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活动总结报告(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混凝土质量通病活动总结报告篇一
吉怀高速十三合同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
质量月活动总结报告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2010年09月01日
按照吉怀司监【2009】31号文件《吉怀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我合同段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性,我部将本8月1日—8月30日定为“质量活动月”,以“混凝土通病治理”为主题,制定了《钢筋保护层精细化施工管理措施》;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及时排查、整改质量隐患。
在此期间我部深入开展了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逐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并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切实提高质量水平。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活动已接近尾声,现将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工作,明确治理目标 1、8月1日,我部在项目总工的带领下,进行了“高效开展混凝土通病治理质量活动月”专题会议。会议期间,总工、副总工以及相关技术员分别作了发言,表示认真组织,高效开展此次质量月活动,做到做到精心安排,抓住主题,形成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从我做起的良好质量工作氛围。
2、治理目标:
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显著减少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消除露筋现象,明显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方法。
二、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及时排查、整改质量隐患
1、桐木坳隧道左洞k69+630—k69+680及右洞yk69+560—yk69+720段初支局部表面凹凸不平,喷射砼厚度小于设计及规范要求;
整改措施:我部对k69+630—k69+680及yk69+560—yk69+720段初支局部表面凹凸不平处进行了c20喷射砼补喷,局部特别是下台阶超挖处重新挂钢筋网进行了补喷,对欠挖处凿除并挂钢筋网片进行了补喷。
整改结果:经自检与监理抽检,桐木坳隧道左洞k69+630—k69+680及右洞yk69+560—yk69+720段初支表面平整,喷射砼厚度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2、长冲溪2号高架桥右幅3~8#墩正在进行桥面系施工,其下方正在进行挡土墙防护施工,为上、下立体交叉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整改措施:我部要求桥面系与挡土墙施工必须分开作业,在进行桥面系施工时,必须停止挡土墙的施工,严禁立体交叉作业,杜绝安全隐患。
三、治理质量通病,提升工程质量
我部将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将全线的钢筋混凝土工程逐一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控制。现将其通病及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1、蜂窝 1.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2、麻面 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
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4.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臵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
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
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8.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 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部以“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保证体系,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施工工艺控制,加强企业自检,确保我部各个分项、分部工程最后的竣工验收工作一次性交验成功。
混凝土质量通病活动总结报告篇二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混凝土通病治理 阶段性总结报告
中铁一局集团大丽高速公路12-2合同段项目部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混凝土通病治理阶段性
总 结 报 告
按照大丽指发【2010】227号文件《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我合同段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性,我部以“混凝土通病治理”为主题,制定了《混凝土精细化施工管理措施》;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及时排查、整改质量隐患。
在此期间我部深入开展了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逐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并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切实提高质量水平。经过实践和改进,活动已接近尾声,现将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工作,成立组织机构、明确治理目标
1、我部在项目总工的带领下,进行了“高效开展混凝土通病治理”专题会议。会议期间,总工、副总工以及相关技术员分别作了发言,表示认真组织,高效开展此次质量月活动,做到做到精心安排,抓住主题,形成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从我做起的良好质量工作氛围。
2、为加强组织领导和明确分工,项目部成立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 长:冯光建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 副组长:孙青海 总工程师,技术全面负责
赵新朝 副经理,负责现场落实
胡建超 副总工程师,负责进行分析和总结
组 员:马启华 工程部长工程部负责人,现场指导落实和数据采集
吕 哲 安质部长,负责工艺的落实和质量监控
刘旭全 隧道技术负责,负责工艺的落实和质量监控 王彬永 助理工程师,负责工艺的落实和质量监控 何京华 试验主任。现场指导和试验检测数据提供
3、治理目标:
(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的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3).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阶段目标达到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4).显著减少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消除露筋现象,明显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5).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方法。
二、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及时排查、整改质量隐患
1、k84+396—k84+372段二衬砼表面蜂窝麻面、气泡较多,严重影响砼外观;另经过对此段砼保护层的检测,合格率较低。
整改措施:经过对砼拌合、运输、振捣工艺以及模板台车的打磨和涂
脱模剂的改进和加强,砼外观得到改善;经过对钢筋加工精度、钢筋定位、台车定位的改进和加强,经过持续改进和完善,经对zk83+254—zk83+242二衬砼保护层合格率检测有了显著的提高。
2、下山口隧道左洞zk84+050—zk84+020及右洞k84+020—k84+000段初支局部表面凹凸不平,喷射砼厚度小于设计及规范要求;
整改措施:我部对zk84+050—zk84+020及k84+020—k84+000段初支局部表面凹凸不平处进行了c25喷射砼补喷,局部特别是下台阶超挖处重新挂钢筋网进行了补喷,对欠挖处凿除并挂钢筋网片进行了补喷。
整改结果:经自检与监理抽检及第三方检测,下山口隧道左洞zk84+050—zk84+020及右洞k84+020—k84+000段初支表面平整,喷射砼厚度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3、巡检司中桥左线0#台肋板施工中使用固定式拉杆系统,工人在拆模后切断拉杆使用氧气焊,对砼表面造成破坏和污染。
整改措施:对工艺进行改进,使用带pvc套管的可抽拉拉杆,拆模后抽出拉杆,对拉杆孔进行修补,有效提高了砼外观质量和防止钢筋露头。
三、对砼通病出现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和总结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和砼常见通病,我部将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将全线的钢筋混凝土工程逐一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控制。现将其通病及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1、蜂窝 1.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
蜂窝状的窟窿。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麻面 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脱模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密封胶条等堵严,模扳脱模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保护层合格率较低 3.1产生的原因
(1)钢筋下料尺寸、加工精度不够;
(2)钢筋定位不准确,钢筋骨架刚度不够,在砼浇筑过程中有变形;(3)垫块数量不够,台车就位工艺需要改进。3.1防治措施
(1)钢筋要按照设计弧度,提前弯曲成型;
(2)首先仰拱钢筋和边墙预埋钢筋要准确定位,要保证在设计位臵上,保证钢筋保护层满足施工质量标准。使其纵向成一条直线,横向都处于法线方向,钢筋的纵横向间距都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拱墙钢筋根据12m模板台车长度下料,钢筋在洞外加工成型,洞内利用钢筋绑扎作业平台进行绑扎安装,绑扎前由测量人员准确放出不少于3个横断面的位臵(两端头和中间),每个横断面标出不少于7个定位点(拱顶1个,拱腰2个,大腰2个,边墙2个),现场领工员指导施工人员在钢筋绑扎作业平台上精确安设3个横断面处的衬砌钢筋并加以支撑和固定。考虑到钢筋安设过程中的偏差和安设完成后钢筋的自然下沉,钢筋保护层暂按7cm施工,数据可根据钢筋实际自然下沉量进行调整。箍筋与主筋连接点30%点位进行焊接。
(4)3个横断面处的衬砌钢筋支撑和固定完成后,就参照3个横断面的钢筋开始绑扎安装。钢筋绑扎按照先外圈,后内圈;先主筋,后连接筋、箍筋的顺序施做。主筋要进行预弯加工处理,确保安设的圆顺度;主筋要与支撑拱架的主筋处于同一圆面上,纵向成一条线,横向处于同一法线上。
(5)对于vc围岩,边墙及拱部环向①、②号φ22主筋的位臵安装准确,间距25cm,每延米分别4根,①号每根长度22251mm, ②号每根长度21012mm。⑤号φ16分布钢筋根据现场衬砌施工长度下料,但分布钢筋必须伸入下组衬砌,与下组衬砌钢筋进行搭接,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且同一受力钢筋的两个搭接距离不应小于35d(56cm),分布钢筋间距50cm,双层布臵。⑥号φ8拉筋每根长度483mm,间距50cm。环向主钢筋接头必须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
(6)对于iva围岩,边墙及拱部环向①、②号φ20主筋的位臵安装准确,间距25cm,每延米分别4根,①号每根长度22066mm, ②号每根长度21008mm。③号φ12分布钢筋根据现场衬砌施工长度下料,但分布钢筋必须伸入下组衬砌,与下组衬砌钢筋进行搭接,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得超过
50%,且同一受力钢筋的两个搭接距离不应小于35d(42cm),分布钢筋间距50cm,双层布臵。④号φ8拉筋每根长度433mm,间距50cm。环向主钢筋接头必须采用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
(7)钢筋按设计要求绑扎完后,为了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从拱腰位臵起,在内层主筋上绑扎5cm×5cm×5cm保护层的混凝土预制垫块,梅花形布臵,拱部间距为0.5m,墙部间距1.0m,垫块必须绑扎牢固。5cm×5cm×5cm混凝土预制垫块购买成品。
(8)钢筋绑扎安装全部结束后,现场领工员通知现场值班测工及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对整个钢筋绑扎情况进行全面地检查。重点检查钢筋的圆顺度,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及数量,最后经现场监理确认钢筋安装符合衬砌钢筋施工质量标准后,方可进行台车就位施工。台车就位后除满足中线误差外,根据保护层厚度调整到最佳位臵,并固定牢固不能变形移位。
4、露筋: 4.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使用垫块保证钢筋位臵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
屑、泥土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3一5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
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8.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全部施工人员达成共识,以“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保证体系,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施工工艺控制,加强企业自检,确保各个分项、分部工程最后的竣工验收工作一次性交验成功。此次活动部分阶段性目标得到了实现,但部分指标与规范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实践、总结、改进,力争达到全部目标。
中铁一局集团大丽高速公路12-2合同段项目部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改进拉杆工艺以后的肋板施工
绑扎成型后的二衬钢筋
喷射砼表面光滑平整
绑扎成型后的二衬钢筋
仰拱预埋钢筋定位
拱墙钢筋绑扎
混凝土质量通病活动总结报告篇三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二公司
徐明高速十三合同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
质量月活动总结报告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2011年07月01日
按照皖xm—zjb[2011]228号文件“关于下发砼质量通病治理监管要点及相关管理的通知”,为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我合同段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性,我部将本6月1日—6月30日定为“质量活动月”,以“混凝土通病治理”为主题,制定了《砼质量通病治理方案》;认真组织学习文件精神,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及时排查、整改质量隐患。
在此期间我部深入开展了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逐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并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切实提高质量水平。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活动已接近尾声,现将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工作,明确治理目标 1、6月1日,我部在项目经理的带领下,进行了“混凝土通病治理质量活动月”专题会议。会议期间,项目经理、总工、副总工以及相关技术员分别作了发言,表示认真组织,高效开展此次质量月活动,做到做到精心安排,抓住主题,形成人人关心质量、重视质量、从我做起的良好质量工作氛围。
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组长: 刘开之
副组长: 王伟方、陈哲
组员: 殷国栋、陈英辉、吴长来、鲍明磊、李鑫鹏、余修文、徐本辉
2、治理目标:
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显著减少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消除露筋现象,明显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方法。
二、治理质量通病,提升工程质量
我部将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将全线的钢筋混凝土工程逐一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控制。现将其通病及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1、蜂窝 1.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1.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2、麻面
2.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3防治的措施: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3.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
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3.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4.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4.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臵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缝隙、夹层: 5.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5.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
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5.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缺棱掉角 6.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6.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表面不平整: 7.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7.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7.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8.1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8.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8.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部以“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保证体系,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施工工艺控制,加强企业自检,确保我部各个分项、分部工程最后的竣工验收工作一次性交验成功。
混凝土质量通病活动总结报告篇四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
2010总结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云南省交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省质监局、和建设指挥部的通知,结合文都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的实际,加强活动的组织,确保取得实效,制了砼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实施方案,扎实有序的推进了此项工作,现将2010年砼质量通病防治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通病治理防治实施方案
积极落实指挥部的文件精神,制定了《文都二级公路第七合同段砼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并层层落实,加强人员质量意识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方案,办公室负责落实各个施工队方案的具体实施和开展。并对各个施工队伍进行质量通病防范考核。
二、具体方案落实情况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
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漏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建成一批内在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三、具体措施落实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项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鄂金平
副组长:张加春
成 员:王义成、高志敏、苏旭明、韦元照、杨云松、毛蕊、吴志诚、李自权、陈俊、肖剑、吉剑、黄伟。
领导小组主要对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施工管理要精细。项目部要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水泥拌和站、预制场要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
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
集料:对于进场的砂石材料经检验合格,拌合站的场地必须硬化、做好排水设施,集料堆放用1.2m的砖砌墙隔离,预防集料串仓。
水泥:水泥全部采大厂的产品,提高砼的质量;
外掺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满足规范要求;
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建立原材料进场台帐和检验台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细集料用彩条布遮盖。
2、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搅拌站的计量装置安装后即应请技术监督局予以检定,以保证计量准确。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拌合站具有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
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现场监理单位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
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3、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混凝土工程必须使用钢模板,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选用合适的脱模剂,制定合理的支设方案,注意模板接缝的处理;钢模首次使用前要打磨、除锈,周转使用前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采用搭建钢筋加工棚,方便钢筋加工,同时钢筋不露天堆放,防止锈蚀,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
预制场预制梁板底模采用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要求;采用焊接钢筋头固定钢筋骨架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模板;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
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学习,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四、总结
项目部总结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了长效机制,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一)、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措施:
1、模板清理、修正和接缝处理问题:
我合同段在砼施工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了模板清理不干净、模板修正和接缝处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后,解决了此类问题。解决措施如下:
(1)模板的选用上杜绝使用染色的模板,防止粘在混凝土上无法清理影响外观;高大体积混凝土选用钢板。
(2)在支设模板之前对模板彻底清理,模板上无浮浆、灰尘并均匀涂刷隔离剂,不使用机油等不易挥发或易染色的油脂。
(3)对于烂边、起毛、变形的模板不经处理不使用,处理合格后方可使用。
(4)模板不得随意打孔,对于未穿对拉杆的孔洞提前用水泥砂浆封堵;
(5)模板拼缝贴海绵条,模板拼好后海绵条不露出模板内侧,且要把双面保护胶皮撕开保证双面粘贴牢固;
(6)模板固定牢固可靠,在加固方法上本现场有施工先例的可直接借鉴,对于无本现场经验可借鉴的,要通过计算确定加固方案,技术、质检人员要认真计算求证。
(7)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的清理尤其重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随时对模板的清理。
2、拉螺栓不到位对外观工艺的影响
在砼防撞墙施工中,由于固定螺栓不到位,对砼外观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处理措施如下:
(1)对拉螺栓的强度和间距需要通过计算确定,这是保证混凝土不会出现胀模;
(2)对拉螺栓的圆木垫或橡胶垫采用较小尺寸为宜,且尺寸一致;
(3)施工中对拉螺栓必须均匀对称布置;
(4)螺栓孔封堵时严禁一次性封堵,必须分两次或以上封堵,表面必须平整密实,与原混凝土颜色基本一致;
(5)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外观工艺,在施工中不采用对拉螺栓穿柱而过的方式,在柱外使用对拉螺栓。
3、成品保护措施不足,部分砼成品出现质量缺陷问题:
解决措施如下:
(1)成品保护从拆模时即开始,拆模的方法要得当,避免损伤成品表面;
(2)对于混凝土护角的保护方法至关重要,保护不仅要做到有效,同时要得当,基础的边棱角、楼梯边角、螺栓孔、柱棱角和沟道等是防护重点;
(3)保护的方法有多种,最基本的原则是防止混凝土的尺寸、形状和结构和色泽被破坏,施工中不限制方法的选用,但要求保证耐久度、规范性和美观;
(4)质量缺陷处理后做到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纹理一致、光洁度一致;
(5)对于蜂窝麻面的处理在混凝土浇筑20~25小时之内进行,在这个阶段进行修补易保证混凝土的颜色一致,选用6:1~8:1(黑水泥:白水泥)的砂浆或素水泥浆来修补;表面在嵌补后1~2小时内首先收光,初凝之前用同比例的水泥粉涂刷表面,然后用模板加固,养护3天后拆除并包裹塑料布继续养护;
(6)对于露筋和孔洞在处理时采用同配比的细石混凝土(黑水泥:白水泥=4:1~6:1),表面处理同上,在28天后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至颜色一致。
(二)、砼质量通病治理成果
1、原材料控制
加强了原材料控制力度,从源头杜绝砼质量通病的产生。我合
同段砼材料来源于花岩山料场,材料各个指标检测合格,原材料检测试验共241组,合格241组,合格率100%。
2、砼成品强度检测:
c15砼强度检测165组,合格165组,合格率100%; c20砼强度检测88组,合格88组,合格率100%; c25砼强度检测38组,合格38组,合格率100% c30砼强度检测308组,合格308组,合格率100。
通过砼质量通病治理防范活动,项目部制定的《文都二级公路第七合同段砼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切实可行。我们对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工区、个人予以表彰。
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将砼质量通病治理防范活动坚持下去,严格按照建设指挥部、总监办的文件要求,认真落实,精心组织,一丝不苟的搞好砼质量通病防范活动,在建设指挥部、总监办的正确领导、热情服务和关怀下,为建设好文都二级公路做出积极的贡献!
混凝土质量通病活动总结报告篇五
双永高速a9合同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报告
顺吉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4月23日
为了认真落实省交通厅、质监局、双永公司关于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为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我合同段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性,我部从2009年11月份开始,深入开展了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逐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并把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治理作为重点,对管理通病、工艺通病、实体质量通病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控制,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活动已近尾声,现将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管理通病治理总结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我部成立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韩军 副组长:王如喜
组员:韩凤云、季春进、纪德礼、石飞军
2、搞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项目部以总工、工程部长牵头搞好砼工程各工序应知应会教育,严格控制砼工程各道工序质量,坚持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质量控制系统化
明确项目各个层面的质量控制负责人,使之覆盖全部施工内容,在本部的隧道、桥梁、路基各个特殊过程、关键工序设臵质量控制点、落实质量责任人,形成明确的质量控制责任者的关系框架网络。通过质量控制例会制度、协调制度、报告审批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和质量信息管理制度作为质量管理依据。质量、试验检测、工程技术等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各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项目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管理制度最优化
一是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施工、质检、试验检测等岗位责任,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通病行之有效的个人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人员要予以处罚。
二是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将质量创新、创优和精细、环保、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施工工厂化的导向要求,以及现代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合理纳入到制度化管理轨道。
三是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单项工程应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
四是对质量通病中反应出的技术薄弱环节要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做到创新与集成并重,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五是对质量通病的治理过程要做好记录和影像资料,存档备查。
3、施工管理精细化
一是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
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混凝土质量问题未经项目部质检员、监理检查确认的,不得擅自修补封闭,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二是推行集中拌合、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四是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4、现场管理规范化
一是开展保证质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和多快好省的全面质量观点,使施工人员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严格按设计规范进行施工生产。
二是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交底及设计文件的有关要求进行,不得违章施工。技术资料必须按规定编制,做到记载及时.完整.正确详实。
三是按施组计划进行设备的调配和采购,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在施工现场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可
靠,预防出现异常因素;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机械设备,防止使用不当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
四是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和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和评定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每个单位.分部和分项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负责人和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签证。
(2)监督检查施工人员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施工技术组织措施及其它施工技术文件进行正确施工。
(3)对施工中的重要部位和资料进行监督检查。施工中的主要部位是指隐蔽工程.上下道工序衔接的重要部位等。隐蔽工程检查程序: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现场质检员自检合格后,由技术人员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并备齐有关资料,于隐蔽前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合格并签证后,方可进行隐蔽。
(4)采取专业检查和班组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协助项目搞好三检(自检、互检、交接检),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检查,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三检制”要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组质检员的作用,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控制”,做到防检结合,实行对工序严格把关。
(5)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评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6)组织质量大检查,针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通病,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除措施计划。根据施工任务的特点,可分别按月.旬组织质量大检查,有针对性地检查工程质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质量通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定期分析工程质量动态,预见隐患
或不正常因素,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攻关逐项消除,从而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五是制定“施工质量奖惩办法”对质量事故或较大的质量隐患的处理要严肃,召开分析现场会,总结经验教训,并给予教育和必要的处分。
六是实行文明施工,搞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布臵与管理,保持现场的施工秩序,创造出一种整洁.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
5、试验检测科学化
一是组织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
二是加强工地试验室建设,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
三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二、施工工艺通病治理总结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有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
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3、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臵。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臵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臵部位应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注、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要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孔道压浆必须密实。
5、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作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
6、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
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人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实体质量通病治理总结
我部将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结合省、市各级大检查和业主、监理等部门专项检查,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控制。现将其通病及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一)蜂窝
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3、防治的措施
(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二)麻面
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
(1)模板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②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孔洞(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2)产生的原因
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②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④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3)防治的措施
①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②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四)露筋
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臵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收。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五)缝隙、夹层
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3、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六)缺棱掉角
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七)表面不平整
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支承刚度不足,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八)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3、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我部以“查质量意识,查质量水平,查保证体系,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使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得以全面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现场施工的自觉性与质量意识;为工程优质如期竣工奠定坚实基础,得到业主、监理的肯定,取得了一定成绩。2010年5月25日省公路协会组织有关方面观摩我部标准化施工;2010年12月8日沈海高速部分标段观摩我部隧道施工;2010年12月25日西藏自治区代表团来我部观摩。
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标准化施工规范要求,与本次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今后我部将认真总结经验,力争达到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创优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
顺吉集团公司双永高速公路a9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