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优秀9篇)
演讲稿是一种用于演讲或演讲比赛的准备稿件。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明了,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总结范文中的语言简练、表达准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篇一
在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统领,能够超前计划和安排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的利用。土地不仅是人们生产和生存的基础保障,更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宝贵财富。土地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具有生产、承载等功能。但是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加强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理念要点。
1)土地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定义生态安全,对于生态安全的界定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所谓的生态安全,主要是指未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健康、必要资源、环境变化以及生活保障来源等。其中,社会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自然生态安全均属于生态安全系统。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安全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得到保障,确保规划方案可行的前提就是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开展。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类型划分。根据用途对我国现行土地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建设用地,二是农用地,三是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分为3类,一是独立工矿用地,二是水利设施用地,三是交通运输用地;农用地一般分为5类,一是园地、二是牧草地、三是耕地、四是林地、五是其他农用地。土地利用现状通过这一分类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主要对经济、社会方面的功能进行综合考虑。近年来,土地规划和建设的主导思想正在逐步转变为生态用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对区域规划用途的土地进行分类利用时,需要对土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需要对不同功能的地类进行明确,提取、归并土地体系时需要根据土地体系功能进行。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现行的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作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很多学者已加强研究。现如今,在我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落实的主要环节是县级规划,非常有必要对该级土地的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评价。4)规划区域生态足迹分析。所谓的生态足迹分析,主要是一种持续性规划方法,在对特定人口和经济体的资源消费与废弃物吸收进行估算时根据相应土地的生态生产力进行。生态足迹分析在规划区域开展时,能够对该区域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测算,对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和生态可行性进行评价。该方法在对国外同类型研究进行科学借鉴的情况下,经常应用在大尺度模型和方法上。不过对其进行具体层次的研究应用,尤其是具体的体系和模型在县城尺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还相对缺乏,在今后的'实践中分析生态足迹时需要有效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而实现对规划方法的创新和生态理念的增强。
2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当于土地区域性的利用活动。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后,所改变的土地景观生态系统很难再恢复原样。通过长期实践能够看出,我国大部分的农用地或未利用地变为建设用地时均处于未完成规划或者已完成规划但可行性不强,对于自然状态的田、林等生态系统未科学合理处理,导致其成为人工生态系统,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替代了原本复杂多样的自然植被,块状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分割孤立出来,从而使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大量减少,严重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进一步降低生物的存活率。2)对土壤的影响。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会对土壤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影响土壤的肥力、结构和质地等多个方面,从而使土壤受到污染,进一步降低生物活性,酸化、盐化或板结土壤等。在实施规划时,因为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会使大片森林遭到破坏,草地成为耕地,对原有植被造成损坏,从而使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不仅会使肥沃的表土出现流失,而且会降低土壤的肥力,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淤塞下游河流,洪水泛滥。如果在干旱区域放牧过度的话,会造成牧草地的大面积消失,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另外,衰减的植被会减少土壤中的有机质,降水在坚硬的土壤中很难渗入其中,水分的缺乏使植被快速衰减,从而降低植被覆盖度,最终导致沙漠化越来越严重。3)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地下水位的下降、水环境质量的降低等是对水资源及水环境影响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用地逐步转变为商业用地,下垫层的滞水性和渗透性受建筑物及水管网建设的影响而不断减弱,降雨以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雨水的截留、填洼、下渗以及蒸发量,从而降低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量,大幅增加了地表径流量;重新布局工矿企业、建设新城镇需要大量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从而彻底改变了区域内的湖泊、河流等水环境质量,直接危害到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4)对植被的影响。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后,日益增长的城镇建设用地需要不断加大对草地、林地以及荒地的开发力度,从而降低了地表植被覆盖率,单一的农作物逐渐替代了之前多样性的植被。与此同时,在开采完矿山以后,很少企业规划和整治矿山区域,严重破坏了矿区植被。还有些矿山在大量抽水以后,导致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下降严重,从而导致地表植物因缺水而枯萎。
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篇二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刘惊铎教授提出“体验是道德教育本体”的观点。其在论文《道德体验论》中提到,所有的道德教育都是以体验为基础的。生态体验模式的基点是三重生态因子圆融互摄,通过把某些资源调入现场、设计亲验活动、进行开放式对话、提升道德理论等,呈现适合学生学习、健康成长的教育情境。几年来,河北省沧州市水月寺小学将生态体验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德育模式的改变。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首先改变了德育模式,把其由理论灌输转变为情境体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不应是硬性灌输,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达到自我教育。教师将育人和教学融为一体,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只有将内化的道德意识外化为其道德行为,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评价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不能只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其道德行为。知识可以传授,但学生的`道德水平应在某些情境下进行体验和感悟。我校几年来的活动实践证明,生态体验理念下的德育比传统的说教更为有效。例如,学校开展的感恩、责任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体验,学会感恩,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围绕这一教育主题,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其中,在“感恩父母”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蛋宝宝总动员”“今天我当家”“念亲恩,行孝心”等活动。“蛋宝宝总动员”: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时刻保护随身携带的一枚鸡蛋,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今天我当家”:让学生感受父母平时既要工作又顾家的辛苦,懂得以后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担当家庭责任;“念亲恩,行孝心”:通过让学生收集自己的成长故事及照片,明确自己的成长得益于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通过生态体验活动,学生体验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懂得孝敬父母。此外,我们通过“我入队了”“十岁成长礼”“我毕业了”等体验活动,教育学生感恩教师;通过“我的小伙伴”“宽容的魅力”等体验活动,教育学生感恩同学;通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绿色出行”等体验活动,教育学生感恩自然。通过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同学、感恩自然,进而使学生懂得感恩党和国家,增强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二、德育渠道的拓宽。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我们除了利用环境陶冶、学科渗透、实践操作等途径外,还拓宽了德育渠道,实现德育与心育的结合。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的体验与反思,不仅和学生的个人经历有关,也和学生的心理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二者相互支持,互为补充。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培养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由两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5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编入学校课表,定期邀请沧州师范学院的心理专家,到校做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讲座。三是成立“心灵港湾”心理咨询室。17位心理咨询师轮流在规定时间为学生解除心理困扰,较好地解决了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四是寓心育于班级建设中。通过主题班会课、相关视频观看、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感受积极和消极心理暗示对自己的影响。这些措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在具体情境下的体验活动和反思表达起了积极的正向作用,提高了德育实效。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者一直关注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主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根据生态体验教育理念,具体情境下的体验与感悟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吸收知识;具体情境下的表达更有利于学生真情的流露。于是,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分别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体验、感悟。这样就构建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形成了情景设置—探究合作—分享交流—总结完善—即时强化的课堂操作模式,其与营造体验场—感悟思考—开放式对话—理性提升—实践运用等环节一一对应。课堂上,学生热泪盈眶、真情相拥、解决矛盾、泣不成声等现象时有发生,来自学生生活与现实社会的场景,引发了大家情感的交融与共鸣,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升了课堂文化的品位,课堂由知识型转化为生命型。教师不仅关注学科知识能力,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学生的生命潜能和活力得以激发,提升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在生态体验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展现。教师首先感动自己,继而影响学生,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篇三
1)加强规划编制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将一套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立起来,并确保其完善性和协调性。实施规划后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及趋势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解,从而使规划对环境造成的后果更清楚的展现出来。相关部门需要及时修改或重新规划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因素,对用地结构和布局进行适当调整。根据生态规律使生态系统的运行情况得到改变,从而使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得到保障,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升,最终实现持续利用土地资源。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充分运用生态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就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想要实现生态效益,良好的总体规划是重要前提条件。所以,需要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生态理念,确定多目标规划模式,其规划核心为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在土地规划目标体系中纳入生态效益。另外,要坚持把生态环境要素纳入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土地质量评价以及土地供需预测分析范围内。将土地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特点突出出来,将符合生态发展需要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体系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在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开发中坚持生态用地,对特定区域进行明确,将其作为生态功能用地。3)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管理体系。规划和实施管理是促进土地利用规划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保障,规划管理的基础就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规划编制的最终目的是规划的实施,是落实土地利用战略的具体表现,建立实施保障体系是达到预期效果的有效途径。所以,需要对各级土地管理机构和队伍加强建设,将管理队伍不断充实,使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从而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监督规划实施。
4结语。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需要坚持编制结合实施,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存在的生态问题,及时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编制规划方案,探索实施方式,从而使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各项目规划之间的关系起到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
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篇四
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城镇建设过程中,建筑物的面积逐年增多,建筑的特点逐年变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综合国力的发展速度使其在国际各种峰会讨论中不可缺席,世界需要听到中国的声音。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的引导。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要时刻关注国际新型的理念和针对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解决方案。目前,在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建筑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在建筑设计中坚持以生态环境和建筑物的建设相协调统一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建设方式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建筑观念整体是利用环境的生态管理技术和建筑的设计的相关理念的结合,以及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进行建筑的设计。使建筑物不仅具有优秀的建筑特征也具有环境保护的特性。
1.2个性化生态建筑的设计。
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针对环境污染进行环境保护的最终的宗旨,并不是对个性化的建筑设计的否定。生态建筑设计最关键的部分是要依据不同的建筑形象进行个性的设计。这样才能利用自身建筑的优势,规避自身建筑过程中设计的弱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节能减排”为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针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建筑的个性化设计和对建筑环境的具体把握,建立属于建筑物地理位置要求的个性化建筑设计。
1.3个性化生态建筑的室内空间的绿化设计。
近几年,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高。居民在选择住宅居民楼时,除了要选择好的地段外,而且还要对楼内的设计是否符合人们生活健康需要的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例如:某些大型建筑工程,针对在大厅内部的屋顶设置了人工自动控制的湿度调节器,可以根据人们不同季节的不同要求进行适时调节。
2.1建筑设计过程的整体环保理念。
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中建筑设计为其建筑的灵魂所在。高质量的建筑设计能够清晰的将设计理念进行科学性的展现。现代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极其繁复且庞大的生态体系。生态环境与社会各个因素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此,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建筑的设计时,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些,以城市发展为整体布局的前提,对建筑的特点和其所要建立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质等各种与建筑相关联的因素,都要将其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列。这样才能更好的设计出符合环境承载力和城市的发展建设的建筑工程。
2.2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环保理念。
建筑设计在进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能源节约的相关要求。中国较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其含有的能源较多,却在人均占有量方面低于国际水平。由此,进行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时,对建筑的通风和朝向的设计,要充分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形式能源,利用这种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增加室内生活的舒适度,而且,可以对能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如何将可再生能源在具体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太阳在一天中照射的角度和方向的不同,对厨房和卧室以及卫生间进行相对应的设计,提高室内环境的亮度,从而实现节约用电。为实现室内的良好的通风系统,利用南北空气的对流方式以及自然风流动的特点对建筑结构内部进行相对应的设计。利用此种的设计方法可以将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设计过程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环保理念的提出更好的适应了我国的“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可再生资源的环保理念的利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得到充分体现。
3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人类不断去挖去地球能源用于自身的发展建设时,地球的能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已经不知不觉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代表着新型的生产力的诞生。促进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各个国家在不断提升国力和经济实力的过程时,对环境污染已经带来了重大压力。建筑行业于我国与世界都是极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其发展形势决定了我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影响建筑行业发展进程的前提下,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建筑工程设计的工作人员在建筑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融合节能环保理念和生态建筑观,实现绿色环保体系的建筑系统,使其能带给人类更好的生活,全面推动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营良.浅析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如何体现节能环保理念[j].黑龙江科技信息,(04):165.
[2]李巍.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j].科技展望,2014(24):6.
[3]邓龙杰,周亲萌.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环保节能理念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30):156.
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篇五
摘要: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问题、主要措施、可持续发展观。
关于生态环境的定义。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生态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动物、真菌、植物五大类)之间和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代环境概念泛指地理环境,是围绕人类的自然现象总体,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生态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两者又紧密联系,因此出现了“生态环境”这个新概念。
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我们每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是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我们需要的原料和能量,我们地球上的任何一种能源都来自于大自然,没有大自然我们就无法生存。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在人类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的同时,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严重威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类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已经走过的发展道路,深刻反思沿袭已久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试图去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的发展道路。这关系到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关系到每个国家和每个公民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景等许多方面问题,意义相当重要。
在过去的几千里,由于人类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限制,人与自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众所周知,人类的童年对自然充满了畏惧和崇敬,她臣服于自然并完全依附于自然。那时人类最主要的就是生存,与自然做斗争,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对自然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这时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日益复杂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进入了新阶段,但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上表现为自然支配、控制着人,人与自然仍处于和谐的状态,但必须看到人利用自然的能力在提高,而正是这种能力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人类文明的转型,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伴随着文明的转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人受自然奴役转变为人主导自然,大量的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人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人类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对自然的改造程度超出以前所有时代对自然的改造总和。但是,一直以来人类一直追求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未真正被意识到,人类忽视了自己对自然的强大作用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大。现在人类的足迹不仅几乎遍及整个生物圈,而且开始出现于太空与海底,扩展到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组成的自然生态环境巨大系统。于是,人类有些忘乎所以,以为能够凭借技术而为所欲为。这样,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作用就被掩盖起来,直到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严峻事实和由此造成的生存危机,人类才不得不重新思考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现在主要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大气污染。全球每年因燃烧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达55亿吨。全世界有好几亿辆汽车,每年将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和汽车尾气到大气层中。大量的工厂每天都在向大气中排放工业废气,而且越来越多的有污染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城市转向农村,而这些国家或者这些不发达地区为了经济利益不得不引入这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致使当地的环境遭到破坏。二是臭氧层遭破坏。每年春季,南极上空大气中的臭氧层消失40%-50%。近60年来,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已排放1500多万吨,目前年排放量竟达到100万吨。三是土地沙漠化,由于植被遭到破坏,过多的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度伐木、放牧等原因,每年都有许多耕地变为沙漠,另有一些耕地丧失生产能力。土地沙化正急剧缩减着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的国土。许多地方因沙漠化趋势导致土地退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四是水资源污染。人类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其中受肥料和各种有毒化学品污染的不少于三分之一。每年因水污染造成疾病死亡的人口达2.5万。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均匀。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5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所以更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五是海洋污染。是由人类向海洋大量排放废物或污物、有害物质进入海洋而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它使海水水质变坏,使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受到危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进而危及人类健康。六是绿色植被锐减,在过去一万年里,因开发农牧业、建设城镇而砍伐森林,使全球森林植被减少了三分之一,欧洲的原始森林几乎完全消失。森林面积锐减和草场退化都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前者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植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灾害加剧。后者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进一步导致草场的鼠虫害加剧。七是物种濒危。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生物种群的锐减,带来的后果将是人类前途的致命威胁。因为每一种生物都是由几万年的进化而来的,自身具有很大的生态价值,每一种生物的基因都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不可再生资源,物种的减少将是我们人类巨大的损失。八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变暖,并将使南北极的冰层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地区可能被淹,不少岛屿面临消失的危险。九是人口增长过快。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到2030年,世界人口可能达到100亿。地球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已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过多的人口会对生存空间造成压力,需要更多的资源能源,对生态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我们必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各个国家都采取了措施来保护环境。我国的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统筹兼顾,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引黄入晋工程等。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线路科学选址,尽量减少占用林地、草地和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强。非牧场草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监管。
3、森林、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区、草原,划为禁垦区、禁伐区或禁牧区。
4、生物物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禁止一切形式的违法捕杀、采集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活动。
5、海洋和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海岸带的管理,严格围垦造地建港、海岸工程和旅游设施建设的审批,严格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沿海防护林,建立休渔期制度。
6、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采矿选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期、区域和方式,把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矿产资源开发必须防止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7、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严格执行以上七方面内容,中国的环境状况已有很大改善,但是环保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世界各国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让世界重新美丽起来。
我们要正确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并树立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篇六
建筑设计中环保理念以及生态建筑观的应用体现了设计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性质,即在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支持下控制建筑能耗,保护环境免遭破坏,在发展中维持生态平衡。对于现代建筑设计而言,环保理念和生态建筑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1以人为本原则。
建筑产品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人是建筑的主体,因此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人的交流、学习、健身、娱乐等活动为设计目标。设计方案不得对人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不得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及应用的便利性。建筑产品以其体量、格局、形态、功能等作为其外在表现形式,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并利用自然条件为人类创造更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效果,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1.2重构共生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具有重构意识,利用建筑所在地的各种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积极营造一个人与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针对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更要突出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作用。比如将有条件的污染源采用绿化措施改变成风景怡人的公园,为生态建筑的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生态化设计理念并非只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设计师要将自身改造自然界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将重构、共生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对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予以改善,实现区域内的生态平衡。
1.3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即就地取材,将气候因素、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充分考虑进来,充分尊重环境的生态价值及效益,将有价值的生态要素保留下来,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因此设计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建筑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日照、土壤等各个自然要素,分析建筑物对这些自然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其本质特性开展建筑设计,保证建筑类型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控制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1.4旧材料的回收与新型材料的开发。
生态理念下的建筑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相应的建筑所用的材料也要尽量做到回收利用,实现与生态系统的再次整合。如果建筑结构条件允许,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采取科学、合理的改建措施以适应新功能,减少建筑材料的消耗;即使必须拆除旧有建筑,也要尽量保护砖石、钢材、木料、板材等建筑材料的完整性,再根据实际情况回收利用,实现由建筑材料到新建筑的良性循环。
生态建筑观是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生态建筑的作用就是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才能是在享受每一天,这也是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
2.1注意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
在以前的建筑设计中,很多设计只是重视到了建筑本身,而忽略了他们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性,也就是建筑的生态性。生态建筑观应该体现在建筑设计最初,从设计一开始就注意到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将生态的理念结合到设计工作中,确保实现建筑、利润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如果周围有旧建筑,必须把旧建筑与新建筑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比如在设计绿化公园、美化工程的方案时,应该以回归自然为主题,不能对现有的植被进行破坏,要依山选址,就势造观,不要过度的重视经济效益而铺张浪费,建造大型的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使自然风突出,只将建筑作为点缀,使人工建设的痕迹最大程度上的淡化。
2.2设计方案应个性化。
在生态观指导下的建筑设计应该有个性化的东西,不能千篇一律,切忌为了追求单纯的生态效果,而把所有的建筑都建成模式化的东西,忽略掉建筑的特性。不同的建筑要有不同的特点,才能加以区分,才能看出社会的多样化,人们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丰富多彩,样式过于单一的建筑缺乏情调,试想如果我们都生活在一样的建筑林中,会是怎样的乏味心情。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观是在保持建筑个性的前提下,注入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行建筑的设计,如果为了追求环保效果而忽视掉建筑的个性,这无异于捡了芝麻留了西瓜,也不是真正的生态建筑观,完全不符合生态建筑观的要求。生态建筑观要做好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呼应,与周围的环境做好协调,由于环境的差异性,设计出来的建筑也是各不相同的,可以根据周边的景物进行设计,也可根据地形地貌来设计,还可根据气候状况进行设计,如北方的建筑和南方的建筑由于气候不同,差异就十分明显。建筑只要能于环境契合到一起,对环境的'破坏就不会太大。
2.3室内空间绿化。
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就已经实现了室内外景观的绿化设计,现在我们要将这种绿化设计延续下去,继承前人优秀的设计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室内外景观绿化设计通常是将绿色植物从室外移到室内,采用盆栽的方式,让其在室内存活,增加室外和室内的联系,还有就是将水引入到室内,如在室内设置有活水的假山,看上去像花园一样,使得居住着的身心更加愉悦。
2.4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想要实现建筑的节能化,最根本的还是要考虑先进的技术,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建筑技术的生态化和节能化,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节能化。从建筑的选材,施工到最后的验收工作,每一步都需要先进的技术做支撑,所以一定要提高技术水平。
2.4.1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新技术和新材料充分加以利用,从而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及对环境的破坏,通过使用现有资源来满足地方需求,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外来物质,大力提倡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生态化设计,最好多用天然石材、木材以及可再生能源等一些天然性的节能材料。要注意在生态建筑中的技术特点,即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固定的建筑结构进行相对于气候能够进行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比如用绿色的植栽把分割墙体替换掉,分隔开空间,选择或使用树木将墙壁和梁柱代替掉,或者建造绿色墙,使建筑与景观更好的实现绿化。
2.4.2生态建筑观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这也是能够节约成本的重要方面,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做得好,将会节省一大部分的成本。对于能源的节约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水资源的节约,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居民平常使用的用水器具都可以设计成节水型的,还可以考虑使用净水的循环,还有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设置不同水使用的先后顺序,洗澡用过的水可以继续冲马桶,这都可以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来;二是使用新能源,充分运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不仅可以利用废弃的资源,还能开发新能源。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产品能耗也随之上升,各类改建以及新建建筑耗费的能源数量极大,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融入节能环保理念以及生态建筑观,通过环保型建筑改善民众生活环境,推动建筑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征.浅谈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的意义与技术措施[j].才智.(09)。
[2]陈思杰.民生服务中心设计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1(02)。
[3]李海兵.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j].建筑节能.(01)。
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篇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类型丰富,由于高原地区海拔比较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受到破坏后想要恢复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恢复高原环保生态机场的植被时,要根据高原地区的气候情况,根据基础的地形特征,确定具体的生态恢复措施,在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时,要将机场空侧原地面植被创面修复、飞行区生态驱鸟草坪建设作为重点,对陆侧要以本地适生植物造景为主,对机场场内景观和场外景观要素进行充分利用,建设出景观优美、生态良好、安全舒适的机场外部环境,营造出各种景观绿化的要求,满足机场功能的要求。
由于高原生态机场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对生态系统制约性外力比较强,生物的生产能力比较低,受外力影响大,有一些敏感的生态因子存在,致使整个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工作状态。此外,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由于气候温度低,生物生长速度慢,如果被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植物的自我更新能力和抵御外来干扰的能力比较弱,如果保护不好,会导致植物面积逐年下降。在高原地区修建机场时,由于需要在用地范围进行施工场地、材料场地、施工便道的建设,会毁坏原有的土壤层和植被层,导致地表的裸露面积扩大,对风力作用和水力作用更加敏感,使环境变差,降低了环境稳定性。此外,各种基础工程、土方工程、道路平整、场道工程、施工机械活动等均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而高原地区由于可供植物生长的土层很薄,营养物质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才具备的,一旦这些土壤地质结构被破坏,想要恢复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民航交通可以有效地改善地区经济。但是这种经济的发展是要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开展的,如果通过牺牲环境来换取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行的`,因为恶劣的环境也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制约。所以兼顾环保和交通,坚持保护环境才是最科学的出路。作为生态环境的基本因素,植被发挥着良好的生态作用,尤其是在保护环境方面有更加明显的优势。由于机场施工时,会破坏大量的植被,出现地质灾害。为了对灾害进行控制,就需要恢复机场植被,目前,恢复植被主要使用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以及工程和植物相结合的措施。
2.1植物措施。
在机场建设中被损坏的植物,除了可以依靠自然更新进行恢复以外,还可利用人工恢复的方法对植被进行恢复,例如使用人工种植、机械种植等方法恢复植被。通过将种子、化肥播撒到土壤中,使植被得以恢复。目前常用的植物恢复方法主要有:
2.1.1香根草生物边坡防护技术。选用香根草作为基础植物,按照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气候情况、降雨量、土壤成分对植物和营养供应进行配置,然后再使用特殊的养护方式形成综合性的技术方案。由于香草的适应性比较强,可以承受50℃的高温和-10℃的严寒。抗旱能力和抗淹能力好,在ph=4~11的土壤均能成活。
2.1.2客土喷薄技术。依靠植物纤维的网络作用和高次团粒剂来提高客土结构的密实性,建设出耐雨、透气、牢固、接近自然表土的生长结构。
2.1.3三维植被网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技术,通过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对高陡边坡防护问题、岩质边坡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三维植被网护坡指的是使用活性植物和土工合成材料,利用植物的生长加固边坡的一门技术。此技术融合了土工网和植物护坡的优点,可以达到良好的护坡效果。当植物的覆盖率超过30%时,小雨的冲刷不会对边坡造成影响。当覆盖率超过80%时,暴雨的冲刷不会对边坡造成影响,并且土工网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的蒸发,使渗透量得以提升。除此之外,由于土工网的材料为黑色聚乙烯材料,吸热效果和保温效果良好,可以进一步促进植物的发芽和生长。
2.2工程措施。
使用护面、锚固、排水、拦挡、坡体改良等措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开挖边坡进行治理,主要使用的施工材料为锚固杆、干砌片石、浆砌片石护面、喷混凝土和浆砌片石挡渣墙等。利用植被恢复和工程恢复相互结合的方法控制水土流失,在弃土的选取前,首先剥离表层的熟土,然后进行集中堆放,表面使用薄膜覆盖,并使用装土的编织袋进行临时挡土。
3机场的景观绿化。
3.1立交桥景观绿化。
立交桥景观绿化是机场景观绿化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松树、紫薇树、栾树、红枫、重阳木、乌桕等乔灌木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特别是使用红叶树、石楠树、龙槐等乔灌木组成的模纹色带,整体看起来更加流畅自然,不仅使乘客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而且可以让乘客感受到浓烈的现代感,体现了景观和生态的完美结合。
3.2绿化进场路两侧的景观。
由于进场路是进出场通道空间景观的序列的起点段,可以使用松树、无患子等组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景观背景。将百三叶作为近景,和紫荆树、紫薇树、火棘等灌木共同组成一种层次分明、结构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使用红叶石楠、金边黄杨、龙柏等种植在行车道两侧,构成大色块的彩色带,整体效果动感十足、简洁明朗,可以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让人感受到迎宾的气氛。
3.3停车场的景观绿化。
在进行停车场的景观绿化时,为了达到交通停车的功能,使用花坛组成四方的围合空间,比如,可以栽植成排的龙爪槐和修剪整齐的大叶黄杨,不仅和停车场的布局一致,而且还有利于人车的分流。在花坛种植各种花草,并形成波浪形的图形,显得色彩缤纷、气氛热烈。
3.4飞行区的绿化。
飞行区的绿化是指对机场跑道、停车机坪、巡场道等硬化地以外的区域进行绿化,在保护环境安全、保证飞行安全,树立良好形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飞行区的功能和特点,为了不干扰飞行员的视线,防止飞鸟进入飞行区发生鸟击飞机事件,为飞机的起降提供安全便利,主要使用草坪进行绿化。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原地区的海拔比较高,气温低,降水量少,整个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如果受到破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恢复。由于在机场施工的过程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植被的生长带来了不可恢复的破坏,所以就需要恢复机场的生态环境。在恢复的过程中,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恢复方法。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选择不同的恢复方式。在进行景观绿化时,要根据机场的功能和机场的特点,使用植物造景的方式进行绿化,充分利用各种场外景观和场内景观,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小气候生态环境,还可以营造出各种用途不同的绿化景观,从而将绿化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篇八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依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加强节能减排,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本文就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探讨,提出了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具体观点,以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内容为主的项目建设发展势头突飞猛进,这些项目在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带来了挑战。
那么,按照我国提出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努力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双促进的发展道路,实现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工作要求,有效地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建立完善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环境保护让位于发展经济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已经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可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首先要进行全民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光靠国家和政策的支持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参与,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培养全民生态意识,建立生态城市、生态学校、生态社区、生态企业等。
不但要对全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增强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应该加强对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让人们知识保护环境的方法,从而在生产生活中提高自身约束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生产观、价值观,积极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来。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应该从管理机制入手,完善管理机制,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有章可循,落实环境污染责任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地区或者部门之间,避免出现环境问题相互推卸责任,找不到负责人的情况出现。
要建立全面系统的监管体系,国家监管地方,地方监管企业和单位、企业单位监管自身,对自己的生产活动负责,国家应该加大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法执行力度进行监察,督促地方政府或部门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并且时刻紧抓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不放松,履行政府职能。
地方政府需要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负责,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落实对污染的治理和防治。企业和单位应该解决好自身生产经营带来的环境问题,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
各地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资金支持,逐年提高和增加资金投入额度,以便购置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专业工具,提升监管工作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部门则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作成本,本着“勤俭节约、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高效使用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监管工作最需要的环节,提高监管工作效能。
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政府应该加大政策的推动力度,运用一些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列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监管的等项目的支出,按照周边城市的投入比例,增加财政预算。引导社会资金的参与,鼓励民间投入,扩大环境保护的`投资渠道,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投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融资体系。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多数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都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在发展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是对立的,如果处理得当,两者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工作中,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发展。
要重视生态指标的考核,适当的弱化经济指标,在保证经济增加的同时,要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坚持规范领先,实现保护生态建设到发展生态经济的飞跃,用最低的生态资源和最小的生态破坏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构建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应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创新生态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生态节能和环保技术,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
国家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建设,实施环保科研项目,并把重大的环保科研项目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究和资金投入,加快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的技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加强环保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综合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国家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是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
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真正把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落到实处。
要加强环境综合管理,积极探索大部门环境管理体制,团结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环保工作合力。
要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努力提高环境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建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系统。
要加强环保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管理机构向基层延伸,强化地方环保部门的基础能力,形成政令畅通、高效有力的决策执行系统。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政府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为下一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与环保论文3000字篇九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与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引来更多人的思考。建筑条件的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各种影响。如何保护人类居住的家园,改善人类居住条件,是建筑装饰施工必须要深刻考虑的问题。绿色环保的施工概念随之受到广泛的关注并纳入实践之中,在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施工中注重绿色环保具体措施,不仅可以起到对环境的保护,亦能改善人类的居住条件,对人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能起到有益的良性效果。
关键词:装饰装修;绿色施工;绿色环保;节约资源。
1.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绿色环保施工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前进,对自然环境的开发也愈演愈烈。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当今世界依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人类居住环境无法得到可持续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得其他生物失去了原有的居住环境;其次,大量的污染物严重的影响了自然环境,使得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温室效应的产生,地理环境的认为改变,在不可a知的连锁反应中影响了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因此,在人类生产环境中增强环保意识,强制性的加强环保工作是势在必行。建筑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解决人类居住环境的同时,在其施工过程中相应的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服务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同时也对我们产生的大量的负面影响。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业相关的污染所占到的比重非常大,其中包括固体垃圾污染,粉尘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因素。
2.绿色施工管理策略。
2.1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的装饰装修时要在以下几点进行关注,这样才可以保证建筑的装饰装修实用性,安全性,美观性。第一,我们在日常的平时生湖中,要认真看待每种材料的要求,经所用材料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来承担实名,结合技术要求,将材料的强度变形,含水率等充分考虑,努力为居民创造更好地居住环境。第二,设计装饰装修构造的要求,其中的一方面,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装饰装修物的附着剥落情况一定要注意,保证居民的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让居民放心大胆的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生活,提升幸福感。第二,在工程中,装饰装修等等工程的构造要要和建筑主体受力保持一致。将整个工程的安全感进行提升,另外,也要和建筑主体的温度变化保持一致。第四,在建筑工程中免不了要将装修层进行分层,在分层和厚度上要保持均匀,将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五,装饰装修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对世界的生态进行保护和维持。第六,在建筑中,将足够的重视放在构造的防火,防潮,防水等等上。
2.2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工艺。
在建筑中,室内的装饰装修主要表现在顶棚,门窗,墙柱和隔墙装饰装修。隔墙装饰装修由木隔断,轻钢龙骨隔断和玻璃隔断组成。地面装饰装修由木地板,地毯铺设。墙柱的装饰装修包括石材,玻璃,不锈钢板,防火板等。顶棚装饰装修则由铝金龙骨雕顶棚,轻钢龙骨等组成。
2.3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绿色施工。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省用地是现今室内装修工程绿色施技术主要围绕和展开的地方。未来将会是资源匮乏的时代,将水电地等宝贵资源进行合理节约的使用是如今时代刻不容缓的事情,为我们的国家增加社会竞争力,也为我们的后代留下资源。
2.4绿色施工材料的利用。
在工程施工之前,将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材料使用量的多少进行严密的计算,不要让材料浪费。材料的运输过程中,要根据材料的具体材质合理分析,通过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装卸以及运输工具,更要在材料运输完后根据材质进行不同的装卸方案制定,将材料的遗失和损害减小到最少。在材料的运输过程中,尽量不要进行二次搬运,努力在一次搬运的时候就将工程材料所需量运完,在施工的'过程中,将材料进行合理的布置,堆放在合适的地方,并对材料和器材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把责任落实下去。这样才会对材料器材的保护起到最显著的作用。在材料选购的时候,根据工程的进度。
2.5选择施工方法减少噪音污染。
建筑装饰施工要多到绿色化就要解决噪声污染这一问题。解决噪声污染的途径有三种即消除噪声源、阻止噪声传播、对人进行防护。首先,从消除噪声源人手对施工的技术进行改革,用噪音小的设备替代噪声大的设备,进行合理的设计减少装饰时的破拆、及打洞等噪声大的施工步骤。其次,对于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加装噪声防护网,以减少噪声的传播。调整噪音大的施工工作时间,把噪音大的施工工作(如金属切割、机械设备工作、破拆等)尽量的调整到早6点到10点之间进行,以防止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最后,对施工人员进行防噪音污染的相关知识培训,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减少噪音的发生。
3.结语。
建筑装饰的过程是在建筑主体结构上进行美化、包装的过程,在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对建筑物进行美化和装饰,使其符合建筑使用者的审美习惯。人们利用各种装饰材料,对建筑物的表面和空间结构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舒适性。由于建筑物结构不同,其形成的建筑空间也会不同,因而导致了功能环境的差异性。在建筑装饰方面,应从建筑主体结构的特点出发,保证建筑主体结构与装饰工程的质量,在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选择上应予以重视。同时,还应该重视建筑装饰理念的创新,以成熟的装饰理念来指导装饰工程的设计、选材和施工,保证装饰工程的实用性和美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