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16篇)
总结是归纳经验、提炼核心的重要工作。总结要注重思考和总结,而不仅仅是解释过去的情况。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第二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板书:千姿百态)。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3、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
(齐读第三段。)。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学写广告词。
长假快到了,太仓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黄山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祖果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反馈。(情有独钟)。
二、导入,感受奇松。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阅读要求:
(1)这段课文分成几层?各写了什么?
(2)用你喜欢的线分别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
3、反馈。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2)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3)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小结:(出示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1)怎样才能把迎客松的美,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反馈。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小结过渡: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朗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2)反馈。(自由读,指名读)。
过渡: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
1、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吗?
2、反馈交流。
3、朗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1)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2)练读后,指名读。
4、再读课文,领略三大奇松的风采。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媒体设计。
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3.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各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2.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品味,感受奇松。
同学们,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一)品味迎客松。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乃至”,表示意思更深一层。你能给“乃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甚至)。
2.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1)姿态奇:
理解“遒劲”的意思(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雄健有力)。
理解“郁郁苍苍”:(“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2)精神奇:
理解饱经风霜,感悟迎客松生命力顽强。
这样“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的迎客松,作者却说他“饱经风霜”,你们知道什么是饱经风霜吗?(出示老人的脸)。
出示句子。
当烈日暴晒时,
我感觉,但是我想。
当电闪雷鸣时,
我感觉,但是我挺直了身体想。
当大雪压顶时,
我感觉,但是我抖抖身上的雪想。
师: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郁郁苍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读。
(3)名字奇。
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指名说(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可以加上动作。指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我们黄山欢迎您!)。
哇,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我们像热情的迎客松一样(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读(手指句子)。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齐读(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迎客松不愧为黄山第一名松,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此时此刻,我相信迎客松的形象已经深入我们的心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赞叹再来读一读迎客松的句子吧。
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二)品味陪客松。
孩子们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来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出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具体体现在词语“绿色的巨人”(点红词语)板书“绿色的巨人”。据资料记载,这棵陪客松高5米,顶端的直径也是5米。
2.那为什么给它起名叫“陪客松”呢?
无私的奉献精神。
默默无闻。
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句子。(评价:真是一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陪客松)。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品味送客松。
1.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读(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2.那为什么把它叫做“送客松”?指名说(出示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这是一句拟人句,把送客松当作人一样热情,伸出手臂向客人告别。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
它会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指名(欢迎再次来黄山旅游。欢迎再来,再见。黄山,永远欢迎你们。)。
多么好客的的送客松,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读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自己先练读一下。指名读。可以加上动作再读读。再指名读。评价:多好客呀,像人一样挽留你。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升华情感。
1、同学们,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它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____,更加____.黄山奇松真是___(板书:千姿百态)。
2、文中的省略号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
播放录像。(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四、小练笔:(出示图片:组图)。
孩子们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么成功呢,请看(出示课件)秘诀在这里呢。请仿照第二段的写法,任选一种松树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写出它姿态的“奇特”,写在作文本上。(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写作。(播放音乐和松树图片)、点评。
五、布置作业。
渭城区双泉学校王雅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体会“屹立”“饱经风霜”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读文、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文档为doc格式。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向往旅游。
认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卡片、图片、电脑。
两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知道黄山吗?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去欣赏黄山奇石。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播放黄山的风光片,请学生观看,师: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要告诉我们的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一)教师:为了让同学们游玩的愉快而有意义,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工作,请大家拿好介绍的内容,自己先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如果有不认识的汉字请你画出来。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同学互助,解决认字的问题。如果仍有不认识的生字,就做好记号。
3.师走下去收集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把这些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4、指名让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二)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2、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的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汇报的形式是:。
(1)读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
(3)扩展词语。
3、理解不懂词语意思:(学生在理解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说。)闻名:尤其:神奇:陡峭:翻滚: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写。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试着把每个字独立写一个,写后与范字比较,看看哪笔写得不好再进行修改。
3.在书写过程中让学生说说哪个字不太好写?
4.教师指导书写。
(1)出示带田格的“滚”字:观察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滚”字:三点水旁的“提”写得不要太平,在横中线上收笔。右半部分的“点横”和“公”字要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笔画是:撇、竖提、撇、捺,最后一笔“捺”要与左面的提同高。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这个字,每字写一遍。
(4)同桌互查,相互纠正。
(5)展示评议。
三、初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录音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己读课文,提出问题。
3、教师走下去收集问题。
四、复习巩固:看词语,找出生字卡片,补充完整:
一、导入。
(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师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3、在这几块奇石中,挑选你喜欢最感兴趣的一块或几块,快速到课文中去找找,仔细读读,研究一下,你为什么喜欢它?然后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家。
二、分层学习(随机)。
1.师:你喜欢哪个?为我们读读——生:我喜欢猴子观海。生朗读(出示图片)。
a能说说猴子观海吸引你的理由吗?b谁也喜欢这块,谁也来说说?
c读得真到位,你能为我们表演一下吗?(请学生表演。师随即询问:请问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啊?)。
d这只猴子在想些什么?面对这猴子观海,你有什么要说吗?
e请别的同学有也说说f一起把这几句话读读。
2.师:还有别的吗?生(仙人指路),朗读(图片出示)。
a谁也喜欢这个,请你读。b讲讲你为什么喜欢这幅?
c请喜欢这幅的同学一起朗读。
3.仙桃石:学生朗读。
a你为什么喜欢这块?
b这样一块神奇的石头,它的来历你想都过吗?
c你能说得那么好,相信你一定能把这奇与美读出来。请你再读一遍。
d谁也来试试。(指名2、3位)。
e请女生读。
4.金鸡叫天都:生朗读。
a为什么喜欢?
b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对这块石头的喜爱吗?
c谁也喜欢?——理由,朗读。
d几块巨石组成的金鸡叫天都太神奇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伸长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啼叫。让我也来读读,如果你们愿意也可以和我一起读,好吗?(师范读)。
三、整体朗读。
师:黄山奇石果然名不虚传,让我们一起再来品味它的神奇美丽。
品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实践。
1、同学们对黄山奇石有了这么深的理解,我觉得都能做做小导游了。请你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说说。当一回小导游,介绍给你的同学,介绍给我们老师,好吗?也可以小组成员之间交流。
2、学生做导游,学生评价:(师引导:你觉得这位导游怎么样?)。
(师评价:我觉得如果这位导游能够加上自己对这块石头的理解,那么游客就会更加感兴趣了)。
3、再请学生表演。
五、延伸巩固。
1.师:黄山的奇石又何止这四种,有些石头还没有取名字,正等着你去发觉呢!
2.出示图片,请学生取名。再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这幅画。
3.朗读全文:大自然真是神奇,她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好好的把黄山奇石的奇、趣夸一夸,把我们祖国山河的壮丽赞一赞,把整篇课文轻声读一读。
4.黄山真是令人向往。这里有介绍黄山的一段影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六、作业:黄山奇石我们了解了,黄山的另外三绝,希望你有机会去找一些资料,自己再去了解。
奇形怪状有趣极了。
仙桃石飞落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抱蹲望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站伸指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伸叫……。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的。
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读书,抓重点词语感悟体会内容,学会在书中进行批注。
教学过程:
一、由名句引出黄山。
1.观看视频,领略黄山的奇丽风光。
2.视频中美丽的黄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并质疑,板书课题。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一)学习课文一、三自然段,领悟黄山松的'奇特。
1.指名读一、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黄山松奇特的句子,交流板书:潇洒挺秀。
板书:千姿百态。
2.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领悟三大名松的“奇”。
1.玉屏楼仔细欣赏奇松。
2.出示学习要求: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标注在书中。
3.交流汇报。
(1)感受迎客松的不屈不挠、生机勃勃和热情好客。
(2)感受陪客松的高大挺秀。
(3)感受送客松的姿态独特。
4.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仿写练习。
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板书设计:
潇洒挺秀。
迎客松热情好客总比喻。
送客松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六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区省秀尤其仙翻滚巨著形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有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山或黄山奇石,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德育渗透。
1、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激发学生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通过学习“仙人指路”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去读中体会“仙人”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都站在那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挖掘课文,深化主题。教育学生向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们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词句,体会奇石的妙处,表达内心喜爱的感情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突破:采用观察图画,读文章,理解重点词句进行品析的方法来解决。
2、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思维训练,解决课后第三题。这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vcd影片、展示平台、剪贴画。
五、学生活动设计。
1、观看影片:对黄山有个整体认识,揭示课题。
2、就课题提问,带着疑问读文,自读自悟。
3、逐图学习,采用你喜欢哪幅图,就学哪幅图,教师的引导是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读文,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教师稍加点拨,解决课文的重点。
4、倡导学生欣赏哪一部分就背哪一部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5、课文重点词,如“陡峭”、“翻滚的云海”采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山势陡峭和云海的汹涌澎湃。
6、在观察图、读文、体会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想象,解决第三题,吟诗作画,表达内心喜爱的情感。
7、观看影片2。再次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黄山,去欣赏美、感受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六、激情引入。
师:(引)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景色优美,今天,我们一起去祖国名山—黄山去看看。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记,黄山有哪四绝闻名中外。
2、释题。
黄山的奇松千姿百态,怪石、奇、险、深、幽;云海,烟波浩淼,变化万千;温泉,紫云峰下可饮可浴的神奇之水。这些被称为“黄山四绝”。今天,我们一起去领悟黄山奇石的风采。(课件出示)。
3、齐读课题。
4、提问: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二)、重难点及目标完成。
1、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想。
黄山有那些奇石?主要写了那些奇石?
2、自由读二至四自然段。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三)、学习二至四自然段。
1、学生选择喜欢的部分学习,教师适当点拨。
提问:你喜欢哪块奇石?
你还喜欢哪块奇石?
你为什么喜欢它?
2、点拨 (课件浏览)。
(!)、“仙桃石”
a、提问:这么大的仙桃从哪儿来的?(生答:天上)。
b、师讲述:《西游记》里孙悟空看守蟠桃园的故事。使仙桃硬充满神奇色彩。
c、抓住一“飞”、“落”训练朗读。强调重音,采用自读,分男、女生读。抽读。评价的方法。
(2):“猴子观海”a。提问:这只顽皮的小猴子此时一动不动,神情专注地在干什么呢?b。观看《翻滚的云海》课件,使学生体会到此景的奇妙。c。抓住“翻滚的云海”训练朗读,读出云海的变化,云海的气势,从而加深学生的感受。采用自读、同桌互读、抽同桌读,评价,说说为什么读得好?(介绍读书经验)齐读。
(3)“金鸡叫天都”a抓住“变成”、“每当太阳升起”、“金光闪闪的雄鸡”,通过训练朗读来体会它的奇妙。采用两队比赛的形式。
(4)“仙人指路”这一部分由于无图,学生一般不会提。这里教师就引导学生从“指引方向”中想到仙人默默奉献。无私地为人们服务的精神,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带着敬佩的心情去朗读这一段。采用齐读、抽读,谈体会的方法来解决。
(四)过渡语:仙桃石奇在从天而降,猴子观海令人产生无限暇想,仙人指路,惟妙惟肖。金鸡叫天都,变化无穷。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背哪一部分。(边讲解边贴画)。
(五)过渡语:大自然赋予黄山永恒的灵性与绝世的风采。像这样的奇石还有很多。请齐读第五自然段。
(1)四人小组讨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的样子,抽生全班交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孩子。
(2)解释“……”抓住省略号,运用多媒体,去展示有特色的其它奇石,扩展眼界。
(六)小结:黄山奇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七)面对黄山如此美景,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一下。可以是小诗、图画或几句话也可以。
三、导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让我们再次走进黄山,去体会无穷的魅力吧!欣赏黄山风景(课件17)。
七、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3.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各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2.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品味,感受奇松。
同学们,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一)品味迎客松。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乃至”,表示意思更深一层。你能给“乃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甚至)。
2.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1)姿态奇:
理解“遒劲”的意思(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雄健有力)。
理解“郁郁苍苍”:(“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2)精神奇:
理解饱经风霜,感悟迎客松生命力顽强。
这样“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的迎客松,作者却说他“饱经风霜”,你们知道什么是饱经风霜吗?(出示老人的脸)。
出示句子。
当烈日暴晒时,
我感觉,但是我想。
当电闪雷鸣时,
我感觉,但是我挺直了身体想。
当大雪压顶时,
我感觉,但是我抖抖身上的雪想。
师: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郁郁苍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读。
(3)名字奇。
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指名说(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可以加上动作。指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我们黄山欢迎您!)。
哇,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我们像热情的迎客松一样(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读(手指句子)。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齐读(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迎客松不愧为黄山第一名松,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此时此刻,我相信迎客松的形象已经深入我们的心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赞叹再来读一读迎客松的句子吧。
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二)品味陪客松。
孩子们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来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出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具体体现在词语“绿色的巨人”(点红词语)板书“绿色的巨人”。据资料记载,这棵陪客松高5米,顶端的直径也是5米。
2.那为什么给它起名叫“陪客松”呢?
无私的奉献精神。
默默无闻。
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句子。(评价:真是一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陪客松)。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品味送客松。
1.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读(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2.那为什么把它叫做“送客松”?指名说(出示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这是一句拟人句,把送客松当作人一样热情,伸出手臂向客人告别。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
它会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指名(欢迎再次来黄山旅游。欢迎再来,再见。黄山,永远欢迎你们。)。
多么好客的的送客松,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读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自己先练读一下。指名读。可以加上动作再读读。再指名读。评价:多好客呀,像人一样挽留你。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升华情感。
1、同学们,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它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____,更加____.黄山奇松真是___(板书:千姿百态)。
2、文中的省略号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
播放录像。(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四、小练笔:(出示图片:组图)。
孩子们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么成功呢,请看(出示课件)秘诀在这里呢。请仿照第二段的写法,任选一种松树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写出它姿态的“奇特”,写在作文本上。(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写作。(播放音乐和松树图片)、点评。
五、布置作业。
渭城区双泉学校王雅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体会“屹立”“饱经风霜”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读文、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八
1、图文结合,读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黄山石的神奇,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并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模仿课文选一块或两块黄山石说一说。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黄山石的神奇。
自制课件。
开小火车认读字词并正音。
1、板书课题2、黄山奇石(读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山吗?(生说出示资料简介)。
师:黄山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
2、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走进黄山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看录像)待会老师让你们来谈谈你们的感受。
3、反馈。
板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能在书中划一划句子,圈一圈词,从中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
2、小组交流。
3、汇报。
(一)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猴子观海”和“仙人指路”两块奇石)。
b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3)你认为“猴子观海”这块石头奇在哪里?
像:外形像;有情趣:云海壮观,猴子观海入了迷。
(4)指导朗读。背诵这段话,体会“猴子观海”的神奇。
c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指导朗读这句话。(更读重音)。
你能把“更有趣”换个词说说吗?(更有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讨论:。
a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两块奇石)。
b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金鸡叫天都”由几块石头组成?)。
b为什么把这一组石头叫做“金鸡叫天都”?这一组石头的形状酷似引颈啼叫的雄鸡。
太阳升起来后,石头金光闪闪,颜色也酷似雄鸡。
(2)(出示“仙桃石”图片)齐读写“仙桃石”的话。“仙桃石”奇在哪里?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齐读这一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1)黄山石奇在哪里?(形状千奇百怪,酷似人物、景物,且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2)师小结:。
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根据课文最后一句话“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说一段话。
(1)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作业。
板书设计2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
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九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2、提出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黄山石的奇。
(2)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
(1)看图读,读出黄山石的奇,表达出对黄山石的赞叹之情。(如我喜欢猴子观海这块石头,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我们要通过朗读把它的奇、美表现出来,让石猴动起来等。)。
(2)想象读,边读边想象黄山奇石的样子。
2、我会说。
(1)看了图读了课文,学生会用自己的话说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块黄山奇石。
(2)学了文中的比喻句,学生也会说一句比喻。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个性化朗读。
2、小组表演读,像导游给游客介绍一样朗读,最好是背诵。
3、小组仿写的一块石头(对比展示,生生互评)。
4、小组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黄山石的奇体现在哪里?(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总结,加深对黄山石奇特的体会与感悟)。
1、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
2、图片绘画展。
根据课文中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一画你想象中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抢球”,每个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再读一读。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
(3)你去过黄山吗()。
(4)妈妈,你带我去黄山玩一趟吧()。
2、补充完整句子,再读一读。
(l)“猴子观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鸡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
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它由两副图和一篇课文组成。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到第五自然段重点写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十分有趣。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黄山的奇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间饱含对黄山奇石和秀丽景色的热爱。
本课图文并茂,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展开了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以上分析,我预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会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本课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感悟朗读等方式感受黄山石的奇和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想象美,激发学生热爱黄山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黄山的奇和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难点是通过想象写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三块样子和来历。
接下来我说一说本课的教学流程。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自读自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本课的设计紧紧围绕“奇”“趣”两个字展开,力求体现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教学理念。
我主要设计了三大板块完成本课的教学,即(一)情境导入,感受奇趣(二)自主感悟,探究奇趣(三)课外延伸,拓展奇趣。
我先说说第一板块:情境导入,感受奇趣。
上课时我首先板书“黄山”两个字,告诉学生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然后再板书“石”。让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心目中黄山石的样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最后归纳板书“奇”字,以“奇”字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黄山”,感受奇趣。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本课的第二板块教学:自主感悟,探究奇趣。
在这个教学板块中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探究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充分自由的发展。这四个环节分别是:读石、议石、说石、写石。
读石。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本环节设计如下: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归纳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认读如下四组字词:抱、蹲、望、一动不动,飞、落,站、伸、指,伸、啼叫。
(2)看图读。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朗读相应的两段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读出对黄山石的赞美之情。
(3)表演读。要求学生扮演导游给“游客”介绍黄山,并把自己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
议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引导学生议议“猴子观海”这块奇石,引导学生说出这块奇石的“奇”和“趣”。
具体做法如下:
(2)让学生读课文中的这一自然段,圈出描写奇石的句子和词语。重点理解: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句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抱”“蹲”“望”写出了猴子观海的动作,用“一动不动”写出了石猴入迷的神态,感悟课文是通过描写石猴的动作和神态,把石猴写得活灵活现。
(3)让学生通过朗读把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趣”表现出来。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猴子观海这块奇石的有趣。同时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积淀语感,为下面的写话做准备。
归纳以上学法后,让学生小组为单位,任选三块奇石中的一块,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说石。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几块奇石。这几块奇石,课文仅提及而已,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任选这几块奇石中的一块,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做到理解与表达相结合,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写石。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写石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层次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写出心目中的黄山石。
最后我说一说第三板块的教学:课外延伸,拓展奇趣。
阅读教学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课本,应以课本为依托,向课外延伸,积累语言,锻炼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本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让学生给自己搜集到的黄山石起名字,把黄山奇石介绍给更多的人。
2、找找黄山奇石的图片,或画画想象中的黄山奇石,并配上一段文字,全班交流评比。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的。
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读书,抓重点词语感悟体会文章内容,学会在书中进行批注。
教学过程:
一、由名句引出黄山。
1.观看视频,领略黄山的奇丽风光。
2.视频中美丽的黄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并质疑,板书课题。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一)学习课文一、三自然段,领悟黄山松的奇特。
1.指名读一、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黄山松奇特的句子,交流板书:潇洒挺秀。
板书:千姿百态。
2.课件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领悟三大名松的“奇”。
1.玉屏楼仔细欣赏奇松。
2.出示学习要求: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标注在书中。
3.交流汇报。
(1)感受迎客松的不屈不挠、生机勃勃和热情好客。
(2)感受陪客松的高大挺秀。
(3)感受送客松的姿态独特。
4.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仿写练习。
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板书设计:
潇洒挺秀。
迎客松热情好客总比喻。
黄山奇松陪客松高大挺秀分联想。
送客松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
文档为doc格式。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2、交流,看“四绝”图。(图放大)。
“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
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出示卡片“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黄山的松树“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交流:哪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这个词读得特别好或不到位)出示卡片“遒劲”(读读句子,结合图,什么意思)、“饱经风霜”(结合数的年龄),接读“郁郁苍苍”,这棵迎客松充满活力,谁来读一读?2至3生读。
4、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学生读第二句句子,“如同”什么意思?作者由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联想到什么?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三生读。
6、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7、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二生读)男生读。
8、送客松“奇”在何处呢?
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结合图,出示卡片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手臂(a、主人的手臂,不加引号;b、这里指枝干,看图,所以加引号)。女生读。
9、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组读。
10、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11、指名背诵(4生,2位迎客松,1位陪客松,1位送客松)。
12、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这三大名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介绍一棵奇松,还有一位当导演,他们解说得怎么样,你要把关。谁来试试?请一组同学上台做导游,其他同学现在就是游客了。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2、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
五、朗读全文。
六、学生介绍收集的黄山奇松的图片资料(4、5张),尽可能用上“如同”这个词。
同学们还收集的其它黄山奇松的资料,课后相互交流、交换。
板书:
迎客松。
送客松。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和黄山奇松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高俊陡峭的华山)。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云遮雾罩的庐山)。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秀丽的峨眉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雄伟的泰山)。
看来同学们对祖国的名山了解可真不少呀!那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现在快跟老师一起领略黄山的美景吧!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播放黄山画面)。
1、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要求:分别找出描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小组合作学习)。
品味迎客松的“奇”:
a、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b、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c、还奇在哪里?(奇在饱经风霜,生命力强)。
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图文结合理解)。
d、指导朗读: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师生齐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e、“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演感悟: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让我们伸出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我们欢迎您!
师生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f、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是呀!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
品味陪客松的“奇”: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
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b、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同学们,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向它学习。
c、如果你是你就是那颗陪客松,你会对游客们书写什么呢?
品味送客松的“奇”:
a、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
依依不舍地告别。
b、瞧,这就是送客松,觉得它长得怎样?找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默读。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c、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想象一下,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告别的话)。
小结:
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齐读第二段)。
3、比赛背诵,加深印象。
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把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得最快最熟练。
4、欣赏黄山的奇松。
a、黄山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燃,它们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请欣赏!(出示一组图片)。
b、齐读第三自然段。
这么多的奇松翠柏,它们或_______,或______,或______;或______,或______,或______;它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______,更加______。
c、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咸阳的旅行社准备“黄山七日游”,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全世界的奇观;梦幻般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子!黄山正敞开双臂欢迎我们!黄山松的姿态真美哟,美的让人称奇,奇的让人叫绝。难怪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我们感受了三大名松又欣赏了这么多松树,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想一吐为快。请你来当回小作家,选择你喜欢的几棵松树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写一段话。
迎陪送。
客客客千姿百态。
松松松。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四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2课《黄山奇石》的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教学图片;flash课件。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五、读画诵说,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八、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习,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习。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习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习,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学生讲、读、画、表演等各种方式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结合观察图画,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潜力。
4、朗读课文,并选两段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中真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搞笑。
难点: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读中自悟。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教学用具: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案)。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去过黄山吗?黄山之美,堪称中国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伟,庐山之飞瀑,衡山之烟云,峨眉之清凉,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乃黄山“四绝”。这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欣赏一下黄山的四绝之一,板书:黄山奇石。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生观察图说像什么?
三、观察完图,初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
四、认读生字词。
五、接读课文,生评价。
六、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七、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情。
八、小组练读课文。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新授: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样样?生答。
老师用“奇特、搞笑”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板书:奇特、搞笑)。
3、生画。然后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4、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词句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搞笑,就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貌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画。下面自己抓紧想一想,小组能够讨论讨论。
5、下面谁先来介绍?(顺序依学生回答的为准。)。
(1)仙桃石:生说自己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一生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成这样,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十分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2)猴子观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一生读)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搞笑?试一试(一生读)老师帮你一把,给你配上音乐来读,必须会更棒,谁想来试试?(一生读)齐读。试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说。多么奇特、搞笑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4)金鸡叫天都: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他的样貌?它好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搞笑读出来?找生读。配乐读。齐读一遍。
6、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找生读最后一段。
7、又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的?
9、你喜欢黄山吗?那老师此刻就带你去游览一下黄山好吗?这次我们就不单单看奇石了,还记得老师上节课讲的黄山四绝吗?除了“怪石”,还有什么?(生答)好,同学们等不及了吧!请看录象。
10、美不美?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11、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2、检查背诵。
13、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搞笑,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能够读读有关的课外书。另外,告诉大家,下一单元就有一篇介绍宝岛台湾风景秀丽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课下同学们能够先睹为快!
好!这节课就学到这儿,下课!
第三课时(简案)。
一、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三、处理课后题。
四、出示一幅怪石图训练学生想象力,先说话,再写话。
板书设计:黄山奇石。
奇特-仙桃石-猴子观海搞笑。
仙人指路-金鸡叫天。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和黄山奇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猜一猜。我说诗句,你们说出它描写的那座名山。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高俊陡峭的华山)。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云遮雾罩的庐山)。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秀丽的峨眉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雄伟的泰山)。
看来同学们对祖国的名山了解可真不少呀!那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现在快跟老师一起领略黄山的美景吧!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播放黄山画面)。
二、整体感知。
1、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三、导读,感受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要求:分别找出描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小组合作学习)。
品味迎客松的“奇”:
a、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b、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c、还奇在哪里?(奇在饱经风霜,生命力强)。
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图文结合理解)。
d、指导朗读: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师生齐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e、“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演感悟: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让我们伸出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我们欢迎您!
师生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f、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是呀!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
品味陪客松的“奇”: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
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b、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同学们,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向它学习。
c、如果你是你就是那颗陪客松,你会对游客们书写什么呢?
品味送客松的“奇”:
a、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
依依不舍地告别。
b、瞧,这就是送客松,觉得它长得怎样?找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默读。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c、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想象一下,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告别的话)。
小结:
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齐读第二段)。
3、比赛背诵,加深印象。
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把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得最快最熟练。
4、欣赏黄山的奇松。
a、黄山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燃,它们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请欣赏!(出示一组图片)。
b、齐读第三自然段。
这么多的奇松翠柏,它们或_______,或______,或______;或______,或______,或______;它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______,更加______。
c、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三、拓展训练,创意广告词:
咸阳的旅行社准备“黄山七日游”,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全世界的奇观;梦幻般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子!黄山正敞开双臂欢迎我们!黄山松的姿态真美哟,美的让人称奇,奇的让人叫绝。难怪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作业设计:
我们感受了三大名松又欣赏了这么多松树,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想一吐为快。请你来当回小作家,选择你喜欢的几棵松树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写一段话。
六、板书设计。
迎陪送。
客客客千姿百态。
松松松。