录一下,小鸟吃了哪些东西,牠长了几条羽毛,你都写一下,写给老师,让我了解一下。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他的日记,就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就开始明白日记可以记这个,他没有压力。就有一天他日记就写到,「老师,今天这只小鸟已经羽毛长满了,我把牠放了,我很高兴。」我当时我也很高兴,我说你做得很好,把小鸟已经养得牠已经可以飞了。因为他还讲,我想牠终于可以去找牠的妈妈了。那孩子很快乐,过了两天他又写,老师,今天我放的那只小鸟回来看我了,还对我笑。我想请问各位老师,我们有没有见过小鸟对我们笑?有没有见过小狗、小猫对我们笑?好像没有。我当时就很好奇,我就跑去问他,你怎么知道是你放的那只鸟?孩子就跟我说,老师,我看牠的眼睛我就知道是那只鸟。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后来我又问他,那你怎么感觉到牠在对你笑?小鸟笑是什么样子?这个孩子他也很认真的跟我讲,老师,我看牠的眼睛,我就知道牠在对我笑。
所以当时我就很惭愧,我有没有在这生命当中去体会过,万事万物的那种笑容?他为什么能够感受到小鸟的笑?那是因为孩子在用心体会,他不是用眼睛看的,他是用心去感受的。那天这个孩子给了我很深刻的教导,那天我骑着车回家,在路上我就使劲的看,这些树有没有对我笑?我就发现真是这样,一个人的心境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就开始发生变化。我那天心情非常愉快,因为我真的感受到每棵树都在对我微笑。所以我们才感受到,世界仍然是那一个世界,我们的心变了,周围的环境好像就开始变化。当时我所感受到的是孩子他们一教,就立刻可以去做,而且他们一做就会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以后去做,就会这样的快乐。
曾经我们在接受一次采访,主持人问我,现在很多孩子学得很苦,为什么你的孩子学得很乐。我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我说学习本来就是快乐的,因为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第一句话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乐?因为第一个学了以后没有时习之,不去做,学习都是为了一个分数,都是为了一次应付,他怎么能够快乐?另外学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先教孩子做人,先教孩子认真的态度,孩子不光是学得快乐,而且能学得很好。所以在整个一年的过程实践当中,我去到了两个学校,第一个是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有七十四个孩子的一个班级。这个班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都不好的一个班,换了几个班主任。我们带他们四个月,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而且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当时他们在就是四个月以后,学习成绩在那个学区,上升了六个名次。我就觉得我并没有花更多的时间,教他们如何来背书,如何来写作业。但是因为孩子的恭敬心起来、孝心起来,他学习的动力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整个学习都开始变。
第二个是我到了山东,也是个学校,整个是回族的孩子。这个学校刚刚也跟大家报告,没有老师愿意去,仅仅一个月也是发生这样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整个过程,愈来愈让我感受到,人是可以教得好的。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把所有的孩子教好,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智慧,它已经呈现出来的是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
肖陈颖爱心陪伴读后感篇三
爱心伴孩子成长(1)
第一集
肖陈颖老师主讲
2007年12月18日
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大家请坐。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四川的成都,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在这几天跟有些老师交流,很多老师说有听过这个地名。我在去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学习以前,一直是个小学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在去庐江以前教学有六年的时间。在这次来马来西亚,也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因为这样的原因来马来西亚,所以这一次是我第一次来,也是我第一次走出中国,谢谢。我在十五号的早上从中国的山东出发,在我离开山东的时候,那天早上的气温是零下五度。我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感受过零下五度的这种温度?我当时走到路上,小河已经全部结冰了。后来就乘飞机到了广州就是二十多度,然后再到马来西亚,就感觉一天就从冬天走到了夏天。
我那天出发的时候,有个很深刻的感受,早上五点半我们就起来,因为要很早出发。我到楼下的时候,发现我们中心的很多老师等在楼下,等着来送我。因为他们说,我们中心要把你嫁到马来西亚去,你要远嫁重洋,我们娘家的亲人要来送一送,所以就感觉到很有意思。我当时走到餐厅也觉得非常的感动,因为前一天,我们的老师就给我包了很多饺子。他们说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饺子吃,说你要多吃一点。所以「多吃一点」这几个字,这几天就在耳边回响。到了马来西亚,我感觉我每天都在吃,从早上一直吃到晚上,吃得我觉得已经长胖了不少。所以感觉并没有离开家,只是觉得从一个家来到另一个家。
我们不得不想起来,到底什么是家?请问各位长辈,什么是家?我以前觉得,我的家就只在我的一个小小的家庭里面,有爸爸和妈妈。但是随着学习传统文化,让我愈来愈体会到,有爱的地方就是家。所有的我们这些老师,都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我来到马来西亚,一点都没有感觉是在外国。因为每张脸都笑得这么真诚,每位老师都是那样的亲切。所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愈来愈体会到的,就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就是在让我们感受,周围所有的朋友、所有的长辈,他们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进而让我们有能力去回报,这些有血缘关系也好,没有血缘关系也好,这样的人都是亲人,回报这些亲人。
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爱心伴孩子成长」。其实我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说是讲课,因为我是个比较年轻的小学老师,说经验也不能讲很丰富。但是觉得很幸运能够遇到圣贤的教导,能够遇到传统文化,所以在自己学习的过程很受益。这样的受益就要和长辈,和我们很多的老师,还有同仁要会报、要分享。所以今天这个课题,让我想起我自己的老师,我想我们在座的,我听说都是小学老师。我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印象深刻的老师都是谁?留在我们记忆当中的这些影像,都是些什么?可能不是当时的那一道题,而是当时这个老师讲题时候的态度,和他的笑容,甚至一个手势,可能都留在我们心里。让我想起我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我在上初中的时候,这个数学老师姓秦,叫秦老师。
那她给我们上第一堂课,就留给我们一个好习惯,直到现在,我所有的初中的同学都有个习惯,就是在用作业本的时候,第一页纸都要把它变成空白的,不写,从第二页开始写。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有这样的习惯?当时这个老师她给我们发新本子的时候,就跟我们讲,把第一页空出来,我们都觉得很奇怪。老师就说,这一页空白的纸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一个学生走到老师面前,就像一张白纸。而以后所有的知识也好,技能也好,还是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老师教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后来再翻开作业本,每次打开,看到这第一页的白纸,就让我们生起对老师的这分感恩之心。这个习惯,我们的同学一直保留到现在,而每次这张白纸还会提醒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谦虚,时时让自己归零,向周围所有的人学习。
当时我记得秦老师还有些行为,也让我们非常的感动。比如说在我的记忆当中,这位老师几乎没有批评过同学。她教数学,当时班上有些同学成绩也不是特别理想,老师很想给他补习,但是她又怕单独给这些同学补习,会造成这些孩子心理的压力。所以她就想了个办法,我记得在初三的时候,每到周末(我们的周末是星期五),这个老师就会对全班同学发出邀请,说愿意到我家作客的同学,都可以今天晚上跟我回家,我们班上就有十几个同学去老师家。老师向全班邀请,在私下里对这些需要补习的同学发出邀请,就有这些需要补习的孩子,还有些成绩中等的,也有些成绩很优秀的孩子都去,这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小朋友,就不会有压力。后来我们到了老师家里,我记得老师的先生就给我们煮粥,拿了一个大锅,煮了一大锅粥,分给我们同学吃。老师的女儿就洗菜,我们的同学就帮着去摘菜。吃饭的时候这个桌子还不够坐,把这个门板卸下来,放到两个凳子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现在想起这种场景都觉得这种生活,这种学习很有意义。过后老师再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给我们出题让我们做。那在这样子单独辅导,老师却从来没有收过任何的费用。
我记得有一天我的母亲,带着一条丝巾,还有水果去看望老师。我就看到在门口,秦老师跟我的母亲就在那里推拖,她说不收。当时我就在想,一条丝巾也算不了什么,老师收下也是应该的,为什么老师不收?直到现在,我才能够有一点点的体会,丝巾虽小,但是却代表的是老师的一个态度。她要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她对我们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她对我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代价,不需要交换的。后来她把这个水果收下来,转身就分给了我们同学吃。直到后来我们同学都长大了,我的很多同学结婚的时候,他们都回到这个学校里,去找这位老师来做他的证婚人。所以常常这位老师的邻居都很羡慕她,说你虽然只有两个女儿,但是感觉到,你的孩子怎么这么多。为什么老师的孩子会有这么多?因为老师以一颗母亲的心来对待我们,所以虽然已经离很久了,但是我现在想起来,仍然非常的感念这位老师。
后来我也就当上了一名小学的老师,当我踏上讲台之前,我也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老师。我去到学校,就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我想请问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好不好教?我看到有的老师会心一笑。我以为很好教,因为那个学校初出茅芦,也不懂,我就每天面带微笑,我发现笑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变成了怒目金刚。因为一对他们很好,他们就骑到我的头上来,我每天就非常的劳累。因为我每天对他们威逼也好,利诱也好,甚至大吼大叫,那都只有一时的效果而已。比如说上课,他们一闹,我就像救火队员一样,这边压下去,那边又冒起来,所以每天自己很累。我还在心里想,因为我曾经听到说,有的老师被学生气哭了,我当时就想,我可坚决不能让他们气哭了,所以我就每天绷着个脸,很凶的样子,我以为这样就是有威信。直到后来学了传统文化,才了解到威信有三种,一种是暴察之威,一种是狂妄之威,还有一种是道德之威。「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唯有「道德之威成乎安强」。什么是暴察之威?就是脾气很大,自己不做,每天像个警察盯着孩子看。孩子不对,就发脾气,仍然不听就发更大的脾气,所以这个团体会愈来愈危弱。其实不光是治理一个班级,所有的团体都一样。
我记得当时在庐江有位企业的总经理,一个企业家他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让他的企业起死回生了。他就到讲台上去分享,他说以前比如说,公司里的员工,像吃饭的时候,他自己就跟员工吃的不一样,让厨师专门给他做,只要不合口味,他说我就冲过去,把厨师骂一顿,并且跟他讲说你怎么样?想被辞退!这个厨师就很紧张。他说他的公司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盯着员工干活,只要他不盯着,员工就偷懒。甚至是就在背后,只要是不被你逮到,就很庆幸,公司就愈来愈危弱。到后来他学了传统文化以后,这个老总也非常积极,回去给他们公司所有的员工鞠躬,甚至早上第一个到公司。他说以前打考勤,仍然有人迟到,现在没有人迟到。他们所有的领导都是比员工更早到公司,并且站在门口迎接每位员工来上班,见到员工全部九十度鞠躬。他说现在他公司的业绩也愈来愈好,而且员工也都不用管。他说现在我很放心到处走,员工一定不会有问题。
那一天我也很反省,在我们带班教孩子,也是一样。当时我为什么会那么累?自己脾气很大,像个警察,自己不做,每天还盯着孩子看。结果孩子也是当着我一个样,背着我就另外一个样,所以这种威信并不是真正的威。直到后来才知道,真正要树立老师的威信,没有那么难,就是以身作则而已。我们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我们的孩子对老师才会有信任。我在上班以后也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师,当时我也不会教学,这位老师是个长辈引荐给我。他说这位老师是中国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也是全中国当时评了十家特级教师,这个老师很年轻就有很多的头衔。所以我也很紧张,就约好时间去拜见老师。
当时是去请教一堂课,我不知道我们马来西亚,有没有上公开课的这样的惯例?没有。我们在中国有常常会上叫观摩课,或者叫公开课,就是请很多老师来看你上这堂课。我当时为了去请教一堂课,我就带着课本就去了,坐在那里忐忑不安。因为这位老师还是一位,当时我们成都市最好的小学的校长。我去到那里老师正在开会,我没有想到他见到我第一句话,他跟我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当时就觉得很感动,因为我只是很年轻的一个教师,而他已经有相当的经验,我等一等那是应该的,但是他却给我道歉。之后他说的每句话,他跟我讲,他都是以商量的口气,他说我的看法是这样,你再斟酌一下。所以我才感觉到真正有学问的人,我们讲「学问深时意气平」,他会愈平和,会愈谦虚,他的学问其实会愈高。
当时我去问老师上课怎么上,老师就问我,你上这堂课,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提前备课的习惯?要备课。会不会写教学目标?我们也是要写。我以前写的目标都是要学会几个字、会写几个字、课文要读通,哪些地方要读得有感情,我都是这样写的。我就把这些会报给老师,但是老师把那个本子一放,他仍然问我,这些是一个短期的目标,我们要认清楚学会一篇文章以后,到底为什么?那我当时就愣住了,因为我没有去思考过,学会一篇文以后到底是为什么。老师就跟我讲,我们的教学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我当时一听,觉得这个话好像是离我太远,因为我想我是教语文的,不就是教孩子读书、写字吗?听、说、读、写就是这些,我怎么能够为他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老师跟我讲,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我当时就很震撼。所以在学习了两年传统文化以后,对这句话才有一点点的认知和体会。所以不得不让我静下心来,再一次的思考,到底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我曾经问过我们班的同学,有一次我去教学,班上的孩子就问我,因为我去那个学校,前期一直在讲如何上课的态度,就没有把语文书翻开。这些同学就说,老师,你怎么来了两天还没有上语文课?我当时就问他,请问你什么是语文?我不知道马来西亚是称叫什么课程?我当时就跟他讲语文,语是语言,就是教我们说话;文是文字,教我们写字。说话是学习口头的表达,学会与人用口头来沟通,写字是要学会书面的沟通。人与人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吵架,为了制造矛盾?不是,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的和谐相处。所以那天我就问了全班同学,是个四年级的班级,我问他们,请问各位同学,你们为什么来上学?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问过我们的同学?有老师点头。我发现他们就愣在那里,全班有七十多个孩子没有一个人回答。有个孩子就说,妈妈让我上学,我就上学。有个孩子说上学为了找个好工作。好,我又问他,那为什么要找个好工作?他说找个好工作可以赚钱。我又问他为什么要赚钱?他说赚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后来我又问他,怎样的工作才是个好工作?所以这些问题一问出来,孩子都愣了,愣在那里。
所以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当时我们有个家长在学习《弟子规》,带着孩子一起学,他的孩子还没有到上学的年纪。有一天这个妈妈带着他的儿子,来到了一个超级市场买东西,就遇到了一位母亲的朋友,这个叔叔就跟她的儿子开玩笑,就说你怎么还不去上学?小朋友觉得很奇怪,他马上就问他的妈妈,妈妈为什么要上学?叔叔脱口而出,上学为了赚大钱。这样一句话出来,他的母亲因为有学《弟子规》非常的紧张,立刻就跟这个叔叔示意不要再讲,她就蹲下身子跟他的儿子讲,孩子,上学不是为了赚钱,上学为了学本领,为什么要学本领?学会了本领可以服务大众。比如说刚才有位卖包子的叔叔,我们去买他的包子,他有什么本领?他会做包子,所以他可以用这样的本领来服务大家。我们去买了包子,我们可以怎么来感谢这个叔叔?可不可以把你的洋娃娃送给他?小朋友说送给叔叔,可能叔叔不需要。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就把钱给叔叔,让他去买他需要的东西,这是上学的目的。所以我们古人讲「读书志在圣贤」,但是现在很多人读书志在赚钱,我们去体会觉得这个差距差得太远了。
在这个古典里面有句话叫「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它讲社会和国家是互助的,这样的一个结构,不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当时有个母亲带着他的儿子,也是学《弟子规》,他们小区都有保安的叔叔。当时她就带着她的儿子路过保安亭,她就跟儿子说,孩子,跟保安叔叔鞠躬。儿子说他是来看大门的,我干嘛要给他鞠躬?这个母亲就立刻跟孩子讲,上到国家主席,下到保安以及清扫街道的清洁工人,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做怎样的一件事?服务大众,都在为大家付出和服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怎么有安定的环境?没有清扫街道的阿姨,我们怎么有清洁的马路?我们都应该对他们抱以同样的感恩,只是他们的分工不一样而已,但是他们的付出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恭敬和感恩,也应该是一样的。这个母亲这样一教,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待每个人,都要有这样一种平等的、恭敬的心境。
当时我跟小朋友讲,我们读书的目的也是一样,读书不是为了要让自己,好像可以过上非常享乐的日子,而是我们学会了本领服务大众。在中国还有个故事,在中国几千年前,也是一个圣哲人叫老子,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个老子他很有智慧。有一次老子要出海关,要出关,当时这个海关官员就想到老子很有智慧,就想请教老子一个问题。海关的官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这个很老实听话,反应不是特别快,比较木讷;小儿子聪明伶俐。这个官员就问老子,你能不能够帮我看一看,等我老了以后,我要靠哪个儿子?老子就说那好,把你的儿子叫过来。这个官员就把两个儿子叫到老子面前,老子就从兜里掏出了一把钱放到桌上,就跟这两个儿子说,你们俩谁去打爸爸一下,这个钱就是你的。这个大儿子一听,他根本没有听到说钱是我的,他只听到要打爸爸一下,他想那怎么可以,爸爸对我这么养育付出,我怎么可以去打爸爸?
但是小儿子他就想,我打爸爸一下,爸爸也没有任何的损伤,父亲又没有损失,我又能赚到钱,何乐不为?於是就冲过去打了爸爸一下,抱着钱就跑掉。老子就对官员讲,你知道了要靠哪个儿子吗?请问我们各位老师,他老了以后,要靠哪个儿子?要靠大儿子。曾经我们跟很多家长讲这个故事,接下来就问家长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这个官员要靠大儿子,但是现在我们都在朝哪个方向,在培养我们的孩子?可能我们发现这个孩子老实木讷,心里还会非常的不高兴。还在想你看人家隔壁家的儿子,聪明伶俐,脑子还会转弯,你都一根筋都没有办法动。过了几十年以后,果然就像老子预计的一样,大儿子一直守在父亲的身边,每天孝养父母。但是这个小儿子,也像他小时候表现出来的聪明伶俐一样,他很会做生意,很会打算盘,所以他就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赚了很多钱。有一天这个海关的官员得了重病,他已经感觉他的生命快要完结了,所以找人带信给他的小儿子,希望他的小儿子回来见他最后一面。
小儿子接到这封信以后,第一个念头也想回去看看父亲。但是因为他很会算计,接下来他就开始算,这样符不符合经济学的原理。他算我回去看我的爸爸,第一我不是医生,回去以后对我父亲的病也於事无补。第二我回去的路上要耽误多少时间,让我少赚多少钱。他想第三不仅少赚钱,路上来回还要路费,那不仅不进钱还要出钱。一算结果还一样,爸爸还是会走,那我不回去也是一样的,直到最后小儿子没有回家。所以我们就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两个孩子到底哪个孩子的人生更有意义?大儿子可能没有赚很多的钱,他可能就在这个小地方陪着他的父亲,每天孝养父母,团结邻里。每天当他有孩子的时候,他尽自己父亲的本分,尽自己先生的本分对太太好,教导儿子,每天过得很踏实。小儿子他赚了很多钱,但是我们思考一下,等他的儿子长大,他老了以后,他会有怎样的结局?他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这种心境。
所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我们一直都在体会,到底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我们讲要为孩子的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什么是幸福?我们自己幸福吗?我曾经问了我们身边的老师,我问他你觉得幸福吗?他说我很幸福。我问他你为什么觉得很幸福?当时有个老师就跟我讲,我每天下班,哪怕我加班很晚,我回家了,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我就看到我的先生,一定都在路口等着我回家,她说那个时候我感觉很温暖而很幸福。当我和先生一起走到家里,往家走的时候,看到我的家里灯一定是亮的,她说我的婆婆正在给我们准备晚餐,这个时候我感觉很幸福。
我后来又去问另外一个老师,他也跟我讲,他也很幸福。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每次我回到家里见到母亲,母亲都会告诉我说,亲戚聚会的时候,所有亲戚都讲,你真是好福气,儿子不用你操心。他说这个时候我能感受到,母亲的那分安慰和喜悦,他讲虽然我没有赚很多钱给妈妈,但是这个时候我知道我的母亲很幸福,所以我也很幸福。他说还有我的弟弟从同学家回来,从初中的时候就跟哥哥讲,「哥哥,我到很多同学家里去作客,没有哪个家里这些兄弟相处,有我跟你这样亲密的,我们兄弟俩都不吵架。」他说这个时候我做为一个哥哥,我感到无比的安慰和幸福。他的这些回答,让我重新来体会到底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我们在沿着自己做人的本分去做,我们的内心就会生起无限的喜悦。
我又想起一个故事,当时有个老师去讲课,一讲完下面这些员工就跟老师说,你们每天这样子讲课又不收钱,我觉得你们一定很苦。这个老师说难道我脸色不好看吗?这个员工就讲,不是的。我给你讲个故事,你看中国人讲「克己复礼」,你看克制自己,那多苦!他就讲了个故事,曾经有一对夫妇,先生喜欢吃鸡蛋白,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听得懂?那个鸡蛋有两层,先生喜欢吃鸡蛋白,太太喜欢吃鸡蛋黄。他们俩结婚以后,太太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黄留给先生吃,先生就把自己喜欢吃的蛋白留给太太吃。他们俩到六十岁,吃了可能有三十多年,到他们六十岁的时候都变成老头和老太太。有一天坐下来聊天,一聊到才发现原来对方喜欢吃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两个人就大笑起来。
当时员工就跟我们的老师讲,你看中国人有多苦!都吃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要是我,我就直接跟我的太太说,我喜欢吃蛋白,把蛋白留给我吃;你喜欢吃蛋黄,留给你吃。那不是都可以吃到自己喜欢东西吗?我不知道各位老师听了这个故事,觉得这对夫妇过得很苦,还是很乐?是觉得很苦,还是会觉得很幸福?所以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员工他会觉得很苦,因为他没有去体会过为对方着想,以及对方为你着想的那种幸福的感觉,他从来没有去体会过。所以当时我们就跟他讲,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吃到了蛋白和蛋黄那种乐乐多久?那不过就是一时的嘴巴对舌头的满足而已。但是我们一回想起来,这一对老年夫妇一起携手走过几十年,发现对方原来时时都为自己着想,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所以中国人的幸福,那是心与心的交流,那是时时感念别人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以及时时我们自己去关爱周围的人,这种幸福哪里是吃到一块蛋白和蛋黄,欲望暂时的满足能够比拟的?我们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愈来愈感受到幸福与我们的心境有关,与我们的思想观念有关。我们要真正把幸福带给我们的孩子,我们自己要先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让我们想起,当时有个老师问了我三个问题,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每天有没有去感受过,周围的人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我们的每天在每个细节当中,有没有感受到幸福?在我们每天成长,每天工作,人生一步一步走向晚年的过程当中,有没有积累我们自己的德行?我们回报了多少关心我们的人?当时我听到这些问题,我还有点听不太懂,直到现在学了两年了,才愈来愈感受到真是这样。每天都有多少人在关怀我们,但是以前自己却看不到,因为自己的心很麻木,觉得所有的人对我的关怀是应该的。
让我想起我们的孩子,现在他们过得幸福吗?曾经看到了个报导,这个报导上写到,现在的孩子不快乐。我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孩子快不快乐?曾经我听到,我们有个幼儿园的老师他讲,当时有个老人家就在那里愁眉苦脸的,跟这个老师说,我的孙女现在都笑不出来,你看我的童年很快乐,但是我的孙女儿却这么小就笑不出来。老师就问他,你的孙女儿多大?他说十二岁了。这个老师一笑,你的孙女儿十二岁笑不出来,有什么好奇怪的?我的学生幼儿园的,才三岁就已经笑不出来。当时我们一听觉得很惊讶,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当他童年的时候都没有办法感受到快乐,他长大以后能快乐吗?所以不得不让我们去找原因,孩子不快乐是结果,原因到底在哪里?
让我想起当时我去听一堂课,一堂《弟子规》的课,老师教的是一些六岁到九岁的这些孩子,当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问所有同学说,「请问各位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一个六岁的小姑娘站起来,她说「老师,走到哪里就守哪里的规矩,我觉得很快乐。」我当时一听觉得很奇怪,因为我觉得,守规矩就像把手都绑起来,怎么会快乐?直到学习了两年,才让我静静的去体会这句话。如果一个孩子我们来设想一下,他不守规矩,他能快乐吗?比如说他在家里骄横、跋扈惯了,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当他到了学校,他要同学的玩具,同学不给他,他一定要,就会跟同学怎么样?两个人一定会抢起来,他可能会打得鼻青脸肿,他可能每天都在这样过。
我们在想班级有班级的规矩,比如说上课不可以随便讲话,不可以四处走动,那这个孩子说,「我就偏不守规矩,我要走来走去。」可能下课老师就会找他谈话,那他每天会快乐吗?这个孩子长大了,如果进入了一个公司、一个团体,他自己想我要有个性,我干嘛要跟你们一起相处?结果这个孩子和公司所有的员工格格不入。比如说他早上故意迟到,我就是不守规矩,那可能没多久老板就会把他开除,不需要这样的员工。这样的孩子他从小到大会四处碰壁。如果他守规矩,比如说这个孩子,他走到班级守班级的规矩,他上课就听老师的话,安心的上课,认真完成作业,下课也遵守和睦相处的规矩。当他在上班以后到了公司里多观察,看看公司都有哪些好习惯,他就很快的能够融入一个团体。我们去想一想,这样他,真正的能够轻松和快乐。
曾经有两个大学毕业生,到了一个公司应聘,她们学历都还不错,两个女孩。当时这个公司的领导就想着,年轻的员工要带出去,一起去招待客人,要历链一下他们为别人服务的能力。这两个女孩子是湖南人,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了不了解湖南人喜欢吃怎样的菜?她们喜欢吃辣椒。当时公司请客人吃饭,请的客人是广东人,广东人喜欢吃怎样的菜?比较清淡或者比较带甜味的菜。我们要请客人吃饭,要点谁喜欢吃的菜?我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但是这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却真的不知道。她们到了圆桌上,就开始跟客人一起吃饭,领导就点了广东人喜欢吃的菜。吃到一半,这两个湖南的女孩子就非常的不满意,在餐桌上就议论起来,就在那里说没有菜可以吃。领导觉得很没面子,就专门给她们点了一盘有辣椒的菜,菜一端上桌子首先给谁吃?那这个桌子一定会转到客人面前,让客人先吃。
但是这两个女孩一看,终於有一道菜自己喜欢的,客人拿着筷子正准备去挟,还没有挟起来,她们就把桌子一下子转到自己面前,就认着那个菜吃,领导又把菜转过去,她们又把它转过来。结果这餐饭吃完了,吃得老总满脸通红,下来以后就跟这两个女孩子讲,你们觉得这餐饭吃得怎么样?这两个女孩一点都没有感觉,就回答说幸亏最后有一道菜,我们还比较满意。她们有没有感觉自己是在做什么样的工作,当下自己是怎样的角色。然后领导就跟她们讲说,你们难道不知道上了菜,要先客人吃吗?这两个孩子说是这样吗?我从小到大家里吃饭,都是我第一个吃。我从小到大妈妈都会问我,女儿你喜欢吃什么?我都做给你吃。
所以我们感受到,现在的孩子没有学习,即使他大学毕业,他不懂得与人相处的规矩,他可能会碰壁,他可能会造成很多人的困扰,因为没有人教过他们。但是相反,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的这种典籍,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规矩,从餐桌上就开始教。比如说有一部经典,它就写得很清楚,吃饭的时候要怎样吃。它当时就写到这个孩子跟父母一起吃饭,第一要自己摆桌子,要学会摆桌子,把这个菜、碗盘都摆好。第二它讲到父母亲在吃饭,孩子要学会观察,观察什么?它说要去看妈妈爸爸喜欢吃的菜。怎样才是喜欢吃的菜?挟得比较频繁的菜,老去挟那个菜,那个菜就是爸爸妈妈喜欢的菜,那喜欢的菜就要把这个菜放到父母的面前。还要去观察父母的碗里面没有饭了,要马上起来添饭。后来我跟很多小朋友讲,因为每次我到班上,我第一堂课我都会跟小朋友讲,我说肖老师很会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请问我们各位老师,怎样的孩子最聪明?我们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曾经有个家长,他的儿子很活泼,那怎样才是活泼?在机场大吼大叫。在这种公众场合就在那个拿着那些宣传单,叠飞机到处飞,然后在这个整个机场的大厅里大吼大叫,所有的人都看着他。他旁边一个阿姨就说,你的儿子真活泼,活泼的孩子,好动的孩子很聪明。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真正的活泼吗?这叫没有家教,没有规矩,把父母的脸都丢尽了,父母还不知道。后来我跟小朋友也讲什么是真正的聪明?聪明是不是你会做数学题?会考一百分那叫聪明吗?后来我就跟小朋友写到「聪」,对不起,我写的简体字,能不能看得懂?聪和明,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讲到「君子有九思」,有九个思惟的方式和态度。其中两个就是「听思聪」和「视思明」,什么意思?就是会听、会看,耳聪目明。那怎样的孩子才是耳聪目明?比如说别人一句话,你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你要会看,看到别人的需要,并且进一步的去帮助对方。
当时我在带班的时候,我就跟孩子讲到聪明,我就跟他们举例子,比如你的同桌打了个喷嚏,你听出个什么?他说我听出他可能要感冒了。那我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他说我可以给他拿药。我说是,那当下可以做什么?可以立刻递上一条纸巾,这就是聪明,因为你会听并且你会做。那正在讲到这里,当时我的黑板就写满了,我没有找到黑板擦,我当时就正好问小朋友,请问黑板擦在哪里?这全班的孩子就一愣。我就正好问他们,从老师这句话你听出了什么?然后孩子们就说,我听出了老师想擦黑板。我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就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找黑板擦。
我就继续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有小朋友就说了,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乾净,我连问三遍没有一个孩子行动,他们就坐在底下。我问他们可以做什么?孩子说我们可以帮老师把黑板擦乾净。我问一遍,他们回答一遍,反正我就一直面对他们微笑,仍然问他们我们可以做什么?把那个「做」说得很用力。终於在问到第四遍的时候,有个男孩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在地上捡起黑板擦,把黑板擦乾净了。我当时就跟全班同学讲,这才叫聪明,聪明绝对不是落在嘴巴上。所以我就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孩子,他的学习都是停留在嘴上,停留在试卷上,但是很少能落实在生活中。那些道理他都懂,甚至讲起来的时候比老师还能讲,但是他就是不做。
如果我们考试问小朋友说,看到红灯你要怎样?他会说红灯停,绿灯行,他都能够在卷子上答出来。但是生活当中遇到红灯,看到左右没人,可能他就过去了。所以现在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教学和生活脱节,所以教出《弟子规》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句话都不做,不力行,但学文,就是只知道学习考试,用嘴巴磨嘴皮子。长浮华,成何人,这些孩子一个个都能言善辩,但是做到的却微乎其微。所以当时也让我觉很有意思,觉得这些孩子,自从这个小朋友动起来以后,我发现班上的小朋友,就开始变得真正的愈来愈聪明。比如说我到了学校,本来这些孩子没有习惯帮老师抱本子,帮老师拿东西。我当时我就抱着一叠作业本,要回办公室,抱起来,我就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老师抱了这么多本子,你们看出了什么?你们能不能帮着做些事情?有孩子就会过来帮老师抱本子,慢慢就会养成一个好习惯。
后来我到学校刚刚进校门,我们班的同学在二楼看到我,就会有五、六个同学冲下来,把我的这些包、这些作业本,几个人全部就抢过去,就帮我拿到办公室。我们点点滴滴的启发孩子,他其实做得很快乐,比如说老师在咳嗽,你可以做什么?听到老师咳嗽了,孩子可以做什么?他说可以给老师倒一杯水,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教孩子如何倒水。后来我到学校,我就感觉很自在,就让我想起最早在刚刚带班的时候,我有一次下课的时候,那几个小朋友帮着我,抱着书本回办公室,有个男孩就高声的叫了一声说,「起驾回宫」。就感觉到一个老师在孩子心目当中,这个地位非常重要,被侍侯得好像一个皇太后一样。但是事实上我们没有这种想法,只是希望我们要成就一个孩子,为人处世的态度,让他们真正的学会在生活当中的灵活度。
曾经我在深圳上班,当时有个校长就跟我们全体老师讲了一件事,他说那一天他也是刚刚招聘了一个大学生,有一个学校来参观。他就跟这个大学生说,去倒一杯水来给客人。这个指令难不难?这个大学生就去倒水了,很久没有倒过来,过了一会儿来了,没有水,给校长说对不起,校长,隔壁的门锁了。校长说你再到隔壁去,隔壁的隔壁去找一下有没有杯子和水。这个大学生又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还是没有倒过来,说校长,这个办公室没有杯子。然后校长说,你可不可以找个老师倒杯水来?这个大学生又出去了,过了很久又回来,跟校长说对不起,校长,我没有看到其他的老师。校长就说,一个大学生一杯水都倒不来,我如果把这个老师要到我的学校,可能是我的负担。所以如果是实习的话,他可能就会把他辞退,不会再要他。
所以让我们感受到,现在学校培养了很多的毕业生,但是公司觉得缺人才,找不到人。原因到底在哪里?不是缺高学历的人才,不是缺会考试的人才。而是缺真正会灵活的处理每件事情,会做人、会做事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就感觉到,一个孩子真正的有学习,那才是真正的活泼。曾经有家长问我们说,你们把孩子教《弟子规》会不会教傻了?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家长,你看学那么多规矩,还敬礼,这个会不会傻乎乎的?当时我们就跟他讲,我们的孩子看到你要进门,他会给你拎一双拖鞋;看到你坐下来累了,他会到背后给你捶捶背;看到你渴了,会立刻送一杯水,这孩子会傻吗?绝对不会傻,而是真正的活泼,真正的聪明。所以在这整个教学的过程,让我感受到的就是在学《弟子规》的过程,孩子学得很快乐,而且愈学脑子愈灵活。
我当时在教学的过程,就正好有个机会去到中国的山东,山东有个回族小学,这个学校全是回族的孩子。这个学校当时的校长请我们的老师去教学,为什么?他当时到庐江去听课,听完了以后,他觉得传统文化一定要带回学校,去教他的学生。这个学校是什么状况?所有的孩子一共才一百左右的学生,但是没有老师愿意去教。为什么?因为学校常常会有暴力和冲突,每天学生都会打架。而且有的老师就讲,我情愿没工作,我也不会去那里。那些学生不仅互相打架,甚至还欺负老师,转过背,就在老师的背上贴上大字,老师都不愿意去那里受气。这个学校的校长说他去了以后,孩子有些变化,甚至这个地区对学校孩子的成绩,不做任何要求。因为他们说老师能够在那里坚持一年,就不得了了,能坚持一年让孩子不打架,你不要说教课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时一来请我们去上课,因为校长很真诚,老师就派我去,我当时一想要去到这样的地方,我也很忐忑。
我是十一月一日到了民族小学,因为十一月二十七日庐江有课,我就离开了,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这些孩子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这里我也带了一封信来,可以给各位老师读一下。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他在学习了《弟子规》,我们每天就只是用了一堂课的时间,来讲《弟子规》,其他的课程照常上课。那这个孩子他就写成这样一封信。他讲敬爱的肖老师,您好,近来身体好吗?已经十多天没有见到您了,我非常想念您。因为自从您来了以后,我们学校变了,我们也变了,变得有礼貌,不打架、不骂人。在家也知道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姊妹了,家庭非常和睦。老师,这一切都是您教育的功劳,记得您是十一月一日来的,是您把圣贤的经典《弟子规》,至圣先师的教诲精心的传授给我们。把我从无底的深渊中拉了回来,您的教诲,一直在我的耳边回荡,使我做事恭敬,每件事都做得很好。
在您的教导下,我们学校变了,以前校园里垃圾很多,还经常出现打架、骂人的现象,现在跟以前可大不一样。我们同学主动的扫地、捡垃圾,校园变乾净。而且大家能够做到「兄道友,弟道恭」,不打架了,也不骂人了,还对老师特别恭敬,也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这个可喜的变化,都是您教育的结果,老师,在您的教导下,我们也变了。以前没有学《弟子规》这本圣贤的经典,不知道孝顺父母,总是让父母担心。父母一让我干活,我就哀声叹气不愿意去,有时还和父母顶嘴,不尊重父母。所谓「人不学,不知道」,老师,通过您,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因为我跟小朋友做比喻,我跟他们讲这些坏习惯,就像一包一包的垃圾在我们的身上,我们每天抱着这些垃圾吃饭,抱着垃圾睡觉,自己还不知道,所以要赶快扔掉。这个孩子就写,我找到了身上的垃圾,现在我把垃圾扔掉了,我按照您讲的去做,父母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同时也养成了爱干家务的好习惯,每天我坚持做扫地、刷碗、烧火,还有叠被子,干活使我很快乐。因为只有我多干点,父母就可以少干一点,就可以让父母休息一下。
我也不和父母顶嘴了,而且非常孝顺,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您教育的功劳。老师,在家里我不仅孝顺父母,而且团结兄弟姊妹,现在我的家非常和睦,和睦的原因是您的教导我清清楚楚的记着。以前我和哥哥经常打架,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就是因为一个苹果、一块糖,我们两个人打得很激烈,虽然我们只是身上痛,却不知道妈妈痛在心里。现在我的家里一团和气,妈妈非常喜欢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和哥哥也不打架,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真正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老师,这些都是听了您的教导。老师您还记得吗?是您看我们不吃早餐,只吃方便面,是您告诉我方便面有致癌物质,吃了以后会得肝病,我现在已经不吃方便面。您不仅让我免除了肝病,还让我学会了做饭,早上我很早起来做饭,我吃,父母也吃,这样让我又孝顺父母,又学会本领,真是一举两得!老师,我想您人虽然走了,在您的教导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会使我受益一生的。我一定会用我的行动,来报答您的教育之恩。这是山东庆云县羊庄子,民族希望小学的一个杨浩同学,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写的一封信。谢谢各位老师。
我当时看到的时候我很感动,当时是这个校长把这些信像掏宝贝一样的,从他兜里拿出来。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学生,能够写这样长的信。这个校长讲,以前提起写作文,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写超过一页,一般他说就是几句话。他没想到这次,一写写了整整四页,他说而且这些孩子以前写信没有像这样,就是写字没有像这样工工整整的写。但是这次所有的孩子给你写的信,那个字都是空前的好,都是认真,非常恭敬的在写。而且甚至我看到的是,全校当时有一个孩子非常调皮,他也给我写一封信,他说老师,只要你赶快回来,我都听你的,我也不打架,也不骂人。而且我在这信当中,看到孩子不停的提到一句话,老师,都是因为你的教导。
其实我自己感觉到很惭愧,因为这些教导不是我的,我也是向老师学习,我才会有这样的体会,才能够把这些好的经典带给孩子。所以当时有些长者就问我,你是怎样做到?这些孩子以前是这样的调皮、难教,为什么不到一个月,他们有这样的变化?所以让我在推广经典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体会最深刻的,就是没有孩子教不好,真是这样,每个孩子一定可以教好。孩子现在有些不好的习惯,原因是什么?其实真是这样「人不学,不知道」,因为从小没有去跟这些孩子讲过,你应该怎么做人,没有人讲过。所以曾经在这个民族学校,六年级发生一件事情,当时这个六年级的班上就闹得很严重。是怎样?有个班长,六年级有个女班长是当了好几年,五年都是这个孩子当班长。
这个孩子班长当了五年就自我膨胀,所以就弄权一时,凄凉万古。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她也是属於这种暴察之威,同学都要听她的,不听她的,她就会找她的哥哥去打这个同学。所以同学就很难过,终於五年级的时候,这些同学就省悟了,你凭什么管我们,他们就要改选。改选班长,一改选就把前任班长就孤立起来,一孤立,这个班长又很难过,所以当时这个班上就闹得很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他们班主任,还有老师怎么处理?就把这些孩子拉到面前来,每个人骂一顿,然后说你也有错,你也有错,这些小朋友哭着就出去了。
我后来就在想原因到底在哪里?孩子他犯错误,原因是他不知道要怎样做。比如说我们现在班上的一个班长,他了不了解他的职责是什么?我不太清楚马来西亚是不是也叫班长?也叫班长。他知不知道他的职责是什么?我记得我每次也会跟全班同学在选班长之前,我跟他们讲一个故事。在我读师范的时候,当时第一天去学校报到,这个桌椅都布满了灰尘,那当时我们就拿出一张纸巾,就把桌子擦一下,椅子也擦一下,那擦多少?擦到刚好我能坐下去,我不会擦多一块,给别人擦,那我就坐下来。这个时候有个女同学,因为那个时候互相都不认识,有个女同学打了一盆水,拿了毛巾从第一排开始擦桌子,不管有人、没人坐,她都把它擦乾净,擦到我们面前还给我微微一笑。很快一个星期以后要选班长,我就问他们,谁当选了?这个女孩真的是当选了,而且当时全班除了她自己,所有的人都选她。因为一个星期以后,大家认识的都只有她一个人,她随时都来帮助我们干活,有了任何困难,她都会来帮我们做。
所以我跟孩子讲,班长不是权力的象徵,他不是权力的象徵,不是去管同学的。班长是做什么?第一个班长是服务的,是为所有的同学服务的,这是一个领导者的心境。第二个班长是做榜样的,你首先自己你要带头做好所有的工作,这是班长的职责。绝对不是我当了班长,我就用这个权力去管同学,不是这样。所以我发现这个孩子不会当班长的原因,不是她不愿意学好,而是没有人告诉她,班长的意义在哪里。所以那一天我就带着全班同学,开始找我们的定位到底有哪些?我就跟他们讲,在家里是哪些角色?孩子说在家里我是儿子、女儿,我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我都把它全部列在黑板上,那在学校又是什么角色?他说在学校我是学生,我是同学,我是学长,我是学弟。在班级可能我是个科代表,我是个班长,或者我是个小组长,把这些角色都给它列出来,再一个一个的讲给同学听,每个角色要怎样去做,你才符合这个标准。所以在这个过程我才发现孩子都听得很专注,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你要怎样当个儿子。
我们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有意思,我们都以为孩子他应该知道,自己怎么来当儿子。但是我们思考一下,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有没有教过孩子,你要怎样来做个儿子,才是个合格的儿子,他好像不太知道。甚至我们的爸爸,我们以前常常跟一些家长交流,比如说开车要有驾驶执照,我们去上公司,要有这些专业技能的凭证。但是我们把孩子生出来以后,父母就无证上岗了,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也不需要任何的凭证就上岗了。但是父母是不是都知道,自己要怎样来做个母亲,怎样来做个父亲?可能还不太清楚。所以当时我们就跟小朋友给它列出来,点点滴滴的教他,你应该怎样做。发现这些孩子不是不愿意学,他们学得很快乐,所以立刻学校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当时我总结了一下,这些变化到底都是有哪些方面,我们到这个学校,第一星期都开始讲孝道,所以我感受到教孩子,真的没有那么难。老祖宗给我们的方法真的是最彻底的,「百善孝为先」,给孩子讲孝道,孩子的心就整个都柔软下来。所以第一个星期,我们到了学校,每天都讲孝道,跟孩子讲父母的恩德,我们才发现没有讲以前孩子真的不懂。
所以有很多同学当时就讲,老师,不讲孝,我们真的不知道妈妈原来付出了这么多。所以要让孩子先知恩,我们跟孩子讲当我们很小的时候,当我们学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一步一步扶着我们蹒跚学步。现在我们的爷爷奶奶,可能他们年纪大了,他们走路会缓慢,我们有没有耐心也扶着爷爷奶奶慢慢的走?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耐心的教我们走路一样。也跟孩子讲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在我们的床前「昼夜侍,不离床」?所以现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可能他们生病了,我们用怎样的态度来回报?当我们还不会拿筷子吃饭的时候,母亲是怎样一口一口喂我们吃。所以现在爷爷奶奶老了,他们可能两手颤抖,拿不起碗筷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耐心也给爷爷奶奶喂饭?我们把这个小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告诉他们,那孩子他们都很感动,而且在这个过程,就开始慢慢的把浮躁的心,就愈来愈静下来。
所以在中国经典里面,孔夫子的学生,孟夫子讲了一句话,「人有四端」,我们教孩子首先教他做人,首先要有做人的这样的一个心境,所以孟夫子讲,一个人他的特徵是什么?有四种心境。第一个就是「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我们掌声谢谢这位老师。「恻隐之心,人之端也」,一个人首先他要有仁爱的心,仁爱的原点也在孝道,也在孝顺。当时我在教这些小朋友,他们孝心一起来每天就会写日记,我在想这个日记是个很好的方式,跟孩子做沟通。因为我曾经在一个学校,在这个民族学校之前,去另一个小学也去代课,代了四个月,那个班级有七十四个孩子。我不知道马来西亚的班级,一班有多少个小朋友?七十四个孩子,我站上讲台看到的全是眼睛,很多。我想我如何能够去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我只能通过一个途径去跟孩子做交流,所以后来我就让他们写日记。很多老师当时就问我说,我们班也写日记,但是孩子的日记都是用抄的,去把作文书翻一篇就抄给我。你怎么让孩子写真话给你?
后来我就在想,为什么孩子会去抄日记?可能我们在赞叹孩子的时候,就开始讲了说这个好辞、好句用得很多,华丽的辞藻用了很多。这样一赞叹,孩子就想老师喜欢这样的日记,我就要迎合老师的口味,去抄一篇给我。所以当时在孩子的日记,我就没有任何要求,我跟所有同学讲,日记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说真话,你说你的心里话。我这样讲,孩子不一定一开始会很信任你,我当时跟他们讲,比如说这个日记绝对不是完成任务,不是应付老师,你要应付我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我就跟他们讲,你没有写的,你就跟我写一句话说,老师,今天我没有写的,都可以,但是你要写真话。所以在这个过程慢慢的很多孩子,就开始写出他的心里话,通过日记就可以对孩子做一些引导。所以当时我们在讲到「恻隐之心,人之端也」,很多孩子孝心一开,他就会写。
当时有个姊姊她就写到,今天我正在写作业,我突然想起来要给妈妈铺被子,我就走过去到卧室正准备铺,一看被子已经铺好了。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走进来,说「姊姊,每天都是你帮妈妈铺,今天我来做。」那弟弟铺了,我就继续写作业,作业写完,我想起来要给妈妈洗脚,当我走进客厅,准备给妈妈洗脚,一看弟弟正在给妈妈洗,我的弟弟又比我先了一步,我就走过去,弟弟洗一只脚,我洗另一只脚。大家想像一下她的母亲会有怎样的面容?一定笑得合不拢嘴。那这些孩子没学《弟子规》以前,不是这样的,两姊弟常常吵架。所以我们就感受到一讲,孩子都会去做,而他一做,我们把他的日记拿出来全班一读,就是最好的榜样。所以我一读完以后,这段时间日记很多孩子都写,他们给妈妈洗脚,或者铺被子。
有一段时间也很有趣,因为我们孟夫子讲「亲亲而仁民」,就是一个人如果孝心开了,他会去把这个孝心拓展到爱周围的人,进而更拓展到爱护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物品,他都会去爱护,因为这个心境根本都在一个孝心。当时这些小朋友很有意思,我就看到有一天有个小孩他就写,今天我在路上看到一只小鸟,从巢里面跌下来摔死了,我想人死要入土为安,鸟死了也要入土为安,我就把小鸟埋了起来。我给牠埋了起来,我还给牠立了一个墓,写上小鸟之墓,我还在墓旁边默哀三分钟。因为「丧三年,常悲咽」,他说父母死要守丧三年,小鸟去世我给牠默哀三分钟。而且孩子在做这个时候,他是很认真的,他说小鸟死了,牠的妈妈会有多难过!所以他那种心境,他体会到自己父母对他的爱,他会觉得万事万物都会对它非常的关爱。所以他会用这种同理的心,去亲亲到「仁民而爱物」。
当时还有一次我们班在上课的时候,当时这个小朋友在闹,我叫了两声,那个声音被他们淹没了,所以我就拿着鞭子敲那个讲桌,我就使劲儿的敲了一下。晚上就有同学写日记,他把日记写出来就跟我说,老师今天你敲讲桌的时候声音很响,我想讲桌一定很疼。我当时一听要不要给讲桌道歉?所以我觉得面子也很不容易放下,但是一想我要做好榜样。第二天我就面无表情故做镇定,跟所有小朋友说,老师没有做对,所以要给讲桌道歉,给讲桌鞠了一躬,说对不起。因为我是这样要求孩子的,我跟他们说你使劲拍桌子都不可以,那我自己要先做,虽然做得不情愿,但是却发现孩子仍然很受感动。第二天那个日记就有孩子写,老师,你敲讲桌原因还是怪我们,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的上课,才让你对这个讲桌这样使劲儿敲,原因都在我们这里,老师还去给讲桌道歉,应该我们给它道歉。所以就感觉这些孩子他的心,愈来愈柔软,愈来愈细。
在这个日记当中也很有意思,这些小朋友,当时我在带这个班级,有八个金刚。我不知道各位老师,能不能理解八个金刚的含义?我看很多老师都在点头。这八个金刚以前常常每天都打架,打到什么程度?当时我带他们是四年级,这些四年级的孩子,可以冲到六年级的教室跟别人打。我后来在想为什么他们去打架?这是结果,要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所以后来我在想,一个人的思想会决定他的行为,我们从一个人的行为,也可以去推断他的思想。这些孩子打架乐此不疲,而且我当时看到一些同学,谈起我们班的大金刚,满脸那种羡慕的神情,一脸的崇拜,谈起来觉得很厉害,就是用大拇指,像英雄一样。所以那天我抽了一节课的时间,跟小朋友讲什么是英雄。这些孩子我们思考一下,所有的同学都认为什么是英雄?我们的同学认为什么样的人会是英雄?他们会认为打架厉害的人是英雄。这个观念是谁教给他的?我们的父母有没有跟他说,你看隔壁的叔叔那么会打架,多厉害,有没有这样教过?好像没有。但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他是在哪里学的?
可能很多是从电视,甚至有的动画片,塑造了英雄的形象,都是打败了很多的人,然后自己又一个人跑出来。所以这些孩子,认为这样子的人是英雄。那我当时就跟这些小朋友讲,有一个人打遍天下无敌手,但是全世界有一个人却永远战胜不了,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他自己。怎样来理解?我跟小朋友讲,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满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复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所以我跟小朋友讲,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比如说你今天想打人,你把拳头伸出去,你已经不是英雄了,因为打人是不好的。如果你能忍住不打,你反而是英雄,因为你忍住了自己的坏习惯。所以那一天有个同学他就写日记,「今天我的同桌来骂我,我正想出手去打他,我突然想到老师讲的话。」
因为当时我跟他们讲,有一个法宝可以让你成为英雄,什么法宝?只有一个字,就是要忍。我就问他们忍无可忍要怎样?他们说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我当时就跟他们讲忍无可忍,还要再忍才是英雄。因为你忍不住,你就被坏习惯控制了,你已经是它的奴隶了,怎么还是英雄?当时这个小朋友他就讲,我正想打他,但是我突然想到老师讲的话,要忍人所不能忍,不能忍的时候还要能忍,我就把手收回来。於是我今天特别高兴,因为我当了一回真正的英雄。当时我把这篇日记也在全班读给大家听,结果「见人善,即思齐」,让同学们都相观而善,互相去学习别人的长处。那段时间果然班上的刑事案件就急遽下降,本来以前都忙於去当判官,每天都在那里审理案件,每天升堂开庭。后来这个明显打架愈来愈少,因为他们都开始转念,思想观念一转,行为就开始转变。因为他们都想当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就是忍住自己,而不是去打败别人。
因为我跟他们讲,你打败别人的同时,败得最惨的就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坏习惯的奴隶,你已经不是英雄了。我们大大的去赞扬,这些忍住自己坏习惯的孩子,我们这种评价就会给全班导向,当时班上的气氛就变得很融合。所以我才知道小朋友很多的问题出现,都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好的这些教育。当时有个小朋友他还来跟我讲到,因为我们讲「恻隐之心,人之端也」。我记得当时我们班上,打架最厉害的一个孩子,那个孩子他本来每天的心思,都在打架上面。当我们把仁爱的心、孝顺的心传递开以后,我就常常在办公室会遇到这些孩子,在街上捡到流浪狗,或者在路上捡到小鸟就拿过来,拿到我这里,让我给牠养。
我们教室里曾经出现着,小朋友在听课,这个狗就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散步,这些小朋友也觉得很自在。因为我跟他们讲,这个狗是在考验你们上课专不专心,你愈专心就给小狗也就做很好的榜样。那个上课比其他的时候更专注,没有孩子去开小差。当时有一只小狗,小朋友在一条阴沟里面捡到一只狗,当时全部的小朋友就去把这个狗,先用热水洗了一个澡,洗完澡他们又去找了个盒子用稻草铺起来,再把牠送到办公室。一下课,我就发现很有趣的现象,班上最调皮的这些孩子,就是以前下课就去打闹的这些小朋友,反而现在一下课,就到办公室来看望这只狗,就围在那里。而且我看到是最调皮的孩子,把自己的牛奶拿过来,一滴一滴的喂这只小狗吃。我当时看了就很感动,就感受到不是孩子不好教,真是这样。当他打架的时候,是他没有感受过仁爱的那种平静的喜悦,他没有感受过。当他这种仁爱心唤醒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非常柔和的,这样子的一个孩子在我们面前。
曾经还有个小朋友,他捡了一只鸟过来给我,那只鸟刚刚从蛋里孵出来,就从巢里掉下来。因为我们讲要仁爱,我们自己一定是以身作则,所以那只鸟我放到办公室,牠就到处扑牠的翅膀,翅膀没有长满了又飞不起来,牠一扑就会从桌子掉到地上,我又怕其他人踩到牠。我要上课了,我就只能把牠捧在手上,那一堂课我就捧着这只鸟,上了一堂课,这个鸟还时不时叫一声,我就感觉到原来上课也是可以这么快乐。上完这堂课,我就把这只鸟,问全班哪位同学可以认养。班上就有个孩子,成绩很不好的一个孩子,就主动来说他要养。我就把这只鸟递给他,捧给他,正好我就想起来,这个孩子每天写日记,都写同样的一句话,每天都这样,已经写了一个多月了。他怎么写?他说早上我吃了早饭,高高兴兴的上学了;中午,我高高兴兴的回家。每天都这样写,没有任何改变。
正好这个时候我把小鸟给他,我就跟他讲,你能不能每天记录一下,小鸟吃了哪些东西,牠长了几条羽毛,你都写一下,写给老师,让我了解一下。从那以后,这个孩子他的日记,就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就开始明白日记可以记这个,他没有压力。就有一天他日记就写到,「老师,今天这只小鸟已经羽毛长满了,我把牠放了,我很高兴。」我当时我也很高兴,我说你做得很好,把小鸟已经养得牠已经可以飞了。因为他还讲,我想牠终於可以去找牠的妈妈了。那孩子很快乐,过了两天他又写,老师,今天我放的那只小鸟回来看我了,还对我笑。我想请问各位老师,我们有没有见过小鸟对我们笑?有没有见过小狗、小猫对我们笑?好像没有。我当时就很好奇,我就跑去问他,你怎么知道是你放的那只鸟?孩子就跟我说,老师,我看牠的眼睛我就知道是那只鸟。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后来我又问他,那你怎么感觉到牠在对你笑?小鸟笑是什么样子?这个孩子他也很认真的跟我讲,老师,我看牠的眼睛,我就知道牠在对我笑。
所以当时我就很惭愧,我有没有在这生命当中去体会过,万事万物的那种笑容?他为什么能够感受到小鸟的笑?那是因为孩子在用心体会,他不是用眼睛看的,他是用心去感受的。那天这个孩子给了我很深刻的教导,那天我骑着车回家,在路上我就使劲的看,这些树有没有对我笑?我就发现真是这样,一个人的心境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就开始发生变化。我那天心情非常愉快,因为我真的感受到每棵树都在对我微笑。所以我们才感受到,世界仍然是那一个世界,我们的心变了,周围的环境好像就开始变化。当时我所感受到的是孩子他们一教,就立刻可以去做,而且他们一做就会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以后去做,就会这样的快乐。
曾经我们在接受一次采访,主持人问我,现在很多孩子学得很苦,为什么你的孩子学得很乐。我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我说学习本来就是快乐的,因为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第一句话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乐?因为第一个学了以后没有时习之,不去做,学习都是为了一个分数,都是为了一次应付,他怎么能够快乐?另外学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先教孩子做人,先教孩子认真的态度,孩子不光是学得快乐,而且能学得很好。所以在整个一年的过程实践当中,我去到了两个学校,第一个是在庐江汤池一个学校,有七十四个孩子的一个班级。这个班当时是全校成绩最差、纪律最差,都不好的一个班,换了几个班主任。我们带他们四个月,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行为、习惯的变化,而且学习成绩也变化很大。当时他们在就是四个月以后,学习成绩在那个学区,上升了六个名次。我就觉得我并没有花更多的时间,教他们如何来背书,如何来写作业。但是因为孩子的恭敬心起来、孝心起来,他学习的动力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整个学习都开始变。
第二个是我到了山东,也是个学校,整个是回族的孩子。这个学校刚刚也跟大家报告,没有老师愿意去,仅仅一个月也是发生这样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整个过程,愈来愈让我感受到,人是可以教得好的。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把所有的孩子
肖陈颖爱心陪伴读后感篇四
用心,不再让教育步步惊心
——读《爱心伴孩子成长》有感
最早接触肖陈颖老师的文章比读这本书要早,作为语文老师对于《弟子规》这些传统读本也有所了解。因为身为班主任,常常会不期然的撞上让自己很棘手的学生之间的问题。或尖锐或无稽或可笑或可气……,总是让你绕不开且很难理清,又必须理顺、理好。因为作为班主任,这些就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能否处理得妥当也最能考验班主任的基本功。你的工作能力、你的处世之道以及你的个人魅力、威信正是在处理这些日常琐事中,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些事儿,往往是常变常新的。你如果想把某一个成功案例无限的复制、粘贴,痴想找到了万能钥匙,那么在你沾沾自喜之时,必定就是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的前奏。所以,我在天天和学生见招拆招的较量中,还真是找到了一把金钥匙——《爱心伴孩子成长》。肖陈颖老师亲切、细腻的诉说,让我如沐春风。不论是身为人母,还是作为几十名学生的班主任,每每静心思索之后,总会发现彼此相通之处。联系自己每天面对女儿,面对学生的诸多“症状”,稍加变通,就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举一例证明之:
春暖花开的五月,初四某班的午休时间,安静的教室里猛地炸响一声惊雷:“我就是喜欢他,怎么了?有罪吗?”。短暂的安静之后,余怒未消的小庆从教室的一角,携着风带着雨,还有同桌纷纷掉落的书、本、笔,几步来到讲桌前,怔怔地看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还是一头雾水的我,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有情况”!怎么办?若要讲求短平快,那就从违反午休纪律入手,批评她在中考倒计时的关键时期,影响其他同学中午休息。以我的估计,她是能够接受的。但是,这个切入点明显没有从根本上抓住问题的关键,我应该从她的那句话着手,理清来龙去脉,然后再对症下药。可是,现在正是午休时间,在教室里谈?影响其他同学午休不说,“喜欢他”这样的话题也不适宜在这样公开的场合交流。怎么办?借着整理讲桌上的备课本的时间,我在飞速地思考着。肖陈颖老师亲切、细腻的诉说仿佛就在耳边,“心平,则班级平”。是的,作为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一定不能被情绪控制。先默数三个数,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处理。
这件事情具体的处理方式或许并不高明,小庆在一个月以后拿到重点高中——一中的录取通知书的结果或许也并不重要,但是我想说:小庆在中学阶段能平稳地走出感情的沼泽地,这对她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我还想说,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方式,我是用心的——用心地揣摩了小庆的个性特点。对于班级事务的处理,我能努力做到心
平,因为我想用心地呵护教育的本质——爱。
作为班主任,忙忙碌碌不应成为自己工作的常态,也未必就有多少实效性。而且学生在中学阶段,总是朝气蓬勃的,但往往是激情过度,导致理性缺席;还有西安市未央区的绿领巾事件、内蒙古包头市的红校服……,社会的关注、家长的重视,这些再和学生火热的青春撞上,又怎能不让我们一线教师步步惊心呢?学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吧,如果我们能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精髓,如果我们能够用心,那么在剑拔弩张的诸多矛盾面前,我想我们或许就能做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么我们老师的魅力和威信自然“雄姿英发”,我们的教育也将不再步步惊心。
肖陈颖爱心陪伴读后感篇五
爱心伴成长,第一堂课
▲ 自我介绍
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大家请坐。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来自中国四川的成都。在去庐江文化台心学习以前,一直是个小学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教学有六年的时间。这次来马来西亚,也是得过且过出乎我的意料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因为这样的原因来马来西亚,所以这一次是我第一次来,也是我第一次走出中国。我在十五号的早上从中国的山东出发,在我离开山东的时候,那天早上的气温是零下五度。我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有感受零下五度的这种温度?我当时走到路上,小河已经全部结冰了。后来就乘发飞机到了广州就是二十多度,然后再到马来西亚,就感觉一天就从冬天走到了夏天。
我那天出发的时候,有个委深的感受,早上五点半我们 就起来,因为要很早出发主,我到楼下的时候,发现我们中习的很多老师等在楼下,等着来送我。因为他们说,我们中心要把你嫁到马来西亚去,你要远嫁重洋,我们娘家的亲人要来送一送,所以就感觉到很有意思。我当时走到餐厅也觉得非常感动,因为前一天,我们的老师就给我包了很多饺子。他们说不知道马来西亚有没有包子吃,说你要多吃一点。所以“多吃一点”这几个字,就在我耳边回想,到了马来西亚,我感觉我每天老师在吃,从早上一直吃到晚上,吃的我觉得已经长胖了不少。所以我感觉并没有离开家,只是觉得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
我们不德不想起来,到底什么是家?请问各位长辈,什么是家?我以前觉得,我的家就只在我的一个小小的家族里面,有爸爸和妈妈。但是,随着学习传统文化,让我愈来愈体会到,有家的地方就是家。亿有的我们这些一,都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我来到马来西亚,一点都没有感觉是在外国。因为每张脸都笑得这么真诚,每位老师都是那样的亲切。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愈来愈体会到的,就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到底是什么?就是我们感受,周围所有的朋友,所有的长辈,他们对我点点滴滴的付出。进而让我们有能力去回报,这些有血缘关系也不例外好,没有血缘关系也好,这样的人都是亲人,回报这些人亲人。▲ 我的老师
我今天讲刘的题目,是爱心伴孩子成长。其实我是没有资格站在讲台讲课的。因为我是个比较年轻的小学老师,说经验也不能讲很丰富。但是觉得很幸运能够遇到圣贤的教导,能够遇到传统文化,所以在自己学习的过程很受益。这样的受益就要和长辈,和我们很多的老师,还有同仁汇报分享。所以今天这个课题,让我自己的老师。我想我的老师们在座,我听都是小学老师。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印象深刻的都是谁?留在我们记忆当中的这些景象,都是些可能不是当时的那一道题,而是当时这个都讲题时候的态度,和他的笑容,甚至一个手势,可能都留在我们心里。让我想起我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我在上初中时候,这个数学老师叫秦老师。
她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留给我们一个好习惯,直到现在,我所有的同学都有这个习惯,就是在朋作业本的时候,第一页纸都要把它变成空白的,不写,从第二页开始写。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有这机关报习惯?当时这个老师给我们发新杯子的时候,就跟跟我们讲,把第一页空出来,我们都觉得很奇怪,老师就说,这一页空白的纸代表什么?代表的是一个学生走到老师面前,就像一张白纸。而以后所有的知识也好,技能也好,还是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老师教给我们的。所以我们后来再翻开作业,每次打开,看到第一页的白纸,就让我们生起对老师的这分感恩之心。这个习惯,我们的同学一起保留到现在,而每次这张白纸还会提醒我们,学习的时候要谦虚,时时让我们自己归零,向周围所有的人学习。
当时我记得秦老师还有些行为,也让我们非常的感动。比如说在我的记忆当中,这位老师几乎有批评过同学。她教数学,当时班上有些同学成绩也不是告别理想,老师很想给他补习,但是她又怕单独给这引起同学补习,会造成这些孩子心理有压力。所以她就想了个办法,我记得在初三的时候每到周末(我们的周末是星期五)这个老师就会对全班同学发出邀请,说故意到我家任务的同学,都可以今天晚上跟我回家,我们班上就有十几个同学去老师家。老师向全班邀请,在私下里对这些需要补习的孩子,还有些成绩中等的。也有些成绩很优秀的孩子都去。这些成绩落后的小朋友,就不会有压力。后来我们到了老师家里,我记得老师的先生就给我煮粥,拿了一个大锅,煮了一大锅粥,分给我们同学吃。老师的女儿就洗菜,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同学就帮着去摘菜。吃饭的时候这个桌子不够坐,把这个门板卸下来,就到两个凳子上,大家围在一起吃饭。现在想起这种场景都觉得这种生活,这种学习很有意义。过后一周 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给我们出题让我们做。再这样单独辅导,老师却从来没有收过任何的费用。
我记得有一天,我的母亲,带着一条丝巾,还有水果去看望老师。我就看到在门口,秦老师跟我的母亲就在那里推拖。她说不收,当时我就在想,一条丝巾也算不了什么,老师收下也是应该的,为什么老师不收?直到现在,我才能够有点点的体会,丝巾虽小,但是却代表的是老师的一个态度,她要告诉我们所有的孩子,她对我们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报的,她对我们的付出是是没有代价,不需要交换的。后来她把这个水果收下来,转身就分给了我们的同学吃了。直到后来我们同学都长大了,我的很多同学结婚的时候,他们都会到这个学校里,去找这位老师来做他的证婚人。所以常常这位老师的邻居都很羡慕她说她虽然只有两个女儿,但是感觉到,你的孩子怎么这么多。为什么老师的孩子会有这么多?因为都以一颗母亲的心对待我们,所以虽然已经很久了,很大了,但是我现在想起来,仍然非常的感念这位老师。后来我也就当上了一名小学的老师,当我踏上了讲台之前,我也立下了雄心壮志,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老师。我去一学校,就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级,我想请问各位长辈,各位老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好不好教呢?我看到有的老师会心一笑,我以为很好教,因为那个时候初出茅庐,也不懂,我就每天面带微笑,我发现笑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变成了怒目金刚。因为一对他们很好,他们就骑到的头上来,我每天就非常的劳累。因为有一时的效果而已。比如说上课,他们一闹,我就像救火队员一样,这边压下去,那边又冒起来,所以每天自己很累。我还在心里想,因为我曾经听到说,有的老师被学生气哭了,我当时就想,我可坚决不能让他们气哭了。所以我就每天绷着个脸,很凶的样子,我以为这样就是有威信。直到后来学了传统文化,地了解到威信有三种,一种是暴察之威信,一种是狂妄之威,还有一种是道德之威?就是脾气很大,自己的,每天像个警察叮着孩子看。孩子不对,就发脾气。仍然不听就发更大的脾气,所以这个固体会愈来愈危弱,其实难副不乐是涌进一个班级,所有的固体都一样。
我记得当时有庐江苏位企业的总经理,一个企业家他学习了传统文化以后,让他的企业起死回生了。他就到讲台上去分享,他说以前比如说,公司里的员工,像吃饭的时候,他自己就跟员工吃的不一样,让厨师专门给他做,只要不合口味,他说我就冲过去,把厨师骂一顿,并且跟他讲说你处处以样?想被辞退吗?这个厨师就很紧张。他说他的公司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盯着员工干活,只要他不盯着,员工就偷懒。甚至就在背后,只不被你逮到,就很庆幸,员工就愈来愈弱。到后来他学了传统文化以后,这个老总也非常积极,回去给他们公司所的的员工鞠躬,甚至早上第一个到公司。他说以前打考勤,依然有人迟到,现在没有人迟到。他们所有的领导都是比员工更早到公司,并且站在门口铺迎接每位员工来上班。见到员工全部九十度鞠躬。他说现在他们公司的业绩也愈来愈好,而且员工也都不用管。他说现在我很放心到年走,员工一定不会有问题。
那一天,我也委反省,在我们带班教孩子,也是一样,当时我为作难地那么累?自己脾气很大,像个警察,自己不做,每天还盯着孩子看,结果孩子也不当着我一个样,背着我就另外一个样,所以这种威信并不是真正的威,直到后来才知道,真正要树立老师的威信,没有那么难,就是以以身作则而已。我们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我们的对老师才会有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